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01 Aug 2024 09:34:4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母乳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母乳餵哺】嬰兒最安全方便天然食糧 對母嬰健康有益  早產媽媽母乳未必足夠  //www.afterroberto.com/%e6%af%8d%e4%b9%b3%e9%a4%b5%e5%93%ba-%e5%ac%b0%e5%85%92%e6%9c%80%e5%ae%89%e5%85%a8%e6%96%b9%e4%be%bf%e5%a4%a9%e7%84%b6%e9%a3%9f%e7%b3%a7-%e5%b0%8d%e6%af%8d%e5%ac%b0%e5%81%a5%e5%ba%b7%e6%9c%89/ Thu, 01 Aug 2024 09:34: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508 【明報專訊】8月 1日至 7日是「國際母乳哺育周」。去年公立醫院住院期間全母乳餵哺率不足兩成,連續 4年下跌。廣華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醫生劉偉霖表示,主要原因是社會對母乳餵哺認識不足,身邊人不支持全母乳餵哺。除了缺乏支持,母親亦會因為早產未必有足夠母乳餵哺。位於香港兒童醫院的本港首個母乳庫明年初投入服務,醫管局計劃每年收集1000升母乳,令早產嬰受惠。


相關閲讀:【母乳餵哺】新手媽媽哺乳期間的3個飲食迷思 營養師教你產後均衡及多元飲食方法

母乳:嬰兒最安全方便經濟天然食糧 有利母嬰健康

劉偉霖強調,母乳是嬰兒最安全、方便和經濟的天然食糧,對母嬰健康有益,除非有醫療需要,否則任何母乳代替品皆非必要。

廣華醫院與 7間設產科的公院自2016年起,陸續獲愛嬰醫院香港協會認證為「愛嬰醫院」。廣華醫院婦產科顧問助產士陳麗珊表示,醫院已提供產前母乳餵哺教育、一站式母乳餵哺環境和出院支援熱線,希望將來全母乳餵哺率達100%。


相關閲讀:【懷孕準備】 7大助孕飲食法則 提升懷孕成功率 附營養師提供準媽媽飲食禁忌

計劃明年初接受母乳捐贈 早產嬰受惠

在廣華醫院誕下 5胎的Juliana,先後全母乳餵哺 5名仔女,直至他們 6個月大,之後以母乳為主餵哺子女至 9個月大或以上。其間她經歷乳腺炎、乳頭生水疱等,但形容餵哺母乳時光寶貴,鼓勵其他媽媽放鬆享受親子相處。

廣華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梁永昌指,本港 32周或以下出生的早產嬰佔比約1%,媽媽未必有足夠母乳餵哺。為幫助早產嬰獲母乳餵哺,他表示母乳庫明年初起接受母乳捐贈,以增強早產嬰健康。

【母乳餵哺】嬰兒最安全方便天然食糧 對母嬰健康有益  早產媽媽母乳未必足夠 
Juliana喺13年間誕下5名子女,佢話全母乳餵哺嘅路途並唔平坦,鼓勵新手媽媽勇於向專業醫護求助,「唔需要死撐」。左起:廣華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梁永昌、Juliana嘅丈夫Jason、Juliana、廣華醫院婦產科顧問助產士陳麗珊、廣華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醫生劉偉霖。(黃嘉禧攝)
]]>
【國際母乳哺育周】在職媽媽餵哺3大困難:乳汁不足、乳房脹痛 中醫籲哺乳期保持心境舒暢 //www.afterroberto.com/%e5%9c%8b%e9%9a%9b%e6%af%8d%e4%b9%b3%e5%93%ba%e8%82%b2%e5%91%a8-%e5%9c%a8%e8%81%b7%e5%aa%bd%e5%aa%bd%e9%a4%b5%e5%93%ba%e5%9b%b0%e9%9b%a3/ Thu, 03 Aug 2023 04:35: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2004

【明報專訊】每年8月的第一個星期是「國際母乳哺育周」。浸大中醫藥學院臨牀部中醫臨牀教授張春玲表示,發現餵哺母乳的在職媽媽面臨一些困難,例如乳汁分泌不足、母乳堵塞引致乳房脹痛、出現「石頭胸」等情况,她續指,生育BB後如果情緒低落,有可能堵塞乳絡,所以保持心境舒暢對餵哺會有幫助。她又提醒媽媽如果工作非常辛勞,感覺不舒服的時候便不要勉強餵母乳。中醫更建議媽媽要避開一些甜膩、辛辣的食物,寒涼的水果都不宜進食太多,可以飲一些健脾湯品(見表)。

【國際母乳哺育周】在職媽媽餵哺3大困難:乳汁不足、乳房脹痛 中醫籲哺乳期保持心境舒暢

相關閲讀:【母乳餵哺】新手媽媽哺乳期間的3個飲食迷思 營養師教你產後均衡及多元飲食方法


在職媽媽餵哺3大困難:乳汁不足、乳房脹痛、石頭胸 勿勉強餵母乳

【國際母乳哺育周】在職媽媽餵哺3大困難:乳汁不足、乳房脹痛 中醫籲哺乳期保持心境舒暢

張春玲話,媽媽生BB後會消耗不少血氣,而母乳都是由血氣轉化,假如媽媽脾胃虛弱,或者生BB的時候出血過多,都會令乳汁不足;而生完BB之後如果情緒低落,有可能堵塞乳絡,哺乳期媽媽除了要補益氣血,都要避免受風寒和保持心境舒暢。


