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支援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5 Sep 2023 09:48:3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情緒支援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笑多一點快樂多一點】世界微笑日 關注精神健康 專家教你應對壓力、吃出好心情 慎防情緒爆煲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ac%91%e5%a4%9a%e4%b8%80%e9%bb%9e%e5%bf%ab%e6%a8%82%e5%a4%9a%e4%b8%80%e9%bb%9e%e3%80%91%e4%b8%96%e7%95%8c%e5%be%ae%e7%ac%91%e6%97%a5-%e9%97%9c%e6%b3%a8%e7%b2%be%e7%a5%9e%e5%81%a5%e5%ba%b7/ Fri, 07 Oct 2022 06:45: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515 笑,不單只提神醒腦,還可以促進健康兼討人歡喜,實在好處多多!美國藝術家Harvey Ball(哈維.鮑爾)是著名「黃色哈哈笑臉」的創作者,他亦推動將每年10月第一個星期五定為「世界微笑日」(World Smile Day),宣揚微笑友善的信息。五波疫情下來,健康、經濟、生活、社會氣氛等依然影響着每一個人,當壓力「爆煲」、情緒困擾,情况嚴重的話更有機會演變成抑鬱症、焦慮症等,實不容忽視。10月7日是「世界微笑日」,專科醫生、心理學家及營養師等專家教大家辨識情緒困擾徵狀,學習如何為負面情緒「降溫」及提升抗逆力,以至從日常飲食、生活小習慣等方面入手,吃出、活出快樂!


看起來快樂,卻是情緒病患者?注意精神疾病警號!

【點解會笑】笑能抗抑鬱?笑會出縐紋?擳自己唔會笑?假笑苦笑可減壓?教你笑多啲

點解會笑?笑的產生機制,原來醫學界尚未完全掌握。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表示,笑不似五感或動作,可以清楚找出由大腦哪一個部分控制;笑沒有明顯機制,即使用功能磁力共振掃描(functional MRI)去監測,也無法精確找出控制笑的部位。現時醫學界對笑的了解,主要與腦部兩個區域——邊緣系統及運動皮質有關,他們分別代表着什麼?笑真的能止痛抗抑鬱嗎?

【點解會笑】笑能抗抑鬱?笑會出縐紋?擳自己唔會笑?假笑苦笑可減壓?教你笑多啲

容易哭、發脾氣 = 情緒病?壓力爆煲致「適應障礙症」 了解臨床兩大指標

與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病不同,適應障礙症患者多有明顯的壓力來源,而且壓力是突如其來及無法適應的;患者會變得情緒化,包括容易不開心、激動、脾氣暴躁、有危機感等,當壓力得到紓解後,一般約6個月就能平復。若一直沒有妥善處理、嚴重的話有機會演變成嚴重的精神疾病,例如恐慌症。即睇臨床上兩大指標,判斷適應障礙症的嚴重程度。

跟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病不同,適應障礙症患者多有明顯的壓力來源,壓力更是突如其來及患者無法適應……

突變暴躁抑鬱 鬧分手? 伴侶放負 聆聽陪伴拆彈

生活上難免遇上不如意的事情,偶然有不開心、負面情緒,實屬正常。假如身邊伴侶是一個負能量炸彈,天天放負,作為最親密的另一半,如何一起走出低潮?精神科專科醫生提醒大家,若情緒持續兩星期或以上,且對以下幾方面造成影響,或是精神疾病的警號!

突變暴躁抑鬱 鬧分手? 伴侶放負 聆聽陪伴拆彈

處於「爆煲」邊緣 情緒降溫有方法?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屬高危人士嗎? 5個簡單方法助你應對壓力

疫情除了影響全球人類的健康,打擊社會及經濟等活動外,對不少人的精神健康也帶來負面影響。有專科醫生指,新冠肺炎疫情跟面對離婚、喪親等重大生命事件(Major life event)所產生的壓力相若,隨時有機會誘發抑鬱症,醫生建議了5個簡單應對方法,助你面對壓力和「疫」境。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屬高危人士嗎? 5個簡單方法助你應對壓力

查找負面情緒「元兇」 疫情持續傷身又傷「心」 4個提升抗逆力方法

面對同一「疫」境,不同人的反應為什麼會有如此大分別?臨牀心理學家為大家查找「元兇」,再適時善用4個提升抗逆力的方法,助大家梳理個人情緒和壓力,突破逆境!

查找負面情緒「元兇」 疫情持續傷身又傷「心」 4個提升抗逆力方法

情緒降溫:3招分散注意力 重拾心理資源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臨牀心理學家提醒大家,分散注意力不等如逃避現實,而是重拾心理資源(Mental Resources)。減壓有助保存和恢復心理資源,不被過度耗盡,從而「有心力」去面對生活。當情緒、壓力爆表時,想即時分散注意力,為情緒降溫,可嘗試以下幾招……

情緒降溫:3招分散注意力 重拾心理資源

失眠壞處多增患慢性病風險 了解睡眠周期4個階段 5大貼士改善睡眠質素

根據醫學界定義,如果一個人有超過3個月、一星期內至少有3晚失眠,便可界定為長期失眠,長期睡眠不足,會令精神及身體健康大受影響。要解決睡眠問題,最好不需要倚靠藥物,從日常生活及睡眠習慣入手,醫生列出5大貼士,助大家養成良好睡眠習慣。

整晚的睡眠,主要循環發生4至6個睡眠周期,而每個完整睡眠周期則可再分為4個階段。

大笑瑜伽:一想發脾氣 吸口氣「笑咗先」

正能量是可以累積的!大笑瑜伽你試過未?日常生活中不妨多發出笑聲,與人閒聊時,多發出笑聲也令身邊氣氛更愉快。就算是自己一個人,也可以笑出聲,如簡單地在打哈欠時,可以一聲哈哈作完結。不習慣自己一個人笑?可一大班人相約在戶外地方如公園等地,齊齊大笑,讓笑聲互相感染……

