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徵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14:2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病徵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乙型流感併發心肌炎 8歲童發燒咳嗽四度求醫後入院 //www.afterroberto.com/%e4%b9%99%e5%9e%8b%e6%b5%81%e6%84%9f%e4%bd%b5%e7%99%bc%e5%bf%83%e8%82%8c%e7%82%8e-8%e6%ad%b2%e7%ab%a5%e7%99%bc%e7%87%92%e5%92%b3%e5%97%bd%e5%9b%9b%e5%ba%a6%e6%b1%82%e9%86%ab%e5%be%8c%e5%85%a5%e9%99%a2/ Mon, 11 Mar 2024 08:32: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474

【明報專訊】本港正值流感高峰期,衛生防護中心10日公布,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8歲男童本月初起出現發燒、咳嗽等病徵,曾經四度向私家醫生和公立醫院求醫,其後入院,前日(9日)轉送瑪嘉烈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臨牀診斷為乙型流感併發心肌炎及休克,男童現時情况危殆。

乙型流感併發心肌炎 8歲童發燒咳嗽四度求醫後入院
本港仍處流感高峰期,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徵狀,勿掉以輕心。(網上圖片)

確診乙型流感男童發燒咳嗽併發心肌炎 已打疫苗

根據防護中心資料,該名男童3月1日開始發燒、咳嗽和流鼻水,分別於當日及本月4日看私家醫生,本月6日及8日因徵狀持續,到北大嶼山醫院急症室求醫,上周五(8日)入住瑪嘉烈醫院。

男童至前日出現氣促、胸痛及腹痛,轉往瑪嘉烈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乙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臨牀診斷為乙型流感併發心肌炎及休克,情况危殆。


相關閲讀:【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防護中心籲接種流感疫苗

防護中心初步調查顯示,男童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其父母和姊姊為家居接觸者,目前沒有病徵,而男童曾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防護中心提醒社會各界提高警覺預防流感,並呼籲市民踴躍接種流感疫苗,以應對流感季節。


相關閲讀:教你分清新冠肺炎、流感、感冒!免費接種新冠疫苗/流感針2024整理

]]>
【認知障礙症】病因大腦細胞病變 滿30歲為大腦護理評分 及早控三高等為健康加分 //www.afterroberto.com/%e8%aa%8d%e7%9f%a5%e9%9a%9c%e7%a4%99%e7%97%87-%e7%97%85%e5%9b%a0%e5%a4%a7%e8%85%a6%e7%b4%b0%e8%83%9e%e7%97%85%e8%ae%8a-%e7%82%ba%e5%a4%a7%e8%85%a6%e8%ad%b7%e7%90%86%e8%a9%95%e5%88%86/ Tue, 05 Mar 2024 04:17:3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407

【明報專訊】(編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世界有超過5500萬認知障礙症患者,每年新增病例近1000萬,是全球第七大死因。)政府2017年發表《精神健康檢討報告》,香港認知障礙症患者估計達10萬人,預計到2039年,滿60歲患者將會超過30萬人。除了年齡增長,都市病「三高」是已知的高風險因素。最新研究綜合身體健康、生活方式、社交情感三大範疇,為「大腦護理評分」(Brain Care Score, BCS)的測試工具(見表),透過管理身體和調節生活,為大腦加分,可以將認知障礙症風險減半。

【認知障礙症】病因大腦細胞病變 滿30歲為大腦護理評分 及早控三高等為健康加分
(設計圖片,Cemile Bingol@iStockphoto/明報製圖)

認知障礙症因大腦細胞病變 年老三高增風險 大腦護理評分是什麼?