相關閲讀:母乳Q&A|解答餵哺母乳時間、抱嬰兒姿勢、奶水不足、乳頭破損等5個疑問


哺乳媽媽少吃甜膩辛辣寒涼 宜飲健脾湯品

【國際母乳哺育周】在職媽媽餵哺3大困難:乳汁不足、乳房脹痛 中醫籲哺乳期保持心境舒暢
 浸大中醫藥學院臨牀部中醫臨牀教授張春玲噚日提供食療湯水材料,話對餵母乳嘅媽媽有幫助。(吳佩怡攝)

她建議媽媽要避開一些甜膩、辛辣的食物,寒涼的水果都不宜進食太多,而建議可以飲一些健脾湯品,例如木瓜鯽魚湯、花生眉豆豬蹄湯;如果想補血,可以飲五指毛桃煲雞湯;覺得腰痠骨痛的話,則可飲淮山杞子蟲草花湯、杜仲核桃黑豆湯,湯水中可加少量通草,都有助暢通乳絡。

按壓少澤穴 改善血氣不足

另外,她亦建議可交替按壓尾指的少澤穴,每日一至兩次,每次5分鐘,以改善血氣不足。

]]>
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6%82%a3%e8%80%85%e5%b9%b4%e9%bd%a1%e4%b8%ad%e4%bd%8d%e6%95%b850-6%e6%ad%b2-%e6%b3%a8%e6%84%8f4%e9%ab%98%e5%8d%b1%e5%9b%a0%e7%b4%a0/ Wed, 05 Oct 2022 06:56: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489 【明報專訊】香港乳癌基金會轄下「香港乳癌資料庫」上月底(9月28日)發表全港首項乳癌患者10年存活率研究分析,結果發現,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0.6歲,而乳癌患者整體10年存活率為87.7%,早期患者存活率逾九成,年紀愈大存活率愈低;至於「10年無遠端復發存活率」 (即接受首次治療後10年無擴散或死亡),40歲或以下患者則較大部分年長患者更低,患上較易惡化及轉移的第三級腫瘤比例亦較高。至於乳癌四大高危因素,包括:缺乏運動、從未餵哺母乳、過重或肥胖、高度精神壓力。基金會建議政府盡快推出全民乳房篩查。

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相關文章:【乳癌】由初生到50歲常見的乳房問題 乳腺增生、水囊、乳癌 自我乳房檢查為健康把關


乳癌患者中位數50.6歲 4高危因素包括少運動無餵哺母乳

研究團隊收集並分析7930名在2006至2011年間確診乳癌的華裔婦女數據。結果發現,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0.6歲,整體10年存活率為87.7%。早期患者(第0至II期)10年整體存活率逾九成,分別為97.1%、94.3%、90.2%;晚期(第III至IV期)存活率分別急降至74%和26.4%。


相關文章:【肥胖】調查:第五波疫情下36%港人體重增一成 BMI愈高增磅比率愈多 籲正視肥胖症


研究:早期乳癌存活率九成 年輕易有惡瘤

團隊其後擷取其中7538名第0至III期、曾做手術的患者數據,了解「10年無遠端復發存活率」,發現70歲以上存活率最低,約85%;第二低為40歲以下年輕患者,存活率不足九成;41至70歲均有九成以上。40歲或以下患者,91.5%死因與乳癌有關。

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楊明明解釋,研究中40歲或以下患者有第三級腫瘤的比例約41.8%,為眾年齡層中最高,故其存活期較短。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補充,95%乳癌為後天所致,年輕人理應身體抵抗病變能力較高,故一旦患癌,多數屬「好惡、生長得好快」的第三級腫瘤,呼籲年輕女士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提高抵抗病變能力; 而乳癌四大高危因素為缺乏運動、從未餵哺母乳、過重或肥胖、高度精神壓力。


相關文章:【母乳餵哺】新手媽媽哺乳期間的3個飲食迷思 營養師教你產後均衡及多元飲食方法


促推全民乳房篩查

另外,資料庫中2006至2018年的患者數據顯示,透過乳房X光造影檢查發現的癌症,逾八成是第0或第I期,透過自行觸摸無意中發現的乳癌,近兩成是第III或IV期。政府去年9月展開兩年乳癌篩查先導計劃,婦女可付費篩查,綜援人士等合資格者免費。基金會認為,X光造影檢查可助找出早期癌症、及早治療,建議盡快推行全民乳房篩查。

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香港乳癌基金會轄下「香港乳癌資料庫」昨日發表最新年度研究報告,包括全港首項乳癌患者10年存活率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乳癌患者10年整體存活率為87.7%。左起為香港乳癌基金會管治委員會成員李沛基、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及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楊明明。(孫澤芳攝)
]]>
【乳癌】由初生到50歲常見的乳房問題 乳腺增生、水囊、乳癌 自我乳房檢查為健康把關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7%94%b1%e5%88%9d%e7%94%9f%e5%88%b050%e6%ad%b2%e5%b8%b8%e8%a6%8b%e7%9a%84%e4%b9%b3%e6%88%bf%e5%95%8f%e9%a1%8c-%e4%b9%b3%e8%85%ba%e5%a2%9e%e7%94%9f-%e6%b0%b4%e5%9b%8a-%e4%b9%b3/ Mon, 25 Oct 2021 09:56: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794 乳癌為本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因此不少女士從小到大或非常關注自己的乳房健康。其實女性在不同年齡層,無論是嬰兒期或至50歲,均有機會面對不同的乳房問題,除了惡性腫瘤的風險,亦可能有機會患上其他良性問題,如乳腺增生、水囊等,因此定期自我檢查乳房屬第一道重要「防線」,警惕異常情况,建議如有任何懷疑或不適,應盡快求醫接受臨床檢查。

