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05 Oct 2023 04:56:11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營養不良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營養不良】長者食慾不振或致免疫力下降 3方法增加營養攝取 (仁濟健康快訊)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87%9f%e9%a4%8a%e4%b8%8d%e8%89%af%e3%80%91%e9%95%b7%e8%80%85%e9%a3%9f%e6%85%be%e4%b8%8d%e6%8c%af%e6%88%96%e8%87%b4%e5%85%8d%e7%96%ab%e5%8a%9b%e4%b8%8b%e9%99%8d-3%e6%96%b9%e6%b3%95%e5%a2%9e/ Mon, 22 May 2023 10:15: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409

【明報專訊】隨年齡增長,長者身體面對不同變化,包括味覺和嗅覺退化、咀嚼和吞嚥困難、消化能力下降和新陳代謝減慢等,這些轉變均有可能導致長者食慾不振。不少長者患有長期疾病,需要服用多種藥物控制,部分藥物會引致惡心、便秘腸胃不適等影響胃口的副作用。另外,長者食慾亦有可能受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問題所影響。若長者食慾不振情况持續,未有得到適當處理,可能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營養不良會導致長者免疫力下降,增加跌倒危機及住院的可能。

留意長者營養不良徵兆 食慾不振3招增營養攝取

照顧者要多留意長者的飲食情况,如發現他們有進食量減少或體重下降等營養不良的徵兆,應盡早處理,以免情况惡化。

食慾不振時,增加營養攝取有以下方法:

【營養不良】長者食慾不振或致免疫力下降 3方法增加營養攝取 (仁濟健康快訊)
營養不良——長者無胃口,可致營養不良,令免疫力下降及增加跌倒風險。(設計圖片,Toa55@iStockphoto)

相關閲讀:便秘|3大成因 都市人易錯過排便黃金時機 持續便秘引發多種併發症 預防5個貼士


1. 兩餐之間吃高熱量小食

當長者正餐分量吃得不足夠的時候,可以嘗試在餐與餐之間添加高熱量小食,增加營養攝取。以下是一些高熱量小食的建議:

穀物類#:

三文治(可加雞蛋/芝士/吞拿魚)、方包(可加花生醬/果醬/茄汁豆)、煠番薯/粟米/栗子/南瓜、薯蓉

奶類#:

鮮奶、乳酪、芝士、營養奶*

蛋類及肉類:

茶葉蛋、煠蛋、焗雞髀(去皮)

甜品類#:

豆腐花、燉蛋、燉奶、番薯糖水、腐竹雞蛋糖水、芝麻糊、花生糊、合桃露、杏仁茶、紅/綠豆沙、蛋糕

#患糖尿病人士宜按照營養師建議的分量進食

*食用前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意見

【營養不良】長者食慾不振或致免疫力下降 3方法增加營養攝取 (仁濟健康快訊)
(明報製圖)

2. 先食飯餸再飲湯 建議飲湯兼吃湯渣

不少香港家庭都有煲湯習慣,普遍認為湯水營養豐富。部分人見家中長者胃口欠佳,會勸喻長者「飲多啖湯」,以補充營養。但事實上,中式湯水大部分營養留在湯渣中,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這些能提供熱量的營養素都難以進入清湯中,所以中式湯水會被歸類為低熱量流質。如長者正餐前飲用大量低熱量流質,可能影響胃口。應鼓勵長者把中式湯水、清水和清茶等低熱量飲料放在兩餐之間或餐後飲用。另外,亦可鼓勵長者飲用湯水時進食湯渣,增加營養攝取。

3. 粥飯中加蛋肉碎 食物添能量

長者胃口不佳時,照顧者可嘗試在食物中添加能量,讓長者吃進的每一口食物都有更多營養。以下是一些增加食物營養的方法:

‧白粥中加入肉碎、魚肉、豆腐、乾豆類、蛋花等

‧白飯轉成炒飯,並加入雞蛋、肉碎、雞肉、魚肉等

‧麥皮加入奶、蛋花、肉碎、營養奶/奶粉*等

‧奶/豆漿/營養奶*中加入杏仁茶、芝麻糊、麥芽飲品等

*食用前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意見


相關閲讀: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體重無故降逾5% 盡快求醫

這些方法可以增加食物熱量,令食物味道有不同變化,吸引長者進食。

如長者在嘗試增加營養攝取後,體重下降問題仍然持續,甚至在6至12個月內,無故下降多於5%,或體重下降伴隨如廁習慣改變、小便帶血、疲倦、氣促等徵狀,建議盡快求醫,進一步檢查。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黄穎琪(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註冊營養師)

