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13 Oct 2023 08:47:0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濕熱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出汗多好嗎? 體質弱勿過度發汗 濕熱氣鬱宜多運動 溫熱綠茶、生薑、一把炒米助發汗(養生帖) //www.afterroberto.com/%e5%87%ba%e6%b1%97%e5%a4%9a%e5%a5%bd%e5%97%8e-%e9%ab%94%e8%b3%aa%e5%bc%b1%e5%8b%bf%e9%81%8e%e5%ba%a6%e7%99%bc%e6%b1%97-%e6%bf%95%e7%86%b1%e6%b0%a3%e9%ac%b1%e5%ae%9c%e5%a4%9a%e9%81%8b%e5%8b%95/ Mon, 31 Jul 2023 04:57: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023

【明報專訊】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方式。高溫環境導致體溫上升時,汗腺充當了空調,打開無數微小汗孔組成了人體的散熱器,平衡體溫,保護內臟。(編者按:很多人都會問:出汗多好嗎?中醫認為出汗多少是因人而異。若體質較弱,氣虛、陽虛、陰虛者均不宜過度發汗;體內濕邪內困者以健脾祛濕為主,特別是痰濕重者亦不宜大量發汗或做各種導致大汗淋漓的運動;至於濕熱、氣鬱者則應加強運動,促進汗出……)

出汗多少因體質而異  出汗過多影響人體津與氣數量

人體也能通過主動運動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增加出汗,降溫的同時能排出體內代謝後部分廢物,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血管壁彈性,並能調節神經功能。所以,不少人非常享受運動後大汗淋漓的舒暢感覺。

中醫認為陰陽是人體根本,陽加於陰謂之汗,即陽熱蒸騰人體陰津自汗孔而出是自然出汗,故出汗過多會影響人體津與氣的數量。中醫也認為汗孔是排出停留於肌膚皮下淺表部位水飲的通道,通過辛溫、辛涼中藥內服或針灸推拿薰蒸等方法刺激皆可發汗,古人稱「開鬼門」,能起到「去宛陳莝」、推陳出新的作用。

出汗多好嗎? 體質弱勿過度發汗 濕熱氣鬱宜多運動 溫熱綠茶、生薑、一把炒米助發汗(養生帖)
出汗多少為宜,中醫認為因人而異。(tuaindeed@iStockphoto)

體質弱不宜過度發汗 濕熱氣鬱者應加強運動促汗出

至於出汗多少為宜,中醫認為因人而異。若體質較弱,氣虛、陽虛、陰虛者均不宜過度發汗,選藥時不宜過於辛散,運動強度以微微汗出為宜,否則會導致氣隨津脫,疲倦氣短;或虛風內動,肢體麻木抽搐。體內濕邪內困者以健脾祛濕為主,特別是痰濕重者往往氣亦虛,不宜大量發汗或做各種導致大汗淋漓的運動。但濕熱、氣鬱者則應加強運動,促進汗出。


相關閲讀:【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夏季人內熱重 凍飲長期冷氣間熱鬱於內 影響女性月性月經、受孕、更年期

除了藥物和運動,飲食和生活習慣也會影響人體出汗和散熱。夏季人體內熱重,若過多凍飲或長期處於空調環境,人體毛孔腠理長期閉塞,汗孔不能適時打開,熱鬱於內,日久熏灼血肉,外發皮膚病變,內致大腸與三焦內熱,不僅會影響女性月經、受孕、更年期正常過渡,還可能影響血流,和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有關。


相關閲讀:經期不準、經血過多、有血塊是婦科病抑或癌症警號?收經後出血? 7個關於經期的疑惑


飲食發汗有法:溫熱綠茶、生薑、一把炒米

除了應適當增加陽光下的運動外,飲食發汗也是簡便有效的辦法,在溫熱的湯粥茶飲中,夏季首選一杯溫熱綠茶,或加一片薄荷葉清涼潤喉,或加一片桑葉加強發汗,或加一片生薑和胃助運,或加一把炒米健胃燥濕,令內熱由汗而解,心靜神安自然涼快舒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董爽(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註冊中醫)

]]>
養生帖:健脾胃正氣足 增強抵抗力 //www.afterroberto.com/%e9%a4%8a%e7%94%9f%e5%b8%96-%e5%81%a5%e8%84%be%e8%83%83%e6%ad%a3%e6%b0%a3%e8%b6%b3-%e5%a2%9e%e5%bc%b7%e6%8a%b5%e6%8a%97%e5%8a%9b/ Mon, 29 Jun 2020 04:53:4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242 【明報專訊】疫情無期,生命有期。如何在疫情中健康生存成為熱門話題。適當的隔離措施,民眾戴口罩、勤洗手的自覺,無疑為亞洲國家帶來了防疫成效,中醫藥的介入在中國內地治療新冠肺炎時也起了正面作用。由於至今尚未有疫苗和特效藥物,病毒感染後的徵狀輕重主要取決於機體的免疫力。

養生帖:健脾胃正氣足 增強抵抗力
調理身體——黃芪、黨參能夠健脾補氣,提升體弱人士的免疫力。可根據中醫指引服用,調節免疫機制。(Freer Law@iStockphoto)

黃芪黨參 健脾補氣

免疫力是人體與生俱來的機能,病毒或細菌只有通過人體免疫機制的薄弱環節才能入侵。這次新冠肺炎導致的死亡個案中,老年人和長期病患者佔多數,提示免疫力低下是引起危重症的內在原因。中醫學中有「衛氣」的概念,《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氣必虛」,「衛氣」和「正氣」類似免疫力。要保證正氣充足,關鍵在脾胃機能旺盛,為廣東人所熟悉的黃芪、黨參一類能夠健脾補氣,藥理研究顯示有助提升體弱者的免疫力,故針對畏風怕冷、飲食量小、容易感冒的人士,可以每周用15至30克以上藥材加入烏雞或豬骨煲湯;或根據中醫指引服用玉屏風散一類中藥調節免疫機能。

