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壓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04 Oct 2023 09:34:0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情緒壓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運動員心理】35%精英運動員陷心理健康危機?英國跳水王子「密密織」靜觀助減壓 //www.afterroberto.com/%e9%81%8b%e5%8b%95%e5%93%a1%e5%bf%83%e7%90%86-35%e7%b2%be%e8%8b%b1%e9%81%8b%e5%8b%95%e5%93%a1%e9%99%b7%e5%bf%83%e7%90%86%e5%81%a5%e5%ba%b7%e5%8d%b1%e6%a9%9f-%e8%8b%b1%e5%9c%8b%e8%b7%b3%e6%b0%b4/ Mon, 09 Aug 2021 04:45: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741 【明報專訊】東京奧運場上,選手在場外場內,面對一句加油、一帖惡評、責罵與期望,承受四面八方巨大壓力:捲入輿論風波的羽球手伍家朗表現失準;空手道代表劉慕裳因過於亢奮「練到嘔」;上屆奧運4金得主的美國體操選手比拉絲,更因心理原因臨時退出多項賽事。奪得兩面游泳銀牌的何詩蓓指出,比賽場上,八成是比心理,兩成是比技術和訓練。運動員的心理健康應得到更多關注。參考運動員應對巨大壓力的方法,或許亦有助我們找到減壓良方,戰勝生活中的逆境。其中英國跳水一金一銅得主戴利在場外「密密織」也成為焦點。他受訪時表示編織既是興趣,也是常規的靜觀(mindfulness)練習,有助暫時逃離一切。由一群精英田徑選手成立的非牟利組織Athletes for Hope,指有35%精英運動員面對心理健康危機,表現包括飲食失調、倦怠、抑鬱、焦慮等。運動員總予人活力滿滿、積極向上的印象,但背後承受的壓力,實不足為外人道。

心理競賽:運動員不但要在體能、技術上用功,還承受着四面八方的壓力,心理上也要備戰。(楊柏賢攝)
心理競賽:運動員不但要在體能、技術上用功,還承受着四面八方的壓力,心理上也要備戰。(楊柏賢攝)

 

相關文章:【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屬高危人士嗎? 5個簡單方法助你應對壓力

 

35%精英運動員陷心理健康危機

香港游泳代表隊前成員盧綽蘅(Karen),在港隊效力過7年,教練曾看好她出戰奧運,惟在種種壓力下,Karen未圓奧運夢就退役了,現任香港運動心理學會副主席、運動心理學家的她,回想當年隊中很少同齡隊友,「孤獨感很重」; 加上性格緊張,「每每在比賽就失準」。她不懂得處理情緒,有時會「收收埋埋」不跟教練說,即使說了,教練也只說「不用怕,不要緊張,給自己多一點信心」,實際上不知道怎樣幫助她。

當時Karen懷疑自己到底是否適合游泳,甚至覺得再練也不會有好成績,終決定放棄。其後,她接觸到運動心理學,發現自信、動力和情緒管理等可以靠訓練加強。假若當年有運動心理學家在旁,會否改寫歷史?Karen說無人知曉,因為除了情緒外,還有很多因素影響運動員能否堅持。

盧綽蘅(受訪者提供)
盧綽蘅(受訪者提供)

 

太專注運動員身分 形成負擔

亞洲運動心理專業聯會創會會長翁健輝指出,運動員需要鍛煉心理,面對不同壓力與挑戰。壓力大致可以分為內在和外在。

內在壓力,除了擔心達不到自己期望、「過唔到自己嗰關」,還有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强大心理壓力,就是「身分危機」。我們現在問何詩蓓是誰,大多會答「奧運銀牌得主」、「泳手」、「港隊代表」,但其實她同時擁有其他身分。大部分頂尖運動員都盡量把所有時間投放於訓練,當「運動員」身分變得如此重要,若他們因不同原因離開體壇,失去「運動員」身分時,對於自己定位、目標或許瞬間變得空白,這種恐懼感不時引來壓力。翁健輝形容,「就好似1張枱有4隻腳,只有1隻特別強」,運動員每天都在擔心那隻腳被奪去,其他「腳」無法支撐桌面而倒下。

 翁健輝(受訪者提供)
翁健輝(受訪者提供)

 

「一千一萬句加油變壓力」

至於外在壓力,包括來自隊友、教練的要求,還有家人朋友、市民的期望與支持。翁舉例,「一句兩句加油是激勵,一千一萬句加油,慢慢就會變成壓力,變得好像不贏不行」。Karen亦指出,外在環境因素中,隊友、教練和家人的影響很大。例如,若團隊中沒有年紀相近的隊友,沒有同儕互相支持,會感到失去與別人的連繫和繼續下去的推動力;如果教練在訓練中給予更大自由度,運動員會更有動力。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硬塞價值觀給子女,或給他們過大壓力和期望,亦會造成心理負擔,阻礙前進。

 

相關文章:【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下)

 

適時放棄 才是真正「堅持」

動機也相當重要,外在動機包括成功帶來名氣或獎項;但Karen指有內在動機較理想,因為發自內心的喜愛,最有推動力。她很認同何詩蓓說:「a happy swimmer is a fast swimmer」,一件事情如果帶來開心、幸福、刺激的感覺,你就會更加想做,表現亦會更好。