人口老化問題愈趨嚴峻,認知障礙症也愈來愈普遍。

去年12月《神經病學前沿》(Frontiers in Neurology)一項研究,提出「大腦護理評分」(Brain Care Score, BCS)的測試工具,評估身體狀况、生活方式及社交情感三大範疇等12項健康相關因素,測試共21分,分數愈高,患認知障礙症或中風的風險愈低。

研究人員於2006至2010年期間,為英國近40萬人計算「大腦護理評分」及追蹤健康狀况,並與12年後評分比較。結果發現,50歲以下人士,每多5分,患認知障礙症風險降低59%,中風風險降低48%。

【認知障礙症】病因大腦細胞病變 滿30歲為大腦護理評分 及早控三高等為健康加分
(明報製圖)

年輕有肥胖、煙酒、三高 血管病變可致病

認知障礙症主因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解釋,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是阿茲海默症,病者纖維狀類澱粉蛋白質斑塊和濤蛋白在腦部不斷沉積,令周圍的腦細胞急劇退化或死亡,以致腦部逐漸萎縮,記憶力、說話及判斷能力等均受損。但郭志銳強調,切勿誤解認知障礙症只屬年老退化所致,血管病變也是風險。若年輕時已有肥胖、煙酒、三高(高血糖、高膽固醇、高血壓)等問題,容易影響血管健康。「腦部需要血液滋養,一旦血管閉塞,血液無法到腦部,引致中風,腦細胞受損及死亡,影響記憶及活動能力,隨時導致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病因大腦細胞病變 滿30歲為大腦護理評分 及早控三高等為健康加分
郭志銳(受訪者提供)

病徵分3階段 或數年間快速惡化

不少人誤以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只是記憶力衰退,但其實當腦部退化逐漸嚴重時,患者的理解力、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力都會受影響,部分人甚至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患者由早期失去短期記憶,逐步至中期及晚期階段,惡化速度因人而異,一般由數年至10多年不等。

認知障礙症早中晚期病徵

早期:失去短期記憶,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缺乏生活動力,但有基本自理能力

中期:混淆遠期和現實記憶,情緒更不穩定,需要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晚期:記憶缺損,生理時鐘混亂,未能有效表達和溝通,不能處理日常生活


相關閲讀:【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滿30歲開始為大腦評分 及早為身體加分

一旦擔心家人患認知障礙症,需要及早找醫生,透過智能測驗、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造影檢查、驗血等評估。另建議滿30歲人士為自己計算「大腦護理評分」。郭志銳表示,整個研究具前瞻意義,評分項目不止着重三高或飲食健康,亦涉及運動、人際關係及生活目標,均與認知障礙症息息相關。

「一般逾40歲人士正注重家庭及事業發展,未必思考到未來10、20年後,身體狀况可以下滑得很快。」郭志銳表示,「大腦護理評分」可想像成警惕工具,提醒大家應及早儲備個人的健康分數。例如控制好血壓、血糖,分別可得3分和2分;有良好人際關係和人生目標,分別可得到1分;而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又可得到1分。研究顯示,無論任何年齡層,每多5分,都可降低認知障礙症和中風風險。

【認知障礙症】病因大腦細胞病變 滿30歲為大腦護理評分 及早控三高等為健康加分
 恒常運動可為大腦健康加分,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症風險。(Paul Bradbury@iStockphoto)

相關閲讀:【心臟病與三高】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知多啲:兩類照顧者屬「高危」 忌「不放手」

「我想死」、「好攰」、「好孤獨」、「心很累」,是不少認知障礙症病人家屬和照顧者的苦水。從事認知障礙症服務達18年的賽馬會耆智園副總經理、註冊社工崔志文不諱言,患者情緒起伏大,自理能力逐步減弱,記性又差,容易與照顧者出現摩擦,亦令不少照顧者感到失落乏力,甚至抑鬱至有尋死念頭。

有兩類照顧者屬於高危。崔志文表示,第一是不肯放手,認為自己處理才是最佳方法;第二是不尋求協助,但認知障礙症患者認知、活動能力及情緒都會不斷變化,需要專業知識幫助。

【認知障礙症】病因大腦細胞病變 滿30歲為大腦護理評分 及早控三高等為健康加分
崔志文(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照顧者不能孤軍作戰 須學懂 PREFERS

