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治療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12 Jan 2022 09:45:10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手術治療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淋巴癌】血幹細胞自體移植是什麼?移植前後病者注意事項(醫言有理) //www.afterroberto.com/%e6%b7%8b%e5%b7%b4%e7%99%8c-%e8%a1%80%e5%b9%b9%e7%b4%b0%e8%83%9e%e8%87%aa%e9%ab%94%e7%a7%bb%e6%a4%8d%e6%98%af%e4%bb%80%e9%ba%bc-%e7%a7%bb%e6%a4%8d%e5%89%8d%e5%be%8c%e7%97%85%e8%80%85%e6%b3%a8%e6%84%8f/ Wed, 12 Jan 2022 09:20: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009 【明報專訊】55歲的陳先生,10年前確診高毒性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癌,醫生處方標靶藥物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加多種化療藥物,療效理想。陳先生近日身體不適、食慾不振,並有低燒。正電子電腦掃描顯示腹腔淋巴結腫大,活組織檢查確診淋巴癌復發,幸而骨髓未受影響。陳先生接受利妥昔加化療,病情再度受控,但估計復發機率仍高。骨髓未見癌細胞,他可考慮接受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降低淋巴癌復發機率。

淋巴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一。
淋巴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一。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手術 治療淋巴癌及骨髓癌為主

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多用作治療淋巴癌及骨髓癌,療效理想。有別於異體血幹細胞移植(allogeneic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自體移植利用病者本人的血幹細胞,毋須尋找捐髓者。移植前,醫生預先安排從病者周邊血液提取足夠的周邊血幹細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然後超低溫冷凍至零下150℃存放備用。若要收集足夠周邊血幹細胞,必須先提升血液內周邊血幹細胞數量,然後利用細胞分離機收集。

骨髓含大量造血幹細胞(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可轉化成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但周邊血液平常只含微量造血幹細胞。欲提升周邊血的造血幹細胞含量,可注射升白針(G-CSF);在打升白針前,先注射化療藥物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效果更佳。若造血幹細胞數量仍然不足,則可在收集幹細胞前一晚注射培來沙福(plerixafor),有助骨髓釋放更多造血幹細胞入周邊血液。骨髓幹細胞表面有CXCR4受體,骨髓基質細胞(stromal cells)則有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α蛋白,兩者結合,防止幹細胞離開骨髓;培來沙福阻止結合,令造血幹細胞大量入血,有助成功收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供移植用。

 

相關文章:長者持續疲倦、貧血、骨痛 小心留意 可能是骨髓瘤

 

移植前需做超大劑量化療

病者接受自體移植之前,需要先接受超大劑量的化療,殺死體內殘餘癌細胞,然後隔天回輸已解凍的造血幹細胞,可令受化療抑制的骨髓在2至3星期內恢復正常功能;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短暫下降至極低水平,增感染及流血風險。其他副作用包括口腔潰瘍及腹瀉等,或需要接受靜脈注射營養液,以維持足夠養分。病者必須留在隔離病房,接受特殊護理,直至骨髓康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專科醫生)

]]>
93歲,還可以做手術! 健康行先 年齡非拒醫理由 //www.afterroberto.com/93%e6%ad%b2-%e9%82%84%e5%8f%af%e4%bb%a5%e5%81%9a%e6%89%8b%e8%a1%93-%e5%81%a5%e5%ba%b7%e8%a1%8c%e5%85%88-%e5%b9%b4%e9%bd%a1%e9%9d%9e%e6%8b%92%e9%86%ab%e7%90%86%e7%94%b1/ Wed, 09 Dec 2020 04:00:5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727 【明報專訊】Young old唔易做!我們到了這年紀,雖然可以卸下養育兒女的重責,但另一邊廂,要照顧old-old父母長輩的擔子就愈負愈重,無法放下。同輩中,有很多要為摯愛做決定的煩惱:是否需要遷居同住,還是安排入住老人院?聘請外傭照顧,或是安排移居海外與其他兄妹一同生活?應該為他們選哪個醫療照顧方案?他們會願意插喉嗎?如何向他們解釋?要為他們選擇晚晴照顧嗎?怎麼樣的方案才適合?

