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病患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06 Jul 2020 03:48:4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晚期病患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晚期病患口難言 另類溝通 掌握微表情 至親做代言人 //www.afterroberto.com/%e6%99%9a%e6%9c%9f%e7%97%85%e6%82%a3%e5%8f%a3%e9%9b%a3%e8%a8%80-%e5%8f%a6%e9%a1%9e%e6%ba%9d%e9%80%9a-%e6%8e%8c%e6%8f%a1%e5%be%ae%e8%a1%a8%e6%83%85-%e8%87%b3%e8%a6%aa%e5%81%9a%e4%bb%a3%e8%a8%80/ Mon, 06 Jul 2020 03:48:4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293 【明報專訊】晚期病患者的身體功能逐漸下降,他們反應變慢、意識似醒似夢、目光呆滯,甚至思想行為紊亂;溝通能力逐漸減弱,愈來愈難清楚表達自己和理解他人的說話,家人無法明白他們的意思或感受,雙方感到十分沮喪。怎麼辦?

晚期病患口難言 另類溝通 掌握微表情 至親做代言人
親吻表達愛——晚期病患者身體功能逐漸下降,思想行為紊亂,難以溝通。家人可以輕輕按摩、撫摸、親吻及擁抱,直接表達對患者的愛及關懷,無聲勝有聲。(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imtmphoto@iStockphoto)

照顧中風丈夫 由無助到心有靈犀

葉叔是一名退休公務員,與太太同住,女兒移民外國。夫婦兩人退休初期,每年到外國探望孫兒,逗留兩三個月,駕車接送孫兒,在花園種植蔬果,到公園耍太極劍,享受悠閒的生活。可惜兩年前葉叔中風入院,接受緊急手術,之後右身活動能力欠佳,需要長時間接受復康治療。

夫無法表達 常發脾氣

在太太輔助下,葉叔復康過程尚算順利。不過,大半年前不慎跌倒,引發小中風而再度入院,其後又因併發症多次進出醫院。近日再因肺炎再次入院治療,葉叔身體機能逐漸衰退,醫生提醒夫婦要為晚期照顧做好準備。眼前的葉叔變得虛弱,自理能力下降,日常活動需要完全依賴太太貼身照顧。此外,受口肌退化及氣促影響,說話能力明顯減弱,入院前還能回答短句,現時只能發出單字或聲響。太太不禁擔心起來,不知如何應對。

觀察中領會 發掘另類溝通

「我完全沒法了解他的想法。」一臉愁容的太太尋找社工傾訴:「入院後,他時常亂發脾氣,多次嘗試掃走尿布、被鋪及鹽水豆針,又不時發出厭煩的聲響,或踢撞牀邊。問他是否口乾要喝水或感到不舒適,他又不斷搖手拒絕,甚至將頭部擰至另一邊。」太太因而感到沮喪,多次差點發脾氣,幸好最後忍住了,「我了解他,知道他一定有些心事,但不能用言語溝通,我也不知道他的真正需要……」社工也能看出她有多無助。

社工鼓勵太太別放棄,相信葉叔也在努力尋找表達方法,兩人需要摸索如何以非言語模式溝通,並嘗試協助太太從觀察中領會葉叔的想法,太太慢慢地找到竅門。有一次,她看見葉叔用手背摩擦牀邊,又發出一點聲響,就輕拍他肩膀,坐下捉住他的手,輕聲細問:「阿葉,是否手背上的東西令你感到不適呢?讓我看看吧。」太太細心看看插上鹽水豆針的手背有些脫皮,猜想是皮膚乾燥令他痕癢難耐,就問:「是否手背痕癢?」葉叔望着她,沒有發聲。太太就拿出潤膚膏為他擦一擦,輕輕按摩一下。葉叔再沒有舉動,繼續休息。她坦言:「跟他一起50多年,現階段才能體會心有靈犀。現在的我比從前更靈敏,開始摸索到他的微表情,每個眉目、每個眼神、每種聲線,都帶來不同的意思。」

太太繼續笑言:「知道葉叔最喜歡按摩,每次他都會閉上眼,表露出從容、享受的表情。曾試過探病時間我遲到了,他會感到不安,發脾氣,不斷踢牀邊。」太太彷彿變成葉叔代言人,掌握他的細節。