【笑多一點快樂多一點】世界微笑日 關注精神健康 專家教你應對壓力、吃出好心情 慎防情緒爆煲

食物能解憂?「Happy Food」吃出好心情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原來大腦需要這些有助紓緩情緒(上)

我們的情緒由大腦控制,所以大腦所吸收的營養,與心情有莫大關係。營養師表示,大腦和身體其他器官一樣,需要有足夠營養才能正常運行,基本是要有穩定的葡萄糖供應,而最好的葡萄糖來源是碳水化合物,更要少吃多餐……

【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原來大腦需要這些有助紓緩情緒(上)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下)

每當感到苦悶時,吃甜品或零食可能是不少人的「解藥」,不過一不小心或會吃過量。營養師指,甜品含有碳水化合物,進食後可令心情好點,但提醒大家要適可而止,因為身體消化食物時會令血糖急升,胰臟需要大量製造胰島素來處理糖分,之後血糖下降,情緒亦會隨着大吃大喝而波動。立即了解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飲食選擇得宜,便能吃得快樂又健康。

【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下)

【有片】點揀健康朱古力、糖果?

甜蜜蜜的朱古力、糖果是不少人的「快樂食物」!不過,在選擇這些甜食時,如何食得更健康呢?營養師教路,關鍵是懂得拆解食物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和進食分量要得宜,知多一點,朱古力和糖果都有很多好選擇!

【笑多一點快樂多一點】世界微笑日 關注精神健康 專家教你應對壓力、吃出好心情 慎防情緒爆煲
]]>
【世界柏金遜症日】認知障礙vs柏金遜 注意異常警號 早發現早治療 照顧者身心健康不容忽視 //www.afterroberto.com/%e4%b8%96%e7%95%8c%e6%9f%8f%e9%87%91%e9%81%9c%e7%97%87%e6%97%a5-%e8%aa%8d%e7%9f%a5%e9%9a%9c%e7%a4%99vs%e6%9f%8f%e9%87%91%e9%81%9c-%e6%b3%a8%e6%84%8f%e7%95%b0%e5%b8%b8%e8%ad%a6%e8%99%9f-%e6%97%a9/ Fri, 08 Apr 2022 07:00: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288 不少人對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柏金遜症等存有恐懼,不少人更將初期病徵視為正常老化的現象,令患者錯過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期。4月11日是世界柏金遜症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大家對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認識有多少呢?簡單地說,柏金遜症屬腦神經功能退化的疾病;至於認知障礙症,則主要是由於腦部出現病變,腦細胞受損導致腦功能衰退……本港人口持續高齡化,銀髮族的健康問題備受重視,不少長期病患者的家人或照顧者更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和擔憂,箇中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大家對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的認識有多少呢?作為患者的家人或照顧者,更需要承受着長期的擔憂和沉重壓力,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大家對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的認識有多少呢?作為患者的家人或照顧者,更需要承受着長期的擔憂和沉重壓力,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了解柏金遜初期徵狀 及早察覺接受治療

身邊家人善忘的程度已直接影響生活?其行為性情突變、對本來的嗜好失去興趣?他們難以表達所想甚至對天氣和時間等失去判斷能力?愈早發現異常,盡早就醫接受評估,就能及早進行相關治療及訓練,有助減慢病情發展速度。

 

【便秘】手震、便秘 兼睡夢中叫嚷揮拳 可能與柏金遜症有關?

柏金遜症是繼認知障礙症後,第二常見的腦神經細胞退化疾病,估計本港每100名65歲以上的長者中,便有一人患上柏金遜症。患者除了有手震、行動遲緩等症狀,亦可能出現便秘、睡夢中會叫嚷和揮拳踢腳等非典型症狀,患者若能及早發現,以及接受適當治療,壽命其實與同齡人士相若。

【便秘】手震、便秘 兼睡夢中叫嚷揮拳 可能與柏金遜症有關?

 

【認知障礙vs柏金遜】認知障礙症警號明顯 留意6個異常舉動 及早發現接受治療

研究發現一般人在30至40歲踏入中年開始,腦部會逐漸出現退化徵狀。年紀愈大,其退化情况可能加劇,更有機會演變為認知障礙症……究竟認知障礙症患者在生活中會如何表現異常?文內6個舉動家人或照顧者必須多加注意!

【認知障礙vs柏金遜】認知障礙症警號明顯 留意6個異常舉動 及早發現接受治療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腦疾問題切勿掉以輕心

長者記憶力突然變差?情緒有所轉變?手震、行動變得緩慢?切勿掉以輕心!可能這是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或柏金遜症找上門的先兆,患者家人或照顧者切勿混淆,更勿因此錯過了治療或有效控制病情的時機……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腦疾問題切勿掉以輕心

 

認知障礙症有真有假? 及早評估治療 增根治機會 減退化速度

年紀大記性轉差、退化就必定是認知障礙症?未必!原來有約5至10%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是由腦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假性認知障礙症」,同樣會出現認知能力問題,若能及早發現及接受治療,是可以根治問題。不過,一旦錯過治療時機,則有可能由假性變為真正的認知障礙症。究竟如何分辨?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助減退化速度呢?

