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25 Oct 2024 08:59:1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照顧者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病程長達8至10年 漫長告別活在當下 照顧者盡早尋外援 //www.afterroberto.com/%e9%98%bf%e8%8c%b2%e6%b5%b7%e9%bb%98%e7%97%87-%e8%85%a6%e9%80%80%e5%8c%96%e7%97%87%e7%97%85%e7%a8%8b-%e6%bc%ab%e9%95%b7%e5%91%8a%e5%88%a5%e6%b4%bb%e5%9c%a8%e7%95%b6%e4%b8%8b/ Fri, 25 Oct 2024 08:41: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220 【明報專訊】[編按:Alzheimer’s(Alzheimer’s Disease,阿茲海默症)是腦退化症的一種,與年齡有密切關連,年齡愈大,罹患風險愈高。]當腦退化病人連最親近的人也認不出時,就是沒有過往、沒有將來,只有當下的人。高錕太太黃美芸曾在訪問中說:「無論他們變得如何,還是應該有權利開心地生活。」腦退化症病程長達8至10年,是一場持久戰!照顧者得先裝備自己,尋找外援,務必將照顧重擔減輕!

【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病程長達8至10年 漫長告別活在當下 照顧者盡早尋外援
腦退化症病程可長達8至10年,是一場持久戰,照顧者要裝備自己,尋找外援。而家居亦要補充醫療設施,如醫療牀、輪椅等。(byryo@iStockphoto)

腦退化病程可達10年 照顧者盡早尋外援減重擔

步入小禮堂,第一眼見到達哥大頭照片掛在中央。相信任何認識他的人,看到照片時,心裏必定即時泛起暖意,甚至不自覺地咧嘴含笑,向他回應。達哥是長青開心果,我們常說:「同達哥一齊,個個鐘頭都是happy hour(歡樂時光)。」在追思會中,大家盡是不捨與感恩。

達哥生於1933年,足足比我大22年,但不要以為年齡差距會把我們拉開;相反,我們每次見面就是「雞啄唔斷」,因為大家有太多共同話題。達哥喜歡攝影,對相機極有研究;對於每款型號操作竅門、如何擊中拍攝效果,他總能如數家珍。除此,達哥是熱愛旅行的拍友,邊旅遊邊拍攝的經驗,他說來眉飛色舞,而聽者亦悠然神往。另外,他更是一名資深茶客,對普洱茶學問尤其淵博。所以,我和他又怎會沒有話題呢?記得達嫂(達哥的太太)曾認真地問過:「咁啱channel,你們是否失散了的兄弟呢?」

當然,達哥與我沒有血緣關係,相識只因為達嫂是我工作上的「大家姐」。她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輩,數十年前我剛轉往醫院老人科工作時,她已是高級的護士領導人。當時無論大小醫生、老嫩護士,一碰到達嫂總會心悅誠服地冠以Miss字。達嫂退休後某一天,回來醫院找我,問道:「梁醫,我想refer阿達給你看。可以嗎?」老師有命,我當然樂於效勞。

【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病程長達8至10年 漫長告別活在當下 照顧者盡早尋外援
腦退化症病程漫長,照顧者宜先尋找外援,以減輕照顧的重擔。(圖片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

缺皮質醇 須終身服補充藥

所以,我與達哥第一次見面時,他的身分是我的病人。他患有愛迪森氏症(Addison’s disease),是缺乏足夠皮質醇(cortisol)所致。皮質醇由腎上腺分泌,是人體重要荷爾蒙,可發揮調節及代謝功能。當人體遇上感染、病變或受壓時,皮質醇可協助抵抗。相反,如缺乏就會疲倦不堪,潰不成軍,甚至喪命。對愛迪森氏症患者來說,皮質醇補充至為重要,他們需要終身無間斷地服用補充藥物。

因此,達哥每次覆診時,我總會提醒:「老兄,一定要記得食藥,否則後果嚴重。生病或手術前要告知醫生,加大皮質醇劑量!」達哥聽後,總是笑嘻嘻回應:「收到,doctor。我知道我是『無兵司令』!沒有外援肯定『死梗』。你放心,你給我的『補給兵』,我依時依候食硬佢!嘻嘻。」

達哥就是一個開朗、樂觀、積極,甚至是頑皮的人。他點子多多,每次見面,總送我們一些新奇小玩意,如:聲控自動摺疊器、手掌大小五用背囊、九式水果去皮機……有時就弄出一盒盒隱世美食,如朱古力榴槤餅、秘製雞屎藤、八寶銷魂雞等。不過,最使大家開懷的是他與老妻同遊時一堆堆趣聞。所以,達哥每3個月的1次覆診,就是診所內歡樂時光,一直維持10多年,達哥亦由病人身分成為我的知心老兄。

阿茲海默症:年齡愈大 罹患風險愈高

不過,在2015年開始情况有變。達嫂向我說出達哥的徵狀,希望安排檢查。老實說,未做檢查,大家已多少猜到結果。但是,診斷還是要做。一般來說,醫生評估包括詳細病歷、藥物、身體檢查、精神及記憶評估等;還需要一些檢驗,如血液測試。而為進一步找出腦部問題,還可能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或磁力共振檢查。而我安排達哥接受正電子掃描檢查,由於他的腦部退化病變很明顯。

有了結果,我就告訴達嫂:「是 Alzheimer’s(Alzheimer’s Disease,阿茲海默症),已過了早期。」阿茲海默症是腦退化症的一種,與年齡有密切關連,年齡愈大,罹患風險愈高。達嫂聽了之後,只是「啊」了一聲,沒有再追問下去了。這也不奇怪,一個在老人科病房打拼幾十年的人,長年與老人疾病打交道,又怎會不清楚腦退化症呢?

腦退化症惡化 說話不清鬧脾氣拒服藥進食

雖然如此,我仍忍不住叮囑達嫂:「達哥現在大腦功能已明顯受損,無法正確連結記憶,產生出來的混亂信息會引致妄想及游走。日後會陸續出現失語、失禁、失能、日夜顛倒、吞嚥困難等,相信你最清楚。所以,一定要及早做好準備,目前只有你倆同住,遲早出事。你也接近80歲,不可能是家中唯一照顧者。快快着手聘請外傭姐姐幫忙。一般腦退化症病程可長達8至10年,肯定是持久戰!無論如何,你得先裝備自己,尋找外援,蒐集資源,內應外合,務必要將照顧重擔減輕!」

達嫂果然是一名聰慧賢妻,達哥在她照顧下活得自在。但是,腦退化症仍是會惡化。約4年前,達哥開始說話不清,常因未能表達而鬧脾氣,又因吞嚥困難經常拒絕進食。而最頭痛是,他有時不肯服用皮質醇補充藥物。為此,他在2年間3次進出醫院,每次情况都極為嚴重。尤其在2021年那次,達哥染上嚴重吸入性肺炎,血壓降得奇低;抗生素及物理治療也未能將肺內痰涎清除。達哥呼吸衰竭,血氧驟降至警號,但二氧化碳卻高企。若不做進一步治療,達哥必死無疑。

究竟是「做」還是「不做」呢?當時大家經過一番掙扎。「做」是指支氣管鏡手術,將儀器放進肺內把痰清除,然後再施以抗生素治療;同時亦要用上胃管餵食,開始時用鼻胃管,穩定之後,再做胃造口管道。從此,達哥便只能用胃管進食。「不做」就是什麼介入性手術也不做,讓病人自然停止呼吸。

達嫂目睹過不知多少苟延殘喘、生不如死的病人,決定是十分艱難。然而,經過徹夜難眠及與女兒充分商量後,達嫂終於告訴我:「上兩次在醫院吊皮質醇藥物後,他都能『醒目』地回家。我期望只要餵到藥,他或者可以再撐多一下。所以,我們希望再給大家多一次機會。梁醫,你就安排做吧!」


相關閲讀:【認知障礙症】洞悉阿茲海默症8個先兆行為轉變宜及早診斷對症下藥延病情


回家安心自在走最後一程

於是,胸肺科醫生立即替達哥做了手術。兩星期後,達哥肺炎康復,食物及藥物可透過胃造口喉管餵食,精神及血壓都穩定,可以回家了。但出院時,達嫂提出了請求:「梁醫,你可否以後來家裏看阿達?我們已決定無論將來發生什麼事,都不會送阿達進醫院。大家已有心理準備,他有多久時間,我們就聚多久。安靜地在家,阿達必定是最安心,而我們亦是最放心。」

從此開始,我每隔兩星期便家訪達哥一次。他們已搬往與女兒同住,新家除了面積較大,照顧人手亦有輪替及增添;而且補充了不少設施,除了醫療牀、步行架及輪椅外,還有吊機、坐磅、沐浴椅、氧氣機及各種護理用品。設備恍如一間標準醫院病房,但佈置依足老房子的模樣。莫說達哥,我每次到訪也感到舒適自在。

出院後,達哥雖然已不能走動,但達嫂仍會替他編排日常活動;每天有用餐、運動、電視、音樂、沐浴的時間等。很多次我到訪時都是達哥的電視時間,他盯着電視,時而微笑,時而開懷,不捨得移開視線;尤其看到孫儷在《甄嬛傳》的舉動時,彷彿像一個小粉絲。不過,當時的達哥連最親近的老妻也認不出。他是沒有過往、沒有將來,只有當下的人。

