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22 Aug 2024 09:08:2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扁平足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扁平足是足底筋膜炎元兇?原來非痛症來源 //www.afterroberto.com/%e6%89%81%e5%b9%b3%e8%b6%b3%e6%98%af%e8%b6%b3%e5%ba%95%e7%ad%8b%e8%86%9c%e7%82%8e%e5%85%83%e5%85%87-%e5%8e%9f%e4%be%86%e9%9d%9e%e7%97%9b%e7%97%87%e4%be%86%e6%ba%90/ Thu, 22 Aug 2024 09:04:2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746

【明報專訊】扁平足被視為足底筋膜炎的元兇,家長擔心孩子「患有」扁平足,成年人亦不想患上此「症」。然而,扁平足是否一個病症呢?非也,扁平足較多時是因為腳掌及足踝關節繃緊,或是下肢姿勢問題而導致,而非真正痛症的來源。

扁平足常見狀態:膝向內靠 外八字腳

扁平足有先天性與後天性之分,所謂「先天性」,並非指小朋友腳掌較為扁平就代表有扁平足;年幼孩子剛學懂站立與步行時,由於足弓及小腿內側肌肉力量未足夠,才顯得「扁平」。長大後仍有扁平足,有可能是因為過重或小腿及足弓肌肉力量不足所導致。扁平足有兩種常見狀態,第一種是膝向內靠,會令膝頭外側受力較多;第二種是腳掌向外(外八字腳),則會令膝頭內側受力增加。


相關閲讀:拆解夏天常見足部陷阱:5類人易有香港腳?穿人字拖或致足底筋膜炎?


腳掌、足踝關節活動幅度下降

導致扁平足其中一個原因,由於被動支撐(腳掌韌帶、足底筋膜)及主動支撐(脛骨前肌及後肌、足弓肌肉等)不能好好承托足弓。若腳掌肌肉的支撐及控制能力欠佳,會令腳掌長期維持內翻狀態(亦即是扁平足),繼而令足底筋膜受壓,長遠出現足底筋膜炎等勞損問題。

此外,腳掌及足踝關節活動幅度下降,亦會導致扁平足。一名病人年輕時習練跆拳道需要鍛煉踢木板,所以右腳掌及足踝附近累積不少微細傷患及撕裂,令腳掌及足踝活動幅度減少,出現外八字腳問題,久而久之令內側半月板亦出現勞損傷患。

腳掌與膝關節一樣,都要「能屈能伸」。很多人認為,扁平足令腳掌內側受力較多,因而導致足底痛。事實上,腳掌內翻不是「元兇」,問題是腳掌未能向外翻,被迫長期處於腳掌內翻狀態,才導致腳掌痛症。


相關閲讀:痛症|腰背痛3大類 隨時是嚴重疾病警號 及早查找成因對症下藥


經常做以下練習(見圖),有助提升腳掌活動幅度:

扁平足是足底筋膜炎元兇?原來非痛症來源
改善扁平足練習(作者提供)



步驟一:坐直於椅子上,大腿與地面成水平

步驟二:雙手手指放在脛骨粗隆上(脛骨粗隆是髕骨韌帶與脛骨接連處)

步驟三:小腿帶動腳掌向內外翻動

處理扁平足問題,需要解決的並不是扁平足本身,而是透過詳細檢查找出問題根源。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設有為扁平足或其他痛症的物理治療評估服務,詳情可查閱bit.ly/ymca-flatfoot或致電2743 1702查詢。

文:蘇文浩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明報》×理大測試4款式涼鞋拖鞋 哪款足底最受壓、步態不穩易拗柴? //www.afterroberto.com/%e6%98%8e%e5%a0%b1-%e7%90%86%e5%a4%a7%e6%b8%ac%e8%a9%a6%e5%bc%8f%e6%b6%bc%e9%9e%8b%e6%8b%96%e9%9e%8b-%e8%b6%b3%e5%ba%95%e6%9c%80%e5%8f%97%e5%a3%93-%e6%ad%a5%e6%85%8b%e4%b8%8d%e7%a9%a9/ Fri, 16 Aug 2024 09:11: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703 【明報專訊】踩屎感拖鞋,雲朵拖鞋,枕頭拖鞋……名字或市井,或詩意,或可愛;統統形容同一類時尚拖鞋,標榜穿上後猶如腳踩白雲,柔軟舒適。聽起來美好,實際上卻可能增加肌肉疲勞和關節負擔。市面涼鞋或拖鞋款式眾多,楔形、粗跟、幼跟等,究竟如何選擇一對舒適安全的好鞋子?《明報》健康版聯同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測試不同款式的涼鞋和拖鞋,比較足底壓力分佈及步態穩定度。(編按:過軟鞋底會增加拗柴和跌倒風險?楔形涼鞋不適合扁平足人士穿着?……專家逐一拆解。)

《明報》×理大測試4款式涼鞋拖鞋 哪款足底最受壓、步態不穩易拗柴?
穿涼鞋或拖鞋危機四伏?請來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測試涼鞋足底動態壓力分佈及步態穩定度,以及不同鞋款和物料的特性,揪出「壞鞋子」。(Liudmila Chernetska@iStockphoto)

4款式涼鞋拖鞋測試

《明報》×理大測試4款式涼鞋拖鞋 哪款足底最受壓、步態不穩易拗柴?
(李祖怡攝)

踩屎感拖鞋:鞋底軟缺支撐 可拉傷足弓增拗柴風險

踩屎感拖鞋的鞋底主要由乙烯(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製成,柔韌且抗衝擊,軟硬度則視乎物料密度。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教授易潔倫表示,若鞋底太軟足底缺乏支撐,長時間穿著可致足弓拉傷和疼痛。沒有足弓支撐的鞋子,會使扁平足惡化。高足弓患者也應避免太軟鞋底,以免腳部過度下沉。此外,過軟鞋底無法支撐足踝關節和足底肌肉,降低穩定和動態平衡力,增加拗柴和跌倒風險;而且肌肉更需要發力維持平衡,愈行愈累。

易潔倫認為選擇涼鞋,在追求柔軟舒適的同時,鞋底設計宜兼顧支撐和緩衝,軟硬適中才站得穩。如果鞋底過硬或過厚,行路時前腳掌無法自然彎曲使力,持續以不自然步態行路,會造成腿部肌肉疲勞和關節疼痛。

高厚鞋底:不利平衡 楔形前腳掌受罪

另外,高厚鞋底令身體重心升高,不利平衡和步態穩定,足部肌肉需更用力維持平衡,而且影響足部對地面感知,與地面回饋較差,容易跌倒。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助理教授、骨科專科醫生凌家健補充,有關踩屎感拖鞋穩定度的研究未有一致定論;有研究發現這類鞋在凹凸不平或濕滑路面會更穩定,另有研究發現會導致步幅縮短,降低步行穩定。

楔形涼鞋是另一常見鞋款,易潔倫表示,厚底楔形涼鞋使身體重心前移,降低身體穩定度,在不熟悉的地面或步行較快時可能影響平衡。楔形設計使壓力集中在前腳掌,尤其是鞋跟較高時,可能引起前腳掌疼痛或足底筋膜炎,甚至改變正常步態,長期下來或影響膝蓋、髖關節和脊椎。建議選擇前後高度差異不大的鞋款,前掌與後跟高度差約2.5厘米為宜。楔形涼鞋的足弓支撐可能不足,不適合扁平足或其他有足部問題人士。

