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19 Nov 2024 04:47:31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強迫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強迫症患者重複想法+重複行為紓內心焦躁 身邊人同找出焦慮根源 勿催逼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5%bc%b7%e8%bf%ab%e7%97%87%e6%82%a3%e8%80%85%e9%87%8d%e8%a4%87%e6%83%b3%e6%b3%95-%e9%87%8d%e8%a4%87%e8%a1%8c%e7%82%ba%e7%b4%93%e5%85%a7%e5%bf%83%e7%84%a6%e8%ba%81-%e7%84%a6%e6%85%ae%e6%a0%b9%e6%ba%90/ Tue, 19 Nov 2024 04:47:2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411

【明報專訊】「強迫症」這個中文譯名,有點以偏概全,令外界感覺其徵狀相當可怕。此症英文名是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簡單而言,是由重複思想(obsessive thoughts)及重複行為(compulsive behavior)兩部分組成。患者因為有重複想法(如害怕污糟或物件不對稱等),需要透過相應重複行為(如重複洗手或排列物件),紓緩內心的焦躁與不安。值得留意的是,重複行為並不僅限於洗手、冲涼或其他與健康衛生相關的舉措。患者的行為模式及種類非常多樣化,包括重複檢查、說話、排列文件、抄寫、心算、祈禱等。

強迫症患者重複想法+重複行為紓內心焦躁 身邊人同找出焦慮根源 勿催逼治療
強迫症患者的重複徵狀,可以解讀成在困境中掙扎求存,透過重複行為紓緩內心的焦慮與不安。(設計圖片,Kudryavtsev Pavel@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強迫症=重複思想+重複行為 行為模式多樣化:洗手、檢查、抄寫

從人本主義與存在主義角度解釋,任何精神病徵狀,對當事人而言都有存在意義及價值,是他們應對惡劣狀况與高度壓力時所作的回應。因此,面對強迫症患者,助人者與身邊人不宜只聚焦於病徵,而是要了解他們過去經歷或現在處境。

以我讀大學時重複抄筆記為例子,當年大學尚未電腦化,我因擔心筆記內容不齊全及排序無條理,影響之後複習,於是一次又一次重抄筆記,有少少瑕疵也不滿意,要抄4、5次方才罷休。此外,我亦會不斷覆核文件與功課,出門後不時折返檢查有沒有關門。

另外,我接觸過一個年輕個案,他曾被父母送往內地居住2、3年,返港後擺脫不到被遺棄的感覺,會不斷重複洗衫及不同清潔行為,就像要洗走罪孽,讓自己舒服些。

強迫症患者重複想法+重複行為紓內心焦躁 身邊人同找出焦慮根源 勿催逼治療
強迫症重複行為不限於洗手,也可能重複檢查、說話、排列文件、心算、祈禱等。(Pranay Chandra Singh@iStockphoto)

重複徵狀非洪水猛獸 患者多處事認真、力求完美

想一想,我和這名年輕個案的重複想法及行為,都是由心而發,屬於自發行為,可以解讀成在困境中掙扎求存的方法。再說,相關行為雖然構成困擾,但我們至少能夠維持學習、工作以至社交等,生活功能未至嚴重受損。當事人在重複思想與行為困擾下仍然奮力掙扎,維持正常工作與作息,這也反映了人的堅韌。

由此可見,重複徵狀並不是洪水猛獸,當事人呈現的性格,更多屬於處事認真、注重細節,甚至力求完美。他們甚至可以在自己專屬範疇取得不錯成就,英格蘭前足球明星碧咸便是表表者。

重症增頻率力度 干擾生活陷惡性循環

當然,若重複想法及行為未及處理,或當事人面對壓力增加,就有可能發展成重症;即重複行為已不足以紓緩焦慮,需要增加頻率與力度,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干擾作息生活,甚至陷入失學失業等狀况。

