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精神康復會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1 Apr 2020 08:05:5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新生精神康復會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情緒診所:長困家中 照顧子女身心健康 //www.afterroberto.com/%e6%83%85%e7%b7%92%e8%a8%ba%e6%89%80%ef%bc%9a%e9%95%b7%e5%9b%b0%e5%ae%b6%e4%b8%ad-%e7%85%a7%e9%a1%a7%e5%ad%90%e5%a5%b3%e8%ba%ab%e5%bf%83%e5%81%a5%e5%ba%b7/ Mon, 09 Mar 2020 04:38: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077 情緒診所:長困家中 照顧子女身心健康
充實生活——小朋友停課,生活變得枯燥,家長可與小朋友一起入廚、清潔家居,或到郊外走走。(szeyuen@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學校停課,社交活動減少,小朋友留在家中的時間相應增加。在抗疫期間,不但家長的情緒可能受影響,其實小朋友也可能因為生活規律突然改變,情緒變得衝動、容易哭鬧、過動或者退縮。

小朋友有這些情緒,都是十分正常。家長毋須過於擔心又或是只顧責罵。家長可以表達理解的同時,多加與孩子在家中作不同的互動,例如一起做伸展運動,或按照小朋友的喜好一起玩耍,把握親子機會,同時可以一齊放鬆身心。

 

藉電子心意卡維持社交
「媽媽,我什麼時候才可以見到同學?是否大家都病了?」

家長可以先跟小朋友解釋,他們的擔心很正常,再以他們明白的方式慢慢講解現在的實際情况;然後鼓勵他們透過視像通訊或電子心意卡等,維持社交連繫。

 

親子煮飯仔 清潔家居
「小朋友整天留在家中,生活變得枯燥,如何是好?」

面對生活突變,青少年可能會因為不安或不知所措而顯得消極,在適當的防疫措施下,家長可以鼓勵青少年一起幫忙清潔家居、邀請他們一起下廚或製作小食。如情况合適,更可一起到郊外走走,一齊維持充實及積極的生活。

家長是子女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觀察和學習對象。為子女作一個好榜樣,照顧家人的同時,亦要記得照顧自己的身心靈需要!

新生精神康復會「抗疫同時不忘照顧子女的身心靈健康」短片:

文:張敬斯(新生精神康復會臨牀心理學家)

]]>
【精神健康】情緒診所:走出躁鬱 復元經驗引領同路人 //www.afterroberto.com/%e6%83%85%e7%b7%92%e8%a8%ba%e6%89%80-%e8%b5%b0%e5%87%ba%e8%ba%81%e9%ac%b1-%e5%be%a9%e5%85%83%e7%b6%93%e9%a9%97%e5%bc%95%e9%a0%98%e5%90%8c%e8%b7%af%e4%ba%ba/ Mon, 02 Dec 2019 07:28:1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577 bipolar disorder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每個人都有可能墮入人生低潮,精神病康復者也是如此。如能將自身的艱苦經歷轉化成人生智慧,透過不斷學習與分享,積極裝備自己,終有一天,復元人士也能發揮所長,勉勵同路人繼續向前,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個案

1990年代初,Domi畢業於香港大學後獲聘於一所名校教授英文,他滿腔熱誠正要實踐所學之際,卻被隨之而來的病况打亂。教師工作排山倒海的壓力,加上當時受政治環境影響,Domi病情一觸即發。他患上躁鬱症,往後20餘年,間或需要入院接受治療。

經歷發病與治療的起伏人生,Domi從未放棄自己,曾經任職不同工作,更加積極地活出自己的價值。及至近年,他報讀思健學院的「朋輩支援課程」,同時修讀「身心健康行動計劃證書帶領員」及其他課程,學習應付生活中不同變化,維持良好精神健康狀態,亦為保持競爭力做好準備。後來Domi獲聘為新生精神康復會過渡期宿舍「天悅宿」的朋輩支援員,在職場上發揮所長。

 