胡亂進補 適得其反

但並非所有人都應通過中藥進補提升免疫力。新冠肺炎中一些體質健壯的年輕人在發病後病情突然加重,產生炎症風暴而死亡,這可能與身體的免疫亢進有關,是機體在清除病毒的同時,嚴重地傷害了自身。中醫學自古強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如果不當服用補藥,導致免疫活化,適得其反。新冠肺炎屬於中醫瘟病範疇,患者中濕熱徵狀多見,故平時沒有明顯虛弱表現的人不但不應自行服用補藥,特別在入夏氣候濕熱之時,在飲食上需注意多選用清利濕熱的食品,如冬瓜、老黃瓜、土茯苓、荷葉、薏米、赤小豆等,避免過食辛辣刺激、火鍋煎炸類食品,同時特別要重視保證睡眠和保持情緒穩定,以免虛熱內生。

文:董爽(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助理教授)

]]>
【小滿.二十四節氣】小滿悶熱出汗多 中醫教養生:吃瓜果清熱 冷氣宜保持24度避長開 //www.afterroberto.com/%e5%b0%8f%e6%bb%bf-%e4%ba%8c%e5%8d%81%e5%9b%9b%e7%af%80%e6%b0%a3-%e5%b0%8f%e6%bb%bf%e6%82%b6%e7%86%b1%e5%87%ba%e6%b1%97%e5%a4%9a%e3%80%80%e4%b8%ad%e9%86%ab%e6%95%99%e9%a4%8a/ Wed, 20 May 2020 04:02:2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780 今日(20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小滿,意指穀穗等農作物逐漸飽滿。註冊中醫葉麗斌表示,小滿是夏天第二個節氣,普遍悶熱潮濕,身體出汗較多,容易出現皮膚問題(例如濕疹、汗疹、嬰兒的尿布疹等),濕熱體質及肥胖者容易感到不適。

【小滿.二十四節氣】小滿悶熱出汗多 中醫教養生:吃瓜果清熱 冷氣宜保持24度避長開
註冊中醫葉麗斌(資料圖片)

常喝凍飲 加重濕熱問題

葉麗斌提醒若在此時飲食失當,諸如常喝凍飲、進食生冷及熱性水果,將會加重濕熱問題,有機會出現口乾、多飲水卻不解渴、浮腫、疲倦及大便泄瀉等。

【小滿.二十四節氣】小滿悶熱出汗多 中醫教養生:吃瓜果清熱 冷氣宜保持24度避長開
小滿天氣悶熱潮濕,中醫建議可吃瓜果生津清熱。(資料圖片)

葉麗斌建議多吃當造瓜果,例如冬瓜、絲瓜、青瓜、西瓜及奇異果等,大多有生津解渴、清熱消暑的作用,惟體質虛寒者則宜慎吃。葉麗斌教路,由於瓜菜寒涼,體質虛寒者可加入3片薑烹煮,以中和寒涼之性。芒果、荔枝和榴槤等熱性水果只可淺嘗,以免加重濕熱問題。

冷氣常開 易引發鼻敏感

此外,由於天氣悶熱常開冷氣,也容易引致寒氣入體,引發「冷氣病」如鼻敏感、落枕及關節痠痛等問題。在中醫角度,人應順應季節變化,夏天必須適量出汗,同時亦要避免過熱中暑。葉麗斌建議,開冷氣時應調較溫度在24°C至26°C之間,可用時間掣設定所需時間,避免持續開過夜。

文:黃詠賢

]]>
醫徹中西:中醫抗病毒——防、擋、治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5%be%b9%e4%b8%ad%e8%a5%bf%ef%bc%9a%e4%b8%ad%e9%86%ab%e6%8a%97%e7%97%85%e6%af%92-%e9%98%b2%e3%80%81%e6%93%8b%e3%80%81%e6%b2%bb/ Tue, 28 Apr 2020 03:43: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484 【明報專訊】新冠肺炎疫情到今日不可收拾之時,各界評論比比皆是。醫學上、政治上、社會上……每日充斥大量資訊。

醫徹中西:中醫抗病毒——防、擋、治
分享經驗——現時內地已有很多新冠肺炎的中醫診療經驗,希望中醫治療及防疫力量,能在香港及世界都發揮作用。(設計圖片,4X-image@iStockphoto)

內地重視中西醫合作,而今次疫情在內地是藉着中西醫合作,各盡其職:呼吸急救、醫院設計、中藥治理、中西防疫等等得以控制。其中突出了中藥的強處,使人明白中醫除了在日常調理外,更可在急病大展其所能。國務院公開有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各省各家也有提供很多中藥方劑。

對應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更加重要。因為今次疫情不同2003年SARS,當年廣州、香港是疫情中心,代表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會的我和醫管局高永文醫生共同邀請廣東省中醫藥專家林琳教授到港,歷史性中西醫合作治療SARS,令我對疫情治理有更深入認識。今次香港屬二線感染地區,防疫顯得更重要,而至今世界各國也需做好防疫工作。

高危族要「擋」 普通人要「防」

防疫應是中醫強項。西醫說的維他命C抗氧化劑也不錯,但中藥更勝一籌。2月開始,我集合中國南北及香港專家提出的8條中藥防疫方,再因應香港南方水土不同,與一位著名的溫病中醫專家,用了很多時間分析研究,寫了一條為接觸病者高危人員「擋」病毒的方劑。另外,也寫了一條為普通人「防」病毒方劑。防、擋、治,是對抗病毒不同的理念,因應每個階段的不同安全比對效益而配合治療需要。

與醫管局溝通,知道他們並不是沒有在這方面工作。中西醫本來有很多好的理念,中醫重視個體變化而有不同方劑,西醫則重視安全及依循證據。所以,要推出為醫護人員而設的中藥方,需要有確實數據證明是安全而防疫的方劑;3月尾,與大學及藥廠開展行動,讓有需要人員於網上登記接受服用。

總之,現時內地已有很多新冠肺炎的中醫診療經驗,希望中醫治療及防疫力量,於疫苗久久未出之時,在香港及世界都發揮幫助。

文:余秋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

]]>
【抗疫你要知】一分鐘解明 選抗疫茶要點 //www.afterroberto.com/%e6%8a%97%e7%96%ab%e4%bd%a0%e8%a6%81%e7%9f%a5-%e6%a5%8a%e6%98%8e%e9%9c%9e%e4%b8%ad%e9%86%ab%e5%b8%ab-%e4%ba%94%e5%88%86%e9%90%98%e6%8a%97%e7%96%ab%e8%8c%b6%e7%99%82-%e6%92%b2%e6%bb%85/ Mon, 17 Feb 2020 09:26: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327

 

普遍認同飲保健茶,可以令人精神爽利,保持健康。可是如果長期飲保健茶又達不到預期效果,當肝火變得旺盛要用力摔掉手上保健茶的材料之際,先想一想,究竟是否有甚麼忽略了?其實選保健茶就如相親,錯配了會令不良的體質 如火上加油。而城中著名的中醫師只用一分鐘解釋,立刻為你撲滅這團心頭火!