藥物以外  與患者找出焦慮不安根源

說到底,重複思想及行為是人受壓或面對逆境時所作的回應,求醫和用藥有助紓緩病情,但與患者一起回顧及探索過往經歷,找出焦慮與不安根源更為重要。有些時候,若壓力來自家人,後者更要調校相處或管教方式,從根本處為當事人鬆綁。

知多啲:面對嚴重強迫症患者 身邊人共情同理 勿催逼治療

強迫症若進入嚴重狀况,患者就像被重複徵狀吞噬,陷入不能自拔的狀態。這時候,家人切忌給予壓力,催逼治療以求盡快減少重複行為。因為這樣只徒添患者壓力,甚至令他們自責,更難從惡性循環中走出來。再者,緊張的家庭氣氛和爭拗,對改善病情也沒有幫助。


相關閲讀:反覆洗手消毒疑似強迫症? 及早關注 減低強迫行為和思想影響


患者怕停止重複行為帶來「災難」

表面上,重症患者好像活在自己世界中,抗拒改變,但只要細心了解,其實他們都想走出來,只是害怕停止重複行為會帶來「災難」,例如因清潔衛生不徹底導致感染惡疾,因此無法踏前一步。 與重症患者相處,說教與施壓並沒有用,最重要是共情同理,讓他們感到有人理解自己的痛苦。另外,要給予足夠時間與空間,讓他們按照個人步伐慢慢走出來;過程中,患者若能維持個人興趣或喜好,焦躁情緒得到短暫放鬆,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相關閲讀:【精神健康】認識情緒病症狀3大範疇 有別壓力反應


發掘患者內在能力 個案聚焦重視工作 增求變動力

另外,助人者運用優勢觀點(strengths perspectives)協助患者探索對未來期盼,或聚焦於他們重視的東西,也可增加求變動力。優勢觀點是美國社會工作學者在1980年代提出,強調以正面角度看案主,探索並發掘他們內在能力與外在資源。我遇過一名中年男士,非常重視自己的工作,認定工作是他的個人價值;當重複檢查與清潔行為嚴重干擾工作,他便開始嘗試減少重複行為,努力克服引致的焦慮恐懼。

套用這患者的說話,他成功從人生谷底中反彈,過程中甚至沒有倚賴藥物,展現了人的韌力。

文:丁惟彬(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講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強迫性購物症是什麼?回答11問題自我測試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 //www.afterroberto.com/%e5%bc%b7%e8%bf%ab%e6%80%a7%e8%b3%bc%e7%89%a9%e7%97%87%e6%98%af%e4%bb%80%e9%ba%bc-%e8%87%aa%e6%88%91%e6%b8%ac%e8%a9%a6%e6%9c%89%e7%84%a1%e8%a1%9d%e5%8b%95%e8%b3%bc%e7%89%a9%e9%9a%9c%e7%a4%99%e5%82%be/ Fri, 17 May 2024 04:35: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950

【明報專訊】日圓狂跌,不少人狂掃日本貨:藥妝、手袋、電子產品……購物,或會令人身心舒暢,但當購物行為失控,導致負債累累、雜物囤積,甚至影響家人之間關係,可能是情緒病徵狀,必須正視。因為新冠疫情令消費模式轉變,「宅經濟」興起,網購成為生活習慣,購物變得更方便,會否引致更多「購物狂」(稱為「強迫性購物症」,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CBD),出現呢?(編按:CBD的成因是什麼?患者大多會伴隨着強迫症、焦慮症、躁鬱症或抑鬱症嗎?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衝動購物障礙」傾向?回答以下11個問題,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購物狂。如何減少購物衝動?專家教你9招傍身。)

強迫性購物症是什麼?回答11問題自我測試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
(Paper Trident、Rudzhan Nagiev@iStockphoto/明報製圖)

購物狂?強迫性購物症?藉購物慰藉心靈 事後有罪惡感

購物狂,曾經被收錄於《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DSM-III), 但由於研究數據不足及在醫學界未有一致定論,第四版已刪除有關診斷。