【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病程長達8至10年 漫長告別活在當下 照顧者盡早尋外援
只有當下–腦退化症病人沒有過去、沒有將來,只有當下。(設計圖片,模特兒非文中提及人物,M Isolation photo@iStockphoto)

相關閲讀:【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高錕太太:「變得如何也應有權利開心過活」

接着3年,達哥都是活在當下,沒多大憂愁。雖然已認不出我,但有人和他聊天,總是本能地反應,尤其當我和他道別時,他偶爾會揮手咧嘴作「拜拜」狀。

高錕太太黃美芸曾在訪問中說:「腦退化的家人,漸漸變了另外一個我們不熟悉的人,無法跟我們像從前一樣的相處,但無論他們變得如何,他們還是應該有權利開心地過生活的。」我深信達嫂和她的女兒們肯定是做到了。今年8月一個早上,達哥在家中安然離世。我趕至為他簽署死亡證,這次道別,他雖然未能向我作出任何的回應,但我看到他嘴角微微上揚,正正就好像是說「Goodbye, my dear friend」。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照顧者以老護更老壓力大 精神健康急救五部曲 //www.afterroberto.com/%e7%85%a7%e9%a1%a7%e8%80%85%e4%bb%a5%e8%80%81%e8%ad%b7%e6%9b%b4%e8%80%81%e5%a3%93%e5%8a%9b%e5%a4%a7-%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6%80%a5%e6%95%91%e4%ba%94%e9%83%a8%e6%9b%b2/ Thu, 06 Jun 2024 04:42: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072

【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抑鬱症將成為全球主要致殘疾病之一,也是自殺原因之一。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明顯,不單年老長者需要照顧,許多護老者亦已「登六」,成為長者一族,「以老護更老」十分普遍。在長者地區中心發現,近年不僅長者精神健康使人關注,他們的照顧者同樣承受生活壓力,極需要精神健康急救支援。[編按:若發覺有人陷入精神健康危機,可按以下五部曲(ALGEE)提供精神健康急救。]

複雜醫療護理 照顧者難應付壓力大

醫學發展迅速,各種疾病的治療選擇多了。單就長者照護上,舉例說,需要插喉管的病人,以往常見是插鼻胃喉、尿喉,他們可以出院回家護理;但現在不少病人因肺積水、腹腔水、腎病等需要插喉管引流,亦可以出院回家護理。換句話說,照顧者需要面對更複雜的照顧程序,有些程序甚至連我們的前線同工都搞不清楚,要向專業人士請教;而沒有醫學背景、沒有接受過培訓的護老者更要考慮自己是否具備照顧的能力。對家人來說,將長者接出院回家護理是難題,但送醫院或院舍照顧同樣也是難題,他們擔心醫院和院舍多細菌病毒,增加感染風險。

照顧者以老護更老壓力大 精神健康急救五部曲
很多照顧者都面對「以老護更老」的問題,所承受的壓力大,需要精神健康急救支援。

相關閲讀:【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醫賢心事)


照顧者易鑽牛角尖  精神健康五部曲ALGEE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其中約2.8億人患有抑鬱症。世衛估計,有3.8%的人口患有抑鬱症。香港人口逾750萬,按此推算,估計約有285,000人患上抑鬱症。

在社區上接觸到許多照顧者,因為不同問題鑽進牛角尖,找不到出路。於是我們積極走入社區,在教會、屋苑或車站當眼位置,接觸更多照顧者,透過健康檢查和壓力評估,找出有潛在需要的護老者,協助他們。我們提供精神健康急救課程,教導公眾協助受精神困擾人士化解危機的技巧。如果發覺有人陷入精神健康危機時,就按以下五部曲(ALGEE)提供精神健康急救:

  • Assess
    (接觸及評估)︰
    選擇合適時間及地點,評估當事人是否正面對危機,包括有沒有傷害自己或別人的風險
  • Non-judgmental Listening
    (非批判聆聽)︰
    聆聽當事人感受,不妄加評論,亦不要急於解決問題;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技巧,保持真誠及接納態度,感同身受並給予痊癒的希望
  • Give
    (給予支持及提供資料)︰
    給予情緒支持,陪伴當事人做喜歡的事或嘗試一起作減壓及紓緩活動,提供合適的精神健康資訊
  • ‧Encourage
    (鼓勵尋求合適的專業援助)︰
    鼓勵當事人向專業人士求助,如醫生、社工、輔導員或臨牀心理學家等,有需要時可陪伴當事人尋求協助
  • Encourage
    (鼓勵尋求其他支援)︰
    鼓勵當事人向親友尋求支援或使用自助方法,如鬆弛練習、運動、建立良好睡眠習慣或參加減壓課程等有助改善情緒的活動

相關閲讀:【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前線同工用傷風感冒比喻,感冒時大家會主動看醫生和服藥;但精神健康出現危機時,大家卻十分忌諱,精神健康其實與傷風感冒一樣,不需要害怕或逃避。我們鼓勵大家,如果發覺身邊人受精神困擾,可提供資訊支援,同時不要忽略自己的精神健康,在有需要時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文:靈實長者地區服務護老者支援服務隊

(實心實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末期癌症病人痛楚椎心  重藥止痛憂副作用 晚晴照顧非容易 享受僅餘生命 //www.afterroberto.com/%e6%9c%ab%e6%9c%9f%e7%99%8c%e7%97%87%e7%97%85%e4%ba%ba%e7%97%9b%e6%a5%9a%e6%a4%8e%e5%bf%83-%e9%87%8d%e8%97%a5%e6%ad%a2%e7%97%9b%e6%86%82%e5%89%af%e4%bd%9c%e7%94%a8-%e6%99%9a%e6%99%b4%e7%85%a7%e9%a1%a7/ Tue, 28 May 2024 08:55: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027

【明報專訊】末期癌症擴散至骨,帶來椎心之痛,病人天天都在極大痛楚中度過。醫者及照顧者最應考慮的是病人福祉,協助他消除困擾、減低痛楚;讓他抓緊時光,好好享受餘下的生命才是王道。(編按:文中病人除了血壓高之外,並沒有任何長期病患,直至突然覺得喉嚨好像「塞」了,不能吞嚥才求診,結果顯示食道癌細胞已擴散至胸腔內的淋巴組織,其中一節胸脊骨骨折。腫瘤科醫生說不能手術……個案正受3種徵狀困擾:痛楚、失眠、氣喘,一定要先為病者止痛,其次就是解決安眠,普通止痛藥如撲滅息痛(paracetamol ) 已未必見效,要用上含嗎啡類止痛藥……)

末期癌症病人痛楚椎心  重藥止痛憂副作用 晚晴照顧非容易 享受僅餘生命
(id-work@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末期癌症病人痛楚椎心蝕骨  止痛藥遏止痛楚先解困擾

早前,周末連上周一公眾假期,診所連休數天。我不需回診所,只需到醫院巡房。工作減半,這可算是我的「小小黃金周」。

但是手機傳來老友麗麗的短訊:「福哥,我女兒老友的爸爸剛於月前診斷出癌症。雖已接受電療,但似乎無大幫助。老人家感到痛苦不堪,整天喊着生不如死。全家人感到非常徬徨無助。他們很想知道,究竟還有沒有其他治療幫到他。想想既然是老人,不如就找個老人科醫生來看看,可否到你診所,讓你給他們一些意見。」

當然沒問題。不過這幾天正是小小黃金周,我回覆麗麗:「好。待星期二我回診所後,與護士約好,再通知他們吧!」

原以為很妥當,怎知過不了一天,麗麗就像熱鍋上螞蟻般追來電話:「哎呀,福哥,不得了啦!他們全家都說不能再等!想你盡快見病人。我真的要拜託你!」

食道癌擴散 喉嚨阻塞胸脊骨折

既然如此,我唯有盡量安排。雖然假期診所不開,但可安排他們到醫院門診部。於是,假期一早,病人及其家人已到了醫院門診部。病人是剛滿80歲的老伯,陪伴他的還有老妻及女兒。甫坐下,女兒向我交代父親病况。

「醫生,爸爸身體一向都很好。除了血壓高之外,沒有任何長期病患。不過,1個多月前,他突然覺得喉嚨好像塞了,不能吞嚥。找了腸胃科醫生照胃鏡後,醫生說爸爸食道有腫瘤阻塞食物通過,建議即時做手術。外科醫生替爸爸做了『胃造口』管,代替口部進食。爸爸也做了正電子掃描,結果顯示食道癌細胞已擴散至胸腔內的淋巴組織,其中一節胸脊骨骨折。腫瘤科醫生說不能手術,只能做放射治療,治療在兩個多星期前開始了。」

聽罷病人女兒覆述,我不禁要問:「既然陳老正接受治療,為何這麼急來看我?」

這時陳太忍不住搶着說:「醫生,你有所不知。阿陳雖然有電療,但他仍然好痛!痛到坐立不安,最慘是不能睡覺,整天喊救命。全家人快被他弄瘋了!」

於是我請陳老到檢查牀躺下。陳老做了胃造口,但行動仍然自如,毋須攙扶。他躺到牀上,未等我開口問症,竟然絕望地說:「醫生,我想死!我真的想自殺啊!」

自殺?為何想死?陳太不是說他常常叫救命嗎?既然要救,就是不想死吧!我相信病人一定是極度辛苦才出此言。

於是,我安慰着陳老:「等我檢查完,看看有什麼可以幫到你。處理好徵狀、減低痛楚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止了痛,你的情况會好很多。」


相關閲讀:食道癌3徵兆:吞嚥有異物感、進食喝水疼痛、胸骨後不適 忌吃臘味燒烤太熱食物

劇痛失眠氣喘 辛苦到想死

詢問之下,陳老有兩個壞習慣。一是吸煙,他抽煙數十年,一直沒有任何不妥,所以從來沒有想過戒煙;直至做了胃造口手術後,在醫生警誡下再沒有吸煙。換句話說,陳老戒煙只有兩個多月。另外一個習慣是,每晚臨睡前飲一小杯威士忌。陳老喜歡威士忌留在口腔的餘韻,所以從不會去漱口就去睡覺。得知他這兩個持久的習慣後,我不禁為他揑一把汗。試想想,就算是消毒酒精,如果長期用來抹幼嫩的皮膚,也必造成傷害;何况是每晚用烈酒冲洗食道,而內臟還要受煙熏數十年呢!

