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20 Sep 2023 09:05:2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新冠疫情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新冠疫情】港府推算新冠感染人數日逾1萬宗 孔繁毅:長遠需針對XBB變種單價疫苗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6%b0%e5%86%a0%e7%96%ab%e6%83%85%e3%80%91%e6%b8%af%e5%ba%9c%e6%8e%a8%e7%ae%97%e6%96%b0%e5%86%a0%e6%84%9f%e6%9f%93%e4%ba%ba%e6%95%b8%e6%97%a5%e9%80%be1%e8%90%ac%e5%ae%97-%e5%ad%94%e7%b9%81/ Mon, 22 May 2023 09:38: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403

【明報專訊】醫衛局長盧寵茂前日受訪時稱估計感染人數每日逾1萬宗。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昨稱感染個案數字或繼續上升,局方會嚴陣以待,透露前日有2700名新冠患者在公立醫院留醫,但大部分屬輕症,平均留院時間不足一周,有信心可應付今次疫情。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相信,疫情4周內會步入平穩期,惟長遠本港需要針對XBB變種的單價疫苗, 料年底相關疫苗可供港。另外,有公院兒科醫生稱,新冠、副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愈趨活躍,感染RSV病人住院時間較以往長近一倍。

估計新冠感染人數日逾1萬宗 Omicron XBB亞系樣本佔比增至49.8%

本港新冠疫情持續升溫。據衛生署《2019冠狀病毒病及流感速遞》(下稱新冠及流感速遞), 本港在社區檢測中心及社區檢測站核酸檢測新冠陽性比率在過去數周大幅上升,由4月底(4月23日至4月29日)的6.73%升至最新一周(5月7日至5月13日)的35.89%,兩周升近30個百分點。

醫管局月初曾稱,本月8日有2100名新冠病人留醫,范鴻齡稱前日有2700名新冠病人在公立醫院留醫,即兩周內升約28.6%。翻查資料,第五波於去年3月最高峰時曾有約1.16萬人染疫留院。范昨認為,入院人數比第五波高峰時仍較少,今次亦屬輕症居多,平均留院時間4.8日,比以往可長達兩三周短。他又說,經歷第五波疫情後,醫管局和私家醫院協調有改善,將非傳染病病人轉介至私家醫院的機制更順暢,有信心醫管局可應對未來疫情。

據《新冠及流感速遞》,衛生防護中心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的化驗樣本中,Omicron XBB亞系樣本佔比由4月中(4月9日至4月15日)的約33.1%升至最新一周約49.8%,BA.2亞系佔比過去數周則維持約40%至50%。

【新冠疫情】港府推算新冠感染人數日逾1萬宗 孔繁毅:長遠需針對XBB變種單價疫苗
港府推算最近每日新冠感染人數逾萬,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昨稱患者人數或繼續上升,緊急應變指揮中心近日已恢復24小時運作,監察7個聯網病牀使用情况,適時支援急症室及加開病牀。圖為昨午4時半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情况。(李紹昌攝)

相關閲讀:【新冠患者】服新冠口服藥切忌自行停藥 醫生提醒4件事:快測轉陰仍要留意血氧、心跳…


孔繁毅:長遠需XBB疫苗 盼年底供港

孔繁毅稱,目前mRNA二價新冠疫苗對Omicron BA.2 and BA.5仍有效,惟面對新的XBB.1.16變異病毒株,則需要針對XBB的單價疫苗。路透社報道,目前輝瑞、莫德納及諾瓦瓦克斯藥廠已在研發針對XBB.1.5及相關譜系的疫苗,孔預料年底會有針對XBB的mRNA及滅活疫苗面世,冀屆時可供港。

因應疫情升溫,澳門政府上周三起已調整新冠感染個案的監測機制,昨日起每日公布新增個案數目,以更全面反映社區感染情况。澳門昨新增551例感染,沒有死亡個案。(新冠疫情)明報記者

流感陽性比率回落 新冠、RSV趨活躍

本港今年4月初踏入流感季,衛生防護中心18日公布,最新實驗室樣本流感陽性百分比為6.41%,較前一周9.89%下跌,低於界定為流感高峰期的9.21%基線水平。不過,公立醫院服務仍然緊張,急症室日均求診人數連續兩周維持超過6000,兒科病房入住率達94%。有公院兒科醫生稱,新冠、副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愈趨活躍,感染RSV病人住院時間較以往長近一倍,令病房服務受壓。

新冠重症死亡195宗 按周多36

醫管局數據顯示,急症室過去一周(5月9至15日)日均6226人求診,其中1091人需入院,內科及兒科病房使用率分別為110%及94%,與上周相若。衛生防護中心18日公布,過去一周(5月7至13日)公立醫院流感入院率為0.39(每一萬人口),較前一周0.59下跌,仍高於0.25基線水平;定點普通科門診及私家醫生呈報流感比率均較前一周下跌,新冠病人求診率則續升,新冠重症及死亡個案錄得195宗,按周多36宗。


相關閲讀: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學者指RSV病毒患者住院期較長 籲有病徵者請假

在公院工作的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表示,各類上呼吸道病毒輪流爆發,新冠重症主要涉長者,不時會有一兩名兒童較嚴重,均未打齊針,再次提醒市民盡快打齊足夠劑數疫苗。

葉柏強稱,近日尤其關注RSV病毒,感染者住院時間較以往長,新冠疫情前一般3至4天可出院;現時需5至7天,因長時間發燒、需聞氧氣和吊鹽水。他提到,RSV無法接種疫苗預防,呼籲做好個人衛生,如有病徵應請兩三日病假。

兒童疫後接觸各類病毒 醫生:還免疫債

中大醫院兒科專科醫生韓錦倫表示,兒童經歷3年疫情後再接觸各類病毒必會較嚴重,「還免疫債」是必經的路,該院急症服務亦緊張,「(病房)有牀就收症,無牀就開藥」。不過他指,感染流感的兒童入院時間較短,即使病情嚴重,例如出現嘶哮、哮喘或腦炎等,只要及早處方消炎藥物,大多能很快出院,呼籲家長盡早帶子女求診。

]]>
新冠疫下外遊必備6寶傍身 不幸染疫附求助實用資訊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7%96%ab%e4%b8%8b%e5%a4%96%e9%81%8a%e5%bf%85%e5%82%996%e5%af%b6%e5%82%8d%e8%ba%ab-%e4%b8%8d%e5%b9%b8%e6%9f%93%e7%96%ab%e9%99%84%e6%b1%82%e5%8a%a9%e5%af%a6%e7%94%a8%e8%b3%87%e8%a8%8a/ Fri, 21 Oct 2022 08:32:5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725 【明報專訊】「視乎當地疫情,外遊時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感染新冠及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家庭醫生林永和說……「0+3」入境檢疫安排實施後,塵封的行李箱終於再派上用場!疫情新常態下外遊,興奮之餘難免緊張和擔心,外地的口罩措施大都已鬆綁,出遊還戴不戴口罩?出發要帶多少平安藥才足夠?要接種流感疫苗?疫情下外遊,萬一在外地確診新冠,怎辦?要注意旅遊保險會否涵蓋新冠病毒?購買旅遊保險又有什麼注意事項?專家教大家疫下外遊行李必備6寶傍身,讓大家安心出遊!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納入強檢或願檢盡檢人士注意:社區檢測中心及檢測站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自費/免費檢測措施(更新2022年10月18日)