CBD大多數由精神及情緒問題引發,患者或伴隨強迫症、焦慮症、躁鬱症或抑鬱症等,屬衝動控制障礙行為問題,因自控能力出現障礙,患者會透過購物以獲取心靈慰藉,但購物後又出現罪惡感、迷惘,情况不斷重複。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解釋,CBD會經歷4個階段,首先是期望,經常感到一股衝動,想着一些物品及思索如何購物;緊接是準備,例如上網尋找產品資料,以及預算要怎樣付款;之後便是購物,此階段患者情緒最為高漲,並產生愉悅感;最後一個階段是消費過後感到失落,亦自覺行為有錯。

強迫性購物症是什麼?回答11問題自我測試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
強迫性購物症大多數由精神及情緒問題引發,患者或伴隨強迫症、焦慮症、躁鬱症或抑鬱症等。(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個案無關, takasuu@iStockphoto)

購物狂自我測試:有沒有衝動購物障礙?

想看看自己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依照以下各題同意程度填上適合選項:

A. 強烈同意
B. 有些同意
C. 不同意也不反對
D. 有些反對
E. 強烈反對

  1. 當我有錢時,會忍不住花掉一些或全部。
  2. 我經常沒計劃地購物,只是因為覺得必須擁有它。
  3. 對我而言,購物是一種面對生活壓力和放鬆的方式。
  4. 我有時覺得內心有一股力量,逼自己去購物,並不時盤算何時入手及怎樣付款。
  5. 我買了一件商品後先有愉悅感,隨後又感到內疚,並自知不太合理。
  6. 遇上節日推廣及大減價時,購物衝動更大。
  7. 有些東西買了之後,我不會給任何人看,因擔心別人會認為我浪費錢。
  8. 我花極多時間上網瀏覽購物平台,以及不由自主地尋找產品的資料。
  9. 我逛商場時,有一股不可抗拒的衝動,必須買點東西。
  10. 我經常購買不需要的產品,即使明知自己財政緊絀。
  11. 購物後常忘記買了什麼,大部分甚至從來不曾使用。

計分方式:
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如總分達36分或以上,你可能有「衝動購物障礙」行為

受CBD困擾個案 接受治療病情好轉

黃宗顯及邁步兒童發展中心臨牀心理學家朱嘉麗分享幾個受CBD困擾的案例:

強迫性購物症是什麼?回答11問題自我測試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
黃宗顯(受訪者提供)

個案1:強迫症患者 瘋狂購物傷感情

女性,20歲出頭,因強迫症到精神專科求診,被發現同時出現嚴重CBD,喜歡購買精品及擺設,即使疫情期間減少外出,都繼續網上購物,數量多到家中無法存放,要租用迷你倉,不但財政出現問題,更影響與同居男友感情,幾近分手。最後女事主為挽救感情而主動求醫,積極配合藥物及心理治療,強迫症病情受控,沒再瘋狂購物,和男友和好如初。

個案2:患躁鬱症 狂買衫打扮求自信

女性,20餘歲,疫情期間因工作及生活壓力,常常情緒低落而到精神專科求醫。求醫期間,醫生發現她經常濃妝豔抹,穿戴誇張,方知她經常網購衣飾,其後診斷患上躁鬱症。當她情緒高漲時,自覺要認真打扮才有自信,會不斷購買新衣服,但此舉未能紓緩情緒,反而令經濟陷入困境。最後透過藥物治療,並按治療師建議取消所有信用卡,病情逐漸好轉。

個案3:患ADHD 缺自制力借錢購物

女性,20餘歲,因工作常常犯小錯被上司責罵,情緒低落而向精神專科求診。治療初期沒明顯改善,其後她透露每次求診後便到商場購物,專買手袋,其後愈買愈多,花光所有積蓄,並向家人借錢。最後診斷她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常衝動行事缺乏自制能力。