助認識社區 陪覆診出庭

朋輩支援員的工作是透過個人復元經驗及「過來人」的角色,與服務使用者同行,提供支援和分享經驗,從而促進彼此復元。Domi會帶領不同復元人士認識社區,帶他們參加求職面試、到醫院覆診或到法庭出席聆訊;亦會了解他們的用錢習慣,助建立理財概念,以免他們入不敷支。

在公眾教育方面,Domi不時與不同背景的受眾如醫科系及社工系學生、公眾分享他的復元故事,讓外界加深對精神病的了解。他亦會協助組織小組活動,進一步開拓朋輩支援網絡,透過日常接觸與對話,鼓勵復元人士放眼當下重拾自信人生。

如今,Domi能夠坦然面對患病經歷,亦感恩能夠在人生下半場用一己所長及人生智慧,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他認為,自己的生命經歷有助他擔任朋輩支援員時,能夠從復元人士的立場看待事物,理解他們所想:「我認為能夠為復元人士帶來快樂、幫助他們發掘自己的長處,是非常有意義。我希望成為復元人士的楷模,讓他們看見希望,也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

 

知多啲:「過來人」專家 支援朋輩同尋希望

新生精神康復會聯同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香港明愛及香港心理衛生會,獲得「思健」贊助,開展思健朋輩支援計劃,提供基本知識培訓、技巧訓練和實習。朋輩支援工作員不是特殊員工,而是在朋輩支援及自助方面的專家,幫助服務使用者提升「希望感」,親身展示復元的可能。他們以「過來人」經歷,分享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識和技巧、申請社會資源的心得,以及遇到困難時的自處方法;透過平等同行的關係,深入理解服務使用者,沒有批判地接納他們。

駐機構朋輩支援服務

查詢方法
九龍南昌街332號新生會大樓2樓安泰軒(深水埗)
查詢:2319 2103
網址:bit.ly/2I5w6HM

文:鄺嘉欣(新生精神康復會思健學院計劃主任,註冊社工)

資料提供:新生精神康復會

 

]]>
情緒診所:於不如意中活得愜意 //www.afterroberto.com/%e6%83%85%e7%b7%92%e8%a8%ba%e6%89%80-%e6%96%bc%e4%b8%8d%e5%a6%82%e6%84%8f%e4%b8%ad%e6%b4%bb%e5%be%97%e6%84%9c%e6%84%8f/ Mon, 21 Oct 2019 06:28: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993  

 

情緒診所:於不如意中活得愜意
(明報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論年齡,每人每日都會遇上形形色色的挑戰。即便是小學生,做好學生本分之餘,同時要面對大大小小生活上的問題:對老師的評分標準不滿、朋友之間意見不合甚而鬧翻、遭朋輩杯葛或霸凌等。我們年幼時都對世界充滿憧憬,但隨着成長,慢慢會發現個人及現實環境中有着不同的制約,很多問題往往無法處理或改變。

俊熹是一個熱愛足球的學生,遇上意外後仍冒着腳傷加劇的風險堅持練習,令家人十分擔心。父母不但阻止他外出練習,又罵他固執和反叛,令俊熹感到非常失望和無助,心想:「人生就此完了。」

受傷被禁踢波 人生完了?

人很容易把一個因情緒而起的念頭或想法,誤當成客觀事實或全面真相,繼而未能觀察事情的整體,掉進了情緒陷阱。在俊熹的故事中,放棄足球讓他感到人生的主要支柱遭擊毁,但這不等於他的人生真的「就此完了」或失去意義和價值。因此,當腦裏浮起「沒出路了」或「死一死算了」等念頭時,你可以先覺察它,跟它保持一個觀察的距離。當你處理好情緒帶來的影響,便有空間擴闊思維,讓自己發現其他可能,而非衝動或盲目跟隨固有想法。當你開始認清客觀事實和限制,可以慢慢嘗試將心神和力氣轉移到你真正重視的價值,而不是在死胡同裏掙扎。

