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活檢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30 Jul 2019 04:58:1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液體活檢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無入侵性抽血驗癌症 適宜年老病人 //www.afterroberto.com/%e6%8a%bd%e8%a1%80%e9%a9%97%e7%99%8c%e7%97%87-%e7%84%a1%e5%85%a5%e4%be%b5%e6%80%a7%e9%81%a9%e5%ae%9c%e5%b9%b4%e8%80%81%e7%97%85%e4%ba%ba/ Tue, 30 Jul 2019 04:44:3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694 【明報專訊】每當談到癌症檢驗,活組織抽檢往往令不少人卻步,不過現今醫學發展迅速,檢測癌症可用非入侵性方式,而且這項技術愈趨成熟,令風險及成本降低,讓更多人受惠。

 

無創檢查,液體活檢, 癌症
無創檢查——液體活檢是分析血液中腫瘤釋放出的DNA,可以知道腫瘤有否基因變異,幫助醫生選擇藥物。(資料圖片/設計圖片)

 

 

病人Y先生,70多歲,患轉移性肺腺癌,不太適合做活組織檢查,因此選擇了運用次世代定序技術(NGS)液體活檢,檢查不具入侵性,速度較快。結果病人檢測到EGFR基因突變,可以使用標靶藥物。

 

活檢,做法是抽取腫瘤組織樣本作病理化驗。以肺癌為例,臨牀診斷為肺癌,需要抽取肺腫瘤樣本,一來要證實是癌症,二來需作病理分類,例如是腺癌還是鱗狀癌,這對治療計劃非常重要。現代癌症病理分析,還需加入分子病理化驗。尤其是癌症範圍比較廣泛,不能做局部治療時,分子及基因分析,有助腫瘤科醫生決定何種治療最適合。標靶治療?哪一種標靶治療?還是化療比較適合?掌握了分子及基因分析,才能做出最客觀及明智決定,對於初診斷的肺癌,或者已經產生耐藥性的肺癌,都同樣重要。

 

 

液體活檢準確度 比組織活檢稍低

那麼什麼是液體活檢?簡單說就是抽取血液的無創檢查,分析血液中腫瘤釋放出的DNA。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在2016批准,血液偵測循環腫瘤DNA的肺癌EGFR基因突變檢測,作為第一個液體活檢,香港以至世界各地對癌症液體活檢的需求迅速增長。現今醫學化驗分析血液中的腫瘤基因技術已日趨成熟,可以知道腫瘤究竟有沒有各種基因變異,幫助醫生選擇藥物。

 

話說回來,有了液體活檢,是否代表組織活檢經毫無用處?事實上,以精準程度來看,組織活檢仍然是第一標準,基於種種原因,液體活檢準確度比組織活檢稍低。因此如果條件許可,組織活檢仍是首選。但實質上有個別情况,例如病人整體健康狀况差、年紀老邁、肺功能差,或有血凝固不良等問題,入侵性活組織檢查有相當風險,液體活檢便有用武之地。雖然準確度比不上活組織,但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再者,例如肺癌病情惡化,同時對標靶藥產生抗藥性,入侵性活檢有比較高的風險及困難,液體活檢提供另一個選擇。

 

液體活檢除了能夠幫助醫生選擇治療方法外,亦可應用於其他臨牀領域,例如用於持續監測患者治療成效。除了肺癌外,液體活檢也開始應用於其他癌症類型,如乳癌結腸癌胰臟癌鼻咽癌等。

 

現時組織活檢仍是主流,液體活檢技術還有進步空間。希望於可見未來,液體活檢技術成熟,價格下降,可被廣泛應用。

 

文:傅惠霖(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毋須入侵性抽組織 血檢新技術 驗癌好幫手

瘤言情深:化療初期服中藥 風險難估

抗癌食品僅輔助 不能取代治療

筲箕灣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引入新醫療儀器 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正式投入服務 高端醫療儀器結合一站式服務 

]]>
毋須入侵性抽組織 血檢新技術 驗癌好幫手 //www.afterroberto.com/%e6%af%8b%e9%a0%88%e5%85%a5%e4%be%b5%e6%80%a7%e6%8a%bd%e7%b5%84%e7%b9%94-%e8%a1%80%e6%aa%a2%e6%96%b0%e6%8a%80%e8%a1%93-%e9%a9%97%e7%99%8c%e5%a5%bd%e5%b9%ab%e6%89%8b/ Sun, 20 Nov 2016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fc3bda84ad84fe690f9b780f5edc5212 【明報專訊】一滴血,可以透視全身癌症?