相關文章:【抗疫你要知】簡易茶療 泡出抗疫健康

 

分清體質寒熱 適時增強免疫力

註冊中醫師楊明霞建議飲用者要清楚自己體質,才選擇相應的茶療。因為在不清楚自己體質的前提下飲用太寒涼或太溫熱的保健茶,反而適得其反。例如如果飲用者本身陽虛有寒症的話,飲清熱解毒的茶會雪上加霜;如果飲用者本身是熱底的話,飲燥熱及溫補的保健茶等於火上加油。所以使用預防茶療或食療前,首先要清楚自己體質,選擇合適的食材,改善體質之後就可以加強免疫力。

 

速查中醫 體質分類

寒濕

舌淡紅,舌苔白厚,手腳冰冷,易水腫,肢體困倦而重,胸悶腹
脹,胃口差。

濕熱

舌偏紅,舌苔黃,臉多油和暗瘡粉刺,胃腹脹悶,面目皮膚發黃
或痕癢,身熱有汗。

氣虛

氣虛舌頭邊緣有齒痕,舌苔厚,面色較白,常感身體不溫暖,容易感到疲累。

陰虛火旺

舌質紅,舌無苔,體型消瘦,皮膚乾燥,常生口瘡及感覺胸口煩
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失眠。

]]>
【肥胖系列】有片: 鬱悶招肚腩 sit-up趕不走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c%89%e7%89%87%e3%80%91%e9%ac%b1%e6%82%b6%e6%8b%9b%e8%82%9a%e8%85%a9-sit-up%e8%b6%95%e4%b8%8d%e8%b5%b0/ Mon, 25 Feb 2019 05:25: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216 【明報專訊】日日做sit-up,餐餐淨食菜,腰間的贅肉還是減不掉,點解?

減肥不單要有恆心,還要減得其法!西醫提醒,肚腩不一定是肥胖所致,物理治療師指出sit-up無助收腹,而中醫認為肚腩的形成與「濕」有關。

中醫說:「肥胖與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和過度安逸有關。」

 

肚腩,sit-up,中醫,啤酒肚,肥胖,痰濕,濕熱,卵巢癌,中央肥胖,心臟病,糖尿病,收腹運動,腹肌,減肥,新陳代謝症候群,fat loss,diet,abs training,
大肚腩成因多——大肚腩除了可能是因為飲食過量,亦可能是肚積水導致。(RyanKing999@iStockphoto)

 

日日啤一啤 長出「啤酒肚」

戴:戴樂然(仁濟醫院下葵涌中醫中心註冊中醫)

問:「啤酒肚」是如何形成?

戴:有人形容肚腩贅肉為「啤酒肚」,雖然飲啤酒不等於會有「啤酒肚」,不過多喝啤酒會導致肚腩的生成。啤酒偏濕,容易損傷脾胃,導致水濕不化、濕濁內蘊。由於飲食不節制、多吃生冷、肥甘厚膩的食物,也會導致痰濕或濕熱內生,從而影響脾胃的運化,致脾土濕困,令膏脂、水濕或痰濁凝聚在局部的位置。濕熱內生亦會導致胃火旺,更加「開胃」,增進食慾。

肥胖除了與飲食有關,情志對肥胖亦有影響。中醫認為情志與肝有密切的關係,當情志失調,如情緒不穩定、工作壓力大,會使肝失疏泄,氣機鬱滯,容易影響脾的運化,積聚痰濕。

此外,過度安逸也會導致肥胖,譬如缺乏運動。從中醫角度,久臥傷肺、久坐傷脾,長期久坐或久臥不活動,導致肺脾氣虛。由於肺脾主水液運化,水液代謝紊亂會形成水濕、痰濁。當臟腑功能失調、脾胃受傷,水濕痰濁停聚於腹部,便會形成肚腩。

 

 

肚腩,sit-up,中醫,啤酒肚,肥胖,痰濕,濕熱,卵巢癌,中央肥胖,心臟病,糖尿病,收腹運動,腹肌,減肥,新陳代謝症候群,fat loss,diet,abs training,
戴樂然(仁濟醫院下葵涌中醫中心註冊中醫)(受訪者提供)

 

依體質消滅「車胎」

問:針對不同體質,如何對付肚腩?

戴:氣虛——氣虛體質的人氣短懶言,容易感到疲乏,精神不振;亦會易出汗,面色偏黄或白、目光少神、口淡。建議選擇營養豐富而且易於消化的食物,飲食不宜太油膩、太甜;選擇健脾益氣食物調養,例如小米、糯米、淮山、泥鰍。

痰濕——痰濕體質者容易胸悶、痰多,容易困倦;面色淡黄而暗、喜歡吃肥甘甜黏的食物。甜食容易生濕,這類人士飲食應保持清淡,少食甜膩、煎炸、滋補食品,亦不宜過飽。飲食上,可多選健脾利濕的食物,例如冬瓜、扁豆、薏米、荷葉、淮山。

濕熱——體質濕熱人士多面垢油光,經常口苦口乾、身重困倦。濕熱體質者飲食宜口味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滋膩食物;宜吃清熱化濕、性平偏甘寒的食物,如豆腐、綠豆。

氣鬱——氣鬱體質的人思慮過多、容易感到鬱悶、悶悶不樂、情緒波動;胸脅脹滿、經常嗝氣。建議可選擇有理氣解鬱、調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茉莉花、玫瑰花、菊花焗水飲用。

 

肚腩,sit-up,中醫,啤酒肚,肥胖,痰濕,濕熱,卵巢癌,中央肥胖,心臟病,糖尿病,收腹運動,腹肌,減肥,新陳代謝症候群,fat loss,diet,abs training,
清淡飲食——痰濕體質人士飲食宜清淡,可多選冬瓜、薏米等利濕食物。(資料圖片)

 

未必關肥胖事 或卵巢癌作怪

問:怎樣分辨是肥胖所致的肚腩,還是有其他疾病?