認知障礙症有真有假? 及早評估治療 增根治機會 減退化速度

 


 

延緩退化 從日常訓練及生活習慣做起

若家人或身邊人確診柏金遜症或認知障礙症時,難免感到擔憂,原來除了接受適當的療程外,亦可透過日常生活進行鍛練,例如玩遊戲、陪伴做運動、執屋、改變飲食習慣等,有助延緩病情惡化速度。

 

柏金遜症影響口肌 說話困難 言語治療訓練助改善

高達80%的柏金遜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言語障礙,較多患者在初期會先出現聲線不足和沙啞的問題,之後會逐漸出現咬字不清晰、缺乏聲調高低變化、說話不流暢等,加上由於面部肌肉僵硬而導致缺乏表情,這些問題均會令患者較難清楚表達真正的意思和情緒,容易造成別人的誤解……

柏金遜症影響口肌 說話困難 言語治療訓練助改善

 

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速度 照顧者貼士:陪伴做運動、執屋都有用

當有患者確診認知障礙症時,不僅患者本人會擔心,相信其家人亦會絞盡腦汁為未來如何給予適切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作好準備,同時亦希望能夠盡力延緩這個不能逆轉的病症。究竟家人可以怎樣做呢?原來小至日常陪伴做運動,大至「執屋」有助減低患者跌倒的風險,都對患者有幫助!

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速度 照顧者貼士:陪伴做運動、執屋都有用

 

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 職業治療師:早發現、早訓練 助患者延緩退化

透過遊戲、拼圖或其他腦部訓練,或許能有助認知障礙症患者減慢記憶力衰退或其他精神問題。因此早發現、早訓練,可有助延緩病情惡化速度,而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需接受相應的職業治療訓練,更能達至最佳訓練效果。

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 職業治療師:早發現、早訓練 助患者延緩退化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如何能避免成為認知障礙症的高危人士呢?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形態,能有效降低不少於四成的認知障礙症風險。有醫生不單止希望藉此飲食喚回患者的食慾,更希望大家也來試試地中海飲食的健康模式。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調整心態 照顧者適時為心靈「減磅」

一個人患病,影響的往往不止是自己,患者家人同樣面對着照顧、溝通、身心健康上的壓力;而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病情往往持續多年,照顧者所付出的心力和時間是以年去計算,苦况不足為外人道……當各種負面情緒湧現,自身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病者的身體和自理能力逐漸衰退,甚至完全依賴其他人照顧時,照顧者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各種負面情緒湧現,自身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照顧者如欲長時間照顧患者,疏理自己的情緒、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是重要的一環。

【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雙老」悲歌 另一半腦退化 「她不再是她」 照顧辛酸

「她已走了,她不再是原來的她了。」七旬長者張先生(化名)眼泛淚光,在一次輔導過程中,細訴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太太過程的辛酸及無奈。從前溫文爾雅、知書識禮的張太太,病發後變得暴躁,甚至用上粗言穢語。太太已無法記起張先生,張先生也感到她已不是自己認識的另一半……

「雙老」悲歌 另一半腦退化 「她不再是她」 照顧辛酸

 

認知障礙 慈父變躁爸 及早應對減重擔

「以往的爸爸,無論面對什麼事都不會大發脾氣。在家裏他是一家之主,可以把家裏的大小事務處理得妥妥當當;半年前他開始因為大大小小,他覺得難以處理的瑣事而大發雷霆,最嚴重一次他把桌上的杯全掃在地上。」面對和以往很「不一樣」的爸爸,陳小姐和陳老太感到肩上擔子愈來愈沉重,因為陳伯不單記憶力減退,還失去以往的好脾氣……

認知障礙 慈父變躁爸 及早應對減重擔

]]>
【認知障礙症】照顧者與認知障礙症患者同行 留意異常舉動建立健康生活 漫長過程照顧者勿自責愛自己多一些 //www.afterroberto.com/%e8%aa%8d%e7%9f%a5%e9%9a%9c%e7%a4%99%e7%97%87-%e7%85%a7%e9%a1%a7%e8%80%85%e8%88%87%e8%aa%8d%e7%9f%a5%e9%9a%9c%e7%a4%99%e7%97%87%e6%82%a3%e8%80%85%e5%90%8c%e8%a1%8c-%e7%95%99%e6%84%8f%e7%95%b0%e5%b8%b8/ Sat, 25 Sep 2021 02:00:5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456 看着家中父母、長輩一天天變老,身體機能退化、記性漸差、聽力下降,或多或少會擔憂是否會患上認知障礙症?不少人對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感恐懼,因暫未有根治方法,香港每10名70歲以上長者,就有一名認知障礙症患者,85歲的患病率更高達三分之一……作為照顧者呢?謹記調整自己的心態,避免自責,在照顧患者的同時,亦要維持最低限度的社交和休閒時間,以平衡自己的身心狀態!

辨清認知障礙 及早治療有幫助

【認知障礙vs柏金遜】認知障礙症警號明顯 留意6個異常舉動 及早發現接受治療

除了記憶力衰退之外,患者日常生活的一些異常舉動,亦有助及早發現病情。例如善忘程度達至影響日常生活的水平、行為性情變了另一個人、對嗜好失去興趣等等……職業治療師指出如果上述的異常行為一旦出現,已影響到日常生活,便應該陪同長者或患者盡早就醫,接受評估,如確診認知障礙症,及早接受治療及訓練,有助減慢病情發展速度。

【認知障礙vs柏金遜】認知障礙症警號明顯 留意6個異常舉動 及早發現接受治療

認知障礙症有真有假? 及早評估治療 增根治機會 減退化速度

但是記性轉差又未必一定是認知障礙症,原來有約5至10%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是由腦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假性認知障礙症」,同樣會出現認知能力問題。只要及早發現及接受治療,就可以根治問題,怎樣分辨真假認知障礙症呢?