凌家健則指,楔形涼鞋比高跟鞋「穩陣少少」,不過穿楔形涼鞋增加踝關節外側前距腓韌帶和跟腓韌帶的張力,踝關節本身不太穩定的人容易拗柴。

《明報》×理大測試4款式涼鞋拖鞋 哪款足底最受壓、步態不穩易拗柴?
凌家健(受訪者提供)

測試蒐集COP軌迹 看步態穩定度

為了解涼鞋和拖鞋設計如何影響足底壓力分佈及步態穩定度,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副院長葉曉雲聯同易潔倫,以及博士後研究員李嘉寶及李佩凌,測試多款涼鞋和拖鞋。由一名習慣穿高跟鞋的女性受試者,穿著不同款式涼鞋及拖鞋,鞋內放置測量整個足底的感測器鞋墊,蒐集足底壓力特徵及足底壓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 COP)軌迹。

COP是指站立或行走時,地面反作用力在腳上的作用點,其軌迹可以提供關於步態穩定度的資訊:長直線軌迹代表身體重心搖擺幅度比較小,行走時比較平穩;當軌迹出現不規則、波動,表示步態較不穩定,平衡能力下降,可能增加跌倒風險。結果發現,有後帶的楔形涼鞋和帶軟墊的粗跟拖鞋,在足底壓力分佈及步態穩定方面表現較理想;而踩屎感拖鞋足底壓力分佈最均勻,受壓也最低,惟鞋太鬆出現步態不自然的情况(見表)。

《明報》×理大測試4款式涼鞋拖鞋 哪款足底最受壓、步態不穩易拗柴?
李嘉寶(左起)、葉曉雲、易潔倫、李佩凌(李祖怡攝)

■測試:量度足底壓力 覓穩定好鞋

踩屎感拖鞋 步態不自然

  • 鞋底高約4厘米;在測試鞋款中,足底壓力分佈最平均、受壓最低,而且使用EVA物料,吸震能力較好,壓力圖顯示足底綠色面積佔大多數。惟受力平均不等於平穩,缺乏適當的固定和支撐設計導致整體的穩定度較差;鞋太鬆或會「甩拖」,增加拗柴風險
  • COP軌迹偏短且不對稱,顯示步態不自然,這可能是由於拖鞋前腳掌位置較闊,不能完全包裹腳掌,宜選較貼腳款式
《明報》×理大測試4款式涼鞋拖鞋 哪款足底最受壓、步態不穩易拗柴?
踩屎感拖鞋(李祖怡攝)

楔形涼鞋 步態較穩定

  • 鞋底高約7厘米,與地面完全接觸,從分佈圖可見,前掌區域出現小量高壓區,足底壓力分佈尚算平均
  • 後帶提供支撐,COP軌迹呈現較長、較直的走向,表示步態較穩定
《明報》×理大測試4款式涼鞋拖鞋 哪款足底最受壓、步態不穩易拗柴?
楔形涼鞋(李祖怡攝)

粗跟拖鞋 前掌受壓 步態平穩

  • 鞋跟高約7厘米。因前後腳掌位置有軟墊,整體壓力分佈相對平均;但由於腳背有橫帶,走路起步時前掌區域受壓
  • COP軌迹筆直,左右腳步態平穩,「工」字形鞋帶設計更好地包裹足部,不易滑脫
《明報》×理大測試4款式涼鞋拖鞋 哪款足底最受壓、步態不穩易拗柴?
粗跟拖鞋(李祖怡攝)

幼跟拖鞋 步態不穩 前掌受力過重

  • 鞋跟高約10.5厘米,壓力集中在前掌,鞋跟幾乎沒有受力,意味着前掌受力過重
  • COP軌迹混亂,顯示步態不穩定。左腳COP軌迹短,估計是由於右腳是重心腳,承擔較多支撐
《明報》×理大測試4款式涼鞋拖鞋 哪款足底最受壓、步態不穩易拗柴?
幼跟拖鞋(李祖怡攝)

註:是次測試結果未必適用於所有涼鞋/拖鞋款式,實際穿著時的地面材質和環境、個人步態習慣、足形等因素可能會影響結果


相關閲讀:拗柴急救有法 RICE處理輕微腫痛 腳踝持續痛 嚴重可致阿基里斯腱斷裂


知多啲:患濕疹、汗多 不宜穿涼鞋

熱爆的日子,涼鞋通爽透氣。理大時裝及紡織學院副院長葉曉雲表示,涼鞋理論上通風,減足部悶熱感,降低腳臭,但實際還取決於材質吸濕度和透氣度。天然材質如皮革、棉麻等通常較佳,腳汗易蒸發,減少細菌滋生。而草編鞋透氣度佳,但非完全防臭,需注重清潔保養,若吸收汗水而未能及時清洗晾乾,或會產生異味。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補充,穿涼鞋多數不穿襪子,容易積汗引起腳臭,且對雙腳皮膚缺乏保護,易沾污水細菌,「街上污水含菌量高,增加患香港腳、灰甲或其他細菌感染的風險」。此外,皮膚直接接觸涼鞋物料如皮革、塑膠、黏合劑及金屬,可能引起接觸性皮膚炎。建議穿涼鞋時穿襪子,並使用潤膚膏和防曬霜來保護雙腳。尤其皮膚敏感如濕疹或出汗多者應避免穿涼鞋,若必須穿著,平時可多塗潤膚霜保護雙腳。

《明報》×理大測試4款式涼鞋拖鞋 哪款足底最受壓、步態不穩易拗柴?
林嘉雯(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拆解夏天常見足部陷阱:5類人易有香港腳?穿人字拖或致足底筋膜炎?


選擇涼鞋時,宜考慮不同物料的特性:

真皮 自然柔軟

  • 天然透氣,吸濕力好,隨時間適應腳形,觸感自然柔軟
  • 需定期保養,價格較高,或不適合雨天穿著

PU(聚氨酯) 輕便耐磨

  • 輕便,易清潔,耐磨
  • 透氣度不如真皮,長時間穿著或不舒適

橡膠 透氣度較差

  • 耐用,易清潔,防滑,抓地力良好
  • 透氣度較差,在炎熱天氣或不夠舒適

草編 透氣度佳

  • 輕便,屬天然材料,通常具良好透氣度
  • 或不夠耐用,避免長時間浸泡或重壓

EVA 輕柔、長穿悶熱

  • 輕便,柔軟
  • 透氣度一般,長時間穿著或感悶熱

織物 輕便透氣

  • 透氣度佳,輕便,設計和顏色多樣
  • 或不如皮革耐用,需要定期清洗

文:李祖怡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拆解夏天常見足部陷阱:5類人易有香港腳?穿人字拖或致足底筋膜炎? //www.afterroberto.com/%e6%8b%86%e8%a7%a3%e5%a4%8f%e5%a4%a9%e5%b8%b8%e8%a6%8b%e8%b6%b3%e9%83%a8%e9%99%b7%e9%98%b1-%e6%98%93%e6%9c%89%e9%a6%99%e6%b8%af%e8%85%b3-%e7%a9%bf%e4%ba%ba%e5%ad%97%e6%8b%96%e6%88%96%e8%87%b4%e8%b6%b3/ Thu, 11 Jul 2024 09:11: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66 踏入夏季,香港天氣潮濕炎熱,若未有經常關注足部護理,雙腳隨時成為細菌溫床,造成腳癬(俗稱「香港腳」)等問題。還有很多人都習慣穿著人字拖四周逛,惟未必人人適合,長時間穿著走路隨時引致勞損、疼痛或足底筋膜炎。有足病診療師指出,足部多汗人士日常應更注意雙腳及鞋履的衛生,揀選合適的鞋子,預防患上不同的足部問題。

