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言情深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03 Aug 2023 02:19:0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瘤言情深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或惡性?甲狀腺增生、炎症、腫瘤疾病常見病徵 (瘤言情深) //www.afterroberto.com/%e7%94%b2%e7%8b%80%e8%85%ba%e7%b5%90%e7%af%80%e6%98%af%e8%89%af%e6%80%a7%e6%88%96%e6%83%a1%e6%80%a7%e7%94%b2%e7%8b%80%e8%85%ba%e5%a2%9e%e7%94%9f%e3%80%81%e7%82%8e%e7%97%87%e3%80%81%e8%85%ab%e7%98%a4/ Mon, 10 Jul 2023 05:12:0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780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反覆,流感肆虐,許多人對自身健康狀况更加重視,將全身體檢提上日程。檢查結果,發現了甲狀腺結節!究竟什麼是甲狀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編者按:甲狀腺結節按照病理分為良性和惡性,結節不等同於癌,大多數結節都是良性,只有5%是惡性腫瘤。甲狀腺結節是臨牀常見病徵,各種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增生、炎症、腫瘤都可能表現為甲狀腺結節。除了接受甲狀腺超聲波檢查外,還有哪些檢查方法呢?)

甲狀腺結節多屬良性  甲狀腺增生、炎症、腫瘤等疾病常見病徵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內形成的腫塊或結節,表現為對稱、質地較硬的腫塊,可單發或多發。甲狀腺結節是臨牀常見病徵,各種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增生、炎症、腫瘤都可能表現為甲狀腺結節。按照病理分為良性和惡性,其中良性結節比例較高,但惡性結節的可能也不能完全忽略。

甲狀腺結節是良性或惡性?甲狀腺增生、炎症、腫瘤疾病常見病徵 (瘤言情深)
(Rasi Bhadramani@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身體檢查】有關體檢的6個問題 檢查項目愈多愈好?如何解讀檢身報告?一表解讀主要體檢項目


5%屬惡性腫瘤 超聲波檢查確定結節性質大小

當診斷出有甲狀腺結節,不要驚慌,結節不等同於癌,大多數結節都是良性,只有5%是惡性腫瘤。病人首先要接受甲狀腺超聲波檢查,以確定結節性質、大小、形態等。如果超聲檢查結果無法確定結節性質,或需要細針穿刺活檢或其他影像學檢查,了解結節的病理特徵,並根據醫生最終診斷,建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細針穿刺活檢 較精確實惠

超聲波檢查外,還有什麼檢查方法?甲狀腺功能試驗可以檢測甲狀腺是否功能紊亂;腫瘤標誌物檢測幫助醫生分析結節性質。

細針穿刺抽取活檢是較為精確且價格較實惠的評估方法。複檢時,如果結節體積增大了超過50%,建議細針穿刺抽取活檢,可以對結節作病理化驗。

以上幾種檢查方法都能提供更多信息,幫助醫生進一步評估甲狀腺結節性質,並選擇合適治療方案。


相關閲讀:【甲狀腺腫瘤】與大頸泡有關?出現甲亢徵狀怎辦?了解甲狀腺腫瘤的診斷及手術治療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張明智(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
瘤言情深:化療初期服中藥 風險難估 //www.afterroberto.com/%e7%98%a4%e8%a8%80%e6%83%85%e6%b7%b1%ef%bc%9a%e5%8c%96%e7%99%82%e5%88%9d%e6%9c%9f%e6%9c%8d%e4%b8%ad%e8%97%a5-%e9%a2%a8%e9%9a%aa%e9%9b%a3%e4%bc%b0/ Mon, 29 Jul 2019 09:36:4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658 【明報專訊】不少癌症病人接受化療期間,認為中藥可以調理身體,紓緩化療副作用,亦有人相信中西合璧可令治療效果更顯著,令化療進度更理想。病人希望在腫瘤科醫生的同意下服用中藥,從而得到他們期望的效果,但醫生卻普遍不建議病人同時間服用中藥,箇中原因,並非因為醫生否定中藥的效用,只是醫生擔心中西藥兩者混合後會發生相互作用,影響病人的肝腎功能,繼而影響治療成效。