認知障礙症有真有假? 及早評估治療 增根治機會 減退化速度


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第一步:適量運動及訓練

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 職業治療師:早發現、早訓練 助患者延緩退化

一旦確診了認知障礙症,可以怎樣做呢?雖然病情無法根治,但是仍有些方法可以幫助患者延緩退化!職業治療師指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需接受相應的職業治療訓練,他舉例……

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 職業治療師:早發現、早訓練 助患者延緩退化

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速度 照顧者貼士:陪伴做運動、執屋都有用

另一方面,原來小至日常陪伴做運動,大至「執屋」有助減低患者跌倒的風險,都對患者有幫助。患者的家人可以嘗試多鼓勵和協助患者在家中進行伸展、帶氧及練力運動等,以保持活動能力。

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速度 照顧者貼士:陪伴做運動、執屋都有用


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第二步:地中海飲食、攝取特定營養組合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形態,能有效降低不少於四成的認知障礙症風險。什麼是地中海飲食呢?如果腦退化患者拒絕進食,家人又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呢?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認知障礙症】研究揭營養組合助緩早期認障

有醫生表示,早期或輕度患者難靠藥物治療,多靠飲食及訓練減緩病情。另一項歐洲研究發現,早期患者每日服用特定營養組合兩年,包括尿苷單磷酸、DHA、EPA、膽鹼、磷脂、維他命B及抗氧化物,衰退程度較無服食的患者少45%……

【認知障礙症】研究揭營養組合助緩早期認障


照顧者與患者同行 宜調整心態 改善溝通技巧、相處方式

【認知障礙症】誰憐寸草心 病房外守候認知障礙老爸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36)

認知障礙症不單止對患者帶來困擾,對患者的家人亦然。以往沒有疫情的日子,醫院容許家人探訪,家人不單減輕醫護照顧病人的壓力,往往都能夠更體貼地照顧那些需要額外照顧的病人。受着疫情的威脅,醫院實施謝絕探訪的政策,家人只可以透過視像電話與病人溝通……

【認知障礙症】誰憐寸草心 病房外守候認知障礙老爸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36)

與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生活之道 改善溝通、進食有技巧

高級言語治療師表示,家人除了應學習理解認知障礙患者想表達的意思外,同時亦要運用一些技巧令患者明白自己的意思。家人可以由語氣態度、說話內容、溝通環境、餵食技巧各方面學習如何和患者相處……

與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生活之道 改善溝通、進食有技巧

【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照顧者必須了解病患的本質,以調整自己的心態,避免自責。照顧患者之餘亦要維持最低限度的社交和休閒時間,以平衡自己的身心狀態!

【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
【失眠原因】怕失眠 致失眠 情緒問題可致失眠變抑鬱 風險高數倍(醫賢心事) //www.afterroberto.com/%e5%a4%b1%e7%9c%a0%e5%8e%9f%e5%9b%a0-%e6%80%95%e5%a4%b1%e7%9c%a0-%e8%87%b4%e5%a4%b1%e7%9c%a0-%e6%83%85%e7%b7%92%e5%95%8f%e9%a1%8c%e5%8f%af%e8%87%b4%e5%a4%b1%e7%9c%a0%e8%ae%8a%e6%8a%91%e9%ac%b1/ Tue, 20 Jul 2021 04:51: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505 【明報專訊】很多來精神科診所求診的病人,都是因為失眠問題。大家總會試過偶爾失眠,失眠後,身體累積「睡眠負債」,若之後一天能夠睡得比較充足,便能稍為彌補。但如果因為不同原因,例如情緒問題引致長期睡眠欠佳,身體便會慢慢出現問題。

失眠頭一天,情緒可能出現輕微亢奮感覺,這屬正常。但若失眠持續,疲倦感覺便會出現,集中力和協調能力下降,增加犯錯和意外風險。繼續持續失眠,便會影響記憶力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反應變慢、免疫能力亦會下降。

(圖片資料來源:網上圖片)
(圖片資料來源: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睡眠與疾病】失眠?扎醒?教你7個改善睡眠貼士

 

失眠變抑鬱 風險高數倍

情緒問題可以引致失眠,而失眠本身亦會反過來引致情緒問題。根據美國一個最新追蹤研究顯示,一開頭只是有失眠問題的人,在3年後發展出抑鬱症的機率,是沒有失眠問題人士的4倍。我們現在知道失眠和情緒是雙向影響的關係。

失眠亦有惡性循環。有些病人,失眠原因便是「害怕失眠」。聽起來有點難以置信,可能你會說,你不要害怕失眠便不會失眠了!但這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失眠時我們會累積焦慮感覺,一躺在牀上便會出現擔心不能入睡的感覺,身體自然焦慮起來,這不是用理智可以忘記的。

 

相關文章:【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屬高危人士嗎? 5個簡單方法助你應對壓力

 

如果出現失眠問題,切忌自行服用安眠藥。安眠藥不能針對引致失眠背後的問題,當背後原因沒有解決時,失眠問題會持續;加上安眠藥有依賴性,容易造成需要長期服用或愈吃愈多的情况。反而,利用其他沒有依賴性的藥物幫助睡眠,同時解決背後相關情緒問題,再穩定一段時間之後,便可以慢慢停藥。

若失眠問題使你擔心,不用害怕,找醫生談談吧。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認知障礙症】誰憐寸草心 病房外守候認知障礙老爸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36) //www.afterroberto.com/%e8%aa%8d%e7%9f%a5%e9%9a%9c%e7%a4%99%e7%97%87-%e8%aa%b0%e6%86%90%e5%af%b8%e8%8d%89%e5%bf%83-%e7%97%85%e6%88%bf%e5%a4%96%e5%ae%88%e5%80%99%e8%aa%8d%e7%9f%a5%e9%9a%9c%e7%a4%99%e8%80%81%e7%88%b8/ Wed, 10 Feb 2021 07:22: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002 【明報專訊】「阿爸,你要叻啲,要食飯,快啲出院啊,知道嗎?」這番語帶飲泣的說話不斷地在我腦海浮沉。

今早我帶着一班醫科生臨牀學習,一如以往,病房總是擠得水泄不通,就連走廊及治療室都擺放着額外的病牀。那邊廂有病人不停地叫喊,這邊廂醫護卻被堆積如山的文件逼得喘不過氣。現代醫療着重風險管理,電腦上的文書工作似乎奪去了不少照顧病人的時間。