液體活檢是近年熱門醫學科研,只需要一滴血,驗測血液中的癌症DNA,就可以找到連內窺鏡也看不見的極早期鼻咽癌、預測肝癌發生率,甚至偵測到全身是否有癌細胞。究竟如何做得到?準確性有多高?

專家指出,液體活檢是肺癌診斷和治療的大趨勢;估計未來數年,會廣泛應用於不同癌症測檢。

最為人熟悉的液體活檢,應該是1997年中大首創的無創產前診斷,透過分析母親血液中的胎兒DNA,診斷胎兒有否患上唐氏綜合症,取代過去入侵性的抽絨毛或抽羊水檢查。

液體活檢隨基因科技不斷發展和普及。剛於上月底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香港國際腫瘤學會議(HKIOS),液體活檢正是其中一個熱門課題,尤其在癌症診斷和治療上。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指出,現在已可將DNA測序技術應用於癌症檢測和診斷。

過去診斷癌症,活檢是黃金標準。陳君賜以腸癌為例,當懷疑大腸有腫瘤,要透過大腸鏡直接取出懷疑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癌細胞或進行病理化驗。「傳統活檢優點是準確度高,缺點是具入侵性,除了有出血風險,抽針過程亦可能會令癌細胞擴散。」

液體活檢簡單 新科技提高準確率

液體活檢,就是透過抽血檢驗,尋找癌細胞DNA,已能夠確診癌症。「液體活檢另一好處,因為只需抽血,十分簡單、非入侵性,可以重複抽驗。」

「近年研究發現,當患上癌症,癌細胞增生和凋謝過程中,會釋出DNA入血液中,所以只需抽血檢驗癌症DNA,毋須到患病器官或組織抽取癌細胞。」然而,陳君賜指出,癌細胞釋出的DNA數量極微,尤其是早期癌症,要在血液中準確偵測出微量癌症DNA,並不容易。

「過去沿用的PCR基因測檢技術,未必偵測到血液中微量的癌細胞DNA。」陳君賜指出,中大醫學院使用新技術「數字PCR」,一個樣本可以做2萬次PCR基因測試,逐粒DNA檢查有沒有變異,「舉例說,傳統PCR技術,就像是將一堆沙放入盒子中,尋找其中一粒異常的沙粒;新的數字PCR,是先將沙堆分散成沙粒,每一盒子只放一粒沙,然後找出裝着不正常沙粒的盒子」。以檢測肺癌標靶藥的抗藥性基因為例,傳統PCR準確率只有四成,數字PCR卻高達七至八成。

陳君賜介紹了數項臨牀應用及研究中的液體活檢技術﹕

◆尋找肺癌標靶

肺癌病人需要透過氣管鏡或肺穿刺抽組織,檢查有否EGFR基因變異,是否適合使用標靶藥。氣管鏡或肺穿刺屬入侵手術,私家醫院一般需輪候一星期,公家醫院則需三數星期;而過程可能傷及氣管或肺組織。

有了液體活檢技術,當懷疑患上肺癌,只需要抽血檢查,就可以同時確診及知道是否帶EGFR基因變異,抽血翌日已能得知化驗結果,及早用藥。陳指出,液體活檢準確率約八成,當抽血檢查發現有EGFR基因變異,病人可以直接服用標靶藥,毋須再做傳統組織活檢;如抽血檢查找不到EGFR變異,病人才需接受傳統組織活檢,作進一步檢查。

另外,帶有EGFR基因變異的肺癌病人,服用標靶藥一段時間後,會慢慢出現抗藥性。研究發現,抗藥性來自新的基因突變,改變EGFR形狀,令藥物失效;而最新一代的標靶藥,正是針對這個T790M基因突變。

抗藥性通常由一小部分的癌細胞開始,要檢測是否出現抗藥性?是否適合使用新一代標靶?傳統活檢就面對幾個難題﹕首先,癌細胞擴散全身,究竟抗藥性變異是哪一位置開始?活檢應抽取哪一個位置?另外,早期抗藥性,變異的癌細胞極少,抽取組織亦未必驗得出,但當抗藥性持續一段時間,身體已可能變差。究竟何時最適合抽組織檢查?當檢查找不到抗藥性基因,病人可否再次做手術抽取組織?