戴:要分辨肚腩是否肥胖所致,須考慮身體其他徵狀。以卵巢癌為例,患者除了腹脹不適外,大小便習慣亦可能改變、月經出現變化、或停經後突然陰道出血等。如出現上述情况,宜作詳細檢查。「肚腩」又可能胃脹氣所引起,除了感覺有胃腹部脹痛外,常見徵狀有嗝氣、放屁多。

 

肚腩,sit-up,中醫,啤酒肚,肥胖,痰濕,濕熱,卵巢癌,中央肥胖,心臟病,糖尿病,收腹運動,腹肌,減肥,新陳代謝症候群,fat loss,diet,abs training,
其他徵狀——「肚腩」未必是肥胖所致,可能是胃脹氣,甚至是卵巢癌。(Tharakorn@iStockphoto)

 

中醫:促進腸胃 食療按穴 健脾利濕

肚腩成因眾多,介紹一款適合痰濕且氣虛的食療——四神湯,材料包括薏米、蓮子、芡實、山藥,另可加入排骨或瘦肉,有健脾胃、利濕的功效。另外,可按壓以下穴位約1分鐘,每日2至3次,有利促進脾胃功能(見圖1)。

中脘穴(位於腹部,在胸骨下端、肚臍上連線的中點)
天樞穴(位於腹部,肚臍兩側旁開兩寸,大約三橫指的闊度)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膝蓋近外側部有一凹陷位,在此處放四橫指,脛骨旁開一拇指的位置)
亦可於飯後按摩腹部,順時針和逆時針搓肚各10下,幫助腸胃消化。
西醫說:「『肚凸凸』不一定是肥胖所致,可能與肚積水、便秘有關。」

 

肚腩,sit-up,中醫,啤酒肚,肥胖,痰濕,濕熱,卵巢癌,中央肥胖,心臟病,糖尿病,收腹運動,腹肌,減肥,新陳代謝症候群,fat loss,diet,abs training,
明報製圖

 

 

「6F」診斷腹脹成因

林:林永和(家庭醫生)
歐陽:歐陽健(註冊物理治療師)

問:肚腩形成有什麼因素?

林:大肚腩的形成受先天和後天因素影響,先天受遺傳基因或荷爾蒙影響,較容易積聚脂肪;後天則受飲食和運動習慣影響,攝取過多脂肪,又缺乏運動,是致肥的其中一個成因。不過「肚凸凸」不一定是肥胖所致,腹脹(abdominal distension)有不同的成因,可以透過以下「6F」去診斷︰

Fat(脂肪)——就是肚腩,由肚皮外的脂肪和內臟脂肪引致
Food(飲食)——飲食過量、不節制;熱量吸收遠高於消耗
Fluid(液體)——肚積水導致腹脹,有可能是患有肝硬化、卵巢癌
Flatus(脹氣)——用口呼吸或緊張時說話吞下過多空氣、腸胃消化不良;嚴重者照X光時,甚至可看到腸臟如吹脹的氣球
Feces(糞便)——便秘問題
Fetus(胎兒)——懷孕

 

肚腩,sit-up,中醫,啤酒肚,肥胖,痰濕,濕熱,卵巢癌,中央肥胖,心臟病,糖尿病,收腹運動,腹肌,減肥,新陳代謝症候群,fat loss,diet,abs training,
林永和(家庭醫生)(李祖怡攝)

 

肚腩,sit-up,中醫,啤酒肚,肥胖,痰濕,濕熱,卵巢癌,中央肥胖,心臟病,糖尿病,收腹運動,腹肌,減肥,新陳代謝症候群,fat loss,diet,abs training,
歐陽健(註冊物理治療師)(資料圖片)

坐姿不良致「假肚腩」

問:肚腩有分「真」與「假」?

歐陽:坊間有所謂的「真假肚腩」,「真肚腩」是指因脂肪積聚所形成的肚腩,要控制飲食和配合運動才可減掉。而「假肚腩」則是指那些非脂肪積聚所形成的肚腩,其中一個成因是坐姿不良。如果長時間坐得太直,會使盆骨前傾和令脊骨弧度過彎,久而久之,會導致腹部向前突,形成假肚腩。相反,如果長時間懶散地坐,寒背似的,會令腹部肌肉鬆弛和突出,亦會引致假肚腩的出現。要避免假肚腩,應約30至45分鐘轉換姿勢或改變坐姿,能減少肌肉的負荷。

 

中央肥胖 增心臟病、糖尿病風險

問:大肚腩有什麼潛在健康風險?

林:有研究指出,腰腹積聚過盛脂肪,患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相對於脂肪積聚在臀部的人士高。如腹部囤積過多脂肪,可致中央肥胖。對亞洲人而言,男性腰圍90厘米或以上,女性腰圍80厘米或以上,即屬中央肥胖。過多腹部脂肪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造成新陳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包括高血糖、高尿酸、高膽固醇等,增加患上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肚腩,sit-up,中醫,啤酒肚,肥胖,痰濕,濕熱,卵巢癌,中央肥胖,心臟病,糖尿病,收腹運動,腹肌,減肥,新陳代謝症候群,fat loss,diet,abs training,
懷孕定肚腩?——從西醫角度,可透過「6F」診斷腹脹,有可能是脹氣、懷孕。(RyanKing999@iStockphoto)

物理治療師:收腹運動 操出「6嚿腹肌」

 

如非因病引起的「肚腩」,透過運動和控制飲食可以改善。雖然沒有局部減肥的運動,但有針對腹部運動,收緊線條。腹部表面肌肉主要由腹直肌、腹內斜肌和腹外斜肌組成。坊間常見的仰臥起坐(sit-up)是雙腳屈曲,上身由躺平至近乎坐直,幅度大於45度,會借用了腹肌以外的肌肉例如髖屈肌及大腿肌肉,不能集中於腹肌的訓練。以下有3個較有效訓練腹部肌肉的方法(見圖2):

 

蜷腹運動(curl-up)
訓練腹直肌,即所謂的「6嚿腹肌」
步驟:
1. 躺臥並曲起雙腳,雙腳分開與肩膀闊度相若
2. 雙手放胸前或貼着大腿向上推,同時收緊腹部
3. 然後再躺回地下

側平板支撐(side plank)
訓練腹內斜肌和腹外斜肌,就是所謂的「人魚線」
步驟:
1. 身體側臥,左手屈曲放地上,手肘放肩膀對下
2. 左前臂撐起身體,同時收緊左腹肌肉,保持5秒
3. 右手可選擇撐在腰部,或向上伸展