]]>
腹膜癌病徵是什麼?腫瘤擴散 預後較差?腹膜化療新技術治療腹膜癌知多啲(癌治準繩) //www.afterroberto.com/%e8%85%b9%e8%86%9c%e7%99%8c%e7%97%85%e5%be%b5%e6%98%af%e4%bb%80%e9%ba%bc-%e8%85%ab%e7%98%a4%e6%93%b4%e6%95%a3-%e9%a0%90%e5%be%8c%e8%bc%83%e5%b7%ae-%e8%85%b9%e8%86%9c%e5%8c%96%e7%99%82%e6%96%b0/ Mon, 24 May 2021 11:08: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706 【明報專訊】腹部為橫膈膜以下、盆腔出口以上的身軀;腹膜則是腹部中覆蓋內臟的薄膜。腹腔癌分兩種,第一種是原發性的腹膜原位癌,較少見;另一種是佔多數的擴散性腹膜癌,癌細胞由原發腫瘤擴散至腹膜,常見轉移來源有結直腸癌、胃癌卵巢癌、闌尾癌、胰臟癌等。近日治理數名腹膜癌患者,俱無法進食而引致營養不良,身心承受極大痛苦。

問:腹膜癌病徵是什麼?

早期腹膜癌大多沒有徵狀,直至病情發展到後期,病人可能腹部脹痛,腫瘤引致腹水或腸胃阻塞。病人無胃口進食,出現嚴重營養不良等問題,對病人及照顧者帶來極大折磨。

相關文章:【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腫瘤擴散 預後較差

問:腹膜癌病人的預後(prognosis)如何?

絕大部分患者因腫瘤已擴散至腹膜及其他主要器官,分期上已屆晚期,傳統治療成效欠佳。而且很多病人因嚴重營養不良而無法承受各類治療,因此一般預後較差。

問:腹膜癌的傳統治療方法是什麼?

腹膜癌影響範圍較廣,單靠手術無法切除所有擴散至腹膜的癌細胞,即使手術後腫瘤也會很快復發;而且腹膜範圍太廣,不適合電療。病人往往只能接受靜脈注射的全身性化學治療,但成效不彰。如病人體質太差,很多時只能接受紓緩治療(palliative care)。

相關文章:【女性疾病】 子宮體癌及卵巢癌有上升趨勢 婦科癌體內放療 近距離滅癌減影響

問:近年腹膜癌治療有什麼新發展?

研究指出,若病人單單只有腹膜轉移,仍可視為單一器官轉移,如能成功切除,仍有根治機會。近年香港已逐步引入細胞減滅手術(cyto-reductive surgery),並配合腹腔溫熱灌注化療(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外科醫生先用手術清除所有能看見的腫瘤,之後將經加熱的化療藥,透過腹腔鏡直接注入腹腔,務求將腹腔內所有細小殘餘癌細胞徹底清除,減低復發風險。醫學文獻指出,對於卵巢癌、胃癌及大腸癌的病人,腹腔溫熱灌注化療能有效提高存活率。

相對傳統靜脈注射化療,HIPEC好處有3點。

1. 化療藥直接灌注腹膜腔,膜腔腫瘤接受的藥物濃度大幅增加

2. 加熱後化療藥更易為腫瘤吸收,提升化療效果

3. 化療範圍局限於腹腔內,對身體其他部位影響輕微,副作用較少

部分癌症達八成有效

近年,歐洲開始流行一種更嶄新的腹膜化療技術——腹腔加壓霧化化療(pressuris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有別於HIPEC將加熱的化療藥直接灌注入腹膜;施行PIPAC時,外科醫生會先將化療藥物用儀器加壓成為霧氣(aerosol)再注入腹腔,吸收效果更佳,化療分佈更平均,病人耐受性也更好。醫學期刊《刺血針-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於2019年發表的重磅研究,證實治療安全,而針對卵巢癌、胃癌及大腸癌的病人,其有效比率更達至60%至80%等。期望更多研究相繼面世,推動此技術能更廣泛應用。

腹膜癌病徵是什麼?腫瘤擴散 預後較差?腹膜化療新技術治療腹膜癌知多啲(癌治準繩)
(明報製圖)

問:哪些病人適合腹腔化療?