 

中藥
難尋原因——西醫治療開始時,同時使用中藥,一旦出現肝腎問題,醫生難以區別是中藥還是西藥的緣故。(資料圖片)

 

 

影響肝腎 難揪出真兇

中醫學博大精深,每一條藥方內含的成分複雜,只要稍微改變藥材的分量或煮法,療效和副作用可以截然不同。儘管現今科技發達,仍難以有系統地將不同化療、標靶以至免疫治療藥物與不同種類、分量的中藥全盤納入考量,以避免兩種藥物的藥性互相影響。

再者,西醫系統講求科學根據,而目前實在未有足夠數據證明化療與中藥並無衝突。

 

所謂是藥三分毒,尤其是用於治療癌症的藥物,皆有可能影響肝腎功能。若然在西醫治療開始時同時以中藥調理,當出現肝腎問題時,醫生便難以區別是中藥還是西藥的緣故,或是因兩者的化學反應而起。我經常以顏色作比喻向病人解釋,假設中藥是黃色,西藥是藍色,肝腎功能受影響就是兩者混和的綠色。由於現時暫未有方法區別藍色與黃色的比例,所以若肝腎功能受到影響,醫生便可能需要調整藥物分量,甚至停止藥物治療,繼而影響治療進度。

 

治療腫瘤相當複雜,除抗癌藥物之外,假如病人還患有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醫生便需要協調病人本來已經服用的藥物。若病人沒有服用中藥,腫瘤科醫生便可以清晰地評估病人對藥物的反應,根據情况調整藥物劑量,同時醫生與病人也不用額外承擔難以估計的風險。

不過,癌症畢竟是種頑疾,醫生明白病人與家屬都希望用盡世上所有方法去治療,對於醫生的斷然拒絕,一些病人或會覺得失望、不甘心,甚至有病人索性不和醫生溝通,偷偷服用中藥。

 

化療穩定後可再溝通

在剛剛開始化療時,病人確實不應使用中藥,好讓腫瘤科醫生可以充分掌握化療藥物對病人的副作用。但在化療兩至三個月,大致掌握初步情况後,我個人認為這灰色地帶可存在妥協空間,病人可以和醫生溝通使用中藥,惟前提是醫生、病人與家屬之間必須保持理性討論,以達合理期望。其間醫生需要與病人緊密溝通,觀察有否出現額外的肝腎干擾或副作用,盡量避免中西合璧引起的任何不良反應。

 

其實不少病人服用中藥都只是「求個安心」,害怕錯失治療良機,但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病人要明白同時服用中西藥並非完全無風險。如果病人有合理期望而又願意承擔潛在風險,我一般不會反對病人在化療期間使用中藥,但醫患間必須保持緊密溝通,讓病人感覺安心的同時,亦希望能把風險減到最低。

 

文:黃麗珊(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中醫治療】醫徹中西:中藥調理防癌復發 長期作戰

瘤言情深:癌症真假復發「狼來了」

瘤言情深:地球很危險? 勿被飲食謬誤所困

瘤言情深:抗癌教師的重要一課

瘤言情深:尋覓心中的常樂我淨

]]>
瘤言情深:癌症真假復發「狼來了」 //www.afterroberto.com/%e7%98%a4%e8%a8%80%e6%83%85%e6%b7%b1%ef%bc%9a%e7%99%8c%e7%97%87%e7%9c%9f%e5%81%87%e5%be%a9%e7%99%bc%e3%80%8c%e7%8b%bc%e4%be%86%e4%ba%86%e3%80%8d/ Tue, 02 Jul 2019 08:19: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127 【明報專訊】多年來行醫所見,絕大部分曾患上癌症的人,都養成一個特別習慣——經常用手觸摸全身來替自己檢查,希望及早發現異常狀况,及早求醫。以乳癌病人為例,會經常觸摸乳房這個原先的病灶;尤其是接受全乳切除手術的病人,胸前只剩肌肉跟肋骨間的空隙,一摸便是硬硬的肋骨,若病人未習慣身體在手術後的變化,有時接觸到就會大吃一驚。若然因傷風感冒而導致肋骨發炎,病人更會摸到發炎的肋骨部分突出,令她們擔心癌症復發,終日活在陰霾之中。