女性應定期進行自我乳房檢查,若有異常、懷疑或不適,應盡快求醫。
女性應定期進行自我乳房檢查,若有異常、懷疑或不適,應盡快求醫。

乳癌以外常見的乳房問題 初生嬰兒至50歲要注意

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江志恒醫生表示,女性乳房的結構約由十組乳腺組成,乳腺的形狀猶像一束葡萄,葡萄會有一支「莖」連接着,這些「莖」便是用作輸乳液的腺體,它們會聚集至乳腺及乳頭下方,以釋出乳液。乳房的大小是由腺體旁邊的支撐組織(support tissue)及脂肪所形成,乳房後方屬胸肌位置,胸肌後方是胸骨所在,形成整個乳房的結構。

相關文章:【乳癌關注月】關注乳房健康 評估乳癌風險(衛生處方)

乳腺增生、水囊問題成因

江醫生指出,女性在不同年齡層,均有不同的乳房問題可能會發生:

初生嬰兒:不論男女,母體遺留的荷爾蒙,或會令初生嬰兒其中一邊乳房出現輕微腫脹,這通常屬正常現象,2歲或之前都有可能出現,但家長有機會在發現後經常檢查或按壓該處,反而會令乳腺位置發炎,建議有疑慮應盡快求醫,醫生會判斷腫脹位置是否涉及發炎,有機會處方抗生素治理,情况嚴重則可能需用針刺取走膿胞。

6個月-6歲:一般而言,大部分女性會於7-12歲才開始發育,惟一旦發現在6個月大至6歲這段時間已發現有一邊乳房脹起、突然長高、腋下長出毛髮、又或是女性陰部發育等,有可能屬早熟問題,有需要應求醫,有機會需轉介專科醫生作詳細檢查及跟進。

15歲-25歲:此年齡層一般有機會發現乳腺增生,大部分女性都不感痛楚,但有可能在檢查乳房時發現有硬塊,惟有90%機會屬良性問題,建議有疑慮應求醫。此外,由開始發育至25歲前的女性,在排卵期後半段時間,乳房有機會因荷爾蒙影響而脹大,引致脹痛,一般會在經期後1日紓緩,惟一旦經期後仍然感疼痛,或質感特別硬,則建議應盡快求醫。

醫生一般會透過觸診和超聲波作檢查,如有任何發現,可能需進一步做針刺抽細胞化驗,以確認問題。如果硬塊尺寸相對細小,而臨床檢查無發現,會採取持續監察。

35歲-50歲:此年齡層較容易會出現「水囊」的良性問題,有可能是受荷爾蒙轉變,或是其他問題影響而形成,醫生通常會安排超聲波檢查「水囊」的情况,如情况嚴重會安排抽針檢查;體積太大令病人有疼痛不適,醫生會安排放走水囊內的水。

生育後:女性生育後如開始餵哺母乳,大量乳液會釋出,較易導致乳腺堵塞的問題,而乳液堵塞管道有機會令後方位置脹起,形成水囊;餵哺時,孩子有機會咬傷乳頭,引致細菌感染並發炎,如有任何不適,建議新手媽媽應求醫。

任何年齡:女性不論是任何年齡,都必須關注患乳癌的風險,本港曾有病例在25歲患上乳癌,因此並非年紀較輕等同沒有風險。如女性發現自己的乳房有不正常硬塊,任何年齡都建議盡快接受檢查。如女性年屆35歲,屬高風險群組,例如有家族病史;或是年屆40歲女性,建議應定期接受「黃金三角檢查」,包括醫生觸診、超聲波、乳腺造影X光。若發現問題,會進一步用針刺抽出細胞,以作良性或惡性的準確判斷。

相關文章:【乳癌食療】患者常見的3個飲食問題 營養師拆解治療前後選低脂、低糖、高纖食物原因 減復發風險

如何自我乳房檢查?

江醫生指出,女性應定期進行自我乳房檢查:

。開始應先面對鏡子視診,手放在頭後輕微用力,令乳房組織挺起,以對比兩邊乳房是否對稱,以及乳頭方向是否相同。

。應特別留意乳頭的皮膚會否形成類似濕疹的病變、乳頭會否突然有凹陷、有否不正常分泌,特別是帶有血絲的分泌,這些都屬常見的警號。

。再觸按乳房,以了解有否不正常硬塊。

如有任何疑慮,應盡快求醫作詳細檢查。

他建議,如對自我乳房檢查並不熟悉,可到香港乳癌基金會或家計會等網站參考其影片及圖像教學,如仍有疑惑,有需要可向醫生查詢。

]]>
【母乳餵哺】新手媽媽哺乳期間的3個飲食迷思 營養師教你產後均衡及多元飲食方法 //www.afterroberto.com/%e6%af%8d%e4%b9%b3%e9%a4%b5%e5%93%ba-%e6%96%b0%e6%89%8b%e5%aa%bd%e5%aa%bd%e5%93%ba%e4%b9%b3%e6%9c%9f%e9%96%93%e7%9a%843%e5%80%8b%e9%a3%b2%e9%a3%9f%e8%bf%b7%e6%80%9d-%e7%87%9f%e9%a4%8a%e5%b8%ab/ Fri, 18 Jun 2021 02:30:4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068 餵哺母乳不但對嬰兒的智力、消化能力及免疫力有幫助,更是媽媽的最有效修身方法。但不少新手媽媽在產後對餵哺母乳有不少疑問,例如在授乳期間的飲食及營養攝取有何注意事項?要增加食量才「夠奶」?是否需要額外「進補」?可以進食生冷食物、咖啡、酒精嗎?營養師為媽媽拆解授乳期間的3個飲食迷思。