腹膜原位癌,又或大腸癌、卵巢癌、胃癌擴散至腹膜的病人,特別適合腹腔化療。然而如果病人腹膜腫瘤太多、體質太差,又或已有嚴重腸塞等,俱不適合接受此治療。故此,醫生團隊會小心選擇合適病人,並經一系列評估,務求將併發症風險減至最低。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
罹癌後應戒口抑或進補?小心過重或過輕 影響治療成效、存活率 //www.afterroberto.com/%e7%bd%b9%e7%99%8c%e5%be%8c%e6%87%89%e6%88%92%e5%8f%a3%e6%8a%91%e6%88%96%e9%80%b2%e8%a3%9c-%e5%b0%8f%e5%bf%83%e9%81%8e%e9%87%8d%e6%88%96%e9%81%8e%e8%bc%95-%e5%bd%b1%e9%9f%bf%e6%b2%bb%e7%99%82%e6%88%90/ Mon, 26 Apr 2021 10:00:0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251 一旦不幸罹癌,部分病人、家人及照顧者或有兩極的飲食對策,有些人可能會瘋狂戒口,但亦有人會選擇積極進補,最終前者可能會令病人營養不良、體重過輕,後者或則體重急增,甚至變成肥胖。然而,上述兩個情况同樣會影響癌症治療的成效,甚至有機會令病情進一步惡化。有註冊營養師指出,維持正常體重對癌症病人尤其重要,現時可透過新一代的脂肪磅,定期監察身體的體脂,甚至細胞結構完整性等,從而調整飲食,以助提高癌症治療效果。

 

相關文章: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影響食慾的癌症:頭、頸癌 易致營養不良

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周明欣表示,部分癌症例如患頭、頸癌的病人,本身其疾病及其相應治療方法都有會影響到病人的食道、腸胃或吞嚥能力,引致有噁心、胃部「頂住」、口腔發炎、便秘、腹瀉等副作用,令病人可能出現食慾不振、吞嚥困難等情况,最終導致營養攝取不足,體重下降。

周明欣又指,如果在非刻意減重的情况下,病人的體重下降百分之五或以上,對於癌症治療成效有重大的負面影響,除了耽誤治療進度,甚至會增加死亡風險。她解釋,體重下降會增加手術及化學治療後的副作用,甚至需延緩開始治療的時間,或在治療前需注射多支俗稱為「升白針」的白血球生長激素,以提升白血球值。

罹癌後應戒口抑或進補?小心過重或過輕 影響治療成效、存活率
罹癌後應戒口抑或進補呢?(網上圖片)

 

涉荷爾蒙治療癌症:前列腺癌 體脂上升易過重

然而,部分癌症及其相應的治療方法,卻反而有機會引致病人飲食量增加,引致過重、肥胖等問題。周明欣指出,癌症病人開始治療後會較易疲倦,活動量相對減少,如果胃口受影響不大,有機會因進補過度而令體脂、體重上升。

此外,部分涉及荷爾蒙問題的癌症都有機會令體重上升,她以前列腺癌為例,病人有機會需要接受荷爾蒙治療,這項治療會影響體脂增加、肌肉流失和骨質流失,體重上升幅度會在開始治療後的1年較顯著;至於部分乳癌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後體重可能會上升,體重增加會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的副作用。

 

化療後乳癌患者 體重增加致周邊神經病變

周明欣強調,體重上升同樣會對癌症病人構成不良影響,因為過多的營養攝取會令體重、血壓、血脂上升,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她又提醒,肥胖本身已是罹患部分癌症的風險因素,以乳癌為例,體脂增加代表脂肪細胞上升,脂肪細胞會製造雌激素,而雌激素增加會直接影響罹患乳癌風險;過多的脂肪細胞更會引發長期低度炎症,而炎症更會增加癌細胞形成的風險。

 

相關文章:前列腺癌初期病徵跟前列腺肥大相似 小便困難有異常宜及早檢查 MRI導航放射治療提升精準度

 

脂肪磅相位角值反映細胞健康

要在癌症治療取得最佳成效,或是減低罹癌風險,透過制定針對個人狀况的飲食對策,以維持體重處於健康水平,屬其中一項重要因素。周明欣指出,現時新一代的脂肪磅,利用人體生物電阻抗測量技術,可計算出人體的肌肉量、脂肪量和反映細胞健康狀况的相位角值(Phase angle),對於癌症病人,甚至是健康人士有參考價值,可更客觀了解身體狀況。

她解釋,人體屬導體,當電流通過人體時可以導電,脂肪磅可釋出低電流通過全身,以計算一系列身體組成的數據,以及機體細胞的耐受性、完整性等。若果相位角值愈高,代表人體營養狀況良好、機體細胞結構完整、功能良好;反之相位角值愈低,則營養狀况不良、機體細胞結構及功能較差。

 

個人狀况不同 度身訂做飲食對策

註冊營養師可透過這些數據,為病人度身訂做飲食對策,例如數據反映癌症病人體脂下降、肌肉流失,飲食治療必須同時針對高熱量、高蛋白質飲食;反之如果是營養攝取過盛、體脂增加,則可考慮制定控制熱量的高蛋白餐單,避免體重在治療期間繼續上升。