Alley的父親於2020年確診認知障礙症,最初由家傭照顧,但父親狀况逐步變差,日夜顛倒,半夜起牀開火煮食,更有譫妄症,指罵母親出軌,令母親整日關門在房。Alley一度感到壓力及迷惘,幸好積極尋找社區協助,嘗試讓父親參加日間院舍活動,發現他情緒逐步穩定,身心狀况有改善。但不用「上學」日子,父親又由朝睡到晚,後來決定申請院舍,而自己亦參加照顧者的課堂,並適時與醫護溝通,抒解個人情緒。

常言認知障礙症不能根治,但崔志文表示,患者若及早得到適切照顧,有助延緩病情。而照顧者亦不能孤軍作戰,必須學懂「PREFERS」。即由照顧個人身體狀况(P:physical condition)、處理家人關係(R:relationship) 、個人情緒管理(E:emotion) 、財政調動(F:financial burden)、學習照顧方法(E:education)、尋找社區資源協助(R:resources)及社交關係支援(S:social burden)等,多方面配合,才有助成為健康又有效能的照顧者。

文:黃碧文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肺炎支原體感染潛伏期1至4周 病徵如傷風感冒持續咳嗽 兒童感染留院9月倍增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82%8e%e6%94%af%e5%8e%9f%e9%ab%94%e6%84%9f%e6%9f%93%e6%bd%9b%e4%bc%8f%e6%9c%9f-%e7%97%85%e5%be%b5%e5%a6%82%e5%82%b7%e9%a2%a8%e6%84%9f%e5%86%92%e6%8c%81%e7%ba%8c%e5%92%b3%e5%97%bd/ Thu, 26 Oct 2023 04:27:3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124

【明報專訊】內地近月爆發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本港衛生防護中心前日向醫生發信提醒需留意情况,並透露今年因肺炎支原體感染而需留醫公立醫院的兒童自8月起急增,1月至7月平均每月0至16人入院,8月增至57人,9月再升近倍至106人 (詳見附表) ,迫近2017年月均高峰,但較2016及2019年本地爆發高峰期少。有專家指,大部分感染肺炎支原體患者會有類似傷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徵,部分或有支氣管炎,可持續咳嗽數周甚至以月計。除了迫爆醫院,有兒科醫生亦提及治療問題。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2019年本地肺炎支原體感染七成屬抗藥性。該名兒科醫生稱,患者或需短期用更強抗生素治療,惟長期使用或影響兒童骨骼及牙齒。

肺炎支原體感染潛伏期1至4周 病徵如傷風感冒持續咳嗽 兒童感染留院9月倍增

 

劉宇隆:肺炎支原體感染病徵如傷風感冒咳嗽數周 潛伏期1至4周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21日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稱,大部分感染肺炎支原體患者會有類似傷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徵,部分或有支氣管炎,可持續咳嗽數周甚至以月計,5%至10%出現肺炎,少數會有腦炎及過敏性皮膚發炎等。他說肺炎支原體潛伏期約1至4周,由於潛伏期長,爆發時間亦較長,本港對上一次感染高峰為2019年,他形容本港未來或如內地般需「還債」,不可忽視;而現時沒疫苗可預防肺炎支源體感染,呼籲市民做好個人衛生。

肺炎支原體感染潛伏期1至4周 病徵如傷風感冒持續咳嗽 兒童感染留院9月倍增

相關閲讀:【新冠患者】發燒、頭痛、咳嗽 撲熱息痛、布洛芬、止瀉藥、止咳藥、複方西藥服食方法要注意 藥劑師:忌過量重複用藥


學者:2019個案七成抗藥 或需更強抗生素

據衛生防護中心前日向醫生發信,因肺炎支原體感染而留醫公院的兒童人數於2016年及2019年的5月至8月為高峰,2016年平均每月180至289宗、2019年則月均184至255宗。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昨向本報稱,肺炎支原體為常見微生物感染,本港兒童感染情况不算嚴重,大部分毋須入院,入院個案亦不算重症。對於中心向醫生發信提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macrolides)可用作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惟2019年衛生署有七成肺炎支原體化驗樣本對該類藥物呈抗藥性。

