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360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05 Oct 2023 04:50:3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癌症360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淋巴癌】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 誘發肺結核病 常見病徵:咳嗽發燒夜汗體重下降(醫言有理) //www.afterroberto.com/%e6%b7%8b%e5%b7%b4%e7%99%8c-%e6%b2%bb%e7%99%82%e6%9c%9f%e9%96%93%e5%85%8d%e7%96%ab%e5%8a%9b%e4%b8%8b%e9%99%8d-%e8%aa%98%e7%99%bc%e8%82%ba%e7%b5%90%e6%a0%b8%e7%97%85-%e5%92%b3%e5%97%bd%e7%99%bc/ Mon, 27 Jun 2022 10:26:1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513 【明報專訊】66歲王先生最近確診高毒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癌,治療方案包括抗B細胞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再加多種化療藥物。王先生接受治療後反應良好,淋巴腫瘤迅速消退,估計治癒機會頗高。治療期間,王先生突然持續低燒,最終確診肺結核病,需要同時接受抗結核菌藥物治療。治療淋巴癌藥物令王先生的免疫力下降,體內潛伏的結核菌轉趨活躍,導致肺結核病。


相關文章:淋巴癌5個常見徵狀?提高警覺治癒機會高


治療淋巴癌免疫力下降誘發肺結核病 常見病徵:咳嗽發燒體重下降

  結核病屬本地風土病,每年仍有不少新個案;不少香港人曾受感染,但不一定即時發病。結核菌可在人體長時間潛伏(latent infection),沒有任何病徵;但當免疫力下降時,結核菌即有可能轉趨活躍(active infection),誘發各種病徵。香港人移民外國,不少國家要求他們離港前作體檢,排除結核菌感染。

【淋巴癌】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 誘發肺結核病 常見病徵:咳嗽發燒夜汗體重下降(醫言有理)
 X光診斷——結核病屬本地風土病,胸部X光及胸部電腦掃描皆有助診斷。(Asawin_Klabma@iStockphoto)

結核病影響肺部 可感染淋巴結、腦、腎、骨

結核病較多影響肺部,尤其含氧量較低的肺上葉;常見病徵包括咳嗽、發燒、夜汗及體重下降等,胸部X光檢查及胸部電腦掃描皆有助診斷。結核病亦可感染身體其他器官組織,包括淋巴結、大腦、腎臟、骨骼及胸膜腔等部位。

懷疑患者有活躍肺結核感染,可先檢驗痰液,查看是否有結核菌。利用齊爾-尼爾森染色法(Ziehl- Neelsen stain)探測耐酸桿菌(acid fast bacilli),有助確診。大部分患者的痰液只含微量結核菌,不容易被發現,因此可能需要在實驗室培養細菌,或用基因技術探測結核菌基因;前者需時長達6星期,後者則即日有報告,有助快速確診。其他檢查方法還包括支氣管鏡檢查及肺組織活組織檢查。懷疑身體其他器官受結核菌感染,亦應做活組織檢查;病理分析或見含朗漢斯巨細胞(Langhans giant cells)的壞死性肉芽腫(necrotizing granuloma);並同時做結核菌培養及基因檢測,有助及早準確診斷。


相關文章:【肺癆】肺結核5大症狀 4個常用檢測方法查找潛伏結核桿菌 抗生素療程可根治


須在醫護觀察下服藥

治療結核病,患者必須同時服用多種抗結核菌藥物,以免出現抗藥現象。結核病屬傳染病,香港公共衛生條例要求醫生必須將所有活躍結核病個案呈報衛生署。為確保所有病者依時服藥,避免抗藥惡菌出現,政府胸肺科診所要求所有患者定時在診所職員觀察下服用抗結核藥物,並監察藥物副作用。衛生署亦會主動尋找病人親密接觸者,為他們安排必要的結核病測試。

現時大家較多關注新冠病毒,但仍要小心結核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
【直腸癌】研究:直腸癌患者半年免疫治療 腫瘤100%消失 減傳統療法後遺症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www.afterroberto.com/%e7%9b%b4%e8%85%b8%e7%99%8c%e6%82%a3%e8%80%85%e5%8d%8a%e5%b9%b4%e5%85%8d%e7%96%ab%e6%b2%bb%e7%99%82-%e8%85%ab%e7%98%a4100%e6%b6%88%e5%a4%b1-%e6%b8%9b%e5%82%b3%e7%b5%b1%e7%99%82%e6%b3%95%e5%be%8c/ Mon, 27 Jun 2022 09:15:5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495 【明報專訊】本月初,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一篇直腸癌研究報告,引起廣泛討論。研究只包含12名病人,數據也很初步,追蹤時間6至25個月,為何出現廣泛迴響呢?因為研究結果實在太震撼,全部12名中晚期直腸癌病人,完成為期半年免疫治療後,所有患者(100%)的腫瘤完全消失,病人毋須做手術、化療或電療。