周明欣指出,透過定期的脂肪磅監察,以及隨疾病和治療情况轉變、度身訂做的飲食對策,有助提升癌症治療成效,以及改善生活質素和存活率,切忌自行判斷自己是營養不良,抑或是營養過盛來調節飲食習慣,有需要應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意見。

]]>
【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7%b3%bb%e5%88%97-%e8%83%83%e7%99%8c%e4%b8%89%e5%a4%a7%e9%a2%a8%e9%9a%aa%e5%9b%a0%e7%b4%a0-%e5%b8%b8%e5%90%83%e9%b9%bd%e9%86%83%e8%a3%bd%e5%93%81/ Mon, 29 Mar 2021 08:30: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252 都市人工作、生活忙碌、食無定時,不少人都會胃痛、胃灼熱、消化不良。不過,原來胃癌初期的病徵也差不多,加上並不明顯,隨時延誤診治。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周明欣指出,有研究顯示,經常進食鹽醃製品、攝取酒精、肥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及少吃水果等,都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那麼,到底要吃什麼、要怎樣吃才有助預防胃癌?胃癌病人經手術治療後的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即記下護「胃」8大飲食法則!

【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betway体彩 營養師周明欣表示,減少進食鹽醃製食品、加工肉、少飲酒、吃足夠水果等,都有助減低患胃癌風險,也可以護「胃」。

 

相關文章:【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胃癌風險因素多 多與飲食習慣有關

胃部是人體的「食物分解場」,咀嚼後的食物會停留在胃部3至5小時,用作短暫貯存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不少都市人因工作或生活忙碌,外出用餐在所難免,稍不注意飲食,會令攝取濃味的食物增加及水果進食量不足,這些都能導致胃壁受損,引致胃部細胞容易發炎,甚至細胞變異,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

周明欣引述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與美國癌症研究院專家小組於2018年更新的胃癌研究報告指出,引致胃癌的風險因素很多,其中與飲食或生活習慣有關的包括:經常進食鹽醃製食品、攝取酒精及少吃水果等。

 

每天多攝取20克鹽醃食品 胃癌風險相應遞增

周明欣表示,胃癌發病率在亞洲地區,例如中國、日本、韓國等較歐美地區為高,這與不同地方的飲食及生活習慣、衛生水平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有研究指出,只要每天攝取20克鹽醃菜、魚或其他食品,會增加患上胃癌風險。

 

相關文章:胃輕癱 vs 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無法進食、嘔吐?病徵易混淆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 留意體重下降是警號

 

增胃癌風險:每天多攝取45克酒精

報告同時指出,酒精亦是不可忽視的高危因素,這與酒精代謝物「乙醛」有關,酒精亦能增加體內氧化,以及令致癌物被胃部容易吸收。只要每天攝取多於45克酒精(即超過3份酒精飲品;一份酒精飲品相等於36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烈酒),患上胃癌風險會增加。

 

增胃癌風險:少於0.5份水果

研究亦提及,每日進食少於半份水果,同樣有增加患胃癌的風險,但這證據沒有比上述的鹽醃食物及酒精證據強。周明欣闡釋,水果中含有不同的抗氧化物,例如類黃酮(Flavonoid)能有效抑制致癌物激活的酶素,減低基因氧化,有效阻止癌細胞的形成。「每天只要進食1.75份水果(即140克水果),例如1.75個細橙或0.75個西柚,已有助降低患胃癌的風險。」

【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護「胃」8大飲食法則

 

營養師教路:8大飲食法則 防癌護「胃」

要預防胃癌,首先要慎防病從口入!周明欣指出,除了以上問題要注意外,吸煙、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同樣是增加胃癌風險的「元兇」,不容忽視。她提醒要注意8大飲食法則,不但有助預防胃癌,對護「胃」也有很大的幫助。