檢查後,證實食道癌已處於末期,腫瘤偏大,阻塞了食道,無法用口進食,所以要透過胃造口喉管吸收營養。而且整個左邊肺受壓於腫瘤,影響了呼吸。癌細胞更擴散至胸脊骨,其中一節已出現骨折。所以,不用陳老說,我也知道他必然正受着莫大痛楚。

「醫生,我好痛,真的好痛,分分鐘都痛。我睡不下,1秒鐘都無法蓋眼。我氣喘,條氣扯着扯着,時時都不暢順。我真的好辛苦。我想即刻死去!」陳老說。

先下重藥止痛 改善失眠、氣喘

我明白。陳老一定很辛苦,腫瘤擴散至骨的痛,必定椎心。劇痛之下,又怎能安睡?所以,失眠是意料之中。至於氣喘,因陳老是長期煙民,肺功能早已受創;現在左肺主氣管受食道腫瘤沉重地壓着,試問呼吸又怎能暢順呢?他感到氣促也是必然。陳老的病情非常嚴重,要逆轉痊癒可能不大。放射治療只能減低腫瘤增長速度,並不能把腫瘤及癌細胞消滅。

所以,我請病人及其家人一起了解病情及坦誠討論。對末期病人來說,充分了解病况,明白治療效用,計劃照顧方案,獲取家人共識都非常重要。當大家坐下討論時,病人及其家人均表示知曉實際病况,亦已有心理預算病情不會大逆轉,因為畢竟是末期癌症。

然而,我仍然將現况及預計發展狀况向他們一一解說。因為我相信只有使患者及其家人完全理解下,病情才會有較好控制。「現階段最要處理的是,減低徵狀對病人的影響。陳先生現正受3種徵狀困擾:痛楚、失眠、氣喘。首先,一定要先止痛,其次就是安眠;劇烈痛楚減緩後才能安睡。至於氣喘,擴張氣管藥物可以紓緩慢阻肺病及肺功能減退所引致的不適。所以,我為陳先生添配多4項止痛藥,還附以安眠及擴張氣管藥物。希望藥物發揮效用後,止了痛,睡眠便自然好轉。氣喘減弱,人也會精神多了。」

對末期癌症病人來說,停止或減低痛楚非常重要。當腫瘤擴大壓着周邊神經線,而癌細胞又擴散至骨導致骨折,痛楚是可想而知。痛楚影響着生理心理,纏繞心內,揮之不去。因此,最要緊就是將痛楚遏止。以陳老的情况,普通止痛藥如撲滅息痛(paracetamol ) 已不能見效,要用上含嗎啡類止痛藥如曲馬朵(tramadol)以增強效力。除此,為收即時之效,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確能幫上一把。3種藥物加起來,可紓緩大部分痛症;但在較晚期個案,患者要服用嗎啡(morphine)才有效止痛。一般個案,不會一開始就開出4種止痛藥,但由於陳老的痛楚已超出他所能承受,故我主張先下重藥,待情况穩定才循序減退。最後,我吩咐病人好好回家休息,服用新添的各種藥物,1星期後覆診,到時視乎情况再調整治療方案。


相關閲讀:認識不同類別止痛藥 撲熱息痛、消炎藥、處方鴉片止痛藥、外用藥膏 有沒有副作用?

太太憂食「馴」自行減藥

過了兩天,我收到麗麗短訊:「陳老這幾日有覺好瞓了!」我大為安慰,1星期後,陳老由太太陪同覆診時,我滿懷期望,以為陳老會說痛楚止了。怎知,他苦着面說道:「沒用呀!梁醫生,我仍然很痛!」

「吓,怎會這樣?你有服用我處方的藥物嗎?」我追問。未等陳老回答,陳太搶着說:「沒有給他食齊4種止痛藥,醫生。我讓他先食2種。因為怕他一開始用重藥,食『馴晒』後,遲陣子就沒有效!而且這麼重藥,一定會有副作用,對身體不好!」

末期癌症病人痛楚椎心  重藥止痛憂副作用 晚晴照顧非容易 享受僅餘生命
優先考慮–晚晴照顧不是容易事,應最先考慮病人福祉,讓他們好好享受餘下的生命。(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imtmphoto@iStockphoto)

享受僅餘生命才是王道

哎呀,看來我仍需努力!或者我真的未能解說清楚陳老的情况!疾病已到末期,不能逆轉,病人天天都在極大痛楚中度過,醫者及照顧者最應考慮的是病人福祉,協助他消除困擾、減低痛楚;讓他抓緊時光,好好享受餘下的生命才是王道。晚晴照顧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末期癌症病人痛楚椎心  重藥止痛憂副作用 晚晴照顧非容易 享受僅餘生命
晚晴照顧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能夠讓末期病人好好享受餘下的生命才是王道。

梁萬福
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從事老年醫學及老年學研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從醫管局退休,仍不遺餘力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醫療服務。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認知障礙症】病因大腦細胞病變 滿30歲為大腦護理評分 及早控三高等為健康加分 //www.afterroberto.com/%e8%aa%8d%e7%9f%a5%e9%9a%9c%e7%a4%99%e7%97%87-%e7%97%85%e5%9b%a0%e5%a4%a7%e8%85%a6%e7%b4%b0%e8%83%9e%e7%97%85%e8%ae%8a-%e7%82%ba%e5%a4%a7%e8%85%a6%e8%ad%b7%e7%90%86%e8%a9%95%e5%88%86/ Tue, 05 Mar 2024 04:17:3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407

【明報專訊】(編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世界有超過5500萬認知障礙症患者,每年新增病例近1000萬,是全球第七大死因。)政府2017年發表《精神健康檢討報告》,香港認知障礙症患者估計達10萬人,預計到2039年,滿60歲患者將會超過30萬人。除了年齡增長,都市病「三高」是已知的高風險因素。最新研究綜合身體健康、生活方式、社交情感三大範疇,為「大腦護理評分」(Brain Care Score, BCS)的測試工具(見表),透過管理身體和調節生活,為大腦加分,可以將認知障礙症風險減半。

【認知障礙症】病因大腦細胞病變 滿30歲為大腦護理評分 及早控三高等為健康加分
(設計圖片,Cemile Bingol@iStockphoto/明報製圖)

認知障礙症因大腦細胞病變 年老三高增風險 大腦護理評分是什麼?

人口老化問題愈趨嚴峻,認知障礙症也愈來愈普遍。

去年12月《神經病學前沿》(Frontiers in Neurology)一項研究,提出「大腦護理評分」(Brain Care Score, BCS)的測試工具,評估身體狀况、生活方式及社交情感三大範疇等12項健康相關因素,測試共21分,分數愈高,患認知障礙症或中風的風險愈低。

研究人員於2006至2010年期間,為英國近40萬人計算「大腦護理評分」及追蹤健康狀况,並與12年後評分比較。結果發現,50歲以下人士,每多5分,患認知障礙症風險降低59%,中風風險降低48%。

【認知障礙症】病因大腦細胞病變 滿30歲為大腦護理評分 及早控三高等為健康加分
(明報製圖)

年輕有肥胖、煙酒、三高 血管病變可致病

認知障礙症主因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解釋,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是阿茲海默症,病者纖維狀類澱粉蛋白質斑塊和濤蛋白在腦部不斷沉積,令周圍的腦細胞急劇退化或死亡,以致腦部逐漸萎縮,記憶力、說話及判斷能力等均受損。但郭志銳強調,切勿誤解認知障礙症只屬年老退化所致,血管病變也是風險。若年輕時已有肥胖、煙酒、三高(高血糖、高膽固醇、高血壓)等問題,容易影響血管健康。「腦部需要血液滋養,一旦血管閉塞,血液無法到腦部,引致中風,腦細胞受損及死亡,影響記憶及活動能力,隨時導致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病因大腦細胞病變 滿30歲為大腦護理評分 及早控三高等為健康加分
郭志銳(受訪者提供)

病徵分3階段 或數年間快速惡化

不少人誤以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只是記憶力衰退,但其實當腦部退化逐漸嚴重時,患者的理解力、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力都會受影響,部分人甚至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患者由早期失去短期記憶,逐步至中期及晚期階段,惡化速度因人而異,一般由數年至10多年不等。

認知障礙症早中晚期病徵

早期:失去短期記憶,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缺乏生活動力,但有基本自理能力

中期:混淆遠期和現實記憶,情緒更不穩定,需要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晚期:記憶缺損,生理時鐘混亂,未能有效表達和溝通,不能處理日常生活


