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藥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12 Aug 2024 03:31:5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抗癌藥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有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焦慮、負面心理引致嘔吐頭暈?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6%b2%92%e6%9c%89%e6%8a%97%e7%99%8c%e8%97%a5%e7%84%a1%e5%89%af%e4%bd%9c%e7%94%a8-%e7%84%a6%e6%85%ae-%e8%b2%a0%e9%9d%a2%e5%bf%83%e7%90%86%e5%bc%95%e8%87%b4/ Mon, 12 Aug 2024 03:31: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573 【明報專訊】提起癌症治療,病人最害怕是治療的副作用。癌症化療目的是殺死癌細胞,但同時會影響正常細胞,出現副作用。副作用通常在治療期間出現,而影響範圍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但大部分都會在化療結束後逐漸消失。沒有一種藥物是沒有副作用的,心理憂慮會影響生理健康,無謂因為過分心理壓力或焦慮,而放大抗癌治療的副作用。

有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焦慮、負面心理引致嘔吐頭暈?
副作用難免–在抗癌治療中,不少病人都希望藥物沒有副作用,但事實上最溫和的治療方式,也很難避免副作用出現。(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PonyWang@iStockphoto)

抗癌治療過程 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

上月,我去了一個社區中心講解有關抗癌藥物的副作用,主持人問:「有沒有抗癌藥物是沒有副作用的呢?」

我肯定地回答:「沒有。」

其實這是非常好的問題,在抗癌治療當中,很多人都希望藥物沒有副作用,但事實上最溫和的治療方式,也很難避免副作用出現,箇中原因讓我們利用以下兩個實際例子討論一下。

負面心理引發實際生理反應

1.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vs. 反安慰劑效應 (nocebo effect)

在對照性臨牀實驗中,對照組患者服用無藥效的安慰劑(即無任何藥物成分的假藥),卻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症狀改善和治療效果,稱為安慰劑效應。這是因為患者對治療充滿了積極的期望和信心,令身心產生正面效果。

反安慰劑效應跟安慰劑效應相反。當患者預料會出現負面結果時,相關症狀或副作用便在現實中發生,這是由於負面心理而導致的實際生理反應。例如患者被告知某種藥物會導致頭暈,即使該藥物本身沒有此副作用,但患者因為擔心便出現頭暈的徵狀。

所以,安慰劑效應和反安慰劑效應都反映了患者心理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

嚴重嘔吐經歷 致條件反射

2. 預期性嘔吐

很多抗癌藥物可能會引致惡心和嘔吐,嘔吐除了分為急性(在化療後立即嘔吐)和延遲性嘔吐(在化療24小時或之後嘔吐)外,還有一種稱為「預期性嘔吐」。預期性嘔吐是指在還未注射化療之前,患者已經出現嘔吐反應。

主要原因是患者曾經歷對化療的嚴重嘔吐反應,這經歷導致一種條件反射,即使未注射藥物,患者只要來到日間化療中心或嗅到藥物的氣味,便會出現預期性嘔吐,若病人較為焦慮和緊張,也會促使嘔吐的發生。

要解決「預期性嘔吐」,並不是單用止嘔藥物,更需要行為療法,以及抗焦慮或穩定情緒的藥物來輔助。

研究指樂觀可減副作用

若病人能夠保持積極樂觀,是否對癌症治療有更好的效果?

研究尚未表明,保持樂觀積極能控制癌細胞的生長。然而,有研究指出,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可減輕癌症和癌症治療相關的一些副作用,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質素。例如,正面情緒可以刺激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增強對抗疾病的能力。其次,樂觀積極的患者通常有較高適應力和調節能力,更善於應對因癌症而帶來的生活上種種變化,如生活模式變化、工作上的轉變等,而且他們也較為外向,會找適合的朋友和家人幫手。此外,常保持積極樂觀的人通常較注重生活上調理,如飲食、睡眠等,若飲食和睡眠品質較好,自然能更好應對抗癌治療的副作用。

有沒有抗癌藥無副作用?焦慮、負面心理引致嘔吐頭暈?
樂觀積極–樂觀和積極態度可減輕癌症和治療副作用,為患者帶來更好生活質素。(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gahsoon@iStockphoto)

相關閲讀:癌症治療前開始籌備復康計劃 減副作用提升存活率 治療成效事半功倍

保持正向心態6個建議 結交積極朋友 放聲大笑

抗癌路上,無可避免有時會感到悲傷、憤怒或沮喪,情緒總有高低起伏,這都是正常。要保持正向心態,你可考慮:

  • 多與積極和正能量的朋友在一起
  • 減少與消極的人相處
  • 有需要的時候找朋友或家人幫忙
  • 積極參與家人和朋友的聚會
  • 發掘新的興趣和學習新事物
  • 隨便放聲大笑

保持心情輕鬆,每日笑一笑,世界更美妙。


相關閲讀:抗癌藥物治療期間生蛇風險高?抗病毒藥物72小時內服皮膚水疱癒合較快(醫言有理)

一App支援在家護理

「家支援」社區紓緩治療應用程式,是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屬下一個項目,旨在支援社區內的癌症病人和家人,提供有關癌症資訊、紓緩治療和安寧服務的資料,以裝備患者和其家人有足夠知識在家護理,為他們加添可用資源,以正面積極心態面對癌病。

■下載應用程式:
shorturl.at/cmzEX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癌症治療】整體癌症新症增加 死亡率減 與癌共存新常態 治療癌症6大種類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99%8c%e7%97%87%e6%b2%bb%e7%99%82%e3%80%91%e6%95%b4%e9%ab%94%e7%99%8c%e7%97%87%e6%96%b0%e7%97%87%e5%a2%9e%e5%8a%a0-%e6%ad%bb%e4%ba%a1%e7%8e%87%e6%b8%9b-%e8%88%87%e7%99%8c%e5%85%b1%e5%ad%98/ Wed, 03 Nov 2021 06:02:0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915 【明報專訊】醫管局早前公布2019癌症數據分析,雖然整體癌症發病數字上升,但死亡率有下降趨勢,反映了治療的進步和及早檢測的功效。

因為新藥或新療法推陳出新,加上成像技術不斷改進,令診斷和治療更加精準到位,與癌共存的病人愈來愈多。不過,治療選擇多了,治療時間長了,醫藥費亦隨之而增加,加上個別療程收費高昂,未必人人可以負擔。

【癌症治療】整體癌症新症增加 死亡率減 與癌共存新常態 治療癌症6大種類
(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十大常見癌症】早期肺癌病徵或難察覺 非吸煙患者多患肺腺癌 不同期數多元治療手法

 

「我在腫瘤科工作已超過四分之一世紀,見證癌症治療上的改進非常大。」中大醫學院臨牀腫瘤學專業應用副教授、中大醫院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唐美思分享說,「以肺癌為例,以往病人確診之後,基本上沒有什麼可做,既沒有合適化療藥物,電療成效亦不大,又或者根本沒有效用。當時的病人確診患癌後,醫生會說,你只剩下3個月命;今時今日就非常不同了,一旦確診肺癌,即使已屆第四期,經過治療,病人壽命都可維持幾年或以上,比比皆是。根據我個人經驗,10年以上也有」。如此巨大轉變,與癌症治療在各方面的突破有莫大關係。「藥物方面,化療藥物多了很多選擇,還有其後出現的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藥物;除此之外,電療技術亦進步了很多。這些新藥物和新技術,每種都各自可以幫助病人延長壽命,加起來就變得有很大幫助。」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2019年本港癌症新增個案達35,082宗。相比起2009年的25,977宗,升幅達35%。至於死亡率,雖然癌症仍然是頭號殺手,但整體而言,兩性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都呈下降趨勢(註:年齡標準化比率(ASR)是一個健康統計指標,主要在消除人口年齡結構差異的影響後,才比較不同地區或同地區不同時間的發生率。)

支援藥物進步 減化療副作用

不止香港有此趨勢,唐美思參考美國數字,比起30年前,現今大部分種類的癌症,病人的5年存活率都提升不少。她相信跟治療進步有莫大關係。「例如化療,雖然近10年來並沒有推出很多新藥,不過相關支援藥物就進步了不少,例如止嘔藥、提升白血球針藥等,都令化療副作用大減,也減低化療併發症。病人做化療時較為舒適,醫生治療方案亦能更進取。電療技術上的改進,例如由二維改進到三維,輻射劑量以至分佈都更精準,減少損害周邊健康組織;此外,成像技術的進步,有助醫生更精準地診斷和為癌症分期。這些都有助醫生制訂更適切的治療方案。」

事實上,癌症由當年被稱為絕症,演變成今天個別患者可「與癌共存」。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添成指出:「隨着基因檢測科技的進步,加上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的出現,不但延長癌症病人的壽命,同時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以晚期肺癌為例,以往未有癌細胞基因檢測時,一旦確診為肺癌,只能靠化療減慢惡化;但現在由於可以檢測癌細胞基因,可透過針對性的標靶藥物治療或免疫治療作為第一線治療,以至輔助治療(adjuvant therapy),即完成抗癌療程,癌細胞已受控,仍繼續採用免疫療法以減低復發風險。」