  1. 減少進食鹽醃食物:日常飲食應避免進食鹽醃製及加工食品,濃味的食品也不宜過量。若自行煮食,可盡量選用新鮮的蔬菜帶出鮮味,例如香菇、紫菜及一些香草或天然香料,如檸檬、香茅、蒜、洋蔥、韭菜花等。
  2. 避免或減少酒精攝取:雖然說適量的酒精飲品可以保護心血管,但過量則有反效果,所以男士每日不應飲多於兩份酒精飲品,女士不宜多於一份。一份酒精相等於36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烈酒。
  3. 維持健康體重:注重飲食質素,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配合恆常運動,以維持健康體重。硏究發現體質指標(BMI)超過26與胃癌風險有關。
  4. 減少進食加工肉:加工肉如香腸、煙肉、漢堡扒等在處理過程中添加亞硝酸鹽,含亞硝酸鹽的食物會在人體內轉化成致癌物「亞硝胺」,有機會增加患癌風險。建議多用新鮮肉、魚、雞、豆腐等食物來攝取充足的蛋白質。
  5. 避免吸煙:吸煙已證實會增加患癌的機會率,估計全球約11%的胃癌個案是由吸煙引起,故建議戒煙最為理想。
  6. 每天吃水果水果含有豐富抗氧化物,減低細胞變異機會。建議每天進食2份不同的水果,特別是甘橘類的水果或有助減低患胃癌的風險。
  7. 選用健康烹調方式:建議減少進食燒烤或煙燻肉類或魚類,多選用蒸、煮、炒等健康烹調方式。
  8. 慎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損害胃壁黏膜,引致胃細胞發炎,慢性感染有機會演化成胃癌。建議要注意飲食和食物衛生,與家人朋友進餐時可使用公筷,預防交叉感染;若感胃部不適,及早見醫生了解情况。

 

胃癌康復者飲食有法:少食多餐 細嚼慢嚥

周明欣表示,若不幸患上胃癌,醫生一般都會根據腫瘤的大小、位置和細胞組織決定以哪種手術切除腫瘤,其中包括切除部分胃部或全胃切除。「在全胃切除的個案中,患者在手術後應按醫生指示補充相關的營養素,如鈣質、維他命B12和鐵質等,以免引致骨質疏鬆、惡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的情况。」

經過全胃切除手術的胃癌康復者,周明欣指,因為胃部的幽門已被切除,若進食大量食物,餐後未經消化的食物會迅速進入小腸內,容易出現腹痛、心悸、暈眩、噁心等症狀,這個現象稱為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

 

少食多餐減少傾食症候群

「為了預防Dumping Syndrome的出現和避免康復者營養不良,當患者接受手術後,營養師會先了解他們日常的飲食習慣,再評估患者的身體狀况,為他們制定合適的飲食建議。」

周明欣強調,不少胃癌患者在手術後體重明顯下降,故此必須提醒他們要少食多餐,進食時必須細嚼慢嚥。由進食肉類、澱粉質到蔬菜,逐步增加進食分量,讓腸道慢慢適應。「若患者出現營養不足時,也會建議他們飲用合適的營養奶、蛋白粉等,有助他們在餐與餐之間吸收更多營養,回復體力。」

]]>
5類癌症患者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營養師:「補、守、攻、防」4大營養法則 對抗癌症 //www.afterroberto.com/5%e9%a1%9e%e7%99%8c%e7%97%87%e6%82%a3%e8%80%85%e5%ae%b9%e6%98%93%e5%87%ba%e7%8f%be%e7%87%9f%e9%a4%8a%e4%b8%8d%e8%89%af-%e7%87%9f%e9%a4%8a%e5%b8%ab%e8%a3%9c%e5%ae%88/ Wed, 30 Sep 2020 12:01: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532 betway体彩 營養部早前進行一個為期約一年半的營養篩查,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間為203名在養和綜合腫瘤科中心接受治療的非住院病人進行營養評估,篩查結果顯示接近半數(49%)的病人有營養不良風險。而按照「世界領導人營養不良倡議」(GLIM)的診斷標準,每4名癌症病人中有1人出現中度或嚴重營養不良。至於較常出現營養不良的癌症包括:淋巴癌、消化道癌症、肺癌、頭頸癌及乳癌。營養師建議癌症病人應及早接受營養篩查,並於治療期間盡量保持體重,避免因營養不良而影響治療效果。

5類癌症患者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營養師:「補、守、攻、防」4大營養法則 對抗癌症
betway体彩 營養師團隊及betway体彩 副院長陳煥堂醫生在記者會上合照(左起:高咏梅、鄭智俐、周明欣、陳煥堂醫生、余思行、柳慧欣、陳勁芝、莫穎姍)。營養師團隊合著《至營食譜度癌關》,分享「補、守、攻、防」策略,以不同的飲食規劃應對癌症病人在治療前、中、後期的各種問題。(圖:betway体彩 提供)

營養篩查評估癌症病人治療期營養狀况

是次評估是全港首個採用GLIM(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定下的臨床診斷標準作為判斷,是由世界各地的營養學團體,首次就營養不良診斷標準達成共識。診斷分兩階段,營養師會先篩查出有營養不良風險的病人,再利用獲驗證、專門為長期病患作營養評估的工具「自我評量營養評估評論表」(PG-SGA SF),透過了解患者的體重紀錄、食量及飲食習慣、徵狀、活動能力等方面,從而評估他們在治療期間的營養狀况。再利用GLIM定下的臨床診斷標準,來判斷病人營養不良的嚴重程度。