睇清價值觀 彈性而堅定實踐

困擾你的事或許違背了你的價值觀,但糾結在苦無結果的掙扎或逃避,只會讓你容易忽略人生其他範疇的價值。回到俊熹的故事,父母的反對令他更堅持練習球技,除了藉此迴避與父母的衝突,他更希望向父母證明自己的理念和能力。然而每個人於家庭、朋輩、社群、成就、個人發展、身心健康、信仰等各方面,均有着不同的價值觀和優次。價值觀,就像漆黑大海中的燈塔,給我們方向,引導我們彈性地實踐有意義的生活。俊熹對足球活動的熱愛源於兩個價值觀:「成就感」和「社交聯繫」。但過於側重球場上的成就,令他忽略了康復的重要,以及球隊和家庭內均需要有互相協調的時候。

最後,俊熹轉為協助球隊招攬和訓練新球員,透過啟發他人繼續追求成就感,同時讓父母安心。這就是彈性而堅定地於人生不同範疇中實踐自己的每個價值:先認清個人價值觀,覺察客觀事實和限制,再訂立即時、短期、和長遠的目標,跟隨個人價值而行,生活自然有意義。

文:張敬斯(新生精神康復會臨牀心理學家)

]]>
【心理健康】精神病康復者 結伴走出低谷 //www.afterroberto.com/%e7%b2%be%e7%a5%9e%e7%97%85%e5%ba%b7%e5%be%a9%e8%80%85-%e7%b5%90%e4%bc%b4%e8%b5%b0%e5%87%ba%e4%bd%8e%e8%b0%b7/ Mon, 03 Jun 2019 09:17:2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381 【心理健康】精神病康復者 結伴走出低谷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復元道路上,家人和照顧者的參與及鼓勵不可或缺。新生精神康復會獲公益金撥款資助,設立「家屬支援服務」,通過多元化活動及培訓,協助精神病康復者的家屬建立支援網絡。復元家庭可利用中心作為交流平台,分享照顧過程中的喜怒哀樂,互相勉勵扶持,讓每個家庭都能發揮力量和優勢,在復元路上互相關愛,共同成長。服務包括:

 

教育:精神健康教育課程及講座

通過一系列課程、講座和工作坊,提升家屬對精神健康及復元的知識,促進康復者與家庭成員間雙向溝通和了解

 

網絡:身心發展活動及家屬聚會

舉辦不同興趣小組、聯誼活動,讓家屬在輕鬆環境下舒展身心,建立家庭間的朋輩支援網絡,發揮互助精神

 

參與:義工服務及領袖訓練

透過多元化義工及領袖培訓活動,提升家屬參與能力,推動家屬發揮所長,參與活動籌劃、舉辦義工服務及協助精神健康公眾教育的工作

 

查詢:3552 5250

網址:familysupport.nlpra.org.hk

 
相關文章:

知多啲﹕理解心理因素 遏制潛意識影響

【都市壓力】拒絕情緒擺布 遠離「心理感冒」

【兒童健康】焦慮兒睡不好 「爸媽死了怎辦?」

驚搭巴士 嚇到手震肚痛

指導式自助治療 助解抑鬱焦慮

 

資料提供:新生精神康復會

]]>
指導式自助治療 助解抑鬱焦慮 //www.afterroberto.com/%e6%8c%87%e5%b0%8e%e5%bc%8f%e8%87%aa%e5%8a%a9%e6%b2%bb%e7%99%82-%e5%8a%a9%e8%a7%a3%e6%8a%91%e9%ac%b1%e7%84%a6%e6%85%ae/ Mon, 08 Apr 2019 08:17: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8056 【明報專訊】新生精神康復會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推行階梯式網上自助心理支援平台「賽馬會心導遊計劃」(Jockey Club TourHeart Project),並推行專為受抑鬱或焦慮情緒困擾人士而設的「情緒GPS」服務,提供「指導式自助治療」。

 

抑鬱,焦慮,新生精神康復會,

 