疫下外遊必備6寶 第1寶:針對新冠病徵藥物

疫情下外遊,同時要面臨染疫風險。林永和同時叫大家不用過分擔心,只要做好準備,就可以放開心情玩。外遊前請教相熟醫生、藥劑師,配備合適藥物,「數量視乎行程,一般兩星期以內行程,預5天分量已可」;其中包括針對新冠相關病徵的藥物,如退燒、止咳、化痰、鼻水、消炎止痛藥和喉糖等,若有小童同行,應備「高燒藥水」布洛芬(ibuprofen)和「低燒藥水」撲熱息痛,「已接種3針疫苗人士,通常5日內症狀就轉為輕微」。


新冠疫下外遊必備6寶傍身 不幸染疫附求助實用資訊
(設計圖片,onurdongel、kolesnikovserg、Volodymyr Kalyniuk@iStockphoto/資料圖片)

第2寶:平安藥 + 多備兩周以上長期病藥

另外,還應準備一般平安藥,如暈浪丸、敏感藥和藥膏等。惟長期病患出門時,除行程所需的藥物分量外,建議多預備兩周至1個月藥物,因為如果回港上機前感染新冠,或需7至10日才轉為陰性,若需要留醫或出現其他狀况,可能延後1、2個星期才能回港,「如果藥物不足就『弊傢伙』。例如血壓藥不吃1、2星期就不太好」,早有預備就能以防萬一。


第3寶:酒精搓手液、口罩

藥物之外,還有以下抗疫法寶!在香港,酒精搓手液和口罩是必備的抗疫孖寶,到防疫措施較寬鬆的地方外遊,是時候擺脫它們了吧?不,林永和建議帶酒精搓手液,隨時隨地可清潔雙手。而即使旅遊地點沒有強制佩戴口罩,可考慮在公共交通工具、人多擠迫的室內戴口罩。另外,一旦有病徵,可以先戴口罩,「有幾聲咳可能是普通傷風,但萬一數日後發現是新冠,戴了口罩,就能減低傳染家人的風險」。準備每天每人約兩個口罩,但注意兒童口罩可能較難在外地購買,可按需要預備更多。

新冠疫下外遊必備6寶傍身 不幸染疫附求助實用資訊
林永和(受訪者提供)

第4寶:快測包

去旅行也要帶着快測包嗎?林永和指,雖然外地也買到,但可以自備一些慣用、覺得可靠的快測包;也可視乎地點、行程考慮數量,若計劃去一些人多地方如主題公園,或需要準備較多快測包。


第5寶:探熱器、血氧儀

林永和建議,帶備準確度較高的耳探式探熱器,而長期病患,如有心血管、呼吸道疾病人士,可考慮帶脈搏血氧定量計(簡稱血氧儀),「有咳嗽、呼吸困難等徵狀,就可以用血氧儀,多一個客觀指標參考是否需要看醫生」。SpO2讀數在95%以上屬正常,1日可量度數次,觀察有沒有變差的趨勢,如果持續低於94%又有身體不適,就應求醫。


第6寶:備簡單病歷 供當地醫生參考

無論是否感染新冠,「如果病情嚴重,服藥後1天情况惡化便應該求診」。林永和提議,出發前先了解目的地醫療、診症等安排(詳見「實用資訊」)。他亦提醒,長期病患可以向醫生索取簡單病歷(包括藥物敏感紀錄)及醫生處方藥單,假設病情轉趨嚴重或感染新冠,外地醫生能了解病人病史,處方藥物時亦可參考,例如一些新冠口服抗病毒藥有禁忌症,也會與其他藥物對冲,「如果病人腎功能較差,處方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時就要用低劑量」。另外,建議購買合適旅遊或醫療保險(詳見「旅遊保QA」)。


出發前兩星期打流感針

「希望大家打齊3針(新冠疫苗)才去旅行,最好加上流感針!」林永和表示,雖然現時世界各地流感仍未特別活躍,但由於大家體內的流感抗體普遍偏低,在外地又可能會除口罩,可考慮在出發前兩星期打流感針,減低感染風險。


相關文章:【疫苗接種】50歲以上人士可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 長者打肺炎球菌疫苗等的9個問題(更新10月10日)


實用資訊:外遊期間染疫 求助有法

旅程中突然中招很徬徨!了解熱門旅遊地的遊客確診及求醫資訊,萬一旅途中確診新冠病毒亦不怕手足無措!


●泰國

如在當地染疫,症狀輕微或無症狀患者毋須接受隔離,但出門時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泰國COVID-19專線:1422

fb:PR Thai Government


●日本

若懷疑確診,不宜直接到醫院,當局建議向附近就診諮詢中心(bit.ly/3RNMTzQ)諮詢,再安排接受檢測。目前輕症或無症狀者毋須接受隔離,外出時須佩戴口罩,並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Japan Visitor Hotline:050 3816 2787

詳情:bit.ly/3rFUG8l


●新加坡

若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而沒有身體不適者,首72小時(3日)須留在酒店或住所隔離,72小時後自行快測,若呈陰性就可解除隔離,否則須繼續隔離直到結果呈陰性

新加坡衛生部COVID-19諮詢熱線:1800 333 9999

詳情:bit.ly/3eeu9vy


●韓國

若出現疑似病徵,可致電韓國疾病管理廳諮詢熱線1339,並到醫療機關或鄰近保健所(名單:bit.ly/3fE5VLC)接受檢測,若結果呈陽性,需接受7日隔離。一般情况下1339熱線及保健所人員會建議旅客在網站Wehome(www.wehome.me)尋找允許確診者隔離的酒店自主隔離

韓國疾病管理廳諮詢熱線:1339

韓國觀光公社韓國旅遊翻譯諮詢熱線:1330

詳情:bit.ly/3RMaC3k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新冠疫下外遊必備6寶傍身 不幸染疫附求助實用資訊

旅遊保QA:保險注意涵蓋新冠 索賠要有醫療證明

未出發先興奮?慢着!疫下出遊有更多不確定因素,旅程受各地疫情和防疫政策影響,同時要面臨染疫風險,萬一旅途中確診新冠病毒而要滯留當地,怎麼辦?香港保險專業人員總會會長張偉良建議,出遊前應購買旅遊保險,「疫情下外遊,要注意旅遊保險會否涵蓋新冠病毒」,保障旅途中因染疫而衍生的費用。市面上旅遊保險產品多樣,旅行社或機票訂購網站加配的旅遊保險或未夠全面,他建議貨比三家,看清楚每一間保險公司的保障範圍、賠償細節和注意事項。

新冠疫下外遊必備6寶傍身 不幸染疫附求助實用資訊
張偉良(受訪者提供)

●涵蓋新冠病毒的旅遊保險,一般有什麼保障?

答:除了一般行李遺失、旅程延誤等,現時大部分旅遊保險產品都將新冠病毒納入延伸保障,部分產品針對旅程中染疫有以下保障:

•染疫後在外地的醫療費用,提供每日住院現金津貼、強制隔離檢疫現金津貼

•回港後覆診費用

•因染疫需提早結束旅程而無法取回或要額外支付的交通和住宿費用

•回港後指定時間(一般14日)內確診新冠病毒,提供每日強制隔離現金津貼和覆診費用,一般適用於社區隔離設施隔離(不包括酒店或家居)


保費愈貴愈好?

答:價錢按旅程長短日數而定。一般旅客投保時「會着重保費多於保障」,但其實保險產品費用相差只有幾十元,反而要留意保障範圍是否適合自己。


哪些與疫情相關情况不獲賠?

答:需視乎每份保險條款,以下列出部分不獲賠情况:

•簽證被拒、入境被拒、航班取消

•旅遊目的地或港府要求入境人士接種疫苗,但旅客沒有接種或未達到接種要求

•因疫症大爆發,旅行目的地的疫情嚴重,自行決定取消旅程


索賠時需準備什麼文件?