液體活檢就可以解決上述難題,因為抗藥性基因釋出血液,毋須考慮癌細胞位置,只需驗血就知道有否基因突變;另外,由於檢查不具入侵性,病人可以在病情出現變化時、不同時段重複檢查。

◆篩檢早期鼻咽癌

中大化學病理學系首創鼻咽癌基因血液測試,透過偵測血液中的鼻咽癌基因,找出鼻咽癌病人。陳君賜指出,剛完成涉及2萬人的臨牀測試,全屬40至60歲、無鼻咽癌病徵的華裔男性。

鼻咽癌臨牀測試 效果理想

分析初步5000人結果顯示,找到7至8人的血液中帶有鼻咽癌腫瘤基因,再透過鼻咽鏡或磁力共振確診,當中一半是鼻咽癌第一期。「當中找到連鼻咽鏡也看不到的超細小腫瘤,要磁力共振才能發現。早期鼻咽癌,治癒率高逾九成。」

陳君賜相信,今次研究結果,可以確認液體活檢用作篩查早期鼻咽癌,準確度高達95%至97%。

◆檢測全身癌細胞

利用基因排序技術,將血液中找到的所有DNA排序,偵測有沒有癌症基因特徵,準確率高逾八成。每一種癌症基因特徵都不一樣,要逐一偵測,涉及技術相當複雜,成本高昂。不過,陳君賜指出:「這種檢驗方法,可找出任何癌症,但對醫生和病人來說,暫時完全無用!」除非找到像肺癌EGFR基因變異或鼻咽癌基因等,有獨有特徵癌症基因,否則報告結果未能確實指出,哪一個位置患癌。

尚待大型研究數據確認

陳指出,這項目仍在研究階段,現在欠缺大型研究數據確認,也未知如何解讀報告,「究竟驗測的準確度有幾高?如果驗測結果呈陽性,但跟進檢查又找不到癌細胞,要如何處理?是報告出錯?還是代表五年後癌症發生率?未搞清楚這些問題前,胡亂驗測只會令人虛驚一場」。

◆預測肝癌發病率

乙型肝炎帶菌者,每年1%演變成肝癌;或肝硬化病人,每年4%演變成肝癌。這些病人值得用上述的基因排序技術找出肝癌。

因為肝癌細胞增生,有很多基因控制,一個基因變異不會造成肝癌,要一連串變異才會演變成肝癌。陳君賜指出,中大正研究透過基因排序技術,數算相關已變異的基因,評估未來五年肝癌發生風險高低。

■知多啲

腫瘤標記 檢查不可靠

坊間身體檢查,常見其中一個項目「腫瘤標記」(Tumor Marker),聲稱可以偵測癌症。究竟與癌細胞DNA有何分別?

陳君賜解釋,腫瘤標記主要是檢驗癌症相關蛋白質,然而,並非每個病人的癌細胞都會釋出蛋白質,有些癌症釋出的蛋白質相類似,加上癌細胞釋出蛋白質的原因和作用未知,因此透過檢驗腫瘤標記偵測癌症,結果並不可靠。舉例說,腸癌會釋出癌胚胎抗原(CEA),吸煙者、炎症、肺癌病人的CEA亦會較高,所以用CEA作為測檢腸癌,準確度低。

相反,驗測癌細胞DNA,是直接因果關係,因此準確度較高。

文、圖: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121/news/_21YD001_.jpg陳君賜(圖:鄭寶華);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121/news/_21YD004_x.jpg數字PCR基因驗測儀器——一個數字PCR基因驗測儀器,價值過百萬元。儀器每一個小膠兜內有二萬粒水珠,每一粒水珠帶有一條基因,一個樣本可進行二萬PCR基因測試。(圖:鄭寶華);]]>
【明報專訊】一滴血,可以透視全身癌症?