抗生素長期服用影響兒童骨骼及牙齒

葉柏強稱該抗生素為首選藥物,如服用2至3天病况沒好轉,或需轉用其他藥效更強的抗生素,但只可供短期使用,長期服用或影響小朋友骨骼及牙齒。


相關閲讀:【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衛署:未見社區學校爆發

衛生署回覆,今年暫未發現有社區或學校院舍爆發肺炎支原體感染。

16歲少年流感併發腦病變 沒打流感疫苗

另外,繼上周(19日)一名20個月大幼兒感染新冠病毒後併發急性壞死性腦病等死亡,衛生防護中心21日晚公布,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16歲少年21日被發現昏迷,送往屯門醫院急症室,出現發燒及抽搐,經化驗及診斷證實感染甲型流感(H3)病毒,併發腦病變,情况嚴重,正留醫兒童深切治療部。

據了解,少年沒打流感針,其學校沒爆發。中心指少年上周19日開始流鼻水,潛伏期內沒外遊,其家居接觸者暫沒病徵,將繼續調查。


相關閲讀:【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醫管局表示正密切監察各種呼吸道傳染病情况及服務需求,已制定一系列應對措施,包括加強監察、調動額外人手、病牀及資源。截至20日急症醫院兒科病牀整體住用率約95%。

]]>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www.afterroberto.com/%e9%97%9c%e6%96%bc%e5%91%bc%e5%90%b8%e9%81%93%e5%90%88%e8%83%9e%e7%97%85%e6%af%92rsv%e7%9a%84%e5%82%b3%e6%92%ad%e3%80%81%e7%97%85%e5%be%b5%e5%92%8c%e6%b8%9b%e4%bd%8e%e6%84%9f%e6%9f%93%e7%ad%897/ Tue, 21 Mar 2023 06:37: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813 【明報專訊】最常導致幼兒入院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近數周在社區的活躍度比新冠疫情前同期更強甚至翻倍(見圖)。有公院兒科醫生稱,月初撤銷口罩令後,醫院及社區陸續出現RSV爆發。至於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自3月9日起爆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組群感染,早前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醫管局昨日(20日)公布再多一名30日大女嬰對RSV病毒呈陽性反應,情况穩定,另該病房有3名職員亦對RSV呈陽性反應。早前另有私院兒科醫生亦稱近日呼吸道感染兒童求診較疫前升數倍,有女童受RSV及肺鏈菌夾擊併發肺炎留院10日未癒。有醫生料幼兒或需經歷一段呼吸道病毒爆發的「陣痛期」,籲發現幼童有氣促及嘔奶等病徵盡快求醫,而人多擠迫時可考慮讓子女戴回口罩。(編者按:立即了解關於RSV的傳播途徑、病徵和減少感染風險等7個問題。)


相關閲讀: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7個問題你要知:如何傳播?感染可引致嬰幼兒什麼病徵?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這種病毒是引致1歲以下嬰兒支氣管炎和肺炎的最普遍原因,可經分泌物、飛沫傳播。

RSV較新冠疫前活躍 嬰兒病房爆發 手足口腸病毒亦多於去年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圖為昨日沙田一商場有小童嬉戲。屯門醫院上周四起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兒科醫生稱月初撤銷口罩令後社區及醫院陸續有RSV爆發,料因戴口罩3年令幼兒少接觸病毒所致,形容會有一段「陣痛期」,呼籲家長如子女出現氣促等嚴重病徵應盡快求醫。(賴俊傑攝)

新冠疫情消退,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警告的「後口罩浪」漸現。於瑪麗醫院工作的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18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指出,口罩令取消後近日陸續有醫院及社區出現RSV病毒爆發,對幼兒造成一定影響,除了RSV,手足口病、腸病毒等過濾性病毒亦明顯較去年上升。他說,近兩個月原本健康良好的幼兒留院期間出現氣喘無法飲奶,「需吊住氧氣好幾日,整個星期不能脫離」。他並觀察到近期出現呼吸道感染的兒童留院日更長,由以往兩三日增至一周。