近年腫瘤科最熱門課題是免疫治療。正常情况下,當免疫細胞遇上不健康的細胞,會自動將之消滅,但癌細胞卻會用不同方法避開被免疫系統破壞,包括改變基因,使其不容易被免疫系統識破。透過免疫治療藥物,可增強免疫系統功能,促使免疫系統重新辨認癌細胞。

基因檢測 尋致癌「司機」

不過,免疫治療藥物並非適用於所有病人,必須檢測癌細胞的基因。蔡添成解釋:「癌細胞基因檢測目的,不單要找出有無基因突變,同時亦要找出該基因突變會否刺激腫瘤生長,即腫瘤的生長是否因為這個基因突變而引致。我們有一個比喻,基因突變就好像你在一部車上,它是司機還是乘客?要打就打個司機,不是打乘客,因為打倒乘客,車仍然會行駛,我們要找的是driver mutation。換言之,即使你找出很多基因突變,如果它們並不是控制腫瘤生長的話,找到甚至消滅它們也沒有作用。」

就好像用於肺癌的免疫治療,要先測試癌細胞的免疫檢查點PD-L1的水平(表達力),若高於某個水平(例如50%),就會作為第一線治療,讓病人未開始接受其他治療前,先接受免疫治療,透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令免疫系統恢復對癌細胞的攻擊力。

每月藥費$8000至數萬不等

問題來了,新的基因檢測、藥物和技術,不少收費都屬「天價」。以肺癌標靶藥為例,每月費用由$8000至$80,000不等,免疫治療單一藥物一般每月由$40,000至$80,000,混合治療可能更高。換言之,1年藥費隨時過百萬元,即使有危疾保險也未必可以長期應付。不過醫生強調每人治療藥物組合和劑量均有不同,治療費用不能一概而論。

這些新一代抗癌藥,大都沒有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病人必須自費。若無法負擔,便唯有轉而採用其他治療,病人「賣車賣樓」治癌也時有所聞。早前,港隊沙排運動員劉梓浩更發起衆籌,籌得約200多萬元來支付一種新的免疫治療(CAR-T),白血病已逐漸康復。唐美思則表示:「以往,癌症病人若需要某些藥物,例如標靶藥物,若醫管局沒有提供,病人只能到私家醫院接受治療。但現今,病人能夠自費買藥,而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個別人士亦可獲得資助。相對而言,病人的選擇已較以往為多。」

【癌症治療】整體癌症新症增加 死亡率減 與癌共存新常態 治療癌症6大種類
「天價」藥費——新的藥物和技術,不少收費都屬「天價」,一年藥費隨時過百萬元,即使有危疾保險也未必長期應付得到。(Doucefleur@iStockphoto)

非牟利機構提供藥物資助

蔡添成認為:「公立醫院其實已經為病人提供很多抗癌藥物,我不會說癌症病人『無錢就無藥醫』,只可以說,若病人負擔到的話,會多一些選擇。」現時本港有多個非牟利機構為合資格病人提供藥物資助,包括撒馬利亞基金、關愛基金、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香港乳癌基金會和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等。

相關文章:【乳癌】診斷三部曲 術前化療、標靶治療縮小腫瘤 為患者盡量保存乳房

 

確診癌症後,接下來就是醫生因應癌症種類、分期、身體狀况、患者意願,制訂不同治療方案。目前治療癌症,大致分為以下種類:

【癌症治療】整體癌症新症增加 死亡率減 與癌共存新常態 治療癌症6大種類
減少損害——電療技術改進,輻射劑量以至分佈都更精準,減少損害周邊健康組織。(Mark Kostich@iStockphoto)

 

‧外科治療:以手術切除腫瘤或遭癌細胞侵襲之組織

‧化學治療:注射或口服化療藥物,殺死癌細胞或抑制其擴散

‧放射治療(電療):以高能量放射線射向腫瘤,殺死癌細胞。約六成癌症病人需要在發病的不同階段接受電療

‧荷爾蒙治療:主要應用於與荷爾蒙激素有關的癌症,例如乳癌、前列腺癌等

‧標靶治療:口服或注射標靶藥物,干擾涉及癌細胞生長和存活的特定分子(標靶),以抑制癌細胞生長,令癌細胞死亡和停止擴散

‧免疫療法:針對癌細胞特殊生物標記,重新激活身體受抑制的免疫功能。藥物能同時對付多種癌症,包括肺癌、頭頸癌、胃癌、膀胱癌和肝癌等。此外,近年還開發自體免疫細胞治療,例如CAR-T療法,透過抽血取出病人的免疫細胞,加以培養、誘導、活化及增量後,輸回病人體內來對抗癌細胞