直腸癌傳統療法或要切走肛門 手術後遺症難免

直腸位處大腸末端,連接肛門,負責排泄及消化的功能。直腸癌於香港近年有上升趨勢,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直腸或肛門癌新症人數由2010年1753宗升至2019年2072宗,升幅近兩成;平均確診年齡中位數約70歲。

一直以來,手術切除是根治直腸癌的唯一手段。如腫瘤屬於中晚期,需先用電療聯合化療,將腫瘤縮小方能切除;惟治療無可避免會影響消化、泌尿及性功能等後遺症。如果直腸癌腫瘤處於低位,接近肛門位置,病人更可能無法保留肛門,需要人工造口(俗稱屎袋)。故近年直腸癌研究方向一直循避免手術為主軸。例如使用近接電療(brachytherapy),即輻射線直接接觸腫瘤表面,近距離釋出高劑量輻射殺死癌細胞;或電療化療後採取觀察方案(watch-and-wait approach),皆是希望達到根治之餘,病人能避免承受手術後遺症之苦。

【直腸癌】研究:直腸癌患者半年免疫治療 腫瘤100%消失 減傳統療法後遺症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震撼研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一篇報告,指全部12名參與研究的中晚期直腸癌病人,完成為期半年免疫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病人毋須手術、化療或電療。研究結果震撼醫學界。(設計圖片,yodiyim@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針對大腸癌期數調整治療計劃 及早篩查預防勝治療(附:注意大腸癌先兆5大徵狀)


零手術化療電療 腫瘤100%消失

至於本月初引發討論的,是於美國的「單中心單臂」研究,對象為第二或三期直腸癌患者。所有患者必須接受病理檢查,確定腫瘤屬於高MSI(微衛星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詳見「知多啲」)。MSI是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記(biomarker),高MSI腫瘤患者若使用免疫治療,會比傳統化療加標靶藥更為有效。研究人員為患者施予每3星期1次的免疫抑制藥物PD-1抑制劑,為期半年。

結果在半年療程裏,所有12名患者(100%)的腫瘤均於內窺鏡、磁力共振及正電子掃描檢查裏完全消失;所有病人均毋須接受手術,又或化療及電療跟進,治療的免疫副作用亦相對溫和。研究仍在進行中,計劃招募30名患者。

【直腸癌】研究:直腸癌患者半年免疫治療 腫瘤100%消失 減傳統療法後遺症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腫瘤切除——手術切除是根治直腸癌的唯一手段;如腫瘤屬於中晚期,需用電療聯合化療先將腫瘤縮小,方能將腫瘤切除。(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FatCamera@iStockphoto)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此研究結果無疑是革命級!首先、治療有效率100%,成效顯著; 第二、病人能避免承受手術或電療化療後遺症。以免疫治療作為根治手段是嶄新的治療策略,有望推展至其他腫瘤。但必須提醒大家:

1. 只有5%至10%直腸癌患者,屬於高微衛星不穩定腫瘤;故此,這治療策略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採用

2. 此研究只是於美國單中心的小型研究,故此100%有效率的結果能否應用於不同地區的患者,仍有待大型的多中心研究去確認

3. 迄今只公布了早期研究結果,故此,長期復發率及治癒率,以及腫瘤消失是否代表長遠根治等問題,仍是未知之數

現階段,手術切除配合電療化療仍是治療直腸癌的黃金標準。但無疑,此研究的初步結果,開啟了以免疫治療作為根治手段的研究大門,亦為直腸癌病人帶來新的希望。

【直腸癌】研究:直腸癌患者半年免疫治療 腫瘤100%消失 減傳統療法後遺症 復發及長期治癒率未知之數
(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 知多啲:高MSI腫瘤 免疫治療更有效

微衛星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腫瘤,是指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於修復錯誤DNA序列方面存在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MMR-d),引起微衛星序列長度改變。許多臨牀研究證實,MSI與多種癌症有關,當出現高微衛星不穩定(MSI-H),患癌風險有可能會增加。成因除了遺傳疾病以外,後天偶發因素亦會引致。

免疫治療對高MSI腫瘤特別有效。研究又顯示,於晚期癌症而多線化療失效的患者,無論是任何類型的實體腫瘤(solid cancer),採用免疫療法的有效率都高達30%至40%。故此,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早於2017年已批准免疫治療應用於後期及多線化療失效的微衛星不穩定實體腫瘤。另外,研究亦證實高MSI的後期大腸癌病人,使用免疫治療作為一線治療,比傳統化療加標靶藥更有效。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直腸癌】研究:免疫藥物療法治直腸癌 18患者全康復 或可避免手術 專家:需再驗證 //www.afterroberto.com/%e5%85%8d%e7%96%ab%e8%97%a5%e7%89%a9%e7%99%82%e6%b3%95%e6%b2%bb%e7%9b%b4%e8%85%b8%e7%99%8c-18%e6%82%a3%e8%80%85%e5%85%a8%e5%ba%b7%e5%be%a9-%e6%88%96%e5%8f%af%e9%81%bf%e5%85%8d%e6%89%8b%e8%a1%93/ Tue, 14 Jun 2022 08:04: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272 【明報專訊】美國一項直腸癌治療研究中,18名接受研究的患者在接受實驗中的免疫藥物療法後全部康復。有參與實驗者的癌症患者本已打算在試驗後接受化療和放射治療,甚至接受手術,但測試後,醫生指她的癌細胞已完全消失,由測試至今兩年都沒復發迹象。專家表示,100%康復的癌症療法在醫學界前所未聞,有關結果令人鼓舞,但強調研究涉及人數不多,要再作大規模研究以了解確實成效。研究團隊正找尋胃癌、前列腺癌和胰臟癌患者進行測試。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美研究:免疫療法治直腸癌 實驗藥物 18患者全康復