93歲,還可以做手術! 健康行先 年齡非拒醫理由
(明報製圖)

我只能說,在這些決定中,摯愛的意願及生活質素應是最重要的考慮點。年齡絕對不應是不作治療的原因。

病人的女兒,一聽到母親的診斷結果,就追問:「醫生,媽媽已經93歲!還可以做手術嗎?」「年紀這麼大!好做手術嗎?」記得同樣的問題,太太也曾經問過我。

病人是一名93歲老太太。那天,她的兒子及女兒齊齊陪她來診所見我。兒子剛從加拿大趕回來。據知,當他接獲姊姊通知,便立即買機票回港。自我隔離後,便陪母親見醫生了。

 

母親由精靈變疲累乏力

93歲,還可以做手術! 健康行先 年齡非拒醫理由
責任重大——Young old要照顧old-old的父母,需在治療和照顧上做很多決定,責任重大。(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imtmphoto@iStockphoto)

老太太雖已93歲,但據兒女說,她一向健康良好。「媽媽好叻。一直沒有病痛。只是十幾年前通過一次波仔,無再入過醫院,只是每半年去心臟科覆診一次。平時自己可以照顧自己,行得、走得、食得,經常自己行去我屋企坐坐。」

我見老太太亦算精靈,對答正常,只是面露疲態,身體有點虛弱。

「但自從農曆年開始,她就不能自己走路去我家!」女兒說,母親住在她家附近,平常生活自理,落街飲茶是她的日常。但是自從今年1月,老太太身體出現狀况,經常感到疲累不堪,連行去女兒家的力氣都沒有。她起初以為母親的疲累是受疫情影響,因整天困在家裏,所以變得乏力。但到了5月,她覺得媽媽情况實在太不對勁。母親不但腳腫,還有嚴重氣促。於是,急忙把老太太送往急症室。

急症室醫生看過老太太情况,把她收入院。但是在疫情期間,家人不得探望。要了解母親情况,女兒只能透過電話與醫護聯絡。過了幾天,內科醫生終於告知:老太太患有氣喘和貧血;醫院已替她輸血。但是由於疫情嚴峻,而且病人年紀大,於是醫生就說:「你不會同意阿婆再做檢查和手術啦!」

最後,醫生認為根據目前情况,最好是接老太太回家,然後等候心臟科覆診,再讓心臟科醫生跟進。

 

轉介紓緩治療 家人心慌

女兒唯有照辦,接母親回家,等待心臟科覆診期到來。她說,好不容易才等到6月見心臟科醫生,但其間老太太情况沒有好轉,還好像愈來愈差。於是,她將母親情况一五一十告知心臟科醫生。醫生將老太太入院紀錄及駐院醫生建議看過一遍後,只是說:「阿婆年紀太大。我轉介紓緩治療科跟進,不用再回心臟科覆診了。」

女兒說:「聽醫生這樣說,我心慌了。這表示阿媽無得醫!立刻召弟弟回港!」

兒子接着說:「醫生,可否告訴我們,阿媽情况如何?」

我翻查老太太「醫健通」(醫院管理局轄下醫院所存的個人病歷紀錄),發現她入院時血色素是低於4度(g/dL)(血紅素標準值女性為11.5至16.5度),大便樣本亦有血,患上大腸癌機率極大。其實,80歲以上長者患上大腸癌情况常見。由於老人家多數沒有做大腸鏡例行檢查,早期徵兆會被忽略,往往等到貧血、消瘦、乏力、大便出血、排便困難等病徵出現才有所警覺。

 