 

新手媽媽餵哺母乳:高纖澱粉質 增飽肚感、助上奶

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高咏梅表示,媽媽飲食均衡及多元化,有助令母乳飽肚又有營養,更可減少嬰兒將來偏食的機會。怎樣做才算是均衡飲食呢?高咏梅建議:

。小食:媽媽除了每日三餐外,應另加兩至三份營養豐富的小食,如水果、牛奶、乳酪及果仁等。

。適量進食高纖澱粉質:包括麥皮、紅米飯、粟米等,不但可增加飽肚感,同時可幫助上奶。

。蛋白質方面:應多選擇低脂肪蛋白質,如雞蛋、瘦肉、海鮮及豆腐等,避免肥肉、皮層及加工食物。

。蔬果方面:建議媽媽每天應進食兩碗菜及一碗生果,多選擇不同顏色的蔬果以增加纖維及抗氧化物。

。鈣質食物:餵哺母乳期間,媽媽的骨質無可避免會流失,建議每天進食兩份高鈣食物,確保媽媽的鈣質攝取足夠,哺乳期後的骨質密度亦會有所改善。

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高咏梅表示,媽媽在餵哺母乳期間,要注意飲食均衡及多元化,有助令母乳飽肚又有營養,更可減少嬰兒將來偏食的機會。
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高咏梅表示,媽媽在餵哺母乳期間,要注意飲食均衡及多元化,有助令母乳飽肚又有營養,更可減少嬰兒將來偏食的機會。

 

相關文章:母乳Q&A|解答餵哺母乳時間、抱嬰兒姿勢、奶水不足、乳頭破損等5個疑問

 

授乳期間的3個飲食迷思

1. 餵哺母乳期間要增加食量才「夠奶」?

很多新手媽媽誤以為餵哺母乳期間要食量倍增才「夠奶」,但其實身體會消耗懷孕期所儲存的脂肪作為能量,因此產後每天只需要攝取較懷孕前多大約350至500千卡便足夠。

不過,高咏梅提醒,授乳期間媽媽會較容易感覺肚餓,要盡量避免進食過多高能量、高脂、高糖及高鹽食物,如豬手、煎炸食品、骨湯及甜品等,因為這些食物不但會令體重增加,更可能令母乳濃稠,增加塞奶風險。

授乳期間的飲食沒有太多限制,魚生、沙律、軟芝士等均可以進食,但要避免高水銀含量的海產,以及確保食物乾淨及來源可靠。

Tips:媽媽食量毋須倍增,注意均衡飲食,避免進食高能量、高脂等食品

 

2. 懷孕及哺乳期要「進補」嗎?

媽媽要注意營養攝取,因授乳期間的營養需求比懷孕期更高,除均衡飲食外,媽媽亦可進食懷孕及哺乳期綜合營養補充劑,補充一些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例如碘質、維他命D、DHA及葉酸等。高咏梅指出,維他命D、膽鹼、碘、鐵、鋅及鈣等營養素都對嬰兒成長十分重要,其中DHA對嬰兒腦部、視力發展及免疫力非常重要,若媽媽一星期進食少於兩次深海魚共約8至12安士,便每天應補充200毫克DHA。此外,由於母乳的維他命D含量較低,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母乳餵哺的嬰兒每天應補充一滴含400IU的維他命D。

Tips:可適量進食綜合營養補充劑,補充一些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相關文章:【懷孕準備】遺傳病?高齡生育?慣性流產? 基因檢測有助篩選異常染色體 減遺傳病風險 增受孕機率

 

3. 餵哺母乳期間可以飲咖啡或酒嗎?

高咏梅表示,咖啡因及酒精都會進入母乳,過量攝取會對嬰兒腦部發展有影響和令他們焦躁不安,亦會影響媽媽乳汁分泌。她建議媽媽每天攝取少於200至300毫克咖啡因,約相等於一杯港式咖啡或奶茶。母乳的咖啡因濃度在喝完一小時後最高,需要約兩小時代謝,所以建議媽媽應在餵奶後才喝含咖啡因飲料,飲用後亦應隔約兩、三小時後才餵奶。

至於酒精在母乳的濃度,則是在喝完後30至60分鐘達最高峰,每杯紅酒需要約2至3小時代謝,所以媽媽應在餵完奶後才喝含酒精飲料,或隔3小時後才餵奶。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媽媽偶爾可以喝少量酒,但每次不應多於一、兩杯,如果寶寶在媽媽喝咖啡或酒後感到不舒服,就應暫時避免。

Tips:建議餵奶後才喝含咖啡因或酒精飲料,留意攝取量

 

餵哺母乳有助修身 注意飲食配合運動

餵哺母乳期間媽媽每天製造乳汁所消耗的能量不少,相等於約一小時運動量,對媽媽而言是最有效的修身方法。高咏梅指出,一般女士產後每月應減約0.5至1公斤,如產前較肥胖每月可減2公斤,修身速度因人而異,提醒媽媽產後切忌為盡快減磅而過分節食,避免影響奶量,也不應盲目「進補」令體重增加。一般產後女士如果飲食得宜並配合運動,產後大約6至9個月便可回復產前體重。