有關研究由位於紐約市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實行,由葛蘭素史克藥廠(GSK)贊助。《紐約時報》報道,獲選的18名病人服用GSK的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藥物Jemperli(學名dostarlimab),每3周服用一次,為期6個月,每劑費用約1.1萬美元(約8.6萬港元)。此藥原理是將體內癌細胞曝光,讓體內免疫系統針對它們然後擊破,但只適用於體內癌腫瘤有特定基因變異的病人。

 

適用特定基因變異病人 參與實驗者兩年沒復發迹象

一年後的跟進研究顯示,全部18人都沒發現癌症復發,意味已康復。參與實驗的38歲女子羅思(Sascha Roth)於2019年證實患癌,醫生指幾乎肯定她體內的癌細胞有一種可抵抗化療的基因變異,並說她可考慮參與今次研究。羅思本已打算在試驗後接受化療和放射治療,甚至接受手術,並已動手術將子宮移至肋骨下方以免療法影響生育。但在測試後,醫生指她的癌細胞已完全消失,由測試至今兩年都沒復發迹象。

 

相關文章: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研究團隊找胃癌、前列腺癌等患者測試 專家:需再驗證

研究結果刊於《新英倫醫學期刊》。報告作者、MSK腫瘤學家兼白宮國家癌症顧問委員會成員小迪亞茲(Luis A. Diaz Jr.)表示,以他所知今次是人類癌症有紀錄以來首次有治療研究中所有受測試者都能夠康復。他表示,研究團隊正找尋胃癌、前列腺癌和胰臟癌患者進行測試。

MSK腫瘤內科醫生瑟切克(Andrea Cercek)表示,這次實驗成果令人驚喜之處便是單憑免疫療法便治好所有病人,避免了因化療或開刀而影響病人正常身體功能。

哈佛大學醫學院大腸直腸癌專家吳金敏(Kimmie Ng)亦表示,有關結果「非凡」,而且「前所未見」,但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能夠複製。

(紐約時報/每日郵報)

]]>
【胃癌】晚期已擴散胃癌存活率低?治療增選擇:新型標靶藥物、免疫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6%99%9a%e6%9c%9f%e5%b7%b2%e6%93%b4%e6%95%a3%e8%83%83%e7%99%8c%e5%ad%98%e6%b4%bb%e7%8e%87%e4%bd%8e-%e6%b2%bb%e7%99%82%e5%a2%9e%e9%81%b8%e6%93%87-%e6%96%b0%e5%9e%8b%e6%a8%99%e9%9d%b6%e8%97%a5%e7%89%a9/ Tue, 31 May 2022 07:31: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063 胃癌是本港第6位最常見癌症,2019年有約1300宗新症,奪去近700人的性命。由於胃癌的徵狀與一般消化不良相似,甚至乎沒有明顯徵狀,部分患者都會忽略而未有及早求醫,直至到徵狀嚴重時才發現已經是中後期。雖然如此,近年有不少新的藥物治療,當中針對HER2型(上皮生長因子受體二型)胃癌的治療有效縮小腫瘤,增加患者存活期,為晚期、已擴散的HER2型胃癌患者帶來曙光。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新型標靶藥物 針對HER2型胃癌

betway体彩 臨床腫瘤科專科廖敬賢醫生表示,早期胃癌可以透過手術切除根治,視乎腫瘤位置,一般需要切除大部分胃部,少數病人需要全胃切除;而局部切除胃部的患者可於手術後進行化療,包括口服化療藥或同時使用靜脈注射加口服化療藥,療程為期半年到一年,減低復發機會。

針對晚期、已出現轉移的胃癌,廖醫生表示,近年有較多新的治療方案可以選擇。特別是佔胃癌患者兩成的HER2型胃癌,部分病人可嘗試使用抗HER2受體標靶藥物,透過阻截HER2受體,令癌細胞不再生長,同時令身體的免疫系統認出癌細胞,把它們殺死。有研究發現使用化療加HER2受體標靶藥物的患者,藥物能有效縮細腫瘤,病人的存活期比只使用化療較長。

胃癌與一般消化不良的徵狀相似,甚至沒有明顯徵狀,容易延誤治療。
胃癌與一般消化不良的徵狀相似,甚至沒有明顯徵狀,容易延誤治療。

 