經電話或網上報名,工作人員在一個月內聯絡申請者,作初步評估。心理健康主任會為合適的申請者提供6至8節單對單指導式自助治療,強調自主學習。完成每節指定功課練習,可以循序漸進地達到目標。

為切合個人需要,單對單指導可以選擇親臨中心會面、電話或視像會議方式。

服務對象:

  • 年滿18歲
  • 經評估後有情緒困擾
  • 具基本中文讀寫能力
  • 現時未有接受其他心理治療或輔導服務

查詢:3188 2550

網址:www.egps.hk

知多啲:4%港人患驚恐症

驚搭巴士 嚇到手震肚痛

 

 

]]>
與躁鬱症搏鬥30年 康復者做義工尋回自我 //www.afterroberto.com/%e8%88%87%e8%ba%81%e9%ac%b1%e7%97%87%e6%90%8f%e9%ac%a530%e5%b9%b4-%e5%ba%b7%e5%be%a9%e8%80%85%e5%81%9a%e7%be%a9%e5%b7%a5%e5%b0%8b%e5%9b%9e%e8%87%aa%e6%88%91/ Mon, 04 Mar 2019 09:09:4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306 【明報專訊】昌維與躁狂抑鬱症搏鬥30多年,多次出進醫院,3年前入住康復宿舍,最初覺得無聊,一度考慮離開。參與宿舍義工隊後,到海灘拾垃圾、探訪居家長者、幫殘疾人士推輪椅,發現自己原來也有能力幫助別人,再次找到生命的價值。

昌維鼓勵其他康復者多參與義工活動。「任何人都必須要走出框框以外,對生命才找到新的探索。」

常言道「施比受,更有福」,有能力幫助別人的確並非必然。對一般人而言,要在忙碌的生活抽時間擔任義工已經不容易;而對於精神病康復者而言,要走出低谷,重新獲得扶助他人的勇氣與能力就更艱難。從前一路走來得到外界的支援,到復元後,回過頭來為別人崎嶇的路途添上一分暖意,當中的滿足與意義,就是幸福所在。

躁鬱症,
▲走出框框——康復者應走出框框,找到生命的價值。(baramee2554@iStockphoto)

患有躁狂抑鬱症的昌維,與疾病搏鬥多年,一直在情緒高漲與鬱悶之間浮沉。他早於1980年代起發病,多年來進出不同醫院,記憶早已變得迷糊:「有一次,我入住青山醫院,人完全無法運作,更曾被綁在病牀上動彈不得。我爸爸說當時他來探望我,我卻想打他,我對這些已經沒有印象。」

昌維病情一度好轉,至1996年他在深圳工廠工作時認識了後來的太太,兩人成婚後與女兒過着愉快生活。10年過去,昌維因工作過忙,未有按時用藥,以致再度病發入院,需要回港就醫。昌維因病失去了工作,又因欠下債務無力償還,要宣告破產。生命的曲折,輾轉之下他來到新生精神康復會,昌維在醫護人員及社工轉介下入住葵涌石籬宿舍,至今已有3年。

「我有少少條件助人 很感恩」
昌維入住宿舍初期,難以適應新環境。當時,他自覺一無所有,又無法與妻女見面,情緒變得不穩。此外,他對於作息有時的宿舍生活,覺得百無聊賴又感到焦慮,更一度考慮離開宿舍。幸獲社工開解,讓他漸漸明白到休息也是一種活動,不一定要工作繁多才是充實,調整心態過後,昌維才慢慢接納新環境。現在的他視宿舍如寄宿學校,更認識了不少朋友:「我喜歡熱鬧,喜歡參與不同活動,也會和舍友說說內心事。」

躁鬱症,
▲幫助別人——康復者透過做義工接觸不同人,發現自己也有能力幫助別人。(R_Tee@iStockphoto)