拆解夏天常見足部陷阱:5類人易有香港腳?穿人字拖或致足底筋膜炎?
夏天濕焗環境容易引起不同的足部問題,要小心護理足部,避免患上腳癬或足底筋膜炎。

夏天足部陷阱:濕焗滋生真菌 5類人注意「香港腳」徵狀

betway体彩 足病診療師陳家倫表示,由於夏季天氣炎熱及濕度高,加上偶有大雨,如果患者足部多汗、或在雨天長期浸潤於濕焗的鞋內,忽略足部及鞋履的衛生情况,就容易讓真菌滋生,引起腳癬問題。他指出,以下人士會較容易患上腳癬:

  • 足部多汗
  • 有運動習慣
  • 經常不穿襪子
  • 腳趾之間緊密
  • 經常穿著同一對鞋

上述人士日常應密切留意足部有否出現腳癬相關的徵狀,例如發紅、痕癢、脫皮、出水泡等,如有發現,應盡快求醫,或尋求足病診療師的診治。


相關閲讀:腳趾甲太厚、嵌甲非小事 甲溝發炎致紅腫痛化膿 及早處理足部「小問題」

人字拖受力不均 易致疼痛或足底筋膜炎

另一方面,不少人在天氣炎熱之時都會選穿人字拖,方便而且透氣通風。然而陳家倫提醒,並非任何人均適合穿著。他解釋,人字拖有受力不均的問題,其受力位置處於腳拇趾和二趾之間,行走時需倚賴兩趾用力夾緊,令足部容易疲勞,加上人字拖設計不會緊貼足部,行走時鞋身會不規則擺動,變相令足部承受巨大壓力,如果本身有扁平足或拇趾外翻問題,長時間穿著走路會令受壓情况惡化、更快勞損,容易引致足底筋膜炎等軟組織受傷問題。

此外,一些下肢觸感較差的病人,例如糖尿病患者、因疾病而導致感覺神經受損的病人,亦應避免穿著露趾人字拖或涼鞋,因為患者的腳趾本身可能已經結構不正常,行走時腳趾需要額外用更多力量,有機會令腳趾破損、形成厚繭,加上足部的感覺神經減弱,很容易受傷而不自知,稍一不慎會令足部問題變得更嚴重。

拆解夏天常見足部陷阱:5類人易有香港腳?穿人字拖或致足底筋膜炎?
糖尿病患者、因疾病而導致感覺神經受損的病人,應避免穿著露趾人字拖或涼鞋,以免走路時容易令腳趾破損、形成厚繭,或有機會令足部問題變得嚴重。

相關閲讀:【腳痛】扁平足、足底筋膜炎 赤足鞋、赤腳行沙灘可改善?兩招增強腿肌肉、腳弓

足部護理3Tips:雨天沾濕鞋履 先放陽光下曬

陳家倫建議,不論是自己的足部或是鞋履均要細心保養:

1.日常穿鞋應穿襪子,避免汗液和皮屑滲入鞋履中,以預防真菌及細菌滋生;

2.如果足部多汗,可考慮每日更換2至3次襪子,保持足部乾爽;

3.下雨天若沾濕了鞋履,不應太快放入鞋櫃,亦不應只使用除菌劑,建議應放在陽光下照射,確保鞋履內外都曬乾,以充分殺菌。

]]>
【腳痛】扁平足、足底筋膜炎 赤足鞋、赤腳行沙灘可改善?兩招增強腿肌肉、腳弓 //www.afterroberto.com/%e8%85%b3%e7%97%9b-%e6%89%81%e5%b9%b3%e8%b6%b3%e8%b6%b3%e5%ba%95%e7%ad%8b%e8%86%9c%e7%82%8e-%e8%b5%a4%e8%b6%b3%e9%9e%8b%e8%b5%a4%e8%85%b3%e8%a1%8c%e6%b2%99%e7%81%98%e5%8f%af%e6%94%b9%e5%96%84/ Thu, 28 Mar 2024 06:52:4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640

【明報專訊】赤足鞋(barefoot shoes),或稱極簡鞋(minimalist shoes),鞋底較傳統鞋薄和柔軟,讓人模仿赤足步行,近年有不同研究去了解其功效。有說赤足鞋能改善扁平足,甚至防止關節退化,但亦有說它容易令人腳痛。孰是孰非?反璞歸真「赤足」行走是否可取?不少鞋子設計講究足部舒適,加厚鞋底、足弓承托、後跟軟墊等保護雙腳,然而,仍有許多人受腳痛困擾。有指鞋子的保護設計過多反會「著懶腳」,導致腳掌肌肉變弱和腳痛,真的嗎?[編按:曾有研究發現城市人縱足弓(longitudinal foot arch)較扁平及彈性較弱;足部拇展肌及外展小指肌的肌肉面積也相對較小(見圖),較大可能患上扁平足、足底筋膜炎等。莫非穿鞋真的會導致腳掌肌肉變弱?]

腳痛令人困擾 扁平足、足底筋膜炎 穿赤足鞋、赤腳行非人人見效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黃鍾鈞運動醫學及康復中心物理治療師劉迪喬表示,上述說法不無道理,「哈佛大學教授Daniel Lieberman曾有一項研究,比較穿著一般鞋子的城市人及穿拖鞋或赤腳的土著,發現城市人縱足弓(longitudinal foot arch)較扁平及彈性較弱;足部拇展肌(abductor hallucis)及外展小指肌(abductor digiti minimi)的肌肉面積也相對較小(見圖),較大可能患上扁平足、足底筋膜炎等。所以,穿鞋比赤足更易導致腳掌肌肉變弱」。

【腳痛】扁平足、足底筋膜炎 赤足鞋、赤腳行沙灘可改善?兩招增強腿肌肉、腳弓
(MundusImages@istockphoto.com)

相關閲讀:扁平足令足弓、小腿、腰膝痛兼疲勞? 5招強化肌肉紓減壓力疼痛


研究:鞋太多保護 腳掌肌變弱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助理教授、骨科專科醫生凌家健指,「人的腳掌每邊有20多塊骨頭、30多個關節,尤其一些小關節要靠肌肉支撐,但都市人從小到大都穿鞋,缺少鍛煉,因此足部核心小肌肉(intrinsic foot muscles)就會較弱和萎縮」。而赤腳行路或跑步,可鍛煉足部小肌肉,令它們變厚和強壯,除了提升機械穩定度(mechanical stability)之外,理論上亦可強化附近的關節和骨骼。

【腳痛】扁平足、足底筋膜炎 赤足鞋、赤腳行沙灘可改善?兩招增強腿肌肉、腳弓
(明報製圖)