相關文章: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免疫治療識別、攻擊癌細胞

另一類近年較新的治療方法是免疫治療,透過免疫檢查點阻斷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令體內的免疫細胞能夠識別及攻擊癌細胞。從研究中知道,若其腫瘤的PD-L1表達量高,較適合使用免疫治療。除了PD-L1表達量外,近年醫學界亦發現更多生物標記(Biomarkers),包括「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簡稱MSI)及「腫瘤突變負荷量」(Tumor Mutation Burden,簡稱TMB)等,有助評估免疫治療的療效。

廖醫生指出,一般胃癌病人都會建議先使用第一線藥物,包括化療及標靶藥,若使用一段時間後出現抗藥性,則要考慮使用第二線藥物,若第二線藥物也失效,才會考慮使用屬免疫治療的第三、第四線藥物。但近年有研究顯示, 合適的病人中也可以在第一和第二線治療加入免疫治療藥物。

 

相關文章: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晚期胃癌存活率較低 早發現早治療最重要

上述兩類治療主要針對胃癌第四期病人,廖醫生表示,這類病人很多時需要面對腫瘤轉移至其他位置,如腹腔、盆腔、肝臟等,引致重要組織或器官衰竭,大部分都無法根治,所以在規劃治療方案時主要以三大目標為主:控制腫瘤、處理徵狀及維持患者生活質素。

有見晚期胃癌存活率較低,廖醫生提醒大眾應留意有否持續的消化系統徵狀,如胃痛、食慾不振、體重無故下降、胃脹、經常作悶等,一旦出現應盡早求醫,因及早發現和治療有助提高患者治癒機會。同時亦應該注意日常生活習慣,避免煙酒、多運動、維持健康體重等,有助減低患胃癌風險。

]]>
【前列腺癌】BRCA基因突變是什麼?增前列腺癌胰臟癌風險 調查:八成患癌者不知 //www.afterroberto.com/%e5%89%8d%e5%88%97%e8%85%ba%e7%99%8c-brca%e5%9f%ba%e5%9b%a0%e7%aa%81%e8%ae%8a%e6%98%af%e4%bb%80%e9%ba%bc-%e5%a2%9e%e5%89%8d%e5%88%97%e8%85%ba%e7%99%8c%e8%83%b0%e8%87%9f%e7%99%8c%e9%a2%a8%e9%9a%aa/ Thu, 26 May 2022 08:43: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963 【明報專訊】醫學界近年發現BRCA基因突變,會增加患上常見癌症風險,其中對患乳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胰臟癌的風險,分別增10倍、4.5倍、50倍及2倍以上,並影響治療選擇。癌症病人互助組織「同路人同盟」進行網上問卷調查,結果分別有近七成及逾八成受訪者並不知悉BRCA基因突變與前列腺癌及胰臟癌有關。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陳穎樂指出,需透過基因測試,才能辨識病人有否帶基因突變,讓病人了解自己和家人患癌風險及協助選擇治療方案。

醫學界近年發現BRCA基因突變,會增加患上常見癌症風險。
醫學界近年發現BRCA基因突變,會增加患上常見癌症風險。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BRCA基因屬抑癌基因 突變增患前列腺癌胰臟癌風險

陳穎樂指,BRCA基因是抑癌基因,倘出現突變,會失去修復受損DNA能力,令基因組變得不穩定,繼而細胞出現異常、增加患癌風險,而患乳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胰臟癌的風險,分別增10倍、4.5倍、50倍及2倍以上,還有可能遺傳。

 

調查:患癌者知BRCA基因突變與乳癌卵巢癌有關 不知跟前列腺癌胰臟癌有關

癌症病人互助組織「同路人同盟」今年1至2月邀請100名乳癌、卵巢癌、前列腺癌或胰臟癌患者,參與網上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大部分癌症患者只認識BRCA基因突變跟乳癌及卵巢癌有關,不知與前列腺癌及胰臟癌亦有關。受訪的26名前列腺癌患者中,69%沒聽過BRCA基因突變,8名胰臟癌患者中則有一半人沒聽過。陳穎樂認為,調查顯示受訪患者對BRCA基因突變的認識不全面。

 

相關文章:前列腺癌初期病徵跟前列腺肥大相似 小便困難有異常宜及早檢查 MRI導航放射治療提升精準度

 

BRCA基因突變有可能遺傳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指,前列腺癌患者如帶有BRCA基因突變病情會較差,而晚期胰臟癌患者存活率不理想,但除化療,治療選擇不多。同路人同盟稱,上述4項癌症患者如有BRCA基因突變,會增加治療選擇,可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

另外,由於該基因突變可能遺傳,機構推出「家族BRCA基因檢測及遺傳諮詢輔導資助計劃」,設50個免費名額,有意者可瀏覽網頁(bit.ly/brca_scheme)登記及接受初步評核。