平板支撐(plank)
訓練核心肌群
步驟:
1. 臉朝下,雙腳稍微分開,腳尖着地
2. 用兩手手肘撐着地下,收緊腹部、臀部、腿部的肌肉
3. 臀部往內縮,背脊挺直,肩胛骨收緊,整個身體呈平板狀,維持約10至30秒

 

肚腩,sit-up,中醫,啤酒肚,肥胖,痰濕,濕熱,卵巢癌,中央肥胖,心臟病,糖尿病,收腹運動,腹肌,減肥,新陳代謝症候群,fat loss,diet,abs training,
李祖怡攝

文:李祖怡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鬱悶招肚腩 sit-up趕不走

]]>
【中醫治療】炎夏濕熱易發 內服外浸 踢走香港腳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4%b8%ad%e9%86%ab%e6%b2%bb%e7%99%82%e3%80%91%e7%82%8e%e5%a4%8f%e6%bf%95%e7%86%b1%e6%98%93%e7%99%bc-%e5%85%a7%e6%9c%8d%e5%a4%96%e6%b5%b8-%e8%b8%a2%e8%b5%b0%e9%a6%99%e6%b8%af%e8%85%b3/ Sun, 06 Aug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fad921f83e6254cde26f2c3e43afe622 【明報專訊】夏日炎炎,每年到了這個時間,不少人都有皮膚問題,尤其是在潮濕悶熱的七、八月,足癬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多發皮膚病。

足癬,南方民間常俗稱為「香港腳」,北方稱為「腳氣」、「腳濕氣」。主要是由真菌感染所造成。它會引起發癢、脫皮、皮膚發紅等徵狀,劇癢難忍。嚴重時會糜爛流水,甚至引致感染,也可同時引發灰甲。

足癬在全球都有個案,亞熱帶地區發病率較高。據流行病學研究,全球約有15%人口感染「香港腳」,男性患者比女性多。由於足部汗腺豐富,遇上香港潮濕炎熱的氣候,有利真菌生長,而足底厚厚的角質層,為真菌提供了豐富養分。真菌在皮屑內形成的孢子,能長時間存活,同時具傳染能力,故需要重視治療及預防。

七八月陽氣高峰 加重病情

35歲的李先生,患有香港腳已有五年,平時喜愛進食辛辣煎炸食物,每年七、八月,腳氣都會加重,出現痕癢、水疱、糜爛、滲水,腳縫有脫皮,右腳更出現腫痛。西醫診斷為腳癬合併感染,外用抗真菌藥膏後未癒;轉看中醫,診斷是腳濕氣病。開了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內服藥,並處方了生地榆、黃柏、金銀花、馬齒莧,煎水待涼後用乾淨小毛巾濕敷患處外洗三天。覆診時紅腫消失,穈爛及滲水已減少,叮囑他外用腳氣粉撒入腳趾縫,並堅持外用浸醋泡方一個月,每晚半小時,治療及防治並舉。

為何李先生單靠外用抗真菌藥膏不能徹底根治?因為忽略了內因。疾病的發生,與體質不無關係,治濕是這個案例的核心。李先生平素飲食無節制,嗜辣無度,脾胃日漸損傷,當脾胃運化功能轉差,體內濕氣累積加重,濕性重濁,纏綿難解,久而久之轉化成為濕熱及濕毒之邪醞釀體內,身體形成容易產生皮膚病的濕熱性體質,這是內因;再加上香港身處嶺南地區,七、八月陽氣處於高峰,地域因素加上季節因素,致使濕熱邪氣加重,這是外因。內因加外因形成疾病,發病表現為雙腳皮膚紅腫,發癢起水疱、糜爛、滲水等,一派濕熱性現象。

皮膚連臟腑 宜戒凍飲辣食

中醫名家李可曾經說過﹕「見皮治皮永無期」,意思指治療皮膚病時,若只着眼於皮膚,是永遠不能根治。皮膚病雖在皮膚膚節,卻內連臟腑,並與情志變動、飲食失調、氣血失和等息息相關。皮膚病的根源,首先都是臟腑氣血失調有關,「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內在正氣不足,才會使外邪有機可乘。就以陳先生案例來說,如果想根治,必須要多管齊下。

◆中醫講究忌口,疾病的發生與起居作息關係密切,戒掉辛辣煎炸食物是首要關鍵,配合減少凍飲,能減少對脾胃的損害,杜絕濕氣的形成。

◆作息要跟着太陽走,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時間要足夠,不要熬夜,這樣能增強自身抵抗力之餘,又能使身體的自我癒合能力逐漸恢復。

◆按個人體質,同時內調體質與清除外邪。陳先生療濕熱是標,治脾虛是本。內服健脾利濕藥固本,脾有「喜燥而惡濕」這個特點,當脾臟運化功能提升,濕邪便會消退,濕熱毒邪便不會形成。

■亂停藥 易翻發

足癬患者會影響足部皮膚的外觀,部分會伴有較濃烈臭味,同時可擴散至趾甲,引起趾甲真菌病,導致趾甲變灰、變厚及渾濁,即俗稱的「灰甲」,有礙觀瞻。嚴重的足癬,可併發繼發性感染、刺激性皮炎等。

足癬難斷尾,主要是以下兩大因素導致﹕

一、胡亂停藥

常規治療需要一至兩個月不等。很多病人因為痕癢、水疱、脫屑等問題求診,每當治療至徵狀緩解後,不少患者選擇自行停藥,其實皮下的真菌仍然存在。沒有堅持用藥,患者療程時間不足,是足癬復發的主要因素。

二、自行用藥

出現足癬後,很多患者都會先去購買癬藥膏、消炎藥或運用偏方外洗。由於沒有醫生指引,運用藥物時不正規,驟似好轉後又復發,反反覆覆。足癬病情比較複雜,最好在醫生建議下使用藥物會比較合適。