赤足鞋練跑半年 肌肉大增長

赤足鞋設計簡約,鞋面由輕身物料製成,鞋櫳沒有托墊或足弓支撐,鞋底只採用薄身橡膠作基本保護,而且整個鞋底厚度相若(zero drop)。赤足鞋能增強足部肌肉嗎?劉迪喬引述香港理工大學與哈佛醫學院於2016年的研究,「穿赤足鞋的跑手經過6個月訓練後,小腿和足部肌肉均顯著增長,小腿至足部的外在足部肌肉增長了7.05%,而腳跟至腳趾的內在足部肌肉更增加了8.8%;相反穿一般跑鞋,跑手的小腿和足部肌肉體積都無改變」。此外,研究對象穿赤足鞋跑步愈多,小腿肌肉增長也愈大。

【腳痛】扁平足、足底筋膜炎 赤足鞋、赤腳行沙灘可改善?兩招增強腿肌肉、腳弓
恆心訓練–赤腳行沙灘很適合用來鍛煉足部小肌肉,但需要約6星期才見成效。(kieferpix@istockphoto.com)

練赤足行沙灘 鍛煉足部小肌肉

凌家健表示,穿赤足鞋或赤足步行、跑步,有效強化腳掌肌肉,尤其是核心小肌肉,因此他平常也建議患扁平足、大腳趾外翻或其他痛症病人赤足訓練;但對於能否防止關節退化或長遠地避免足部痛症,暫時沒有確實證據。他引述其團隊小型研究,大腳趾外翻病人暫不接受手術,先嘗試鍛煉足部小肌肉,「結果頗參差,有些病人做運動後已見紓緩,不再疼痛,但有些則沒太大效用。因此我認為在某些病人身上,的確可以減少痛症和不適。但在哪些病人身上才有好效果?暫時不得而知」。

雖然如此,凌家健仍鼓勵大家嘗試赤足訓練鍛煉足部小肌肉,「因為很容易做,風險又不是很高」。其中一個行之有效的鍛煉方法,就是赤腳行沙灘。惟肌肉鍛煉需要時間,要有恆心和耐性才見效,別做一兩個星期就放棄,「有研究指,持續做6至8個星期訓練才見效。研究以磁力共振記錄小肌肉大小,然後持續每日運動,約6星期後開始看到肌肉大小有變化」。

穿赤足鞋應循序漸進 痛症患者或加劇疼痛

如果穿上赤足鞋,豈非等於全天候的赤足訓練?惟劉迪喬指赤足鞋並非人人適合,「對於有先天結構性扁平足人士,穿赤足鞋需要更大的足部肌力去支撐足弓,令肌肉較易痠痛;對於有痛症問題,例如足底筋膜炎、阿基里斯跟腱發炎的病人,穿赤足鞋更可能加劇痛症」。他建議足病患者試穿赤足鞋前,先向物理治療師查詢及接受評估。而一般人若想試穿赤足鞋,應循序漸進。「現代人一般習慣穿有足弓支撐的鞋,所以需要時間適應赤足鞋。初期腳板及腳趾肌肉可能會因尚未習慣發力而痠痛 」,但一般情况下,肌肉痠痛會隨逐漸適應而減少,「穿赤足鞋的時間長短,應逐步地調節,切忌太過急進,否則可能因肌肉未能適應而受傷」。

計算鞋子「合乎赤足條件」比率

劉迪喬建議參考Minimalist Index來選鞋,「它由42名足部專家共同研發,根據5大準則,決定鞋子是否合乎赤足的條件」。坊間有網頁提供Minimalist Index計算機,大眾可為自己的鞋子計分。5大準則包括:重量(weight)、柔靭度(flexibility)、腳跟和前腳掌之間的高度差(heel to toe drop)、鞋跟厚度(stack height)及有否額外支撐(motion control/stability devices)。分數由0%至100%,百分比愈高,代表你的鞋子愈合乎人體赤足條件。他指,假設原本穿的鞋為20%,可先選一雙30%至40%的鞋,讓身體逐步適應。

【腳痛】扁平足、足底筋膜炎 赤足鞋、赤腳行沙灘可改善?兩招增強腿肌肉、腳弓
劉迪喬(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足底筋膜炎】成因與長時間站立、肥胖、扁平足有關?與足底筋膜撕裂有何不同?哪些人士屬高危群組?


知多啲:換鞋不換跑姿 隨時得不償失

跑友最怕傷患,傳聞赤足跑步能減少受傷,曾掀起熱議。物理治療師劉迪喬指,「穿赤足鞋做運動,着地時會偏向使用中足或前足,而不是足跟。有小型研究指出,用中足或前足着地的衝擊力較小,更可增加膝關節彎曲角度,提供較大緩衝效果,有助降低膝關節的負荷」。

骨科專科醫生凌家健則表示,赤足跑步時用前足落地,理論上會減低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觸地時間(contact time)和步長(step length),因此要注意赤足時跑姿需要調整,「如跑姿沒變,只換鞋或脫鞋,有可能得不償失」。赤足跑步能否確實減低受傷風險,暫時未有足夠數據定論。

【腳痛】扁平足、足底筋膜炎 赤足鞋、赤腳行沙灘可改善?兩招增強腿肌肉、腳弓
凌家健(受訪者提供)

不要匆匆「打大佬」挑戰崎嶇路

赤足鞋沒有額外支撐,依靠跑者自身腿部肌力來保護腳部。劉迪喬提醒,若沒有足夠肌肉力量去應付運動時的身體負荷,便較大可能造成扭傷、勞損等。他不建議一開始就「打大佬」,挑戰崎嶇不平的路面,「愈崎嶇不平的路,對赤足鞋使用者的腳部肌肉挑戰愈大」。

【腳痛】扁平足、足底筋膜炎 赤足鞋、赤腳行沙灘可改善?兩招增強腿肌肉、腳弓
無論是穿普通運動鞋還是赤足鞋來跑步,欲減低足部受傷的風險,首先都必須要掌握不同鞋款的跑姿分別。(設計圖片/Thanakornsra@istockphoto.com)

勤運動:兩招鞏固腳弓

想避免腳痛,除了要選一對適合的鞋,還應做運動去伸展及強化肌肉。物理治療師劉迪喬表示,「小腿肌肉與跟腱延伸至腳跟,繼而連接足底筋膜及足弓,久站或長時間行走會令小腿肌肉過度繃緊,足底筋膜從而被拉緊,導致足弓變得扁平」。建議平日每2至3小時,做5次大約30秒恆常小腿伸展運動,讓小腿肌肉適時放鬆,減少腳痛出現。

另外,透過運動可強化腿部肌肉,增強對足弓的支撐。劉迪喬指,脛後肌(tibialis posterior)及屈指長肌(flexor digitorum longus)是支撐足弓的重要肌肉,其失能會令足弓倒塌,導致各種痛症,針對訓練該兩組肌肉,長遠能達到鞏固足弓之效。

【腳痛】扁平足、足底筋膜炎 赤足鞋、赤腳行沙灘可改善?兩招增強腿肌肉、腳弓
伸展小腿肌肉:雙手伸直扶牆,左腳向前屈曲,右腳踏後伸直並保持腳跟貼地,後腳小腿應有拉扯感,維持30秒,之後換邊再做,重複5次(受訪者提供)
【腳痛】扁平足、足底筋膜炎 赤足鞋、赤腳行沙灘可改善?兩招增強腿肌肉、腳弓
強化小腿肌肉:把網球放在雙腳腳跟之間,再將雙腳腳跟提高,同時向內擠壓網球,維持3秒為1次,每12次為1組,重複3組(受訪者提供)