個案4:偏執追完美感焦慮 購物減壓

男性,20餘歲,本身是資優學生,大學畢業後成為專業人士,但性格偏執,事事追求完美,家人對他亦要求極高,以致出現焦慮不安情緒,經常四出購物減壓。因本身家境富裕,起初不察覺問題,但發展下去,多張信用卡「碌爆」,家中囤積物件愈來愈多,最終向臨牀心理學家求助,接受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

網購風氣不會助長「購物狂」

雖然現時網購風氣盛,但黃宗顯不認為會令「購物狂」增加。他指出,患者必須本身有此傾向或其他情緒、精神問題才會引發。朱嘉麗亦指出,疫情後確有不少人有焦慮及抑鬱,她曾接觸過有患者購買大量口罩、消毒用品及檢測產品囤積家中,不過,那是由於情緒影響了理智分析,與網購普及化無直接關係。而且,不少CBD患者為了購買心頭好,會不惜長途跋涉,故不存在因購物方便了,令患者增加的情形。

強迫性購物症是什麼?回答11問題自我測試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
朱嘉麗(資料圖片)

相關閲讀:反覆洗手消毒疑似強迫症? 及早關注 減低強迫行為和思想影響

藥物+認知行為治療 大多痊癒

黃續說,CBD患者經常在腦海盤算購物計劃,如不實行便會焦慮不安,必須透過購物來釋放情緒,有不少病患如上述案例,俱為20出頭的年輕女性,而她們求診原因均不是失控購物,而是各種情緒問題。CBD患者一般都有精神科或情緒病「共病」,女性佔八、九成,平均發病年齡為30歲,他們需借助購物紓緩負面情緒,部分更因購物引發快感,令心癮愈來愈大。不過,患者只要透過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大多數都能痊癒。

朱嘉麗補充,CBD要分階段治療,大部分病患雖知自己問題所在,卻無法自控,故治療除了心理層面,亦要與精神科或家庭醫生合作,利用藥物控制情緒,再輔以減壓練習、認知行為治療,最重要一環是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她舉例說,會建議患者取消信用卡、每天限帶現金數額、想購物時盡量找人陪伴,以及多問自己購物需要,拖延購物時間線,制衡衝動。


相關閲讀:【情緒病】血清素低一定會患抑鬱症?服藥處理情緒徵狀 再找壓力成因 (醫賢心事)

知多啲:9招減購物衝動 只買「絕對需要」商品

  • 購物前先把想買的物品詳細列出,分析它是「想要」、「需要」或是「絕對需要」,釐清只買「絕對需要」,刪除「想要」的商品。
  • 遇上商品引誘時,告訴自己一周後再考慮,立即離開現場,延遲想要的欲望
  • 學習增加金錢敏感度與財務管理,減低衝動購物
  • 不重複購買相同或類似產品
  • 避免在節日推廣或大減價時逛商店
  • 只帶足夠日常生活的現金金額出門
  • 若無法控制使用信用卡,將卡交親友保管或索性取消信用卡
  • 請家人或親友陪伴逛街,勸阻你的購物衝動
  • 培養有意義的興趣和活動,轉移注意力,例如運動、看書、聽音樂、做家務、向人傾訴等,取代衝動購物的行為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臨牀心理學家朱嘉麗