據醫管局資料,近日公院兒科住院病牀住用率維持在七成多,急症醫院截至上周一的兩周內相關住用率為76%至78%,而截至18日零時相關住用率則為77%,與冬季流感高峰期相若。

部分周數RSV佔比 較2019同期倍升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據衛生署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化驗結果,近月呼吸道化驗樣本中RSV病毒陽性比率已回復2019年同期水平,部分周期甚至較疫前倍升。而與去年疫下同期相比,去年部分周期比率不足1%。

屯院病房7嬰兒3職員感染合胞病毒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屯門醫院(明報資料圖片)

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自本月9日起爆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組群感染,早前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醫管局昨日公布再多一名30日大女嬰對RSV病毒呈陽性反應,情况穩定,另該病房有3名職員亦對RSV呈陽性反應,3人正休假。

院方表示為謹慎起見,20日再安排入住該病房的嬰兒接受測試,結果發現多一宗個案。至於早前公布感染RSV的6名嬰兒,其中11日大男嬰仍然情况危殆,一名5個月大女嬰仍然情况嚴重,其餘4名嬰兒情况穩定。所有病人正接受隔離治療。

院方表示非常關注該組群感染個案,會繼續加強執行感染控制措施,嚴格執行接觸及飛沬傳播防護措施,確保個別病人使用專屬的個人裝備,避免交叉感染,並會密切留意該病房病人的健康情况。


相關閲讀:【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黃大仙幼園21童上呼吸道感染

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另外,衛生署公布黃大仙小童群益會樂緻幼兒園暨幼稚園爆發上呼吸道感染,21名學童出現病徵,其中一人入院化驗後確診帶有RSV病毒,治療後已出院。全部病人情况穩定,對新冠病毒快測呈陰性。患病學童包括9男12女(2至5歲),自本月5日先後現病徵,11人曾求醫,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私院兒童呼吸道求診多數倍 有童8日始退燒

主要在私院診症的兒科專科醫生、中大兒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周中武稱,本月起每周接到10至20多個RSV、鼻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的嬰幼兒求診,人數較疫前升4至5倍,大多為2歲以下幼兒。他說求診幼兒以輕症居多,亦有個案嚴重需入院,約10日前有健康良好的4歲女童持續發燒5日不退,服藥也無效,求診時高燒至40度,化驗顯示女童受RSV及肺炎鏈球菌夾擊,併發肺炎,照肺發現右肺花了一半。周稱女童情况一度危殆,即安排入院,服抗生素8日才退燒,至18日仍需留院觀察。

醫生:戴口罩3年需「陣痛期」

周稱私院兒科病牀使用率約七至八成,與疫情前相若,但他亦觀察到近日求診兒童一般「病耐咗」,估計因疫下3年全港戴口罩, 嬰幼兒未曾受其他病毒「洗禮」,致抵抗力低。他強調全世界除罩後均見呼吸道病毒爆發,本港幼童亦無可避免將或需經歷一段陣痛期,呼籲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形容「小病是福」,一般人需靠成長過程接觸不同病毒訓練免疫力,只要及早求醫,大多很快痊癒。

料天氣回暖RSV個案減

至於「陣痛期」將維持多久, 葉柏強說一般5至6月天氣回暖,RSV個案會明顯減少,近期家長可考慮讓子女在人多擠迫時戴回口罩,但其餘時間不必強制,避免影響小朋友社交活動及透過觀察學習發音等語言發展。