]]>
母乳Q&A|解答餵哺母乳時間、抱嬰兒姿勢、奶水不足、乳頭破損等5個疑問 //www.afterroberto.com/%e6%af%8d%e4%b9%b3qa-%e8%a7%a3%e7%ad%94%e9%a4%b5%e5%93%ba%e6%af%8d%e4%b9%b3%e6%99%82%e9%96%93-%e6%8a%b1%e5%ac%b0%e5%85%92%e5%a7%bf%e5%8b%a2-%e5%a5%b6%e6%b0%b4%e4%b8%8d%e8%b6%b3-%e4%b9%b3%e9%a0%ad/ Wed, 17 Mar 2021 11:03:0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622 母乳除了為嬰兒提供天然營養,亦有助提高嬰兒免疫力,減低嬰兒患病風險。近年多了媽媽選擇餵哺母乳,初時餵哺母乳有何注意事項?不少新手媽媽餵哺母乳時,都會遇上奶水不足、乳頭破損等問題,該如何應對?

 

相關文章:【懷孕準備】 7大助孕飲食法則 提升懷孕成功率 附營養師提供準媽媽飲食禁忌

 

嬰兒剛出生便可以餵哺母乳?

betway体彩 兒科專科醫生高利源醫生表示,媽媽在嬰兒出生後,可以先讓嬰兒的嘴巴直接觸碰乳頭,嬰兒會自然吸啜,一般情况下,媽媽在產房時已可以開始餵哺母乳。媽媽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况,因為受荷爾蒙影響,催產素會增加,令乳房脹痛,但只要確保嬰兒吸啜良好,當媽媽適應餵哺過程後,乳房脹痛會慢慢紓緩,奶量、餵哺母乳的技巧,以及嬰兒的吸啜能力都會慢慢改善。

母乳Q&A|解答餵哺母乳時間、抱嬰兒姿勢、奶水不足、乳頭破損等5個疑問
關於餵哺母乳的5個疑問

 

初期餵哺母乳抱嬰兒時有什麼要注意?

餵哺母乳時以正確姿勢抱嬰兒十分重要,媽媽要讓嬰兒的肚子緊靠着自己的腹部,嬰兒的身體和頭部呈一直線,臉朝向乳房,嬰兒透過一吸、一吞、一呼吸的有效吞嚥,直到嬰兒飽足後便會自然離開乳房。如媽媽的乳房感到痛楚,可以把手指輕輕放入嬰兒嘴巴內,將乳頭拉出,再重新把乳頭放入嬰兒嘴巴內。

 

相關文章:【懷孕準備】 慢性病、高齡、併發症影響生兒育女? 10個懷孕風險你要知

 

餵哺母乳時間為何要在晚上?

高醫生解釋,媽媽體內的催產素在晚上會特別高,從而促進製造母乳,更能確保嬰兒有足夠奶水,而催產素亦對嬰兒腦部發展有幫助。

餵哺次數方面,嬰兒剛出生的首數天需要較頻密,因為嬰兒的胃部體積細小,需要少吃多餐。剛出生頭半天嬰兒會較嗜睡,只需餵哺3至4次,到出生後2至3日嬰兒會日夜不分,每天需餵哺8至12次。

 

遇到「上奶」不足、奶水少問題,怎辦?

高醫生表示,當媽媽懷孕時,乳房已為餵哺母乳做好準備,例如乳頭顏色改變及流出初乳,如果生育後媽媽身體狀况許可,加上嬰兒有吸啜動作,媽媽可嘗試與嬰兒有皮膚接觸,有助剌激媽媽身體製造更多催產素,幫助上奶。

 

餵哺母乳致乳頭破損怎麼辨?

媽媽乳頭破損的情况很常見,主要是因為嬰兒沒有正確地吸啜乳頭。高醫生指出,由於媽媽在餵哺母乳過程中感到痛楚,會減慢上奶速度,所以要確保嬰兒正確地吸啜,避免乳頭破損。萬一乳頭有破損情况,建議媽媽可以利用泵奶機泵出奶水,並用奶樽餵哺嬰兒,等待乳頭痛楚紓緩後,再透過皮膚接觸重新餵哺母乳。

]]>
提升免疫力|教你適度曬太陽自製維他命D強骨骼牙齒健康 營養師:過量攝取反損健康 //www.afterroberto.com/%e6%8f%90%e5%8d%87%e5%85%8d%e7%96%ab%e5%8a%9b-%e6%95%99%e4%bd%a0%e9%81%a9%e5%ba%a6%e6%9b%ac%e5%a4%aa%e9%99%bd%e8%87%aa%e8%a3%bd%e7%b6%ad%e4%bb%96%e5%91%bdd%e5%bc%b7%e9%aa%a8%e9%aa%bc%e7%89%99%e9%bd%92/ Fri, 22 Jan 2021 07:29:2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0698 現時人類身體唯一可以自行製造的維他命,是被稱為「陽光維他命」的維他命D,維他命D對於人體的骨骼健康,以至抗炎及免疫能力都非常重要。想攝取足夠維他命D,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曬太陽!怎樣曬太陽才能讓體自行製造維他命D呢?在室內隔着玻璃窗曬太陽可以嗎?搽上SPF8或以上的防曬品是否可行呢?原來透過飲食攝取的功效會相對較弱,為什麼呢?至於是否需要額外服食維他命D補充劑,營養師指出,由於嬰兒不能長時間曬太陽,加上母乳中缺乏維他命D,才需要額外補充。