]]>
【肥胖致癌】世衛報告指歐洲33%兒童59%成年人超重 每年料逾120萬人死亡與肥胖有關 體重升致最少13種癌症 //www.afterroberto.com/%e8%82%a5%e8%83%96%e8%87%b4%e7%99%8c-%e4%b8%96%e8%a1%9b%e5%a0%b1%e5%91%8a%e6%8c%87%e6%ad%90%e6%b4%b233%e5%85%92%e7%ab%a559%e6%88%90%e5%b9%b4%e4%ba%ba%e8%b6%85%e9%87%8d-%e6%af%8f%e5%b9%b4%e6%96%99/ Thu, 05 May 2022 10:39: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696 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二(3日)發表報告稱,歐洲地區現時有59%成年人和近33%兒童超重。歐洲每年有超過120萬人的死亡與超重(overweight)或肥胖(obese)有關,超重和肥胖已經達到「流行病」的程度。報告又稱,肥胖導致最少13種癌症,相信導致每年最少20萬宗癌症新個案。

(Canva圖片/明報製圖)
(Canva圖片/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肥胖易致三高 加速心臟病、全身血管粥樣硬化、中風風險(附:減肥與運動實戰Tips)

 

世衛:肥胖致最少13種癌症 歐洲逾3成兒童及近6成年人超重

世衛發表報告稱,歐洲地區現時有59%成年人和近33%兒童超重,遠高於1975年的40%歐洲成年人超重情況。報告指出,歐洲的肥胖率在過去50年飈升了1.38倍,現時歐洲有近25%的成年人肥胖,僅次於美洲。

 

每年20萬宗癌症新個案 料120萬人死亡與超重或肥胖有關

報告稱,肥胖導致最少13種癌症,相信導致每年最少20萬宗癌症新個案,而歐洲估計每年有超過120萬人的死亡與超重或肥胖有關,佔該區死亡人數的13%以上。報告引述世衛歐洲區總監克呂熱(Hans Kluge)稱,「體重指數升高是引起包括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在內的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新冠疫情下停課 增肥胖風險因素

報告亦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封鎖措施和學校停課,令人們暴露於肥胖風險因素的機率更大,包括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食品消費的增加。

 

(法新社/中通社)

]]>
血癌患者感染新冠病毒 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 或影響治療計劃(醫言有理)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99%8c%e6%82%a3%e8%80%85%e6%84%9f%e6%9f%93%e6%96%b0%e5%86%a0%e7%97%85%e6%af%92-%e6%98%93%e5%87%ba%e7%8f%be%e9%87%8d%e7%97%87%e6%ad%bb%e4%ba%a1%e9%a2%a8%e9%9a%aa%e9%ab%98-%e6%88%96%e5%bd%b1/ Wed, 20 Apr 2022 09:35: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468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仍然猖獗,癌症患者尤其高危。血癌(「血癌」屬統稱,醫學界大致將這種癌症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患者免疫力下降,治療藥物令抵抗力進一步減弱;如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較容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病毒感染亦可能影響原來的治療計劃,或降低治癒機會。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及遵守社交距離限制之外,新冠病毒疫苗及最新的抗病毒特效藥皆屬對付病毒的有效武器。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第三針或第四針 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4月14日)

血癌患者感染新冠病毒 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

60歲的陳先生早前確診高毒性淋巴癌,後來完成化療,成功控制淋巴腫瘤;不幸1個月前感染新冠病毒,幸而早已接種3劑新冠疫苗,病徵輕微。兩周後康復,病毒核酸測試很快轉陰。

55歲的李先生頸部有腫塊,正電子掃描顯示全身淋巴結脹大,脾臟亦受影響,懷疑患上了高毒性淋巴癌。醫生安排李先生入醫院接受小手術,取出頸部其中一顆淋巴結作活組織檢查;入院前意外發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反應,手術被迫押後。李先生確診新冠病毒後兩個星期,基因測試仍未轉陰,手術再度押後;頸部淋巴結生長速度快,需盡快確診、及早治療。李先生最終病毒測試轉陰,淋巴結活檢確診高毒性大B細胞淋巴癌;接受標靶藥及化療後,病情迅速受控,但必須同時小心監察病毒,以防化療後免疫力低,病毒感染反彈。

20歲的王小姐多個月前確診急性白血病,情况嚴重,化療後病情受控,正等待接受哥哥捐贈異體骨髓移植。王小姐的白血病毒性高,復發風險高,必須及早接受移植,降低復發機率;不幸哥哥最近感染新冠病毒,移植手術需要延期。醫生只好繼續為王小姐化療,待哥哥康復後,再安排移植。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
醫學界大致將血癌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

病毒感染或影響原來癌症治療計劃 降低治癒機會

70歲的張太早前確診高毒性淋巴癌,剛完成化療,療效理想。張太一直沒有聽從醫生建議,未有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雖然張太非常小心,但最終仍然感染新冠病毒,肺炎迅速惡化,最終不治,非常可惜。