■預防靠乾爽 勿共用鞋襪

香港夏天潮濕炎熱,預防足癬,首要消除真菌滋生的環境。

(1) 在潮濕悶熱的日子,要保持足部乾燥、清潔,日間穿上純棉吸汗的襪子,鞋子要通風透氣,保持鞋內乾燥。洗澡時將雙腳清洗好,洗澡後要及時擦乾足部、趾縫等部位。

(2) 足癬患者的襪子,清洗前先用沸水浸15分鐘;避免抓傷患處,以防感染。

(3) 不要與人共用鞋、襪、拖鞋、腳盆等用具,以防交叉感染。尤其是公共浴室的木盆、拖鞋,可能有大量的真菌寄生,這是足癬傳播的主要途徑,要加以防範。

■浸醋泡方 清熱止癢

外用醋泡方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主治﹕手癬(鵝掌風)、足癬(腳濕氣)

材料:荊芥 18克、防風 18克、紅花 18克、地骨皮 18克、皂角 30克、大楓子 30克、明礬18克

製法﹕以上材料放入米醋1500毫升,放盆中泡三至五天後備用

用法﹕外用浸泡患處,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時,每劑藥可連泡兩周為一個療程,有效繼續泡兩至三個療程(外用忌服)

功效﹕清熱祛風止癢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圖:資料圖片

編輯:沈燕媚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g001_X.jpg中醫認為,凍飲損脾,引致香港腳。(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g101.jpg痕癢難當——「香港腳」主要由真菌感染造成,病發時痕癢難當,嚴重時會糜爛和流水,甚至引發感染,同時引致灰甲。(RyanKing999@iStockphoto);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g102.jpg拖鞋自用——與人共用拖鞋,隨時真菌交叉感染,無辜患上香港腳。(EvgenySergeev@iStockphoto);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g002_X.jpg防風(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g003_X.jpg紅花(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夏日炎炎,每年到了這個時間,不少人都有皮膚問題,尤其是在潮濕悶熱的七、八月,足癬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多發皮膚病。

足癬,南方民間常俗稱為「香港腳」,北方稱為「腳氣」、「腳濕氣」。主要是由真菌感染所造成。它會引起發癢、脫皮、皮膚發紅等徵狀,劇癢難忍。嚴重時會糜爛流水,甚至引致感染,也可同時引發灰甲。

足癬在全球都有個案,亞熱帶地區發病率較高。據流行病學研究,全球約有15%人口感染「香港腳」,男性患者比女性多。由於足部汗腺豐富,遇上香港潮濕炎熱的氣候,有利真菌生長,而足底厚厚的角質層,為真菌提供了豐富養分。真菌在皮屑內形成的孢子,能長時間存活,同時具傳染能力,故需要重視治療及預防。

七八月陽氣高峰 加重病情

35歲的李先生,患有香港腳已有五年,平時喜愛進食辛辣煎炸食物,每年七、八月,腳氣都會加重,出現痕癢、水疱、糜爛、滲水,腳縫有脫皮,右腳更出現腫痛。西醫診斷為腳癬合併感染,外用抗真菌藥膏後未癒;轉看中醫,診斷是腳濕氣病。開了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內服藥,並處方了生地榆、黃柏、金銀花、馬齒莧,煎水待涼後用乾淨小毛巾濕敷患處外洗三天。覆診時紅腫消失,穈爛及滲水已減少,叮囑他外用腳氣粉撒入腳趾縫,並堅持外用浸醋泡方一個月,每晚半小時,治療及防治並舉。

為何李先生單靠外用抗真菌藥膏不能徹底根治?因為忽略了內因。疾病的發生,與體質不無關係,治濕是這個案例的核心。李先生平素飲食無節制,嗜辣無度,脾胃日漸損傷,當脾胃運化功能轉差,體內濕氣累積加重,濕性重濁,纏綿難解,久而久之轉化成為濕熱及濕毒之邪醞釀體內,身體形成容易產生皮膚病的濕熱性體質,這是內因;再加上香港身處嶺南地區,七、八月陽氣處於高峰,地域因素加上季節因素,致使濕熱邪氣加重,這是外因。內因加外因形成疾病,發病表現為雙腳皮膚紅腫,發癢起水疱、糜爛、滲水等,一派濕熱性現象。

皮膚連臟腑 宜戒凍飲辣食

中醫名家李可曾經說過﹕「見皮治皮永無期」,意思指治療皮膚病時,若只着眼於皮膚,是永遠不能根治。皮膚病雖在皮膚膚節,卻內連臟腑,並與情志變動、飲食失調、氣血失和等息息相關。皮膚病的根源,首先都是臟腑氣血失調有關,「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內在正氣不足,才會使外邪有機可乘。就以陳先生案例來說,如果想根治,必須要多管齊下。

◆中醫講究忌口,疾病的發生與起居作息關係密切,戒掉辛辣煎炸食物是首要關鍵,配合減少凍飲,能減少對脾胃的損害,杜絕濕氣的形成。

◆作息要跟着太陽走,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時間要足夠,不要熬夜,這樣能增強自身抵抗力之餘,又能使身體的自我癒合能力逐漸恢復。

◆按個人體質,同時內調體質與清除外邪。陳先生療濕熱是標,治脾虛是本。內服健脾利濕藥固本,脾有「喜燥而惡濕」這個特點,當脾臟運化功能提升,濕邪便會消退,濕熱毒邪便不會形成。

■亂停藥 易翻發

足癬患者會影響足部皮膚的外觀,部分會伴有較濃烈臭味,同時可擴散至趾甲,引起趾甲真菌病,導致趾甲變灰、變厚及渾濁,即俗稱的「灰甲」,有礙觀瞻。嚴重的足癬,可併發繼發性感染、刺激性皮炎等。

足癬難斷尾,主要是以下兩大因素導致﹕

一、胡亂停藥

常規治療需要一至兩個月不等。很多病人因為痕癢、水疱、脫屑等問題求診,每當治療至徵狀緩解後,不少患者選擇自行停藥,其實皮下的真菌仍然存在。沒有堅持用藥,患者療程時間不足,是足癬復發的主要因素。

二、自行用藥

出現足癬後,很多患者都會先去購買癬藥膏、消炎藥或運用偏方外洗。由於沒有醫生指引,運用藥物時不正規,驟似好轉後又復發,反反覆覆。足癬病情比較複雜,最好在醫生建議下使用藥物會比較合適。