不過,Karen特別提到,別誤會運動心理學是要「唔理三七廿一」地堅持,放棄並不等於懦弱。翁健輝也指出,不正視自己心理狀况而强行上場,並非真正的運動精神。例如比拉絲正視自身問題後決定退賽,他認為是好事。「在體操上,出現空中失感(the twisties)等心理障礙會增加受傷的風險。」他認為,懂得適時放棄一些比賽,對整個運動生涯來說或許才是真正的「堅持」。

美國體操選手比拉絲因心理困擾突然宣布退賽,翁健輝認為並非壞事,指正視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新華社)
美國體操選手比拉絲因心理困擾突然宣布退賽,翁健輝認為並非壞事,指正視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新華社)

 

運動心理學 助選手身心達「巔峰」

運動心理學與一般心理輔導,有何分別?

翁健輝解釋,一般心理輔導,臨牀心理學家集中處理與病理相關的心理問題;運動心理學家則集中研究和協助運動員爭取佳績,當中有一個重要概念——巔峰表現(peak performance),是指一個人在某個場合中做出最佳表現,需要體能、技術、心理都達到最佳狀態,才能成就巔峰。

翁補充,就算是一般人也有機會遇上只此一次、不容有失的特定場合,需要發揮最好表現,如外科醫生做手術、見工面試、結婚等,同樣面對巨大壓力,與上場比賽十分相似,本文的技巧和理論也可套用其中。

 

知多啲:英國跳水王子「密密織」減壓

東奧賽場裏,健兒的英姿固然吸睛,但在觀眾席上「織織復織織」的英國跳水一金一銅得主戴利也是場外焦點。他受訪時表示編織既是興趣,也是常規的靜觀(mindfulness)練習,有助暫時逃離一切。

運動心理學家盧綽蘅(Karen)鼓勵運動員像戴利一樣,在訓練之外找一些嗜好,如烹飪、畫畫、瑜伽等,放鬆減壓。而靜觀是訓練專注力的良方,例如戴利編織時把手機放在一旁,專心一志去做一件事,「現時大家都很喜歡multi-tasking,吃飯時會滑手機或看電視,專注力不停在轉移」,靜觀就正好訓練single- tasking。

熱愛編織的英國跳水選手戴利,坐在觀眾席上「密密織」。運動心理學家指,運動員在練習以外尋找興趣可減壓,配合靜觀更能訓練專注力。(東京奧運IG圖片)
熱愛編織的英國跳水選手戴利,坐在觀眾席上「密密織」。運動心理學家指,運動員在練習以外尋找興趣可減壓,配合靜觀更能訓練專注力。(東京奧運IG圖片)

 

專注當下 不回想得失

專注力對運動員很重要,無論順境逆境,都必須專注當下。比賽每分每局輸贏都會牽引情緒,但比賽時間緊迫,不應該費神回想之前的得失。例如「劍神」張家朗就表示自己在落後時,只想「一劍一劍地打好……一分一分地追上」,Karen認為是一個好例子,因為要專注集中下一步怎麼做。在心理訓練中,她常問運動員:「你這一刻最重要是什麼?」

 

接受負面情緒 不批判

此外,靜觀主張「接受負面情緒」,如不安、憤怒和緊張,重點在於拋棄標籤;Karen舉例,運動員在賽前很緊張,於是設法令自己不緊張,「找到方法當然好,但找不到就會更惆悵」。其實,緊張只是情緒的一部分,毋須標籤正面或負面,反而應學習留意自己情緒和反應,如緊張時會有不安感,更可能會肚痛,但不必批判,慢慢學會接受。Karen表示,此練習對一般人也受用。

亞洲運動心理專業聯會創會會長翁健輝亦分享處理壓力3大方向,包括行為、認知和情緒。

「行為」是以實際行動或活動調節狀態,從而減低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靜坐、織毛衣、看動漫、跳舞甚至睡覺等。戴利正是一個好例子,利用編織讓自己進入另一個狀態,有時候是純粹抽離運動場景,有時候則是放鬆。每個人都需要時間去了解自己需要什麼,發展或尋找出一些模式,用「行為」解決心理問題。

 

呼吸法改善心理健康

「認知」是幫助當事人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嘗試在重新認識事件的過程中找到其他思考面向,跳出負面框框;至於「情緒」,人的心理健康其實也受生理影響,尤其是神經傳導系統及內分泌系統,透過不同呼吸法或動作,可調整身體化學機制,改善心理健康。

 