 

每4名癌症病人1人中度或嚴重營養不良

篩查結果顯示,99名病人(49%)PG-SGA評分4分以上,即是有營養不良風險。而按照GLIM的診斷標準,51人屬中度或嚴重營養不良,佔整體兩成半。亦即是癌症病人四人中有一人出現中度或嚴重營養不良,體重於半年內下跌半成至逾一成。過去亦有不同研究顯示,癌症病人的體重若下跌5%,會影響他們的治療效果。

淋巴癌、消化道癌症、肺癌較常出現營養不良

至於哪些癌症較常出現營養不良呢?依次為:淋巴癌、消化道癌症、肺癌、頭頸癌及乳癌。betway体彩 營養師周明欣解釋:「不少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期間都會出現副作用,例如口乾、味覺改變、黏膜炎、噁心及嘔吐等,影響營養消化及吸收,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同時患者胃口欠佳,都會令體重下降。例如頭頸癌患者,由於受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影響導致口乾,較多出現營養不良情况。」

5類癌症患者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營養師:「補、守、攻、防」4大營養法則 對抗癌症
betway体彩 營養師周明欣建議癌症病人應及早接受營養篩查,並於治療期間應盡量保持體重,避免因營養不良而影響治療效果。(圖:betway体彩 提供)

她補充:「對抗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攝取足夠營養十分重要,但病人和照顧者往往面對『戒口』和『進補』的兩難局面,加上坊間亦有不少癌症飲食謬誤,難免令他們無所適從。」

 

化療、放射治療副作用 影響營養消化及吸收

當病人食慾不振,導致體重持續下跌,治療進度和效果都可能受影響,例如要延遲注射化療針、重新製造放射治療模具、延誤外科手術,甚至中斷治療。若果情况未有改善,便會形成惡性循環,出現惡病質。病人除體重持續下跌超過5%外,或會出現肌少症(sarcopenia)、厭食及新陳代謝改變。

營養不良對癌症病人的影響不容忽視,根據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簡稱ESPEN) 研究指出,每5名癌症患者便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情况不容忽視。在嚴重的情况下,惡病質會導致不可逆轉的肌肉流失,即使病人能夠進食,身體亦未能吸收營養。

 

及早進行營養篩查、評估 打破惡性循環

betway体彩 營養部統籌主任、高級營養師余思行表示:「要防止惡病質進一步惡化,癌症病人應接受篩查或自行評估其營養情况。必須在惡病質初期盡量增加進食及保持體重,打破惡性循環。營養師在有需要時提供營養諮詢及治療,確保患者有足夠營養對抗癌症。」

5類癌症患者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營養師:「補、守、攻、防」4大營養法則 對抗癌症
betway体彩 營養部統籌主任、高級營養師余思行表示,營養師會根據癌症病人的身體狀況度身訂造合適餐單,並解答他們對坊間食療的疑問。(圖:betway体彩 提供)

她續指:「不同的癌症病人,其身體狀况及所需要的營養各異,因此營養師會為病人作營養評估,根據他們的身體狀况,安排個人化飲食餐單,同時監察他們的體重及營養攝取量,協助患者保持體重,減低因營養不良而要中斷療程的風險,並解答他們對坊間食療的疑問。」

 

補、守、攻、防 4大策略 照顧治療前、中、後期飲食

針對癌症患者在治療不同階段的營養所需,betway体彩 營養師團隊構思「補、守、攻、防」策略,讓病人在治療前、中、後期,以不同的飲食規劃應對治療期間遇到的問題。

5類癌症患者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營養師:「補、守、攻、防」4大營養法則 對抗癌症
betway体彩 營養師在《至營食譜度癌關》中,介紹多個適合癌症病人的簡單至營食譜,以上是其中三款。(圖:betway体彩 提供)

「補」 補充營養,「儲糧」應對癌症、增強免疫力,為治療打好基礎。病人應盡量攝取高蛋白、足夠/高熱量飲食(包括蛋白質、澱粉質、脂肪),亦應補充維他命、礦物質等抗氧化劑,協助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攻擊。
「守」 穩守健康,鞏固免疫力、保持體重,並針對治療副作用,為病人度身訂造合適餐單。病人應少食多餐,因應不同病徵及治療副作用選用不同食材,如口味轉變,可加入醬汁以助進食;如未能咀嚼或吞嚥,可把食物剁碎、煮腍、攪碎、打成糊狀或流質;如未能進食,可飲用營養補充配方、全脂奶或奶昔。
「攻」 當副作用開始減退,主動進攻,補充額外營養,病人應加強補充高熱量、高蛋白質飲食。
「防」 完成整個治療後,癌症康復者仍要注意均衡飲食及恆常運動,保持肌肉量、減少脂肪,同時增強抵抗力,防範癌症復發。

