發燒徵狀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17 Dec 2024 04:58:01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發燒徵狀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小朋友持續發燒 家長整理15項徵狀日記 逾3星期或嚴重疾病徵兆 //www.afterroberto.com/%e5%b0%8f%e6%9c%8b%e5%8f%8b%e6%8c%81%e7%ba%8c%e7%99%bc%e7%87%92-%e5%ae%b6%e9%95%b7%e6%95%b4%e7%90%86%e5%be%b5%e7%8b%80%e6%97%a5%e8%a8%98-%e5%9a%b4%e9%87%8d%e7%96%be%e7%97%85%e5%be%b5%e5%85%86/ Tue, 17 Dec 2024 04:57:5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597

【明報專訊】發燒是兒童常見病徵,通常是由於感染引起,如呼吸道感染、腸胃炎、病毒疹、尿道炎等,多伴有其他局部徵狀。因細菌引起的傳染病需要抗生素治療;而大部分受病毒感染的孩子,都可以在適當護理下痊癒,發燒在數天內消退。然而,如孩子發燒持續時間較長或反覆發作,而且沒有明顯病徵,便需要較詳細評估尋找病因。

小朋友持續發燒 家長整理15項徵狀日記 逾3星期或嚴重疾病徵兆
持續發熱是一種身體警號,甚或是嚴重疾病的徵兆,不能掉以輕心。

發燒即體溫逾38度 低燒37.5至38度 逾3周或嚴重疾病徵兆

發燒的定義是指體溫高於38℃,而低燒是指體溫介乎37.5℃至38℃之間。持續發燒5天或以上,而且無其他明顯徵狀,便需化驗檢查幫助診斷。不明原因發燒是指發熱持續或間歇逾3周,經檢查仍不能確診。持續發熱是一種身體警號,可以是嚴重疾病的徵兆,例如較罕見的感染、發炎、免疫系統失調或惡性腫瘤而導致體溫異常。

持續發燒 家長留意15項徵狀日記 供醫生參考

孩子持續發熱,兒科醫生希望家長提供一些重要資訊。

持續發熱的病因廣泛,最有用的線索往往是家長及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觀察。這對年紀幼小、尚未能表達身體不適的患兒尤其重要。家長不妨將孩子發燒情况和徵狀整理成日記,這樣大大幫助醫生掌握病情,讓孩子更快得到診斷。

1.孩子平常的體溫區間及測量方法

2.發熱起始及身體徵狀的先後序列

3.熱峰:早上?下午?晚上?或沒有特定模式?

4.持續發熱期間有否曾經退燒?能否退到正常溫度?有時所謂持續發熱原來是接二連三的普通感染,如發熱間隔期間孩子能回復到正常狀態,便不用擔心

徵狀日記:記錄用藥、食慾及大小便習慣

5.記錄發熱期間的用藥,包括成藥、處方藥或中藥

6.食慾及大小便習慣有否改變?家長可觀察及記錄糞便及尿液的顏色、質感和次數

7.有否出現皮疹?孩子見醫生的一刻可能沒有皮疹,照顧者的觀察很重要,如出現皮疹可以拍照記錄

8.留意精神狀態和活動,持續發熱期間會否疲倦至最喜歡的遊戲都顯得沒有興趣?休息和睡覺時間是否比平常多?體能和平常有分別嗎?

9.關節或骨頭疼痛嗎?有些孩子能較清楚表達痛楚徵狀,家長也可觀察他們,看走路姿勢是否自然,又或手腳僵硬導致早上賴牀,關節腫脹等

10.臉色有改變嗎?會否出現無故瘀傷或斑點?


相關閲讀:發高燒是流感定傷風感冒?流感高峰將至憂疫苗副作用?醫生拆解上呼吸道疾病和疫苗問題


徵狀日記:小朋友身體部分出現腫脹、家人有沒有感染

11.有沒有留意到孩子身體部位出現腫脹?如頸部、腹部、腹股溝等,這些是淋巴腺或內臟腫大常見位置\

12.最近1年外遊或野外郊遊的地區及活動紀綠,特別留意有沒有接觸動物、昆蟲、山澗、泥土、叢林等;即使是看似平平無奇的活動,都應告訴醫生

13.家裏有沒有養寵物,或最近有接觸過動物嗎?牠(們)健康狀態如何?

14.家人或經常與孩子接觸的人士有沒有感染、發熱或長期咳嗽的徵狀?

15.以前有沒有出現類似連續發熱?有沒有找到病因?


相關閲讀:小心腸胃炎作怪 查找背後原因 照顧嘔吐患者5重點避免脫水


持續或反覆發熱不容忽視 及早確定病因

持續發熱不容忽視。醫生會詳細詢問病史,為患兒細心檢查身體,查看發燒和徵狀日記,循序漸進地以相關化驗或影像檢查去確定病因,給予針對治療讓孩子康復。

文:李珮華(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

(港大兒科前線)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