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08 Oct 2024 09:44:0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幽門螺旋桿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胃癌初期或消化不良、腹脹體重降 八成確診已屬晚期 治療新法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5%88%9d%e6%9c%9f%e6%88%96%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3%80%81%e8%85%b9%e8%84%b9%e9%ab%94%e9%87%8d%e9%99%8d-%e5%85%ab%e6%88%90%e7%a2%ba%e8%a8%ba%e5%b7%b2%e5%b1%ac%e6%99%9a/ Tue, 08 Oct 2024 09:44: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8071

【明報專訊】胃癌長期位居本港十大癌症第五、六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2021年有1306宗胃癌新症,631人因胃癌離世。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65歲或以上患者佔整體超過六成。(編按:胃癌的風險因素最主要是吸煙;其次是幽門螺旋桿菌。另外,吃較多醃製食物,以及多肉少菜,都有可能是胃癌風險因素……胃癌初期患者或以為是消化不良、腹脹不適,直至病情發展至晚期才確診,胃癌有機會在早期發現及根治嗎?)

胃癌初期病徵不明顯 或腹脹誤以為消化不良 八成確診已到晚期

胃癌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可能會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小腹腫脹、進食後腹脹不適、體重急速下降等,很多時患者會誤以為是工作壓力或「食滯」所致,而忽略進一步檢查。近八成患者確診時,病情已發展到第四期,俗稱「晚期」。治療新法: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 存活率有提升 過去治療晚期胃癌的藥物選擇不多,近年新藥陸續湧現,除了化療,部分合適的病人也可以用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或更新的「抗體藥物複合體」(簡稱ADC)治療。例如近年較受關注的HER2陽性胃癌,病人帶有HER2腫瘤基因突變,可考慮在基礎化療藥外加入針對的標靶藥,一般來說能控制病情的時間會比較長。相關標靶藥在HER2陽性乳癌的治療上已使用了若干年,研究和臨牀顯示它也可有效地控制HER2陽性胃癌。所以,現時患HER2陽性胃癌病人有更多藥物選擇。


相關閲讀:【胃癌】胃部切除手術後易反胃、上吐下瀉   胃癌病人術後飲食調整四部曲


化療標靶藥合併 藥效集中

此外,部分患者亦可使用免疫治療,令免疫系統認出癌細胞,把它們殺死。至於抗體藥物複合體,突破之處是將化療和標靶藥在結構上合併為單一藥物,而它們的「分工」是:標靶藥負責辨別HER2陽性胃癌細胞,然後由化療藥負責殺死胃癌細胞。好處是藥效較集中,能減低對其他健康細胞的影響。研究顯示,晚期HER2陽性胃癌患者使用ADC後存活率有理想的提升。


相關閲讀: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滿40歲吸煙、有家族病史 定期照胃

當然,胃癌若可在早期發現,一般盡可能以外科手術根治。第二、三期病人,醫生則會建議手術後再接受約半年化療,以減低復發風險。胃癌的風險因素最主要是吸煙,亞洲人吸煙比率相對於西方國家仍屬於較高;其次是幽門螺旋桿菌。另外,吃較多醃製食物,以及多肉少菜,都有可能是胃癌風險因素。建議年齡40歲以上,有吸煙習慣、家族病史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定期作胃鏡檢查,防患未然。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盡早滅菌有助減低胃癌風險。


相關閲讀: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文:李兆康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健康點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胃癌初期或消化不良、腹脹體重降 八成確診已屬晚期 治療新法
年齡40歲以上,有吸煙習慣、家族病史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士,應定期作胃鏡檢查。(設計圖片,PonyWang@iStockphoto)

]]>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www.afterroberto.com/%e5%b9%bd%e9%96%80%e8%9e%ba%e6%97%8b%e6%a1%bf%e8%8f%8c%e5%bc%95%e8%87%b4%e8%83%83%e8%84%b9-%e8%83%83%e7%97%9b-%e5%8f%8a%e6%97%a9%e6%aa%a2%e6%9f%a5%e6%b2%bb%e7%99%82/ Thu, 14 Sep 2023 08:04:3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3729 胃部負責處理每天進食的食物,若偶然隱隱作痛,大多數人都會自我「診斷」為消化不良或腸胃問題,但事實又是否如此簡單?香港約有四成人帶有幽門螺旋桿菌,當細菌潛伏於偏酸的胃內,有機會由初期沒有病徵,慢慢演變至胃黏膜發炎或潰瘍,從而產生胃脹、胃痛、反芻嘔吐、食慾不振等徵狀。betway体彩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醫生提醒,若出現以上不適徵狀宜盡早求醫,要診斷是否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可進行吹氣測試,甚至胃鏡檢查,以減低胃癌的威脅。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香港約有四成人帶有幽門螺旋桿菌,有機會在初期毫無病徵,直至演變至胃黏膜發炎或潰瘍,才會產生胃脹、胃痛、反芻嘔吐、食慾不振等徵狀。對於幽門螺旋桿菌,大家又認識幾多呢?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引致胃癌?