文:彭彥怡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下 反覆洗手消毒疑似強迫症? 及早關注 減低強迫行為和思想影響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8%82%ba%e7%82%8e%e4%b8%8b-%e5%8f%8d%e8%a6%86%e6%b4%97%e6%89%8b%e6%b6%88%e6%af%92%e7%96%91%e4%bc%bc%e5%bc%b7%e8%bf%ab/ Mon, 11 May 2020 08:09: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518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下 反覆洗手消毒疑似強迫症? 及早關注 減低強迫行為和思想影響
betway体彩 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醫生強調,疫症期間着重清潔無可厚非,但若熬夜也要反覆拖地抹屋至身體筋疲力竭、頻密洗手後仍感覺不乾淨,甚至感覺「唔做唔舒服」,則可能是強迫症的先兆!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為防疫全城戴口罩之外,更要每日反覆洗手、消毒清潔家居……不停重複這些行為,不少人更擔心或懷疑自己可能患上強迫症betway体彩 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醫生指,疫症期間着重清潔無可厚非,但若頻密洗手後仍感覺不乾淨、熬夜也要反覆拖地抹屋至身體筋疲力竭,甚至感覺停下來會更辛苦,則可能是強迫症的先兆!如不及早關注問題,會對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

 

重複洗手、消毒未必患強迫症

關鍵有否「唔做唔舒服」

不少人都會問,每日重複洗手、消毒,是否就是患有強迫症?潘醫生表示,強迫症的定義並非以行為重複的次數界定,而是有否出現強迫性的行為和思想。

「病人會覺得有一種壓力或力量迫使他要做某一件事,做了感覺會好一些,若『唔做便會唔舒服』。」潘醫生強調,強迫症病人即使知道重複做這些行為並不合理,但卻無法制止自己,又或嘗試制止會覺得更辛苦。

 

不斷重複強迫行為和思想 影響生活

潘醫生稱,強迫行為可以變化多端,例如有病人因為經過地盤後覺得塵土飛揚,回家後不斷洗澡清潔自己,後來更感覺居所同樣骯髒,於是不停抹塵打掃;有些患者在走路時會刻意避開踏到地磚的縫隙;有些則每次出門要再三檢查門窗水電等是否已關上……「患者可能因為要反覆檢查家中門窗而未能出門上班,影響工作、生活。」

至於強迫性的思想,強迫症患者有時會不斷思考一些沒有答案的問題,甚至出現一些衝動的念頭,例如突然想衝出繁忙的車道,又或把手抱嬰兒拋出窗外等。潘醫生說:「這些衝動思想會令患者感到害怕,更會憂慮自己真的會執行這些不合理的念頭,若出現這些情况必須盡早求醫,接受診斷和治療。」

 

治療強迫症 藥物與認知行為治療見成效

現時治療強迫症主要分為藥物及非藥物兩類。潘醫生指出,強迫症和抑鬱症兩組病徵均與血清素有關,因此一些調節血清素水平的抗抑鬱藥及抗焦慮藥物對患者帶來很大幫助。至於非藥物治療則是利用認知行為治療,幫助病人提高忍耐度及控制強迫行為。「兩類治療配合使用,對患者帶來最大的療效。」

 

強迫症難「斷尾」 2/3患者治療後重拾正常生活

他續指,強迫症的影響通常較為長期,病人的情况時好時壞,也難言能夠完全康復。但追蹤研究顯示,三分二的強迫症患者在接受治療約一年時間後病情好轉,可以回復正常生活。

事實上,強迫症在香港不算常見,僅佔人口中的1至2%,但任何年紀和職業的人士都有機會患上。潘醫生表示,成年人常見於20多歲發病。究竟哪些人屬於強迫症患者高危族呢?

 

追求完美主義、有強迫性性格者屬高危

「有強迫性性格的人士一般會追求完美主義,處事規行矩步、井井有條、要求高,甚至屬『奄尖』,如果這些特徵十分突出,就是強迫性性格。這類人士本身盡責、認真,對事情的要求比較高,可能因此而承受壓力,故容易引發抑鬱症、焦慮症、厭食症等精神問題,強迫症亦是其中之一。」不過,潘醫生強調,有這類強迫性性格並非缺陷,也是做人處事的優點,應好好善用。

潘醫生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近月因為強迫症病情轉差或新症並不多,但因其他情緒如焦慮和抑鬱症等的求診人數則有明顯增多,他相信是這些病症本身比較常見,二則由於長期防疫和經濟轉差,為身心帶來的壓力所致。