疑患大腸癌 憂開刀捱不住

我再看老太太紀錄,半年前覆診驗血仍是正常,貧血及乏力等徵狀近月才出現。因此,估計即使是大腸癌,也許是早期,腫瘤未有擴散。所以,我建議為老太太多作檢查;驗血和驗大便查找癌徵和大腸癌指數,如發現有異常,便做正電子檢查追蹤腫瘤,究其大小及有沒有擴散。如果沒有擴散,可考慮做手術切除腫瘤。但兒女一聽到「手術」二字便問:「已經93歲!還可以做手術嗎?」

這樣的問題,太太曾反覆問我。前年岳母在一次老人科定期覆診時,醫生要求再抽血及留大便檢驗,因為留意到她的血色素及體重同時下降了,懷疑她患上大腸癌。其後檢測證實她大腸內有一個約5厘米惡性腫瘤。於是,醫生建議將腫瘤切除。太太猶豫並問:「阿媽91歲了!還可以做手術嗎?」

「當然做得!」記得當時我是這樣告訴太太:「年齡絕不是考慮手術與否的首要因素,她的健康狀况才是最重要。如果手術能夠恢復她的活動能力和生活質素,沒理由因為年紀大而放棄。」

「不是放棄,我不是放棄媽媽。但她已91歲!捱得住嗎?」

記得我當時的解釋是,老年人,無可否認,較多長期疾病如高血壓、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糖尿病、中風、慢阻肺病、認知障礙症等。這些疾病無疑會增加各種治療包括手術的風險。但是究其原因,手術風險是由疾病所引致,並非關乎年齡。因此,一個高齡人士,如果沒有任何嚴重慢性疾病,手術風險並不會差於年輕人。太太聽了之後,仍有猶豫,續問:「手術值得嗎?我最大關注點是,不想阿媽辛苦。」

 

恢復活動能力 手術值得

「如果你問我,就一定值得。」記得我當時這樣回應:「辛苦,凡施手術或治療必有痛楚。但是不做手術,任由腫瘤在腸內生長,媽媽持續貧血、虛弱、氣促、不能排便、塞腸。」我更告訴她,曾看過不少病人,病情到了晚期,肚脹腸塞,糞便從口中溢出,苦不堪言。那種痛苦,真是慘不忍睹啊!

太太最終同意媽媽在91歲高齡接受了大腸切除手術。由於是微創手術,岳母住院5天便可回家。其後太太亦常說:「好彩阿媽做了手術。難道是麻醉藥作怪,她手術後比以前更精靈。」

事實上,岳母手術後,身體很快便恢復過來。在這兩年間,仍然能夠自理,行動自如,冲涼吃飯都毋須幫忙,我們是感恩的。面對病人兒女的疑惑,我忍不住向他們說一遍岳母情况,希望他們同意為老太太作出適當的治療決定。

文:梁萬福(老人科專科醫生)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乳癌講座特稿】定期檢查留意無痛腫塊 早發現乳癌治癒率達九成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4%b9%b3%e7%99%8c%e8%ac%9b%e5%ba%a7%e7%89%b9%e7%a8%bf%e3%80%91%e5%ae%9a%e6%9c%9f%e6%aa%a2%e6%9f%a5%e7%95%99%e6%84%8f%e7%84%a1%e7%97%9b%e8%85%ab%e5%a1%8a-%e6%97%a9%e7%99%bc%e7%8f%be%e4%b9%b3/ Mon, 04 Dec 2017 04:11: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1174 乳癌位列香港女性癌症病發率的第一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顯示,2015 年香港有3,900 個乳癌新症,死亡人數達637 人。乳癌成因未明,但及早發現和治療,治癒率可高達九成。由明報健康網及betway体彩 合辦的「乳癌診療新趨勢」講座,日前假中央圖書館舉行,由醫生專家分享乳癌診斷、預防及治療,鼓勵女性定期檢查,有助增加治癒機會,減低疾病帶來的影響。

患乳癌的高危因素很多時與生活及飲食習慣、缺乏運動有關。betway体彩 乳房外科名譽顧問張淑儀醫生表示,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為乳癌患者進行的統計資料顯示,有77.5%受訪者每周運動不足三小時、65.5%沒有餵哺母乳經驗、38.6%肥胖及37.3%高度精神壓力;不曾生育或35 歲後首次生育、飲食含豐富肉類或乳製品、家族成員曾患乳癌、提早初經、更年期後使用荷爾蒙補充劑、飲酒等,都是罹患乳癌的風險因素。