「最需要的,是我的陪伴」

每天探病時間,太太總會出現。最近,葉叔已不能跟她互動,太太依舊替他按摩手腳,在他耳邊分享孫兒近况及播放葉叔喜歡的歌曲。「或許現在他最需要的,就是我的陪伴。雖然我不是照顧得最好,但總算盡力了,葉叔也會知道的。」就是透過這種另類的溝通模式,夫婦仍能在情感上親密連繫。

文:林雍恩(香港大學「賽馬會安寧頌」訓練主任)


專家札記:整理儀容護尊嚴 輕撫擁抱表關愛

晚期病患口難言 另類溝通 掌握微表情 至親做代言人
珍惜相聚——病情發展難以預算,患者與家人應珍惜共聚時光。(rawintanpin@iStockphoto)

1. ​尊重患者是整全的人 維護尊嚴

患者未必完全明白別人的說話,但仍有情緒和感覺,因此不能忽視對他們的尊重。接觸患者時,要稱呼他的名字,好讓他沒有感到被遺棄。當打算為患者做一些事時,不妨靠近他耳邊告知,以表示尊重,亦有助他做好心理準備。同時,要避免有他在場時,跟別人談論他的情况。適時為患者整理頭髮、刮鬍子、抹身、換衣服等,除了是衛生需要,也為維護他的形象,同時傳遞了關心和愛護。

2. 保持耐性 細心觀察

專研人際溝通的學者Manusov及Keeley,於2015年的研究顯示,晚期患者細緻的表情及動作,不僅顯示個人感受和需要,還會連繫旁人並作出互動,例如他們會斷續哼出熟悉音調表達愛意,以厭煩聲音表達反對。所以探訪時要保持敏銳觸覺才不致忽略患者的感受和需要。有家人形容像猜啞謎,屢猜不中時會感到挫敗。遇上這情况時,可先停一停,喝一口茶,沉澱一下自己,再接再勵。

3. 營造安全合適的環境

如情况許可,調節室內光線及溫度;盡量把病牀靠近窗邊,讓他可跟外面的世界連繫,牀邊擺放患者喜歡的小擺設、相片等。千萬別站在遠處跟他們說話,宜靠近患者身旁說話並保持眼神接觸。

4. 注意說話及提問技巧

晚期患者能聽到周圍的聲音,只是無力回應。家人說話時保持聲線輕柔,放慢速度,回應要簡短易明,讓患者有足夠時間理解。說話前,先交代自己名字:「你的兒子,小明。」說話時着重感情流露而不是對話內容,緊記每次只觸及一個範疇。若患者表達有困難,家人可嘗試推測他的意思,提供1至2個詞語作選擇。每次提問要簡單,患者只需答「是」或「不是」,或以點頭、眨眼回應便可。

5. 善用身體語言及其他溝通工具

對話並非唯一溝通方法,身體語言更為重要。家人可輕撫或握着患者的手,陪伴在旁並保持眼神接觸,使他們保持專注和感到未被離棄。按患者狀况輕輕按摩、撫摸面龐、親吻及擁抱,能直接地表達愛及關懷。另外,音樂可喚醒記憶,亦有助紓緩情緒,播放患者喜愛歌曲或柔和音樂,如有宗教信仰,詩歌及頌經也是尚佳選擇。

6. 給予適當的沉澱空間

患者受病情困擾,其痛苦是其他人無法了解,面對這些情景,像是講什麼都不合適,還不如沉默。不少家人認為沉默最難熬,但其實是一種主動陪伴,可給予雙方沉澱和冷靜空間。首先,家人眼神要注視患者,即使對方沒有看你,也要讓他知道,你還在。其次,適時做一些貼心小動作,如倒一杯水,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心。若察覺到對方狀態恢復,便以同理心打破沉默,可以問:「還好嗎?」當找不着合適用語,輕輕握着對方的手便是最佳表達。

7. 陪伴在側 活在當下

與晚期患者溝通的重點是給予關懷與支持,家人只需作穩定、溫暖的陪伴,珍惜共聚時光。鼓勵患者在精神尚可時,預先寫下信件、錄像留給家人,講出心聲。家人亦可尋求醫護團隊協助,安排簡單家庭聚會,向患者表達「我愛你」、「多謝」、「對不起」、「原諒你」、「再見」、「欣賞」及「感激」,並肯定患者一生中對家庭、社會的貢獻。亦可按患者信仰,安排宗教人員聆聽他的最後心願,為他帶來心靈上的平安。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段關係都不一樣,家人毋須對晚期患者溝通抱過高期望,要肯定雙方在過程中的努力,不斷嘗試,尋找最適合的溝通方法。