答:需要登機證、機票等證明出發及回程日期,並要當地醫療報告或醫療證明(英文版)、住院及醫療單據、核酸檢測報告等,「確診後一定要求醫,若沒有相關證明文件就無法索賠」。


疫下旅遊買保險,還有什麼要注意?

答:部分旅遊目的地要求入境旅客需有旅遊保險,確保有能力承擔在當地染疫後所衍生的醫療費用;以新加坡為例,要求未符合疫苗接種要求的旅客,需至少有一份達3萬新加坡元(約16萬港元)醫療保障的旅遊保險。建議出發前查詢旅行社或航空公司,目的地是否需要一份由保險公司發出的旅遊保險證明文件,如要,宜提早準備相關文件

資料來源:香港保險專業人員總會會長張偉良


新冠疫下外遊必備6寶傍身 不幸染疫附求助實用資訊
0+3入境檢疫安排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新冠疫情】港大學者料港逾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 第六波粗病死率較低 成風土病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7%96%ab%e6%83%85-%e6%b8%af%e5%a4%a7%e5%ad%b8%e8%80%85%e6%96%99%e6%b8%af%e9%80%be95%e4%ba%ba%e5%8f%a3%e5%85%b7%e9%98%b2%e9%87%8d%e7%97%87%e5%85%8d%e7%96%ab%e5%b1%8f%e9%9a%9c/ Tue, 20 Sep 2022 04:42: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364 【明報專訊】4名港大學者包括政府專家顧問、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和微生物學系臨牀副教授陳福和,昨日在網媒《灼見名家》發表題為〈新冠疫情勢將盡 香港復常心所往〉的文章,指第五波疫情從去年12月31日起計算,主要由Omicron BA.2.2病毒株引起,據衛生防護中心數據,截至本月14日,粗病死率為0.59%,惟6月起可稱為第六波疫情,並已轉由BA.2.2、BA.2.12.1及BA.4/5病毒株引起,如單計6月1日至本月12日數據,粗病死率已降至0.097%。又認為以現時新冠疫苗接種率及自然感染,估計本港逾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

【新冠疫情】港大學者料港逾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 第六波粗病死率較低 成風土病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港大學者估計逾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 第六波粗病死率有效繁殖率較低

本地新冠疫情近期有回落迹象,4名港大學者近日撰文,首次指出本港自6月起已踏入第六波疫情,認為以現時疫苗接種率及自然感染,估計逾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再出現年初般爆發機率很微,又指在疫苗及抗病毒藥物面世後,新冠殺傷力已減弱,並已成為風土病,建議社會應先讓完成接種者復常,逐步取消本地社交距離措施,並盡快落實第四階段疫苗通行證。文章又表示,本港「絕對有條件」實現「0+7」甚至更進取方案。醫衛局回應稱,政府會一如既往,繼續根據世界和本地的疫情發展和上述政策防控疫情,適時及適當地調整防疫抗疫措施。


新冠疫情肆虐逾兩年半,重創本地經濟,昨午4時許尖沙嘴栢麗購物大道多間店舖落閘,市况蕭條。4名港大學者包括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撰文稱,社區基本已建立防重症屏障,本港現時疫情已經緩和,政府應逐漸開始放寬復常。(劉焌陶攝)
新冠疫情肆虐逾兩年半,重創本地經濟,昨午4時許尖沙嘴栢麗購物大道多間店舖落閘,市况蕭條。4名港大學者包括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撰文稱,社區基本已建立防重症屏障,本港現時疫情已經緩和,政府應逐漸開始放寬復常。(劉焌陶攝)

新冠病毒成風土病

文章指出,與前幾波相比,現時疫情之粗病死率及有效繁殖率均較低,加上其季節性愈來愈明顯,病毒基本上與各地流行之季節性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病毒接近,公眾應開始明白「新冠病毒感染已經在本港扎根,並已成為風土病之事實」,而未接種疫苗者即使再給時間亦不會有大改變,認為毋須再等待,社會應逐漸開始放寬及復常。


完成接種者先復常 盡快落實第四階段疫苗通

文章認為抗疫方針應以保護未接種者、防止公營醫療崩潰及提高接種疫苗為主,先讓完成疫苗接種者逐步復常。社交距離指施方面,應盡快落實第四階段疫苗通,進一步取消餐飲場所營業時間及每枱人數限制、有序取消室內活動社交距離措施等規定;外防方面,現時入境旅客個案僅佔本地總數約2%,不會對本港醫療系統造成明顯壓力,本港絕對有條件進一步實現以檢測代替隔離之「0+7」方案,甚至更進取方案。


相關文章:【兒童疫苗通】5至11歲首階段須打第1針滿3個月打第2針 未曾接種康復者科興須打「3針」復必泰「2針」


建議患者好轉可出院毋須等Ct值達某水平

為緩解公立醫院緊張狀况,他們建議當局以應對一般呼吸道病毒之感染控制措施應對新冠病人;患者獲處方口服抗病毒藥後,待病情好轉即可出院,毋須等待病毒載量下降或Ct值達某水平才讓患者離開隔離設施。


【新冠疫情】港大學者料港逾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 第六波粗病死率較低 成風土病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服新冠口服藥切忌自行停藥 醫生提醒4件事:快測轉陰仍要留意血氧、心跳…


逾兩年少接觸流感恐捲土重來 口罩令應最後撤

至於口罩令,他們稱近兩年半市民很少接觸流感等呼吸道病毒,對其免疫力很可能下降,一旦大部分市民除口罩,呼吸道病毒很大機率捲土重來,死亡人數將以千計,尤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最受影響,因此全民戴口罩應是最後撤除的措施。另一方面,當局應未雨綢繆,為應對新變種制定中長期方案,建立更全面監測體系,盡早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並在發現生物學特性及傳播特性未明的新變種時,相應收緊感染控制措施。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omicron%e6%96%b0%e4%ba%9e%e7%b3%bb%e7%a2%ba%e8%a8%ba%e6%88%96%e5%af%86%e5%88%87%e6%8e%a5%e8%a7%b8%e8%80%85%e5%87%86%e5%b1%85%e5%ae%b6%e9%9a%94%e9%9b%a2%e6%aa%a2%e7%96%ab/ Fri, 22 Jul 2022 09:00:0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838 【明報專訊】本港昨(21日)單日新冠個案已突破4000宗。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將增加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地點數目,又形容現時個案宗數慢慢上升,料仍未「見頂」,但速度沒如今年初般快,相信與本港接種率提升、大部分人曾於第五波染疫有關,惟沒正面回應本港是否出現「混合免疫」產生的保護屏障。另中心 20日起不再要求涉及Omicron新亞系的染疫或密切接觸者進入隔離或檢疫中心,容許合適者居家隔離或檢疫。中心解釋,BA.2.12.1、BA.4和BA.5亞系嚴重程度與其他Omicron亞系沒大分別,且難阻其在社區蔓延,而中心確認病人涉及新亞系時病人已在家逗留多日,再送入隔離或檢疫設施已不是很有效。確診人士按規定完成居家隔離後,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及刪除手機內的「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政府不會另行通知。

涉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非高危人士 准居家隔離檢疫

張竹君稱,據本港個案情况與世衛分析,相關亞系嚴重程度與Omicron其他亞系沒大分別,20日起調整措施,涉BA.2.12.1、BA.4、BA.5等亞系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處理方法與其他亞系一樣,只要條件合適,例如家中有獨立房間和廁所、不是高危者等,可居家隔離或檢疫。

【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政府要求新冠病毒確診者若須居家隔離,就必須佩戴電子手環,並安裝「居安抗疫」程式,以確保患者隔離期間留在居所。圖片
資料來源: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呈陽性人士手冊。