九成乳癌屬於乳腺管癌,產生在乳小葉及乳腺管中間。婦女應每月留意乳房、乳頭及腋下有否異常變化。張醫生指出,在乳癌症狀中,九成以上出現無痛硬塊,有時亦會有乳房皮膚凹陷或凸出、皮膚呈橙皮樣變化、出現紅疹、不癒合的傷口、出血或潰爛等情況。此外,也要留意乳頭變化,例如有沒有下陷、顏色轉變、漲大、甩皮、損傷或出血水,腋下有否出現腫塊或淋巴結發大等。一旦發現病徵,應立即求診。

診斷三部曲

醫生會為病人進行「診斷三部曲」,張淑儀醫生解釋,醫生會以醫學知識及經驗進行臨診斷,用觸診方式檢查乳房,亦會進行超聲波或乳房X 光造影檢查。透過超聲波發現及判斷腫瘤是實心或水泡,是良性或惡性,並藉乳房X 光造影進一步診斷觸摸不到的癌細胞,檢查有否鈣化點等乳癌徵狀。最後,會以抽針方式進行細胞或組織診斷,以證實是否罹患乳癌及分辨腫瘤性質。

張醫生提醒女性應要多觀察、觸摸及留意乳房變化,並定期到醫院進行超聲波或乳房X 光造影檢查。例如洗澡前先照鏡觀察乳房狀況,然後舉起一隻手,以另一隻手在乳房上作打圈或上下觸摸檢查。塗上沐浴液能令皮膚變滑,更容易發現不正常位置。

治療方案眾多

現時香港大部分乳癌患者屬於第一或第二期,betway体彩 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兼臨腫瘤科專科醫生邱振中醫生表示,醫生會根據病人的腫瘤大小、淋巴擴散和轉移情況、細胞變化程度、荷爾蒙受體、HER2 是否呈陽性、年齡、病人體質、病人意願、長遠癒後情況等多方面評估治療風險和方法。治療方式包括:外科切除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等,醫生會根據病人整體情況決定治療方式的先後次序,亦會混合治療,原則是在治療風險及益處之間作出平衡。

治療次序因人而異

傳統乳癌治療會先進行腫瘤切除手術,經分期後再進行化療、標靶、電療或荷爾蒙治療。邱醫生指出,現時有機會會先為患者進行術前化療,希望能縮小腫瘤以提升手術效果、減少手術範圍及盡量保留乳房。晚期病人亦可能先進行化療,然後做局部紓緩手術,治療次序因人而異。建議病人先了解病情、治療風險及代價,與醫生商量合適方案。由於整個治療及康復過程涉及眾多專業範疇,參與團隊涵蓋外科、腫瘤科、放射治療、整形外科、醫學影像科及病理學等。另外,家庭醫生、精神科醫生、輔導人員、病人組織及提供假髮和義乳的機構都會參與,為病人提供全面支援。

手術治療

乳癌手術主要分為保留乳房及全乳房切除,由於癌細胞容易在淋巴擴散,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有可能進行淋巴切除或取樣檢查。邱醫生表示,在完成保乳手術後通常會建議病人接受放射治療,減少復發風險。現時保乳手術配合放射治療,更可達到全乳房切除一樣的治療效果。病人在術後要注意避免傷口受感染、受傷、過熱、包裹太緊或搬重物等;若出現水腫情況,或有需要接受物理治療。另外,在全乳切除手術後,因缺口及形狀不同或需要重建,可採取植入填充物或將身體其他組織移植,很多時可達到不錯的外觀效果。

