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藥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1 Aug 2018 09:22:3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抗藥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中醫治療】知多啲:雞肉抗藥菌特別多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9%9b%9e%e8%82%89%e6%8a%97%e8%97%a5%e8%8f%8c%e7%89%b9%e5%88%a5%e5%a4%9a/ Sun, 25 Dec 2016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9e32d82032cff150c3ae28c0602d7405 【明報專訊】李禮舜醫生時時刻刻與細菌作戰,鄭志文醫生煮了雜菌飯給他「進補」,聲稱「大菌食細菌,細菌當補品」!

「抗生素可殺死細菌,但在臨牀上或日常生活上,身體有菌是否一定要消滅它?而由細菌引起的病,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鄭醫生問。

「其實不是所有細菌感染,都要用抗生素醫治,因為人本身都有一定抵抗力。」李禮舜解釋:「例如最常見的腸胃炎,進食不潔食物而引致的腹瀉,未必需要處方抗生素,因為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身體自然會痊癒。輕微的腸胃炎,只要多飲清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同時令身體排清細菌或病毒,自然會慢慢痊癒。」另外,李禮舜亦提醒,最好不要進食止屙藥,因為會令病菌及毒素留在體內,更難痊癒。

除了治病,鄭醫生提到最近消委會的雞肉含抗藥性細菌報告,亦令不少人聞雞色變!

李禮舜指出,雞肉中發現的ESBL(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是一種細菌所產生的酶,可以令現時大部分常用的抗生素失效,即出現嚴重抗藥性。「不少人是帶菌者都不知,因為這種細菌進入體內後並沒有病徵,但如果這種細菌導致身體感染,例如細菌入血、尿道炎、肺炎及腹腔炎等疾病時,治療會變得相當困難,因為大部分的抗生素都失效,令死亡率提高。」

在眾多肉類之中,為何要選用雞肉來檢驗?莫非雞肉最高危?

李禮舜解釋,早於十多年前,已知大部分食用肉類中,含有一些抗生素及抗藥性的細菌。而部分歐洲國家,包括荷蘭、丹麥等地,過往都曾檢測出雞肉有80至90%抗藥性細菌,因而作出管制。

徹底煮熟 即可殺死惡菌

「這種抗藥性細菌,較少出現於牛肉或豬肉,主要因為飼養雞隻,較常使用抗生素,而在飼養環境中亦存在抗藥性細菌;加上飼養環境密集,令到感染抗藥性細菌的雞隻數目相當高。而且抗藥細菌不單止存在於雞肉內,在腸臟、糞便都有極高的含菌量,所以使用過的砧板如果沒有清洗乾淨,都有可能感染抗藥性細菌。」難道要戒絕雞肉?兩位醫生都表示,只要將雞肉徹底煮熟,即可殺死病菌,毋須過分恐慌。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226/news/_26ya102.jpg(圖:鄧宗弘);]]>
【明報專訊】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感染及傳染病科主管李禮舜醫生時時刻刻與細菌作戰,家庭醫生鄭志文醫生煮了雜菌飯給他「進補」,聲稱「大菌食細菌,細菌當補品」!

「抗生素可殺死細菌,但在臨牀上或日常生活上,身體有菌是否一定要消滅它?而由細菌引起的病,是否一定要用抗生素?」鄭醫生問。

「其實不是所有細菌感染,都要用抗生素醫治,因為人本身都有一定抵抗力。」李禮舜解釋:「例如最常見的腸胃炎,進食不潔食物而引致的腹瀉,未必需要處方抗生素,因為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身體自然會痊癒。輕微的腸胃炎,只要多飲清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同時令身體排清細菌或病毒,自然會慢慢痊癒。」另外,李禮舜亦提醒,最好不要進食止屙藥,因為會令病菌及毒素留在體內,更難痊癒。

除了治病,鄭醫生提到最近消委會的雞肉含抗藥性細菌報告,亦令不少人聞雞色變!