液體活檢是近年熱門醫學科研,只需要一滴血,驗測血液中的癌症DNA,就可以找到連內窺鏡也看不見的極早期鼻咽癌、預測肝癌發生率,甚至偵測到全身是否有癌細胞。究竟如何做得到?準確性有多高?

專家指出,液體活檢是肺癌診斷和治療的大趨勢;估計未來數年,會廣泛應用於不同癌症測檢。

 

毋須入侵性抽組織 血檢新技術 驗癌好幫手
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圖:鄭寶華)

 

 

最為人熟悉的液體活檢,應該是1997年中大首創的無創產前診斷,透過分析母親血液中的胎兒DNA,診斷胎兒有否患上唐氏綜合症,取代過去入侵性的抽絨毛或抽羊水檢查。

液體活檢隨基因科技不斷發展和普及。剛於上月底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香港國際腫瘤學會議(HKIOS),液體活檢正是其中一個熱門課題,尤其在癌症診斷和治療上。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指出,現在已可將DNA測序技術應用於癌症檢測和診斷。

 

過去診斷癌症,活檢是黃金標準。陳君賜以腸癌為例,當懷疑大腸有腫瘤,要透過大腸鏡直接取出懷疑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癌細胞或進行病理化驗。「傳統活檢優點是準確度高,缺點是具入侵性,除了有出血風險,抽針過程亦可能會令癌細胞擴散。」

 

 

毋須入侵性抽組織 血檢新技術 驗癌好幫手數字PCR基因驗測儀器——一個數字PCR基因驗測儀器,價值過百萬元。儀器每一個小膠兜內有二萬粒水珠,每一粒水珠帶有一條基因,一個樣本可進行二萬PCR基因測試。(圖:鄭寶華)

 

液體活檢簡單 新科技提高準確率

液體活檢,就是透過抽血檢驗,尋找癌細胞DNA,已能夠確診癌症。「液體活檢另一好處,因為只需抽血,十分簡單、非入侵性,可以重複抽驗。」

「近年研究發現,當患上癌症,癌細胞增生和凋謝過程中,會釋出DNA入血液中,所以只需抽血檢驗癌症DNA,毋須到患病器官或組織抽取癌細胞。」然而,陳君賜指出,癌細胞釋出的DNA數量極微,尤其是早期癌症,要在血液中準確偵測出微量癌症DNA,並不容易。

 

「過去沿用的PCR基因測檢技術,未必偵測到血液中微量的癌細胞DNA。」陳君賜指出,中大醫學院使用新技術「數字PCR」,一個樣本可以做2萬次PCR基因測試,逐粒DNA檢查有沒有變異,「舉例說,傳統PCR技術,就像是將一堆沙放入盒子中,尋找其中一粒異常的沙粒;新的數字PCR,是先將沙堆分散成沙粒,每一盒子只放一粒沙,然後找出裝着不正常沙粒的盒子」。以檢測肺癌標靶藥的抗藥性基因為例,傳統PCR準確率只有四成,數字PCR卻高達七至八成。

 

陳君賜介紹了數項臨牀應用及研究中的液體活檢技術﹕

 

尋找肺癌標靶

肺癌病人需要透過氣管鏡或肺穿刺抽組織,檢查有否EGFR基因變異,是否適合使用標靶藥。氣管鏡或肺穿刺屬入侵手術,私家醫院一般需輪候一星期,公家醫院則需三數星期;而過程可能傷及氣管或肺組織。

有了液體活檢技術,當懷疑患上肺癌,只需要抽血檢查,就可以同時確診及知道是否帶EGFR基因變異,抽血翌日已能得知化驗結果,及早用藥。陳指出,液體活檢準確率約八成,當抽血檢查發現有EGFR基因變異,病人可以直接服用標靶藥,毋須再做傳統組織活檢;如抽血檢查找不到EGFR變異,病人才需接受傳統組織活檢,作進一步檢查。

 