建議人多擠迫可戴口罩 嬰幼兒氣促嘔奶應求醫

葉又提醒,若孩子身體不適,特別開始出現氣促、嘔奶等,應盡快求醫,學校亦應定期清潔學生接觸的物品及地方。

]]>
新冠病毒病徵不只是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 有攻擊多個身體系統迹象 隨時出現致命併發症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7%97%85%e6%af%92%e7%97%85%e5%be%b5%e4%b8%8d%e5%8f%aa%e6%98%af%e7%99%bc%e7%87%92%e3%80%81%e5%92%b3%e5%97%bd%e5%92%8c%e5%91%bc%e5%90%b8%e5%9b%b0%e9%9b%a3-%e6%9c%89%e6%94%bb%e6%93%8a/ Tue, 12 May 2020 07:07:4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635 【明報專訊】近日多家國際傳媒先後引述各國醫學界指出,新冠病毒出現的病徵日見多樣,不再只是導致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等表徵,它還有攻擊多個身體系統迹象,亦會導致嚴重發炎而產生血栓等致命併發症。有醫生稱新冠病毒與一般病毒感染不同,亦遠較流感嚴重,單憑病徵難以斷定誰人受感染,病人亦可能錯過求醫時機。

新冠病毒病徵不只是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 有攻擊多個身體系統迹象 隨時出現致命併發症

 

大部分確診者有輕微呼吸道感染 續出現嚴重併發症

世界衛生組織(WHO)網站顯示,大部分確診者只有輕微呼吸道感染病徵,亦有少數人會腹瀉、失去味覺與嗅覺、出紅疹等,甚至呼吸困難。不過,專家陸續發現多種與呼吸系統無關的症狀。中國南京醫科大學上周於《自然評論》刊登的研究發現,有確診者出現嚴重泌尿系統併發症與腎功能受損,同時男性荷爾蒙水平「劇變」。紐約、倫敦、巴黎等地近日接連有多名確診兒童出現類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的症狀,如心血管發炎等,成因未明。

英國肯特大學病毒學講師羅斯曼(Jeremy Rossman)指出,大部分病毒致病的方式有兩種,包括在病毒複製時破壞身體組織,或是免疫系統攻擊病毒時「傷及自己人」所造成,例如因免疫系統反應過度而出現攻擊自身組織等情况。不少專家認為,新冠病毒重症者往往會嚴重發炎,可能導致血栓風險增加,相信是心臟、腎臟等器官出現併發症的共通因素。

荷蘭:49%患者出現血栓 英國:病毒輸送養分往重要器官血管

荷蘭萊登大學醫學中心一項研究便發現,49%接受深切治療的確診病人出現血栓,大部分為肺栓塞,亦有部分為可致中風的腦栓塞等,有此類併發症者死亡率較無併發症者高5.4%。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亦顯示,病毒會令輸送養分往重要器官的血管受感染。

比流感更易導致病危 醫生憑表徵難斷症

新冠病毒帶來的複雜症狀對負責診治的醫生固然是挑戰,醫院如今亦忙於張羅透析機與抗凝血劑等資源,而單一病人亦可能在治好呼吸系統問題後出現更嚴重的症狀。《華爾街日報》稱,部分病人只獲建議在呼吸困難或發燒時就診,但出現其他症狀時或猶豫是否應求醫。

英國劍橋大學醫院傳染病顧問賈維德(Babak Javid)則指出,感染人數較多時,一些罕見的併發症亦會較常出現,目前新冠病毒的確實感染數字未明,可能達數千萬甚至以億計,即使感染者中只有千分之一有罕見症狀,亦涉及數以萬計民眾。由於現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患者出現血栓的情况比其他病毒感染者常見很多,與流感相比更易導致病危甚至致命。

(法新社/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

 

]]>
【新冠肺炎】美:25%新冠肺炎患者沒病徵  英:六成失嗅覺或味覺 //www.afterroberto.com/%e7%be%8e25%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6%82%a3%e8%80%85%e6%b2%92%e7%97%85%e5%be%b5%e8%8b%b1%e5%85%ad%e6%88%90%e5%a4%b1%e5%97%85%e8%a6%ba%e6%88%96%e5%91%b3/ Thu, 02 Apr 2020 09:01:5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722
【新冠肺炎】美:25%新冠肺炎患者沒病徵  英:六成失嗅覺或味覺
(圖: 網上圖片,圖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無關)

 