胃癌是本港常見癌症的第六位,2020年共錄得逾1100宗新症,胃癌的死亡數字也是排第六,實在不容忽視。徐醫生指出,除了吸煙、酗酒、家族病史、飲食及環境等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亦是其中一個引起胃癌的風險因素。

他解釋,雖然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演變成胃癌的機率不算高,但過去有研究發現,80%至85%的胃癌病人都帶有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的帶菌率在胃癌較盛行的東南亞地區亦較高,而西方國家的胃癌則較多是由於胃酸倒流所引致。

徐醫生表示,胃癌與其他癌症一樣,愈早發現治癒的機會愈高,病人存活率也較高,惟早期胃癌病徵並不明顯,因此臨床所見不少胃癌個案,在確診時已屬較晚期或已步入擴散階段,影響治療成效。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betway体彩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醫生表示,幽門螺旋桿菌帶菌者未必有明顯徵狀,可透過空腹吹氣測試得知是否受感染。


相關閲讀:【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可引起胃黏膜發炎、胃潰瘍

在香港,每10人便有3至4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但因為沒有出現病徵,大部分帶菌者都毫不知情。徐醫生稱,此菌最愛潛藏在分泌胃酸的胃竇,由於酸性環境有利幽門螺旋桿菌生存,它便會在胃內慢慢引起黏膜發炎及潰瘍等情况,令人出現胃脹、胃痛、反芻嘔吐、食慾不振等徵狀,不過要演變成胃癌一般需時3至40年,故不建議無病徵的帶菌者動輒進行驗菌或治療,惟已出現上述徵狀的人士則可作進一步檢查。

檢查方法最常用及最準確的是空腹吹氣測試,也可於身體檢查項目中加入驗血及驗糞便,以檢驗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部分長期胃痛、或出現體重下降、進食後嘔吐、大便呈深色的病人有需要會建議進行胃鏡檢查,讓醫生查看胃部結構、黏膜狀態等,以評估胃癌的風險,同時可以取樣本種菌,有助找出患者對哪種藥物呈抗藥性,再配對合適的藥物。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若出現長期胃痛、進食後嘔吐或大便呈深色等徵狀的人士,可進行胃鏡檢查,以評估胃癌風險。

抗生素及降胃酸藥 殺滅達八成幽門螺旋桿菌

徐醫生表示,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經由糞便和口水傳播,若飲用或進食了被帶菌者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食水或食物便有機會受感染,因此患者的家庭成員也容易受感染,然而徐醫生認為一般同枱食飯而感染的機會不高,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在非酸性環境下不易生存。由於不會即時出現徵狀,故要查找染病源頭並不容易。

殺滅幽門螺旋桿菌主要利用抗生素及降胃酸藥物,其殺菌率達八成,但若屬抗藥性細菌則可能需要進行2至3次治療才能成功,因此病人完成一次療程後,相隔4至8星期便需要再做幽門螺旋桿菌測試,以檢視治療成效。

康復後可再次感染  慎防循環傳播

此外,約有3%至5%的康復者會再次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需要再次接受治療,其中一個常見原因是同住家人為帶菌者,因共用浴室,或曾接觸其嘔吐物而產生交叉感染,故此醫生通常會建議病人的同住家人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查,以杜絕循環傳播。


相關閲讀: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注意胃癌「突擊」:腸化生、萎縮性胃炎

清除胃內的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減低胃部出現癌變風險,但胃部以下兩種情况同樣需要注意,以防胃癌「突擊」:

。腸化生:源於慢性胃炎令黏膜細胞出現變化,若出現異常增生便屬於癌前病變,最快可於數個月至一年演變成胃癌。

。萎縮性胃炎:胃黏膜會變薄、分泌腺出現萎縮,增加胃癌的風險,常見於相對較少胃酸的胃體。

「護胃」五法 不鼓勵斷食減肥

要增強胃部健康,徐醫生建議從飲食入手,日常注意飲食均衡及定時,還有以下五個「護胃」貼士:

1. 盡量少吃難消化及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負擔

2. 避免吸煙、少飲酒及咖啡

3. 少吃高鈉、醃製類及加工類食物

4. 多吃高纖及高抗氧化物的蔬果

5. 每日三餐按時進食,如有肌餓感便要進食,避免大量胃酸分泌刺激及增加胃部發炎風險

近年盛行以斷食來減肥,如168間歇性斷食法,會否影響胃部健康?徐醫生提醒,長時間不進食除了會引起消化不良外,膽囊亦有可能因而積聚大量膽汁,增加形成膽石的風險,故不鼓勵長時間斷食。

]]>
持續消化不良恐胃炎 增胃癌風險 查找胃炎5大高危因素 胃鏡檢查要麻醉嗎? //www.afterroberto.com/%e6%8c%81%e7%ba%8c%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6%81%90%e8%83%83%e7%82%8e-%e5%a2%9e%e8%83%83%e7%99%8c%e9%a2%a8%e9%9a%aa-%e6%9f%a5%e6%89%be%e8%83%83%e7%82%8e5%e5%a4%a7%e9%ab%98%e5%8d%b1/ Tue, 08 Jun 2021 07:31: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932 不少上班族因為工作時間長、食無定時,加上壓力大,導致經常出現胃痛、胃脹、飽滯不適、火燒心等消化不良徵狀,如果徵狀持續可能需要接受胃鏡檢查找出原因。有醫生指出,持續胃炎(Gastritis)更會影響胃部消化功能,甚至演變成萎縮性胃炎,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引致胃炎的5大高危因素是什麼呢?什麼情况下才需要接受胃鏡檢查呢?

相關文章: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持續消化不良 胃炎致胃壁「腸化生」增胃癌風險

betway体彩 外科專科醫生唐琼雄醫生表示,消化不良是一種徵狀,除了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關,亦可能是消化系統疾病,如胃潰瘍、胃炎等,甚至是癌症的先兆。

別以為胃炎只是小事!唐醫生指,胃炎會對胃壁造成破壞,持續胃炎不但會影響胃部消化功能,更會演變成萎縮性胃炎,一直沒有理會令胃壁出現「腸化生」現象,即腸道的黏膜細胞出現在胃壁,便會增加患上胃癌的機會。

持續胃炎不但會影響胃部消化功能,更會增加患上胃癌的機會。注意以下5大高危因素。
持續胃炎不但會影響胃部消化功能,更會增加患上胃癌的機會。注意以下5大高危因素。

胃炎5大高危因素 4種情况照胃鏡查找病因

胃炎的高危因素包括吸煙、喝烈酒、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長期服用某些消炎藥、多進食刺激性食物等。要分辨萎縮性胃炎和一般胃炎,必須透過胃鏡檢查:萎縮性胃炎在胃鏡觀察下,胃壁黏膜會呈偏白色,並且出現胃壁變薄情况,相反一般胃炎從胃鏡下觀察,會呈紅色,出現急性發炎現象。

唐醫生提醒,如果持續出現吞嚥困難、消化不良徵狀,或者體重無故急降、大便呈黑色,都應考慮接受胃鏡檢查,正確診斷病因。

相關文章:【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胃鏡檢查揪出萎縮性胃炎 監察麻醉或注射鎮靜劑 減不適感

很多人都擔心做胃鏡檢查要「生吞」胃鏡!唐醫生表示,其實現時會配合監察麻醉或注射鎮靜劑,並在病人喉部噴上麻醉藥,減少胃鏡進入喉嚨時的不適。一般胃鏡檢查需時約10分鐘,醫生會把內視鏡經口腔進入病人體內,同時充氣以撐開胃部方便檢查,過程中病人有機會感到輕微喉痛、上腹膨脹、噁心等。

一旦發現患上胃炎,醫生會評估病人的情况建議適當治療,包括抑制胃酸藥物,如果確認病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便需要服用抗生素療程。

保持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 胃不適及早求醫

唐醫生提醒不論有否胃炎,平日都應保持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包括定時進食、少食多餐,每餐不宜吃得太飽、太快,以減輕胃部負荷;避免睡前3小時吃太飽或進食高脂食物;戒煙戒酒、多運動,好好控制壓力及情緒,若發現胃部不適相關病徵,便要及早求醫和治療。

