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石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4 Mar 2024 06:59:4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牙石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牙周牙石常見咽峽炎鏈球菌可致胃癌  中大研究:感染率可達七成 甚於幽門螺旋菌 //www.afterroberto.com/%e7%89%99%e5%91%a8%e7%89%99%e7%9f%b3%e5%b8%b8%e8%a6%8b%e5%92%bd%e5%b3%bd%e7%82%8e%e9%8f%88%e7%90%83%e8%8f%8c%e5%8f%af%e8%87%b4%e8%83%83%e7%99%8c-%e4%b8%ad%e5%a4%a7%e7%a0%94%e7%a9%b6%e6%84%9f%e6%9f%93/ Thu, 14 Mar 2024 06:38: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490

【明報專訊】幽門螺旋菌一直被認為是胃癌主要風險因素,惟僅有1%至3%感染者會患胃癌。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常見於人體口腔、鼻咽等部位的「咽峽炎鏈球菌」亦可引致胃癌。該研究透過小鼠實驗確立致癌機制,證實該細菌透過誘發胃部產生炎症及胃萎縮,促使胃腫瘤生長。研究團隊稱咽峽炎鏈球菌的感染比幽門螺旋菌普遍,且動物實驗顯示倘同時感染兩菌,患胃癌風險顯著提高。(編按:患牙周病及牙肉發炎者口腔多數有咽峽炎鏈球菌,會隨唾液入胃引發其他病症,呼籲市民注重口腔衛生。)

中大:咽峽炎鏈球菌感染率可達七成 幽門螺旋菌四成

研究團隊觀察到胃癌病人的胃黏膜存在大量咽峽炎鏈球菌,根據實驗,近八成中國胃癌患者的胃黏膜測出該菌;咽峽炎鏈球菌的感染亦較幽門螺旋菌普遍,前者在中國人群的感染率可達七成,後者則為四成。

團隊利用小鼠模型,發現小鼠在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很快出現急性胃炎,繼而發展成慢性發炎、萎縮性胃炎等癌前病變。團隊透過對照實驗發現,對比只服用致癌劑,同時給予小鼠致癌劑和咽峽鏈球菌的腫瘤發生率大增,證明咽峽炎鏈球菌促使胃癌發生及發展,另透過實驗發現咽峽炎鏈球菌促進胃癌生長的具體致病蛋白因子,確立該菌的致癌機制。研究已在生物學國際頂尖期刊《細胞》發表。

牙周牙石常見咽峽炎鏈球菌可致胃癌  中大研究:感染率可達七成 甚於幽門螺旋菌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相當常見的「咽峽炎鏈球菌」可引致胃癌。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左方)亦有參與研究,身在新加坡的他昨以視像形式參與記者會。中和右為中大消化疾病所所長于君、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生付凱莉。(賴俊傑攝)

同時感染兩菌 料胃癌風險增兩三倍

研究通訊作者、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于君說,咽峽炎鏈球菌可適應酸性較高的環境,能在胃黏膜存活及定植,亦能適應偏鹼環境,故亦能活躍在腸部,相信與腸癌形成亦有關。

參與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沈祖堯說,大眾普遍認識的胃癌風險因素是幽門螺旋菌感染和家族遺傳,但今次研究為理解胃癌發病機制開拓全新方向。

沈祖堯說,幽門螺旋菌感染者患胃癌風險是常人的兩三倍,根據今次研究的動物實驗結果推測,倘同時感染該菌和咽峽炎鏈球菌,料患胃癌風險會再增兩三倍。


相關閲讀: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牙周牙石可帶菌 隨唾液入胃

咽峽炎鏈球菌感染率較高,被問應否為大眾做胃鏡篩查,沈祖堯強調目前暫無需要,應先驗證根除咽峽炎鏈球菌能否顯著降低人體胃癌發生機率,並提醒「病從口入」,該菌亦常見於牙周及牙石,患牙周病及牙肉發炎者口腔多數有該菌,會隨唾液入胃引發其他病症,呼籲市民注重口腔衛生。至於已有胃癌癌前病變的病人,可持續監察病情有否惡化。