確診者完成居家隔離 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此外,政府發言人(21日)表示,確診人士按規定完成居家隔離後,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及刪除手機內的「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政府不會另行通知。

政府要求新冠病毒確診者若須居家隔離,就必須佩戴電子手環,並安裝「居安抗疫」程式,以確保患者隔離期間留在居所。

完成居家隔離: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者 第六及七天快測連續兩天呈陰性

根據現行規定,居家隔離期預設為14日。如在家隔離人士,已接種至少兩劑新冠疫苗,並於檢測結果呈陽性後的第六天及第七天,在快速抗原檢測中連續兩天,均取得陰性結果,就可提早完成隔離。若未呈陰,則需繼續接受隔離及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檢測,直至連續兩天獲得陰性結果,方可完成居家隔離。

完成居家隔離:接種少於兩劑疫苗 須14天居家隔離

至於未接種新冠疫苗或接種少於兩劑新冠疫苗的在家隔離人士,則須接受14天居家隔離。

發言人亦提醒,若在非指定情況下剪掉電子手環或刪除「居安抗疫」程式,會被視為違反隔離令,屬刑事罪行,最高可被罰款10,000元及監禁6個月。

張竹君:BA.4和BA.5傳染力強難阻蔓延 社區約50%患者無病徵

張竹君解釋,BA.4和BA.5傳染力太強,即使做了很多措施,也難阻止在社區蔓延;此外,約一半個案是經快測確診,衛生署要再為他們檢測核酸才知是否涉新亞系,但有結果時患者已在家逗留1至3日,再送入隔離設施、或密切接觸者送入檢疫設施,已不是很有效。

她又稱,據近期監察,BA.2.12.1約佔本港個案1.5%至2%,BA.4或BA.5約佔0.5%至1%,而本港所有BA.2.12.1個案有44%無病徵,本地個案34%無病徵,所有BA.4或BA.5有逾60%無病徵,本地個案有16%無病徵,社區整體約50%患者無病徵,打3針疫苗對這些亞系防重症和死亡仍很有效。

確診個案未見頂 增加強制檢測地點數目

張竹君認為,個案數字仍呈上升趨勢,相信仍未「見頂」,憂慮會對公營醫療系統構成壓力。她補充,目前本港第三針新冠疫苗接種率「唔算特別好」,尤其長者,呼籲市民盡快打針。

現屆政府上場後多次強調將加強核酸檢測,以降低病毒傳播率。張竹君稱,由於社區有相當多隱形傳播,故將增加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地點數目,冀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並減低重症和死亡率。對於會否憂慮引致大量市民排隊檢測,張相信當局會留意各檢測站情况。

引述世衛混合免疫:接種率高多人染疫 提醒抗體隨時間跌

本月7日本港新增3028宗新冠個案,衛生防護中心當時預測單日個案數目或於兩周後倍增至約6000宗,時隔兩周後昨日突破4000宗。張竹君形容過去兩周個案宗數慢慢上升,惟仍有可能每兩周「翻一番」。她又稱,個案上升速度沒如今年2至3月般快,相信與接種率提升及早前有大部分市民受感染有關,有助阻截病毒傳播。

被問到有關情况是否等同「混合免疫」,張竹君沒正面回應,僅引述世衛稱,若社區接種率高、部分人曾受感染便可能出現混合免疫,並提醒市民從疫苗和染疫所得的免疫力會隨時間下跌,故社區仍有一定傳播。

]]>
【新冠疫情】混合免疫是什麼?接種3針疫苗後再感染是方法?港人第五波後抗體水平正下跌 冬季病毒更活躍?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6%b0%e5%86%a0%e7%96%ab%e6%83%85%e3%80%91%e6%b7%b7%e5%90%88%e5%85%8d%e7%96%ab%e6%98%af%e4%bb%80%e9%ba%bc%ef%bc%9f%e6%8e%a5%e7%a8%ae3%e9%87%9d%e7%96%ab%e8%8b%97%e5%be%8c%e5%86%8d%e6%84%9f/ Mon, 18 Jul 2022 10:58: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768 【新冠疫情】混合免疫是什麼?接種3針疫苗後再感染是方法?港人第五波後抗體水平正下跌 冬季病毒更活躍?
「混合免疫」即感染和打疫苗帶來的免疫,避免醫療系統崩潰。4名港大學者建議,除了維持戴口罩措施外,有需要繼續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明報專訊】4名港大學者包括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及孔繁毅等日前(15日)撰文,認為本港要在今年冬季前達至最佳保護的「混合免疫」,即感染新冠和注射新冠疫苗帶來的免疫,並提出放棄「圍封強檢」和學校每日快測。獲續任政府專家顧問的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回應查詢時認同港大學者稱,病毒在冬天較活躍,夏天為推行「混合免疫」較好時機。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則認為,打3針新冠疫苗後再感染,是獲得混合免疫好方法,但不是先感染、再打針,故要先將長者3針接種率提升到愈高愈好。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昨回應稱,群體免疫或混合免疫「始終仍是一個理論」,強調政府絕不能在這剎那「躺平」,需保衛醫療系統及長者。


混合免疫是什麼?學者:即感染和接種新冠疫苗帶來的免疫力 冬季前達最佳保護

本港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逾兩年半。4名港大學者日前在港大「AsiaGlobal Online」發表文章,包括兩名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以及微生物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龍振邦和臨牀助理教授薛達撰文,認為要在今年冬季前達至最佳保護的「混合免疫」,即感染和打疫苗帶來的免疫,避免醫療系統崩潰。除了維持戴口罩,有需要繼續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新冠疫情】混合免疫是什麼?接種3針疫苗後再感染是方法?港人第五波後抗體水平正下跌 冬季病毒更活躍?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資料圖片)

讓社區低度傳播?學者:夏季病毒存活力低 空氣傳播較少

專家又提倡放棄圍封強檢,學校亦應取消快測,讓社區有低度傳播,令人群透過自然感染加強防重症的免疫力。4名學者指出,若所有社交距離措施都取消,入境者改為家居檢疫,根據新加坡經驗,每日個案數字或在3000至21,000宗之間上落,需聞氧氣住院者最高約1000人,死亡個案主要是未完成疫苗接種者及有嚴重自身疾病者。他們認為,在夏季病毒存活能力較低、空氣傳播較少,趁此時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和邊境措施較好。

4名港大學者認為要在等待針對Omicron疫苗的同時,有需要繼續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透過自然感染持續加強人群中防重症的「背景免疫」(background immunity),包括感染Omicron BA.2、BA.2.12.1、BA.2.75、BA.4或BA.5等亞系,不過戴口罩措施要維持。


建議圍封強檢、學校快測可取消?學者:須維持戴口罩

因內地仍繼續實施清零策略,他們建議優先和海外通關,逐步縮短入境檢疫期,並改為家居檢疫;不論感染什麼變種,在社區感染者也應盡量在家隔離,除非家居環境不適合,或密切接觸者是高危者。

至於檢測,他們認為核酸檢測應集中在邊境、醫院和安老院舍等,圍封及強制檢測不僅昂貴,還會打亂生活及造成浪費,需要放棄,因為社區需要有低度傳播,令市民黏膜免疫力加強。至於學校,他們認為應取消快速測試,參考現有的流感監察機制,制定機制監察學校、幼稚園等的新冠疫情。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同步推高接種率增驗核酸檢測?許樹昌:夏天推混合免疫較好時機

對於群體或混合免疫,盧寵茂回應稱,政府絕對會在防疫政策中考慮,但「始終仍是一個理論」,政府需考慮「會否不能保護我們的市民」。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稱,「混合免疫」非只是理論,有國家已「實戰」成功,如英國及新加坡,問題只是香港「夠唔夠膽做」,而推行「混合免疫」亦應同步推高高危群組接種率及加強核酸檢測,故不會是「躺平」。