]]>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www.afterroberto.com/%e6%9c%ac%e6%b8%af%e8%83%83%e7%99%8c%e5%ad%98%e6%b4%bb%e7%8e%87%e5%83%85%e5%9b%9b%e8%87%b3%e4%ba%94%e6%88%90-7%e5%80%8b%e8%83%83%e7%99%8c%e9%ab%98%e5%8d%b1%e5%9b%a0%e7%b4%a0-%e6%b3%a8%e6%84%8f/ Thu, 08 Apr 2021 09:17: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889 【明報專訊】演員廖啟智去年12月確診胃癌,事隔數月不敵癌魔離世。早期胃癌沒有病徵,當病人出現不適時,往往已是中晚期,存活率相對較低。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廖啟智 (資料圖片)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2018年的胃癌發病率排名中,首4位依次為韓國、蒙古、日本及中國。胃癌高發率國家之一的日本,早已實施胃癌篩查計劃,建議40歲開始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提升存活率。香港應否跟隨?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胃鏡檢查 —— 胃癌及早治療,可提升存活率。如出現病徵或有高危因素,宜盡快接受胃部內窺鏡檢查。(Mohammed Haneefa Nizamudeen@iStockphoto)

 

相關文章:【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四期全球5年存活率僅4%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8年的數據,香港常見癌症中,胃癌排名第6,該年有1277宗新症,687人死於胃癌。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科臨床助理教授陳穎樂表示,胃癌存活率相對較低,胃癌四期的全球平均5年存活率僅約4%,一期的5年存活率則超過50%。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明報製圖)

 

由於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逾半病人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癌細胞甚至已擴散到其他組織。陳穎樂有留意廖啟智的新聞,但未知他確診胃癌時的病情。胃癌存活率視乎癌症期數、癌細胞擴散程度、病人身體狀况、年齡、藥物使用及對藥物的反應。若癌細胞已擴散到其他器官,甚至出現肝衰竭,情况更為嚴重。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陳穎樂(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胃癌系列】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大多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致

香港的胃癌存活率僅約四至五成,反觀日本雖為胃癌高發地區,存活率卻高達八至九成。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牀教授、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強解釋,日本有早期篩查,且累積了不少經驗,能及早找出早期胃癌患者,例如他們做內窺鏡檢查時不計成本、時間,又會使用噴灑染色劑,找出有問題的細胞,「香港做胃鏡可能用5分鐘,但日本可能要10至20分鐘」。

梁續指,胃癌早期沒有病徵,發現時多數已是晚期,「只有做篩查才找到早期患者」;惟就香港目前情况而言,部分公立醫院輪候胃鏡時間已長達1年,若再要推行胃癌早期篩查計劃,人手、配套未必配合,「40歲以上要做篩查的有幾百萬人,未必有成本效益」。他建議,高危人士考慮做幽門螺旋桿菌呼氣測試,有研究指若能及早殺滅幽門螺旋桿菌,可避免早期病變,減低胃癌機率。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日常接觸感染 —— 大部分胃癌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而幽門螺旋桿菌可經家人間日常接觸,如一起吃飯傳染。(XiXinXing@iStockphoto)

 

食飯「你一啖我一啖」 染菌高危

誰是高危?胃癌有何成因?梁偉強指,大部分胃癌是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部長期發炎,出現病變,最後演變成胃癌。縱使暫未知道幽門螺旋桿菌的實際傳染方法,惟該菌沒有宿主,又不能生存在環境中,常見寄生在人類胃黏膜,故相信是「人傳人」,亦與擠迫環境、居住地區發達程度有關。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梁偉強(受訪者提供)

 

「幽門螺旋桿菌屬慢性感染,由感染到有併發症,再變成癌症,可能要40、50年才發生。」故大多數人都是在年幼時,經家人間傳染 ,如食飯時「你一啖我一啖」;1990年代曾有調查指,當時70歲的港人約七成有幽門螺旋桿菌。但隨着環境改善,加上大家愈來愈注重衛生,中大在2008年找了超過2000名6至19歲香港人研究,發現當中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比率降低至約一成,「同外國感染率差不多」。

 

高鹽、刺激食物 損胃黏膜增風險

有指亞洲人特有基因ALDH2缺陷/CDH1變異,因而患胃癌的風險更高。惟梁偉強認為比起基因,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但的確有小部分胃癌病人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這類胃癌與遺傳有關,多在40歲前發病。

除幽門螺旋桿菌,胃癌亦受飲食習慣影響;高鹽或醃製食物經胃消化後,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加上高鹽會損害胃壁並導致細胞病變,或令胃黏膜加速變壞,增加胃癌風險。陳穎樂補充,經常吃刺激食物,容易令胃黏膜發炎,長期發炎有可能演變成胃癌。此外,經常吸煙、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曾接受胃部手術、近親患有胃癌,都屬於高風險因素。

