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腸炎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0 Aug 2019 05:47:2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慢性腸炎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腸胃毛病系列】腸易激綜合症及慢性腸炎知多啲 多管齊下治療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8%85%b8%e6%98%93%e6%bf%80%e7%b6%9c%e5%90%88%e7%97%87%e5%8f%8a%e6%85%a2%e6%80%a7%e8%85%b8%e7%82%8e%e7%9f%a5%e5%a4%9a%e5%95%b2-%e5%a4%9a%e7%ae%a1%e9%bd%8a%e4%b8%8b%e6%b2%bb%e7%99%82%e6%9c%89%e6%b3%95/ Tue, 20 Aug 2019 05:35: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139 香港人生活及工作緊張,又食無定時,腸胃容易出毛病。若腸胃不適持續一段時間,需要特別留意。而腸易激綜合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及慢性腸炎這兩種腸胃疾病,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醫生會透過不同的檢查進行診斷,然後按患者情况安排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多管齊下控制或紓緩病情。

 

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和慢性腸炎這兩種腸胃疾病,雖同樣有腹痛、腹瀉等症狀,但病因和影響範圍都不一樣。故若腸胃不適持續一段時間,必須及早求醫診斷。

 

 

腸易激綜合症屬功能性腸胃障礙

betway体彩 腸胃肝臟科中心主任、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陳安安醫生表示,腸易激綜合症是一功能性腸胃障礙,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及肚脹不適。女性患者居多,有機會是由壓力、情緖、飲食問題或天生腸道較為敏感而引致。另外,有研究顯示腸易激綜合症或與腦部傳遞物質血清素或腸道菌叢有關。

 

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病 影響範圍不一

至於慢性發炎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病均屬此類疾病,陳醫生指出,兩者雖同類,但病徵卻不同,影響範圍亦不一。潰瘍性結腸炎主要影響大腸的表層黏膜,病症以腹痛和腹瀉為主,排泄物中帶有黏液膿血,患者亦可能貧血、體重下降、出現關節炎、口腔潰瘍、虹膜炎或硬化性膽管炎;而克隆氏病卻不只是大腸,亦會影響小腸或甚至貫穿腸壁,因此有可能引發腸破穿、膿瘡瘻管等併發症。病人或會腹瀉、腹痛、體重下降及發燒等。雖然病因未明,但相信與基因因素、環境因素等有關。以往患者多為外國人,近年患有這兩種疾病的中國人數字急升,估計與逐漸西化的飲食習慣相關。

 

不同檢查診斷各類腸胃毛病

診斷方面,陳醫生說除了問症外,亦需要透過不同檢查以了解詳情。病人若已進行詳細檢查,排除其他身體機能問題或患病可能,就有機會是患有腸易激綜合症。倘若懷疑患上潰瘍性結腸炎,由於主要影響結直腸,利用結腸內視鏡可以為患者抽取活檢作診斷,同時亦可判斷發炎程度及影響範圍;而克隆氏病以腸鏡檢查,同時可抽取活檢病理化驗,又或者會以電腦掃描、電腦掃描腸造影檢查、磁力共振腸造影等檢查作診斷。

 

藥物+飲食+健康情緒 控制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藥物治療主要改善病徵,陳醫生表示,按照病人情况,可處方藥物紓緩便秘、腹瀉、腹脹等症狀,同時,患者亦要接受低FODMAP飲食治療,即低發酵性碳水化合物飲食。例如可以低 FODMAP的奇異果代替高FODMAP的芒果。保持正面心境及健康情緒亦是控制病情重要的一環。

 

藥物與手術治療 對付慢性發炎腸道疾病

而慢性發炎腸道疾病的治療,一般藥物治療多以穩定病情、抑制徵狀及預防併發症為主。手術方面則各異,潰瘍性結腸炎的手術可屬根治性,切除全部結直腸,並於末端迴腸作一個永久造口;克隆氏病則針對併發症,處理腸穿孔、出血、瘻管、腹腔膿腫等情况,術後復發率可達50%以上,而復發地方多在縫合附近。近年隨生物製劑的出現,亦有助患者控制發炎程度。