【明報專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公布最新數據,指有多達25%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沒病徵,而有關數字令CDC考慮擴大建議戴口罩的指引。英國一項研究則顯示,有六成確診者報稱嗅覺或味覺消失,顯示這可能是染疫重要指標。

 

美最新統計:新冠肺炎患者未見病徵已播毒

CDC曾一再重複指一般民眾毋須戴口罩,除非他們感到不適。然而最新統計顯示有受感染者並沒不適,或在不適前數日就開始傳播病毒。

特朗普周二建議民眾用頸巾代替口罩,而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醫務總監亞當斯(Jerome Adams)同日卻再表示戴口罩不一定能保護民眾健康,反增風險,因人們更有機會用手觸摸臉部,調整口罩位置。

 

英有研究指失去味覺或嗅覺

較發燒預測確診更有效

另外,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一項未經同行審閱的研究指出,失去嗅覺和味覺病徵或是感染新冠肺炎的最佳證明。研究中有150萬人在3月24日至29日利用病徵追蹤程式,發現26%人有一種或以上病徵,當中有1702人接受新冠肺炎檢測,579人檢測呈陽性;在這些確診者中有59%人報稱失去嗅覺或味覺。

帶領研究的教授斯佩克特(Tim Spector)指,團隊開發數學模型分析哪種徵狀對預測可能患上新冠肺炎最準確,指失去味覺或嗅覺的人患新冠肺炎的機率高3倍,有關結果比透過自行報告發燒來預測確診更有效。

]]>
逾六成患者咳嗽發燒 醫生:似感冒難辨認 促更多篩查 //www.afterroberto.com/%e9%80%be%e5%85%ad%e6%88%90%e6%82%a3%e8%80%85%e5%92%b3%e5%97%bd%e7%99%bc%e7%87%92-%e9%86%ab%e7%94%9f%ef%bc%9a%e4%bc%bc%e6%84%9f%e5%86%92%e9%9b%a3%e8%be%a8%e8%aa%8d-%e4%bf%83%e6%9b%b4%e5%a4%9a%e7%af%a9/ Wed, 04 Mar 2020 04:31: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814
逾六成患者咳嗽發燒 醫生:似感冒難辨認 促更多篩查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已上百宗,本報統計本港患者病徵,最常見為咳嗽及發燒,各佔約六成,另至今有6名患者沒病徵。有醫生認為,患者病徵與普通傷風感冒類似,基層醫療難以分辨誰人染疫,要考慮引入更多篩查,例如抗體檢測等,找出疑似患者後再做快速測試。

 

內地患者三成有痰疲倦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資料,除了8名確診者病徵未公開,其餘93名患者中,66%曾咳嗽,61%曾發燒,12%曾喉嚨痛。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聯同多名專家,以及世衛專家組,曾分別分析內地患者,除了咳嗽和發燒,有痰和疲倦也是常見徵狀,各佔逾三成,相關徵狀在本港患者中較少見,僅3%患者咳嗽帶痰,2%患者疲倦。此外,本港至昨有6名確診者沒病徵。

許樹昌表示,本港確診個案約100宗,難與內地分析逾1000宗個案的研究比較,兩地數據均顯示並非每個患者病徵明顯,故目前在急症室、普通科門診收集病徵輕微患者的深喉唾液樣本,以盡快找出隱形患者。

 

醫學會倡抗體檢測 尋疑似患者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認為,確診者病徵類似傷風感冒,基層醫療層面難以分辨,亦難為所有傷風感冒徵狀患者做快速測試,他認為可考慮引入ICM抗體檢測,篩選出疑似患者,再收集深喉唾液樣本測試。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說,最理想做法是為所有發燒或咳嗽患者測試,部分私家診所亦與私人化驗所合作,可為病人測試,費用約1200至3000元,認為未必所有傷風感冒徵狀患者都會做。