 

資料來源: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唐美思、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添成

文:葉凱欣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理大手性科學實驗室 參與研發港產抗癌藥 辨癌細胞「手性」 研對應藥物 //www.afterroberto.com/%e7%90%86%e5%a4%a7%e6%89%8b%e6%80%a7%e7%a7%91%e5%ad%b8%e5%af%a6%e9%a9%97%e5%ae%a4-%e5%8f%83%e8%88%87%e7%a0%94%e7%99%bc%e6%b8%af%e7%94%a2%e6%8a%97%e7%99%8c%e8%97%a5-%e8%be%a8%e7%99%8c%e7%b4%b0%e8%83%9e/ Thu, 05 Jul 2018 04:27: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048 「什麼是手性科學?」香港理工大學手性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伙伴實驗室(下稱「實驗室」)主任黃國賢說,「這問題經常有人問……創新科技署署長也問過。」他請記者把左手掌覆在右手背,「你看雙手的結構相似,卻不能重疊,這便是『手性』」。在生物世界,「手性結構」無處不在,連癌細胞也帶「手性」,「所以要對付癌細胞,便要辨清是『左手性』或『右手性』,再研製出相應屬性的抗癌藥,才能一擊即中」,黃國賢總結出實驗室成立近8年來的研究重點。

 

理大手性科學實驗室 參與研發港產抗癌藥 辨癌細胞「手性」 研對應藥物
理大手性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伙伴實驗室設有「自動化藥物篩選系統」(圖),可用於細菌細胞培養、藥物篩選及測試等,實驗室主任黃國賢(圖)說,整套儀器價值約800萬元。(黃志東攝)

 

藥物屬性分「左右」 弄錯或有害

黃國賢舉了一個簡單生活例子,解釋「手性」為何對藥研重要,「服藥就如為身體戴上手套,藥物是『手』,癌細胞上的變異蛋白質(即靶點)是『手套』;如果靶點是『右手套』便應放入『右手』藥物,放錯『左手』便套不進『手套』,藥物也不能發揮功效」。另外,部分藥物是化學合成物,在合成時會同時出現「右手性」和「左手性」物質,但通常只有其中一種有藥效,另一種或無用甚至對人體有害,所以製藥時要弄清「手性」。

 

抗癌藥是實驗室研究重點之一,研究團隊在實驗室成立前,在藥研上已取得不少「零的突破」,包括參與有望是首隻「港產」抗癌藥金氨素(BCT-100)的研發。黃國賢說,BCT-100適用於肝癌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治療,能「餓死」癌細胞賴以維生的氨基酸「精氨酸」。實驗室團隊以此基礎,另研發出「第二代BCT-100」、名為BCA的新藥,可治療大腸癌及肺癌等,目前已正做臨牀前實驗。

 

理大手性科學實驗室 參與研發港產抗癌藥 辨癌細胞「手性」 研對應藥物

 

研新抗癌藥 不破壞正常細胞

BCA研發者、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梁潤松說,近年「免疫療法」(即激發免疫系統的細胞對抗癌細胞)成為治癌新救星,但每類癌症患者中僅10%人適用,其餘仍要依靠化療,但副作用大,「目前化療藥以小分子為主,會破壞體內正常細胞,但BCA一類藥物則是大分子,並無此問題」,他希望「餓死癌細胞」藥物可成新出路。

 

另外,治癌最大「瓶頸位」是出現抗藥性,實驗室在3年前亦研發出新型抑制劑,能逆轉癌細胞抗藥性。黃國賢解釋,「很多癌病病患化療初期藥效明顯,但功效隨時日減低,原因是癌細胞會長出蛋白質『泵』(Pump),把藥物『泵』走」,而研究團隊發現「芹菜素黃酮類二聚體」能把「泵」塞住,讓化療藥可起效,現已授權予藥品公司做臨牀實驗。「不要忘記,蛋白質、胺基酸等都帶有『手性結構』,研發的藥物要對準其『手性』才能有效」,黃國賢最後不忘「點題」。

 

嘆港科學家缺資金

有生物科技界形容,做藥研如「燒錢」,投資大、回報期長,要先在基礎研究找出理論突破,再到應用研究,如臨牀實驗,一隻藥至少10年才跑出,資金是最大難題。黃國賢慨嘆,港科學家有實力研發更多「港產」藥,惟基礎研究「缺水」成掣肘,「現時研究資助局資助有限,每個項目得四五十萬要捱3年,你說每年10幾萬可做到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