文:杜欣勇

編輯:黃振宇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扁平足令足弓、小腿、腰膝痛兼疲勞? 5招強化肌肉紓減壓力疼痛 //www.afterroberto.com/%e6%89%81%e5%b9%b3%e8%b6%b3%e4%bb%a4%e8%b6%b3%e5%bc%93-%e5%b0%8f%e8%85%bf-%e8%86%9d%e7%97%9b%e5%85%bc%e7%96%b2%e5%8b%9e-%e7%b4%93%e6%b8%9b%e7%96%bc%e7%97%9b/ Fri, 17 Nov 2023 08:02: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338

【明報專訊】究竟什麼是扁平足?扁平足會帶來什麼問題?是否一定要醫治?足弓結構複雜,由很多骨骼和組織承托。足弓有兩個主要功能——吸震和協助步行推進。扁平足令足弓失去其功能,需要其他組織結構代償,會引起足弓、腿、膝關節、髖關節,甚至腰椎的疲勞和痛症。(編按:要改善扁平足引致的小腿痛、腰膝痛等問題,物理治療師建議,可以透過以下5招加強對足弓的支持和減少對足弓的壓力。)

扁平足令足弓、小腿、腰膝痛兼疲勞? 5招強化肌肉紓減壓力疼痛
 扁平足隱憂–扁平足患者因為足弓失去功能,會引起不同問題,包括足弓痛、小腿疲勞,以至膝關節、髖關節和腰椎痛症。(設計圖片,明報製圖/maruco@iStockphoto)

扁平足:足弓失吸震及步行推進功能 致小腿、腰膝痛

扁平足(pes planus)特徵是足部內側縱弓呈現部分或完全塌陷,使足底在負重狀態下與地面過度接觸。扁平足可分為兩種類型——功能性扁平足和結構性扁平足。功能性扁平足是指足部沒有承受重量時,足弓呈現出拱形,但當足部負重時,足弓便會消失,變得扁平,是因後天因素如肌肉失衡、勞損而形成。結構性扁平足是指無論足部是否承受重量,足弓都是扁平,通常是先天因素如韌帶鬆弛、附骨黏合等形成。

足弓兩大功能 助步行推進力量傳遞

扁平足是否一定要醫治?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了解足弓組成和功能。

足弓由內側縱弓、外側縱弓和橫弓組成(圖b),由很多不同骨骼和組織承托着。以內側縱弓為例,它由跟骨、距骨、舟骨、3個楔骨和內側3個蹠骨組成。內側縱弓的支撐可分為靜態支撐和動態支撐。在靜態支撐方面,足底筋膜、蹠腱韌帶、長短足底韌帶是支撐足弓的3個最重要韌帶,其中足底筋膜貢獻最大,約佔80%。動態支撐方面,足部內在肌肉和外在肌肉為足弓提供動態支持;而脛骨後肌被認為是負重時穩定足弓的最重要肌肉。

扁平足令足弓、小腿、腰膝痛兼疲勞? 5招強化肌肉紓減壓力疼痛
 圖b(明報製圖)

足弓有兩個主要功能——吸震和提供堅硬槓桿讓步行推進時力量更有效傳遞。在步態周期早期階段(初始着地到支撐相中期,圖c),脛骨(tibia)會向內旋轉,距下關節(subtalar joint)外翻,令到中跗關節(midtarsal joint)解鎖,楔骨和舟骨變得更加平衡,使前足成為可動度高的骨骼構造,用作適應地形, 也有助吸收和分散一部分反作用力,減小下肢關節的受力。在這期間,脛骨後肌像彈簧一樣被拉伸,以離心收縮控制足部縱弓塌陷,達到吸震緩衝效果。

扁平足令足弓、小腿、腰膝痛兼疲勞? 5招強化肌肉紓減壓力疼痛
圖c(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扁平足】足弓下塌可引致足底、腳踝、腰背痛症 教你「造弧」訓練


結構代償引起不同痛症

隨身體重心向前移動至腳部(支撐相中期到支撐相末期),脛骨向外旋轉,距下關節內翻,令到中跗關節鎖定,楔骨和舟骨變得更垂直。這種中足關節鎖定機制(midtarsal locking mechanism)令內側縱弓成為穩定的槓桿,讓步行推進時力量更有效傳遞。

扁平足令足弓失去功能,導致其他結構代償。過度代償可能會引起不同問題,輕則足弓疼痛、腿部疲勞和足部畸形等,重則可致膝關節、髖關節及腰椎因代償而出現痛症。如果有上述疼痛建議尋求專業意見,找到合適的幫助。不過,即使有扁平足,未必出現以上問題,如果沒有影響生活,就不用求醫。


相關閲讀:【了解關節痛】查找腰痛膝痛病因 及早治療免後患


知多啲:物理治療改善扁平足

物理治療透過加強對足弓的支持和減少對足弓的壓力,從而改善扁平足的問題。

◆加強支持

1.強化肌肉

透過運動治療強化個別肌肉,以增強對足弓的支撐。脛後肌是支持足弓最重要肌肉之一,脛後肌失能往往會導致足弓失去支撐而變得扁平。另外,屈指長肌對足弓的支撐也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可以針對這兩組肌肉訓練,達到鞏固足弓的功效。10至12下為1組,重複3組。

以下為3個強化運動:(圖d)

扁平足令足弓、小腿、腰膝痛兼疲勞? 5招強化肌肉紓減壓力疼痛
圖d(明報製圖)

2.矯形鞋墊

除了運動治療,也可以透過鞋墊加強對足弓的支撐。足科矯形師會根據病人足弓,度身訂做鞋墊支撐足弓,減少其他結構代償,從而紓緩痛症,改善足弓的功能。

◆減輕壓力

1.紓緩小腿壓力

小腿接連腳跟,如果小腿過度緊張,施加在腳跟上的牽引力,會加重足部中部的壓力,隨時間推移,導致足弓變得扁平。小腿過度緊繃也會限制足踝關節活動幅度,導致行走時足部過度向內翻,這可能會使扁平足惡化。因此,放鬆小腿肌肉,對減輕足弓的負荷非常重要。(圖e)

扁平足令足弓、小腿、腰膝痛兼疲勞? 5招強化肌肉紓減壓力疼痛
圖e(明報製圖)

2.放鬆足底筋膜

由於扁平足引起腳跟和足弓疼痛,通常是由於足底筋膜緊張所致,足底筋膜因為過度代償扁平足弓而變得緊張。因此,放鬆足底筋膜能有效紓緩扁平足的不適。(圖f)

扁平足令足弓、小腿、腰膝痛兼疲勞? 5招強化肌肉紓減壓力疼痛
圖f(明報製圖)

(以上資訊只供參考,運動期間如有不適,立即停止,並諮詢物理治療師)

文:李衍晞(物理治療師)

編輯:朱建勳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扁平足】足弓下塌可引致足底、腳踝、腰背痛症 教你「造弧」訓練 //www.afterroberto.com/%e6%89%81%e5%b9%b3%e8%b6%b3-%e8%b6%b3%e5%bc%93%e4%b8%8b%e5%a1%8c%e5%8f%af%e5%bc%95%e8%87%b4%e8%b6%b3%e5%ba%95-%e8%85%b3%e8%b8%9d-%e8%85%b0%e8%83%8c%e7%97%9b%e7%97%87/ Thu, 19 Oct 2023 07:15: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064