文:周秀芳(香港大學「賽馬會安寧頌」計劃講師)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醫生意見:安寧照顧……從來不是一份工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7%94%9f%e6%84%8f%e8%a6%8b%ef%bc%9a%e5%ae%89%e5%af%a7%e7%85%a7%e9%a1%a7%e5%be%9e%e4%be%86%e4%b8%8d%e6%98%af%e4%b8%80%e4%bb%bd%e5%b7%a5/ Sun, 28 May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7ca4d451ff6cd6080185ef1f241f80f5 【明報專訊】照顧晚期病人的工作殊不簡單,照顧者往往面對不同的挑戰及壓力。

在安寧照顧工作中,專業照顧者全心全意,投入時間和精力照顧晚期病人,你又有沒有想過,其實他們也需要關懷和照顧?

非親非故情緒也會受困

翻查文獻,照顧者經常面對的壓力有三種:專業哀傷、悲憫疲憊及創傷後壓力。

「專業哀傷」是照顧者因為晚期病人的離世而出現哀傷反應,包括不捨、傷心、憤慨等。不要以為哀傷反應只限於自己親人離世時才出現,照顧者在日常工作和貼身照顧中,亦與晚期病人建立起深厚感情,當院友步向死亡,哀傷反應是最自然不過。

「悲憫疲憊」主要來自與晚期病患者接觸。在生命晚期,病患者或多或少受到疾病及各種徵狀的困擾。面對這些困擾,照顧者很多時候是感同身受,想出手相助卻束手無策,感到無助、孤獨、焦慮及抑鬱,甚至出現身體不適。

對部分照顧者來說,目擊晚期病人或院友過身可以是一個創傷經驗,尤其是當死亡來得突然,事前沒有太多心理預備。不少照顧者都提及,曾經在晚期病人過身後出現創傷後壓力反應,包括失眠、情感麻木、重複想起院友過身的畫面等。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站在安寧照顧服務最前線的照顧者,他們的身心社靈健康亦需要適切支援。這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1、教育照顧者自我關顧的技巧(詳見右表),並鼓勵他們在工作及生活中實踐

2、在工作環境中建立支援小組

3、建立互相信任及支持的工作環境

4、提供培訓,提升照顧者知識及技巧,讓他們更有信心照顧晚期病患者或院友

5、引入紀念儀式,為同事提供宣泄情緒的渠道

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院舍」計劃正依從以上五大方向,為參與計劃的安老院舍制訂培訓教材,並提供培訓,提升安老院舍的安寧服務質素。

文:梁萬福(老人科專科醫生、香港老年學會會長)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9/news/_29YC004_.jpg不捨分離——晚期病人的照顧者,面對病人身體日逐漸衰弱,卻束手無策,會感到無助和焦慮。(aLittleSilhouetto@iStockphoto);]]>
【明報專訊】照顧晚期病人的工作殊不簡單,照顧者往往面對不同的挑戰及壓力。

在安寧照顧工作中,專業照顧者全心全意,投入時間和精力照顧晚期病人,你又有沒有想過,其實他們也需要關懷和照顧?

非親非故情緒也會受困

翻查文獻,照顧者經常面對的壓力有三種:專業哀傷、悲憫疲憊及創傷後壓力。

「專業哀傷」是照顧者因為晚期病人的離世而出現哀傷反應,包括不捨、傷心、憤慨等。不要以為哀傷反應只限於自己親人離世時才出現,照顧者在日常工作和貼身照顧中,亦與晚期病人建立起深厚感情,當院友步向死亡,哀傷反應是最自然不過。

「悲憫疲憊」主要來自與晚期病患者接觸。在生命晚期,病患者或多或少受到疾病及各種徵狀的困擾。面對這些困擾,照顧者很多時候是感同身受,想出手相助卻束手無策,感到無助、孤獨、焦慮及抑鬱,甚至出現身體不適。

對部分照顧者來說,目擊晚期病人或院友過身可以是一個創傷經驗,尤其是當死亡來得突然,事前沒有太多心理預備。不少照顧者都提及,曾經在晚期病人過身後出現創傷後壓力反應,包括失眠、情感麻木、重複想起院友過身的畫面等。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站在安寧照顧服務最前線的照顧者,他們的身心社靈健康亦需要適切支援。這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1、教育照顧者自我關顧的技巧(詳見右表),並鼓勵他們在工作及生活中實踐