的確,癌症存在復發風險。到底如何分辨癌症病人「疑神疑鬼」,抑或真正「狼來了」,對醫生和病人來說,都是一門大學問。

 

瘤言情深:癌症真假復發「狼來了」
(Voyagerix@iStockphoto)

復發陰霾——癌症存在復發風險,乳癌康復者因擔心癌症復發,會經常觸摸乳房,活在陰霾之中。

肋骨發炎突出 憂乳癌復發

對於剛戰勝癌魔、驚魂未定的病人,每當發現胸前有異樣,都會即時找醫生檢查,希望弄清楚是否癌症復發。經醫生詳細問診和檢查後,通常都會跟病人解釋:「這些突出來的部分是肋骨,大多跟復發無關。」而絕大多數病人確實在一兩星期過後,因肋骨炎症好轉,便不再感到痛楚。類似情况經歷了幾次之後,病人也習以為常。不過,由於他們曾經患癌,所以間中也有暗藏危機的例子,皆因癌症可在骨骼部分死灰復燃,繼而導致骨骼發大兼帶來痛楚,因此部分個案並不能排除腫瘤復發的可能。

由於肋骨突出,肋骨發炎及癌症復發的狀况非常相似,如何分辨?醫生會了解徵狀是否持續出現,以及有無惡化迹象,同時留意病人近期是否患上其他疾病。假若病人曾經感冒或發炎,通常不用擔心;但若然未能解釋徵狀為何出現,而且愈見嚴重時,就要特別小心。無論任何情况,醫生也絕不能掉以輕心,只有在確定徵狀跟癌症無關,才會跟病人解釋這只是疑心作怪。

另一方面,即使病人的身體未發現任何異樣,不少癌症倖存者會因身邊發生的事情而感到困擾,例如有朋友確診癌症或腫瘤復發,甚或因病離世時,就會感覺全身不適,感覺癌魔在心中揮之不去。在這情况下,醫生會先考慮病人不適部位的分佈,假如比較廣泛,可疑程度較低。如果不適只是局限於身體某部位,且情况持續或愈發嚴重,最好作進一步檢查,以策萬全。若病人礙於諱疾忌醫而延遲檢查及治療,但到頭來確認是「狼來了」,病人可能因而付出沉重代價。

 

太大疑心反滋生危機

畢竟,要區分是「疑神疑鬼」或「狼來了」,都不應交由病人自己決定,因為這會帶給病人太大的精神壓力。「疑神疑鬼」滋養負能量,而負能量又會滋生癌症復發的危機,因此病人切忌踏進這心理陷阱,若然遇到任何懷疑,建議最好找醫生溝通,徹查情况,了解清楚後便不用再胡思亂想。

 

文:黃麗珊(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豐胸秘方有乳癌風險 停經前用植物雌激素阻乳房生長

【女性健康】乳癌復發轉移 揀化療定標靶好?