相關閲讀:牙周病分4期 嚴重或致牙齒脫落 及早治療、注意口腔衛生 有望逆轉病情


未來研以該菌作治療靶點抑制

于君形容今次發現是「邁出了萬里長征的一小步」,指自發現幽門螺旋菌到確定其致癌率,前後歷時20年,而確定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的致癌率將是個漫長研究過程,將做追蹤研究,對比感染和未感染咽峽炎鏈球菌者的胃癌發生率,於人體印證動物實驗結果;下一步將研究以該細菌作為治療靶點,研究是否有抗生素或益生菌可抑制此菌,以減低胃炎及胃癌風險。

]]>
牙周病治療先清理牙石 嚴重須牙根刮治 注意口腔細菌游走增心臟病、早產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7%89%99%e5%91%a8%e7%97%85%e6%b2%bb%e7%99%82%e5%85%88%e6%b8%85%e7%90%86%e7%89%99%e7%9f%b3-%e5%9a%b4%e9%87%8d%e9%a0%88%e7%89%99%e6%a0%b9%e5%88%ae%e6%b2%bb/ Thu, 24 Aug 2023 09:20: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3295

【明報專訊】牙周病處理不當,不但有損口腔健康,導致牙肉萎縮、牙齒鬆脫,影響外觀和咀嚼;口腔細菌更可能循血液游走影響身體其他部位,增加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甚至早產等風險。(編者按:治療牙周病,首先要清理牙石。若已發展至牙周炎,須考慮牙根刮治,無論是非手術和手術兩類,都需要用麻醉藥。非手術方法是把工具延伸到牙齦底位置清理;手術則要把牙肉𠝹開,露出牙根清潔,然後把牙肉縫合……)

及早治療牙周病可減心腦血管併發症 注意口腔細菌經血管游走全身

新冠疫情除了留下「長新冠」後遺症,有牙醫指出,疫後牙周病患者亦見增加,估計是因為疫情期間不少人都暫停到牙醫診所檢查和清潔牙齒。坊間有傳牙周病可致癌,牙醫汪才生指出,暫沒文獻確定牙周病會導致癌症。不過,牙周病由細菌引起,細菌可由血管傳到身體不同部位,尤其需要血液供應的地方。牙周病得到治療,會減少其他併發症出現,例如心腦血管疾病;另外,牙周病亦會增加懷孕時的風險,所以年輕女士懷孕前,最理想是找牙醫檢查有否牙周病。

牙周病治療先清理牙石 嚴重須牙根刮治 注意口腔細菌游走增心臟病、早產風險
(設計圖片,Dissoid、Tharakor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暫無文獻證牙周病致癌

牙醫梁柱恒亦指,有研究發現,牙周病跟心血管病、呼吸系統病、早產、不良妊娠結果等有關連。至於跟癌症的關係,目前研究只是對癌症病人的一些觀察,未有足夠統計數據證明牙周病是引致癌症的風險因素之一。

成因:不良刷牙習慣 食物殘渣分解成牙菌膜惹禍

牙周病治療先清理牙石 嚴重須牙根刮治 注意口腔細菌游走增心臟病、早產風險
刷牙習慣——若沒有從小養成良好刷牙習慣,年齡漸長容易出現牙周病。(TAGSTOCK1@iStockphoto)

牙周病患者大多為35歲或以上人士,汪才生指出,青少年若沒有從小養成良好刷牙習慣,年齡漸長容易出現牙周病。牙周病成因與不良刷牙方法有關,「沒好好清潔牙齒,食物殘渣在37℃環境下存留,口腔內細菌會把它們分解成牙菌膜。沒有效清走牙菌膜,慢慢會形成牙石」。