文:李欣敏、唐可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情緒健康】《香港醫學雜誌》刊兩宗罕見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 醫生:案例半年近20宗 精神科醫生:若疫下長困家中易現焦慮、抑鬱 //www.afterroberto.com/%e6%83%85%e7%b7%92%e5%81%a5%e5%ba%b7-%e9%a6%99%e6%b8%af%e9%86%ab%e5%ad%b8%e9%9b%9c%e8%aa%8c-%e5%88%8a%e5%85%a9%e5%ae%97%e7%bd%95%e8%a6%8b%e5%ad%b8%e7%ab%a5%e5%a1%9e%e7%95%b0%e7%89%a9%e5%85%a5%e9%ab%94/ Thu, 22 Apr 2021 05:09: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187 【明報專訊】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刊出疫下兩宗罕見的青少年塞異物入體內事件,同樣發生在停課期間,當中有自閉徵狀的12歲男童,將逾70厘米長電線塞入尿道,結果需割開部分陰莖從尿道取走電線;另有15歲少年將長10厘米的洗頭水樽塞入肛門。撰寫報告的醫生稱,新冠肺炎疫情下,體內異物案例增加近一倍,半年內已有近20宗,建議政府、家長及學校要注意學童情緒健康。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說,學生在疫下被困家中影響情緒,易現焦慮及抑鬱等,可能做出高風險行為或自殘。

【情緒健康】《香港醫學雜誌》刊兩宗罕見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 醫生:案例半年近20宗 精神科醫生:若疫下長困家中易現焦慮、抑鬱

 

《香港醫學雜誌》兩宗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電線塞尿道需手術

根據《香港醫學雜誌》報告,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去年疫情下出現兩宗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當中12歲男童去年6月因尿道痕癢,在家將至少70厘米長電線塞進尿道,約20厘米長的電線末端外露。之後男童有血尿及痛楚,其母親嘗試移除電線不果,前往威院求醫。

男童尿道電線纏成一團,醫生幫他麻醉後亦未能取走電線,最終做割開尿道手術取走異物。男童兩日後出院,並要使用導尿管兩星期。威院小兒外科醫生馮智衡說,男童陰莖受到永久傷害的機率不大,性功能受損的可能亦較低。

報告引述男童母親稱,一家人最近由台灣移民到香港,兒子難以適應學校及日常生活,而他經常獨留在家,情緒更差。臨牀心理學家診斷男童有自閉特徵,並對電線有強烈興趣,建議持續接受心理輔導。

【情緒健康】《香港醫學雜誌》刊兩宗罕見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 醫生:案例半年近20宗 精神科醫生:若疫下長困家中易現焦慮、抑鬱
根據刊於《香港醫學雜誌》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報告,一名12歲自閉症男童去年6月因尿道痕癢,將闊4毫米的電線塞入尿道。X光影像顯示男童尿道內有打結成一團的電線(圖中箭嘴),至少有70厘米長,連接至體外的電線則有20厘米長(圖中線條)。(《香港醫學雜誌》圖片)

 

個案:15歲男便秘困擾 網上學用樽塞肛

另一宗個案發生於去年5月,15歲少年在網上尋找偏方解決便秘,然後將10厘米長、3厘米闊的洗頭水樽塞入肛門,他其後到急症室求醫,X光片顯示洗頭水樽位於橫結腸附近位置,少年留院一晚後自行排出洗頭水樽。醫護教導他以均衡飲食或服用瀉藥解決便秘,並要求其父母多注意兒子行為。

報告指出,兩宗個案家長報告子女社交及情緒受疫情影響,希望政府、家長、學校及醫護注意學童情緒健康,並向他們提供支援。

【情緒健康】《香港醫學雜誌》刊兩宗罕見學童塞異物入體內個案 醫生:案例半年近20宗 精神科醫生:若疫下長困家中易現焦慮、抑鬱
《香港醫學雜誌》披露,一名15歲少年在去年5月,將10厘米高、約3厘米闊的洗頭水膠樽塞入肛門,膠樽停留在男生橫結腸附近位置(圖中右上箭嘴)。(《香港醫學雜誌》圖片)

 

醫生:半年近20宗體內異物案 連續現不尋常案例

馮智衡說,青少年體內異物案件不常見,以往住院治療案例每年約20至30宗,多為兒童吞入異物,但故意把異物放進肛門或尿道比較少見,約數年才有一宗;疫情期間體內異物案例有上升趨勢,半年內已有近20宗,亦連續出現不尋常異物案例。他提醒,異物放進肛門輕則疼痛流血,重則可造成阻塞,甚至弄穿直腸或結腸引發腹膜炎;若尿道曾經受過傷害和需要手術修補,長遠有可能出現尿道狹窄,嚴重受傷可能勃起不良。

 

精神科醫生:易因太悶影響情緒或「搵嘢搞」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常務)陳國齡表示,學生在疫情下被困家中多時,容易因太悶而影響情緒,出現焦慮、抑鬱等,亦可能會「搵啲嘢搞」,做出高風險、探索性的行為。她又稱,有小學生復課後即要面對考試及大量功課,返校後又要保持社交距離,無法如昔日與同學談天、追逐玩樂,導致期望落差,造成很大壓力。她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因活動大量減少,情緒更易受影響,造成更易發脾氣,甚至自殘。

陳國齡建議,家長應為子女訂立時間表,除了上課,吃飯、睡覺、社交、玩樂等活動都要包括在內,例如疫情嚴重可透過Zoom讓子女與同學聊天,以保持社交及期待感,不至無所事事,但家長應避免陪子女Zoom上課,否則會令子女感到壓力。

 

明報記者

(疫情第四波)