2、在工作環境中建立支援小組

3、建立互相信任及支持的工作環境

4、提供培訓,提升照顧者知識及技巧,讓他們更有信心照顧晚期病患者或院友

5、引入紀念儀式,為同事提供宣泄情緒的渠道

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院舍」計劃正依從以上五大方向,為參與計劃的安老院舍制訂培訓教材,並提供培訓,提升安老院舍的安寧服務質素。

文:梁萬福(老人科專科醫生、香港老年學會會長)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9/news/_29YC004_.jpg不捨分離——晚期病人的照顧者,面對病人身體日逐漸衰弱,卻束手無策,會感到無助和焦慮。(aLittleSilhouetto@iStockphoto);

]]>
「送死」之後 照顧者需減壓 //www.afterroberto.com/%e3%80%8c%e9%80%81%e6%ad%bb%e3%80%8d%e4%b9%8b%e5%be%8c-%e7%85%a7%e9%a1%a7%e8%80%85%e9%9c%80%e6%b8%9b%e5%a3%93/ Sun, 28 May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23282f446790d5e02127b45fa21142bf 【明報專訊】當晚期病人身體逐漸變差,離死亡愈來愈近,家人朋友固然不捨和難受,負責安寧服務的照顧者,包括醫護人員、社工、護理員等,心情同樣受影響。哭泣難過是否代表不夠專業?沒流淚沒傷心是否代表冷酷無情?

照顧晚期病人,也需要顧及家人和安寧服務照顧者(下稱照顧者)的壓力及不安情緒,才能夠生死相安。

「當時見到院友連續三天進食量大約只得六十毫升,而且小便持續減少,好似完全進入昏睡狀態,叫極都不太醒,覺得院友應該離死亡好近了。不久,院友便進入『安寧房間』接受臨終照顧。」院舍一名前線護理員於院友離世後的解說會上訴說。

三個多月前,一位患有末期腎衰竭、晚期認知障礙症的院友參加了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院舍」計劃。家屬選擇讓院友留在院舍接受照顧至離世一刻。院友離世後一星期,計劃團隊為院舍照顧者進行解說會,讓他們分享體會及感受,以作情緒支援。

見病人身體日差感無力

「我當時心情很矛盾,本來以為,能夠於院舍提供臨終照顧服務,為院友人生最後一程送上祝福、關懷及照顧是好事,但想深一層,其實亦代表着又有一位院友將要離世,很是不捨。」

「覺得有種無力感,見到院友身體健康狀况一直轉差,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些什麼協助。」

「知悉家屬的意願是希望能早些送院友往醫院,但見院友數次出入醫院才離世,感到很不舒服。但聽到家屬對院舍同工的讚賞及了解到家人的意願,明白面對死亡時,需要多從家人方面考慮及予以尊重。」

建立關愛環境適時支援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照顧臨終病人時,照顧者、院友和家人一樣,一步一步走近死亡。大部分照顧者在日常工作中,或多或少與院友及其家屬建立了感情,他們盡心盡力確保病人的意願得到尊重,最後一程走得舒服安詳。不過,當病人離世,照顧者少不免經歷種種的哀傷、不捨和無力感。因此,協助院舍建立關愛的工作環境,讓照顧者知道自己可隨時得到支援,對於減低照顧者的壓力及倦怠尤其重要。

不哭泣不等於冷酷無情

要建立關愛的工作環境,讓照顧者互相支持,首要的條件就是學習處理情緒。眼見熟悉的院友離世、與家人朋友道別、回憶以往生活細節等場面,照顧者很多時會有所感觸,甚至傷感落淚。我們要明白面對生命的流逝,有情緒是自然不過,專業照顧者也不例外,傷心哭泣不代表不夠專業。院舍應該開放平台,鼓勵照顧者在一個安全信任的環境中分享照顧經歷及感受,互相理解和支持。當然,也要尊重每位照顧者的個別需要和步伐,不勉強未有準備的照顧者分享,也不應該將沒有傷心哭泣視為冷酷無情,要明白每個人表達情緒的方式不盡相同。當情緒得到適當的處理,每位院友過身的經歷都會成為照顧團隊一次反思學習的機會,院友及家屬的生命故事,讓照顧者學會與悲傷共處,坦然接受死亡。

文:馮廣榮(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院舍」計劃專責社工)

編輯:蔡曉彤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9/news/_29YC003_X.jpg生死相安——家屬和安寧服務照顧者陪伴病人一起走人生最後一程,情緒亦會受到影響;照顧者要學懂疏導情緒,才能生死相安。(設計圖片,kazoka30@iStockphoto);]]>
【明報專訊】當晚期病人身體逐漸變差,離死亡愈來愈近,家人朋友固然不捨和難受,負責安寧服務的照顧者,包括醫護人員、社工、護理員等,心情同樣受影響。哭泣難過是否代表不夠專業?沒流淚沒傷心是否代表冷酷無情?