提升免疫力|教你適度曬太陽自製維他命D強骨骼牙齒健康 營養師:過量攝取反損健康
維他命D有助吸收鈣質,若攝取量不足,會引致兒童容易有佝僂病,又或成人容易有骨軟化症及骨質疏鬆症,增加骨折風險。

維他命D助吸收鈣質 保持骨骼、牙齒健康關鍵

betway体彩 營養師高咏梅表示,維他命D能幫助吸收鈣質,維持血液中適當的鈣與磷濃度,是保持骨骼和牙齒健康的關鍵,同時維他命D亦能預防低血鈣引起的肌肉抽搐。因為一旦攝取量不足,骨骼便容易因變軟而變形,骨密度降低,引致兒童容易有佝僂病,又或成人容易有骨軟化症及骨質疏鬆症,增加骨折風險。

此外,維他命D能協助調節不同基因編碼和細胞的生長,可鞏固人體免疫力和抗炎能力。有研究顯示,長期維他命D攝取量不足或與心血管、癌症等疾病有關。

身體能自行製造維他命D 每星期戶外曬太陽23

身體想有充足維他命D,最好由自己製造,高咏梅指出,陽光是最重要的原材料,當皮膚接觸陽光的紫外線UVB後,便能觸發維他命D在肝和腎內活化及合成。她引述研究指出,建議以下3點:

。每星期曬太陽2至3次,每次15至30分鐘,最好在早上10至下午3時這段陽光充沛的時間。

。要留意不要搽上SPF8以上的防曬品來曬太陽。

。必須要在戶外直接讓陽光照射皮膚,否則UVB便不能與皮膚接觸,觸發維他命D的合成。

飲食能彌補維他命D攝取嗎?

如果平日沒有曬太陽的習慣,人體每日需要多少維他命D?

你每日需要多少維他命D

年紀 每日建議攝取量 每日攝取上限
0-12個月 400IU 1000-1500IU
1-70 600IU 4000 IU
71 800IU 4000 IU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研究所 (IU =International Unit國際單位)

高咏梅指出,只有很少部分的食物含有維他命D,如曬太陽的時間不足,可考慮進食以下食物來補充,有需要可由註冊營養師的評估後,按建議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

部分含維他命D的食物

食物 維他命D含量(IU
三安士三文魚(熟) 570
一杯牛奶/豆奶(添加維他命D) 100-144
一杯穀物早餐(添加維他命D) 80
一隻蛋 44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協會

母乳餵哺嬰兒易缺維他命D

成人基本上多曬太陽便能有充足維他命D,但高咏梅指出,接受全母乳餵哺、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每公升母乳只含約20 IU維他命D,加上不應長時間曬太陽,以致容易缺乏維他命D,影響鈣質吸收及免疫力,她引述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母乳餵哺嬰兒每天可透過服用一滴維他命D滴劑,額外補充400 IU維他命D。

過量攝取維他命D損健康

一般從陽光或日常飲食中過量攝取維他命D的機會較低,但市面的營養補充劑劑量差異極大,因此選購前除了需留意標籤上的劑量,亦可諮詢註冊營養師的建議,以免因攝取過量而對身體做成不良影響,例如引致血鈣過高,造成血管與組織鈣化,令心臟、血管與腎臟受損,甚至增加骨折風險。

]]>
【抗疫你要知】 新冠肺炎疫情下 新手爸媽抗疫兼湊BB 好辛苦? 醫生教你 5 個照顧錦囊 //www.afterroberto.com/%e6%8a%97%e7%96%ab%e4%bd%a0%e8%a6%81%e7%9f%a5-%e6%8a%97%e7%96%ab%e5%85%bc%e6%b9%8abb-%e5%a5%bd%e8%be%9b%e8%8b%a6-%e6%96%b0%e6%89%8b%e7%88%b8%e5%aa%bd-5-%e5%80%8b%e7%85%a7%e9%a1%a7%e9%8c%a6%e5%9b%8a/ Thu, 23 Apr 2020 05:45: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569 【抗疫你要知】 新冠肺炎疫情下 新手爸媽抗疫兼湊BB 好辛苦? 醫生教你 5 個照顧錦囊

藝人楊怡剛誕下B女,恭喜恭喜!對於一眾新手爸媽來說,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既要全心抗疫又要兼顧湊BB,會否忙亂得「雞手鴨腳」、自顧不暇呢?betway体彩 兒科專科醫生黃嘉賢醫生提醒新手爸媽,切勿過度緊張疫情而影響了照顧BB的質素,例如擔心餵哺母乳傳染BB、稍為嘔奶已害怕BB「中招」⋯⋯不想事倍功半,便要留意黃醫生提供以下5個實戰錦囊,新手爸媽隨時都可以派上用場!