李禮舜指出,雞肉中發現的ESBL(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是一種細菌所產生的酶,可以令現時大部分常用的抗生素失效,即出現嚴重抗藥性。「不少人是帶菌者都不知,因為這種細菌進入體內後並沒有病徵,但如果這種細菌導致身體感染,例如細菌入血、尿道炎、肺炎及腹腔炎等疾病時,治療會變得相當困難,因為大部分的抗生素都失效,令死亡率提高。」

在眾多肉類之中,為何要選用雞肉來檢驗?莫非雞肉最高危?

李禮舜解釋,早於十多年前,已知大部分食用肉類中,含有一些抗生素及抗藥性的細菌。而部分歐洲國家,包括荷蘭、丹麥等地,過往都曾檢測出雞肉有80至90%抗藥性細菌,因而作出管制。

徹底煮熟 即可殺死惡菌

「這種抗藥性細菌,較少出現於牛肉或豬肉,主要因為飼養雞隻,較常使用抗生素,而在飼養環境中亦存在抗藥性細菌;加上飼養環境密集,令到感染抗藥性細菌的雞隻數目相當高。而且抗藥細菌不單止存在於雞肉內,在腸臟、糞便都有極高的含菌量,所以使用過的砧板如果沒有清洗乾淨,都有可能感染抗藥性細菌。」難道要戒絕雞肉?兩位醫生都表示,只要將雞肉徹底煮熟,即可殺死病菌,毋須過分恐慌。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226/news/_26ya102.jpg(圖:鄧宗弘);

]]>
農業濫用藥 抗藥菌無處不在 吃肉飲奶=吃抗生素? //www.afterroberto.com/%e8%be%b2%e6%a5%ad%e6%bf%ab%e7%94%a8%e8%97%a5-%e6%8a%97%e8%97%a5%e8%8f%8c%e7%84%a1%e8%99%95%e4%b8%8d%e5%9c%a8-%e5%90%83%e8%82%89%e9%a3%b2%e5%a5%b6%e5%90%83%e6%8a%97%e7%94%9f%e7%b4%a0%ef%bc%9f/ Sun, 13 Nov 2016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07153e3f28ebb8378a859d4243681f31 【明報專訊】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已成為全球危機。

濫用抗生素,不止困擾醫療界,農業是更大的重災區,因為全球逾半的抗生素都用於農業上,食豬食牛,甚至飲奶,我們隨時服下大量抗生素。抗菌素耐藥性專家委員會主席袁國勇提出,本地農業應減用抗生素,避免以抗生素刺激禽畜生長。

向禽畜水產餵食抗生素,當然是希望牠們健康生長。但當抗生素進入食物鏈,可引起什麼生態危機?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如何清除食物中的殘留抗生素?

農業和漁業界使用抗生素,治療患有傳染病的禽畜水產,可保障這些食用動物健康,並防止疾病在動物之間傳播。惟目前情况是,業界不少人錯用或濫用抗生素,加快耐藥性細菌形成和傳播,引起危機。

「國際消費者聯會表示,目前全球超過一半的抗生素用於農業生產上,加劇耐藥細菌的問題和超級細菌(Superbugs)的出現。」醫院管理局港島西醫院聯網臨牀服務統籌專員兼註冊藥劑師崔俊明*說,農業上,抗生素常被濫用,混入飼料內,既保持牲畜和家禽健康不生病,也用作生長促進劑,增加重量。而這些加入飼料內的抗生素,與治療人類感染的抗生素一樣(如盤尼西林、四環素),但劑量較低。長期使用低劑量抗生素,不能殺清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存活下來的細菌會慢慢適應抗生素而變異,產生抗藥性。

污染擴散 肉類植物也含抗生素

1. 抗生素走進食物鏈後,如何擴散?

「根據一項於2013年發表的本地研究,從市面不同零售點蒐集的肉類樣本中,分別在21.9%豬肉、6.8%雞肉和4.4%牛肉樣本中,驗出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受耐藥細菌感染一般較難醫治,嚴重者可引致敗血病或肺炎。若抗生素無效,即使是普通感染或輕微損傷,也會致命。」崔俊明說。