65歲的何太多年前確診超高毒性淋巴癌,接受標靶藥及化療後病情受控;最近淋巴癌不幸復發,再度接受治療,包括化療及自體血幹細胞移植,腫瘤受控。何太非常抗拒接種新冠疫苗,最終感染新冠病毒;醫生即時處方最新的抗病毒特效藥物,病毒感染受控。

相關文章:【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戴口罩、勤洗手、接種新冠疫苗仍是有效武器

血癌患者免疫力下降,治療藥物令抵抗力進一步減弱;如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較容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病毒感染亦可能影響原來的治療計劃,或降低治癒機會。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及遵守社交距離限制之外,新冠病毒疫苗及最新的抗病毒特效藥皆屬對付病毒的有效武器。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
【前列腺癌】發病率升?四五十患前列腺癌多帶基因突變?中西醫結合治療成效如何? //www.afterroberto.com/%e5%89%8d%e5%88%97%e8%85%ba%e7%99%8c-%e7%99%bc%e7%97%85%e7%8e%87%e5%8d%87-%e5%9b%9b%e4%ba%94%e5%8d%81%e6%82%a3%e5%89%8d%e5%88%97%e8%85%ba%e7%99%8c%e5%a4%9a%e5%b8%b6%e5%9f%ba%e5%9b%a0%e7%aa%81%e8%ae%8a/ Tue, 12 Apr 2022 09:00:0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362 【明報專訊】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前列腺癌發病率近年穩步上揚,由2010年1492宗新症,至2019年2523宗,慢慢貼近西方地區。原因除人口老化、壽命愈來愈長外,一般相信前列腺癌和西化飲食習慣有一點關係。以往前列腺癌一般只發生在年老如70歲以上男性,但近來發現部分前列腺癌患者有50歲,甚至40多歲,這情况可能與遺傳有關;也有些人並沒有家族史,不知為何前列腺出現基因突變,導致壯年患前列腺癌。四五十歲人士患前列腺癌,通常帶有基因突變,對西藥治療反應較差,且病情極為頑固。使用化療或標靶藥治療時,加入清熱解毒、益腎強骨中藥,或能慢慢抑制頑固的前列腺癌。

 

相關文章:【前列腺癌】本港男士第三大常見癌症 HIFU局部治療早期前列腺癌 保忍尿能力、性功能

 

前列腺癌發病率升 個案:骨痛揭患癌 化療電療病情反覆

一名較年輕的前列腺癌病人求診,病人本身沒有大病,經常行山及跑馬拉松,突然發現周身骨痛,甚為嚴重,檢查後確診前列腺癌,並已經擴散至全身骨骼。經血液基因檢測,發現他的前列腺癌帶有一種罕見基因突變。這種基因突變的前列腺癌一般對常用西藥治療反應甚差,而且病情惡化得很快。他接受了標準荷爾蒙藥治療,同時做了6次化療,病情有所減輕。但完成化療後,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在2個月內急升3倍,發現再有新的骨轉移,又安排他接受骨電療,但PSA只是稍為下降了一點,1個月後PSA回升1倍以上。因病情極為頑固,前列腺癌比一般常見的「惡」,病人決定使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擴散至骨——不少前列腺癌患者都有骨轉移,癌症擴散到骨可引起骨折和嚴重骨痛。(設計圖片,Chris_Paris@iStockphoto)
擴散至骨——不少前列腺癌患者都有骨轉移,癌症擴散到骨可引起骨折和嚴重骨痛。(設計圖片,Chris_Paris@iStockphoto)

標靶藥配中藥 病情好轉可行山

由於病人的前列腺癌有基因突變,最好是同時使用2種標靶藥,再加免疫治療。

這治療方案的數據也是很初步,副作用不輕,而且藥物費用非常昂貴,病人實在負擔不了。而事實上不少病人也面對同樣問題。經過商討後,決定用第二線治療,即俗稱為超級荷爾蒙的口服標靶藥,再配合中藥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病人PSA緩慢地下降,體力逐漸恢復,可以回復行山等運動,面色也好轉。

以往治療擴散性前列腺癌的西藥不多,主要利用荷爾蒙藥抑制病人體內男性荷爾蒙。男性荷爾蒙減低後,前列腺癌細胞便會慢慢變得不活躍。荷爾蒙針藥一般是1個月或3至6個月打1針,副作用輕微,主要是潮熱,長期可引起骨質疏鬆。但單用荷爾蒙療法,治療效果不太好。

 

相關文章:【前列腺】尿頻、小便慢、尿滲前列腺肥大觸發下尿道3大病徵 藥物、手術紓緩男人之苦

 

研究:「三聯療法」效果更佳

近5、6年的研究發現,如果同時間使用6針化療或超級荷爾蒙口服標靶藥,病人生存期可以提升四成。由於口服標靶藥副作用較化療低,病人一般會選擇口服標靶藥,不作化療。這些口服標靶藥的機理主要是把身體殘餘男性荷爾蒙降低,可以更加長效抑制癌細胞。對於某些高風險患者,例如一發病已經多處轉移,近一年研究發現,使用「三聯療法」治療效果更加好。

