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21 Apr 2020 08:39:1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情緒勒索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知多啲:分清「關係界線」逃離勒索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5%88%86%e6%b8%85%e9%97%9c%e4%bf%82%e7%95%8c%e7%b7%9a%e9%80%83%e9%9b%a2%e5%8b%92%e7%b4%a2/ Mon, 05 Aug 2019 02:21: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778 【明報專訊】情緒勒索是親人間用以脅迫、操控對方的手段,而大部分親人間的情緒勒索是不自覺的操控手段,只是以此達成個人、善意的期望。那樣就需要讓當事人明白,自己情緒勒索親人時,其實是處於何種心理狀况。

 

關係界線, 情緒勒索, 情緒, 親子,
分清界線——父母與孩子有清晰的界線,各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反而會讓彼此關係更親密。(kiankhoon@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情緒勒索者往往是因為內心焦慮,感到失控和欠安全感,未能確立肯定的自我價值,所以希望透過情緒勒索重獲掌控的安全感,並透過別人對自己的依從以肯定自我的價值。因此勒索者與被加害者的關係界線是模糊不清,就如一名母親要求孩子努力讀書,取得好成績,因為這樣才能叫人知道她是一個好母親。不然,她就不能抬起頭面對親友。明顯可見,這名母親分不清與孩子的界線,她因着自己的價值觀和需要,而透過情緒勒索操控孩子,使孩子在她的價值觀下受害。

 

因此勒索者的自我反思和成長至為重要,幫助情緒勒索者認知自己狀况,明白自己問題所在,才能避免把問題聚焦於被勒索者未能滿足的期望,才可開展探討,聆聽雙方如何處理有關的期望,和怎樣建立彼此的親密關係。

 

處理情緒勒索,蘇珊‧佛沃在撰寫《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要建立界線,即雙方應清楚明白自己的需要,並各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使彼此的需要和情緒分出界線。以上述的媽媽為例,若她需要讓人覺得她是一名好媽媽,她可以為自己的需要努力;但當努力落空時,她就要去處理自己未能做「好媽媽」的困擾,如重新認知「好媽媽」並不一定是孩子學業有成,只要她盡了力幫孩子面對成長和接納孩子的限制,便是好媽媽。

 

承擔父母期望易被拖垮

孩子努力讀書後仍無法及格或達至理想成績,本身已承受不少壓力與情緒;孩子要面對和處理自身的失望與情緒,不應再承擔父母期望而來的情緒,不然孩子就有可能被拖垮。若孩子不需承擔父母的情緒,就能集中心力來處理自己的問題。

 

因此,父母與孩子有清晰的界線,各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反而會讓彼此關係更親密。筆者曾遇上一案例,有個孩子逃避上學,媽媽每天不斷苦勸孩子上學而哭哭啼啼,希望孩子明白自己的擔憂,孩子卻常常一言不發,完全不作反應。後來媽媽心灰意冷,開始重新整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經過一段時間後人也平和起來,結果二人關係反而開始改善。筆者與孩子傾談時,孩子表示關心媽媽,只是媽媽不明白他的想法和情况,為避免爭執而選擇閉口不言。

 

當媽媽的情緒平復和懂得自我照顧後,孩子不用再花心力處理媽媽的情緒,讓他有更多的精神空間思想自己想要什麼。留家半年後,孩子嘗試按興趣參加不同的短期課程,後來又決定就業,因工作的需要還在公開大學取得學位。從這例子可見,情緒獨立、懂得自我照顧的父母,最有心力去陪伴而不勒索孩子,讓孩子有更寬闊的成長空間。

 

相關文章:

親子情緒勒索 用關愛傷害你

小朋友手機上癮 精神科醫生:父母應先自我檢討

【兒童健康】父母吵架 影響孩子情緒 拒絕上學

【兒童健康】父母離婚好聚好散 減對孩子傷害

 