潘醫生提醒,若持續出現「睡不着、吃不下、做不到事情」等狀况,便要盡早病向淺中醫。

 

Tips:面對「疫」境 減壓有法

  1. 與人保持聯繫:雖然要保持社交距離,但仍可透過電話、短訊等,互相傾吐,宣泄壓力。
  2. 多接收正能量:嘗試為自己減壓,讓自己和社會有更多的正能量。
  3. 保持活動量:可選擇到人少的地方散步或做運動。

]]>
弟強迫症 母抑鬱 一人照顧兩病人 陷困局誰伸援手? //www.afterroberto.com/%e5%bc%9f%e5%bc%b7%e8%bf%ab%e7%97%87-%e6%af%8d%e6%8a%91%e9%ac%b1-%e4%b8%80%e4%ba%ba%e7%85%a7%e9%a1%a7%e5%85%a9%e7%97%85%e4%ba%ba-%e9%99%b7%e5%9b%b0%e5%b1%80%e8%aa%b0%e4%bc%b8%e6%8f%b4%e6%89%8b/ Mon, 31 Dec 2018 07:25: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158 【明報專訊】照顧長期患病的家人,恍如午夜獨行,容易被孤獨和惆悵所包圍。如果只靠獨力支撐,重擔或會將照顧者壓垮。同路人的支援,不單了解彼此的感受,同時提供寶貴的經驗分享,恍如引路燭光,助照顧者重拾動力,陪伴至親繼續走復元之路。

長期患病,強迫症,抑鬱,精神健康,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家屬支援,
壓垮照顧者——弟弟患上強迫症,媽媽患上抑鬱,照顧兩人的重擔,幾乎把Amy壓垮。(RyanKing999、pat138241@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非事主)

Amy困倦的日子始於2003年,當時,就讀初中的弟弟每日放學後總是失蹤,她與母親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弟弟。「見他每天如常上學,放學後卻遲遲不回家,我們以為他去了吃晚飯。當年手提電話還未普及,我們也無法隨時聯絡他。」

弟弟躲洗手間不斷洗手

每晚等了又等,Amy開始感到不對勁,有一晚,她決定致電學校查問弟弟的行蹤。駐校職員在校內尋人,最終在洗手間裏發現弟弟的身影,原來,他下課後一直躲在洗手間內不斷地洗手,直至深陷漆黑之中仍不能自拔。

校方將弟弟的個案轉交社工跟進,其後他確診患上強迫症;翌年Amy母親亦確診患上抑鬱症。三口之家,兩人患病,這對Amy而言是雙重打擊。母親及後更因病辭去工作,與弟弟日夜相對在家,照顧的責任全落在Amy身上,重擔幾乎把她壓垮。

Amy一家居於狹小的公屋單位內,由於母親和弟弟經常爆發衝突,鬧得不可開交:「家中地方淺窄,弟弟在看電視,不滿媽媽阻礙他的視線,有時他會激動得扔杯或電話,更曾令媽媽腳部受傷。」即使Amy在外工作,弟弟亦不時來電要求她善後,焦慮不已的她唯有一下班便趕回家。

嘆一口氣,Amy繼續回憶往事:「到了晚上,他們還是會吵……我和媽媽同房,我躺在牀上卻睡不了,很害怕下一秒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白天忙於工作,晚上則要在家擔當調解角色,令Amy身心俱疲,無力感經常來襲,「有時我也不知道該勸誰,只能半夜坐着,等他們下了火,確保他們不會傷害對方」。

家屬聚會 建立自我價值

10年過去,弟弟及媽媽的病况反反覆覆。及至2014年,Amy陪同弟弟到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她以康復者家屬的身分加入新生會家屬支援服務,參加不同聚會,如做手工、探訪及本地旅行等,家屬在不同活動及聚會中,互相認識及交流。