化療及標靶治療

現時化療及標靶藥種類繁多,常用化療藥物包括:紫杉醇、環類、抗代謝物類及微管抑制劑等;而針對某些病人如HER2 陽性或荷爾蒙受體陽性的病人,或適用標靶治療或荷爾蒙治療。邱醫生指出,不同藥物都有副作用,例如容易疲累、作悶、口腔潰爛、脫髮、貧血、肚瀉及便秘,嚴重的會影響心臟功能及出現過敏反應,醫生會為病人選擇最合適的藥物和治療方法。病人亦應與醫生多溝通,治療後定期覆診,監察病情有否復發,保持心境開朗、注意飲食、戒煙戒酒及做簡單運動等。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12/01-1.jpg張淑儀醫生(右)、邱振中醫生,鼓勵女性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及治療乳癌。;//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12/02.jpg講座吸引不同年齡的人士參加,深入認識乳癌的防治。;

]]>
【有片】打字、拖地、扭毛巾 手腕累壞了 麻痺不求醫 當心廢手指 //www.afterroberto.com/%e6%89%93%e5%ad%97%e3%80%81%e6%8b%96%e5%9c%b0%e3%80%81%e6%89%ad%e6%af%9b%e5%b7%be-%e6%89%8b%e8%85%95%e7%b4%af%e5%a3%9e%e4%ba%86-%e9%ba%bb%e7%97%ba%e4%b8%8d%e6%b1%82%e9%86%ab-%e7%95%b6%e5%bf%83/ Sun, 11 Jun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dd1c36c9abc8cd78877bc41a39fd1d51 【明報專訊】上肢筋肌勞損包括近端的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等,以及遠端的拇指腱鞘炎、腕管綜合症。當中以俗稱滑鼠手的腕管綜合症最常見。經常用電腦的上班族,或是經常要扭毛巾、扭地拖的家庭主婦,手腕不斷重複動作,就容易勞損。

當腕管內的正中神經受壓,拇指、食指、中指和半隻無名指就會出現麻痺;情况嚴重時,拇指肌肉萎縮、喪失功能。

「腕管位於手腕摺痕之處,由腕橫韌帶和腕骨組成的一個狹窄空間,好像一條隧道。前臂有一條正中神經線,經過腕管,伸延到手掌。當正中神經線受到卡壓,可能引起腕管綜合症。」骨科專科醫生葉永玉說。

滑鼠手警號:3隻半手指痺

腕管綜合症的早期徵狀是手指麻痺。正中神經線負責拇指、食指、中指和半邊無名指的感覺神經,一旦受壓,這三隻半手指就會感到麻痺。隨着神經卡壓愈來愈嚴重,活動神經也會受到影響。「如果神經長期受壓,可以導致拇指基部的肌肉(大魚際肌)萎縮;拇指力量減弱,甚至影響拇指的功能。」她說,連拿筷子、扣鈕等也有問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重複動作惹禍 中年女性常見

腕管綜合症十分常見。大部分都是因為重複及過度使用手腕關節,導致勞損而引起。病人以中年女性居多;主要從事清潔、護理工作,或是家庭主婦。葉永玉解釋﹕「重複的手部或腕部動作(例如:洗滌、擦抹、扭毛巾)導致腕管中的肌腱出現炎症反應。肌腱滑膜腫脹,令到神經受壓。」其他病症也可導致腕管綜合症,包括:甲狀腺功能失調、腎病、類風濕關節炎等。

針對腕部勞損而引起的腕管綜合症,最重要是生活上的調節。「適當休息,避免手掌和手腕關節過勞。此外,適當和適量的手部伸展運動有助紓緩不適。」因為管內組織發炎令到神經受壓,消炎止痛藥物對於初期的腕管綜合症具有療效。如有需要,醫生也會建議使用手托加強保護,令到手腕關節保持自然放鬆狀態。一般藥物或護具療程,約4至6個星期。