]]>
考試壓力過大 易病兼無記性 紓緩壓力 One Two Three!(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8%80%83%e8%a9%a6%e5%a3%93%e5%8a%9b%e9%81%8e%e5%a4%a7-%e6%98%93%e7%97%85%e5%85%bc%e7%84%a1%e8%a8%98%e6%80%a7-%e7%b4%93%e7%b7%a9%e5%a3%93%e5%8a%9b-one-two-three/ Mon, 12 Apr 2021 07:45: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957 【明報專訊】考試是學生常見的壓力來源。適量壓力有助推動學習;相反,壓力過大,身體、行為、情緒和認知能力容易出現一些改變或徵狀,影響學習和表現。

 

考試壓力過大 易病無記性

.身體及行為上

過大精神壓力,容易出現手震、心跳加速、暈眩、腸胃不適和睡眠困擾等徵狀,造成不適和精神委靡,也會削弱免疫力,容易患病,更會加劇不健康行為,例如吸煙、喝酒或濫用藥物

 

.情緒和認知能力上

過大精神壓力,難以背記資料,喚起記憶能力減弱,難以運用之前已學習或背記的資料,也會令專注力及判斷力減低,造成犯錯。長期或過大壓力,容易誘發精神疾患

考試壓力過大 易病兼無記性 紓緩壓力 One Two Three!(衛生處方)
(圖片資料來源:網上圖片)

 

準備妥當 調節心態 適當娛樂

One!做好準備

.盡早規劃合理的溫習時間表,預留足夠時間溫習,讓自己安心

.溫習時,寫下筆記或標記重點,有助理解內容和加深記憶,也方便日後或應考前重溫要點

.善用歷屆考卷作參考和練習,了解重點和答題技巧,減低對考試的焦慮和提升自信心

.同學們一起溫習,互相討論,這樣可更了解和掌握知識,又可與友人互相扶持,共同面對挑戰,減低壓力

 

Two!保持身體健康

.保持身體健康,例如維持均衡飲食和定時作息。恆常運動和活動,例如緩步跑或踏單車等,可鬆弛身心和促進睡眠。充足休息和睡眠,有助提升記憶力和學習效率。避免熬夜苦讀,因為這對專注力和健康有負面影響

.安排適當的小休和娛樂時間

.避免進食或飲用有損健康的高糖、高脂肪食物或飲料

.避免暴飲暴食,也不宜進食大量消夜,這樣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影響睡眠。如在睡前感到肚子餓,可喝一杯暖奶或吃一點小食(例如餅乾)

 

Three!紓緩壓力

.恆常作鬆弛活動,例如深呼吸練習、聽柔和音樂或接觸大自然,藉以紓緩精神壓力

.調節心態,不與別人比較,不要強求考到某個等級的成績,少去想像或擔憂成績未如理想的影響,減低不必要的精神壓力

.抱着「盡力做好」的心態準備考試。若感到憂慮時,可嘗試做一些自己喜歡而又簡單的事,例如弄一杯暖飲給自己或聽一會音樂。這可令思緒平復,再次專心溫習

.避免使用影響身心健康的不良方法來處理壓力,例如不要吸煙、飲用咖啡濃茶、自行購買成藥、賭博、過度上網、沉迷使用電子產品

.多與家人或朋友傾訴,紓緩壓力。親友的鼓勵和支持,有助積極處理壓力

.若出現與學習有關的問題或情緒困擾,不妨找父母、同學、師長或社工幫忙,解開心中困惑,積極解決困難和壓力

 

如欲了解更多精神健康資訊,可瀏覽「陪我講 Shall We Talk」網頁:shallwetalk.hk/zh

 

文:鍾燕群(衛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牀心理學家)

]]>
【壓力】心靈避難所(醫賢心事) //www.afterroberto.com/%e5%a3%93%e5%8a%9b-%e5%bf%83%e9%9d%88%e9%81%bf%e9%9b%a3%e6%89%80-%e9%86%ab%e8%b3%a2%e5%bf%83%e4%ba%8b/ Mon, 15 Mar 2021 11:12: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587 【明報專訊】生活裏充滿着各種挑戰,無論是工作、人際關係,又或是疫情、社會環境等,都可能為我們帶來各種壓力。壓力成因往往複雜,由外間環境與自身性格、價值觀等互動而成,未必可以一時三刻馬上解決。在這個時候,若能找到其他事情讓我們投入,便能發揮「心靈避難所」的作用。

【壓力】心靈避難所(醫賢心事)
分散精神 —— 遇上壓力,若能找到其他事情讓我們投入,便能發揮「心靈避難所」作用。(torwai@iStockphoto)

 

相關文章:【精神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屬高危人士嗎? 5個簡單方法助你應對壓力

 

做其他事情減壓

同一樣的事情,可以是一個人的壓力來源,卻是另外一個人的心靈避難所。例如有人失戀後,他可能化悲憤為力量,拚命工作,用工作來忘掉痛苦;相反,另外一人可能在工作上得不到滿足感,但一回到家裏便感到放鬆下來。

但當一種壓力入侵了生活大部分時間,使生活其他方面不能發揮平衡的作用,便可能會出現問題。例如若工作量十分大,使我們要長時間把工作帶回家裏,連在家也沒有休息時間,便容易累積壓力而產生問題。當壓力愈大或持續,我們需要的「心靈避難所」也需要隨之調整。例如,若只是生活上偶爾遇到一點不順暢,可能跟朋友吃一頓飯便已經能夠放鬆下來。但如果是失戀,那種深深的痛可能持續數月,我們便需要一些持之以恆的「避難所」,這可以是工作、運動、新的興趣,或是新的戀情!