自2018年起,betway体彩 營養師團隊為癌症新症病人免費提供初步營養評估,至今處理約500名病人,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營養諮詢,降低他們出現營養不良的風險。此外,7位營養師合著的《至營食譜度癌關》,冀與更多癌症病人分享「補、守、攻、防」飲食策略和簡單易煮的至營食譜,並拆解坊間飲食謬誤迷思,助病人和家人共度抗癌治療旅程。

]]>
人狗傳新冠欠證據 毛孩防疫 免傳真菌寄生蟲 //www.afterroberto.com/%e4%ba%ba%e7%8b%97%e5%82%b3%e6%96%b0%e5%86%a0%e6%ac%a0%e8%ad%89%e6%93%9a-%e6%af%9b%e5%ad%a9%e9%98%b2%e7%96%ab-%e5%85%8d%e5%82%b3%e7%9c%9f%e8%8f%8c%e5%af%84%e7%94%9f%e8%9f%b2/ Mon, 16 Mar 2020 09:22:2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287 【明報專訊】本港出現全球首宗狗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個案,不少毛孩主人憂心忡忡,生怕毛孩染病。

人狗傳新冠欠證據 毛孩防疫 免傳真菌寄生蟲
做好防疫——新冠病毒疫情令毛孩主人提高警覺,但有不少人畜互傳的疾病同樣威脅毛孩及主人的健康,不容忽視。(damedeeso@iStockphoto,設計圖片)

專家指出,新冠病毒能否「人傳狗」或「狗傳人」暫時未有結論。但人與動物之間有不少互相傳染疾病,如金錢癬、鈎端螺旋體病等。獸醫提醒,不論是否「疫境」,主人平日亦應做好個人衛生,定期為毛孩杜蟲及接種疫苗,保護彼此健康。

狗疑似感染≠具傳染性
一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飼養的狗,病毒測試呈弱陽性反應,惹起病毒能否「由狗傳人」或「由人傳狗」的疑慮。漁護署表示,現時未有數據證明以上說法。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Siddharth Sridhar)指出,假如狗曾嗅聞患者的口罩,口鼻觸碰到病毒,樣本化驗呈陽性的機率高。由於反覆測試結果呈陽性,這意味着該狗很可能被感染,但感染不代表具有傳染性,目前沒有足夠資訊、證據表明可由狗對人傳播。而要「確診」狗是否感染,需要進一步檢測:

  1. 從狗的樣本中培養病毒
  2. 與飼主的病毒比較,狗樣本中的病毒有否出現基因突變
  3. 檢查狗是否產生了針對病毒的抗體

現時未能確定新冠病毒能否人狗互傳,但人類與寵物之間有不少互相傳染的疾病,寵物主人宜多加留意。

 

人畜互傳疾病 嚴重可攞命

金錢癬 真菌致皮膚發炎脫毛

金錢癬為常見於人與動物之間互相傳染的皮膚病,香港愛護動物協會註冊獸醫陳亭熹表示,金錢癬多出現於免疫力較差的人及動物,包括幼童、年長動物等。由於本港天氣較潮濕,真菌容易繁殖,一旦動物毛髮或人類皮膚過量積聚真菌時,便會發炎,形成金錢癬;患上金錢癬的人及動物,皮膚會出現環狀紅色丘疹,致毛髮及皮屑脫落,嚴重者皮膚更會多處脫毛。

陳亭熹曾接觸主人與動物同染金錢癬的個案,強調此病並非單單是「動物傳人」,亦可經由人傳染動物。治療方面,金錢癬多出現在動物耳尖、尾巴、四肢等部位,病情較輕的動物可用藥水及藥膏洗抹患處,嚴重的則需要口服藥物來滅除真菌;獸醫會抽取動物的毛髮樣本作細菌培植,確定樣本呈陰性,不再長出真菌,才終止療程。

 

蛔蟲 寄生小腸致營養不良

蛔蟲為一種常見寄生蟲,呈長圓條狀,能寄生在人體及動物的小腸內,蟲卵經糞便排出體外。陳亭熹表示,部分人接觸帶有蛔蟲的狗糞後,沒有洗手再接觸嘴部而受感染,出現肛門痕癢、營養不良等徵狀。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如患者體內有大量寄生蟲,可導致嚴重併發症,如腸道阻塞、貧血、膽管阻塞及發炎等。