休息伸展 服藥戴手托紓緩

若保守治療不理想,或者病情嚴重(拇指肌肉已經萎縮),醫生就會考慮手術治療。由於麻痺是主觀感覺,病人的承受能力各有不同。診斷過程,醫生會替病人做一個神經線傳導檢查。葉永玉比喻:「把身體的神經線看成電線,可以傳電。若在神經線的一點給予微量電流刺激,沿着神經通路,在另一點可以接收電流。」通過電流刺激測試傳導快慢及強弱,可以得知神經線的受壓程度,這個客觀數據,可用作術前評估。

割韌帶鬆解 即日可出院

手術治療,分為開放手術和微創手術。目的都是把腕橫韌帶切斷,令到正中神經得到鬆解。「開放式的鬆解手術,醫生會在病人手腕位置開一個刀口(大約一吋),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切斷腕橫韌帶,不會傷及正中神經。至於微創手術,切口較小,放入內窺鏡至腕橫韌帶底部,伸出切刀割斷韌帶。」不過,微創方法要從韌帶底部落刀,有可能碰傷正中神經。而文獻記載兩種方法的長期效果沒有差別。如何選擇,主要視乎病人偏好和需要。

她補充,一般鬆解手術只需局部麻醉,病人可即日出院。傷口癒合約需兩個星期;其間不宜提舉重物、不能沾水。術後初期,握力較差,但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如在工作或運動上需要較強握力,只要透過短期物理治療,可以逐漸恢復。

「家庭醫生經常都會遇到因為手部麻痺前來求診的病人。手部麻痺不一定是腕管綜合症,還有其他可能性。」家庭醫生鄭志文提出。頸椎退化、臂叢神經受壓,也可以導致上肢麻痺;而由糖尿病併發的周圍神經病變,可以造成指尖麻痺。

葉永玉回應:「很多年長病人,往往未必單一病症。他們可以腕管勞損,同時頸椎退化,加上糖尿影響神經病變,所以麻痺位置未必典型。醫生需要問及病史和病徵,臨牀檢查,方能準確斷症。」

採訪:鄭寶華

文:麥穎姿

圖:黃志東、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 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5/HET20170525_06.mp4拆解手指麻痺;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5/HET20170525_07.mp4手術鬆解腕橫韌帶;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5/HET20170525_08.mp4解構手腕;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5/HET20170525_09.mp4facebook live足本;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612/news/_12ya101.jpg虐待手腕——過度使用手腕,或經常重複同一動作,導致長期勞損,就可能出現腕管綜合症。(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612/news/_12ya102.jpg測試手腕——屈曲手腕,手指向下,雙手手背用力緊貼(如圖),若手腕感到麻痺,就可能患上腕管綜合症,盡早求醫。(圖:黃志東);]]>
【明報專訊】上肢筋肌勞損包括近端的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等,以及遠端的拇指腱鞘炎、腕管綜合症。當中以俗稱滑鼠手的腕管綜合症最常見。經常用電腦的上班族,或是經常要扭毛巾、扭地拖的家庭主婦,手腕不斷重複動作,就容易勞損。

當腕管內的正中神經受壓,拇指、食指、中指和半隻無名指就會出現麻痺;情况嚴重時,拇指肌肉萎縮、喪失功能。

「腕管位於手腕摺痕之處,由腕橫韌帶和腕骨組成的一個狹窄空間,好像一條隧道。前臂有一條正中神經線,經過腕管,伸延到手掌。當正中神經線受到卡壓,可能引起腕管綜合症。」骨科專科醫生葉永玉說。

滑鼠手警號:3隻半手指痺

腕管綜合症的早期徵狀是手指麻痺。正中神經線負責拇指、食指、中指和半邊無名指的感覺神經,一旦受壓,這三隻半手指就會感到麻痺。隨着神經卡壓愈來愈嚴重,活動神經也會受到影響。「如果神經長期受壓,可以導致拇指基部的肌肉(大魚際肌)萎縮;拇指力量減弱,甚至影響拇指的功能。」她說,連拿筷子、扣鈕等也有問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重複動作惹禍 中年女性常見