照顧晚期病人,也需要顧及家人和安寧服務照顧者(下稱照顧者)的壓力及不安情緒,才能夠生死相安。

「當時見到院友連續三天進食量大約只得六十毫升,而且小便持續減少,好似完全進入昏睡狀態,叫極都不太醒,覺得院友應該離死亡好近了。不久,院友便進入『安寧房間』接受臨終照顧。」院舍一名前線護理員於院友離世後的解說會上訴說。

三個多月前,一位患有末期腎衰竭、晚期認知障礙症的院友參加了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院舍」計劃。家屬選擇讓院友留在院舍接受照顧至離世一刻。院友離世後一星期,計劃團隊為院舍照顧者進行解說會,讓他們分享體會及感受,以作情緒支援。

見病人身體日差感無力

「我當時心情很矛盾,本來以為,能夠於院舍提供臨終照顧服務,為院友人生最後一程送上祝福、關懷及照顧是好事,但想深一層,其實亦代表着又有一位院友將要離世,很是不捨。」

「覺得有種無力感,見到院友身體健康狀况一直轉差,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些什麼協助。」

「知悉家屬的意願是希望能早些送院友往醫院,但見院友數次出入醫院才離世,感到很不舒服。但聽到家屬對院舍同工的讚賞及了解到家人的意願,明白面對死亡時,需要多從家人方面考慮及予以尊重。」

建立關愛環境適時支援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照顧臨終病人時,照顧者、院友和家人一樣,一步一步走近死亡。大部分照顧者在日常工作中,或多或少與院友及其家屬建立了感情,他們盡心盡力確保病人的意願得到尊重,最後一程走得舒服安詳。不過,當病人離世,照顧者少不免經歷種種的哀傷、不捨和無力感。因此,協助院舍建立關愛的工作環境,讓照顧者知道自己可隨時得到支援,對於減低照顧者的壓力及倦怠尤其重要。

不哭泣不等於冷酷無情

要建立關愛的工作環境,讓照顧者互相支持,首要的條件就是學習處理情緒。眼見熟悉的院友離世、與家人朋友道別、回憶以往生活細節等場面,照顧者很多時會有所感觸,甚至傷感落淚。我們要明白面對生命的流逝,有情緒是自然不過,專業照顧者也不例外,傷心哭泣不代表不夠專業。院舍應該開放平台,鼓勵照顧者在一個安全信任的環境中分享照顧經歷及感受,互相理解和支持。當然,也要尊重每位照顧者的個別需要和步伐,不勉強未有準備的照顧者分享,也不應該將沒有傷心哭泣視為冷酷無情,要明白每個人表達情緒的方式不盡相同。當情緒得到適當的處理,每位院友過身的經歷都會成為照顧團隊一次反思學習的機會,院友及家屬的生命故事,讓照顧者學會與悲傷共處,坦然接受死亡。

文:馮廣榮(賽馬會安寧頌「安寧在院舍」計劃專責社工)

編輯:蔡曉彤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9/news/_29YC003_X.jpg生死相安——家屬和安寧服務照顧者陪伴病人一起走人生最後一程,情緒亦會受到影響;照顧者要學懂疏導情緒,才能生死相安。(設計圖片,kazoka30@iStockphoto);

]]>
照顧自己:停一停 鬆一鬆 //www.afterroberto.com/%e7%85%a7%e9%a1%a7%e8%87%aa%e5%b7%b1%ef%bc%9a%e5%81%9c%e4%b8%80%e5%81%9c-%e9%ac%86%e4%b8%80%e9%ac%86/ Sun, 28 May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328b9911d541aab9194fcd352833b445 【明報專訊】正在照顧晚期病人的家屬或從事安寧照顧服務的人,可從身體、心靈、思想及社交等層面自我關顧多一點︰

