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壓力失調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04 Oct 2023 07:23:1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急性壓力失調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精神健康】腦中不斷回閃衝突畫面 提防急性壓力失調 //www.afterroberto.com/%e8%85%a6%e4%b8%ad%e4%b8%8d%e6%96%b7%e5%9b%9e%e9%96%83%e8%a1%9d%e7%aa%81%e7%95%ab%e9%9d%a2-%e6%8f%90%e9%98%b2%e6%80%a5%e6%80%a7%e5%a3%93%e5%8a%9b/ Tue, 25 Jun 2019 04:25: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895 【明報專訊】《逃犯條例》修訂爭議,引發大規模警民衝突,警察向示威市民開槍。無論你是身處現場,或是守在電視、手機前的香港人,這陣子都可能在鬧情緒:傷心、驚嚇、憤怒、恐懼、徬徨。

心理健康,ASD,急性壓力失調
(noipornpan@iStockphoto/資料圖片/明報製圖,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影像回閃——醫生提醒,若經歷創傷事件後3天或以上,腦海仍不斷回閃事發場面(Flashback),並迴避相關人與事,有可能是患上急性壓力失調。

你有沒有因而導致日常無法集中精神工作、無故流淚、失眠、發噩夢,甚至出現影像回閃、迴避相關的人與事?小心患上急性壓力失調。

早前網上瘋傳6月12日影片,示威者據稱受示威區兩旁催淚彈「夾擊」,爭相湧入中信大廈,險釀成「人踩人」事故。事後,有臨牀心理學家接獲求助,求助者失眠,不時浮現事發畫面,患上急性壓力失調(Acute Stress Disorder,下簡稱:ASD)。

經歷創傷常失眠 迴避相關人與事

片段中所見,數以百計示威者在中信大廈門口,催淚彈在人群中爆開,畫面即傳來示威者的尖叫聲。香港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家陳雅文表示,早前接獲一名示威者求助,當事人身在現場,感到「被追殺」。事後經常失眠,腦海不時浮現事發畫面;而每次聽到類近催淚彈爆開的聲響,或看到身穿藍色恤衫的行人時,均會聯想事件,感到害怕,並迴避有警察的地方。陳雅文說,這名求助者確診患上急性壓力失調。

在過去兩周,因《逃犯條例》修訂及連串示威衝突,勾起不少港人的情緒。陳雅文表示,較普遍的情緒為生氣、無助、傷心、失望等,部分人亦會緊張事態發展,經常追看新聞。她分析,部分人不在示威現場,但「好想做些事」,便會追看新聞,「一方面擔心出事,亦夾雜少少內疚的情緒,思考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她指出,以上情緒及行為均為正常反應,「純粹追新聞的行為,不屬於ASD」。

追看新聞受驚流淚 持續逾3天或中招

除了追新聞,部分人或會無故流淚,有較大的情緒起伏。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臨牀助理教授周偉浩表示,部分人經歷或目睹創傷事故,會受驚流淚、神情呆滯,「即俗語上的魂魄不齊」。他指出,以上為急性壓力反應,多維持數小時至3天,隨後自然消失,不會構成太大問題。

然而,周偉浩指出,若徵狀維持3天以上,腦海不時浮現事發畫面及影像,則偏向屬ASD徵狀。他進一步解釋發病原理,患者面對巨大創傷及壓力時,會出現不少心理反應,引致交感神經系統過分活躍,經常處於「逃生」狀態,「即使危險已消失,患者仍在那個狀態中,隨時拉緊身心,預備『走佬』」。他指出,多項研究證實,當人經歷過創傷,即生命受威脅或嚴重傷害身體的事故後,約一至兩成會出現ASD徵狀,如容易發噩夢、情緒較易波動及抽離、出現逃避行為等。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臨牀助理教授,周偉浩,急性壓力失調
周偉浩(鄧安琪攝)