所謂三聯療法,即同時使用荷爾蒙針藥、口服標靶藥和化療,三者共冶一爐。研究發現,三聯療法的副作用並沒有明顯加重,相信在未來幾年將會愈來愈流行。

雙劍合璧——治療擴散性前列腺癌,西醫用荷爾蒙療法、標靶藥和化療抑制癌細胞;中醫則以中藥強骨補腎、清熱解毒、益氣托毒,幫助身體打仗。(Dr_Microbe@iStockphoto/明報製圖)
雙劍合璧——治療擴散性前列腺癌,西醫用荷爾蒙療法、標靶藥和化療抑制癌細胞;中醫則以中藥強骨補腎、清熱解毒、益氣托毒,幫助身體打仗。(Dr_Microbe@iStockphoto/明報製圖)

 

中醫治療:益氣托毒 骨轉移需補腎強骨

中醫有很多方法配合治療前列腺癌,以中藥為例,因不少前列腺癌患者都有骨轉移,癌症擴散到骨有可能引起骨折和嚴重骨痛。中醫有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即疾病牽涉地方,一定是該地方本身比較虛弱,疾病才有機可乘。腎主骨,骨的強弱主要由腎氣主宰,所以,治療要益腎強骨,輔助骨的正氣去抗癌。有一種常用中藥「補骨脂」,正正就有這樣作用。不過,要注意這一中藥用得不當,會引起肝功能損傷,用藥劑量和時間需要密切掌握。

 

濕熱聚下方 需清熱解毒

另外,在中醫角度,不少前列腺癌是長久濕熱聚在下方,所以治療需要清利濕熱、清熱解毒,而且用藥要猛烈。中藥如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具清熱解毒的功效,在實驗室研究當中發現有抗癌能力。但中醫用藥不是單用攻邪藥物,也要顧及身體元氣,適當地固本培元,補助正氣。

中醫還有一個概念是西醫沒有的,就是益氣托毒。意思是補助身體正氣,讓身體正氣自然把疾病從外托出。這就像軍隊士兵,必先給足夠飽飯,否則無力打仗,根本打不下去。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就是這個意思。最後,前列腺癌生在隱蔽地方,需要適當利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中藥,把其他有效中藥帶至所病之處。

前文所述病人正以上述中藥療法,配合口服標靶藥,慢慢地抑制頑固的前列腺癌。

經常有病人問,可否只用中藥而不用西藥呢?其實,中西藥共用原則,除了安全問題之外,更重要是,不可忽略可能有效的藥物,無論是中藥或西藥,道理也是相同。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十大常見癌症】早期肺癌病徵或難察覺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不同期數多元治療手法 //www.afterroberto.com/%e5%8d%81%e5%a4%a7%e5%b8%b8%e8%a6%8b%e7%99%8c%e7%97%87-%e6%97%a9%e6%9c%9f%e8%82%ba%e7%99%8c%e7%97%85%e5%be%b5%e6%88%96%e9%9b%a3%e5%af%9f%e8%a6%ba-%e9%9d%9e%e5%90%b8%e7%85%99%e6%82%a3%e8%80%85%e5%a4%9a/ Wed, 02 Mar 2022 08:05: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658 肺癌為本港癌症的頭號殺手,根據醫管局數字,每年新增的確診個案平均約有5000人。不少肺癌患者由於在病情初期未必會出現病徵,甚至X光檢查亦無法發現,往往病情已屆後期才能確診。然而,現時已推出不同療法,按病人的病情及需要來選用,冀能穩定病情免於惡化,延長存活期,或有望根治。

 

吸煙屬肺癌風險因素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betway体彩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羅振基醫生指出,吸煙是其中一個風險因素會引致肺癌,通常會引致鱗癌或小細胞癌等類型。然而,非吸煙者同樣有機會患上肺癌,本港的非吸煙肺癌患者通常屬腺癌的類型,風險因素與吸煙的關係不大,而是跟空氣污染及化學物質有關,例如汽車、工廠排放的廢氣,石棉等,均有機會誘發肺癌。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肺癌病徵:咳嗽、痰中帶血、胸痛 早期難察覺

羅醫生表示,肺癌病徵可能會出現持續咳嗽、痰中帶血、胸痛等問題,惟若腫瘤生長在肺部較邊緣的位置,而非接近氣管、胸膜等位置,上述病徵未必一定出現;而X光檢查亦因為有其技術上的限制,假如腫瘤太細小,或是「隱藏」起來,有可能會看不見,因此不少病人往往到病情的中、晚期才能發現。現時一般會建議例如吸煙者等高危人士,定期接受低劑量的電腦掃描,冀能盡早揪出病情屬早期的個案並安排治療。

肺癌病徵可能會出現持續咳嗽、痰中帶血、胸痛等問題,惟早期病徵並不容易察覺,如腫瘤太細小或是「隱藏」起來,故不少病人到病情中、晚期才能發現。(網上圖片)
肺癌病徵可能會出現持續咳嗽、痰中帶血、胸痛等問題,惟早期病徵並不容易察覺,如腫瘤太細小或是「隱藏」起來,故不少病人到病情中、晚期才能發現。(網上圖片)

 

先分辨肺癌屬原發性?轉移性?