 

健康飲食不吸煙 注意個人衛生

預防胃癌可從日常生活着手,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少吃油炸、高鹽分、高脂肪及加工肉類等食物,例如臘腸、鹹蛋、香腸、鹹魚等;飲食要定時,多吃含維他命C的食物及十字花科類蔬菜,如西蘭花、椰菜花、芥蘭等。此外,多吃含豐富胡蘿蔔素的蔬果,如紅蘿蔔、芒果、木瓜等,有助增強抵抗力。避免吸煙、酗酒,並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感染幽門螺旋菌。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少吃為妙 —— 預防胃癌可從日常生活着手,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少吃高鹽分、高脂肪及加工肉類等食物。(資料圖片)

 

胃癌高危因素

● 年過40歲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 吸煙

● 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

● 曾接受胃部手術

● 家族有胃癌病史

● 經常吃加工、高鹽食物

 

【明報專訊】胃癌病徵與一般胃病相似,如何分辨?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強指,大部分胃癌在早期沒有病徵,要待腫瘤有一定大小,才會感到胃部不適:如腫瘤在食道入口,進食時會有「落唔到格、頂住」感覺;若腫瘤生在幽門(即胃部出口),進食後或有想嘔吐的感覺。不過,這些屬非特定(non-specific)徵狀,胃癌病徵與消化不良徵狀相同,「單憑病徵,醫生都分不到是一般胃病還是胃癌」。

他續指,若突然胃痛且持續一至兩星期,或體重、胃口有改變,這些都可能是胃癌早期徵狀,應及早求醫。另外,年過40歲、家族有胃癌病史,或已知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均屬高危群。若擔心自己患胃癌,40歲前可檢查體內有沒有幽門螺旋桿菌,40歲後則可接受內窺鏡檢查。

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胃部不適 —— 大部分胃癌在早期無病徵,待腫瘤有一定大小,才會感胃部不適。(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deeepblue@iStockphoto)

 

【明報專訊】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見癌症,尤以東亞地區的發病率最高,北美地區的發病率則較低。胃癌又稱為「窮癌」,意指發展中地區的人患病風險較高。但為何在發達國家如日韓,胃癌發病率仍「名列前茅」?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梁偉強指,居住地區發達程度對會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影響,「愈發展的地區,一般愈少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他估計,現時日、韓的胃癌發病率高企,可能是「以前累積下來的感染,至現在病人六七十歲,才演變成胃癌病發」;他們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出生,由於當時日本、韓國等地經濟仍未起飛,衛生環境欠佳,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他形容,現時發病數據「可能只是反映當年受感染的人口」,但相信隨經濟發展、衛生改善,這些地區的胃癌發病率會愈來愈低。

 

文:姚穎彤、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7%b3%bb%e5%88%97-%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5%8a%9f%e8%83%bd%e6%80%a7%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5%8f%8a%e5%b9%bd%e9%96%80%e8%9e%ba/ Thu, 01 Apr 2021 09:00: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079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壓力大,胃痛、胃氣、消化不良等情况十分常見,但背後隱藏的問題或可大可小,絕不能輕視!常見的三大消化系統疾病包括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究竟病徵有何不同?要治療或預防又有什麼方法呢?

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相關文章:【胃癌系列】 胃癌初期易跟消化不良混淆?解開慢性胃炎、腸化生與胃癌關係之迷

胃酸倒流如火燒心 令食道受損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周詠文醫生表示,本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包括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中胃酸倒流會令人出現「火燒心」的感覺、喉龍痛等,胃酸倒流可能會令食道受損,增加患上食道炎、食道潰瘍,甚至食道癌的機會。

周醫生解釋,正常情况下胃部及食道之間的賁門括約肌,會在食物進入胃部後自動收縮,防止胃酸倒流。但如果進食後很快平躺,就有機會令胃酸倒流至食道;其他情况例如肥胖導致賁門括約肌鬆弛、橫膈膜括約肌因年長或退化而鬆弛,形成「橫膈膜小腸氣」,都會增加胃酸倒流的機會。

要改善胃酸倒流,周醫生說最簡單的方法是從飲食及生活習慣着手,少食多餐、避免睡前兩小時進食及減輕壓力等。另外可服用抗胃酸藥物及質子泵抑制劑減少胃酸,如情况嚴重,亦可考慮接受手術收緊括約肌。