相關文章:

【抗疫你要知】無懼新型冠狀病毒? 孕婦、新手爸媽防疫攻略 15招傍身開心迎BB

1. 切忌坐月不洗澡、不洗頭

黃醫生不諱言,即使在非疫情下,都不建議媽媽在坐月期間不洗澡、不洗頭,更遑論是在抗疫時期,必須加強個人衛生,保障BB的健康。

 

2. 疫情下鼓勵繼續餵哺母乳

【抗疫你要知】 新冠肺炎疫情下 新手爸媽抗疫兼湊BB 好辛苦? 醫生教你 5 個照顧錦囊
betway体彩 兒科專科醫生黃嘉賢醫生提醒新手爸媽, 切勿過度緊張疫情而影響了照顧BB的質素,只要 做足個人衛生、注意作息和情緒管理,便可以跟 BB共渡「疫」境。(陳國良攝)

黃醫生十分鼓勵新手媽媽餵哺母乳,即使在疫情下,只要在餵哺前後做好個人和手部衛生等基本程序便可以。「若媽媽有輕微的流鼻水或感冒,其實也不用擔心,可以繼續餵哺,因媽媽在這時期會製造很多抗體經母乳傳輸給BB,對BB對抗感染、增強抵抗力都十分有幫助。」

3. 出街BB袋準備要充足

初生BB需要接受身體檢查或注射疫苗,故必須外出時,爸媽要做足準備!不過,黃醫生提醒,1歲以下的BB基本上呼吸較淺和急促,BB呼吸不暢順卻沒有能力自行移動口罩,加上沒有適合的口罩,故不建議為他們戴口罩。

不少新手爸媽都會為BB車準備了「雨檔」,黃醫生強調這是正確做法,因可減低其他人的飛沫傳染。不過,還要注意的是,爸爸媽媽每次在接觸BB前,必須以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因在路途上難免會按過升降機掣、碰到門柄等,因此切勿疏忽。

另外,BB袋內除了有BB所需的物品、抗疫產品外,更要多準備數件BB衣服。「建議是開胸衣服,而非『過頭笠』款式,因可減低換衣服時BB口鼻沾上衣服上的細菌或病毒。」

 

4. 勿讓寵物太親近BB

有新手爸媽擔心在疫情下要減少錫錫BB?!黃醫生表示,在自己家中,爸媽若已做足清潔措施,亦沒有特別跟有感染人士的接觸史,相信跟BB有身體接觸是沒有問題的。反而勉強與BB保持距離,可能會影響親子關係,或令爸媽情緒更緊張。

值得注意的是,若家中有飼養寵物,黃醫生則建議要避免讓牠們跟BB太接近,因本港已有動物有感染病毒機會的病例。

 

5. 注射小兒疫苗部分不可免

小兒疫苗有助保障BB的健康,因此黃醫生表示,BB出院後醫生會視乎其身體狀?、是否足月、黃疸等再作覆診安排。至於注射疫苗方面,有些如百日咳疫苗必須準時注射,因感染病情會較嚴重;有些疫苗也不可延遲太久。故可以跟醫生溝通,盡量按時注射會較為理想。

孕婦、新手爸媽抗疫日常做好啲

【抗疫你要知】 新冠肺炎疫情下 新手爸媽抗疫兼湊BB 好辛苦? 醫生教你 5 個照顧錦囊
陳煥堂醫生(左);黃嘉賢醫生(右)

綜合陳煥堂醫生和黃嘉賢醫生的意見,做足以上15招外,更要注意個人作息和情緒管理,包括:

  • 要注意吃得好、睡得好,保持正面思維,有助加強個人的抵抗力及提升照顧胎兒或BB的質素。
  • 疫情下,資訊氾濫,故要學懂過濾資訊,明辨是非。
  • 若遇到困難或情緒問題,要及早向信任的親朋、熟手媽媽、醫生或專業人士尋求協助、傾訴,有助紓緩壓力、穩定情緒。

]]>
【女性健康】生育黃金期常見婦科病 懷孕時有子宮肌瘤 割唔割好? //www.afterroberto.com/%e7%94%9f%e8%82%b2%e9%bb%83%e9%87%91%e6%9c%9f%e5%b8%b8%e8%a6%8b%e5%a9%a6%e7%a7%91%e7%97%85-%e6%87%b7%e5%ad%95%e6%99%82%e6%9c%89%e5%ad%90%e5%ae%ae%e8%82%8c%e7%98%a4-%e5%89%b2%e5%94%94%e5%89%b2%e5%a5%bd/ Mon, 02 Dec 2019 06:28: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592
圖2之1
(資料圖片/FancyTapis@iStockphoto/設計圖片,圖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子宮肌瘤是女性生育黃金期常見的婦科病。年紀愈大,發病率愈高。由於徵狀不明顯,不少人做產前檢查時才驚覺「買大送細」,發現子宮長有纖維瘤或瘜肉。

現今女性遲婚,生育年齡亦一併推延,子宮肌瘤愈來愈普遍。雖然微創手術愈趨成熟,但仍無法處理太大的肌瘤,需要開刀切除,風險亦相對提高。因此定期婦科檢查,及早發現異常、及早治療,最能對付子宮肌瘤。

一旦懷上寶寶才發現有子宮肌瘤,一般會留待分娩時才一併處理。那麼,子宮肌瘤對懷孕甚至餵哺母乳會有什麼影響?這是很多患者關心的問題。最常見情况是:肌瘤阻礙胎位令胎兒無法轉頭;懷孕期間肌瘤增大令孕婦感到痛楚;分娩時即使肌瘤沒有造成阻礙,產後子宮收縮亦會變得較差,影響復元。

緊密觀察
緊密觀察——懷孕時子宮充血液相當充沛,若冒然切除肌瘤,手術過程中容易造成大出血;加上生產後,肌瘤通常會縮小,因此建議追蹤觀察。(資料圖片/設計圖片)