另外,帶有EGFR基因變異的肺癌病人,服用標靶藥一段時間後,會慢慢出現抗藥性。研究發現,抗藥性來自新的基因突變,改變EGFR形狀,令藥物失效;而最新一代的標靶藥,正是針對這個T790M基因突變。

 

抗藥性通常由一小部分的癌細胞開始,要檢測是否出現抗藥性?是否適合使用新一代標靶?傳統活檢就面對幾個難題﹕首先,癌細胞擴散全身,究竟抗藥性變異是哪一位置開始?活檢應抽取哪一個位置?另外,早期抗藥性,變異的癌細胞極少,抽取組織亦未必驗得出,但當抗藥性持續一段時間,身體已可能變差。究竟何時最適合抽組織檢查?當檢查找不到抗藥性基因,病人可否再次做手術抽取組織?

液體活檢就可以解決上述難題,因為抗藥性基因釋出血液,毋須考慮癌細胞位置,只需驗血就知道有否基因突變;另外,由於檢查不具入侵性,病人可以在病情出現變化時、不同時段重複檢查。

 

篩檢早期鼻咽癌

中大化學病理學系首創鼻咽癌基因血液測試,透過偵測血液中的鼻咽癌基因,找出鼻咽癌病人。陳君賜指出,剛完成涉及2萬人的臨牀測試,全屬40至60歲、無鼻咽癌病徵的華裔男性。

鼻咽癌臨牀測試 效果理想

分析初步5000人結果顯示,找到7至8人的血液中帶有鼻咽癌腫瘤基因,再透過鼻咽鏡或磁力共振確診,當中一半是鼻咽癌第一期。「當中找到連鼻咽鏡也看不到的超細小腫瘤,要磁力共振才能發現。早期鼻咽癌,治癒率高逾九成。」

陳君賜相信,今次研究結果,可以確認液體活檢用作篩查早期鼻咽癌,準確度高達95%至97%。

 

檢測全身癌細胞

利用基因排序技術,將血液中找到的所有DNA排序,偵測有沒有癌症基因特徵,準確率高逾八成。每一種癌症基因特徵都不一樣,要逐一偵測,涉及技術相當複雜,成本高昂。不過,陳君賜指出:「這種檢驗方法,可找出任何癌症,但對醫生和病人來說,暫時完全無用!」除非找到像肺癌EGFR基因變異或鼻咽癌基因等,有獨有特徵癌症基因,否則報告結果未能確實指出,哪一個位置患癌。

 

尚待大型研究數據確認

陳指出,這項目仍在研究階段,現在欠缺大型研究數據確認,也未知如何解讀報告,「究竟驗測的準確度有幾高?如果驗測結果呈陽性,但跟進檢查又找不到癌細胞,要如何處理?是報告出錯?還是代表五年後癌症發生率?未搞清楚這些問題前,胡亂驗測只會令人虛驚一場」。

 

預測肝癌發病率

乙型肝炎帶菌者,每年1%演變成肝癌;或肝硬化病人,每年4%演變成肝癌。這些病人值得用上述的基因排序技術找出肝癌。

因為肝癌細胞增生,有很多基因控制,一個基因變異不會造成肝癌,要一連串變異才會演變成肝癌。陳君賜指出,中大正研究透過基因排序技術,數算相關已變異的基因,評估未來五年肝癌發生風險高低。

 

腫瘤標記 檢查不可靠

坊間身體檢查,常見其中一個項目「腫瘤標記」(Tumor Marker),聲稱可以偵測癌症。究竟與癌細胞DNA有何分別?

陳君賜解釋,腫瘤標記主要是檢驗癌症相關蛋白質,然而,並非每個病人的癌細胞都會釋出蛋白質,有些癌症釋出的蛋白質相類似,加上癌細胞釋出蛋白質的原因和作用未知,因此透過檢驗腫瘤標記偵測癌症,結果並不可靠。舉例說,腸癌會釋出癌胚胎抗原(CEA),吸煙者、炎症、肺癌病人的CEA亦會較高,所以用CEA作為測檢腸癌,準確度低。

相反,驗測癌細胞DNA,是直接因果關係,因此準確度較高。

 

文、圖: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