【明報專訊】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扁平足,扁平足是指原本拱起的足弓下塌了。足部是人體根基,當足弓下塌,可以引伸很多痛症出現。(編按:教大家「足弓造弧」訓練,紓緩足弓下塌的情况,減少痛症出現的機率……)

扁平足令足弓下塌 站立行走下肢易倦、足底腳踝腰背痛症

足弓位於腳掌中間,它的主要作用是把體重平均分佈在腳掌骨之間及吸收行路時的震盪,以減少下肢關節及脊椎壓力等。

很多扁平足的病人反映,行路或站立時,很快就會覺得下肢疲累,特別是足底、腳踝、小腿,甚至腰痠背痛等,這很可能是因為足部失去避震功能,導致壓力上傳至腿部及腰背。


相關閲讀:痛症|腰背痛3大類 隨時是嚴重疾病警號 及早查找成因對症下


足弓造弧訓練 恢復足弓避震功能減痛症

教大家一個足弓造弧訓練,作用是為自己的足弓製造弧線,紓緩足弓下塌的情况,讓足弓恢復避震功能,從而減少痛症出現的機率。

文:周錦浩(物理治療師)


相關閲讀:【足底筋膜炎】成因與長時間站立、肥胖、扁平足有關?與足底筋膜撕裂有何不同?哪些人士屬高危群組?


■足弓造弧訓練

準備動作:

手掌放在腳趾上,大拇指按住足弓位置

【扁平足】足弓下塌可引致足底、腳踝、腰背痛症 教你「造弧」訓練
(圖: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

訓練動作:

慢慢將腳趾向下拉(圖),直至足弓拱起,每次做10下,共做3組

注意事項:

注意呼吸,不要閉氣;運動期間或做動作後有不適,不應繼續;足部本身有痛症人士,應先向物理治療師或醫生尋求專業意見

圖: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好zone動)

]]>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www.afterroberto.com/%e9%98%bf%e5%9f%ba%e9%87%8c%e6%96%af%e8%b7%9f%e8%85%b1%e5%9c%a8%e5%93%aa-%e8%b7%9f%e8%85%b1%e6%96%b7%e8%a3%82%e5%8e%9f%e5%9b%a0-%e5%be%a9%e5%ba%b7%e8%a8%93%e7%b7%b44%e9%9a%8e%e6%ae%b5/ Mon, 08 May 2023 11:06: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252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易傷肌腱——跟腱承受人體最高負荷,奔跑、跳躍產生的張力,可達體重10倍,是最常受傷的肌腱。(設計圖片,staticnak1983@iStockphoto)

【明報專訊】阿基里斯跟腱(Achilles tendon)是人體最強壯和最大的肌腱,連接着小腿後肌和跟骨。小腿後肌與跟腱一起負責足踝關節蹠屈的動作(plantarflexion)。跟腱承受人體最高負荷,動作如奔跑、跳躍、單腳跳和跳繩所產生的張力,可達到體重10倍。高負荷的工作令跟腱成為最常受傷的肌腱。【編者按:跟腱斷裂(Achilles tendon rupture)通常發生在30到40歲運動員身上,男女比例為10:1,哪些原因會導致發生跟腱斷裂呢?復康訓練又是怎樣的呢?

阿基里斯跟腱斷裂有原因  突然加速、轉向、過度拉伸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3之2 -(ttsz@iStockphoto)

阿基里斯跟腱源於小腿中部,由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融合形成的跟腱(見圖),以螺旋形排列方式連接跟骨後側。螺旋形肌腱纖維讓跟腱有更好的延展度,運動時能儲存更多能量。阿基里斯跟腱主要由第一型膠原蛋白構成,肌腱內細胞主要是由腱母細胞(tenoblasts)和腱細胞(tenocytes)組成。跟腱血液供應可以簡單地分為3部分,中段由腓骨動脈供血,近端和遠端由脛後動脈供血。距離跟骨連接處約2至6厘米區域相對缺乏血液供應,故大部分傷患都在這區域發生。

跟腱斷裂(Achilles tendon rupture)通常發生在30到40歲運動員身上,男女比例為10:1。跟腱相對缺乏血液供應的中間部分(mid portion)就是大多數患者斷裂的位置。跟腱斷裂通常發生在突然加速和改變方向時,足踝關節被迫在小腿肌肉正在收縮向背屈方向移動時斷裂。根據肌腱機械性質,肌腱可以承受4%拉伸,但是當拉伸水平在4%到8%之間時,分子間的交聯會被破壞,導致膠原纖維相互滑動。如果拉伸水平超過8%,就會發生宏觀斷裂,導致跟腱斷裂。

手術治療再斷機率 比非手術低

治療跟腱斷裂,可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接受手術治療,跟腱再斷裂的風險比非手術治療低。手術治療後跟腱再斷裂的機率約2%至3%,而非手術治療跟腱再斷裂的機率約13%。然而手術治療伴隨術後併發症的風險,如傷口感染和黏連。一般而言,醫生通常建議年輕且活動水平高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而對年長或活動水平較低的患者,推薦非手術治療。總括而言,決定採用手術或非手術治療,是基於對患者情况和期望作全面評估,才可確保選擇最合適的治療。

術後穿特製靴 固定後腳踝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圖3之3 – (明報製圖)

手術後,患者一般可以立即完全負重,不過需要穿上特製靴,並把後腳踝固定在30°背屈位置,以避免過度牽扯跟腱。

術後0至2周,康復目標是控制發炎(紅、腫、熱、痛)。冰敷、磁療和超聲波療法是控制發炎的有效療法。

術後3至6周,患者可開始做足踝活動幅度訓練(詳見「復康運動」),例如足踝關節蹠屈運動(ankle pumps),要注意此階段踝關節還未能背屈(dorsiflexion)超過0°(見上圖)。術後7周,患者不再需要穿上特製靴,足踝關節活動幅度不受限制,復康訓練正式開始。

復康運動:復康初避過度拉伸 閉鏈、伸展運動循序漸進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明報製圖)

復康訓練可以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恢復足踝關節活動度,特別是背屈的活動度。患者可以開始主動背屈運動,例如坐式腳跟滑動(seated heel slide,圖A)。

按摩熱敷電療 助足踝關節活動

按摩、熱敷和電療等輔助手段也能幫助恢復足踝關節的活動。康復治療早期階段應避免對小腿肌肉做被動拉伸(passive stretching),以防止跟腱過度拉伸。跟腱過度拉伸可能導致功能缺陷,例如末端背屈時的力量不足。

輕量負重運動 促膠原蛋白增生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明報製圖)

第二階段是強化小腿後肌和跟腱。當患者足踝關節活動已回復正常水平,便可以開始輕量負重運動。研究指出,負重運動能促進肌腱膠原蛋白增生,以及改善整體組織排列和強度,所以負重運動是跟腱康復重要一環。

在康復治療早期階段,建議採用負荷較小和速度較慢的運動,避免跟腱因負荷過大而再次受傷。患者可以做閉鏈運動(closed chain exercise)來逐漸加強小腿後肌肌力和跟腱的韌度。閉鏈運動保持腳與地面或設備接觸,比不保持腳部接觸的開鏈活動更安全。 以下是閉鏈運動例子:

1. 坐式提踵(seated heel raise,圖B)

2.雙腳提踵(double leg heel raise,圖C)

3.單腳提踵(single leg heel raise,圖D)