羅醫生指出,在制定治療方案前,一般會先為病人分辨其肺癌是屬於原發性,抑或是轉移性。他解釋,因為有部分癌症,例如乳癌、腸癌等,都有機會擴散至肺部,需為病人進行電腦掃描便能得知腫瘤的範圍,如果屬轉移性,則有需要抽取原發灶的組織化驗,了解腫瘤的特性,再針對各部位,包括轉移性肺癌,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相關文章:肺結節莫非肺癌來襲? 正確診斷、定期監察肺部 隨時可免「一刀切」

 

肺癌不同期數 調整治療手法及目標

肺癌大致上可分為第一期至第四期,羅醫生表示,病人在不同期數,其治療目標及手法均有所不同:

第一、二期:早期的肺癌一般會建議以手術切除腫瘤作為首選治療方案,之後加上輔助治療,冀能根治。

第三期:中期的肺癌需視乎腫瘤的大小來決定治療方案。如果腫瘤的體積相對大而不適宜手術,醫生有可能會先安排化療、電療等其他治療,冀能將腫瘤縮小,以便進行手術切除,仍以根治為目標。

第四期:一般晚期的肺癌已較難根治,通常會以穩定病情,延長存活期作為首要目標。目前晚期肺癌除了化療外,亦可採用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患者接受標靶治療前都必須先抽取組織進行病理基因化驗,以了解基因突變的部分是否與可獲得的標靶藥相吻合,檢測需時一星期;如果標靶治療並不適合,則會再研究免疫/化學治療的可能性。一般而言,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屬互不相容,甚難雙管齊下。

羅醫生強調,每種治療均有其副作用,醫生會判斷病人的身體狀况、病情等因素來建議合適的治療方案,病人、病人家屬及醫護三方可多作溝通,以制定出對病人適合的抗癌計劃。

]]>
【淋巴癌】血幹細胞自體移植是什麼?移植前後病者注意事項(醫言有理) //www.afterroberto.com/%e6%b7%8b%e5%b7%b4%e7%99%8c-%e8%a1%80%e5%b9%b9%e7%b4%b0%e8%83%9e%e8%87%aa%e9%ab%94%e7%a7%bb%e6%a4%8d%e6%98%af%e4%bb%80%e9%ba%bc-%e7%a7%bb%e6%a4%8d%e5%89%8d%e5%be%8c%e7%97%85%e8%80%85%e6%b3%a8%e6%84%8f/ Wed, 12 Jan 2022 09:20: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009 【明報專訊】55歲的陳先生,10年前確診高毒性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癌,醫生處方標靶藥物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加多種化療藥物,療效理想。陳先生近日身體不適、食慾不振,並有低燒。正電子電腦掃描顯示腹腔淋巴結腫大,活組織檢查確診淋巴癌復發,幸而骨髓未受影響。陳先生接受利妥昔加化療,病情再度受控,但估計復發機率仍高。骨髓未見癌細胞,他可考慮接受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降低淋巴癌復發機率。

淋巴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一。
淋巴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一。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手術 治療淋巴癌及骨髓癌為主

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多用作治療淋巴癌及骨髓癌,療效理想。有別於異體血幹細胞移植(allogeneic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自體移植利用病者本人的血幹細胞,毋須尋找捐髓者。移植前,醫生預先安排從病者周邊血液提取足夠的周邊血幹細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然後超低溫冷凍至零下150℃存放備用。若要收集足夠周邊血幹細胞,必須先提升血液內周邊血幹細胞數量,然後利用細胞分離機收集。

骨髓含大量造血幹細胞(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可轉化成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但周邊血液平常只含微量造血幹細胞。欲提升周邊血的造血幹細胞含量,可注射升白針(G-CSF);在打升白針前,先注射化療藥物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效果更佳。若造血幹細胞數量仍然不足,則可在收集幹細胞前一晚注射培來沙福(plerixafor),有助骨髓釋放更多造血幹細胞入周邊血液。骨髓幹細胞表面有CXCR4受體,骨髓基質細胞(stromal cells)則有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α蛋白,兩者結合,防止幹細胞離開骨髓;培來沙福阻止結合,令造血幹細胞大量入血,有助成功收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供移植用。

 

相關文章:長者持續疲倦、貧血、骨痛 小心留意 可能是骨髓瘤

 

移植前需做超大劑量化療

病者接受自體移植之前,需要先接受超大劑量的化療,殺死體內殘餘癌細胞,然後隔天回輸已解凍的造血幹細胞,可令受化療抑制的骨髓在2至3星期內恢復正常功能;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短暫下降至極低水平,增感染及流血風險。其他副作用包括口腔潰瘍及腹瀉等,或需要接受靜脈注射營養液,以維持足夠養分。病者必須留在隔離病房,接受特殊護理,直至骨髓康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