擅長做手工及烹飪的Amy,在家屬支援服務找到自己的價值。她常擔任義工教導其他家屬下廚,包括製作糯米糍、豆沙角、蘿蔔糕等,亦積極參與不同院舍的義工活動,設計及製作毛巾花小禮物,「有了自己的生活,長期擔心家人的情緒便得以紓緩」。

互相傾訴 接受病情起伏

Amy又說,從前不知可以和誰傾訴,但遇上同路人之後,不用多說,對方已能理解她的苦况。更重要的是家屬之間的交流,改變了她對家人患病的看法:「以前我很不了解精神病,總以為他們的病會完全康復,一旦病情惡化更是難以接受;現在卻學懂與他們在病情起伏中成長。」

文:黎卓敏(新生精神康復會註冊社工)

]]>
考90幾分 爸媽仍責不小心 「100分女兒」抑鬱成疾 //www.afterroberto.com/%e8%80%8390%e5%b9%be%e5%88%86-%e7%88%b8%e5%aa%bd%e4%bb%8d%e8%b2%ac%e4%b8%8d%e5%b0%8f%e5%bf%83-%e3%80%8c100%e5%88%86%e5%a5%b3%e5%85%92%e3%80%8d%e6%8a%91%e9%ac%b1%e6%88%90%e7%96%be/ Mon, 10 Dec 2018 03:12:2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912 【明報專訊】拿着九十幾分的測驗卷,父母問:「怎麼不小心失掉幾分?」

拿着一百分的測驗卷,父母問:「還有多少同學拿了一百分?」

考90幾分 爸媽仍責不小心 「100分女兒」抑鬱成疾
害怕失寵——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有可能令他們長期活在壓力之下,為求持續得到父母的愛,強求事事做到滿分。(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無關,Sitthiphong、JulNichols、takasuu@iStockphoto /明報製圖

家期學業成績超卓,在文憑試中考取幾近狀元的成績,但她總是愁容滿面。因為她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壓力很大,每天活在焦慮和恐懼中,擔心自己做得不好而令父母失望,不再被愛和重視。

相信沒有人會想到我面前這個愁容滿面、雙目低垂的年輕人就是那個剛剛在眾人的掌聲中獲得近乎文憑試狀元成績的學生。打從我第一次見家期開始,她這種面對自己成就的反應,已是司空見慣。

家期是個文靜內向的孩子,校內成績超卓,對人有禮,是眾人眼中的好孩子、好學生。她對學業成績尤其着緊,即使她已是全級成績最好的一個,每次測驗考試前,她仍然很努力溫習,從不鬆懈,每次派成績前,她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或者是以往許多的經驗,令她很不安……

攞80分 飽受父母「冷暴力」

家期是獨生女,父母對她的期望也反映在她的名字上。她的父親是專業人士,母親是家庭主婦,家期一直努力讀書,是為了達到父母對她的期望。從小學開始,許多次她拿着九十多分的測驗和考試卷走到爸媽面前,期望會得到他們的稱讚,但換來的卻是「怎麼不小心失掉幾分?」即使得到一百分,她也會被問「還有多少同學拿了一百分?」中五那年,她在考試前失眠,狀態失準,有一科只得八十分,她的父母十分不滿,差不多兩星期沒有跟她說話。她很害怕如果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就得不到他們的愛。漸漸地,家期開始強迫自己更努力,去保持「滿分」狀態,希望得到父母的稱讚和肯定。

嚴苛待己 求得讚賞

從那時開始,家期便將所有時間放在學業上,務求做到最好,不容許任何瑕疵,每份功課都會用很多時間去做,力求「完美」才肯交出。即使只是筆記也一絲不苟,偶然寫錯一個字,都會重新再抄一次。結果,她的睡眠時間愈縮愈短,有時還會清晨五時起牀溫習功課。雖然她的成績保持水準,但精神狀態就愈來愈差。