患者可以通過增加額外負重、運動速度、活動度和平衡力的需求來增加訓練強度。

12至16周可重新慢跑

第三階段是改善整個下肢的力量和協調。在這個階段,可以將功能練習添加到康復訓練中,重點是將小腿和跟腱單元與整個下肢融合起來運用,例如是三關節伸展的運動(triple extension),以下是三關節伸展的運動例子:

1. 前跨弓箭步(lunges,圖E)

2. 弓箭步跳躍(reverse lunge and hop,圖F)

第四階段是回歸運動。基於個人運動需求而自訂的訓練,幫助患者逐漸回歸運動。運動訓練通常包括速度、敏捷度、心肺功能、爆發力和肌耐力等元素。

通常在術後12至16周,便可以重新引入慢跑到日常鍛煉中;16至20周回歸非接觸運動;20至24周回歸接觸式運動。

時間表僅供參考,回歸運動時間應基於個人康復進展。如有任何疑問應諮詢物理治療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李衍晞(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www.afterroberto.com/%e8%b7%91%e6%ad%a5%e5%a7%bf%e5%8b%a2%e4%b8%8d%e7%95%b63%e5%8e%9f%e5%9b%a0-%e6%ad%a3%e7%a2%ba%e8%b7%91%e5%a7%bf%e8%a9%b1%e4%bd%a0%e7%9f%a5/ Fri, 22 Jul 2022 09:38: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849 【明報專訊】天氣雖然炎熱,但隨着防疫措施放寬,好動的朋友已漸漸恢復日常運動。跑步是最方便的運動,無論身處何方,只要穿上跑鞋及輕便裝備,就可以成行。然而,不少人練習跑步一段時間後,便因為膝痛而暫停,痛症原因多是跑步姿勢不當及肌肉不平衡。

跑姿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 大腿向內旋 X形腳致膝痛

如果落地腳的膝關節內旋,會導致關節外側壓力加重(俗稱X形腳),容易引起跑步膝頭痛。跑姿不當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髖關節內的股外旋肌力不足,導致整個大腿向內旋。腳落地時膝部內塌,拉開膝內側韌帶及加重半月軟骨的壓力(圖)。

2.扁平足導致膝關節內旋。扁平足的足弓高度不足,令足底承受過大壓力,足底筋膜缺乏彈性與伸縮,延伸到膝部令內側韌帶過分伸展,加重半月軟骨的壓力。

3.四頭肌及股肌肉力量不足或不配合,引起髂脛束綜合徵(即大腿外側一條筋膜,把髕骨外旋及拉緊)。每次用力伸直膝關節時,即腳着地受力時及向後用力蹬直時,都會引起痛楚。

正確的跑步姿勢很重要,落地腳的膝蓋要對正第二及第三腳趾,膝蓋亦不能超過腳趾(見右圖)。另外,一對好的跑鞋要支撐腳板足弓,維持雙足落地時的姿勢,減輕跑步膝蓋痛。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明報製圖)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膝關節勿內旋——落地腳的膝蓋要對正第二及第三隻腳趾(左圖),膝關節內旋(X形腳,右圖)會導致關節外側壓力加重。(作者提供)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膝蓋不過腳趾——落地腳的膝蓋不應超過腳趾。(作者提供)

練肌力改善跑姿

要改善跑姿,可以參考以下方法鍛煉股外旋肌,增強四頭肌、股巨肌力,以及加強足底的支撐力。以下動作每組8至10次,做3至4組。

訓練股外旋肌

1.側身躺地,雙腳曲起,把練力帶圍在雙膝上(圖A)

2.向上的腳打開外旋,維持10秒,然後返回原位(圖B)

註:如可以找同伴或對鏡練習,留意腳形及姿勢,效果更佳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作者提供)

增強四頭肌、股巨肌力及足底支撐力

1.背靠牆,雙腳打開至肩寬

2.慢慢坐下,雙腳同時向前移,直至腳趾在膝蓋前方,膝關節呈90°,維持10秒(圖C)

3.身體向前,蹬起腳尖身體向上並維持10秒(圖D)

對跑姿有疑問,應諮詢跑步教練。如出現膝關節痛,要盡快尋求醫生及物理治療師協助,及早治療。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作者提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劉嘉祈(聖雅各福群會中風復康計劃 物理治療師)

示範:任穎斐(聖雅各福群會中風復康計劃 復康助理)

]]>
腳趾甲太厚、嵌甲非小事 甲溝發炎致紅腫痛化膿 及早處理足部「小問題」 //www.afterroberto.com/%e8%85%b3%e8%b6%be%e7%94%b2%e5%a4%aa%e5%8e%9a-%e5%b5%8c%e7%94%b2%e9%9d%9e%e5%b0%8f%e4%ba%8b-%e7%94%b2%e6%ba%9d%e7%99%bc%e7%82%8e%e8%87%b4%e7%b4%85%e8%85%ab%e7%97%9b%e5%8c%96%e8%86%bf-%e5%8f%8a/ Tue, 28 Jun 2022 09:17:4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544 腳上看似普通的小傷口,很多人大多不會特別注意,但其實足部的問題五花八門,除了常見的香港腳、雞眼、灰甲等之外,還包括嵌甲、腳趾甲太厚等,腳部的一個小傷口,若未有妥善處理及拖延求診,或有機會發炎,最嚴重可以導致腳部組織壞死,需要切除。


常見嵌甲 甲溝發炎徵狀:紅腫痛或化膿

betway体彩 足病診療師鍾雪玲表示,較常見的足部問題,與皮膚相關的包括生繭、雞眼、腳癬(香港腳),還有糖尿病人因周邊血管病變而導致潰瘍;結構問題包括扁平足、大拇趾外翻;也有與腳趾甲相關的如甲癬(灰甲)、嵌甲等。其中嵌甲,又稱甲溝炎,即是趾甲周圍組織包括兩側和底部的甲溝發炎,一般徵狀為紅、腫、痛,嚴重時或會化膿。

腳趾甲太厚、嵌甲非小事 甲溝發炎致紅腫痛化膿 及早處理足部「小問題」
很多人都會忽略足部的護理,若遇上足部一些「普通」問題,應及早求醫處理。(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剪趾甲太深、感染、受擠壓所致

鍾雪玲解釋,嵌甲大多數是由於剪腳甲的方法不當(如趾甲邊緣剪得太深)、受黴菌感染、或穿着不適的鞋子擠壓趾甲所致。很多病人會誤以為嵌甲需要整塊趾甲拔除,鍾雪玲指出,一般若因細菌引起的甲溝炎,醫生會處方抗生素治療;若指甲出現倒生情况插進肉裏面,足病診療師會為病人把嵌入肉內的那一小塊指甲剪掉就可以,除非情况十分嚴重,否則都不必把整個指甲拔掉。因此提醒大家若發現有嵌甲問題,應及早求診,平日剪指甲時亦盡量避免剪得太短,一般建議指甲白色的地方至少留下1毫米,並避免向兩側甲溝處修剪。