許樹昌又稱,病毒在冬天較活躍,夏天為推行「混合免疫」較好時機,認為只要當局做好分流,無症狀或輕症者送往亞博等社區隔離設施,缺氧或有多種長期病患者才收入急症醫院,早些給高危但輕症者處方口服抗病毒藥物,毋須太擔心本港醫療系統無法承受。

【新冠疫情】混合免疫是什麼?接種3針疫苗後再感染是方法?港人第五波後抗體水平正下跌 冬季病毒更活躍?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資料圖片)

接種3針後再感染是方法?劉宇隆:非先感染後接種疫苗

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則認為,打3針後再感染,是獲得混合免疫好方法,但不是先感染、再打針,故要先將長者3針接種率提升到愈高愈好。他又認為,戴口罩措施最短要維持到明年,亦要維持學校每日快測安排,減低學童間傳播。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港人第五波高峰後抗體水平正下跌?專家:冬季染疫「更弊」 抗病毒藥保護未打針長者

另一不願具名專家分析,感染後的抗體水平隨時間下跌,過4個月抗體會跌75%,本港第五波高峰在3月,若到今年冬季、高峰已過9個月,屆時才感染會「更弊」,現時社區抗體水平已下跌,但大部分個案仍是輕症,是好時機開始推混合免疫,雖然英國、新加坡、以色列等地放寬措施後都有一浪接一浪疫情,但每浪嚴重程度都低過上一浪。

該專家說,雖仍有長者未打針,但接種計劃推出一年多,又經歷第五波逾9000人死亡,這些長者仍不打針,相信很難說服他們,要靠抗病毒藥物來保護他們,且疫苗研發永遠追不上病毒變種速度,需靠自然感染才能鞏固人口混合免疫,不認同混合免疫是「躺平」。


現新冠即時傳播率達1.68 盧寵茂稱老幼接種低未必可保護

【新冠疫情】混合免疫是什麼?接種3針疫苗後再感染是方法?港人第五波後抗體水平正下跌 冬季病毒更活躍?
圖為早前需圍封強檢的大埔富亨邨亨裕樓,有居民落樓檢測。(林靄怡攝,明報圖片)

新任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日前稱,本港「動態清零」是要維持個案數目向着零的方向,他在商台《政經星期六》稱,政府不能單憑免疫屏障或混合免疫概念就「乜都唔做」,因「呢一種理論未必咁實在可保護市民」,強調政府需繼續做好減感染工作,不可能「躺平」。盧於節目後晤傳媒時再被問到政府會否推行4名港大專家建議,他稱上任前已聯同特首李家超與新委任的6名政府專家顧問會面,會上有充分聆聽專家意見及作分析。對於群體或混合免疫,政府絕對會在防疫政策中考慮,但「始終仍是一個理論」,政府需考慮「會否不能保護我們的市民」,特別是某些重點人群,如80歲以上仍有三成未打針、3歲以下未能打針,亦要考慮醫療系統負擔。

盧又引述數據稱,現時本港新冠即時傳播率達1.68,兩周後個案數字或升兩倍,即每日約6000至7000宗甚至更高,以此趨勢,本月底新冠病人或將佔用近2400張病牀,為公營醫療系統的約10%,屆時四分之一醫療服務會受影響,需延遲或暫停。政府會按照疫情發展,制定精準應對策略和措施,務求以最小的代價達致最大效果,在保障巿民生命安全及健康的同時,減低對社會正常活動影響。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新冠疫情】容易哭、發脾氣 = 情緒病?壓力爆煲致「適應障礙症」 了解臨床兩大指標 //www.afterroberto.com/%e5%ae%b9%e6%98%93%e5%93%ad-%e7%99%bc%e8%84%be%e6%b0%a3-%e6%83%85%e7%b7%92%e7%97%85-%e5%a3%93%e5%8a%9b%e7%88%86%e7%85%b2%e8%87%b4%e9%81%a9%e6%87%89%e9%9a%9c%e7%a4%99%e7%97%87-%e4%ba%86%e8%a7%a3/ Fri, 25 Mar 2022 11:58: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047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社交活動可免則免,不少市民因為疫情關係,日常生活、工作、學習都受影響。面對種種壓力,如果一直累積而未有適當處理,可能會導致出現類似抑鬱、焦慮症等徵狀。有臨床心理學家指出,因壓力所致的短期情緒問題,可能是適應障礙症,臨床上有兩大指標助判斷適應障礙症的嚴重程度,而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有助改善徵狀,但最重要的是身邊人支持。

 

相關文章:查找負面情緒「元兇」 疫情持續傷身又傷「心」 4個提升抗逆力方法

 

壓力過大致「適應障礙症」 易情緒化、發脾氣

betway体彩 臨床醫療心理學中心主任李永浩博士表示,適應障礙症患者很多時是在最近3個月內經歷無法處理的壓力,因為出現某些事件而令其承受巨大壓力。患者會變得情緒化,包括容易不開心、激動、脾氣暴躁、有危機感等,若一直沒有妥善處理、情况嚴重的話有機會演變成嚴重的精神疾病,例如恐慌症。

與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病不同,適應障礙症患者多有明顯的壓力來源,而且壓力是突如其來及患者無法適應的,當壓力得到紓解後,一般約6個月就能平復。

跟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病不同,適應障礙症患者多有明顯的壓力來源,壓力更是突如其來及患者無法適應……
跟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病不同,適應障礙症患者多有明顯的壓力來源,壓力更是突如其來及患者無法適應……

 

兩大指標判斷適應障礙症嚴重程度

臨床上有兩大指標幫助判斷適應障礙症的嚴重程度:

一、壓力令患者造成什麼程度的痛苦、會否改變其原本性格,引致巨大的情緒及行為變化。

二、會否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大幅度收窄日常活動範圍、對日常喜好失去興趣、容易與人爭執等。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患者後遺研究:1/3患者半年內出現腦部疾病 更涉焦慮症、情緒失調等

 

認知行為治療 學習面對壓力 重拾信心

臨床心理學家一般會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引導患者思考和分析所面對的壓力,例如引導他們思考所憂慮的事情有多大機會發生、若事情發生會有何後果、有何方法解決等,希望確立患者的信心,讓他們明白即使事情發生自己也有能力應對,誘導患者從最壞情况的牛角尖中抽離,重新專注日常生活。醫生亦會因應情况處方藥物,但由於適應障礙症的源頭是外來壓力,非生理原因,因此藥物主要有助減低徵狀,對治療適應障礙症本身幫助不大。

 

待訴苦後 給予支持

李博士指出,社交支援對適應障礙症患者而言甚為重要,提醒若果發現身邊親友出現情緒困擾,變得容易哭、發脾氣,應該待他們發泄情緒後,主動向他們表達關懷及放鬆傾談,聆聽他們的煩惱,讓積累的壓力得以釋放,不應避之則吉或採取放任態度。與患者傾訴時,亦應要比平時更有耐性,在患者釋放情緒時,毋須給予任何意見或建議,應待他們「吐完苦水」後,再表達支持及鼓勵,最重要是讓他們知道身邊有人在「撐住」,並非孤軍作戰。

 

3個小貼士面對壓力 保持樂觀心境

.面對生活壓力,李博士給予小貼士,學習改變對事件和壓力的看法,保持樂觀心境,有助避免適應障礙症:

.人生中的事情好壞參半,總不可能只有壞事發生。嘗試改變自己的視野,把目光集中在一些現有的美好事物,盡量不過分思考未來可能發生的壞事。

.即使正面對巨大壓力,如果不能改變外在環境,則學習接受壞事既已發生,但仍然有其他美好的事情可以選擇,盡可能不要過分執着與擔心。

學會活在當下,很多時壓力都是源於自己定下的目標,當與目標有距離時,無形的壓力便會由此衍生,嘗試令生活簡單化,減少無謂貪婪,珍惜現在擁有的事物,有助減低自己承受的壓力。

]]>
【肥胖增疾病風險】體重控制 DIY(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8%82%a5%e8%83%96%e5%a2%9e%e7%96%be%e7%97%85%e9%a2%a8%e9%9a%aa-%e9%ab%94%e9%87%8d%e6%8e%a7%e5%88%b6diy-%e8%a1%9b%e7%94%9f%e8%99%95%e6%96%b9/ Wed, 16 Mar 2022 09:35: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869 疫情嚴峻,不少人都減少外出,居家抗疫,但卻同時減少了體能活動和增加進食的機會,體重容易上升,增加肥胖的風險。由於肥胖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機會,高血壓和糖尿病更會有損腎臟健康,所以在家抗疫同時避免體重上升尤爲重要。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秘訣一︰吃外賣要精明

在家抗疫時,少不免會點選外賣或快餐,很多人認為外賣食物難以與健康飲食共存,但其實只要精明選擇,外賣都有不少健康的選擇。

不少傳統的快餐食物,例如薯條、炸雞和雞肉塊,都是油炸食品。由於油炸過程增加食物的脂肪含量,同時增加了食物的熱量,建議選擇以烤、焗等非油炸方式烹調的食品。另外,如在進食時去除動物的皮脂也能減少熱量的攝取。例如,一件約5安士連皮的炸雞腿提供約370千卡,但一件去皮的烤雞腿只提供約270千卡熱量,減少了接近三成的熱量。

茶餐廳的炒粉麵飯類雖然較「香口」,但由於在烹調中額外添加了油分,熱量較蒸飯或湯粉麵高。以鮮茄牛肉飯爲例,一碟配白飯的熱量是940千卡,但當轉了配炒飯時,熱量便增加了約三成達1200千卡,所以不能輕視。
總括而言,外賣點餐時應多選擇以低脂方法,例如蒸、烤、焗、白灼和少油快炒,烹調的食物,的食品。現時很多快餐店也提供較健康的菜式,所以只要小心選擇,外賣也可以吃得健康。

炒粉麵飯類較「香口」,但在烹調時一般都會額外添加了油分,熱量較蒸飯或湯粉麵高!在外賣點餐時要小心選擇。(健康網資料圖片)
炒粉麵飯類較「香口」,但在烹調時一般都會額外添加了油分,熱量較蒸飯或湯粉麵高!在外賣點餐時要小心選擇。(健康網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糖尿病飲食】地中海飲食模式是什麼?糖尿病人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減中風風險(營養師教路飲食Dos and Don’ts)

秘訣二︰每餐蔬菜不能少

由於蔬菜熱量較低,亦含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增加飽肚感。建議在每餐正餐時進食至少一份蔬菜,以達至每天至少三份蔬菜的建議。「一份蔬菜」約等於:半碗煮熟的蔬菜、芽菜、瓜類、豆類或菇菌,或一碗未經烹煮的葉菜(例如生菜、紫椰菜)。

由於減少了外出,家中未必能每天有新鮮蔬菜,建議可儲備一些能冷藏保存較耐的蔬菜,例如節瓜、合掌瓜、翠肉瓜、紹菜、椰菜、洋蔥、甘筍、南瓜和乾冬菇。

秘訣三︰以小食作水果

或許你也曾試過因「無聊」而進食小食。薯片、糖果、朱古力等都是高熱量且欠缺營養的食物,建議選擇熱量較低及營養豐富的水果作小食,以達至每天最少兩份水果的建議。「1份水果」約等於1個中型約網球大小的水果( 例如橙和蘋果)。

秘訣四︰增加活動量

除了飲食上注意之外,增加活動量也是體重控制重要的一環。雖然家中空間有限,但我們亦可在家四處走動,來回踱步;亦可趁清潔家居時,例如掃地、吸塵和抺傢具,增加活動量,還可嘗試站着或原地踏步看電視,以增加活動量。
另外,當前新冠疫情嚴峻,變異病毒株正威脅本港,危機迫在眉睫。鼓勵所有符合接種年齡的市民,特別是長者,盡快行動。若市民家中有長者未接種疫苗,請立即為他們安排接種。

文: 衞生署健康促進處營養師楊詠嘉

]]>
新冠肺炎|室內使用加濕器 6大宜忌 忌混入消毒殺菌劑、自來水 首選蒸餾水 常清潔慎防退伍軍人症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5%ae%a4%e5%85%a7%e4%bd%bf%e7%94%a8%e5%8a%a0%e6%bf%95%e5%99%a8-6%e5%a4%a7%e5%ae%9c%e5%bf%8c-%e5%bf%8c%e6%b7%b7%e5%85%a5%e6%b6%88%e6%af%92%e6%ae%ba%e8%8f%8c/ Mon, 04 Jan 2021 05:13: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0298 【明報專訊】自上周強烈寒潮殺到,連續多日天氣嚴寒及非常乾燥,皮膚繃緊痕癢,喉嚨乾涸難耐。不少人愛用加濕器釋放水霧,保持室內空氣濕潤;有人更會加入香薰,噴得一室清香。

新冠疫情下,使用霧化加濕器,會否增加感染風險?又可否加入消毒殺菌劑,加濕同時消毒家居?請來專注氣溶膠研究的專家及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講解正確使用加濕器。

2011年韓國爆發「加濕器殺人事件」。據報韓國有500多人因使用加濕器殺菌劑而受到傷害,當中約100人死亡。韓國政府調查後發現,加濕器殺菌劑的化學成分與肺部疾病有關聯。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院長、大氣環境學講座教授陳澤強表示,加濕器以超聲波運作,利用高頻震盪,將容器內的水打散成微細水珠。水珠透過風動裝置吹到空氣中,形成噴霧,從而增加空氣的水分。要是使用得宜,應不會構成任何健康風險。

新冠肺炎|室內使用加濕器 6大宜忌 忌混入消毒殺菌劑、自來水 首選蒸餾水 常清潔慎防退伍軍人症
陳澤強(受訪者提供)

 

消毒劑隨水珠吸入傷肺

「加濕器產生的水珠相當微細,大小一般為50至100微米,甚至更細。這些水珠在空氣中會揮發,可被吸進體內。若水珠所含成分符合人體安全標準,吸進體內,當然不會危害健康。」陳澤強說,但如果混入殺菌劑、消毒劑等成分,後果則不堪設想。當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可殺害細菌或病毒,但其他生命體(如人類)吸入後,會引致怎樣的影響?遺留多少在體內?這些則屬醫學探討的課題。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郭啟謙認為,只要是經霧化形式,吸入呼吸系統後就等同被人體吸收。如果霧化成分包含殺菌劑、消毒劑等,可能令肺部受損。

新冠肺炎|室內使用加濕器 6大宜忌 忌混入消毒殺菌劑、自來水 首選蒸餾水 常清潔慎防退伍軍人症
吸入水珠 —— 專家指,加濕器產生的水珠相當微細,大小一般為50至100微米,甚至更細。這些水珠在空氣中會揮發,可被吸進體內。(Vladdeep@iStockphoto)

 

難確定香薰有無雜質 不宜注入

那麼香薰呢?香薰噴霧機是否安全?陳澤強認為,如屬天然香薰,不會危及健康,但需考慮加濕器機身物料的耐受力,並注意香薰濃度等問題,使用前最好諮詢專業人士意見。郭啟謙則表示,一直以來,不少醫學研究指出香薰治療作用不大;加上不能確定香薰中有無雜質存在,所以亦不建議注入加濕器。