 

相關文章:【精神健康】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下)

 

持續無動力 情緒病警號

但亦要留意,如果壓力之大使我們失去動力,做什麼也不能投入,不能感受到開心,這便是情緒病的警號。因為在這個狀况下,我們失去了自我平衡的能力,可能什麼也不願做,整天困在悲傷的情緒中。若發現自己在情緒中不能抽身,甚至影響身體,例如失眠、胃口轉差、不願見人等,便可能是情緒病警號。若情况持續約兩星期,便應該找醫生看看是否出現了情緒病。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精神健康】抗疫未能鬆懈 社會事件再現 由停課到復課 港人精神健康需關注 專家教你應對壓力、提高快樂情緒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7%96%ab%e6%83%85%e5%8a%a0%e4%b8%8a%e7%a4%be%e6%9c%83%e4%ba%8b%e4%bb%b6/ Thu, 28 May 2020 04:55:5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874
【精神健康】抗疫未能鬆懈 社會事件再現 由停課到復課 港人精神健康需關注 專家教你應對壓力、提高快樂情緒有法
(明報資料圖片)

 

由去年的社會事件到今年初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來襲,至今仍未能完全放下戒備!正在社會上分階段開展復課、部分限聚令下行業有望恢復營業之際,社會上又再次發生「港區國安法」所引發的社會事件……作為香港人有否感到身心俱疲呢?有沒有擔心自己的情緒不安、夜夜難眠,有可能患上抑鬱症、強迫症呢?過去數月以來,有沒有認真地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呢?要排遣焦慮、不安的情緒有哪些方法?想在「疫」境中睡得好、提高快樂情緒,有何妙方呢?


停課百日今復課 調查:家長精神健康需關注 醫生:同學之間保持社交距離

停課超過100日,有調查指,比起學童,家長的精神健康更值得關注。調查結果顯示,兒童不太擔心疫情,反因突如其來的假期而稍為放鬆,但家長的情緒及精神健康狀况則普遍較兒童差,有逾四成受訪家長的精神狀况達到需關注水平。有三成家長認為親子衝突比疫情前多,原因是……

停課百日今復課 調查:家長精神健康需關注 醫生:同學之間保持社交距離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下 反覆洗手消毒疑似強迫症? 及早關注 減低強迫行為和思想影響

洗手、洗手、洗手、消毒、消毒、消毒,疫情之下,勤洗手、勤消毒固然是好習慣,但如果一直洗手仍感覺不乾淨,「唔洗唔舒服」,或者已經出現強迫症!面對疫境下的種種問題,如何減壓有法?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下 反覆洗手消毒疑似強迫症? 及早關注 減低強迫行為和思想影響

 

【抗疫你要知】過度緊張影響社交 放下焦慮 防疫不是斷六親

防疫要斷六親?為了防疫,你可以做到幾盡?有人因為害怕被感染而足不出戶、謝絕探訪、有人更會取消一切飯敘……不同的防疫態度甚至會引起家庭衝突,怎樣做到防疫不孤立?

【抗疫你要知】過度緊張影響社交 放下焦慮 防疫不是斷六親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屬高危人士嗎? 5個簡單方法助你應對壓力

經歷連月來勢洶洶的疫情,對不少人的精神健康也帶來負面影響。有醫生指,由去年底延續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跟面對離婚、喪親等重大生命事件(Major life event)所產生的壓力相若,隨時有機會誘發抑鬱症,尤其是高危人士!即check你是否高危人士嗎?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屬高危人士嗎? 5個簡單方法助你應對壓力

【精神健康】黃藍家人飯敘炒大鑊? 管理情緒有方法

一家人坐低食飯最忌講政治?一圍枱總有紅黃藍綠不同政見,黃藍是否誓不兩立?吵起來要如何應對?專家教路,飯敘前學習「積極聆聽」、「非暴力溝通」等技巧,如果抱着「說服」的心態,反而更招到對方抗拒……

【精神健康】黃藍家人飯敘炒大鑊?管理情緒有方法

 

【精神健康】知多啲:撕裂了想修補 先為溝通尋共識

修補關係最重要是坦誠,專家提議,父母子女暫時放下政見,向對方重申自己重視這段關係,並坦白自己的感受,同時亦要處理對方的感受,亦可以就日後的溝通方式尋求一個共識……

【精神健康】知多啲:撕裂了想修補 先為溝通尋共識

 