功能性消化不良 避免暴飲暴食、辛辣油膩

另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會經常胃痛、有胃氣、進食後長時間都感到「未落格」。周醫生指,這個問題在年輕人身上較常見,或與他們的工作壓力大、生活或飲食時間不規律有關。如果徵狀持續,會建議患者照胃鏡排除胃癌,及檢查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或胃潰瘍等問題。

治療方面一般會處方減少胃酸的藥物,但周醫生說要徹底解決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樣必須要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避免暴飲暴食、進食辛辣或油膩食物及過量飲酒。

相關文章:【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不治療易引致胃炎、胃癌

除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門螺旋桿菌亦是引致胃痛的常見原因,有數據顯示本港約四成人都帶有幽門螺旋桿菌,但只有百分三至四的人會出現胃痛、胃酸倒流等病徵。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胃黏膜輕微慢性發炎,如果一直不處理有機會導致反覆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食道癌等。

病徵輕微的患者可以考慮驗血或做呼氣測試,從而得知有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病徵嚴重者則建議進行胃鏡檢查。周醫生表示,不是所有帶菌者都必定要接受治療,但如果患者同時出現消化不良或胃炎,就必須及早治療,包括服用抗生素及抑制胃酸的藥物,清除幽門螺旋桿菌,減低演變成胃癌的風險。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疾病 主要病徵 治療及預防方法
胃酸倒流 「火燒心」、喉龍痛、聲沙、咳嗽
  • 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少食多餐、避免睡前兩小時進食、減少進食高脂食物、減壓等。
  • 藥物治療:抗胃酸藥物及質子泵抑制劑,以減少胃酸
  • 手術治療
功能性消化不良 經常胃痛、有胃氣、進食後長時間都感覺「未落格」
  • 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減少進食辛辣或油膩食物、戒煙、避免過量飲酒
  • 藥物治療:抗胃酸藥物及質子泵抑制劑,以減少胃酸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多數患者沒有明顯徵狀,有機會直至發展成胃炎才出現輕微病徵,如胃脹、胃氣、胃痛、食慾不振等
  • 服用抗生素及抑制胃酸藥物清除幽門螺旋桿菌,減低演變胃癌風險

]]>
【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7%b3%bb%e5%88%97-%e8%83%83%e7%99%8c%e4%b8%89%e5%a4%a7%e9%a2%a8%e9%9a%aa%e5%9b%a0%e7%b4%a0-%e5%b8%b8%e5%90%83%e9%b9%bd%e9%86%83%e8%a3%bd%e5%93%81/ Mon, 29 Mar 2021 08:30: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252 都市人工作、生活忙碌、食無定時,不少人都會胃痛、胃灼熱、消化不良。不過,原來胃癌初期的病徵也差不多,加上並不明顯,隨時延誤診治。betway体彩 註冊營養師周明欣指出,有研究顯示,經常進食鹽醃製品、攝取酒精、肥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及少吃水果等,都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那麼,到底要吃什麼、要怎樣吃才有助預防胃癌?胃癌病人經手術治療後的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即記下護「胃」8大飲食法則!

【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betway体彩 營養師周明欣表示,減少進食鹽醃製食品、加工肉、少飲酒、吃足夠水果等,都有助減低患胃癌風險,也可以護「胃」。

 

相關文章:【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胃癌風險因素多 多與飲食習慣有關

胃部是人體的「食物分解場」,咀嚼後的食物會停留在胃部3至5小時,用作短暫貯存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不少都市人因工作或生活忙碌,外出用餐在所難免,稍不注意飲食,會令攝取濃味的食物增加及水果進食量不足,這些都能導致胃壁受損,引致胃部細胞容易發炎,甚至細胞變異,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

周明欣引述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與美國癌症研究院專家小組於2018年更新的胃癌研究報告指出,引致胃癌的風險因素很多,其中與飲食或生活習慣有關的包括:經常進食鹽醃製食品、攝取酒精及少吃水果等。

 

每天多攝取20克鹽醃食品 胃癌風險相應遞增

周明欣表示,胃癌發病率在亞洲地區,例如中國、日本、韓國等較歐美地區為高,這與不同地方的飲食及生活習慣、衛生水平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有研究指出,只要每天攝取20克鹽醃菜、魚或其他食品,會增加患上胃癌風險。

 

相關文章:胃輕癱 vs 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無法進食、嘔吐?病徵易混淆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 留意體重下降是警號