 

蒸餾水每次換 勿直接用自來水

加濕器只注入清水,又是否百分百安全?陳表示,用得安心的大前提,在於確保加濕器的潔淨衛生。「即使加濕器不含殺菌劑、消毒劑等物質,但如果注入的水質不乾淨、不衛生,甚至滋生細菌,所產生的水珠亦難逃不潔的風險。吸入體內,又怎會不影響健康?大家要留意注入加濕器的水質,最理想是每天換水。此外,要定時清洗所有零件,盡量減低水珠受污染的風險。」

郭啟謙亦提醒:「使用加濕器首選蒸餾水,雜質較少,避免因吸入雜質而引起呼吸道不適。大家不能貪方便,直接把自來水注入加濕器,因為未通過沸點消毒,裏面可能含有雜質;亦不宜使用礦泉水,因礦泉水含礦物質,吸入這類噴霧亦可導致呼吸道不適。每次使用加濕器時都要換水,不使用時要清除裏面的水。理想是每天換水及時常清洗加濕器和喉管。」

新冠肺炎|室內使用加濕器 6大宜忌 忌混入消毒殺菌劑、自來水 首選蒸餾水 常清潔慎防退伍軍人症
或含雜質 —— 自來水未經沸點消毒,可能含有雜質,不宜直接加入加濕器內。(courtneyk@iStockphoto)

 

多喝水滋潤皮膚更實際

郭又補充,雖然有些人使用加濕器後會覺得乾燥稍為紓緩,但香港家庭並無使用加濕器的必要,「外國的冬天非常乾燥,相對濕度經常徘徊20%至30%;加上需要開啟暖氣,令室內濕度進一步降低,會令人感覺呼吸道和皮膚乾燥,所以不少人習慣使用加濕器。香港冬天被形容為『濕凍』,相對濕度甚少持續跌至低水平,與其花錢購買加濕器,何不多喝幾杯水,直接補充水分,對滋潤皮膚有實際作用」。

新冠肺炎|室內使用加濕器 6大宜忌 忌混入消毒殺菌劑、自來水 首選蒸餾水 常清潔慎防退伍軍人症
香港「濕凍」——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郭啟謙認為,香港的冬天被形容為「濕凍」,相對濕度甚少持續跌至低水平,使用加濕器的需求比外國為低。(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室內使用加濕器 6大宜忌 忌混入消毒殺菌劑、自來水 首選蒸餾水 常清潔慎防退伍軍人症
郭啟謙(受訪者提供)

 

將病毒霧化 加速傳播速度

不過,有幾類病人確實需要使用加濕器,例如肺部有問題須長期使用呼吸機的人,呼吸機製造的氧氣濕度不高,有些人因長期吸入這類乾燥的氧氣,會有鼻腔乾燥、鼻塞、喉嚨痛等不適,或可配合加濕器使用。另外,睡眠窒息症患者如需要長期使用睡眠呼吸機,可能會感到不適、鼻腔和喉嚨很乾等,有醫生會建議加配加濕器,而部分型號睡眠呼吸機則內置加濕器。

2003年SARS期間,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有病人接受霧化醫療程序,病毒隨霧化污染環境,令病房裏多人染病。郭啟謙說:「隨後,香港胸肺基金會發出使用霧化式醫療儀器的建議,除非在負壓環境下,在一般室內環境不宜使用,以免噴出來的水珠與空氣混和,將病毒霧化,加速傳播速度。」基於SARS的教訓,如果空氣中帶有病毒,加濕器可將病毒霧化,增加染病風險。現時新冠疫情期間,大家還是避免使用加濕器為妙。

新冠肺炎|室內使用加濕器 6大宜忌 忌混入消毒殺菌劑、自來水 首選蒸餾水 常清潔慎防退伍軍人症
SARS教訓 —— 2003年SARS期間,威爾斯親王醫院 8A病房有病人接受霧化醫療程序,病毒隨霧化污染環境。(資料圖片)

 

知多啲:退伍軍人症又關加濕器事?

退伍軍人症是由退伍軍人桿菌所引致,病菌可存活於多種不同的水源環境。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郭啟謙指,過去有發病個案與加濕器有關,有人因為吸入由人工製水系統釋出受污染之水點和霧氣而染病。除加濕器外,水缸、冷熱水系統、冷卻水塔、按摩池、噴水池、家居呼吸道醫療器材等,亦是退伍軍人桿菌常見溫牀。

衛生防護中心發出指引,對於常見的家用呼吸輔助儀器,包括霧化器(nebulizer)、氣泡型濕化器製氧機(oxygen concentrator with bubbling humidifier)等,操作時必須注入無菌水,亦要用無菌水定期清洗,以減低退伍軍人桿菌滋生的風險。無菌水是經過高溫處理的水,可於藥房買到。如未能使用無菌水,則可用過濾水或潔淨的自來水清洗,再以消毒用酒精拭抹,之後以風機或乾燥機吹乾。

新冠肺炎|室內使用加濕器 6大宜忌 忌混入消毒殺菌劑、自來水 首選蒸餾水 常清潔慎防退伍軍人症
常見溫牀 —— 加濕器、水缸、冷熱水系統、冷卻水塔、按摩池、噴水池、家居呼吸道醫療器材等,是退伍軍人桿菌常見溫牀。(April Wong@iStockphoto)

 

文:黎雅麗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遙距診症成疫下常態 新症、觸診、皮膚科等病患未必適合 //www.afterroberto.com/%e9%81%99%e8%b7%9d%e8%a8%ba%e7%97%87%e6%88%90%e7%96%ab%e4%b8%8b%e5%b8%b8%e6%85%8b-%e6%96%b0%e7%97%87-%e8%a7%b8%e8%a8%ba-%e7%9a%ae%e8%86%9a%e7%a7%91%e7%ad%89%e7%97%85%e6%82%a3%e6%9c%aa%e5%bf%85/ Fri, 01 Jan 2021 02:00: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0227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改寫了大家的工作模式,視像會議、在家工作成為新常態;安坐家中睇醫生又是否可行?

遙距診症成疫下常態 新症、觸診、皮膚科等病患未必適合
疫情下,不同遠程醫療服務逐漸發展,隔住熒幕睇醫生,有什麼注意事項?(Jae Young Ju@iStockphoto)

遠程醫療(telemedicine)近年在中國內地、歐美等地發展,但香港一直未見普及。碰上久未完結的疫情,遠程醫療會否成為疫下新趨勢?到社區藥房配藥,甚至是用「免診取藥」服務又會否成為新出路?