【精神健康】腦中不斷回閃衝突畫面 提防急性壓力失調

警民衝突不斷發生,無論你是身處現場,或是守在電視、手機前的香港人,這陣子都可能感到傷心、驚嚇、憤怒、恐懼、徬徨。除了追新聞,部分人或會無故流淚,有較大的情緒起伏。醫生指若徵狀維持3天以上,腦海不時浮現事發畫面及影像,有機會患上ASD……

【精神健康】腦中不斷回閃衝突畫面 提防急性壓力失調

 

【容光煥發新一年】情緒降溫:3招分散注意力 重拾心理資源

當情緒、壓力爆表時,有心理醫生提議大家可嘗試以下幾招,即時分散注意力,為情緒降溫。不過,分散注意力不是逃避現實,而是重拾心理資源(Mental Resources)。減壓有助保存和恢復心理資源,不被過度耗盡,從而「有心力」去面對生活。

【容光煥發新一年】情緒降溫:3招分散注意力 重拾心理資源

 

【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原來大腦需要這些有助紓緩情緒(上)

疫境之下,心情鬱悶?營養師說,我們的情緒由大腦控制,所以大腦所吸收的營養,與心情有莫大關係。即睇如何「吃」出好心情!

【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原來大腦需要這些有助紓緩情緒(上)

 

 

【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下)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暫未能放下戒備,市民的防疫措施相信仍要持續,留家抗疫的時間長了,會否感到「冇啖好食」,心情鬱悶?不過,betway体彩 營養師周明欣指,此時此刻身心健康尤其重要,懂得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飲食選擇得宜,即使面對「疫」境,同樣可以吃出快樂又健康!

【精神健康】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下)

 

【睡眠與疾病】睡眠衛生兩大原則做得到 自然睡得好

都市人在忙碌高壓的生活中,想晚晚安寢殊不容易。有醫生指出,經常失眠往往跟睡眠衛生不佳有關,尤其是喜歡在牀上打機、進食及煲劇等,都會影響睡眠衛生。想睡得好就要堅守兩大原則……

【睡眠與疾病】睡眠衛生兩大原則做得到 自然睡得好

]]>
當抗疫遇上天氣時乾時濕 皮膚痕癢兼出紅疹?是濕疹發作或是玫瑰痤瘡?長期作戰攻略 //www.afterroberto.com/%e7%95%b6%e6%8a%97%e7%96%ab%e9%81%87%e4%b8%8a%e5%a4%a9%e6%b0%a3%e6%99%82%e4%b9%be%e6%99%82%e6%bf%95%e3%80%80%e7%9a%ae%e8%86%9a%e7%97%95%e7%99%a2%e5%85%bc%e5%87%ba%e7%b4%85%e7%96%b9%ef%bc%9f%e6%98%af/ Fri, 22 May 2020 10:40: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818 當抗疫遇上天氣時乾時濕 皮膚痕癢兼出紅疹?是濕疹發作或是玫瑰痤瘡?長期作戰攻略
(網上圖片)

五月天氣,時似盛夏時陰涼,時乾時濕,時暴曬時出入冷氣間……又開始渾身皮膚痕癢兼出紅疹,莫非「準過天文台」的濕疹發作?!加上連月來的抗疫非常時期,「口罩如衣服」,即使滿臉汗水都不敢輕言脫下,生怕濕疹加上新冠病毒隨時來襲……

濕疹患者飽受身心之苦,但究竟面上紅疹是濕疹、玫瑰痤瘡或是暗瘡呢?如何分辨呢?不只是成人飽受困擾,小朋友也有機會患上濕疹,是否一定可以斷尾呢?大小朋友的濕疹可以有哪些治療方法?如何紓緩病情?即睇各位專科醫生、營養師的教路,從醫學、保濕、心理、飲食等不同方面入手,對付難纏濕疹的種種問題!


全港首個脫敏免疫治療研究 證有效治療合併過敏症 改善鼻敏感、濕疹、哮喘病情

全港首個脫敏免疫治療研究 證有效治療合併過敏症 改善鼻敏感、濕疹、哮喘病情

鼻敏感、濕疹及哮喘等過敏症十分普遍,本港原來每 3 名兒童便有一人患病,發病率更是持續上升。5 歲多的樂晴,1 歲開始已有嚴重的濕疹及食物敏感,當時樂晴的皮膚「冇一塊好肉」,經常皮膚潰爛至出水及流血,睡眠也受到影響,後來接受了脫敏治療,皮膚狀况逐漸好轉,連食物敏感都一併……她的經歷和治療過程是如何的呢?

夏天濕疹易發作兼變差?專家教你做足3招預防濕疹

夏天濕疹易發作兼變差?專家教你做足3招預防濕疹

夏天持續高溫令人汗流浹背,加上經常出入冷氣地方,原來都會誘發濕疹發作,甚至變差。betway体彩 過敏病科中心主任李德康醫生指,汗水、陽光、冷氣都可能是誘發濕疹惡化的「元兇」,不過,只要做足以下三項簡單措施,已可以預防濕疹發作……

【有片: 濕疹】玫瑰痤瘡當濕疹 亂塗藥膏變關公

【有片: 濕疹】玫瑰痤瘡當濕疹 亂塗藥膏變關公

臉上出紅疹,到底是濕疹、玫瑰痤瘡還是暗瘡?搽了藥膏為什麼紅疹沒有消退,反而愈搽愈差?皮膚科醫生陳俊彥表示濕疹除了會在皮膚出現邊界模糊的紅疹之外,最重要的病徵是痕癢非常;嚴重者,更會出現滲水或脫屑情况。

【過敏系列】過敏性接觸性皮炎 避開致敏原為上策

【過敏系列】過敏性接觸性皮炎 避開致敏原為上策

有些人一向用同一款護膚品都相安無事,直至某一天塗抹的地方忽然變得紅腫,萬料不到原來與用慣的護膚品有關,有可能是患上「過敏性接觸性皮炎」。醫生指出,「以前沒事,不代表往後都沒事。」病人可以怎樣做?