梁柱恒指,口腔內有逾500種細菌,某些細菌會影響牙周健康。「牙菌膜在牙齒和牙肉邊緣形成牙石,成為細菌溫牀。而免疫系統會對抗細菌,牙周病就是免疫系統對抗細菌的發炎反應。簡單說,是口腔細菌與免疫系統的博弈過程。牙石積聚愈多,細菌愈多,免疫系統作出反應愈大,導致牙周組織被破壞。」

梁續指,還有其他因素影響牙周病的嚴重程度,包括遺傳病、糖尿病、吸煙,還有一些會引致牙肉增生或腫脹的藥物,以及不平滑的牙齒填充物和咬合創傷等。


相關閲讀:牙周病分4期 嚴重或致牙齒脫落 及早治療、注意口腔衛生 有望逆轉病情


輕微牙齦炎 紅腫流血口臭 惡化成牙周炎

診斷牙周病,汪才生指出,牙醫會用一支鈍頭探針,在牙齦附近測度牙周袋的深淺度,並拍下X光,了解牙骨狀况,才為病人提供合適的治療。

輕微的牙周病稱為牙齦炎,牙齦出現紅腫流血,伴隨口臭。梁柱恒表示,「此階段清理牙石,配合正確刷牙方法和使用牙線、牙縫刷,問題可解決;若牙齦炎沒適當處理,慢慢惡化為牙周炎。此時,細菌向牙根、牙牀骨方向滋生,破壞牙周組織,出現牙齦和牙牀骨收縮」。

牙齦收縮致牙齒敏感痹痛 到甩牙階段難逆轉

牙周炎破壞牙周組織,梁說:「由於牙齦收縮,牙齒變長,牙齒與牙齦間出現『黑三角』,即牙齦萎縮出現小洞。另外,因牙根外露,沒有琺瑯質保護,導致牙齒敏感,出現痹痛。」若情况再嚴重,可能牙齒變鬆,咀嚼乏力,甚至甩牙。到了這階段,病人即使接受治療把牙周病根治,情况亦不可逆轉。

牙周病不但影響口腔衛生,還會影響生理和心理健康。梁指出,牙齒鬆動,影響進食,有礙營養吸收。而牙肉收縮,牙齒不合比例變長;或門牙鬆動,形成哨牙;或門牙脫落,病人說話漏風;以上都影響儀容。「有研究發現,牙周病人的生活品質大降,從而影響心理質素。」

治療方法:首要清理牙石 嚴重須牙根刮治

治療牙周病,首先要清理牙石。牙醫梁柱恒指出,洗牙方法主要有兩種,「普通洗牙毋須使用麻醉藥,針對牙齦以上及牙齦以下1毫米內的牙石, 可以治理牙齦炎」。但當發展至牙周炎,就須考慮牙根刮治,「分非手術和手術兩類,都需要用麻醉藥。非手術方法是把工具延伸到牙齦底位置清理;但有些情况非手術方法處理成效不彰,就會考慮手術。用小手術把牙肉𠝹開,露出牙根清潔,然後把牙肉縫合」。

牙醫汪才生指出,不少病人抱怨洗牙辛苦又痛,因牙石較多。「若病人3至6個月洗1次牙,牙石累積較少,位置較淺,洗走牙石困難不大,病人不舒服的時間很短。但1至2年才檢查牙齒1次,牙石積聚較多,洗牙亦較花時間。」早前新冠病毒疫情,很多人不敢看牙醫;相隔數年,到診病人幾乎個個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建議大家及早檢查。

牙周病治療先清理牙石 嚴重須牙根刮治 注意口腔細菌游走增心臟病、早產風險
(Kiwis@iStockphoto)

