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7 Sep 2021 08:18:49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港大研究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新冠肺炎】港大研究:低溫環境新冠病毒有效複製 倉鼠肺部出現嚴重發炎出血 呼籲冬天前接種新冠疫苗 //www.afterroberto.com/%e6%b8%af%e5%a4%a7%e7%a0%94%e7%a9%b6-%e4%bd%8e%e6%ba%ab%e7%92%b0%e5%a2%83%e6%96%b0%e5%86%a0%e7%97%85%e6%af%92%e6%9c%89%e6%95%88%e8%a4%87%e8%a3%bd-%e5%80%89%e9%bc%a0%e8%82%ba%e9%83%a8%e5%87%ba%e7%8f%be/ Mon, 27 Sep 2021 08:18: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477 【明報專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臨牀副教授陳福和領導的團隊透過倉鼠實驗發現,新冠病毒在低溫環境更有效複製,導致更嚴重的炎症,並抑制中和抗體反應和延後康復。團隊建議所有符合接種條件的市民在這個冬天前接種新冠疫苗,以降低在即將來臨的冬天染病後的嚴重程度。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復必泰或科興疫苗 今起接種中心派發「即日籌」擴展至所有合資格年齡人士(附派發「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地點)

 

港大倉鼠實驗:感染7日後 低溫組呼吸道病毒量明顯較高

轉眼已入秋,氣溫可影響感染新冠病毒的嚴重程度。袁國勇和陳福和領導的團隊,用金黃敘利亞倉鼠做攻毒實驗,將倉鼠分低溫、室溫和高溫3組,即分別在攝氏12至15度、21度及30至33度的環境飼養,每組有15隻鼠,並於牠們的鼻腔注射相同劑量新冠病毒,然後在不同日數蒐集倉鼠的組織。

研究發現,在感染後4日各組倉鼠呼吸道病毒相若,但至感染後7至17日,低溫組倉鼠呼吸道組織的病毒量明顯高於其他兩組。

(圖片資料來源:網上圖片)
(圖片資料來源: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關於抗體測試、接種新冠疫苗的5個問題 針後無發燒?抗體水平下降疫苗失保護?

 

低溫組倉鼠肺部出現嚴重發炎出血

低溫組肺部出現嚴重發炎和出血,促炎性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水平明顯較高,反映炎症較多。至於室溫組和高溫組在感染後7日已進入康復階段,但低溫組的呼吸系統仍有嚴重炎症、出血、組織損傷等,幾乎無恢復迹象,相信與低溫組的身體未能在感染初期控制病毒繁殖,使病毒對身體的影響持續增加。

 

免疫反應減弱 呼籲冬天前接種新冠疫苗

低溫組血清中和抗體滴度在感染後7日和30日明顯較室溫組低,可能由於針對新冠的免疫反應在低溫環境減弱,亦解釋了為何此組病毒量高和康復時間長。研究人員認為,身體處於低溫環境需用更多能量保持體溫,或對免疫系統有影響。

研究認為,在低溫環境新冠病毒能更有效在倉鼠呼吸道複製,導致更嚴重的炎症和持續損傷,並抑制中和抗體反應,指出於冬天感染新冠,肺部康復可能較慢,未來仍需研究在夏天和冬天感染新冠,持續病毒陽性的時間會否有差別。研究團隊建議所有符合接種條件的市民在這個冬天前接種新冠疫苗,以降低在即將來臨的冬天染病後的嚴重程度。

 

(新冠疫情)

]]>
【糖尿病】港大「糖心易測」App助評估糖尿風險 年齡BMI血壓關係發病率 //www.afterroberto.com/%e6%b8%af%e5%a4%a7%e7%b3%96%e5%bf%83%e6%98%93%e6%b8%acapp%e5%8a%a9%e8%a9%95%e4%bc%b0%e7%b3%96%e5%b0%bf%e9%a2%a8%e9%9a%aa/ Fri, 09 Oct 2020 10:39: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607 糖尿病病徵不明顯,不少患者出現併發症才確診。香港大學醫學院發現,以年齡、身高體重指數(BMI)、血壓愈高,推算簡易糖尿病評分(NDS)會愈高,高風險者的糖尿病發病風險,是低風險者的三倍,計算這評分有效篩查隱形糖尿病人,現推出流動應用程式助評估。

【糖尿病】港大「糖心易測」App助評估糖尿風險 年齡BMI血壓關係發病率
(資料圖片)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1995年開展香港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普查(CRISPS),並把2609名沒已知糖尿病的參加者數據納入今次研究,以身高體重指數、年齡、血壓計算出NDS,三者愈高,NDS則愈高分,滿分50分,NDS達28分或以上的高風險者隨後的糖尿病發病風險,是NDS低於28分的低風險者三倍,而且NDS愈高,其糖尿病愈早病發,NDS達28分或以上屬高風險者,每5人就有一人確診糖尿病。