懂自我減壓 大多毋須治療

陳雅文表示,性格緊張、對壓力較敏感的人、曾患有情緒病或有創傷經歷的人,都是ASD高危族。但即使沒有以上高危因素,一般人也可能出現ASD徵狀,視乎當事人如何接收創傷經驗。她以中信大廈圍困事件中的示威者為例,「事發時,那人覺得自己會死亡。她形容當時的感覺時,用上『被追殺』這字眼」。

一旦患上ASD,是否需要尋求專業治療?陳雅文表示,只要適當疏導情緒及減壓,大部分ASD患者均毋須接受治療,「若患者懂得自我減壓,徵狀大多會慢慢消失。所以現時指引是,即使患者有ASD,也不一定要接受治療,相反可用監察式等待(Watchful Waiting),即多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態,等待徵狀慢慢消失」。

香港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家,陳雅文,急性壓力失調
陳雅文(鄧安琪攝)

文: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情緒急救:家人分享經歷 耐心聆聽忌批判

【心理健康】失眠及茶飯不思 可為創傷後壓力症

【心理健康】獨力湊仔拒援手 單親媽鬱爆

【心理健康】精神病康復者 結伴走出低谷

驚搭巴士 嚇到手震肚痛

]]>
【心理健康】情緒急救:家人分享經歷 耐心聆聽忌批判 //www.afterroberto.com/%e6%83%85%e7%b7%92%e6%80%a5%e6%95%91-%e5%ae%b6%e4%ba%ba%e5%88%86%e4%ba%ab%e7%b6%93%e6%ad%b7-%e8%80%90%e5%bf%83%e8%81%86%e8%81%bd%e5%bf%8c%e6%89%b9%e5%88%a4/ Tue, 25 Jun 2019 04:14: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891 【明報專訊】親歷巨大創傷或壓力後,有人會無故流淚或脾氣暴躁。陳雅文解釋,這源於當事人經歷創傷時,身體啟動逃生機制,當刻抑壓情緒,事後負面情緒才逐漸浮現。她以「逃難」作比喻,逃難時,飛快把物件塞入行李箱,其後行李箱不勝負荷「爆篋」。面對「爆篋」,當事人毋須驚慌,在安全環境下,重述經歷和感受,猶如執拾行李,重新整理回憶。

 

心理健康,ASD,急性壓力失調
(monzenmachi@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切忌批判——聆聽當事人分享創傷經歷時,緊記耐心聆聽陪伴,切忌批判對方的感受。

 

電視劇金句「煮個麵你食」,是支援情緒受困的人常用對白。透過煮麵,可以打開話匣子,但周偉浩提醒,當身邊親友經歷創傷事故,切忌逼對方重述事發經過,否則或令對方感到受壓,造成反效果;相反,若當事人主動講述經歷時,緊記耐心聆聽及陪伴,不要批判對方感受。

陳雅文建議,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家人可一同表達及分享情緒感受。她舉出一個真實個案,受近日《逃犯條例》修訂事件影響,一名任職教師的母親既緊張事態發展,亦擔心參與示威的兒子及學生安危,但見兒子連日來情緒激動,生怕再三談論事情會火上加油,「其實她可以表達及分享自己感受,與兒子的情緒同步,但過程中緊記避免太多分析」。

 

節制看相關新聞時間

照顧他人前,需先照顧自己的心靈需要。周偉浩表示,經歷創傷後,不需害怕紓發感受及封閉自己,宜維持日常社交生活。他又引述美國加州大學2014年的研究,研究針對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現人們即使不在事發現場,如果接觸相關新聞的時間愈長,愈容易出現ASD(急性壓力失調)徵狀。因此他提醒,不論在事發現場與否,人們應節制觀看相關新聞及影片的時間。

 

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腦中不斷回閃衝突畫面 提防急性壓力失調

【心理健康】失眠及茶飯不思 可為創傷後壓力症

【心理健康】獨力湊仔拒援手 單親媽鬱爆

【心理健康】精神病康復者 結伴走出低谷

驚搭巴士 嚇到手震肚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