拆解謬誤:牙周病≠熱氣 漱口不可代替刷牙

牙肉又腫又痛,不少人即時想起「熱氣」,飲杯涼茶紓緩。牙醫汪才生指出,不少病人將牙周病誤以為「熱氣」,因而延誤治療。另外,有家長認為小朋友的乳齒會更換,故疏於教導孩子護理牙齒。汪才生強調,「應教導孩子從小養成良好和正確的護齒習慣」。亦有人誤以為漱口或用漱口水便可清潔口腔,「這觀念絕對是錯。漱口不可代替刷牙;用牙線、牙縫刷等輔助工具更是必須,尤其35歲或以上的人」。

正確刷牙有效去除牙菌膜

預防牙周病,最基本是日常要有效地刷牙,以及使用不同工具防止牙菌膜形成和積聚。不過,不少人刷牙時忽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如後方牙齒或門牙內側,汪指,這些地方牙石積聚較多,牙周病亦多在這些地方出現。

他提醒病人要定期檢查牙齒,牙醫會視乎病人牙齒位置、手部靈活度、領悟力等,提供適切治療和護理方案。牙醫梁柱恒則指出,視乎牙石形成速度,建議每隔6至12個月洗牙1次。

正確刷牙方法十分重要,梁指出,美國牙科協會推薦改良了的貝氏刷牙法(The Bass Method),有效去除牙菌膜。

牙周病治療先清理牙石 嚴重須牙根刮治 注意口腔細菌游走增心臟病、早產風險
潔齒工具——漱口不能代替刷牙,而牙線、牙縫刷等是潔齒必備的輔助工具。(iuliia_n@iStockphoto)

勿忘刷後方牙齒、門牙內側

1.橫放牙刷,刷毛對着牙齒和牙肉交界位置,跟牙齒形成45度角

2.把牙齒分為3個區域:外側面、內側面、咬合面

3.由外側面最入的大牙刷起,每2隻牙為1組

4.每組左右來回非常輕力刷8至10次,由一邊刷向另一邊;再刷內側面,最後是咬合面

5.門牙內側,位置較窄,牙刷刷頭較大,難對準位置。梁建議,把牙刷打直,上下來回清潔

6.花點時間刷舌頭,預防口臭

文:馮淑玲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牙痛、流牙血非熱氣 了解牙周病先兆 原來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密切關係 //www.afterroberto.com/%e7%89%99%e7%97%9b-%e6%b5%81%e7%89%99%e8%a1%80%e9%9d%9e%e7%86%b1%e6%b0%a3-%e4%ba%86%e8%a7%a3%e7%89%99%e5%91%a8%e7%97%85%e5%85%88%e5%85%86-%e5%8e%9f%e4%be%86%e8%88%87%e5%bf%83%e8%a1%80%e7%ae%a1/ Wed, 23 Feb 2022 10:20: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611 刷牙時流牙血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一般都會以為是「熱氣」,認為過兩天便會好,因而忽視這有機會是牙周病的先兆!牙周病早期並無明顯病徵,容易被忽視,亦未必知道原來牙周病竟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密切關係。

相關文章:【牙周病、蛀牙】牙痛慘過大病 牙齒問題成因多 世界口腔健康日:好好保護32顆牙齒 0蛀牙

牙周病:牙菌膜積聚致牙齦發炎 流牙血等 4徵狀應及早求醫

betway体彩 牙周治療科專科醫生馮建裕醫生表示,牙周病是指牙齒周圍的牙齦、牙骨及結締組織等出現慢性發炎。當牙齒清潔不足,就會令牙菌膜積聚於牙齒的表面和牙齦邊緣隙縫,由於牙菌膜內的細菌會分泌毒素,刺激附近牙齦組織,引致牙齦發炎,加上牙菌膜會被口水鈣化,更會形成牙石,令牙周病惡化。

馮醫生指出,此時其實只要做好基本口腔護理、牙縫清潔等步驟,一般都可以回復牙齦健康,但如果處理不當,牙齦發炎持續,則會令原本緊附牙腳表面的牙齦與牙腳分離,形成「牙周袋」,讓食物殘渣、牙菌膜和牙石更容易積聚,長遠牙齦邊緣會慢慢萎縮,稱為「失去牙齦附著」(Loss of Attachment),受影響的組織便無法復原。