一旦動物受感染,糞便中會出現圓條狀的蛔蟲,嚴重者則需用上超聲波掃描來斷症。在臨牀經驗中,陳亭熹曾接觸一隻流浪犬個案,牠腹部腫脹,經超聲波掃描後發現內有大量蛔蟲,最終需接受手術剖腹除蟲。

 

弓形蟲 人貓共睡可致流產 香港罕見

貓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如豬肉、牛肉,或出外捕獵,可能會感染弓形蟲。陳亭熹表示,健康的貓感染弓形蟲後毫無徵狀,主人難以及早察覺;但如大量感染弓形蟲,則有可能出現發燒、疲累、結膜炎、走路不穩等徵狀。由於本港家養貓大部分都吃貓罐頭及貓糧,因此感染弓形蟲的個案較罕見,陳亭熹在6年臨牀經驗中都未接觸過。

貓感染弓形蟲後,糞便中含有卵囊,一旦孕婦觸碰後未有洗手,繼而接觸嘴巴,則有可能受感染而導致流產。「預防上,緊記清理貓糞前先戴手套,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以及避免與貓共睡。因為共睡時,具有傳染性的貓糞或會黏上人的毛髮。」陳亭熹補充,貓如感染弓形蟲,接受抗生素治療,療程約14至21日;一般而言,貓感染弓形蟲後會自然產生抗體,日後不再受到感染。

 

鈎端螺旋體病 似感冒 死亡率達10%

鈎端螺旋體病可感染人類和動物。陳亭熹表示,鈎端螺旋體屬細菌存活於受污染的溪水,亦多寄宿在老鼠體內,因此如狗接觸帶菌的老鼠尿液或受污染的溪水便會受感染,再經尿液排放鈎端螺旋體屬細菌。當人接觸狗的尿液後,內裏細菌經黏膜或皮膚滲入體內,引致感染。

根據衛生署資料,一旦狗及人感染鈎端螺旋體病,若沒有及早治理,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腎、肝、腦、肺或心臟感染,甚至可致死。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表示,鈎端螺旋體病的初期病徵與感冒相似,因此難以斷症,但若延遲醫治,死亡率達5%至10%,因此屬於嚴重的傳染疾病。

但蕭粵中補充,鈎端螺旋體病在本港病例不多,亦非必然由動物傳人,如人們到溪間玩水時亦有可能感染。陳亭熹表示,寵物主人可由預防措施入手,為狗接種預防疫苗,減低感染風險;另外,帶狗到郊野時應自備食水,切忌讓狗飲用溪水。

 

用消毒劑後要過水 免動物過敏

新冠病毒疫情令毛孩主人提高警覺,但以上疾病隨時威脅毛孩及主人的健康,亦不容忽視。陳亭熹表示,主人平日應定期為動物杜蟲及杜蝨,當中杜蝨每月一次﹐以滴頸劑經皮膚滲至動物體內,杜絕蝨、牛蜱等昆蟲;杜蟲每隔3個月一次,餵動物服食口服藥,杜絕寄生蟲,包括經蚊傳播的心絲蟲。

除了杜蟲杜蝨,陳亭熹提醒主人亦需注意個人及家居衛生,與動物外出回家後,需以清水或寵物濕紙巾輕抹動物四肢。疫症當前,不少人會以1:99漂白水或滴露消毒劑清潔家居,但由於動物或會對它們過敏,因此主人以漂白水或滴露清潔家居,待10分鐘殺菌後,再以清水清洗,減少消毒劑的殘餘物。

 

知多啲:被動物咬傷 隨時淋巴腺發炎

人狗傳新冠欠證據 毛孩防疫 免傳真菌寄生蟲
抗生素治療——被動物咬傷,傷口若出現繼發性感染,就需服食抗生素。(onairjiw@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急症室中,較少接觸人與寵物相關傳染病個案,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表示,反而多見人被動物咬傷,傷口出現繼發性感染,如發炎、潰爛等。他解釋,由於動物口腔內含有細菌,一旦主人被咬傷,有可能感染鏈球菌或金黃葡萄球菌,傷口紅腫含膿,甚至惡化至淋巴腺發炎,紅腫範圍由傷口位置向上蔓延。

蕭粵中表示,接收以上個案時,先檢查患者傷口有否異物。如傷口發炎含膿,便會安排患者接受放膿引流術,並處方抗生素。但他補充,若患者出現淋巴腺發炎,或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如長期病患,則需靜脈注射抗生素。

 

文:鄧安琪、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