 

相關文章:【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病房外守候認知障礙老爸

正當我在牀邊教導學生之際,又有一個老人家從急症室送到我們對面的病牀。遠遠望向這個病人,他年紀老邁,瘦骨嶙峋,從輪椅上病牀的力氣也沒有。初步檢查發現他有認知障礙,影響進食及溝通能力。以往沒有疫情的日子,醫院容許家人探訪,其實家人對於照顧住院病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單減輕醫護照顧病人的壓力,而且那些需要額外照顧的病人,例如患有認知障礙或神志混亂,家人往往都能夠更體貼地照顧他們。可惜受着疫情的威脅,醫院實施謝絕探訪的政策,家人只可以透過視像電話與病人溝通。

這個老伯進入病房不久,他的電話便響個不停。由於患有認知障礙,老伯似乎不太掌握如何使用視像電話。終於一個年輕的護士幫助老伯接收來電,原來是他的女兒站在病房外苦苦地守候。老伯的聽力差,所以視像電話的聲音調整至最大,連我們站在對面病牀都聽得十分清楚。

【認知障礙症】誰憐寸草心 病房外守候認知障礙老爸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36)
明報資料圖片(圖:蘇智鑫)

 

病人苦 家人心力交瘁更苦

「阿爸,你一定要聽話,要食藥、食飯,知道嗎?」女兒不斷地叮囑,她的爸爸卻沒有多大反應。於是女兒便唱起一些懷舊老歌,「月兒彎彎照九州……」可能老伯很喜愛女兒的歌聲,漸漸露出笑容及點頭。「阿爸,你要叻啲,要食飯,快啲出院啊,知道嗎?」女兒說到這裏,聲音已變得沙啞,飲泣聲令人心酸,老伯卻是似懂非懂,目光呆滯。

當我離開病房時,一個打扮似是家庭主婦的中年女士站在外面守候,原來就是老伯的女兒。雖然那個老伯並不是我的病人,但望着這個無助的女兒,心有不忍,於是我便對她說:「病房的同事會好好地照顧老伯,不用擔心。」女兒連忙道謝:「醫生,拜託你!真的感激你們!」語畢,口罩上的雙眼又再次紅了起來。

行醫多年,遇過太多無助的家屬,再精湛的醫術也不能夠減輕他們的擔子。病人苦,照顧病者的家人更苦,願我們常以憐憫的心去體恤心力交瘁的病人家屬。

 

文:陳家亮

]]>
網上開學 注意屏幕後情緒 //www.afterroberto.com/%e7%b6%b2%e4%b8%8a%e9%96%8b%e5%ad%b8-%e6%b3%a8%e6%84%8f%e5%b1%8f%e5%b9%95%e5%be%8c%e6%83%85%e7%b7%92/ Mon, 07 Sep 2020 05:00: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155 【明報專訊】開學月,素來被視為學生輕生高峰期。今年情况特殊,因新冠病毒來襲,學生無法正常上學。學生面對「停課復課再停課」,過了不一樣的學年;不少學校已於上星期開學,吃過早餐穿上校服,打開電腦參加網上開學禮。校園生活搬到網上平台,學生壓力會否減輕?電腦屏幕背後,如何照顧學生的心理健康?

網上開學 注意屏幕後情緒
網上授課——暑假結束,新學年暫時網上授課,教師與學生隔着屏幕,要照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難度。(yangphoto@iStockphoto)

本周四(9月10日)是世界防止自殺日。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CSRP)2018年數據顯示,本港15至24歲的青年自殺率為每10萬人有9.5人。每逢新學年師長都特別緊張,擔心開學壓力、校園欺凌等影響學生情緒,出現輕生念頭。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講座教授、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總監鍾杰華指,輕生議題複雜,涉及多重因素,與社會環境轉變、心理和生理因素有關,例如疫情、家庭爭拗、工作困難、自信心低、藥物等都有影響。

授課形式轉變 或擔心升學感壓力

今年網上開學,情况會否不一樣?鍾杰華相信,大、中、小學生經過幾個月來的網上課堂經驗,新學期再次網上開學已早有準備,壓力可能比初時低。而英國《衛報》報道,日本在今年4月(當地在4月開學),自殺率較去年同期大跌20%,估計與疫情下減少上班上學有關。

但是,面對未知的校園生活,難免會感到壓力。「不論是哪種授課形式,學生都需要適應開學的種種轉變,有一定的壓力,多多少少會有情緒出現。」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何永雄補充,新學年暫時繼續網上授課,學生面對的壓力因人而異。不嚮往校園生活、朋輩關係一般,甚至在學校是被欺凌的一群,網上授課讓他們的壓力減少;另一邊廂,重視學業的學生,或擔心授課形式轉變會影響學習和升學,造成心理壓力。

透過屏幕 難看表情評估情緒

另外,教師不能面對面見學生,要評估他們的情緒有一定難度。「教師對着屏幕,分開廿幾三十格,每格仔的大小幾厘米乘幾厘米,不容易察覺到學生的表情和反應。」何永雄認為,網上遙距教學令專注力較弱、支援需求較高的學生特別容易受忽略;加上每節課堂時間不多,難兼顧教學和學生的需要。「以前可在課外活動期間接觸學生,了解他們的情緒狀况,但疫情下,這些機會已不復再。」他建議教師在課堂以外,花點時間與學生網上交流,聊聊生活近况,從中了解學生的情緒。

更新教學法 增匯報分享

要留意每個學生的需要,網上教學比傳統授課更困難。不過鍾杰華表示,網上學習雖有其限制,但可以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改善。例如為高小至中學生提供自學時間,然後在堂上匯報,由學生分享他們的看法,既可了解學習進度,亦有助評估個別學生的情緒表現。高年級學生適合小組學習,最多3人一組,並匯報討論結果。「要改變傳統教法,應給予同學多些機會分享,而教師的角色是讓他們從不同角度看觀點。」即使課室轉到網上平台,亦不能失去同學互相交流的機會。