■預防靠乾爽 勿共用鞋襪

香港夏天潮濕炎熱,預防足癬,首要消除真菌滋生的環境。

(1) 在潮濕悶熱的日子,要保持足部乾燥、清潔,日間穿上純棉吸汗的襪子,鞋子要通風透氣,保持鞋內乾燥。洗澡時將雙腳清洗好,洗澡後要及時擦乾足部、趾縫等部位。

(2) 足癬患者的襪子,清洗前先用沸水浸15分鐘;避免抓傷患處,以防感染。

(3) 不要與人共用鞋、襪、拖鞋、腳盆等用具,以防交叉感染。尤其是公共浴室的木盆、拖鞋,可能有大量的真菌寄生,這是足癬傳播的主要途徑,要加以防範。

■浸醋泡方 清熱止癢

外用醋泡方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主治﹕手癬(鵝掌風)、足癬(腳濕氣)

材料:荊芥 18克、防風 18克、紅花 18克、地骨皮 18克、皂角 30克、大楓子 30克、明礬18克

製法﹕以上材料放入米醋1500毫升,放盆中泡三至五天後備用

用法﹕外用浸泡患處,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時,每劑藥可連泡兩周為一個療程,有效繼續泡兩至三個療程(外用忌服)

功效﹕清熱祛風止癢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圖:資料圖片

編輯:沈燕媚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g001_X.jpg中醫認為,凍飲損脾,引致香港腳。(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g101.jpg痕癢難當——「香港腳」主要由真菌感染造成,病發時痕癢難當,嚴重時會糜爛和流水,甚至引發感染,同時引致灰甲。(RyanKing999@iStockphoto);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g102.jpg拖鞋自用——與人共用拖鞋,隨時真菌交叉感染,無辜患上香港腳。(EvgenySergeev@iStockphoto);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g002_X.jpg防風(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807/news/_07yg003_X.jpg紅花(資料圖片);

]]>
【中醫治療】怕冷補陽濕熱忌辣 按體質護膚更亮白 //www.afterroberto.com/%e6%80%95%e5%86%b7%e8%a3%9c%e9%99%bd%e6%bf%95%e7%86%b1%e5%bf%8c%e8%be%a3-%e6%8c%89%e9%ab%94%e8%b3%aa%e8%ad%b7%e8%86%9a%e6%9b%b4%e4%ba%ae%e7%99%bd/ Thu, 25 Aug 2016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2a6a1acdda43799e6b8efaf5470fbd3f 【明報專訊】編按﹕中醫治病針對個人體質,同一疾病,體質寒熱虛實,治療大不同;護膚養顏同樣應以個人體質為依據,從飲食、起居作息、運動,以至外用的護膚保養品,都應體現中醫整體觀保健及個人化療理的精髓。

調理內外 留住青春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人生活在自然當中,得以一己之軀去適應自然環境,配合自然規律來保持健康及治病。引伸至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為因應天時、天氣、水土等調整個人飲食及起居作息,達到時刻保持最佳身體狀况,甚至細微至每日塗抹在肌膚上的護理保養品,也可因時、因人、因地的原理來調節,把青春留住,將肌膚時刻維護在理想狀况。其實這跟現代醫學「全人健康」(Holistic Health)的理念不謀而合。人本身是一大整體,人於大自然中結合之下也是一個宏觀的整體。中醫治病不會將人分成一個一個系統去處理,即使是護膚養顏也必須內外兼顧,凡事都是「有諸內,形於外」。

5種體質 對症下藥

不用心呵護保養肌膚,就很難做到駐顏保青春,也不易將肌膚時常維持在巔峰狀態。每一個人的身體質素天生不同,體質屬性也不盡相同,在中醫的理念中,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在保健養生方面若能針對個人體質特點及屬性去調節飲食、去護養皮膚,自然就能事半功倍,效果出眾。一般人的體質偏向性大概可分為五大類,包括:平人、陽虛、陰虛、濕熱及異稟。

1. 平人:看天氣護膚

總的意思是指陰平陽秘,體質偏向性不明顯,身體基本很健康,平常在飲食調理時,不用特別避忌及專門挑選某些食物,只要堅持多吃平性的食材,注重營養均衡,跟隨時令及各方水土特點去選擇每天的飲食就可以。在護膚保養上,只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及活動方式,再配合天氣去挑選護膚品成分。

2. 陽虛:羊肉杞子養顏

陽虛者身體會較怕冷,體內陽氣不足,易生寒也易招惹寒濕,體質偏向陽虛的人由於陽的溫煦作用不夠,故在保健養生時應以固護陽氣,防寒避濕為主,可多選平性但偏溫的食材,例如黨參、北芪、紅棗,少吃生冷寒涼的食材,例如綠豆、苦瓜、芥菜、海帶。在護膚保養上,需着重延緩衰老,以為肌膚保氣養陽為要務,因為偏陽虛者的皮膚需要多些保護肌表的氣,以免皮膚及身體被外界的各種因素所侵壞;也應在食療養生時多吃養陽、輔陽、保陽的食物,例如車厘子、杞子、陳皮、羊肉,以利身體從內至外去守護,甚至採補陽氣,彰顯駐顏養膚的成效。

3. 陰虛:雪耳百合潤一潤

體質偏陰虛者,體內的天然滋潤物質多會不足,易因陰虛而致虛火旺盛,在日常飲食中應多吃平性偏清潤、滋潤,以及滋陰降虛熱的食物,例如雪耳、沙參、玉竹、百合,切忌辛溫、燥熱的食材,例如辣椒、蒜頭、玉桂、鹿茸。在養顏護膚時,以保濕補水,滋潤防紋為首務,應多選用具有滋陰潤燥,防皺紋降虛熱的成分。

4. 濕熱:多喝水防積毒

體質偏於濕熱者,日常飲食養生保健方面,必須袪濕清熱,為身體解毒退濁,忌食生冷辛辣食物,也應少吃濃味及煎炸等食物,要多喝水,保持大便,以防體內聚濕成痰,蘊熱積毒。在護膚養顏方面要預防瘡瘍、痘疹等礙容性疾患,也要做好皮膚表面及深層的清潔,令皮膚的水油分泌協調,不會油光滿面,或毛孔粗大,皮膚才會襟老耐美。