【過敏系列】情緒壓力致過敏發作 形成惡性循環

【過敏系列】情緒壓力致過敏發作 形成惡性循環

本身有過敏底的病人在面對壓力時會誘發過敏症狀,如濕疹、皮膚炎、哮喘、腸易激綜合症?若處理不當,隨時形成惡性循環……

【營養要識】知多啲:飲食抗炎症減發作

【營養要識】知多啲:飲食抗炎症減發作

雖然現時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證實有助治療濕疹,但可透過飲食改善徵狀。有註冊營養師指,現時有三大類營養素有助紓緩病情,分別是奧米加3、抗氧化物和益生菌。以上三種食物對提升整體健康均有幫助,但須長期吸收才會漸見功效。

【過敏系列】過敏症患者身心受困擾 查找致敏原控制病情 免受欺凌

【過敏系列】過敏症患者身心受困擾 查找致敏原控制病情 免受欺凌

有專科醫生指,曾接觸過不少過敏症患者,他們會因為身體的狀况而在日常生活遇到種種困難,如嚴重濕疹患者會因外表受到同學排擠;患有持續性哮喘人士也可能因未能進行劇烈運動……過敏症患者除了因身體不同的過敏反應而受困擾外,亦可能因為症狀或行為令日常生活遇到困難,甚至有機會受到排擠、欺凌!怎辦呢?

]]>
【精神健康】有片:唔使睇醫生?狂追新聞 傷心失眠 脾氣暴躁 香港人係咪有病? //www.afterroberto.com/%e7%8b%82%e8%bf%bd%e6%96%b0%e8%81%9e-%e5%82%b7%e5%bf%83%e5%a4%b1%e7%9c%a0-%e8%84%be%e6%b0%a3%e6%9a%b4%e8%ba%81-%e9%a6%99%e6%b8%af%e4%ba%ba%e4%bf%82%e5%92%aa%e6%9c%89%e7%97%85/ Thu, 19 Sep 2019 09:00:4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604 【精神健康】有片:唔使睇醫生?狂追新聞 傷心失眠 脾氣暴躁 香港人係咪有病?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波持續,社會紛爭不斷,無論抱什麼立場、身在現場與否,目睹衝突場面都會有不同的情緒湧現,甚至迎來一個又一個的無眠夜。情緒大上大落,應如何處理?懷疑患上情緒病,需要睇醫生嗎?醫生提醒大家,要幫到自己才能幫助別人和社會,情緒問題絕對不容忽視。

■ 問醫生

◆麥:麥基恩(精神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 一嬲就打人,可控制嗎?

問:遇上令人憤怒的情况,如何控制衝動情緒?

鄭:Impulse control(衝動管理)對我們日常生活十分重要,例如你與人吵架,火冒三丈,想也不想就打人一記耳光;或逛街時看到很喜歡的東西,雖然很昂貴但也衝動地買了回家,後果可大可小。因此,如何控制衝動極之重要。

很多人聽說過如何管理衝動:什麼都不要做,深呼吸,由1數到10,這個方法的確有效,可以嘗試令衝動這個本能反應停下來,讓大腦再次運作,回想前因後果,才去決定有什麼行動。

不過,在衝動當刻,大家未必會想起這個方法。所以,日常要多練習,例如在收到短訊時,停下來實踐。另外,為自己錄下短片,短片中說一遍衝動管理的做法,然後不時拿出來觀看,影像在大腦中會發揮作用,亦可以隨身攜帶一些小飾物,衝動時拿出來提醒自己。

■ 看衝突場面後茶飯不思,不正常?

問:經常看見/身處衝突場面,對情緒有什麼影響?

麥:近日香港發生很多社會衝突,而且維持了一段相當長時間,由於多數是負面新聞,大家一定有情緒反應,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有人看了之後會緊張,輕則心跳加速、手震;重則驚慌,甚至影響生活,茶飯不思、失眠等,但一般都不會導致精神錯亂。

大家可先嘗試幫自己靜下來,停一停,做一些鬆弛運動,例如慢慢深呼吸,重複做幾分鐘,可減低心理的緊張反應。或者做些放鬆肌肉運動:先握緊拳頭再慢慢放鬆,持續做十多分鐘,通常便會慢慢放鬆下來。如果情况沒有改善,就要向人求助,可先找家庭醫生、輔導人員,有需要就轉介心理或精神科。請緊記,有動機去求助不是懦弱行為,乃是有勇氣的表現。

若本身是比較情緒化的人,更會有強烈焦慮、憂鬱,當出現可能會傷害自己的行為,必須向人求助。

■ 有陰影怕出街,患創傷後遺症?