腕管綜合症十分常見。大部分都是因為重複及過度使用手腕關節,導致勞損而引起。病人以中年女性居多;主要從事清潔、護理工作,或是家庭主婦。葉永玉解釋﹕「重複的手部或腕部動作(例如:洗滌、擦抹、扭毛巾)導致腕管中的肌腱出現炎症反應。肌腱滑膜腫脹,令到神經受壓。」其他病症也可導致腕管綜合症,包括:甲狀腺功能失調、腎病、類風濕關節炎等。

針對腕部勞損而引起的腕管綜合症,最重要是生活上的調節。「適當休息,避免手掌和手腕關節過勞。此外,適當和適量的手部伸展運動有助紓緩不適。」因為管內組織發炎令到神經受壓,消炎止痛藥物對於初期的腕管綜合症具有療效。如有需要,醫生也會建議使用手托加強保護,令到手腕關節保持自然放鬆狀態。一般藥物或護具療程,約4至6個星期。

休息伸展 服藥戴手托紓緩

若保守治療不理想,或者病情嚴重(拇指肌肉已經萎縮),醫生就會考慮手術治療。由於麻痺是主觀感覺,病人的承受能力各有不同。診斷過程,醫生會替病人做一個神經線傳導檢查。葉永玉比喻:「把身體的神經線看成電線,可以傳電。若在神經線的一點給予微量電流刺激,沿着神經通路,在另一點可以接收電流。」通過電流刺激測試傳導快慢及強弱,可以得知神經線的受壓程度,這個客觀數據,可用作術前評估。

割韌帶鬆解 即日可出院

手術治療,分為開放手術和微創手術。目的都是把腕橫韌帶切斷,令到正中神經得到鬆解。「開放式的鬆解手術,醫生會在病人手腕位置開一個刀口(大約一吋),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切斷腕橫韌帶,不會傷及正中神經。至於微創手術,切口較小,放入內窺鏡至腕橫韌帶底部,伸出切刀割斷韌帶。」不過,微創方法要從韌帶底部落刀,有可能碰傷正中神經。而文獻記載兩種方法的長期效果沒有差別。如何選擇,主要視乎病人偏好和需要。

她補充,一般鬆解手術只需局部麻醉,病人可即日出院。傷口癒合約需兩個星期;其間不宜提舉重物、不能沾水。術後初期,握力較差,但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如在工作或運動上需要較強握力,只要透過短期物理治療,可以逐漸恢復。

「家庭醫生經常都會遇到因為手部麻痺前來求診的病人。手部麻痺不一定是腕管綜合症,還有其他可能性。」家庭醫生鄭志文提出。頸椎退化、臂叢神經受壓,也可以導致上肢麻痺;而由糖尿病併發的周圍神經病變,可以造成指尖麻痺。

葉永玉回應:「很多年長病人,往往未必單一病症。他們可以腕管勞損,同時頸椎退化,加上糖尿影響神經病變,所以麻痺位置未必典型。醫生需要問及病史和病徵,臨牀檢查,方能準確斷症。」

採訪:鄭寶華

文:麥穎姿

圖:黃志東、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5/HET20170525_06.mp4拆解手指麻痺;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5/HET20170525_07.mp4手術鬆解腕橫韌帶;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5/HET20170525_08.mp4解構手腕;https://video3.mingpao.com/201705/HET20170525_09.mp4facebook live足本;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612/news/_12ya101.jpg虐待手腕——過度使用手腕,或經常重複同一動作,導致長期勞損,就可能出現腕管綜合症。(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612/news/_12ya102.jpg測試手腕——屈曲手腕,手指向下,雙手手背用力緊貼(如圖),若手腕感到麻痺,就可能患上腕管綜合症,盡早求醫。(圖:黃志東);

]]>
【卵巢癌】初期病徵不明顯 及早發現治癒機會大 //www.afterroberto.com/%e6%bd%9b%e8%a1%8c%e5%a5%b3%e6%ae%ba%e6%89%8b-%e5%8d%b5%e5%b7%a2%e7%99%8c/ Mon, 20 Jun 2016 08:41: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5875 卵巢癌位居本地女性常見癌症第六位,由於初期病徵不明顯,因此容易被患者忽略,若能及早發現可增加治癒機會。