要避免牙周病惡化,馮醫生提醒,當發現刷牙時牙齦出血、口腔有異味、牙齦變暗紅或瘀紅色、牙齦腫脹等徵狀時,應及早見牙醫。單憑肉眼很多時都不能診斷是否有牙周袋,牙醫會以牙周袋探針間尺量度牙齒周圍,以找出牙周袋的位置及深度,需要時或會使用X光。

牙周病早期並無明顯病徵,流牙血等徵狀更容易被忽視!原來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密切關係。
牙周病早期並無明顯病徵,流牙血等徵狀更容易被忽視!原來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密切關係。

心絞痛引起的牙痛 患者多左側牙床或面頰疼痛

牙齒問題除了因清潔不當所致,也有機會與心臟問題有關。馮醫生指出,不少人誤以為牙痛只是普通牙患,忽略了心臟疾病的可能性。研究顯示,三成心臟病患者會出現非典型的心絞痛徵狀,而牙痛有機會是心絞痛所引起反射性疼痛(Referred Pain)。與一般牙痛不同,反射性疼痛會令患者出現牙床的一側或兩側疼痛,以左側為多,有時痛楚甚至擴至面頰,但牙齦與臉頰都不會紅腫,服食消炎止痛藥後情况不會減輕,反而會更嚴重。若出現上述徵狀,應諮詢牙醫或專科醫生意見。

相關文章:【通波仔/搭橋】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

此外,牙周病跟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有相近的風險因素,例如吸煙、壓力、肥胖、糖尿、不良飲食習慣等。有研究顯示,牙周病患者患上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比非牙周病患者高一倍。馮醫生解釋,當患有牙周病時牙肉出血發炎,牙周病的細菌可隨着血液,在提供心臟營養的冠狀動脈腔內形成菌斑,長遠會造成血栓。當冠狀動脈受到血栓阻塞,會令心臟缺氧,導致心肌梗塞;當血管栓塞發生在細小的腦血管時,便會導致中風,情况不容忽視。

牙周炎加劇糖尿病病情

另一與牙周病相關的是糖尿病,有研究指出,糖尿病人患牙周病的機會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9倍;牙周炎病人有糖尿病的比例,亦比非牙周炎患者的比例高近兩倍。馮醫生表示,糖尿病患者傷口一般較難痊癒,而牙周病其實是因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發炎疾病,因此牙周病與糖尿病其實是雙向的。事實上,牙周炎已是除了糖尿腳、糖尿眼外,第六種糖尿病可引起的慢性併發症。

馮醫生指出,同時患有牙周病和糖尿病的病人,病情相對較嚴重,日後治療牙周炎的成效及復原能力亦會較差,加上牙周炎所產生的毒素會降低胰島素功效,加劇糖尿病病情,因此糖尿病人應更注意牙齒清潔,避免牙周病,如出現牙周問題亦應及早求醫接受治療。成功治療牙周病有助降低糖化血紅素,亦可降低病人對使用胰島素或降血糖藥物的依賴,可謂一舉兩得。

]]>
長戴口罩易有蛀牙兼有口臭?疫下推遲睇牙醫增牙石、牙痛、牙肉發炎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9%95%b7%e6%88%b4%e5%8f%a3%e7%bd%a9%e6%98%93%e6%9c%89%e8%9b%80%e7%89%99%e5%85%bc%e6%9c%89%e5%8f%a3%e8%87%ad-%e7%96%ab%e4%b8%8b%e6%8e%a8%e9%81%b2%e7%9d%87%e7%89%99%e9%86%ab%e5%a2%9e%e7%89%99%e7%9f%b3/ Fri, 28 May 2021 07:51:1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744 【明報專訊】疫情已蔓延逾年,整天戴上口罩已成為常態,口腔衛生、牙齒情况會否因長時間佩戴口罩而變差?會否因為田罩侷促而引致口臭?甚至加快牙菌膜繁殖而引致蛀牙?港大學牙醫學院牙科公共衛生講座教授盧展民為大家解答。

長戴口罩易有蛀牙兼有口臭?疫下推遲睇牙醫增牙石、牙痛、牙肉發炎風險?
盧展民(姚穎彤攝)

問:長時間戴口罩易引致口臭,是否真確?