乳癌微創手術 滅腫瘤保乳房

乳癌破4100宗 腸癌成男性頭號癌 學者:政府有意支持乳癌篩

【了解乳癌】認清乳房常見症狀──良性腫瘤、鈣化點、乳房脹

]]>
瘤言情深:地球很危險? 勿被飲食謬誤所困 //www.afterroberto.com/%e7%98%a4%e8%a8%80%e6%83%85%e6%b7%b1%ef%bc%9a%e5%9c%b0%e7%90%83%e5%be%88%e5%8d%b1%e9%9a%aa%ef%bc%9f-%e5%8b%bf%e8%a2%ab%e9%a3%b2%e9%a3%9f%e8%ac%ac%e8%aa%a4%e6%89%80%e5%9b%b0/ Mon, 29 Apr 2019 09:17: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8480

【明報專訊】跟病人傾談時,發現他們飽受飲食上謬誤所困擾。不少病人對坊間流傳各種癌症飲食的說法深信不疑,有人指雞、豬、牛,甚至是魚類都不宜進食,亦有人指白飯、牛奶與豆漿也會激發癌細胞生長,當中真假,教人難以分辨,到頭來害得患者對各種食物避之則吉,一數之下,可供選擇的食物寥寥無幾。曾有病人告知,有人警告千萬別進食奇異果,否則一定復發。碰巧這病人剛吃過奇異果,嚇得立刻想去廁所扣喉。當時跟病人笑說,假如樣樣食物都不能進食,癌症患者還有什麽選擇?對患者而言,地球豈非很危險?

 

瘤言情深,飲食,營養要識,情緒,黃麗珊,癌症
最重要是多進食不同顏色的蔬菜,減少紅肉,但亦要進食適量肉類,奉行少脂肪及低糖的飲食習慣。

 

飲食非致癌唯一成因

患者除了配合醫生指示、努力完成治療,改善生活習慣也是戰勝癌魔的關鍵,而飲食往往是他們最緊張的一環。雖然患者的確需要注意飲食,但卻不等於他們要刻意進食極清淡的食物,皆因患者需要均衡飲食以獲取足夠營養,才有能量打仗。最重要是多進食不同顏色的蔬菜,減少紅肉,但亦要進食適量肉類,奉行少脂肪及低糖的飲食習慣。當然,還需配合適量運動,否則多餘的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對病情的控制亦非好事。

究竟飲食對癌症的影響力有多大?的確,近年癌症個案不斷上升及年輕化,令人聯想到飲食習慣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一大因素。我不否認這些外在環境因素,會對健康帶來影響;但我亦常跟病人說,除非身處世外桃源,水源完全沒有污染,可以自給自足耕作,否則沒可能排除有問題的食物,例如含有激素的雞肉或沾上農藥的蔬菜等。

 

話說回來,環境與飲食因素又是否構成惡性腫瘤出現的主因呢?不少人奉行健康生活,每天有充足運動,注重飲食,作息定時,沒有過多壓力,但依然患上癌症。或許有患者會不甘心,為何生活如此檢點卻仍然「中招」?事實上,癌症是由多種因素導致,例如是基因突變或家族遺傳。所以,即使日常生活費盡心思,也不等於可杜絕罹患癌症、腫瘤惡化或復發。

現實中總會發現有人又煙又酒,但卻從來沒有患上癌症。別誤會我為一級致癌物平反,只想指出即使這些人接觸一級致癌物後沒有患癌,也不等於其他人接觸後不會患癌;同樣,即使所有人都有進食一級致癌物,也不代表他們全都會患癌。更何况現時大部分食物,都未有足夠數據歸類為一級致癌物,因此尋常食物如奇異果,又怎會一吃便導致癌症復發?

 

情緒殺傷力 比腫瘤可怕

情緒殺人,比腫瘤殺人更快。若因旁人幾句說話便過度控制飲食,令身心承受壓力,繼而影響治療效果,那就是敗於謠言之中了。倘能保持平常心,避免因控制飲食而帶來壓力;比起每日都為吃喝而活在惶恐中,心情舒坦可更有效減少復發或惡化的風險。

想深一層,其實地球絕非想像中危險,反倒是周遭的流言和迷思更讓這地球顯得危機重重。患者需要認清事實,才能夠避免誤墮陷阱,在治療和康復進程辨別正確方向。

 

相關文章:

【營養要識】殺人飲食排行榜 高鈉最攞命

【肥胖系列】減肥關鍵:還原基本步 驅走肥胖症

瘤言情深:抗癌教師的重要一課

瘤言情深:尋覓心中的常樂我淨

瘤言情深:抗癌路上眾生相

 

文:黃麗珊(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
瘤言情深:抗癌教師的重要一課 //www.afterroberto.com/%e6%8a%97%e7%99%8c%e6%95%99%e5%b8%ab%e7%9a%84%e9%87%8d%e8%a6%81%e4%b8%80%e8%aa%b2/ Mon, 01 Apr 2019 07:12: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929 【明報專訊】常言道「醫者父母心」,作為醫護人員,我們當然能夠單純用數字總結患者的病况,但在一堆堆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病人。尤其對於癌症患者而言,由得知患上癌症一刻,到接受治療、面對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以至康復後走出癌症的陰霾,每一段路都荊棘滿途。

 

饒家棟 瘤言情深 乳癌 腫瘤 抗癌 癌症
圖﹕謝至德

 

因此,腫瘤科醫生除了提供治療之外,更須如父母一樣,關顧病人的身心靈,鼓勵他們憑堅毅的意志打贏這場硬仗。不過,擁有一顆「父母心」的,又何止醫者?行醫多載,遇過幾位從事教育工作的癌症病人,他們春風化雨的故事教曉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一課。

 

過往任職於公立醫院時,曾診治一位50多歲大學教授,他確診腸癌時不幸已是第四期。幸而,現今醫藥推陳出新,末期大腸癌患者仍有完全康復的機會。因此,這位教授乘着暑假接受手術,先把腸癌病灶切除,再以化療加標靶藥把肝轉移腫瘤縮小。為了不影響學生課業,他特意把課堂緊密的排在星期一至四,並於周末入院注射化療藥。化療療程的效果甚佳,本來值得高興,但該化療藥加上標靶藥的副作用卻讓他臉上暗瘡滿佈,影響儀容。

 

教授本來無打算告訴學生自己患癌,但在學生主動關心他的皮膚時,亦不願說謊作壞榜樣,唯有如實告知。當學生得知教授患癌時,全都呆若木雞。大概教授自己亦未曾想過,除了接踵而來的慰問卡和花束支持,學生更受他的積極態度感染,變得努力主動,準時交功課,成績亦突飛猛進。

 

面對晚期癌症,這位教授戰勝對死亡的恐懼,而他在化療期間仍然沒有放棄薪火相傳。終於,4個月化療加標靶療程後,他的肝轉移腫瘤大為縮小,並已透過手術切除。現在他正接受為期6個月的鞏固化療,其間仍然堅持上課。師生間的正能量互相感染,這段經歷定是他們生命中的深刻一課。

 

拒絕休假 堅持放學後電療

數年前,我亦遇過一名不幸患上早期乳癌的小學女教師。在切除腫瘤後,她需要接受荷爾蒙治療和電療穩定病情。猶記得第一次見面,她便主動詢問,能否在晚上6點後才接受電療。當時心生好奇便反問原因為何,傾談之下才得知原來她在全日制小學任教,3點半放學後還要開會至5點,為了不影響教育工作,才有此請求。雖然我再三向她解釋,縱然電療所引致身體疲憊的副作用多數較化療輕微,不過仍需預留時間休息。

 

經過幾番規勸,這位女教師仍然堅持每天早起授課,下課開會後再來接受電療。 她解釋,由於自己要帶領小學二、三年級,而這個年齡的小孩特別需要班主任照顧,擔心自己長時間休假會影響他們的學習進度。老實說,一個無病無痛的人,每天上班下班已經非常勞累,何况每天接受電療的癌症病人呢?可幸的是,上天不願人間失去一名良師,她經過治療後已完全康復。相信這位身教重於言教的老師,將來定能培養出優秀的社會棟樑,將這堂生命中的重要一課延續下去。

 

文:饒家棟(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瘤言情深:尋覓心中的常樂我淨

瘤言情深:抗癌路上眾生相

瘤言情深:鬥嘴的福氣

 