■身體上

‧定時作簡單運動

‧保持均衡飲食

‧作鬆弛練習

‧參與休閒的活動(如茶道、種花、烹調)

■心靈上

‧讓自己停一停(安靜/退修)

‧寫心靈札記

‧從安寧照顧中尋找意義

‧多接觸大自然

‧嘗試尋找靈性上的支持

■思想上

‧設立合理的期望

‧了解自己的能力與限制

‧認清和接受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接受不可改變的,將注意力放在可改變的

■社交上

‧嘗試建立穩定的支持系統和傾訴對象

‧在工作與家庭間尋找平衡點

‧參加支援團體或同路人小組,減低孤獨感

‧與家人保持良好溝通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9/news/_29YC002_.jpgpaylessimages@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正在照顧晚期病人的家屬或從事安寧照顧服務的人,可從身體、心靈、思想及社交等層面自我關顧多一點︰

■身體上

‧定時作簡單運動

‧保持均衡飲食

‧作鬆弛練習

‧參與休閒的活動(如茶道、種花、烹調)

■心靈上

‧讓自己停一停(安靜/退修)

‧寫心靈札記

‧從安寧照顧中尋找意義

‧多接觸大自然

‧嘗試尋找靈性上的支持

■思想上

‧設立合理的期望

‧了解自己的能力與限制

‧認清和接受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接受不可改變的,將注意力放在可改變的

■社交上

‧嘗試建立穩定的支持系統和傾訴對象

‧在工作與家庭間尋找平衡點

‧參加支援團體或同路人小組,減低孤獨感

‧與家人保持良好溝通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9/news/_29YC002_.jpgpaylessimages@iStockphoto;

]]>
實用錦囊:病人「長氣」 張開耳朵勿打斷 //www.afterroberto.com/%e5%af%a6%e7%94%a8%e9%8c%a6%e5%9b%8a%ef%bc%9a%e7%97%85%e4%ba%ba%e3%80%8c%e9%95%b7%e6%b0%a3%e3%80%8d%e3%80%80%e5%bc%b5%e9%96%8b%e8%80%b3%e6%9c%b5%e5%8b%bf%e6%89%93%e6%96%b7/ Sun, 14 May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5169a1efcd3ab1f311b40548182f18a0 【明報專訊】「靈性關懷」並不關乎宗教信仰,亦不如想像般抽象和遙不可及,以下的三項實用方法,可以讓大家實踐「靈性關懷」。

1. 尊重接納,陪伴同行

病患中的人身體面對各種辛苦情况,不但外觀受影響,心靈也變得脆弱敏感,故此尊重和接納至為重要,用心陪伴病人,跟隨他們的步伐。盡量不在態度、言語或處事上造成傷害,這是中國人常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心比心便是最好的關懷表達。

2. 真誠關懷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乎真誠,真摯的關懷和相處容易令病人在心中產生共鳴,能促進彼此溝通了解。

3. 聆聽和實務幫助

耐心聆聽,不要有意無意打斷病人的分享,例如:「你不要這樣想」、「食多點,好快無事」。讓病人有機會表達自己,即使病人重重複複,甚至沉默不語,陪伴和聆聽也能使病人感到被愛護。實務幫助,例如送上暖湯,協助購買日用品也是暖心的協助。

文:李瑞昌(靈實司務道寧養院註冊社工)

]]>
【明報專訊】「靈性關懷」並不關乎宗教信仰,亦不如想像般抽象和遙不可及,以下的三項實用方法,可以讓大家實踐「靈性關懷」。

1. 尊重接納,陪伴同行

病患中的人身體面對各種辛苦情况,不但外觀受影響,心靈也變得脆弱敏感,故此尊重和接納至為重要,用心陪伴病人,跟隨他們的步伐。盡量不在態度、言語或處事上造成傷害,這是中國人常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心比心便是最好的關懷表達。

2. 真誠關懷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乎真誠,真摯的關懷和相處容易令病人在心中產生共鳴,能促進彼此溝通了解。

3. 聆聽和實務幫助

耐心聆聽,不要有意無意打斷病人的分享,例如:「你不要這樣想」、「食多點,好快無事」。讓病人有機會表達自己,即使病人重重複複,甚至沉默不語,陪伴和聆聽也能使病人感到被愛護。實務幫助,例如送上暖湯,協助購買日用品也是暖心的協助。

文:李瑞昌(靈實司務道寧養院註冊社工)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7/55734848.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