在社工呼籲下,昌維加入了共善行義工隊。他第一次的義工活動是到大澳參與清潔海岸垃圾活動及觀看白海豚:「我本來是個容易焦慮的人,但活動時眼見人人也面帶微笑,氣氛輕鬆,加上陽光很好,讓我感覺很舒服平安。」各式各樣的義工活動讓昌維感受甚深,例如為中風癱瘓的病人推輪椅、探訪獨居長者等,也令他對生命有不同想法:「早前探訪獨居長者時,我看見有舍友精神狀態較差,神情呆滯,也不太會說話,讓我想到過去自己也曾像他一樣。雖然,我也不及正常人般精靈,但已經很感恩,自己仍然有少少條件去幫助別人。」

現在,昌維在九龍灣上班,主要處理文書資料工作,與家人關係甚好,周末會和朋友外出晚餐相聚,偶爾抽空擔任義工,過着沒有壓力的生活。回想當初,由自我形象低落,到找到生命的價值,他走過了一段難忘的經歷:「雖然我有精神病,但早年我對精神病了解不多,故與其他精神病人也有隔膜,甚至會害怕他們。然而,精神病患者不一定會攻擊別人,其實病患者也會有表現脆弱的時候。」昌維續說,擔任義工令自己有所得着,現在他會鼓勵其他康復者多參與義工活動。昌維認為任何人都必須要走出框框以外,對生命才有新的探索。

文:何啟明(新生精神康復會宿舍主任、註冊社工)
編輯:陳淑安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心病來襲 迷失虛擬世界 //www.afterroberto.com/%e5%bf%83%e7%97%85%e4%be%86%e8%a5%b2-%e8%bf%b7%e5%a4%b1%e8%99%9b%e6%93%ac%e4%b8%96%e7%95%8c/ Mon, 11 Feb 2019 12:20:3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968 【明報專訊】對很多青少年而言,當無法在現實世界中找到支撐點,虛擬遊戲世界無疑很吸引。光怪陸離的虛擬空間裏,可以憑着一己的戰鬥力寫下成績,透過不斷升級引來網友的艷羨,從而獲得自我滿足。

然而,沉迷打機容易令人錯失美好的風景,要享豐盛人生,還是需要返回現實,從工作和親友關係中領略人生趣味。

現年30歲的偉進,日間有固定工作,下班後與家人晚餐,每周兩天到學校進修英文。他最大心願是學好英語,流利地與外國人溝通。有誰想到,這樣一個上進青年,年少的路曾經滿途荊棘。

共融,精神科,精神病,精神病康復者,庇護工場,思覺失調,新生精神康復會,打機
▲mikkelwilliam@iStockphoto/明報製圖

耳邊「聲音」在罵我
中學年代的偉進無心向學,成績不佳;加上與同學關係疏離,令他失去生活趣味,漸漸沉迷遊戲世界。「那時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目標及支持,覺得沒有生存意義,根本不是自己想過的生活。但在遊戲世界內,我可以升到好高級別;其他人會羨慕我,我就會感到快樂。」偉進廢寢忘食,每天至少花8小時打機,即使父母嚴詞責備,恫嚇要趕他離家,亦無阻他投身虛擬世界尋找心靈寄託。

與此同時,偉進持續出現幻聽,後來到醫院求診,被轉介至精神科,確診患上思覺失調。「我經常聽到有把聲音在罵我,不斷地在我耳邊說話。有一次我在北區醫院覆診時,情緒失控不斷責罵醫生,後來被保安員制服,再安排入院。後來又有一次,我在家中三日三夜也睡不着,到了晚上不斷大叫,爸媽翌日只好送我入院。」多年來,偉進因病發而頻頻進出醫院,日子過得迷糊,令他對人生更感無奈。

工場提供思考空間
及至2013年,偉進被轉介至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旗下的庇護工場,在車縫組內任職;工場規律的作息生活,讓他開始反思人生。「工場是一個讓自己思考的地方,我會反省過去,並思考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偉進發覺自己過去沉迷打機,對世界感到厭倦,或許正是病發所致。他亦漸漸明白,昔日情緒容易波動,腦海中經常對別人有敵意,想征服他人以突顯自己地位較高,必須時刻抑制自己不可以動手或出口,結果變得非常焦慮,內心充滿掙扎及矛盾。