相關閲讀:【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滿30歲開始為大腦評分 及早為身體加分

一旦擔心家人患認知障礙症,需要及早找醫生,透過智能測驗、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造影檢查、驗血等評估。另建議滿30歲人士為自己計算「大腦護理評分」。郭志銳表示,整個研究具前瞻意義,評分項目不止着重三高或飲食健康,亦涉及運動、人際關係及生活目標,均與認知障礙症息息相關。

「一般逾40歲人士正注重家庭及事業發展,未必思考到未來10、20年後,身體狀况可以下滑得很快。」郭志銳表示,「大腦護理評分」可想像成警惕工具,提醒大家應及早儲備個人的健康分數。例如控制好血壓、血糖,分別可得3分和2分;有良好人際關係和人生目標,分別可得到1分;而每周150分鐘帶氧運動又可得到1分。研究顯示,無論任何年齡層,每多5分,都可降低認知障礙症和中風風險。

【認知障礙症】病因大腦細胞病變 滿30歲為大腦護理評分 及早控三高等為健康加分
 恒常運動可為大腦健康加分,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症風險。(Paul Bradbury@iStockphoto)

相關閲讀:【心臟病與三高】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知多啲:兩類照顧者屬「高危」 忌「不放手」

「我想死」、「好攰」、「好孤獨」、「心很累」,是不少認知障礙症病人家屬和照顧者的苦水。從事認知障礙症服務達18年的賽馬會耆智園副總經理、註冊社工崔志文不諱言,患者情緒起伏大,自理能力逐步減弱,記性又差,容易與照顧者出現摩擦,亦令不少照顧者感到失落乏力,甚至抑鬱至有尋死念頭。

有兩類照顧者屬於高危。崔志文表示,第一是不肯放手,認為自己處理才是最佳方法;第二是不尋求協助,但認知障礙症患者認知、活動能力及情緒都會不斷變化,需要專業知識幫助。

【認知障礙症】病因大腦細胞病變 滿30歲為大腦護理評分 及早控三高等為健康加分
崔志文(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照顧者不能孤軍作戰 須學懂 PREFERS

Alley的父親於2020年確診認知障礙症,最初由家傭照顧,但父親狀况逐步變差,日夜顛倒,半夜起牀開火煮食,更有譫妄症,指罵母親出軌,令母親整日關門在房。Alley一度感到壓力及迷惘,幸好積極尋找社區協助,嘗試讓父親參加日間院舍活動,發現他情緒逐步穩定,身心狀况有改善。但不用「上學」日子,父親又由朝睡到晚,後來決定申請院舍,而自己亦參加照顧者的課堂,並適時與醫護溝通,抒解個人情緒。

常言認知障礙症不能根治,但崔志文表示,患者若及早得到適切照顧,有助延緩病情。而照顧者亦不能孤軍作戰,必須學懂「PREFERS」。即由照顧個人身體狀况(P:physical condition)、處理家人關係(R:relationship) 、個人情緒管理(E:emotion) 、財政調動(F:financial burden)、學習照顧方法(E:education)、尋找社區資源協助(R:resources)及社交關係支援(S:social burden)等,多方面配合,才有助成為健康又有效能的照顧者。

文:黃碧文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www.afterroberto.com/%e7%85%a7%e9%a1%a7%e8%80%85-%e4%bb%a5%e8%80%81%e8%ad%b7%e8%80%81365%e6%97%a5%e7%84%a1%e4%bc%91%e5%a3%93%e5%8a%9b%e5%a4%a7-%e5%b0%88%e5%ae%b6-%e5%8b%bf%e5%be%85%e5%95%8f%e9%a1%8c%e6%83%a1%e5%8c%96/ Wed, 31 Jan 2024 08:17: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4900

【明報專訊】編按: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推算,社區內有逾112萬名照顧者,擔起了照顧身邊殘疾、長期病患、年老等家人的責任;全年365日無休,當中不少更是以老護老、以老護殘。政府統計處數據指出,逾半照顧者曾因照顧而感到精神壓力。新聞不時出現涉及照顧者的倫常慘劇,反映照顧者壓力大如山,亟待援手。「照顧‧照顧者」嘗試透過不同照顧者的故事,了解他們的需要。

【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社區內有逾112萬名照顧者,擔起照顧殘疾、長期病患、年老等家人的責任。(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chayathonwong@iStockphoto)

照顧者漸步入高齡  照顧路上以老護老感壓力 

子女照顧老邁雙親,視為不可推卸的責任,面對照顧路上種種困難,不少人默默挑起擔子、見步行步;直至父母風燭殘年,子女也步入高齡,照顧變得愈來愈吃力,日常生活好像陷入了死胡同。專家提醒,不能待問題惡化才見招拆招,一開始就得有長遠計劃,家人有商有量,善用社區各種支援,才能在照顧路上得心應手。

【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老人身體愈來愈差,照顧需求愈來愈高,照顧者應做好長遠規劃,否則往往趕不上變化。(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Toa55@iStockphoto)

■個案:逾60歲糖尿病漸惡化 照顧九旬母親

61歲的勤哥自小已是家庭照顧者,8歲起負責一家幾口伙食,視照顧家人為份內事。勤哥有年長2歲的家姐及小4歲的弟弟,年幼時父母在旺角街市做流動小販賣魚和菜,家中洗衫煮飯等家務由勤哥包辦。「始終要有人做,買餸最緊要便宜,求其煮熟就得。」父親早逝,家庭經濟拮据,大家姐早已投身社會工作。當年17歲的勤哥在夜校半工讀至中六,做過機械學徒、單車石油氣送貨和送貨司機等基層工作,長期搬運令骨骼變形,有肩周炎;他亦患上糖尿病,近10年病情惡化,加上高血壓和高膽固醇,每日服逾10粒藥,停工多年靠微薄積蓄生活。

母親多病雙腳無力 性格變孤僻剛烈

勤哥自2000年與母親同住,近年亦主力照顧年逾九旬的母親。母親雖患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需定期覆診,但行動自如。勤哥每天和母親飲茶和逛公園;弟弟阿壽偶爾駕車載母親到廟宇食齋。惟任職保安員的家姐因工時長,探訪次數較少。

不過,近3年母親逐漸體弱,加上受腰背痛煎熬,雙腳無力。勤哥每天推輪椅送母親到酒樓和公園,先乘電梯落大廈1樓,扶母親步行10級樓梯到大街,再搬輪椅接載她。儘管他認為母親腌尖挑剔,仍盡力遷就,例如她不愛坐輪椅上落巴士,他便推輪椅由旺角寓所步行至油麻地賽馬會診所,陪伴母親完成10多次皮膚療程。

弟弟阿壽說,母親年輕時朋友多,退休後經常和街坊在家搓麻將,但邁入老年,多病纏身,加上好友一一離世,性格變得愈來愈孤僻剛烈,和兄長相處如「火星撞地球」,又常抱怨道:「哪裏都不能去,留下『獻世』。」

勤哥承認照顧有壓力,曾考慮聘請女傭幫忙照顧,他說:「媽媽嫌我照顧不夠周到,曾經提過請外傭,但好的工人難搵,最終無請,目前她自己仍可以冲涼。」問及他日母親自理能力減退時,有何打算?勤哥不諱言未有想過。

吞嚥困難人消瘦 確診胃癌

「細佬1個月睇阿媽2晚,我輕鬆些少。」勤哥難得「放假」,就會趁機到深圳找盲人按摩,紓緩肩部不適。阿壽因為不諳廚藝,由他照顧媽媽的日子,三餐就以外賣為主,試過買來蒸肉餅飯,母親嫌飯硬,吞不下。他自認照顧技巧不及哥哥純熟,周圍買不同食物給她試,始終都不合媽媽心意,有時吃了會嘔吐。兩兄弟見母親日漸消瘦,以為是老人常見的吞嚥困難,但從未想過尋求照顧技巧或專業支援。

勤哥說, 因為母親無牙,平時煮豆腐、魚、爽口米粉給她,但近月兩兄弟都發覺她進食異常,嘔吐頻密了,「吞嚥不下,嘔吐,叫她看醫生,她不去,(社福機構)送飯不一定食,有點固執」。今年8月母親主動提出看私家醫生,確診胃癌,轉介到廣華醫院。她卧病在牀禁食,靠靜脈注射葡萄糖水補充營養,只有一次試食幾匙粥水。


相關閲讀:【壞膽固醇食物】嚴控優質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利健康 營養師教你智選食物


兄弟照顧路上見步行步

對於母親日後的照顧,兄弟徬徨失措,沒有任何計劃,說只能見步行步。

訪問當天,醫生將約見他們交代病情,兩人憂心忡忡。勤哥知悉母親患病後憂心煩躁,難以入眠,說先聽醫生治療安排再考慮,或需安排母親入住老人院,但估計母親不願意。記者送上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製作的《照顧秘笈》,並建議他們聯絡醫院醫務社工求助。

【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明報製圖)

■專家: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長遠規劃

就像勤哥和阿壽兩兄弟,不少子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心盡力照顧年老的父母。但當老人身體愈來愈差,由最初行動自如,起居生活能自理,至逐漸需要拐杖助行、輪椅出入,同時可能有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甚至有認知障礙。當照顧需求愈來愈高,不少家人只會想起安老院舍,但其實除了院舍,還有不少日間中心、上門服務,可以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香港賽馬會照顧者中心計劃經理馬凱茵指出,當父母年事漸高,身心健康開始衰退,甚至出現長期病患,照顧者就應預早認識各類長者服務,做好長遠規劃,否則往往趕不上變化。