]]>
瘤言情深:尋覓心中的常樂我淨 //www.afterroberto.com/%e7%98%a4%e8%a8%80%e6%83%85%e6%b7%b1%ef%bc%9a%e5%b0%8b%e8%a6%93%e5%bf%83%e4%b8%ad%e7%9a%84%e5%b8%b8%e6%a8%82%e6%88%91%e6%b7%a8/ Mon, 11 Mar 2019 04:44: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431 【明報專訊】曾於公立醫院腫瘤科工作多年,每天面對病人的生離死別,尤其當自己負責主診的病人不幸離世,內心倍感難過,久久未能釋懷。直到13年前,在工作壓力日積月累的情况下,首次嘗試接觸佛家信仰,心靈終於找到一片能夠短暫歇息的地方。如今,雖然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每每看到置放在房間裏、由一位高僧親自寫上「常樂我淨」的書法牌匾,心靈總能感受片刻澄靜。

 

醫生,病人,佛家,癌症,臨床腫瘤科,蔡添成,瘤言情深
(圖﹕周游)

現實世界裏,世人常談及死後的極樂世界,但若人的心境澄靜如鏡,出離生死煎逼之苦,相信在世時也能找到自己心中的一片樂土。

 

緣分聚散有定數

佛家裏的釋迦牟尼佛陀在物質豐饒的環境中長大成人,直到一次出遊,眼見人世間充滿老病死苦,便毅然放棄即將繼承的王位,捨棄權力和榮華富貴,出家禪修悟道,幾經艱辛和波折,最終在世間各種煩惱和困擾包圍下,找到心中一片淨土。

 

多年來,透過禪修、誦經念佛的習慣,每當被煩惱絲纏繞,便嘗試用心感悟,明白心中的鬱結既放不過自己,也會影響病人的情緒。學懂放下,對自己、病人也是一種解脫。

 

有人問,佛家常提及放下,豈非跟醫生盡力救人的職責相違背?固然,醫者仁心,盡力醫人乃份內事,但緣分聚散不由人,生有時,死有時,緣起緣滅皆有定數。曾聽說一個生動的比喻,指墳場是萬物衆生的終點站,所有人都排着隊等候死亡的來臨,惟當中有人插隊,而醫生的職責只是把這些插隊的人找出來,再把他們放到他們應當的位置,但和其他人一樣,死亡依舊是人生終歸需要面對的事情。

 

懼怕死前未知數

對比死亡,不少病人更懼怕死亡之前的未知之數。死亡什麼時候來臨,死亡到臨的一刻能否安詳辭世,凡此種種,都是不少病人心中的疑慮。一些病人因為上有高堂,下有子女,故非常緊張醫生能否把癌症根治。面對死亡,此乃人之常情,但病人亦須明白,醫生的治療方案非取決於病人緊張與否,而是根據病人的病情及身體狀况而定。倘若病情已經無法逆轉,醫生亦會傾向要病人及早作心理準備,即使死亡來臨時亦不至於束手無策。

 

面對未知的將來,聆聽是最佳良方。過去在公立醫院工作時,由於人手、時間所限,難以跟病人長談。曾有相熟朋友患上癌症,她為免耽誤我與其他病人會面的時間,遂每天致電我的太太,傾訴心中疑慮。由最初糾結於癌症治療的各種疑慮,到後來的生活趣事,無所不談。淡然處世,對死亡便無所畏懼。

 

常言道,人生是一趟旅程,途中跨過高山時或許風景萬千,到穿越低谷時卻又波折重重。在這趟短暫的旅途中,或許有人成為我們生命中的過客,在我們的生命線上不落半點痕迹;也或許有人一路相隨,陪伴我們走到生命的盡頭。當中的悲歡離合,無人能夠掌握。在高低跌宕的人生裏,如何保持隨遇而安、寧靜安然的心態,大概是一門畢生的學問。

 

文:蔡添成(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