動物體內產生抗藥性細菌,會不斷繁殖,並在不同的環境中擴散﹕

◆進食這些動物,無形中攝取微量抗生素

◆與動物接觸時,令抗藥性細菌擴散

◆處理食物時出現交叉感染

◆隨動物糞便擴散泥土、河流、海洋等

糞便帶抗生素 污染水土

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科研支援)黃國賢教授說﹕「以養牛為例,如農夫經常給牛隻餵食盤尼西林,令牛肉、牛奶等均帶有盤尼西林。當人類飲用牛奶,有可能攝取了抗生素,人體內的細菌亦因而出現抗藥性;而牛隻體內的抗生素會隨糞便排出體外,冲入河中、進入泥土,令河流、泥土受抗生素污染,當中的細菌又會產生抗藥性。」此外,有些國家會用牛糞做耕種肥料,植物的根部可能吸收抗生素。雖然抗生素很少在種植時使用,但植物會因環境受污染,令蔬菜殘餘抗生素。凡此種種原因,令環境中有不少抗生素及抗藥性細菌。

若動物糞便帶有抗生素,人類接觸後亦有可能受影響,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邱家琪補充﹕「有研究指出,有使用抗生素的農場裏,農夫、參與食物處理程序等直接接觸動物的人士,身上帶有抗藥性細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動物體內的抗生素,超過75%會從排泄物排掉,如人類於處理過程中接觸到,單是皮膚接觸也會受影響。」

2.禁止農業使用抗生素,有沒有幫助?

邱家琪指,農業使用抗生素主要有三個目標﹕

◆動物生病時用作治療

◆預防動物生病

◆促進動物生長

她指出,本地曾有研究發現,用低劑量的抗生素作為動物飼料添加劑,產肉率會比較高。但這問題尤其令人擔心,因易產生耐藥性問題。「中國目前相對於全球來說,較常使用抗生素,原因是中國人口在增長,無論對肉類及整體食物的需求都比較大。而政府已意識到這問題,相信會慢慢有相應政策,平衡食物供應與濫用抗生素的問題,但的確有困難。」

歐盟已禁抗生素飼料

如何規範以抗生素作為動物飼料,一直沒有統一的國際政策,各國規定均不同。崔俊明表示,2006年歐盟已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作為動物飼料添加劑。

至於美國,雖然並沒有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作為動物飼料,但在2012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限制農業使用抗生素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同年4月規定使用抗生素飼料,應有獸醫處方。此外,當局亦呼籲農場採取一連串的自願措施,以限制在動物使用抗生素。

3.如何防止在食材攝取殘留抗生素?

邱家琪說,歐盟在多年前已逐步禁止於動物飼料加入抗生素以促進生長,然而,香港從歐盟進口的肉類選擇不多,例如是丹麥的肉類。另外,美國、墨西哥、韓國、新西蘭等地對動物使用抗生素的管制亦較嚴謹,選購食材時可注意產地,但不代表這些地方的食材比較好,或其他地區的一定有問題。

4.大閘蟹等水產亦常用抗生素,為什麼?

「大閘蟹或小龍蝦這類水產,以動物腐屍為飼料(例如﹕死魚);加上養殖場環境擠迫,當大量大閘蟹擠在一起,又夾雜不少腐爛的動物屍體,令環境衛生情况惡劣,易有細菌感染。為了令大閘蟹不易生病,便會用抗生素飼養。」黃國賢教授說。同樣地,雖然抗生素殺死部分細菌,但存活下來的會有抗藥性,而細菌之間可以交換抗藥基因,令所有存活下來的細菌都有抗藥性。

他補充,抗生素只應在動物生病才使用,正如人類不會每日服食抗生素,所以飼養動物及水產,不應將抗生素當作預防藥物或用作促進產量,但有人不守規則或貪圖方便而濫用;即使以抗生素為動物治病,亦理應在用藥後一段日子,待抗生素濃度降低後才售賣。「若現時不停濫用抗生素飼養動物、水產,牠們看似健康成長,並確保產量以賣錢,但實際上在破壞環境,令環境中的細菌變成有抗藥性,這些細菌如感染人類,人類將來用這些抗生素殺死細菌的成功率便減低了。」

5.若食材含有抗生素,加熱可否消滅?