 

【卵巢癌】初期病徵不明顯 及早發現治癒機會大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表示: 「研究發現女性若遲收經、不孕或曾進行不育治療、家族病史及帶有突變基因BRCA 1/ 2,會增加患上卵巢癌的風險。然而,懷孕次數多、服用避孕丸、已切除子宮或絕育人士,則有助降低患卵巢癌的機會。」

 

初期病徵不明顯

卵巢癌一般分為上皮性細胞癌、生殖細胞癌及性索間細胞癌,當中九成個案屬於上皮性細胞癌。根據醫管局2013 年的數據顯示,卵巢癌每年新增發病個案有526 宗,發病年齡中位數是50歲,即女性在收經後仍有機會患病。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表示: 「研究發現女性若遲收經、不孕或曾進行不育治療、家族病史及帶有突變基因BRCA 1/ 2,會增加患上卵巢癌的風險。然而,懷孕次數多、服用避孕丸、已切除子宮或絕育人士,則有助降低患卵巢癌的機會。」

由於女性盆腔空間寬闊,即使腫瘤有10 厘米大,也未必觸摸得到或感到不適。譚家輝醫生指出:「患者要到後期,腫瘤脹大或癌細胞擴散,徵狀才明顯,並要視乎腫瘤的位置。例如腫瘤持續脹大並壓着膀胱會造成尿頻;壓着腸道可能引致腸塞,造成消化不良、嘔吐或大便不暢;擴散至淋巴並壓着尿管令腎臟脹大而引致腰痛;擴散至肺部會引致咳嗽等。患者若身體持續不適,應及早求診檢查。」

 

確診後決定治療方案

後才進行治療。譚家輝醫生坦言: 「醫生會做很多前期工作,包括向患者仔細詢問身體情況,進行X 光或電腦掃描,以確定腫瘤大小,並檢查是否繼發性癌症,以便作出針對源頭的治療方案。」

手術治療主要是切除腫瘤及進行病理分期。譚家輝醫生表示: 「手術後的癌症分期有助作出針對治療,減少復發風險。將腫瘤盡量清除,則有助化療效果。病人不必太過在意癌症期數,因為同一期數也分好與壞。最重要的是病人明白治療內容及治療後反應,並跟從醫生指示覆診,不必因為期數而感到壓力。」

 

標靶配合化療提升存活率

卵巢癌主要分為四期,第一、二期主要在卵巢及盆腔部位內,第三期擴散至腹腔,第四期擴散至肺或肝等遠處部位。betway体彩 放射治療部主任暨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關永康醫生表示: 「第一期卵巢癌存活率達九成,到第四期已降至一成多,因此病向淺中醫很重要。」

手術、化療及標靶藥,都是治療卵巢癌的方法。關永康醫生指出: 「由於癌細胞分量會影響化療藥效,因此

建議早期病人先接受手術治療,以定病理分期及將腫瘤盡量切除,之後輔以化療,將其餘癌細胞清除。但若腫瘤太大,並黏附腸道或血管等影響切除手術,則會考慮以化療縮小腫瘤後,才進行手術切除。」

大部分病人都要進行術後化療,因為可能有細微壞細胞隱藏在病人體內。關永康醫生表示: 「術後化療有助減少復發,提升存活率。」

化療藥會對身體所有繁殖細胞造成影響,例如影響骨髓造血、頭髮增長、口腔黏膜生長而造成口腔潰爛等。關永康醫生指出,五年前推出的標靶藥能針對腫瘤血管生長,使腫瘤缺乏營養而凋謝,配合化療藥治療,復發風險比只用化療藥減低約兩成半,用於復發病人更可減低一半再復發風險。此外,針對BRCA 1 / 2基因突變,最近剛註冊的口服標靶藥能影響癌細胞複製。若化療效果好,癌細胞剩餘分量少,可用此藥持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