【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馬凱茵(受訪者提供)

長者鄰舍中心或地區中心進行評估

以勤哥一家為例,當長輩身體衰退,受痛症困擾,甚至開始要依賴輔行工具,馬凱茵建議,可以到區內的長者鄰舍中心或長者地區中心接受評估,了解其所需照顧服務,包括家居服務如送膳、陪診或復康服務,亦可按需要申請及輪候日間護理中心和院舍等。中心會以個案形式一直跟進長者情况。

支援癌症病人及照顧者

另外,若病人有長期病患,醫生確診一刻,亦可聯絡醫務社工尋找社區資源和輪候長期照顧服務。以勤哥媽媽患上癌症為例,不少機構專為癌症病人及照顧者提供支援,如香港癌症基金會、香港防癌會、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銘琪癌症關顧中心等。當中有情緒輔導、同路人分享、中醫服務,甚至援助金及的士錢資助。

有需要時要放手 輪候院舍動輒三四年

不少照顧者非常抗拒將父母送進院舍,但馬凱茵認為,有需要時就要放手交給專業人士照顧,子女仍可繼續提供心理關顧,減輕照顧壓力。政府資助院舍大多數要輪候3、4 年,家人可先申請,如長者不想太早入住安老院,有凍結機制,詳情可諮詢社工意見。

男照顧者小組服務 適時宣泄情緒

馬凱茵又提到,愈來愈多男士擔起照顧者角色,中心兩年前推出男照顧者小組服務,有年逾50的男士,因照顧患病的太太或母親而提早退休,亦有因照顧兄弟而放下工作。不少男性照顧雖然有心,但因不懂家務,無從入手,顯得煩躁,「很想幫忙,但不懂如何幫忙,以前不用入廚,現在連煲飯也不懂,不知怎樣做,覺得自己『無用』」。

直至今年8月底, 該中心護老者會員有1097人,男性約佔25%,當中過半數為子女,其次是配偶。馬凱茵指出,男士認為照顧家人是份內責任,不安心交給他人或安老院照顧,直至家人無法自理,例如體弱無力、無法冲涼、失禁才急急求助,想安排入住質素好的院舍,但因輪候需時而未能如願。

另外,男士不易分享感受,隱藏低落情緒,壓力無法宣泄,「有男士知道媽媽患口腔癌後晴天霹靂,不敢在媽媽及家姐前表露情緒,免她們擔心,但進入專業輔導室內即爆喊」。馬凱茵說,找對的人傾訴,讓情緒流露出來,才能理性處理事務。


相關閲讀:【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文:梁淑貞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家庭醫生睇醫生]

]]>
【照顧者】雙老「以老護老」錯誤照顧或健康同變差  適時尋支援減照顧壓力 //www.afterroberto.com/%e7%85%a7%e9%a1%a7%e8%80%85-%e9%9b%99%e8%80%81%e4%bb%a5%e8%80%81%e8%ad%b7%e8%80%81-%e9%8c%af%e8%aa%a4%e7%85%a7%e9%a1%a7%e6%88%96%e5%81%a5%e5%ba%b7%e5%90%8c%e8%ae%8a%e5%b7%ae/ Sat, 09 Dec 2023 01: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590

【明報專訊】雙老家庭中,一旦其中一人因年老或疾病失去自理能力,就會出現以老護老的情况。因為照顧者本身體力或能力有限,缺乏對疾病的認知,又或不懂尋找支援,令照顧倍感吃力。隨着社會開始關注到照顧者壓力,不同的社區資源應運而生,若照顧者懂得適時尋求協助,讓專業團隊及早介入並對症下藥提供建議,有助排難解憂,共渡時艱。

【照顧者】雙老「以老護老」錯誤照顧或健康同變差  適時尋支援減照顧壓力
(明報製圖)

以老護老個案:認知不足錯誤照顧 「兩老」缺支援健康同變差

李氏夫婦退休初期經常結伴旅行,生活簡單愜意。然而,後來李先生經常無故跌倒又站立不穩,確診患上非典型柏金遜症。非典型柏金遜症的退化較典型柏金遜症快,對柏金遜藥物反應亦不理想。李先生與太太雙老共住,平常缺乏支援。


相關閲讀:【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錯誤扶抱轉移 手痛楚麻痹

李先生近月胃口欠佳,導致體重急劇下降,身體機能快速退化,連雙手握扶手亦握不穩。經社工評估,將李先生轉介至「仁濟愛傳家」護老同行計劃(下稱:團隊)接受支援。團隊發現,李太在照顧丈夫時,使用不正確的扶抱及轉移姿勢,令她原本已患上的腕管綜合徵惡化,手部持續痛楚及麻痹。對於丈夫病情快速轉變及自身情况,李太顯得徬徨無助,「不知怎樣照顧,我自己又周身病痛」。

李先生平日大多臥牀,日常護理都落在患有腕管綜合徵的太太身上。由於李太扶抱姿勢欠佳,長期下來雙手負荷愈來愈大,照顧更感吃力。每當要協助丈夫在室內移動時,李太先將他扶到一張沒有煞掣的活動椅上,他可能在過程中跌倒。另外,由於李先生下肢肌力及坐姿平衡較弱,家中原先椅子尺寸、高度均不再適用,而且支撐力不足,導致他只能長期臥牀,更出現壓瘡。

盲目買昂貴補充品

另外,由於李先生進食困難,實際能夠到達腸胃被消化的食物減少,令其攝取熱量、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及體重流失,身體無法維持最基本機能,例如進食能力及免疫力,病情因而急劇變差。但李太卻認為丈夫仍可照常進食正常質地的食物,令李先生陷入吸入性肺炎等嚴重併發症的危機之中。

李太愛夫心切,經朋友介紹,購買所費不菲的營養補充品,又安排了不知名檢查,期望能恢復丈夫的健康,令病徵消失。可惜,那些補充品和檢查並沒有為李先生的病情帶來任何改善,更令他出現腹瀉。

■團隊支援:優先滿足營養需求 善用輔助工具

按醫囑服藥 停用「補充品」

針對李氏夫婦的情况,團隊評估及協商後,提出以下支援:

一、調整對病情的合理期望,停用成效存疑補充品,確立正確治療方向,延緩退化

註冊護士向李氏夫婦解釋,治療方向主要是透過藥物紓緩病徵,以維持患者活動能力,透過指導他們按醫囑用藥,切忌道聽塗說。註冊營養師亦與李太分析「補充品」的成效存疑,未能針對疾病;李太應優先滿足丈夫的基本營養需求,要有足夠熱量及蛋白質,確保體重不會再下跌及防止肌肉流失。

食糊餐攝足夠營養素

二、改善認知不足,正視吞嚥困難,確保足夠營養素

李先生經醫院言語治療師的吞嚥評估後,建議食用糊餐。改變食物質地目的是針對患者所缺乏的能力,如咀嚼能力、口腔神經的反應,來改善吞嚥能力及安全度。李先生應盡量跟從食物質地之建議,至少能夠安全地進食部分食物。他可以飲用流質飲品,故建議多飲奶類、營養奶粉及蛋白粉補充熱量及蛋白質。

◆營養小貼士

註冊護士:「自行選購坊間補充品,未必有治療作用,應先了解成分及作用,並在服用前諮詢醫生意見,以免與原本使用的藥物相冲。」

註冊營養師︰「較軟質地食物賣相及味道或與平常有差異,大部分病人難以接受。照顧者可嘗試把不同食物分開攪拌和擺放,讓病者知悉所食的飯糊、肉糊,賣相亦較佳。而市面上有賣相和味道較好的『精緻軟餐』,例如菜心慕絲、鮑魚慕絲、咖喱等,能夠把糊狀食物以原本樣貌呈現,提高病人接受程度。」

【照顧者】雙老「以老護老」錯誤照顧或健康同變差  適時尋支援減照顧壓力
「精緻糊餐」(作者提供)

相關閲讀:認知障礙vs柏金遜 注意異常警號 早發現早治療 照顧者身心健康不容忽視


定時轉姿勢 減壓牀墊防壓瘡

三、透過飲食和輔助工具,預防壓瘡

李先生身上有時會出現莫名損傷,經過註冊護士評估後發現是壓瘡,又稱壓力性損傷;由於行動不便、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導致身體骨突及受力處長期受壓,加上營養攝取不足而引致的壓力性損傷,難以癒合。註冊護士及職業治療師建議定時替李先生轉換姿勢,配合高背椅、減壓牀墊,以避免皮膚同一位置長期受壓。使用紙尿片時要注意保持皮膚乾爽,配合皮膚保護膏,以免皮膚因排泄物刺激而受損。

◆飲食小貼士

註冊營養師:「每天應喝1.5至2公升流質,包括水、湯、奶等任何類型飲料,避免皮膚乾燥脆弱,增加患上壓力性損傷的風險。」吸收以下營養素,有助壓力性損傷的康復。

‧高蛋白質食物:魚類、豆類、紅肉(牛、豬、羊)及家禽

‧鐵質豐富食物︰紅肉、深綠色的蔬菜(西蘭花、菠菜) 、芝麻、葵花籽

‧含維他命C食物:可從不同的蔬菜與水果中吸收

‧含鋅食物:紅肉、海產、奶及芝士、扁豆及豆類

註冊護士:「壓力性損傷初期徵狀為受壓的皮膚發紅、起水疱或破皮,如發現病人有以上徵狀就應多加留意,例如加強轉身密度、減輕壓力等,避免情况惡化。」


相關閲讀:手痹手麻 入夜特別痛 握拳屈掌 揮別腕管綜合症


添有煞車裝置輪椅 改善扶抱

四、善用輔助用品,改善扶抱技巧,減少雙方受傷

職業治療師為李先生添置了一部有煞車裝置的輕身助推式輪椅,作為輔助工具,主要用作在家扶抱轉移;另外亦添置了一張高背椅,讓李先生日間可以坐出客廳,提升生活素質之餘,又預防壓瘡形成。此外,治療師亦教導李太有關產品安全須知及正確扶抱技巧,令日常護理變得輕鬆及安全。