黃國賢教授說﹕「煮熟一定比生食好,因為抗藥性細菌會死掉;但食物中殘留的抗生素則未必能完全破壞,因抗生素屬化學物質,要視乎加熱後能否將該它的結構破壞。」

邱家琪提醒,處理食物時宜注意衛生,「使用乾淨的水;生熟食物要以不同的砧板分開處理,而切割生食材後,要徹底洗手;砧板的刮裂會藏菌,如砧板佈滿刮裂,需要更換。煮食者要多加注意衛生,因可影響一家人的健康」。

■*崔俊明參加選委會選舉。其他選委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提名可參考以下網址:www.elections.gov.hk/ecss2016/pdf/SH_c.html

■2016年選舉委員會選舉開始,由提名期開始至選舉結束(2016年12月11日),各候選人*的專欄暫停。

*www.elections.gov.hk/ecss2016/chi/nominat2.html?1478941485843

文:吳穎湘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編輯:王翠麗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114/news/_14YD001_.jpg崔俊明(圖﹕受訪者提供);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114/news/_14YD004_.jpg黃國賢(圖﹕受訪者提供);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114/news/_14YD003_.jpg邱家琪(圖﹕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已成為全球危機。

濫用抗生素,不止困擾醫療界,農業是更大的重災區,因為全球逾半的抗生素都用於農業上,食豬食牛,甚至飲奶,我們隨時服下大量抗生素。抗菌素耐藥性專家委員會主席袁國勇提出,本地農業應減用抗生素,避免以抗生素刺激禽畜生長。

向禽畜水產餵食抗生素,當然是希望牠們健康生長。但當抗生素進入食物鏈,可引起什麼生態危機?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如何清除食物中的殘留抗生素?

農業和漁業界使用抗生素,治療患有傳染病的禽畜水產,可保障這些食用動物健康,並防止疾病在動物之間傳播。惟目前情况是,業界不少人錯用或濫用抗生素,加快耐藥性細菌形成和傳播,引起危機。

「國際消費者聯會表示,目前全球超過一半的抗生素用於農業生產上,加劇耐藥細菌的問題和超級細菌(Superbugs)的出現。」醫院管理局港島西醫院聯網臨牀服務統籌專員兼註冊藥劑師崔俊明*說,農業上,抗生素常被濫用,混入飼料內,既保持牲畜和家禽健康不生病,也用作生長促進劑,增加重量。而這些加入飼料內的抗生素,與治療人類感染的抗生素一樣(如盤尼西林、四環素),但劑量較低。長期使用低劑量抗生素,不能殺清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存活下來的細菌會慢慢適應抗生素而變異,產生抗藥性。

污染擴散 肉類植物也含抗生素

1. 抗生素走進食物鏈後,如何擴散?

「根據一項於2013年發表的本地研究,從市面不同零售點蒐集的肉類樣本中,分別在21.9%豬肉、6.8%雞肉和4.4%牛肉樣本中,驗出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受耐藥細菌感染一般較難醫治,嚴重者可引致敗血病或肺炎。若抗生素無效,即使是普通感染或輕微損傷,也會致命。」崔俊明說。

動物體內產生抗藥性細菌,會不斷繁殖,並在不同的環境中擴散﹕

◆進食這些動物,無形中攝取微量抗生素

◆與動物接觸時,令抗藥性細菌擴散

◆處理食物時出現交叉感染

◆隨動物糞便擴散泥土、河流、海洋等

糞便帶抗生素 污染水土

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科研支援)黃國賢教授說﹕「以養牛為例,如農夫經常給牛隻餵食盤尼西林,令牛肉、牛奶等均帶有盤尼西林。當人類飲用牛奶,有可能攝取了抗生素,人體內的細菌亦因而出現抗藥性;而牛隻體內的抗生素會隨糞便排出體外,冲入河中、進入泥土,令河流、泥土受抗生素污染,當中的細菌又會產生抗藥性。」此外,有些國家會用牛糞做耕種肥料,植物的根部可能吸收抗生素。雖然抗生素很少在種植時使用,但植物會因環境受污染,令蔬菜殘餘抗生素。凡此種種原因,令環境中有不少抗生素及抗藥性細菌。

若動物糞便帶有抗生素,人類接觸後亦有可能受影響,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邱家琪補充﹕「有研究指出,有使用抗生素的農場裏,農夫、參與食物處理程序等直接接觸動物的人士,身上帶有抗藥性細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動物體內的抗生素,超過75%會從排泄物排掉,如人類於處理過程中接觸到,單是皮膚接觸也會受影響。」

2.禁止農業使用抗生素,有沒有幫助?