安排朋輩互動 分享生活心情

不論幼稚園還是大學生,建立朋輩關係都很重要。鍾杰華建議,每星期至少騰出半小時讓學生在平台溝通,分享日常、功課、娛樂等話題,互相認識。「有些自由時間給同學,分享當日或該星期遇到的事情。」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關心學生,就某些主題請他們分享,例如今天的心情、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難等等。即使在家上學,也不要完全與同學、朋友零交流。


親子溝通:忌說「諗咁多無用」 免窒礙抒發

聆聽
用心聆聽——家長可利用積極聆聽和反映式傾聽等溝通技巧,讓子女知道自己在聆聽和明白對方,再鼓勵他們尋找解決方法。(Tomwang112@iStockphoto)

【明報專訊】疫情之下,教師遙距授課,評估學生情緒有難度;父母子女一起待在家的時間多了,應要多關心子女情緒,把握機會提升親子關係。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講座教授、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總監鍾杰華建議家長,可利用積極聆聽(active listening)和反映式傾聽(reflective listening),讓子女知道父母在聆聽和理解他,了解他的感受、困難所在;以不批評的方式回應,重述子女的意思和內容,並盡量使用他原來的情緒詞彙,然後鼓勵他嘗試解決困難,或是找同學溝通協作。在朋輩的互動過程中,加深對自己的認識,有助提高自尊心、自我概念,從而使用正面方法處理問題。

積極、反映式傾聽 引導解決問題

兒子:「我唔識做匯報啊……」

媽媽:「哦!你唔知點樣入手做匯報,所以覺得好煩係咪啊?」

兒子:「我好驚會做錯啊!」

媽媽:「你好擔心自己做得唔好犯錯。」

此時,家長可以慢慢引導他找出問題所在,以及可嘗試的解決方法。例如可以試着問:「我們會不會早點想一下匯報內容?或者挑選一個喜歡的題目去做……」

切忌說「這些很簡單!」或是「等媽咪做啦!」

若真的解決不了,家長才給予提示:「你覺得這樣做好不好呀?」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何永雄指,家長是子女重要的支持點,應該關心子女的情緒,營造有商有量的氣氛,否則當子女遇到困擾,可能寧願跟朋友甚至陌生人說,都未必會跟父母說,「這很難寄望子女在人生交叉點、重大生死關頭會跟父母說」。當子女有情緒的時候,要讓他抒發,避免一些詞句例如「唔好諗咁多,諗咁多都無用㗎啦」,反而窒礙情緒抒發。抒發過後,大家再一起找出路,讓子女知道父母支持他;但切忌從父母角度出發「點條路畀佢」。

一則新聞感想 暗藏輕生念頭

假如子女暗示或明示有輕生想法,父母不要避而不談,以為「唔講就無事」,有可能低估危機。「這些輕生想法可能一直在他腦海浮現,即使父母不談論,這想法依然存在。」何永雄舉例,子女在新聞看到有人交通意外離世,可能說:「這樣死了什麼煩惱都不用想,好似都幾好呀……」雖然不是談及子女本人,但這可能已經是一個暗示。他提醒,不要否定當事人的痛苦,亦並非要認同他以輕生來逃避痛苦的做法。先讓子女知道父母明白他的感受,之後的關懷和鼓勵更加事半功倍。若發現子女對未來「好灰暗」,感到沒有將來,就要特別小心,這是輕生者常見的心理狀况,有需要可向社工或防止自殺機構求助。

24小時防止自殺求助熱線/情緒支援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 撒瑪利亞會24小時熱線:2896 0000
  •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 生命熱線:2382 0000
  • 明愛向晴軒:18288
  • 利民會:3512 2626

「Open噏」網上情緒支援服務

網址:www.openup.hk

WhatsApp / SMS:9101 2012

facebook / Instagram / WeChat:hkopenup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精神健康】抗疫未能鬆懈 社會事件再現 由停課到復課 港人精神健康需關注 專家教你應對壓力、提高快樂情緒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7%96%ab%e6%83%85%e5%8a%a0%e4%b8%8a%e7%a4%be%e6%9c%83%e4%ba%8b%e4%bb%b6/ Thu, 28 May 2020 04:55:5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874

【精神健康】抗疫未能鬆懈 社會事件再現 由停課到復課 港人精神健康需關注 專家教你應對壓力、提高快樂情緒有法
(明報資料圖片)

 

由去年的社會事件到今年初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來襲,至今仍未能完全放下戒備!正在社會上分階段開展復課、部分限聚令下行業有望恢復營業之際,社會上又再次發生「港區國安法」所引發的社會事件……作為香港人有否感到身心俱疲呢?有沒有擔心自己的情緒不安、夜夜難眠,有可能患上抑鬱症、強迫症呢?過去數月以來,有沒有認真地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呢?要排遣焦慮、不安的情緒有哪些方法?想在「疫」境中睡得好、提高快樂情緒,有何妙方呢?