扶抱方法會綜合長者在日常生活功能、肌力及平衡方面的表現,評估需要協助的程度。只要靈活運用並遵守姿勢原則,日常照顧便能事半功倍,省力及安全。市面上輔助用品繁多,治療師會根據臨牀評估及家居環境需求協助選購合適用品,建議照顧者先徵詢專業意見,切忌胡亂購買,以免「得物無所用」。

◆扶抱小貼士(附圖三)

【照顧者】雙老「以老護老」錯誤照顧或健康同變差  適時尋支援減照顧壓力
附圖三(作者提供)

1.照顧者保持腰背挺直,收緊腹部及紮穩馬步,減低扶抱時腰背受傷風險(圖A)

2.避免過分屈曲關節,盡量以較大的關節來扶抱。以上肢為例,建議使用前臂關節代替手腕來承托長者,亦可用軀幹及下肢借力(圖B)

3.利用槓桿原理,扶抱距離愈短,所需的力氣愈小(圖C+D)

4.一腳(較近目的地)腳尖指向目的地,能幫助照顧者轉移重心(圖E)

總結:經過團隊適切的介入及建議後,李太掌握正確照顧知識,認清照顧上的優先目標,配以合適輔助用品令照顧更能得心應手,照顧壓力亦得以減輕。

文:崔詠恩(「仁濟愛傳家」護老同行計劃跨專業團隊 項目主任)、王敏珊(項目副主任)、黃佩欣(註冊護士)、林博謙(註冊營養師)、李浚樺(一級職業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中風後遺症及併發症多跨專科團隊助復康 讓患者重拾自主生活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9%a2%a8%e5%be%8c%e9%81%ba%e7%97%87%e5%8f%8a%e4%bd%b5%e7%99%bc%e7%97%87%e5%a4%9a%e8%b7%a8%e5%b0%88%e7%a7%91%e5%9c%98%e9%9a%8a%e5%8a%a9%e5%be%a9%e5%ba%b7/ Thu, 02 Nov 2023 03:55: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186

急性中風可導致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損害,讓患者出現半身癱瘓、喪失‎感覺、失語症、認知功能受損等併發症及後遺症,嚴重程度視乎病變的範圍和位置。中風後復康治療的目標是盡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縱然治療未必能完全逆轉中風的影響,但會從活動能力、吞嚥、溝通、膀胱控制等方面着手,希望能令患者恢復基本的自理能力,重拾自主生活。

中風患者9個常見後遺症及併發症

  • 神智不清
  • 吞嚥困難
  • 營養不良
  • 壓瘡
  • 肌肉痙攣
  • 深層靜脈血栓塞
  • 肩關節半脫位和上肢疼痛
  • 語言及溝通障礙
  • 抑鬱

相關閲讀:隱源性腦中風年輕人高危?拆解5大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減再中風風險


復康黃金期長達一年 跨專科復康治療至關重要

betway体彩 復康科專科醫生周志平醫生指出,中風復康治療的黃金期須按病情而定,最長可達一年。由於中風對患者身體影響甚廣,很多時都要在跨專科復康團隊的協助下,進行長時間密集訓練,以提升復康效果。

跨專科復康團隊包括:復康科專科醫生、復康科專科護士及社康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義肢矯形師。

  • 復康科專科醫生
    復康科專科醫生會先為患者作初步評估,確定身體各部位是否喪失機能及嚴重程度,如四肢活動能力、吞嚥、溝通、自理能力、排便及膀胱控制等。醫生亦會先了解患者的神經狀態是否穩定,以及是否有足夠認知功能重新學習,繼而制定可實現的治療目標。

  • 復康科專科護士及社康護士
    復康科專科護士會指導患者有關沐浴、如廁等日常生活技能,並安排患者定時服藥及護理皮膚。如有需要,醫生會安排社康護士上門為患者提供綜合及持續性家居護理、治療和指導,讓患者可以在熟悉的環境安心休養。

  • 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患者肢體及手腳功能受損情况,訂立分階段治療方案,當中包括密集地訓練手腳及核心肌肉以改善肌肉協調、功能電刺激(即利用電流刺激乏力的四肢,讓神經系統重新學習,提高活動能力)、束手誘導(訓練患者多使用「中風手」)、普拉提、平衡訓練等加強患者的肌肉協調和平衡力。如患者需依賴其他人攙扶才能步行,可以利用懸吊系統進行「機械人步態訓練」,它可承托患者的體重和模仿步行動作,並在附有遊戲軟件的跑步機上作重複步行訓練,有助改善步態及耐力。

  • 職業治療師
    職業治療師會利用不同方法和輔助工具,協助中風患者重返家庭、工作及社會,恢復獨立及有意義的生活:
  • 上肢功能評估及訓練,包括溫度感知測試、觸覺感知測試、手部功能測試和訓練,以及評估及建議改裝進食工具
  • 認知功能評估及訓練,有助改善患者專注力、記憶力及計算能力等
  • 日常生活自我護理評估及訓練
  • 家居評估、環境改裝及照顧者訓練
  • 就輪椅的選擇提供評估和意見,讓患肢得到適當支持,以及減少痛症、脫骹及壓瘡的機會
  • 輔助設備評估和訓練,既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及安全,亦可減低照顧者的負擔

  • 言語治療師
    言語治療師會評估中風患者的溝通功能及提供改善建議,亦會進行臨床吞嚥檢查,觀察患者進食時的徵狀,如有否咳嗽、聲線混濁、吞嚥費力等,或利用吞鋇X光造影檢查(VFSS)及內視鏡吞嚥檢查(FEES)判斷患者吞嚥能力,再利用以下方法改善患者溝通及吞嚥問題:
  • 口部與喉部肌肉強度與協調訓練
  • 語言(說話、理解、閱讀、書寫)及發音訓練
  • 聲線訓練
  • 餐飲質類(Meal Texture)及稠度處理
  • 建議餵食姿勢及技巧
  • 刺激訓練,包括電刺激、反射刺激等

  • 義肢矯形師
    義肢矯形師會為患者度身訂造肢具,以固定、支撐及保護患肢,繼而改善患肢的機能,例如適當地承托軟癱患肢,可防止其攣縮及出現壓瘡;又或使用功能性腳托,可有效改善步姿。

相關閲讀:吞嚥困難|經常「濁親」、「落錯格」?了解吞嚥動作4階段 及早處理免致吸入性肺炎


「神經可塑性」助神經功能逐步回復

醫學上有所謂「神經可塑性」,是指尚未受損的神經網絡或可代替已受損神經組織的原有功能。臨床實驗顯示,積極和密集的物理治療,有利腦部功能重組,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周醫生解釋,要改善中風後的神經功能,首階段主要將目標放在改善腦部缺血、出血或腦水腫等情况,令未完全受損的神經功能逐漸回復正常,後期則會專注於腦內神經網絡的功能重組,整個過程或維持數月至一年。

中風後遺症及併發症多跨專科團隊助復康 讓患者重拾自主生活
中風後復康治療的目標是盡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希望讓患者恢復基本的自理能力,重拾自主生活。

照顧者要謹記「欲速則不達」


復康治療的最大目標,是協助患者盡可能恢復中風前的自理能力和狀態,例如重新站立及走路。周醫生強調,復康治療是長期作戰,着重循序漸進、逐步達成一個又一個短期目標,因此家人和患者不宜期望短時間內會有重大轉變,以免徒增壓力。無論是患者還是照顧者,都應調整心態、管理情緒和注意建康,切勿操之過急。

]]>
10.14世界安寧療護日 聆聽行動支援身邊病人、照顧者、臨終者 人人可出力 //www.afterroberto.com/10-14%e4%b8%96%e7%95%8c%e5%ae%89%e5%af%a7%e7%99%82%e8%ad%b7%e6%97%a5-%e8%81%86%e8%81%bd%e8%a1%8c%e5%8b%95%e6%94%af%e6%8f%b4%e8%ba%ab%e9%82%8a%e7%97%85%e4%ba%ba%e3%80%81%e7%85%a7%e9%a1%a7%e8%80%85/ Fri, 13 Oct 2023 09: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009

【明報專訊】(編按:10月14日是「世界安寧療護日」,是由世界安寧療護緩和醫療聯盟(The Worldwide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lliance)倡導,今年主題為「齊創關懷友善社區,共建安寧療護服務」。政府、醫療團隊及相關團體可從關懷友善社區概念出發,重新定位安寧照顧;為生命結局做好預設照顧計劃,也為安寧病人及照顧者提供更多關注……)香港每年約逾6萬宗死亡個案,每個人在生命某個階段都可能成為臨終病患者的家屬,需要安寧服務的支援。因此,我們都應該關注安寧照顧。今天,公眾對紓緩治療開始有較多認識,然而,大家可以做什麼來支援?