共融,精神科,精神病,精神病康復者,庇護工場,思覺失調,新生精神康復會,打機
▲沉迷遊戲——有些人在遊戲世界內,獲得現實世界中得不到的滿足感,容易沉迷其中。(設計圖片,圖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無關)(imtmphoto@iStockphoto)

日子久了,偉進在工場適應下來,與其他服務使用者及職員相處甚好,慢慢重建社交生活,更負責帶領小組活動,例如帶領新服務使用者參加導向小組、舉辦羽毛球活動等。近年,偉進的病情逐漸受控,在醫生同意下逐步減藥,嗜睡的問題明顯減輕,心跳較以前平穩,人亦精神多了。

過去的經歷,讓偉進深諳身邊人的扶助,可讓病者及早認知病情,尋找合適的治療方法。因此,他亦積極以過來人身分出席分享會,希望以自身經驗啟發更多人,亦讓家長學會如何與患病子女相處。「有時我會想,如果能夠早一點發現自己患病,可能我就不會花了幾年時間封閉自己,沉迷打機。如果我的親身經驗,在其他人身上行得通,就可以令他們減少痛苦。我不想其他人和我一樣,再浪費十年時間。有時他(病者)可能只需要小小的提點,已經足夠改變他的心態。」

偉進早前與數個康復者一同出席新生會與香港城市大學合辦的分享會,一行人除了參觀大學校園、體會上莊文化及觀察民主牆外,亦在交流會上主動訴說自己的故事。席間眾人交流甚多,有效消除社會對精神病康復者的歧視。現在的偉進對未來有了盼望,努力追回失去的時間,專心學好英文,甚至希望取得英文學士學位,擁有一技之長。他亦計劃參與更多分享會,期望能成為朋輩支援員,以過來人身分幫助其他病者,走進人群建立共融社會。

患有精神病的經歷,是偉進人生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這份經歷曾經令他跌倒,在後來卻讓他能夠加以發揮,以回饋社會。只要懷抱希望,才能走向全新的明天。

共融,精神科,精神病,精神病康復者,庇護工場,思覺失調,新生精神康復會,打機
▲打機成癮——去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打機成癮」列入《國際疾病分類》,視為精神疾病。(設計圖片)(AH86@iStockphoto)

文:區倡豪(新生精神康復會註冊社工)
編輯:陳淑安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弟強迫症 母抑鬱 一人照顧兩病人 陷困局誰伸援手? //www.afterroberto.com/%e5%bc%9f%e5%bc%b7%e8%bf%ab%e7%97%87-%e6%af%8d%e6%8a%91%e9%ac%b1-%e4%b8%80%e4%ba%ba%e7%85%a7%e9%a1%a7%e5%85%a9%e7%97%85%e4%ba%ba-%e9%99%b7%e5%9b%b0%e5%b1%80%e8%aa%b0%e4%bc%b8%e6%8f%b4%e6%89%8b/ Mon, 31 Dec 2018 07:25: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158 【明報專訊】照顧長期患病的家人,恍如午夜獨行,容易被孤獨和惆悵所包圍。如果只靠獨力支撐,重擔或會將照顧者壓垮。同路人的支援,不單了解彼此的感受,同時提供寶貴的經驗分享,恍如引路燭光,助照顧者重拾動力,陪伴至親繼續走復元之路。

長期患病,強迫症,抑鬱,精神健康,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家屬支援,
壓垮照顧者——弟弟患上強迫症,媽媽患上抑鬱,照顧兩人的重擔,幾乎把Amy壓垮。(RyanKing999、pat138241@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非事主)

Amy困倦的日子始於2003年,當時,就讀初中的弟弟每日放學後總是失蹤,她與母親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弟弟。「見他每天如常上學,放學後卻遲遲不回家,我們以為他去了吃晚飯。當年手提電話還未普及,我們也無法隨時聯絡他。」