邱家琪指,農業使用抗生素主要有三個目標﹕

◆動物生病時用作治療

◆預防動物生病

◆促進動物生長

她指出,本地曾有研究發現,用低劑量的抗生素作為動物飼料添加劑,產肉率會比較高。但這問題尤其令人擔心,因易產生耐藥性問題。「中國目前相對於全球來說,較常使用抗生素,原因是中國人口在增長,無論對肉類及整體食物的需求都比較大。而政府已意識到這問題,相信會慢慢有相應政策,平衡食物供應與濫用抗生素的問題,但的確有困難。」

歐盟已禁抗生素飼料

如何規範以抗生素作為動物飼料,一直沒有統一的國際政策,各國規定均不同。崔俊明表示,2006年歐盟已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作為動物飼料添加劑。

至於美國,雖然並沒有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作為動物飼料,但在2012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限制農業使用抗生素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s);同年4月規定使用抗生素飼料,應有獸醫處方。此外,當局亦呼籲農場採取一連串的自願措施,以限制在動物使用抗生素。

3.如何防止在食材攝取殘留抗生素?

邱家琪說,歐盟在多年前已逐步禁止於動物飼料加入抗生素以促進生長,然而,香港從歐盟進口的肉類選擇不多,例如是丹麥的肉類。另外,美國、墨西哥、韓國、新西蘭等地對動物使用抗生素的管制亦較嚴謹,選購食材時可注意產地,但不代表這些地方的食材比較好,或其他地區的一定有問題。

4.大閘蟹等水產亦常用抗生素,為什麼?

「大閘蟹或小龍蝦這類水產,以動物腐屍為飼料(例如﹕死魚);加上養殖場環境擠迫,當大量大閘蟹擠在一起,又夾雜不少腐爛的動物屍體,令環境衛生情况惡劣,易有細菌感染。為了令大閘蟹不易生病,便會用抗生素飼養。」黃國賢教授說。同樣地,雖然抗生素殺死部分細菌,但存活下來的會有抗藥性,而細菌之間可以交換抗藥基因,令所有存活下來的細菌都有抗藥性。

他補充,抗生素只應在動物生病才使用,正如人類不會每日服食抗生素,所以飼養動物及水產,不應將抗生素當作預防藥物或用作促進產量,但有人不守規則或貪圖方便而濫用;即使以抗生素為動物治病,亦理應在用藥後一段日子,待抗生素濃度降低後才售賣。「若現時不停濫用抗生素飼養動物、水產,牠們看似健康成長,並確保產量以賣錢,但實際上在破壞環境,令環境中的細菌變成有抗藥性,這些細菌如感染人類,人類將來用這些抗生素殺死細菌的成功率便減低了。」

5.若食材含有抗生素,加熱可否消滅?

黃國賢教授說﹕「煮熟一定比生食好,因為抗藥性細菌會死掉;但食物中殘留的抗生素則未必能完全破壞,因抗生素屬化學物質,要視乎加熱後能否將該它的結構破壞。」

邱家琪提醒,處理食物時宜注意衛生,「使用乾淨的水;生熟食物要以不同的砧板分開處理,而切割生食材後,要徹底洗手;砧板的刮裂會藏菌,如砧板佈滿刮裂,需要更換。煮食者要多加注意衛生,因可影響一家人的健康」。

■*崔俊明參加選委會選舉。其他選委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提名可參考以下網址:www.elections.gov.hk/ecss2016/pdf/SH_c.html

■2016年選舉委員會選舉開始,由提名期開始至選舉結束(2016年12月11日),各候選人*的專欄暫停。

*www.elections.gov.hk/ecss2016/chi/nominat2.html?1478941485843

文:吳穎湘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編輯:王翠麗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114/news/_14YD001_.jpg崔俊明(圖﹕受訪者提供);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114/news/_14YD004_.jpg黃國賢(圖﹕受訪者提供);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114/news/_14YD003_.jpg邱家琪(圖﹕受訪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