]]>
【武漢肺炎】飛沫播毒可傳3米 冬天更易擴散 醫生稱低溫乾燥助生存 地鐵車廂密封地方飛更遠 //www.afterroberto.com/%e6%ad%a6%e6%bc%a2%e8%82%ba%e7%82%8e-%e9%a3%9b%e6%b2%ab%e6%92%ad%e6%af%92%e5%8f%af%e5%82%b33%e7%b1%b3-%e5%86%ac%e5%a4%a9%e6%9b%b4%e6%98%93%e6%93%b4%e6%95%a3/ Wed, 29 Jan 2020 09:13: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777
【武漢肺炎】飛沫播毒可傳3米 冬天更易擴散 醫生稱低溫乾燥助生存 地鐵車廂密封地方飛更遠
昨日有3架貨機滿載醫療防疫物資抵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物資包括醫用口罩、帽、手套、防護服、消毒液等,共超過60噸。圖為穿戴保護衣、口罩和眼鏡的貨機機師,將飛機停至卸貨區。(新華社照片)

【明報專訊】內地曾稱新型冠狀病毒「可防可控」,結果疫情曝光近一個月愈擴愈大,最新發現披露控疫難處。北京專家表示,在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中發現無症狀的感染者,為防控工作增加困難和複雜性。同時,內地最新一份新病毒治療方案指出,新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亦可透過接觸傳播。本港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表示,飛沫一般可噴至3米,但在氣流大的車廂,飛沫可傳至數十米外,而近日天冷適合病毒生存,若人多聚在室內取暖,會令病毒更易傳播。

相關系列:【抗疫你要知】由中醫、西醫、運動專家拆解防疫是與非,傳授簡單精確的抗疫日常貼士。

《科學》雜誌引述《刺針》一份有關武漢肺炎的文章報道,武漢市最早的病人在去年12月1日病發,未到過華南海鮮市場,他與之後病發的病人亦沒流行病學關聯,當地最早病發的41人中,13人都沒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

最早病發41人 13無接觸海鮮市場

《科學》引述喬治敦大學傳染病專家Daniel Lucey指出,「13人和這市場沒有任何聯繫,是大數目」,認為計算病毒潛伏期,新冠病毒最初可能發生在去年11月。演化生物學家Kristian Anderson亦分析了27個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序,認為病毒源頭或於去年10月1日出現,由其他地方傳到海鮮市場後引發大規模感染。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朝林則認為,從疫情發展看來,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病毒的唯一源頭,而是多源性。

目前一病人可傳染兩三人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昨表示,在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中,發現無症狀的感染者,他們的核酸檢測結果陽性,是透過主動搜索、增加檢測能力後發現,他們也有一定傳染性,對防控帶來困難和複雜性。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確診個案不斷增加意味疫情仍在擴散,沒完全被遏制,與病毒傳播能力有關,目前一個病發病人可傳染兩三人。

有感染者零病徵 亦可接觸傳播

另外,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前日公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表示新病毒與SARS同源性達85%,潛伏期一般為3至7天,最長不超過14天,可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李興旺解釋,傳播途徑主要是近距離,即1至2米的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如手受病毒污染後揉眼睛亦可能感染,戴口罩、勤洗手能減少傳播。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曾祈殷表示,飛沫指痰、唾液和鼻液,一般可噴至1至3米,但如在氣流流動高的地方,例如地鐵車廂內,飛沫可傳播至數十米外,「若有患者在第一卡咳嗽,其他卡的乘客也可能受影響」。冬季氣溫低且乾燥,曾祈殷說氣溫低較適合病毒生存,人亦會聚在密封地方取暖,變得更易播毒;乾燥環境下飛沫水分更易蒸發,重量變輕變相令病毒可傳播得較遠,而病毒在物件上生存時間亦可以日計,估計入夏後疫情才轉緩和。

曾祈殷說,正確使用外科口罩能保護口鼻,口罩並無替代品,建議無口罩的市民盡量少去公眾場所;戴眼鏡能增加對眼睛的保護,但眼鏡非全方位,舉例滑雪用的保護鏡,甚至用膠片自製覆蓋全臉的面罩保護會更好。目前未有確實口糞傳播數據,但曾祈殷說蓋上馬桶蓋冲廁可減廁水揚起後感染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