遙距診症成疫下常態 新症、觸診、皮膚科等病患未必適合
與面對面會診相比,遙距診症有一定的限制,譬如不能為病人觸診檢查。(受訪者提供)

香港醫務委員會於2019年12月發出《遙距醫療實務道德規範指引》,涵蓋電話、電郵、社交媒體(如WhatsApp、facebook)等形式的遙距醫療溝通,建議醫生和病人先建立醫患關係,才為病人遙距診症。按醫委會指引,新症病人未必適合接受遠程醫療。

醫管局將與將軍澳醫院耳鼻喉科、伊利沙伯醫院腦外科合作,2021年初推出telehealth(遙距診症),透過手機應用程式「HA Go」,讓病人在家中接受醫生會診。而坊間亦有醫療機構提供遙距診症,並將藥物送上門。

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自2020年2月開始,安排部分病人以電話和視像覆診。中大醫務中心家庭醫學診所、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趙志輝表示,在第一、二波疫情開始時,有病人因擔心受感染而不願外出,不敢到診所求醫。當時有一名病人屬高危群組,但他沒有徵狀,不知怎麼辦;四處問人、上網查看,但仍無法得知自己風險有多大。最後醫生利用遠程醫療為他解答疑問,例如需否去驗深喉唾液,當中有何考慮因素,也解釋假陰性等情况。

 

不適用於觸診、皮膚科疾病

遙距診症成疫下常態 新症、觸診、皮膚科等病患未必適合
趙志輝(受訪者提供)

趙志輝補充,遠程診症有一些技術限制,例如不能為病人觸診檢查,「如果病人肚痛,醫生需要按肚檢查」,會建議病人到診所檢查;另外,診斷皮膚科疾病或需要解像度較高的影像,否則有可能誤判病情。私隱保障亦是其中一個令遠程醫療難以迅速發展的原因,例如病人擔心會診過程意外泄露,某些私隱原因不方便透過視像診症。慢性病患者相對比較適合遠程診症,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配合remote monitoring(遠程監測),病人量度血壓等數據後,傳到醫生的database(資料庫),可更快和準確掌握病情,有助減低併發症風險」。

 

非常時期 市民求助藥房解疑難

遙距診症成疫下常態 新症、觸診、皮膚科等病患未必適合
趙國亮(受訪者提供)

新症未必適用遙距診症,遇上小毛病,又不想到醫院、診所等高危地方,還有何選擇?在連鎖藥房工作的註冊藥劑師趙國亮指,他們留意到自疫期開始,愈來愈多市民到店舖查詢健康問題,由肚瀉、皮膚敏感、發燒,至如何分辨口罩保護力等,「這些問題好難找醫生、護士問,而藥劑師就可答到這些簡單,但(對市民生活)有大影響的問題」。

他續指,疫情下如果有小病痛,可到社區藥房找藥劑師初步評估,再視乎情况決定是否要看醫生;舉例說,近日天氣轉變,不少人出現皮膚敏感,藥劑師可提供成藥處理簡單皮膚問題,同時會留意有沒有其他警號,如皮膚有否發炎、細菌感染等徵狀,亦會查問病歷,「如果有糖尿病,又在腳上『生嘢』,我們會叫他馬上看醫生」。而新冠病毒徵狀與感冒相似,如遇上客人出現疑似病徵,他們亦會了解對方背景,如有沒有接觸確診者、所住大廈有沒有人確診等,提供合適的建議。

 

藥劑師線上跟進服藥情况

2020年6月,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亦推出免費遙距藥劑服務(telepharmacy),首階段針對慢阻肺病患者。透過電話及視像,由藥劑師跟進服藥情况。

聖雅各福群會早前亦推出「遙距藥劑師諮詢服務」,減少病人在疫症期間外出的風險,在家中透過視像通話或電話,免費獲得專業藥物諮詢。病人使用此服務前,須先登記醫健通及下載相關應用程式。

遙距診症成疫下常態 新症、觸診、皮膚科等病患未必適合
崔俊明(資料圖片)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很多病人服用不同專科的藥物,面對多種藥物治療問題。遙距藥劑師諮詢服務下,病人毋須到醫院,也有藥劑師解答服藥問題。藥劑師可透過醫健通了解病人服用的藥物,檢討治療成效。而透過視像通話,對未能清晰表達的長者尤為重要,藥劑師與病人有眼神接觸,做到「用藥醫病,用心醫人」,提供人性化藥療服務。

 

文:李祖怡、姚穎彤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新冠肺炎丨葵盛西邨、麗晶花園等5地點須強制檢測 何栢良:住戶出入走廊丢垃圾、乘升降機必戴口罩潔手 免交叉感染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8%91%b5%e7%9b%9b%e8%a5%bf%e9%82%a8%e9%ba%97%e6%99%b6%e8%8a%b1%e5%9c%92%e7%ad%89%e5%9c%b0%e9%bb%9e%e9%a0%88%e5%bc%b7%e5%88%b6%e6%aa%a2/ Thu, 10 Dec 2020 06:02: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819 【明報專訊】本港第四波新冠疫情於過去7天有逾220宗源頭不明個案,當中涉及多個屋邨或屋苑。政府昨晚向5個地點發出強制檢測令,除了已爆疫4日、有多人搬走的葵盛西邨第8座,4戶5人確診的錦豐苑錦蕙閣和九龍灣麗晶花園6座等。本報昨日報道有葵盛西邨住戶稱居民通常將垃圾放在門外,港大專家何栢良說,如有住戶本身染疫,而其垃圾袋沒妥善綁好,不排除袋內的「雲吞(拭鼻涕的紙巾)」會污染走廊位置,建議住戶丟棄垃圾時戴好口罩及潔手,避免受到交叉感染

新冠肺炎丨葵盛西邨、麗晶花園等5地點須強制檢測 何栢良:住戶出入走廊丢垃圾、乘升降機必戴口罩潔手 免交叉感染
麗晶花園6座低層昨增1宗確診,累計7人染疫,涉及4個D室單位,政府昨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自11月17日起於該大廈逗留超過兩小時的人強制檢測。圖右為D室單位。(鄧宗弘攝)

 

何栢良:住戶短暫出入仍需戴口罩 垃圾可播毒

衛生防護中心指該大廈逾3000人已檢測,惟當局未掌握已離開寓所的市民是否已檢測。居於大廈6樓的住戶梁小姐日前指近日仍有街坊逐層翻摷垃圾桶,另有住戶胡亂將垃圾扔在門口,未有綁好垃圾袋。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部分舊式公屋不設垃圾槽,居民須於指定時間擺放垃圾在門外,等待清潔人員回收,他相信部分居民短暫走出門外放置垃圾袋時沒戴口罩,會有感染病毒風險。

新冠肺炎丨葵盛西邨、麗晶花園等5地點須強制檢測 何栢良:住戶出入走廊丢垃圾、乘升降機必戴口罩潔手 免交叉感染
一田沙田店累計10員工確診或初步確診。(資料圖片)

飛沫可噴至走廊 致環境污染

他解釋,如有居民感染病毒後倒垃圾期間打噴嚏,飛沫或會噴到「成條走廊都係」,造成環境污染,建議居民丟垃圾期間要戴口罩,並要注意手部衛生;如垃圾袋沒有包好,一旦有關單位有確診者居住,亦可能散播病毒污染走廊等位置。

新冠肺炎丨葵盛西邨、麗晶花園等5地點須強制檢測 何栢良:住戶出入走廊丢垃圾、乘升降機必戴口罩潔手 免交叉感染
將軍澳-藍田隧道地盤出現疫情爆發,至少6名紮鐵工人染疫。該地盤合共1500名工人,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地盤停工,指定日期內曾到工地的工人須接受強制檢測。(鄧宗弘攝)

乘搭升降機空氣不流通 宜戴口罩

新冠肺炎丨葵盛西邨、麗晶花園等5地點須強制檢測 何栢良:住戶出入走廊丢垃圾、乘升降機必戴口罩潔手 免交叉感染
九龍灣麗晶花園第6座累計4個單位有住戶確診,全部屬D室單位。醫生梁子超認為政府應盡早派人視察大廈喉管,如涉及結構問題,應安排D室住戶檢疫。圖為D室廁所的渠管。 (鄧宗弘攝)

此外,何栢良說目前跑步等活動可豁免戴口罩,惟乘搭升降機時空間狹窄,空氣不太流通,大聲說話時會噴出飛沫,建議市民即使外出跑步,進出大廈期間亦要戴口罩。

新冠肺炎丨葵盛西邨、麗晶花園等5地點須強制檢測 何栢良:住戶出入走廊丢垃圾、乘升降機必戴口罩潔手 免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