細菌感染可致蜂窩組織炎 嚴重要手術清除

嵌甲的處理相對簡單,但足病診療師不時也會遇上一些較棘手的個案。鍾雪玲表示,曾經有病人因為右腳蜂窩組織炎,小腿一夜之間又紅又腫,影響至膝蓋位置。患者趾縫至前腳掌有傷口,本身在魚檔工作的他因為工作長時間穿着水鞋,雙腳長期處於濕悶環境,容易讓真菌滋生,造成腳癬。傷口加上腳癬問題,卻因為工作忙碌等原因未有妥善處理,沒有依照醫生囑咐每天搽藥,也沒有認真改善穿水鞋太侷促的問題,傷口慢慢因為細菌感染而導致皮下組織有大面積的紅腫發炎,形成蜂窩組織炎。幸好這位患者及早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否則蜂窩性組織炎可以演變成膿瘡,或壞死性筋膜炎,屆時可能甚至需要做清創手術,切除壞死組織。


相關文章:鞋太窄常美甲 小心惹來灰甲


趾甲過厚非小事

很多人都以為足部一些小問題不用特別理會,日子久了自然會痊癒,鍾雪玲提醒這觀念並非正確。例如趾甲過厚看似很「普通」的問題,若一直未有好好護理,除了會影響穿鞋時不舒服外,當情况惡化、趾甲太厚時,或會引起傷口,切勿因為穿上鞋子便看不見,而忽略了足部的護理,若遇上腳部相關問題,應及早求醫處理。

]]>
【足底筋膜炎】成因與長時間站立、肥胖、扁平足有關?與足底筋膜撕裂有何不同?哪些人士屬高危群組? //www.afterroberto.com/%e8%b6%b3%e5%ba%95%e7%ad%8b%e8%86%9c%e7%82%8e-%e6%88%90%e5%9b%a0%e8%88%87%e9%95%b7%e6%99%82%e9%96%93%e7%ab%99%e7%ab%8b-%e8%82%a5%e8%83%96-%e6%89%81%e5%b9%b3%e8%b6%b3%e6%9c%89%e9%97%9c-%e8%88%87/ Wed, 12 Jan 2022 07:30:2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5989 【明報專訊】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是常見的勞損性傷患,在運動員中十分常見。長時間站立、步行、負重、穿高跟鞋,肥胖、扁平足等都會令足底筋膜長時間伸張和受壓,可造成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除了導致日常走動疼痛,重複發炎會令筋膜留下傷疤,甚至鈣化,如一條已硬化的橡筋,當遭到突如其來的外力,可引致足底筋膜撕裂。

足底筋膜炎屬慢性炎症 足底筋膜撕裂屬急性運動創傷「啪」一聲紅腫疼痛

足底筋膜炎多屬於慢性炎症;而足底筋膜撕裂則屬於急性運動創傷,患者多是在運動期間利用腳尖推進時受傷。當意外發生時,患者會聽到「啪」一聲,大部分人以為是阿基里斯跟腱(Achilles tendon)撕裂時,才發現紅腫、疼痛不是在腳跟位置。

有別於阿基里斯跟腱撕裂,足底筋膜撕裂會有瘀腫在足底,患者在受傷後一般都難以走動。大部分患者在受傷前已經有足底筋膜炎的病徵,包括早上起牀或在久坐後第一步踏地時疼痛,走路久了也會出現疼痛。由於足底筋膜炎的病徵一般比較輕微和反覆,也沒有明顯的紅腫,很多患者因而忽略。

足底筋膜撕裂多發生在足底內側,也是足底筋膜炎最常見位置;除了表面瘀腫,臨牀檢查還可以確定壓痛位置。影像掃描也可以協助診斷,X光檢查可以排除跟骨或腳掌骨骨折。要確定足底筋膜撕裂,則需要利用磁力共振(MRI),MRI可以分辨局部和完全撕裂。

MRI影像——磁力共振(MRI)影像顯示足底筋膜撕裂(紅圈)。(作者提供)
MRI影像——磁力共振(MRI)影像顯示足底筋膜撕裂(紅圈)。(作者提供)

相關文章:中央肥胖增糖尿病風險 營養師教你轉化白色脂肪為棕色脂肪(附減重控糖4大重點)

足底筋膜撕裂 運動員高危

患足底筋膜撕裂的高危群組是一眾已經有足底筋膜炎的運動員。足底筋膜因為日積月累的勞損,出現重複的發炎。足底筋膜位置留下傷疤,甚至鈣化,筋膜彈性愈來愈差,情况就有如一條已經硬化的橡筋,當遭到突如其來的外力便會斷裂。所以,如果運動前沒有足夠熱身和伸展,脆弱的足底筋膜便有可能在起步發力時撕裂。而部分足底筋膜炎的病人如果曾經接受過類固醇注射治療,足底筋膜會變得更為脆弱,而撕裂的風險也更加高。

足底筋膜撕裂治療主要以非手術性治療為主。醫生處方口服止痛藥紓緩疼痛徵狀,還會利用石膏保護足部,再循序漸進地讓足部增加受力以達至復元。傳統石膏比較笨重和難以走動,現在很多患者都會選用矯具,除了可以提供足夠的保護外,還可以輔助走動。足底筋膜撕裂大多會在4至6星期內改善。

高危族——運動員是足底筋膜撕裂的高危群組。重複發炎會令筋膜彈性變差,如運動前沒有足夠熱身和伸展,足底筋膜有可能在起步發力時撕裂。(ljubaphoto@iStockphoto)
高危族——運動員是足底筋膜撕裂的高危群組。重複發炎會令筋膜彈性變差,如運動前沒有足夠熱身和伸展,足底筋膜有可能在起步發力時撕裂。(ljubaphoto@iStockphoto)

鍛煉足部小肌肉 減足弓壓力

痊癒過程中, 因為足底筋膜撕裂位置會結疤和拉長,足部生物力學會隨之改變。因為足弓缺少了足底筋膜的承托,有可能下沉而形成扁平足,而外足和前足因為不正常地增加受力而出現疼痛。所以即使是經過足夠時間的保護,患者也要配合物理治療鍛煉足部的小肌肉,以及使用適當鞋墊(insole)來減輕足弓內側的壓力。大部分人可以透過非手術性治療完全復元,並不會對日常走動和運動構成任何影響。只有非常小部分的病人因為撕裂位置持續腫脹和疼痛,需要利用手術對黏連的足底筋膜作局部鬆解。

 腳底瘀腫——足底筋膜撕裂會有瘀腫(見紅圈)在足底,患者在受傷後一般都難以走動。(作者提供)
腳底瘀腫——足底筋膜撕裂會有瘀腫(見紅圈)在足底,患者在受傷後一般都難以走動。(作者提供)

相關文章:筋膜炎|練臀部小腿肌肉 踢走足底筋膜炎

知多啲:足底「絞盤」助前進

足底筋膜(plantar fascia)是足部最長的一組韌帶,由腳底跟骨(calcaneus)像魚網延伸至前掌的5隻腳趾。

靜態站立時,足底筋膜配合腳骨和肌肉承托起內足弓(foot arch)。動態走路時,足底筋膜又會隨着走動時伸展和收縮,讓身體可以更有效率地移動重心。步行周期中,腳尖需要局部着地以推進軀幹(push off phase),足底筋膜便起了相當大的穩定作用,稱為絞盤作用(windlass mechanism)。當前掌蹠趾關節(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向上屈曲(dorsiflexion)時,由於足底筋膜橫跨整個腳底,它便像絞盤一樣,利用自身張力將足弓拉緊鎖定,足部關節便可維持穩定以推進身體。而在步行周期中的其他時間,足底筋膜會相對鬆弛,幫助腳掌吸收因身體着地時所造成的衝擊力。

(medicalstocks@iStockphoto)
(medicalstocks@iStockphoto)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