]]>
【有片】肚瀉戒口就無事? 慢性腸炎 屙到腸爛!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c%89%e7%89%87%e3%80%91%e8%82%9a%e7%80%89%e6%88%92%e5%8f%a3%e5%b0%b1%e7%84%a1%e4%ba%8b%ef%bc%9f-%e6%85%a2%e6%80%a7%e8%85%b8%e7%82%8e-%e5%b1%99%e5%88%b0%e8%85%b8%e7%88%9b%ef%bc%81/ Mon, 27 Aug 2018 09:19: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785 遇到肚痛腹瀉,大家或會以為是急性腸胃炎,食藥後過幾天便會痊癒;但若病情持續,大便帶血及附有黏液,加上大便次數變得頻密,就要小心可能患上慢性腸炎。

 

【有片】肚瀉戒口就無事? 慢性腸炎 屙到腸爛!
(Lin Shao-hua、airdone@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劉應裕(外科專科醫生)

:鄭志文(家庭醫生)

 

滿口痱滋腸炎作怪?

問:何謂慢性腸炎?生痱滋(口瘡)是其中一個病徵嗎?

劉:與一般吃了不潔食物所引起的急性腸胃炎不同,慢性腸炎是長期的慢性腸發炎,較常提及的有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

慢性腸炎病徵包括:大便有血兼帶有黏液,而血色是暗紅色或深啡色,與痔瘡出現的鮮紅色血及沒黏液不同;大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加,可能每日3至4次;以及肚痛。

【有片】肚瀉戒口就無事? 慢性腸炎 屙到腸爛!
手術切除——慢性腸炎沒有根治方法,如病情轉壞,整條大腸有可能因潰爛、脹大而需切除。(EncroVision@iStockphoto)

 

有病人擔心經常生痱滋可能是患上克隆氏症,因此症可影響整個消化系統,包括口腔黏膜潰瘍,但相信絕大部分痱滋都與克隆氏症無關。若患上克隆氏症,一般情况下會出現其他病徵,例如瘻管、虹膜炎、皮膚結節性紅斑等,醫生可在診斷中分辨出來。

 

鄭:痱滋是發生在口腔黏膜內的潰瘍,成因很多,可以是手足口病或其他問題。但若痱滋數目多、範圍大,加上其他可見黏膜如生殖器官均同時出現潰瘍,就有可能是免疫系統疾病引起的慢性腸炎。醫生若有懷疑,會詳細查問病人有關腸胃的病徵,看看兩者是否相關。

 

多20至30歲發病?

問: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有何分別?

劉:兩者都是由免疫系統問題引發的慢性腸炎,多在年輕時發病,約20至30歲病發,維持到50至60歲,男性患者較多。克隆氏症可影響整個消化系統,包括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而大腸炎的分佈為局部性,而且影響較深入,不止影響腸表面的黏膜層,還可影響腸壁、肌肉層,以至腸附近的其他器官。克隆氏症更可引致併發廔管(器官之間出現不正常通道)、腸收窄等。

 

潰瘍性結腸炎只影響大腸,但發炎分佈位置為整條大腸,包括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而且只影響腸表面的黏膜層。九成潰瘍性結腸炎首先在直腸發生。

 

長服抗生素 助長惡菌?

問:慢性腸炎的成因是什麼?

鄭:慢性腸炎成因眾多,較常見的是免疫系統疾病,令大腸長期發炎。其他成因包括感染性,例如細菌感染,因長期使用廣譜性抗生素,令大腸內正常細菌被殺滅,以致腸內致病惡菌增加造成;另一種感染是寄生蟲,如曾到鄉郊或淡水地方,接觸或進食受阿米巴原蟲感染的水或食物。另一原因是腸易激綜合症,本身有腸敏感,或因食物(如奶類、麩質類食物)引起發炎;此外,血液供應不理想,也可導致大腸反覆出現類似發炎徵狀。

 

由於成因眾多,醫生會建議病人接受不同檢查,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有片】肚瀉戒口就無事? 慢性腸炎 屙到腸爛!
禍從口入——腸易激綜合症患者有可能對奶類或麩質類食物敏感,引起發炎。(windujedi@iStockphoto)

 

病情轉壞要切大腸?