10.14世界安寧療護日 聆聽臨終患者心聲 安寧照顧人人可出力

64歲的鳳雯患上多發性硬化症,身體機能漸漸衰退。早前在疫情下,由社工配對義工Maggie以電話慰問,談及生活興趣、家庭關係、病患適應,更講到預設照顧計劃,包括臨終前照顧意願及身後事安排等。樂觀開朗的鳳雯說:「希望離開世界時簡簡單單,不要麻煩家人;我死後,可以把還有用的器官捐出去,之後將骨灰撒在大海就可以了!」

10.14世界安寧療護日 聆聽行動支援身邊病人、照顧者、臨終者 人人可出力
(設計圖片,hisa nishiya@iStockphoto)

助辦「生命贊禮」圓夢

義工Maggie也提到:「我有照顧外婆的經驗,當時覺得自己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有機會時,我也很希望成為安寧服務義工,關愛他人。當接觸到鳳雯後,她很願意分享經歷,我們每次都談1小時以上,而我的角色主要是用心聆聽並記着,然後作一道橋樑,向社工轉達鳳雯的意願,例如,簽署器官捐贈的意願。」

當疫情放緩,社工安排Maggie到鳳雯家探訪,並落實相關預設照顧計劃。了解到鳳雯想舉行一場「生命贊禮」,Maggie分享:「我們一起在鳳雯家中尋找相片,聽她喜歡的歌,製成生命故事冊。過程當中,我也得着很多。鳳雯開放的討論態度讓我十分欣賞,甚至覺得自己對生死的課題要認識更多,才能更有效地回應她呢。」

後來,在社工和義工協作下,鳳雯於今年初舉行「生命贊禮」,邀請了家人朋友出席,外地親友也透過視像參加,場面溫馨而感人。鳳雯及Maggie早前在賽馬會安寧頌舉行的「真人圖書館故事分享」活動中分享了他們的故事。

支援身邊病人、照顧者

你我都是安寧服務的寶貴資源,可透過關心和支援身邊的病人和照顧者,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亦可以就安寧照顧相關政策發表意見,幫助改進安寧服務質素;又或者加入安寧服務義工團隊、捐贈資源,身體力行實踐「關懷友善社區」。

安寧服務義工是紓緩照顧團隊中重要一員,他們以朋輩身分聆聽患者的心聲和願望,分享生活故事,作簡單情緒支援、心理社交支援及帶領社交活動等。他們更可以作為溝通橋樑,將患者意願轉達給照顧團隊,以回應患者的需要,提升生活質素。

10.14世界安寧療護日 聆聽行動支援身邊病人、照顧者、臨終者 人人可出力
關懷身邊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在困苦中互相關懷不僅是醫護、政府的工作,更是每個人的責任。(baona@iStockphoto)

相關閲讀:【紓緩治療】插鼻胃管或舒適餵食?面對吞嚥障礙、晚期病人不願進食…怎辦?


義工經過培訓、實習

要成為安寧服務義工,要多方面接收知識和技能,預備身心,才能好好提供服務。面對臨終病人是非常獨特的經驗,義工必須經過培訓、面試和實習,確保自我裝備足夠,才能陪伴患者走過人生最後的一段路。

我們意識到,健康和生病、出生和死亡、關愛和失落等,每天都發生在社區當中。在危難和困苦時,社區互相關懷不僅是政府、醫療部門和社會服務機構的工作,更是每個人的責任。「關懷友善社區」不單能補充紓緩治療服務,更可推廣及促進全個社區健康及互助意識。除了參與義工服務外,亦可以在社交媒體、或與家人和朋友交流中,推廣關懷友善的理念和文化,鼓勵更多人認識和關注,從而創建更和諧和互愛的社區環境。

 

知多啲:10.14世界安寧療護日 從關懷身邊人開始

「世界安寧療護日」是由世界安寧療護緩和醫療聯盟(The Worldwide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lliance)倡導,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的紀念日;今年定於10月14日,主題為「齊創關懷友善社區,共建安寧療護服務」( Compassionate Communities: Together for Palliative Care)。

政府、醫療團隊及相關團體可從關懷友善社區概念出發,重新定位安寧照顧,透過社區協作,鼓勵民眾、病人及家屬談論生命、疾病、悲傷、死亡等話題;為生命結局做好預設照顧計劃,也為安寧病人及照顧者提供更多關注;關懷社區是人人都要追求、都可以實踐的文化。


相關閲讀:【照顧者】以老護老365日無休壓力大 專家:勿待問題惡化 及早了解社區支援


行動貼士:

•靜下來想想自己對生死的看法,寫下自己的預設照顧計劃

•與你在乎的人(父母/朋友)聯繫,關心他的近况,送上問候與祝福

•留意社區安寧照顧中,病人和家屬的需要,並計劃行動協助,例如捐款或參與義工服務

有興趣了解更多有關安寧服務義工的資訊,可瀏覽賽馬會安寧頌網頁:foss.hku.hk/jcecc/zh

文:馮廣榮(賽馬會安寧頌講師)

編輯:朱建勳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8%aa%8d%e7%9f%a5%e9%9a%9c%e7%a4%99%e7%97%87%e6%97%a5-%e5%8f%8a%e6%97%a9%e5%af%9f%e8%a6%ba-%e9%99%84%e9%98%b2%e8%80%81%e9%a4%8a%e7%94%9f%e6%b3%95%e5%89%87/ Wed, 21 Sep 2022 04:29: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369 「無記性」就等如患上認知障礙症(Dementia)?如果記憶力減退兼出現詞不達意、處理日常事務出現困難、方向感減弱等情况,便有可能患上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輕度認知障礙是正常老化及認知障礙症之間的中途狀態。有研究估算,在60至64歲長者當中,約7%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另有本地研究指,香港每年有6.3%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發展成認知障礙症。雖然現時未有藥物能根治認知障礙症,但只要及早評估治療,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包括適量運動及健康飲食,有機會減慢退化速度,避免腦部功能「跳崖式」大幅衰退,有醫生更建議7個防老養生法則。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日」,立即身體力行了解和關心更多身邊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和其照顧者!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徵狀,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有助緩減病情發展至認知障礙症。(網上圖片)


注意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改變 及早評估有望「逆轉」病情?

拆解輕度認知障礙 及早評估與改善生活習慣 或有助逆轉病情

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情况並不罕見,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表示,研究估算在60至64歲長者當中,約有7%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到80至84歲發病率跳升至25%;而每年約有10%至15%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衰退成認知障礙症,較一般長者的1%至3%發病率高。香港每年有6.3%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發展成認知障礙症,有部分受訪者在出現症狀後5年,認知能力維持相若或有改善,證明患上輕度認知障礙也有機會逆轉!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易有變?非藥物治療緩減腦退化 拆解與無記性、認知障礙症分別

輕度認知障礙分為兩類型:遺忘性,即記憶力衰退;非遺忘性,主要影響語言或其他認知能力,故要留意長者最近有否出現一些行為或表現的改變,例如患者需要有提示才能記起近日發生的事情、與人傾談時偶爾詞不達意、方向感減弱易迷路等……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認知障礙症有真有假? 及早評估治療 增根治機會 減退化速度

原來有約5%至10%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是由腦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假性認知障礙症」,患者只要接受治療便可痊癒,而認知障礙等症狀也會消失。可是,一旦錯過治療時機,則有可能由假性變為真正的認知障礙症。兩者究竟如何分辨?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助減慢退化速度呢?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兩方面改善生活習慣:適量運動及健康飲食

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速度 照顧者貼士:陪伴做運動、執屋都有用

當有患者確診認知障礙症時,不僅患者本人會擔心,相信其家人亦會絞盡腦汁為未來如何給予適切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作好準備。究竟家人可以怎樣做呢?原來小至日常陪伴做運動,大至「執屋」也有助減低患者跌倒的風險,都對患者有幫助。

認知障礙

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 職業治療師:早發現、早訓練 助患者延緩退化

有職業治療師指,初期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主要着重認知訓練,由於其認知能力尚可,訓練內容會較仔細,而大部分的訓練均涉及日常生活的題材,以令長者更有親切感,增加趣味。例如有訓練會要求患者,在15秒內牢記電腦屏幕上曾出現的多款茶樓點心,之後在下一個畫面,讓他們在眾多點心中點擊剛才出現的點心。初時會要求記3款點心,成功後逐漸增加點心數量,當患者成功愈多,滿足感會愈大,這個遊戲主要訓練患者的短期記憶。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網上圖片)認知障礙症患者若及早接受職業治療訓練,例如透過遊戲、拼圖或其他腦部訓練,或許能有助減慢記憶力衰退或其他精神問題。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形態,能有效降低不少於四成的認知障礙症風險。地中海飲食以蔬食為基礎,輔以全榖類、豆類;肉類則以魚類及海鮮為主,較少攝取紅肉。強調吃在地當季盛產,少加工食物。地中海飲食其實是一個對身、心、靈都有幫助的飲食形態。因為它強調每天運動、與人共餐、感恩食物、愉快分享……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找出拒食原因 —— 長者體重減輕及不願進食,可能是嚴重疾病徵兆,必先要排除嚴重疾病的可能,再嘗試找出拒食原因。(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與疾病無關,Toa55、anutr tosirikul@iStockphoto)

無記性皆因腦神經細胞退化?麥得飲食11大健腦食材 增強記憶力 長期病患忌全麥五穀

麥得飲食(Mediterranean-DASH diet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 MIND Diet)是從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與得舒飲食(DASH Diet)結合而成 ,研究證實可延緩腦衰退的速度。想知道自己的飲食是否均衡及貼近健腦原則,可參考文章中麥得飲食法所建議健腦飲食方法!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高嘌呤惹禍——痛風人士要注意進食豆類和果仁的分量。(ThamKC@iStockphoto)

照顧者適時減壓 學懂與認知障礙症患者生活之道

【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病者的身體和自理能力逐漸衰退,甚至完全依賴其他人照顧時,照顧者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各種負面情緒湧現,自身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與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生活之道 改善溝通、進食有技巧

確診認知障礙症的患者,由於其認知能力慢慢下降,記憶、說話和溝通能力會愈來愈差,患者容易變得難以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當病情發展至中後期,更有機會出現進食及吞嚥困難情况,或出現缺水、營養不足,最嚴重可能會因為食物「落錯格」引致肺炎而死亡。因此家人不論在溝通和飲食上都應做好心理及生活上準備,了解患者的需要及想法,方便照顧其生活。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betway体彩 高級言語治療師徐敏儀表示,家人或照顧者除了要學習理解認知障礙患者想表達的意思外,更要在語氣態度、說話內容,甚至環境都要花點心思,與患者保持雙向溝通!