 

增胃癌風險:每天多攝取45克酒精

報告同時指出,酒精亦是不可忽視的高危因素,這與酒精代謝物「乙醛」有關,酒精亦能增加體內氧化,以及令致癌物被胃部容易吸收。只要每天攝取多於45克酒精(即超過3份酒精飲品;一份酒精飲品相等於36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烈酒),患上胃癌風險會增加。

 

增胃癌風險:少於0.5份水果

研究亦提及,每日進食少於半份水果,同樣有增加患胃癌的風險,但這證據沒有比上述的鹽醃食物及酒精證據強。周明欣闡釋,水果中含有不同的抗氧化物,例如類黃酮(Flavonoid)能有效抑制致癌物激活的酶素,減低基因氧化,有效阻止癌細胞的形成。「每天只要進食1.75份水果(即140克水果),例如1.75個細橙或0.75個西柚,已有助降低患胃癌的風險。」

【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護「胃」8大飲食法則

 

營養師教路:8大飲食法則 防癌護「胃」

要預防胃癌,首先要慎防病從口入!周明欣指出,除了以上問題要注意外,吸煙、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同樣是增加胃癌風險的「元兇」,不容忽視。她提醒要注意8大飲食法則,不但有助預防胃癌,對護「胃」也有很大的幫助。

  1. 減少進食鹽醃食物:日常飲食應避免進食鹽醃製及加工食品,濃味的食品也不宜過量。若自行煮食,可盡量選用新鮮的蔬菜帶出鮮味,例如香菇、紫菜及一些香草或天然香料,如檸檬、香茅、蒜、洋蔥、韭菜花等。
  2. 避免或減少酒精攝取:雖然說適量的酒精飲品可以保護心血管,但過量則有反效果,所以男士每日不應飲多於兩份酒精飲品,女士不宜多於一份。一份酒精相等於36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烈酒。
  3. 維持健康體重:注重飲食質素,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配合恆常運動,以維持健康體重。硏究發現體質指標(BMI)超過26與胃癌風險有關。
  4. 減少進食加工肉:加工肉如香腸、煙肉、漢堡扒等在處理過程中添加亞硝酸鹽,含亞硝酸鹽的食物會在人體內轉化成致癌物「亞硝胺」,有機會增加患癌風險。建議多用新鮮肉、魚、雞、豆腐等食物來攝取充足的蛋白質。
  5. 避免吸煙:吸煙已證實會增加患癌的機會率,估計全球約11%的胃癌個案是由吸煙引起,故建議戒煙最為理想。
  6. 每天吃水果水果含有豐富抗氧化物,減低細胞變異機會。建議每天進食2份不同的水果,特別是甘橘類的水果或有助減低患胃癌的風險。
  7. 選用健康烹調方式:建議減少進食燒烤或煙燻肉類或魚類,多選用蒸、煮、炒等健康烹調方式。
  8. 慎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損害胃壁黏膜,引致胃細胞發炎,慢性感染有機會演化成胃癌。建議要注意飲食和食物衛生,與家人朋友進餐時可使用公筷,預防交叉感染;若感胃部不適,及早見醫生了解情况。

 

胃癌康復者飲食有法:少食多餐 細嚼慢嚥

周明欣表示,若不幸患上胃癌,醫生一般都會根據腫瘤的大小、位置和細胞組織決定以哪種手術切除腫瘤,其中包括切除部分胃部或全胃切除。「在全胃切除的個案中,患者在手術後應按醫生指示補充相關的營養素,如鈣質、維他命B12和鐵質等,以免引致骨質疏鬆、惡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的情况。」

經過全胃切除手術的胃癌康復者,周明欣指,因為胃部的幽門已被切除,若進食大量食物,餐後未經消化的食物會迅速進入小腸內,容易出現腹痛、心悸、暈眩、噁心等症狀,這個現象稱為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

 

少食多餐減少傾食症候群

「為了預防Dumping Syndrome的出現和避免康復者營養不良,當患者接受手術後,營養師會先了解他們日常的飲食習慣,再評估患者的身體狀况,為他們制定合適的飲食建議。」

周明欣強調,不少胃癌患者在手術後體重明顯下降,故此必須提醒他們要少食多餐,進食時必須細嚼慢嚥。由進食肉類、澱粉質到蔬菜,逐步增加進食分量,讓腸道慢慢適應。「若患者出現營養不足時,也會建議他們飲用合適的營養奶、蛋白粉等,有助他們在餐與餐之間吸收更多營養,回復體力。」