弟弟躲洗手間不斷洗手

每晚等了又等,Amy開始感到不對勁,有一晚,她決定致電學校查問弟弟的行蹤。駐校職員在校內尋人,最終在洗手間裏發現弟弟的身影,原來,他下課後一直躲在洗手間內不斷地洗手,直至深陷漆黑之中仍不能自拔。

校方將弟弟的個案轉交社工跟進,其後他確診患上強迫症;翌年Amy母親亦確診患上抑鬱症。三口之家,兩人患病,這對Amy而言是雙重打擊。母親及後更因病辭去工作,與弟弟日夜相對在家,照顧的責任全落在Amy身上,重擔幾乎把她壓垮。

Amy一家居於狹小的公屋單位內,由於母親和弟弟經常爆發衝突,鬧得不可開交:「家中地方淺窄,弟弟在看電視,不滿媽媽阻礙他的視線,有時他會激動得扔杯或電話,更曾令媽媽腳部受傷。」即使Amy在外工作,弟弟亦不時來電要求她善後,焦慮不已的她唯有一下班便趕回家。

嘆一口氣,Amy繼續回憶往事:「到了晚上,他們還是會吵……我和媽媽同房,我躺在牀上卻睡不了,很害怕下一秒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白天忙於工作,晚上則要在家擔當調解角色,令Amy身心俱疲,無力感經常來襲,「有時我也不知道該勸誰,只能半夜坐着,等他們下了火,確保他們不會傷害對方」。

家屬聚會 建立自我價值

10年過去,弟弟及媽媽的病况反反覆覆。及至2014年,Amy陪同弟弟到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她以康復者家屬的身分加入新生會家屬支援服務,參加不同聚會,如做手工、探訪及本地旅行等,家屬在不同活動及聚會中,互相認識及交流。

擅長做手工及烹飪的Amy,在家屬支援服務找到自己的價值。她常擔任義工教導其他家屬下廚,包括製作糯米糍、豆沙角、蘿蔔糕等,亦積極參與不同院舍的義工活動,設計及製作毛巾花小禮物,「有了自己的生活,長期擔心家人的情緒便得以紓緩」。

互相傾訴 接受病情起伏

Amy又說,從前不知可以和誰傾訴,但遇上同路人之後,不用多說,對方已能理解她的苦况。更重要的是家屬之間的交流,改變了她對家人患病的看法:「以前我很不了解精神病,總以為他們的病會完全康復,一旦病情惡化更是難以接受;現在卻學懂與他們在病情起伏中成長。」

文:黎卓敏(新生精神康復會註冊社工)

]]>
知多啲:家屬支援 同路人互助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5%ae%b6%e5%b1%ac%e6%94%af%e6%8f%b4-%e5%90%8c%e8%b7%af%e4%ba%ba%e4%ba%92%e5%8a%a9/ Mon, 31 Dec 2018 05:11: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156 【明報專訊】復元道路上,除了康復者以外,家人和照顧者的參與及鼓勵是不可或缺。新生精神康復會獲公益金撥款資助,設立「家屬支援服務」,為家屬建立支援網絡,讓復元家庭能以正面樂觀的態度,迎接種種挑戰。

精神健康,家屬支援,新生精神康復會,精神病,情緒病,康復支援,
(novintito@iStockphoto)

服務包括舉辦精神健康教育課程、講座和工作坊,提升家屬對精神健康及復元的知識,促進家屬與康復者的溝通和了解,亦會不時舉辦身心發展活動及家屬聚會,讓家屬舒展身心,以及建立家庭間的朋輩支援網絡,發揮互助精神,達至整全健康的目標。

此外,計劃亦會透過義工及領袖訓練,推動家屬表達心聲和意見,並走進社區,參與社會服務及精神健康公眾教育,讓家屬各展所長,同時有助消除公眾對精神病康復者的歧視。

服務對象:康復者的家屬、親友及照顧者

查詢:3552 5250

網址:familysupport.nlpra.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