5. 異稟:防敏抗曬

但凡是體質異常、過敏、難以找出體質屬性偏向性的人,其實都可以撥入異稟來考慮。體質偏向異稟者,在日常的飲食中要小心注意避免進食對自己易於致敏的食物,也要少吃寒涼生冷,辛溫燥熱的食物,少吹風,不能過於操勞及時常處於壓力大的環境,宜早睡早起,多作適量運動,應找醫師診療,提供度身訂做的養生餐單。在皮膚護理方面,要避開一切易引起敏感的成分,多使用天然、溫和、袪風、養血的材料,例如防風、天冬、麥冬、生地、當歸、甘草,以鎖水潤膚,抗曬為護膚重點。

文:註冊中醫許懿清

圖: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feature@mingpao.com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0826/chimed/_26vw502.jpg陽虛者怕冷,養生護膚應防寒避濕為主,可選偏溫食材,如紅棗、黨參(圖右)等。(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0826/chimed/_26VW015_.jpg陽虛、易過敏、體質異常人士,應少食寒涼生冷食物,如綠豆、苦瓜、芥菜等。(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0826/chimed/_26vw501.jpg陰虛、濕熱或過敏體質人士,都應避免辛溫、燥熱的食材,如辣椒、蒜、鹿茸等。(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0826/chimed/_26VW010_X.jpg當歸(圖)、甘草、麥冬、生地等藥材,有祛風養血的功效,對鎖水潤膚有幫助。(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編按﹕中醫治病針對個人體質,同一疾病,體質寒熱虛實,治療大不同;護膚養顏同樣應以個人體質為依據,從飲食、起居作息、運動,以至外用的護膚保養品,都應體現中醫整體觀保健及個人化療理的精髓。

調理內外 留住青春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人生活在自然當中,得以一己之軀去適應自然環境,配合自然規律來保持健康及治病。引伸至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為因應天時、天氣、水土等調整個人飲食及起居作息,達到時刻保持最佳身體狀况,甚至細微至每日塗抹在肌膚上的護理保養品,也可因時、因人、因地的原理來調節,把青春留住,將肌膚時刻維護在理想狀况。其實這跟現代醫學「全人健康」(Holistic Health)的理念不謀而合。人本身是一大整體,人於大自然中結合之下也是一個宏觀的整體。中醫治病不會將人分成一個一個系統去處理,即使是護膚養顏也必須內外兼顧,凡事都是「有諸內,形於外」。

5種體質 對症下藥

不用心呵護保養肌膚,就很難做到駐顏保青春,也不易將肌膚時常維持在巔峰狀態。每一個人的身體質素天生不同,體質屬性也不盡相同,在中醫的理念中,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在保健養生方面若能針對個人體質特點及屬性去調節飲食、去護養皮膚,自然就能事半功倍,效果出眾。一般人的體質偏向性大概可分為五大類,包括:平人、陽虛、陰虛、濕熱及異稟。

1. 平人:看天氣護膚

總的意思是指陰平陽秘,體質偏向性不明顯,身體基本很健康,平常在飲食調理時,不用特別避忌及專門挑選某些食物,只要堅持多吃平性的食材,注重營養均衡,跟隨時令及各方水土特點去選擇每天的飲食就可以。在護膚保養上,只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及活動方式,再配合天氣去挑選護膚品成分。

2. 陽虛:羊肉杞子養顏

陽虛者身體會較怕冷,體內陽氣不足,易生寒也易招惹寒濕,體質偏向陽虛的人由於陽的溫煦作用不夠,故在保健養生時應以固護陽氣,防寒避濕為主,可多選平性但偏溫的食材,例如黨參、北芪、紅棗,少吃生冷寒涼的食材,例如綠豆、苦瓜、芥菜、海帶。在護膚保養上,需着重延緩衰老,以為肌膚保氣養陽為要務,因為偏陽虛者的皮膚需要多些保護肌表的氣,以免皮膚及身體被外界的各種因素所侵壞;也應在食療養生時多吃養陽、輔陽、保陽的食物,例如車厘子、杞子、陳皮、羊肉,以利身體從內至外去守護,甚至採補陽氣,彰顯駐顏養膚的成效。

3. 陰虛:雪耳百合潤一潤

體質偏陰虛者,體內的天然滋潤物質多會不足,易因陰虛而致虛火旺盛,在日常飲食中應多吃平性偏清潤、滋潤,以及滋陰降虛熱的食物,例如雪耳、沙參、玉竹、百合,切忌辛溫、燥熱的食材,例如辣椒、蒜頭、玉桂、鹿茸。在養顏護膚時,以保濕補水,滋潤防紋為首務,應多選用具有滋陰潤燥,防皺紋降虛熱的成分。

4. 濕熱:多喝水防積毒

體質偏於濕熱者,日常飲食養生保健方面,必須袪濕清熱,為身體解毒退濁,忌食生冷辛辣食物,也應少吃濃味及煎炸等食物,要多喝水,保持大便,以防體內聚濕成痰,蘊熱積毒。在護膚養顏方面要預防瘡瘍、痘疹等礙容性疾患,也要做好皮膚表面及深層的清潔,令皮膚的水油分泌協調,不會油光滿面,或毛孔粗大,皮膚才會襟老耐美。

5. 異稟:防敏抗曬

但凡是體質異常、過敏、難以找出體質屬性偏向性的人,其實都可以撥入異稟來考慮。體質偏向異稟者,在日常的飲食中要小心注意避免進食對自己易於致敏的食物,也要少吃寒涼生冷,辛溫燥熱的食物,少吹風,不能過於操勞及時常處於壓力大的環境,宜早睡早起,多作適量運動,應找醫師診療,提供度身訂做的養生餐單。在皮膚護理方面,要避開一切易引起敏感的成分,多使用天然、溫和、袪風、養血的材料,例如防風、天冬、麥冬、生地、當歸、甘草,以鎖水潤膚,抗曬為護膚重點。

文:註冊中醫許懿清

圖: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feature@mingpao.com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0826/chimed/_26vw502.jpg陽虛者怕冷,養生護膚應防寒避濕為主,可選偏溫食材,如紅棗、黨參(圖右)等。(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0826/chimed/_26VW015_.jpg陽虛、易過敏、體質異常人士,應少食寒涼生冷食物,如綠豆、苦瓜、芥菜等。(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0826/chimed/_26vw501.jpg陰虛、濕熱或過敏體質人士,都應避免辛溫、燥熱的食材,如辣椒、蒜、鹿茸等。(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0826/chimed/_26VW010_X.jpg當歸(圖)、甘草、麥冬、生地等藥材,有祛風養血的功效,對鎖水潤膚有幫助。(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