問:看新聞後,出街心驚膽跳,會否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麥:若身在現場,被一些突發事情「嚇親」,可視為創傷。假如出現心理或生理上的病徵,例如心情緊張、肌肉繃緊、心跳加速、手震冒汗、頭暈眼花、大小便頻密、失眠或變得嗜睡、無胃口或暴飲暴食,總之與正常生活脫節,影響日常生活,甚或影響了人際關係,就需要求助。如果在相隔一段時間後依然有嚴重的陰影,便可能是患上創傷後遺症。

小部分人即使不在現場,只是觀看電視,也感同身受,像受到同樣的創傷。例如蘭桂坊人踩人事件,有人因觀看現場片段,情緒受到很大影響,結果需要求醫。

■ 不停追看新聞 = 強迫症?

問:不停追看新聞,無法集中工作,是患上強迫症嗎?

麥:停不下來是否病態?不能妄下定論,因為社會發生這麼大的事件,有好奇心或想知道事件會否影響日常生活,追看消息也屬正常。強迫症患者在理性上明白,但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加上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應求助。假如確診是強迫症,醫生會處方血清素一類的藥物,切記要按醫生指示服用足夠的藥物完成療程,以免適得其反。

■ 低落情緒影響生活需求醫?

問:看新聞後情緒受困,是否患上抑鬱症?

鄭:看到衝突場面後有情緒反應,如憤怒、傷心、無助,甚至有時會失眠、做事沒有動力,都是正常。但究竟什麼時間才要去看醫生呢?我們可以循「時間、地點、人物」3方面去評估。

時間:如果一日內大部分時間也有這種情緒,導致不能做其他事情,或者持續的時間很長,維持兩至三個星期,就需要諮詢醫生意見。

地點:如在家中、公司,或跟朋友外出,在不同的場合也有情緒反應,也應考慮求醫。

人物:如果有傷害自己或別人的念頭,必須找醫生協助。或發現自己與別人的關係,尤其是親戚朋友有很明顯的變化,也可能考慮諮詢醫生意見。當自己或別人發現自己有問題,也應考慮求診。

文:李欣敏
插圖: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01_01.mp4做好衝動管理 需多加練習;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01_02.mp4憤怒傷心無助 正常情緒反應;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01_03.mp4親身參與 或出現創傷後遺症;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01_04.mp4沒新訊息仍要看 或患有強迫症;

]]>
【過敏系列】情緒壓力致過敏發作 形成惡性循環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9%81%8e%e6%95%8f%e7%b3%bb%e5%88%97%e3%80%91%e6%83%85%e7%b7%92%e5%a3%93%e5%8a%9b%e8%87%b4%e9%81%8e%e6%95%8f%e7%99%bc%e4%bd%9c-%e5%bd%a2%e6%88%90%e6%83%a1%e6%80%a7%e5%be%aa%e7%92%b0/ Wed, 27 Feb 2019 03:18:2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251 考試前肚痛、胃痛,相信不少人都試過,其實情緒壓力跟過敏關係密切,而過敏表現出來的徵狀不限於腸胃。

養和特稿,過敏系列,脫敏,皮質醇,免疫系統,內分泌,致敏原,心理治療,催眠,情緒壓力,allergies,anxiety,stress

▲人面對壓力時,身體會分泌皮質醇,betway体彩 過敏病科中心主任李德康醫生強調,若長時間受壓,皮質醇水平長期偏高,會影響免疫系統,使其變得過敏。(網上圖片)

betway体彩 過敏病科中心主任李德康醫生指,本身有過敏底的病人在面對壓力時會誘發濕疹、皮膚炎、哮喘、腸易激綜合症等症狀;當此等過敏病發作時,又會增加病人的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長期受壓 影響免疫系統、內分泌及神經系統

李醫生解釋,人面對壓力時,身體會分泌名為皮質醇的壓力荷爾蒙;當壓力消失,皮質醇水平會回復正常。但如果長時間受壓,皮質醇水平長期偏高,會影響免疫系統,使其變得過敏。
此外,最近十年科學研究發現,屬於自主神經系統之一的非腎上腺素神經,會分泌數種化學物質,令免疫系統的肥大細胞爆破,引發過敏徵狀。換句話說,在長期壓力下,內分泌及神經系統都會誘發過敏病發作。

服藥以外 心理或催眼治療助紓緩病情
由於壓力是部分過敏患者的致敏源頭,故過敏病科醫生認為患者可以通過心理治療,例如催眠或放鬆技巧,以協助患者減壓,從而紓緩病徵,甚至斷尾。
李醫生在外國行醫時,曾處理過不少病情較嚴重的病人,當他們接受催眠治療後,病情有所改善。他建議一些哮喘症狀或皮膚過敏病况嚴重,及已接受一段長時間治療仍未見改善的病人,可以考慮接受心理治療或催眠治療。不過李醫生補充,心理治療屬輔助性質,病情嚴重的病人仍需要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