問:慢性腸炎如何醫治?

鄭:慢性腸炎多由免疫系統問題引起,治療目標與其他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一致,首先是減低發炎,降低病情對生活的影響;二是減少併發症,如腸臟變薄、水腫、瘻管,及因長期反覆發炎影響細胞更新或不正常生長,出現癌變。藥物及外科手術有助控制病情。

劉:慢性腸炎沒有根治方法,首要是減少發炎,醫生會先處方口服抗發炎藥。若病情突轉嚴重,就會短期使用類固醇藥物,遏制發炎;若再嚴重些,就會使用調節免疫系統藥物。最新則有標靶藥,降低免疫反應。

外科手術亦是處理慢性腸炎的方法。克隆氏症病人若出現瘻管,醫生會以手術切除瘻管。潰瘍性結腸炎方面,若病情突然轉壞,以致整條大腸潰爛及脹大,就需要手術切除大腸,以防大腸穿破,出現腹膜炎。

 

洗腸招反效果?

問:定期洗腸能否預防慢性腸炎?

劉:洗腸近年彷彿成了時尚,但定期洗腸對健康沒有幫助,對腸臟亦沒有特別好處,不但不能預防慢性腸炎,洗腸用的化學液體更有可能刺激腸臟,長期使用或可引起腸臟發炎。

 

文:陳子樂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7/HET20180727_01.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7/HET20180727_02.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7/HET20180727_03.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7/HET20180727_04.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7/HET20180727_05.mp4;

]]>
知多啲:發現新病徵 宜再照腸鏡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7%99%bc%e7%8f%be%e6%96%b0%e7%97%85%e5%be%b5-%e5%ae%9c%e5%86%8d%e7%85%a7%e8%85%b8%e9%8f%a1/ Mon, 27 Aug 2018 03:23: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790 政府近年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分階段為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徵狀的人士提供資助,接受篩查。若有病人兩年前曾照腸鏡,當時並無發現腸癌或瘜肉,理應此後5至10年也不用照腸鏡,但如發現近3個月大便有血並附有黏液,需要看醫生及再照腸鏡嗎?

 

知多啲:發現新病徵 宜再照腸鏡
大腸鏡——如懷疑大腸發炎,可以照大腸鏡檢查發炎分佈位置,有助分別是哪一種炎症。(資料圖片)

 

腸癌生長慢 兩三年內都「安全」?

家庭醫生鄭志文指出,若篩查結果顯示大腸沒有問題,病人於兩三年內出現腸瘜肉或腸癌的機率確實較小,因瘜肉及腸癌的生長較慢。但若發現大便有血及黏液的病徵,即使過去兩年內曾照腸鏡,亦要看醫生診斷,因有可能患上慢性腸炎。醫生會根據診斷,向病人仔細查問病歷,如曾否服食大量抗生素、有否外吃淡水魚、有否肚痛、家人病歷等,或會建議病人檢查及照腸鏡,找出病因。鄭醫生強調,不論曾於何時接受腸鏡檢查,只要出現新病徵,特別是大便見血,都要看醫生。

 

測試大便樣本 判別腸炎類型

外科專科醫生劉應裕指出,若醫生懷疑病人大腸發炎,會先測試大便樣本,檢查大便有否特別細菌、阿米巴原蟲卵或寄生蟲,倘發現大便有特別細菌或寄生蟲,有助判別是哪類腸炎。另一種檢查是照腸鏡,看清楚大腸發炎分佈位置、是表面還是深層,因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的分佈有別。醫生並會在潰瘍位置抽組織檢查,看清有否寄生蟲或細菌,以在病理學上分辨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此外,醫生或會替病人安排血液基本測試,因長時間腸炎可引致貧血、白血球升高、紅血球沉澱指數升高等。

 

慢性腸炎在香港並不常見。根據資料,香港目前約有3000至4000名患者。劉應裕表示,發病率雖不高,亞洲人的發病率更遠較歐洲人低,但香港近年的發病率比數十年前上升,這或與飲食習慣愈趨西化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