]]>
親子情緒勒索 用關愛傷害你 //www.afterroberto.com/%e8%a6%aa%e5%ad%90%e6%83%85%e7%b7%92%e5%8b%92%e7%b4%a2-%e7%94%a8%e9%97%9c%e6%84%9b%e5%82%b7%e5%ae%b3%e4%bd%a0/ Mon, 05 Aug 2019 02:13: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776 【明報專訊】6月初因大量市民反對政府強推移送逃犯修訂條例,引發一連串社會衝突。在那個時候,網上流傳了一段引起不少爭議的短片,片中一名年輕人問父母「你們給予過子女什麼」,又提及香港父母對孩子「情緒勒索」。究竟什麼是「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 情緒, 親子
情緒勒索——情緒勒索是指親密關係中,有人利用一些方法,例如自己的傷心失望、冷嘲熱諷,威脅對方服從自己的期望。(Tomwang112@iStockphoto,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無關)

 

何謂情緒勒索?這是美國一名心理治療師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在1997年提出的概念,指出當和最關心、血緣最濃、交往最頻繁的人相處時,我們對他們或他們對我們造成的情緒負擔和殺傷力,往往都是最大。

 

無論在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中,情緒勒索最經常的表達形式是:

「我都是為你好,所以你要……」

「我那麼愛你、為你,你不可以令我傷心失望」

 

動之以情 威脅子女服從自己期望

情緒勒索是指在親密關係中,有人利用一些方法,例如自己的傷心失望、對對方的決定冷嘲熱諷,甚或為對方行為貼上自私、無知、不成熟、頭腦簡單、不求上進、不懂得體諒別人、病態、有問題等標籤,以威脅對方服從自己的期望。

 

情緒勒索是一種為滿足自己需要的操控行為,目的通常不是為了金錢,而是要獲得關注,從別人的服從中肯定自我價值、對生命的控制感。在實際的家庭輔導工作中,情緒勒索卻常常是基於「動之以情」的想法,動機可以是真心的關愛,只是當愛和關心成為要求對方依從自己的想法和標準,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關係規條,如「因我為你好,所以你要依我的方法去行事為人」,就變成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 情緒, 親子,
分清界線——父母與孩子有清晰的界線,各自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反而會讓彼此關係更親密。(kiankhoon@iStockphoto,設計圖片)

 

其實,在親密關係之中,向對方提出自己的期望和想法實屬正常不過。若因彼此想法和期望不一致而感到失望,並不是情感勒索;造成情緒勒索最關鍵元素,就是用種種方法要求及使令對方為自己的情感或人生寄望負責。例如我曾聽過父母這樣告訴孩子:「如果你想我開心,便要讀好書」、「因你不肯克服讀書的困難,使我一生的希望都幻滅了」、「若你不聽我的意見,你就是不尊重我這個父親」。不少父母都覺得孩子應該懂事,應該能「體諒親心」,期望孩子因着父母所表達的痛苦和失望而努力,這樣做就是對孩子情緒勒索。

 

非父母專利 孩子也「勒索」

當然,情緒勒索並非父母的專利,孩子也會「勒索」父母。例如有孩子向父母說:「因為你把我生下來,使我生活這麼辛苦,有這麼大壓力,因此你要為我的生活負責、承受我的情緒」、「如果你不買XXX給我,我給人看不起,都是因為你,你不配做人父母」、「你常說愛我,最着緊我,現在我叫你幫我做這都不可以,你根本不是真的愛我,你怎算是愛子女的父母」、「如果你不應承我,我會好傷心,終生遺憾」。孩子也同樣會對父母作出情緒勒索,迫使父母滿足自己的願望。

 

文:劉玉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專業顧問)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有片】停一停 專注五官感覺 急救香港人情緒

知多啲:分清「關係界線」逃離勒索

情緒降溫:3招分散注意力 重拾心理資源

e代精神:依賴社交媒體 不知不覺「確認偏見」

【心理健康】考試壓力爆表 爸媽忌囉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