停課百日今復課 調查:家長精神健康需關注 醫生:同學之間保持社交距離

停課超過100日,有調查指,比起學童,家長的精神健康更值得關注。調查結果顯示,兒童不太擔心疫情,反因突如其來的假期而稍為放鬆,但家長的情緒及精神健康狀况則普遍較兒童差,有逾四成受訪家長的精神狀况達到需關注水平。有三成家長認為親子衝突比疫情前多,原因是……

停課百日今復課 調查:家長精神健康需關注 醫生:同學之間保持社交距離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下 反覆洗手消毒疑似強迫症? 及早關注 減低強迫行為和思想影響

洗手、洗手、洗手、消毒、消毒、消毒,疫情之下,勤洗手、勤消毒固然是好習慣,但如果一直洗手仍感覺不乾淨,「唔洗唔舒服」,或者已經出現強迫症!面對疫境下的種種問題,如何減壓有法?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下 反覆洗手消毒疑似強迫症? 及早關注 減低強迫行為和思想影響

 

【抗疫你要知】過度緊張影響社交 放下焦慮 防疫不是斷六親

防疫要斷六親?為了防疫,你可以做到幾盡?有人因為害怕被感染而足不出戶、謝絕探訪、有人更會取消一切飯敘……不同的防疫態度甚至會引起家庭衝突,怎樣做到防疫不孤立?

【抗疫你要知】過度緊張影響社交 放下焦慮 防疫不是斷六親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屬高危人士嗎? 5個簡單方法助你應對壓力

經歷連月來勢洶洶的疫情,對不少人的精神健康也帶來負面影響。有醫生指,由去年底延續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跟面對離婚、喪親等重大生命事件(Major life event)所產生的壓力相若,隨時有機會誘發抑鬱症,尤其是高危人士!即check你是否高危人士嗎?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屬高危人士嗎? 5個簡單方法助你應對壓力

【精神健康】黃藍家人飯敘炒大鑊? 管理情緒有方法

一家人坐低食飯最忌講政治?一圍枱總有紅黃藍綠不同政見,黃藍是否誓不兩立?吵起來要如何應對?專家教路,飯敘前學習「積極聆聽」、「非暴力溝通」等技巧,如果抱着「說服」的心態,反而更招到對方抗拒……

【精神健康】黃藍家人飯敘炒大鑊?管理情緒有方法

 

【精神健康】知多啲:撕裂了想修補 先為溝通尋共識

修補關係最重要是坦誠,專家提議,父母子女暫時放下政見,向對方重申自己重視這段關係,並坦白自己的感受,同時亦要處理對方的感受,亦可以就日後的溝通方式尋求一個共識……

【精神健康】知多啲:撕裂了想修補 先為溝通尋共識

 

【精神健康】腦中不斷回閃衝突畫面 提防急性壓力失調

警民衝突不斷發生,無論你是身處現場,或是守在電視、手機前的香港人,這陣子都可能感到傷心、驚嚇、憤怒、恐懼、徬徨。除了追新聞,部分人或會無故流淚,有較大的情緒起伏。醫生指若徵狀維持3天以上,腦海不時浮現事發畫面及影像,有機會患上ASD……

【精神健康】腦中不斷回閃衝突畫面 提防急性壓力失調

 

【容光煥發新一年】情緒降溫:3招分散注意力 重拾心理資源

當情緒、壓力爆表時,有心理醫生提議大家可嘗試以下幾招,即時分散注意力,為情緒降溫。不過,分散注意力不是逃避現實,而是重拾心理資源(Mental Resources)。減壓有助保存和恢復心理資源,不被過度耗盡,從而「有心力」去面對生活。

【容光煥發新一年】情緒降溫:3招分散注意力 重拾心理資源

 

【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原來大腦需要這些有助紓緩情緒(上)

疫境之下,心情鬱悶?營養師說,我們的情緒由大腦控制,所以大腦所吸收的營養,與心情有莫大關係。即睇如何「吃」出好心情!

【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原來大腦需要這些有助紓緩情緒(上)

 

 

【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下)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暫未能放下戒備,市民的防疫措施相信仍要持續,留家抗疫的時間長了,會否感到「冇啖好食」,心情鬱悶?不過,betway体彩 營養師周明欣指,此時此刻身心健康尤其重要,懂得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飲食選擇得宜,即使面對「疫」境,同樣可以吃出快樂又健康!

【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下)

 

【睡眠與疾病】睡眠衛生兩大原則做得到 自然睡得好

都市人在忙碌高壓的生活中,想晚晚安寢殊不容易。有醫生指出,經常失眠往往跟睡眠衛生不佳有關,尤其是喜歡在牀上打機、進食及煲劇等,都會影響睡眠衛生。想睡得好就要堅守兩大原則……

【睡眠與疾病】睡眠衛生兩大原則做得到 自然睡得好

]]>
停課百日今復課 調查:家長精神健康需關注 醫生:同學之間保持社交距離 //www.afterroberto.com/%e5%81%9c%e8%aa%b2%e7%99%be%e6%97%a5%e4%bb%8a%e5%be%a9%e8%aa%b2-%e8%aa%bf%e6%9f%a5-%e5%ae%b6%e9%95%b7%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9%9c%80%e9%97%9c%e6%b3%a8-%e9%86%ab%e7%94%9f/ Wed, 27 May 2020 06:06: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865 【明報專訊】本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停課多月!香港小童群益會調查發現,期間約八成兒童精神狀况健康,惟約四成受訪家長的情緒及精神健康狀况達「需關注水平」,有三成家長認為親子衝突比疫情前多,原因包括子女常用手機。團體提醒,復課後家長要與子女協調作息時間,家長亦要體諒子女復課後或仍需使用電子器材作網上學習。

停課百日今復課 調查:家長精神健康需關注 醫生:同學之間保持社交距離
香港小童群益會昨舉行「關注基層兒童網上學習需要」記者會,總幹事陳健雄(左二)建議家長多關注自己及孩子的精神健康狀况,而兒童經過長時間在家學習,改變了生活節奏,家長及校方需密切關注兒童復課後的適應,適時支援。(林若勤攝)

 