盧:戴口罩與口臭沒有直接關係,不用擔心長時間戴口罩會令口氣增加。戴上口罩令人感到較易有口氣,或與進食後食物殘渣留在口腔,或曾吃過氣味較強的食物有關,「有可能是以前沒有戴口罩嗅不到」。如不想有口氣,可以考慮在進食後漱口,或咀嚼無糖香口膠。不用特意每一餐後刷牙,因不太方便,日常生活中難以隨身攜帶牙刷於餐後刷牙。

長戴口罩易有蛀牙兼有口臭?疫下推遲睇牙醫增牙石、牙痛、牙肉發炎風險?
進食後漱口 —— 戴口罩不會影響口腔衛生,如怕戴口罩嗅到口氣,可考慮在進食後漱口。(Tomwang@iStockphoto)

相關文章:智慧齒可引致蛀牙、冠周炎?剥掉會面癱?解答5個關於智慧齒的疑問

問:戴口罩令口腔長時間閉合,會否加快牙菌膜繁殖生長,引起蛀牙?

盧:戴口罩不會加快牙菌膜繁殖生長,亦不會導致蛀牙。牙菌膜是細菌及細菌新陳代謝的產物,若不斷為細菌提供養分,如糖分,就會加快牙菌膜滋生。應留意,口腔健康情况與日常口腔衛生息息相關,如不想有蛀牙,應加強管理口腔衛生;亦應定期到牙醫診所檢查牙齒。

疫下睇牙好牙煙?做足預防安心檢查

牙科治療不時有霧化程序,病毒或經氣溶膠傳播。

早前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口腔保健服務最受疫情影響,有77%地區的牙科服務曾有部分或嚴重中斷的情况;有媒體形容,疫情帶來了「牙科災難」,不少人推遲牙科檢查,加劇牙患。

長戴口罩易有蛀牙兼有口臭?疫下推遲睇牙醫增牙石、牙痛、牙肉發炎風險?
安全檢查 —— 受疫情影響,不少人推遲牙科檢查。接受牙科治療,是否真的會增加染疫風險?如何保障安全?(Kiwis@iStockphoto)

疫情放緩,重新接受牙科服務,有沒有風險?

過去一年,香港人是否絕迹於牙科診所?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牙科公共衛生講座教授盧展民指出,牙科服務在去年上半年最受影響,因當時未知何謂「最好的防疫措施」,唯有盡量減少使用含霧化程序的工具檢查,如避免用超聲波洗牙機及高速牙鑽,以免水分子、氣溶膠(aerosol)等有可能經飛沫或空氣傳播。

相關文章:提升免疫力|教你適度曬太陽自製維他命D強骨骼牙齒健康 營養師:過量攝取反損健康

避用霧化儀器 手動刮刀洗牙

不少人對看牙醫卻步,是因為擔心治療過程中有霧化程序,水花四濺或令病毒經空氣傳播。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牀副教授梁耀殷指出,疫情初期,牙醫、護士均不了解新冠病毒傳播模式,加上未知有何防疫措施可應對疫情,故不少牙醫都改用傳統方法治療病人。

他在去年5月,遇到一個病人因急性鼻竇炎求診,惟當時疫情嚴重,團隊擔心以噴水手術儀器打開鼻竇會造成氣溶膠,或令病毒傳播,最後只好改用槌和細鑿打開鼻竇,並取出異物。他亦曾聽同行分享,有牙醫會以刮刀手動清潔牙面,刮走牙石及牙垢膜,代替超聲波洗牙儀器,減少產生飛沫;研究亦指出,兩款洗牙方法的潔淨程度無異,「只是牙醫要多花心思及時間洗牙」。