【認知障礙症】走進腦退化的世界(安老2.0)

也許腦退化患者失去了言語溝通和表達能力,但他們依然擁有某程度的認知和感覺,仍然能夠感受光的溫暖、植物的香氣、音樂帶來的快感。腦退化患者與我們一樣,有自己的感覺和思想,為什麼只因他有認知障礙,就要預設他「應有」的生活形態,把我們的思維、習慣硬加在他身上呢?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Young Old 防老養生有法 小改變生活模式 大改善預防老人病出現(附:7個防老養生法則)

與其擔心自己有一天患上認知障礙症,不如身體力行,由初老開始對認知障礙症或各種老人科疾病等有更多的了解,病向淺中醫方為良策。有醫生提醒,切勿「自己嚇自己」!更建議各位young old注意 7個防老養生法則,只要生活有小改變,便可大改善老人病的出現!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梁萬福醫生建議,Young old可以實踐7個防老養生法則。你做得到嗎?
]]>
【世界柏金遜症日】認知障礙vs柏金遜 注意異常警號 早發現早治療 照顧者身心健康不容忽視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6%9f%8f%e9%87%91%e9%81%9c%e7%97%87%e6%97%a5-%e8%aa%8d%e7%9f%a5%e9%9a%9c%e7%a4%99vs%e6%9f%8f%e9%87%91%e9%81%9c-%e6%b3%a8%e6%84%8f%e7%95%b0%e5%b8%b8%e8%ad%a6%e8%99%9f-%e6%97%a9/ Fri, 08 Apr 2022 07:00: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288 不少人對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柏金遜症等存有恐懼,不少人更將初期病徵視為正常老化的現象,令患者錯過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期。4月11日是世界柏金遜症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大家對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認識有多少呢?簡單地說,柏金遜症屬腦神經功能退化的疾病;至於認知障礙症,則主要是由於腦部出現病變,腦細胞受損導致腦功能衰退……本港人口持續高齡化,銀髮族的健康問題備受重視,不少長期病患者的家人或照顧者更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和擔憂,箇中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大家對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的認識有多少呢?作為患者的家人或照顧者,更需要承受着長期的擔憂和沉重壓力,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大家對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的認識有多少呢?作為患者的家人或照顧者,更需要承受着長期的擔憂和沉重壓力,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了解柏金遜初期徵狀 及早察覺接受治療

身邊家人善忘的程度已直接影響生活?其行為性情突變、對本來的嗜好失去興趣?他們難以表達所想甚至對天氣和時間等失去判斷能力?愈早發現異常,盡早就醫接受評估,就能及早進行相關治療及訓練,有助減慢病情發展速度。

 

【便秘】手震、便秘 兼睡夢中叫嚷揮拳 可能與柏金遜症有關?

柏金遜症是繼認知障礙症後,第二常見的腦神經細胞退化疾病,估計本港每100名65歲以上的長者中,便有一人患上柏金遜症。患者除了有手震、行動遲緩等症狀,亦可能出現便秘、睡夢中會叫嚷和揮拳踢腳等非典型症狀,患者若能及早發現,以及接受適當治療,壽命其實與同齡人士相若。

【便秘】手震、便秘 兼睡夢中叫嚷揮拳 可能與柏金遜症有關?

 

【認知障礙vs柏金遜】認知障礙症警號明顯 留意6個異常舉動 及早發現接受治療

研究發現一般人在30至40歲踏入中年開始,腦部會逐漸出現退化徵狀。年紀愈大,其退化情况可能加劇,更有機會演變為認知障礙症……究竟認知障礙症患者在生活中會如何表現異常?文內6個舉動家人或照顧者必須多加注意!

【認知障礙vs柏金遜】認知障礙症警號明顯 留意6個異常舉動 及早發現接受治療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腦疾問題切勿掉以輕心

長者記憶力突然變差?情緒有所轉變?手震、行動變得緩慢?切勿掉以輕心!可能這是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或柏金遜症找上門的先兆,患者家人或照顧者切勿混淆,更勿因此錯過了治療或有效控制病情的時機……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腦疾問題切勿掉以輕心

 

認知障礙症有真有假? 及早評估治療 增根治機會 減退化速度

年紀大記性轉差、退化就必定是認知障礙症?未必!原來有約5至10%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是由腦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假性認知障礙症」,同樣會出現認知能力問題,若能及早發現及接受治療,是可以根治問題。不過,一旦錯過治療時機,則有可能由假性變為真正的認知障礙症。究竟如何分辨?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助減退化速度呢?

認知障礙症有真有假? 及早評估治療 增根治機會 減退化速度

 


 

延緩退化 從日常訓練及生活習慣做起

若家人或身邊人確診柏金遜症或認知障礙症時,難免感到擔憂,原來除了接受適當的療程外,亦可透過日常生活進行鍛練,例如玩遊戲、陪伴做運動、執屋、改變飲食習慣等,有助延緩病情惡化速度。

 

柏金遜症影響口肌 說話困難 言語治療訓練助改善

高達80%的柏金遜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言語障礙,較多患者在初期會先出現聲線不足和沙啞的問題,之後會逐漸出現咬字不清晰、缺乏聲調高低變化、說話不流暢等,加上由於面部肌肉僵硬而導致缺乏表情,這些問題均會令患者較難清楚表達真正的意思和情緒,容易造成別人的誤解……

柏金遜症影響口肌 說話困難 言語治療訓練助改善

 

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速度 照顧者貼士:陪伴做運動、執屋都有用

當有患者確診認知障礙症時,不僅患者本人會擔心,相信其家人亦會絞盡腦汁為未來如何給予適切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作好準備,同時亦希望能夠盡力延緩這個不能逆轉的病症。究竟家人可以怎樣做呢?原來小至日常陪伴做運動,大至「執屋」有助減低患者跌倒的風險,都對患者有幫助!

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速度 照顧者貼士:陪伴做運動、執屋都有用

 

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 職業治療師:早發現、早訓練 助患者延緩退化

透過遊戲、拼圖或其他腦部訓練,或許能有助認知障礙症患者減慢記憶力衰退或其他精神問題。因此早發現、早訓練,可有助延緩病情惡化速度,而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需接受相應的職業治療訓練,更能達至最佳訓練效果。

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 職業治療師:早發現、早訓練 助患者延緩退化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如何能避免成為認知障礙症的高危人士呢?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形態,能有效降低不少於四成的認知障礙症風險。有醫生不單止希望藉此飲食喚回患者的食慾,更希望大家也來試試地中海飲食的健康模式。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調整心態 照顧者適時為心靈「減磅」

一個人患病,影響的往往不止是自己,患者家人同樣面對着照顧、溝通、身心健康上的壓力;而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病情往往持續多年,照顧者所付出的心力和時間是以年去計算,苦况不足為外人道……當各種負面情緒湧現,自身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病者的身體和自理能力逐漸衰退,甚至完全依賴其他人照顧時,照顧者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各種負面情緒湧現,自身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照顧者如欲長時間照顧患者,疏理自己的情緒、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是重要的一環。

【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雙老」悲歌 另一半腦退化 「她不再是她」 照顧辛酸

「她已走了,她不再是原來的她了。」七旬長者張先生(化名)眼泛淚光,在一次輔導過程中,細訴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太太過程的辛酸及無奈。從前溫文爾雅、知書識禮的張太太,病發後變得暴躁,甚至用上粗言穢語。太太已無法記起張先生,張先生也感到她已不是自己認識的另一半……

「雙老」悲歌 另一半腦退化 「她不再是她」 照顧辛酸

 

認知障礙 慈父變躁爸 及早應對減重擔

「以往的爸爸,無論面對什麼事都不會大發脾氣。在家裏他是一家之主,可以把家裏的大小事務處理得妥妥當當;半年前他開始因為大大小小,他覺得難以處理的瑣事而大發雷霆,最嚴重一次他把桌上的杯全掃在地上。」面對和以往很「不一樣」的爸爸,陳小姐和陳老太感到肩上擔子愈來愈沉重,因為陳伯不單記憶力減退,還失去以往的好脾氣……

認知障礙 慈父變躁爸 及早應對減重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