調查:停課致四成家長情緒「需關注」

調查於2月8日至3月14日以網上問卷及電話方式,成功訪問507名9至17歲兒童及475名家長,並於本月初做個案訪問,深入了解11名介乎小一至中五基層兒童或家庭的狀况。調查以「一般健康量表」量度兒童及家長的情緒及精神健康狀况,0至12分中,如評分在4分或以上屬「需關注水平」。調查發現,八成兒童的情緒及精神狀况在健康水平。小童群益會研究及發展經理趙振雄分析,結果顯示兒童不太擔心疫情,反因突如其來的假期而稍為放鬆,但家長的情緒及精神健康狀况則普遍較兒童差,有逾四成受訪家長的精神狀况達到需關注水平。

 

八成兒童情緒及精神狀况「健康水平」

調查亦發現,有三成家長認為親子衝突比疫情前多,逾半家長稱衝突原因是要經常叫子女學習或做功課及因子女常用手機。小童群益會總幹事陳健雄表示,家長在疫情期間擔心疫情、經濟狀况,復工復課亦令家長感壓力,籲家長關注自己精神健康,而復課時間表與以往不同,要多與子女協調。

 

醫生:學生復課多帶備口罩 避免擁抱保持社交距離

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昨於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提醒學生上課宜額外帶備一至兩個口罩,也要帶信封暫存口罩。學生多日不見,他提醒學生見面時應避免擁抱,「遠處揮揮手已可以」;回家後要清洗校服,可在鞋底噴稀釋的漂白水,外出用的鞋不要穿進室內。關日華續稱,同學小息時不要「一窩蜂」湧到洗手間及小食部,宜保持社交距離,不宜聚在一起聊天,進食時亦要分開。

]]>
【男性健康】靜觀男人心:男人沒有直覺?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94%b7%e6%80%a7%e5%81%a5%e5%ba%b7%e3%80%91%e9%9d%9c%e8%a7%80%e7%94%b7%e4%ba%ba%e5%bf%83%ef%bc%9a%e7%94%b7%e4%ba%ba%e6%b2%92%e6%9c%89%e7%9b%b4%e8%a6%ba%ef%bc%9f/ Mon, 10 Dec 2018 02:56:5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903 【明報專訊】人們常說,女人的直覺好厲害,但好像沒有多少人會提男人的直覺,到底男人有沒有直覺呢?

美國愛荷華大學一群科學家曾做一個實驗,在一群受訪者前放置了紅色和藍色的卡,他們首先要決定揭開紅色抑或藍色的卡來得分,以決定他們能否贏錢。當中紅卡有很多陷阱,而藍卡則有明顯優勢。問題是,受訪者什麼時候才會發現揭藍卡才可以贏錢呢?

【男性健康】靜觀男人心:男人沒有直覺?

實驗證明受訪者在揭卡80次後,便會發現紅卡藏有很多陷阱,揭藍卡則明顯可穩操勝券。而在上述實驗期間,研究員會為每個受測者裝上量度手掌心汗腺分泌的儀器,發現原來受訪者在揭第10次卡時,當手指趨向紅卡方向,掌心便會開始因壓力而冒汗,即他們的身體在當時已經感到紅卡似乎有更多陷阱;揭了40次卡,意識上已開始懷疑紅卡有較多陷阱;到第80次時,他們就能肯定的說只有揭藍卡才會贏。

這實驗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一個處境時,其實身體比起腦袋更早能感應當下發生的事情,並且對當下情况的反應更加直接。只是因為我們未能及時閱讀到身體的反應,所以往往要待事情變得明顯,才能理解當下的感覺。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說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愛上一個人,就是當你看到那個人時,出現心跳加速、手震、冒汗、不安、緊張、溫暖、甜蜜的感覺,那你就可以確認自己墮入愛河。這些個人的情感信號,往往都是通過身體的反應來確認,所以說能讀懂身體,你就更能掌握自己的狀態。

女人的直覺,是源於女性更有能力去讀懂自己身體的感受,讓她們對事情顯得更敏感,在還未有具體的事實發生前,她們已能夠「感受」出來,而不是「確認」出來。就好像上述的實驗,在還未有充足證據之前,身體已經感受到紅卡有陷阱,女人能讀懂身體感覺,所以比男人更早知道紅藍卡之別,這就是女人的直覺。

所以對於男人來說,只有更加連接自己的身體,感受自己身體的反應,而不是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頭腦上運作,才可以像女人一樣,擁有更多超越理性認知的感受,那就更能掌握自己、別人和當下的狀况,即使遇上超出預期的結果,心情上也不會太難以接受。

文:侯雪媚(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男士社交及情緒支援服務督導主任)

註: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提供男士靜觀為本的情緒學習課程,詳情:www.facebook.com/CaritasMenCentre

男士熱線(可查詢中心靜觀活動): 2649 9158

明愛,賽馬會,情緒,情緒支援,男性健康

]]>
健康情報:女人面面觀 認清轉變迎接挑戰 //www.afterroberto.com/%e5%81%a5%e5%ba%b7%e6%83%85%e5%a0%b1%ef%bc%9a%e5%a5%b3%e4%ba%ba%e9%9d%a2%e9%9d%a2%e8%a7%80-%e8%aa%8d%e6%b8%85%e8%bd%89%e8%ae%8a%e8%bf%8e%e6%8e%a5%e6%8c%91%e6%88%b0/ Mon, 26 Feb 2018 03:24: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2332 【明報專訊】隨着時間流逝,女士要面對自己年齡漸長、丈夫即將退休、子女長大成人等問題。踏入人生另一階段,家庭角色轉變,應該如何應對自處?講座將由臨牀心理學家主講,多角度分享面對壓力的方法,如何樂觀面對角色轉變、與家人溝通的問題。

■「女人心,排毒滋補面面觀」講座

日期:3月10日(周六)

時間:上午10:30至中午12:30

地點:太空館演講廳

講者: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臨牀心理學家

費用:免費,額滿即止

下載報名表格:goo.gl/QyVaHr
整理:周群雄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2/0e6a0ae101ac8b7f1d0aa6625754d527.jpg(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