在文憑考試期間,媽媽發現家期用上很多時間清潔書枱上的灰塵,還仔細地把每一本書、每一件文具整整齊齊擺放好才開始溫習。媽媽恍然大悟,終於明白她為什麼每天花上這麼多時間在房間內,原來除了溫習外,她還強迫自己清潔桌上灰塵和執拾好書桌上的每一件物品,才放心開始溫習。當媽媽質問家期的時候,她崩潰大哭,告訴媽媽她的壓力很大,每天活在焦慮和恐懼中,擔心自己做得不好而令父母失望,不再被愛和重視。媽媽看着女兒的痛苦,感到心痛和內疚。原來這些年來女兒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而活得這麼痛苦。

於是,媽媽帶家期看醫生,證實她患上強迫症和抑鬱症。

打擊自尊 激將法有「毒」!

孩子的自信建基於父母從幼年期開始不斷的肯定和讚賞。批評和挑剔,或是一些父母認為奏效的「激將法」,但絕對不是激勵孩子的良方,只是打擊孩子自信、自尊和自愛的慢性毒藥。最後即使父母已不再批評孩子,那些負面的說話已經植根在他們心中,形成一股無形壓力,令他們嚴苛待己,日後即使達很高的成就,心底仍然缺乏自信。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醫賢心事:冲涼冲好耐 強迫症警號?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5%86%b2%e6%b6%bc%e5%86%b2%e5%a5%bd%e8%80%90-%e5%bc%b7%e8%bf%ab%e7%97%87%e8%ad%a6%e8%99%9f%ef%bc%9f/ Mon, 20 Aug 2018 03:54: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722 今天,有一名媽媽把孩子帶到診症室,投訴孩子用很多時間洗澡。

認為身體很髒 反覆冲洗

可能大家會好奇,冲涼太久也算是精神病嗎?作為精神科醫生,當然要問清楚病人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免誤診。原來,兒子覺得身上很髒,覺得每個部位要重複洗刷才覺得乾淨。兒子在理智上知道已洗過某部位,但不重複洗他又感到不放心。再細問下,原來兒子在生活其他方面也有怕污糟的情况,例如在公眾地方,他不敢觸摸門柄,或是一定要用紙巾包住門柄才敢觸摸。他知道自己擔心得過分,但不這樣做又害怕有細菌,十分困擾。

以上,已經是強迫症的徵狀。

強迫症的患者會有反覆出現的思想和行為,例如害怕污糟的思想,和重複清潔的行為,其他常見的徵狀有腦海中重複出現性或暴力等影像。患者不會從中得到快感,相反,患者會覺得內疚和恐懼,不明白為什麼這些影像會反覆出現。

另外一些常見的徵狀是反覆檢查,例如檢查家裏的電器、爐具是否關好;而反覆檢查的過程可以用上很長的時間,使患者遲到,從而影響工作和社交。

患者某程度上都知道他們的擔心是過分了,亦多數曾嘗試跟這些思想對抗,但不成功。久而久之,他們會屈服,乾脆不斷做如洗手、檢查等行為,從而減輕焦慮。

並非所有重複性行為都是強迫症徵狀。例如,我們在練習樂器、運動等,重複是為了熟練而不是因為某些不由自主的恐懼而作出的行為,而賭博等重複活動亦不算強迫症。強迫症中,作出重複的行為是沒有快感的,至於賭博等行為,出發點是為了追求勝利一刻的快感。

強迫症對患者的生活可以構成很大的影響,很多患者對自己的恐懼都羞於啟齒。使用血清素輔以心理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醫生亦對這些症狀見慣不怪,因此不用害怕,病向淺中醫才是上策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41bc0141b4ea5df546ea5cf23cf966c5.jpg強迫症徵狀——反覆清潔的行為,可能是強迫症的徵狀,最好及早求醫,減少造成焦慮或困擾。(filipfoto@iStockpho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