研究再為1984名鑑定為無糖尿病的參加者作20年跟進,389人後來確診糖尿病。而在1995/96年NDS低於28分的低風險者,5年後病發率為1.5%,對比NDS達38分或以上的最高風險群發病率達9.2%,反映NDS愈高分,糖尿病愈早病發。至於20年後,當初NDS屬28分以下者的發病率約11.6%,而評分28分或以上者的發病率則高約兩倍,達33.7%。

 

下載「糖心易測」App計算評分評估患病風險

研究團隊新推出流動應用程式「糖心易測」供用戶自行計算NDS,可於Apple App Store或Google Play Store免費下載。港大內科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名譽臨牀副教授胡裕初表示,NDS達28分或以上,應按分數每一年至三年作血液檢驗,28分以下者可下戴「糖心易測」定期計算NDS作評估,並提醒NDS低於28分的低風險者中,亦會有低於3%因沒做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OGTT)而錯過診斷。

港大內科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臨牀助理教授李智豪表示,全球大約每11人就有一人患糖尿病,一半因病徵不明顯而未被診斷,待出現併發症才被確診。李智豪稱,35歲或以上的人患糖尿風險,是25至34歲組別者的2至8倍,超重或肥胖者患糖尿病風險較體重指標正常者增約2至6倍,高血壓者患糖尿病的風險是血壓正常者的約兩倍。

港大內科學系講座教授林小玲表示,根據1995年普查數據,9.8%港人患糖尿病,但港人生活方式已改變,故去年12月已啟動做一項新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普查,收集最新數據,料2024年完成。

]]>
非抗生素化合物 料新藥最快5年面世 港大研究 廢抗藥菌武功 //www.afterroberto.com/%e9%9d%9e%e6%8a%97%e7%94%9f%e7%b4%a0%e5%8c%96%e5%90%88%e7%89%a9-%e6%96%99%e6%96%b0%e8%97%a5%e6%9c%80%e5%bf%ab5%e5%b9%b4%e9%9d%a2%e4%b8%96-%e6%b8%af%e5%a4%a7%e7%a0%94%e7%a9%b6-%e5%bb%a2%e6%8a%97/ Wed, 18 Jul 2018 08:43: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248 抗藥惡菌威脅人類,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CA-MRSA)的感染人數在10年間急增6倍,若惡菌入肺,死亡率達五成。科研界以往循殺菌方向研藥,但藥力生效前無法阻止惡菌釋放毒素破壞身體組織,出現「殺到菌救不到人」的情况。港大醫學院率先發現非抗生素類化合物M21,可同時抑制多種致病因子生長,令CA-MRSA猶如「無牙老虎」難以破壞身體。團隊料新藥最快可5年後面世。

耐藥金黃葡萄球菌感染增6倍

CA-MRSA傳播力高,本港去年有1258宗感染,較2007年的173宗急增6倍。病人一旦受感染,可致皮膚潰爛、壞死性肺炎或腦膜炎,當中壞死性肺炎死亡率達五成。本港患者感染CA-MRSA,現只靠抗生素治療,嚴重者要完全殺菌一般需時兩三日,其間惡菌仍會釋放毒素,溶解患者的肺及腦部,從而奪命。

港大醫學院從5萬多個小分子化合物作篩選,發現被命名為M21的化合物可抑制CA-MRSA的「控制中心」ClpP蛋白酶,令其不能大量生產多種主要的可致病毒力因子,換言之,M21可令惡菌失去攻擊人體的「致命武器」。

阻生產毒素 免破壞紅血球

帶領團隊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副教授高一村解釋,ClpP是釋放致病因子的「控制中心」,如控制可溶解白血球的「溶細胞肽」,及可破壞紅血球和小血管內壁的「金黃葡萄球菌毒素」等。M21透過抑制ClpP,令CA-MRSA無法大量生產致病毒素,惡菌頓成「無牙老虎」。

小鼠實驗 一周存活率100%

高一村續說,初步小鼠實驗顯示,受感染小鼠接受M21治療後,一周存活率達100%,腎組織亦無感染;而沒接受治療的小鼠於一周內相繼死亡。研究結果已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

港大醫學院去年發現利用NP16化合物減弱MRSA的存活力,更易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今次研究則針對削弱惡菌的攻擊力。被問到團隊如何應用兩個不同的研究成果,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作為醫生最重要是有藥可選,M21可抑制毒素,防止傷害器官,爭取時間讓病人恢復免疫力再殺菌,如兩種化合物都可研發成藥物,未來可因應病人感染情况落藥。

團隊表示M21仍需改造結構,日後會作動物及人體實驗,測試其毒性,最快有望5年後有新藥面世。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9e80be8efe82db6136353624f873fdda.jpg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副教授高一村(左)領導的團隊,發現非抗生素類化合物M21可同時抑制多種致病因子生長,將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變成「無牙老虎」。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中)亦有參與研究。(許芳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