未生育 遺傳 肥胖風險高

子宮肌瘤是從子宮肌肉長出來的纖維瘤,出現風險與年齡息息相關,平均六成45歲以上女士曾經或正長有子宮肌瘤,而35歲以下女士只有三成。雖說成因不明,但從未曾生育、有家族遺傳、本身有高血壓、肥胖等都是高危因素。過往研究亦發現,黃豆類如豆漿、醃製食物及咖啡因,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女士一般在以下兩種情况下發現患上子宮肌瘤:一是月經過多,導致貧血求醫而發現;另一是從無不適、無明顯病徵,有小肚腩但誤以為是肥胖所致,直至接受體檢或產前檢查才驚覺子宮一直長有纖維瘤。部分患者按肚時會感到有小硬塊,小部分嚴重患者會感到下腹有下墜感、痛、小便頻密或大便時較辛苦。

可致子宮內出血或不育

月經期間,子宮會正常收縮。若子宮內長有肌瘤就有可能阻礙收縮。肌瘤長在子宮腔內,容易引致大量出血,亦有可能阻礙輸卵管導致不育。至於懷孕後才發現的患者,醫生更要小心監察肌瘤於懷孕期間的生長速度和大小。

今年發表的醫學研究,追蹤了175名處於生育年齡、被診斷有子宮肌瘤後一年內懷孕的婦女。她們每3個月接受跟進,直至產後6個月為止;其間她們都沒有急性切除子宮肌瘤的需要。結果發現,第一孕期(懷孕首3個月)子宮肌瘤直徑比懷孕前大,懷孕前中位數為22毫米、第一孕期35毫米;第二孕期(4至6個月)轉趨穩定,中位數為36毫米;第三孕期(7至9個月)亦趨穩定,中位數為37毫米;產後6個月子宮肌瘤則會收細,中位數大幅下降至14毫米,比懷孕前還要小。研究更發現,母乳餵哺對子宮肌瘤有抑制作用。此研究結果有助醫生處理相同個案時作為參考。

對付子宮肌瘤,定期檢查十分重要。一旦太遲發現,或會因肌瘤長得太大而無法接受微創手術,創傷及手術風險亦相對增加。醫學界雖然並沒有設下檢查的指引,但女士們應該定期接受婦科檢查,當發現有肌瘤,要每半年至一年檢查一次,並減少攝取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如雞皮、黃豆及豆漿等。如月經長期過多以至影響生活,也應及早接受詳細婦科檢查,利用超聲波儀器檢查是否長有子宮瘜肉或肌瘤。

手術選擇:瘤細可用微創 少痛楚不留疤

子宮肌瘤大小並無特別指向,一般年輕時發現的較小。做手術與否需視乎肌瘤位置,若長在子宮內腔,即使體積小也容易影響月經;若肌瘤長至逾4厘米,就要考慮切除。

肌瘤大小、位置及徵狀,還有變癌風險和生育意向,都是手術與否的考慮因素。若屬於內腔肌瘤,會引致經量較多,亦增加小產風險。若子宮內壁長出子宮內膜瘜肉(即細小良性腫瘤),同樣會引起經血增加及不正常月經出血。一般手術可用宮腔內窺鏡,把鏡頭伸到子宮內,當見到子宮肌瘤或瘜肉便直接用手術電刀等儀器切除或削平,不會有傷口。這技術逐漸成熟,在國際上廣泛採用,不單可以減少痛楚,比起傳統手術,對外觀影響較小。最近醫學界亦嘗試利用HIFU(高效聚焦超聲波)達至治療效果,提供多一種選擇。

若長在子宮肌肉內或子宮黏膜外的肌瘤,則視乎不同位置和患者情况,可選擇開刀或微創。若患者已接近更年期又無生育計劃,可考慮切除肌瘤或把整個子宮切除;另外也要視乎肌瘤大小,較大的肌瘤要在子宮開刀,切出肌瘤後再把傷口縫合;子宮肌瘤直徑不大於12厘米則可選擇微創手術,將肌瘤削平。若不計劃生育,亦可用方法短暫阻塞子宮血管,有效令肌瘤縮細八成。

近年微創手術愈見精湛,但只適用於子宮肌肉內及子宮壁外的肌瘤。手術最初為多孔微創手術,肚臍有1厘米傷口,再加附近有3至4個約0.5厘米的傷口;至後來發展單孔微創,只需在肚臍開2至3厘米傷口,視乎醫生的技術和肌瘤的大小,縫合起來近乎見不到傷口。

文:李文軒(婦產科專科醫生)

編輯:陳志暘

]]>
【女性健康】6個月純母乳餵養 母子雙贏 //www.afterroberto.com/6%e5%80%8b%e6%9c%88%e7%b4%94%e6%af%8d%e4%b9%b3%e9%a4%b5%e9%a4%8a-%e6%af%8d%e5%ad%90%e9%9b%99%e8%b4%8f/ Mon, 05 Aug 2019 02:08: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770
母乳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每年8月1至7日為世界母乳餵養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從出生後1小時開始以純母乳餵養,直至滿6個月大,對嬰兒生長發育和健康最佳;之後可添加其他有營養的食物,同時繼續母乳餵養至兩歲或以上。

 

6個月純母乳餵養,不單是嬰兒能量和營養的主要來源,還可以防止腸道感染,同時較少出現超重和肥胖的問題。母親則可以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等風險。世衛估計,母乳餵養每年可以避免2萬名婦女因乳腺癌而死亡。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