梁指出,為應對疫情,其部門後來亦有購入外置吸霧化系統,功能就如大抽油煙機,做手術時可放於口腔旁邊,吸走並減少大水粒(droplet)及氣溶膠含量,令需要用噴水儀器的牙科程序更安全,毋須擔心噴水造成氣溶膠傳播病毒,降低傳染風險。

長戴口罩易有蛀牙兼有口臭?疫下推遲睇牙醫增牙石、牙痛、牙肉發炎風險?
梁耀殷(受訪者提供)

人手吸大水粒、氣溶膠 套「橡皮障」

不過,他強調,外置吸霧化系統並不是牙科程序的必需品,「只是一個addition」,令病人不會因太擔心而推遲緊急或定期的牙科服務。即使沒有外置吸霧化系統,牙科診所可安排多一名護士,以人手吸走大水粒、氣溶膠,也可達同樣效果,不用擔心疫情期間到牙科診所檢查牙齒或牙科治療有染疫風險,因「牙醫都做了好多工夫保護自己,初期的保護裝備就如入深切治療部(ICU)的級別」;而縱觀香港及其他地區牙科診所,亦未有發現在牙科診所染疫的「牙醫群組」。因此,只要小心做足防疫措施,如減少使用噴水儀器,套上牙齒橡皮障(rubber dam)才為病人補牙,避免水花四濺及防止病菌,牙醫、不同病人間互相傳染的風險並不高。

長戴口罩易有蛀牙兼有口臭?疫下推遲睇牙醫增牙石、牙痛、牙肉發炎風險?
外置吸霧化系統 —— 為應對疫情,部分牙科診所增設外置吸霧化系統,吸走大水粒及氣溶膠。(受訪者提供)

加設空氣清新機、消毒燈

盧展民補充,疫情爆發後,牙科診所一直有參考香港牙醫學會提供的指引,實施不少新防疫措施,如會問到診者的病歷、身體狀况,亦會為他們量體溫,作第一步篩查;部分診所亦有加設空氣清新機、消毒燈,有多一重保護。另外,部分牙醫亦加長接待客人的時間間距,方便職員清潔及消毒儀器,換上新的保護膠等,避免飛沫留在診症室,「客人與客人間我們預留了更多時間,由隔5分鐘變成10分鐘」,每日接待病人數量因而少了一至兩成,「反而有些客人跟我說,現在更難預約睇牙」。

他續稱,即使在疫情前,牙醫也會穿上整套保護衣,亦有既定消毒程序,形容「現時只是再加強(消毒),將一些本來都有的程序,再小心、嚴謹一點去做」;市民毋須過分擔心,亦不用刻意預約每日最早的時段看診,「牙醫做完每一個病人後都會徹底清潔診症室,所以不是說第一個好一些,下一個會較差」。如有疑問,建議先與牙醫商討自身情况,不建議自行決定是否需要接受牙科治療。

口腔衛生變差 牙石增多牙肉發炎

他續稱,受疫情影響,不少客人推遲牙科檢查,較常出現口腔衛生變差、牙石增多及牙肉發炎的問題;部分人如未有按時定期做牙科檢查,更可能有蛀牙、牙痛等問題。惟就他觀察,未有發現因延期檢查而有特別大的口腔問題,形容「口腔情况仍在牙醫處理範圍以內」。及至今年初,牙科服務已有八至九成回復正常。他建議,如牙科檢查曾因疫情改期,可趁現時疫情放緩,重新預約服務。

長戴口罩易有蛀牙兼有口臭?疫下推遲睇牙醫增牙石、牙痛、牙肉發炎風險?
加劇牙患 —— 推遲牙科檢查,常見出現牙石增多及牙肉發炎等口腔衛生問題,部分人甚至有蛀牙、牙痛才求診。kimberrywood@iStockphoto)

文:姚穎彤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