]]>
【胃癌系列】 胃癌初期易跟消化不良混淆?解開慢性胃炎、腸化生與胃癌關係之迷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9%8c%e7%b3%bb%e5%88%97-%e8%83%83%e7%99%8c%e5%88%9d%e6%9c%9f%e6%98%93%e8%b7%9f%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6%b7%b7%e6%b7%86-%e8%a7%a3%e9%96%8b%e6%85%a2/ Tue, 16 Jun 2020 05:52: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152
【胃癌系列】 胃癌初期易跟消化不良混淆?解開慢性胃炎、腸化生與胃癌關係之迷
胃癌初期的徵狀容易跟消化不良混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甚至會患上胃癌?慢性胃炎會演變成胃癌?跟「腸化生」又有什麼關係?

胃癌是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2017年有超過1300宗新症。由於胃癌的初期徵狀不明顯,容易與消化不良混淆,因此不少患者都只當是普通胃部不適,甚至自行服食胃藥紓緩胃痛,這樣有機會延誤診治。還有經常聽到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甚至增加患胃癌風險,但原來慢性胃炎演變成胃癌的過程中,會出現「腸化生」這現象,到底什麼是「腸化生」?

【Power Up 推介】益多康 – 檸檬橄欖多酚(濃縮液) – 100%無毒檸檬及橄欖無糖發酵,有助增強抵抗力,立即網上訂購。

腸化生:胃部長期發炎 致胃黏膜變異

betway体彩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醫生解釋,「腸上皮化生」簡稱「腸化生」,是指胃黏膜的上皮細胞變成了類似腸黏膜的上皮細胞。正常情况下,胃會分泌胃酸幫助消化食物,同時分泌黏液保護胃壁不受胃酸等侵蝕,而腸道的細胞則負責吸收食物營養及水分;但如果胃部長期發炎,胃黏膜可能會出現變異,即是「腸化生」,令正常的胃黏膜細胞,轉變成好像腸黏膜細胞的吸收功能,亦失去了分泌保護黏膜的功能。

腸化生分三階段 演變胃癌機率較高

當變異不受控制時,便有機會發展成癌症,這稱為「異常增生」,亦可以說是癌前病變階段。

「腸化生」分為輕微、中度、嚴重三階段。有「腸化生」的人士,演變成胃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約百分之五,但會否轉化為癌症,也需視乎多方面因素,例如家族病史、飲食習慣等。

長期吸煙、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屬高風險

徐醫生提醒,高風險人士包括長期吸煙、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或家族中有胃癌歷史等的人士應特別留意,應考慮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及避免進食高鈉及醃製等加工食物。
定期檢查和及早治療 有助預防癌變

要確診「腸化生」,需要進行胃鏡,取胃黏膜活組織樣本化驗。雖然目前「腸化生」未有根治方法,但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炎等問題,接受適當治療,有助預防癌變,因此定期檢查十分重要。

徐醫生說,如果發現病人的胃黏膜已出現「腸化生」,便有需要定期覆診跟進,醫生會根據化驗報告而建議照胃鏡的頻密程度。

]]>
胃炎?胃潰瘍?胃痛發作時間 揭成因端倪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82%8e-%e8%83%83%e6%bd%b0%e7%98%8d-%e8%83%83%e7%97%9b%e7%99%bc%e4%bd%9c%e6%99%82%e9%96%93-%e6%8f%ad%e6%88%90%e5%9b%a0%e7%ab%af%e5%80%aa/ Wed, 14 Aug 2019 04:14:5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993 大部分人都曾經歷胃痛,不過詳細了解後,會發現每人的胃痛各有差別。有些人空腹時痛,吃飽就沒事、有些人臨近考試就發作、有些人感到痙攣般的痛楚,究竟是胃炎或是胃潰瘍呢?原來每種胃痛的特徵,都是醫生查找病源的線索。

 

胃炎?胃潰瘍?胃痛發作時間 揭成因端倪
(明報資料圖片)有些人飯前感到胃痛,誤以為「餓到痛」,有些人則在進食後一至兩小時後才感到痛楚,究竟是胃炎或是胃潰瘍?

 

 

結構性vs功能性胃痛

betway体彩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醫生指,胃痛基本上可分為結構性及功能性兩大類,前者包括胃部發炎、出血、阻塞等,醫生可用胃鏡檢查找出原因。如果胃炎嚴重及長期不癒,有機會演變成胃潰瘍。不過大部分因胃痛求診人士都只是胃炎,只有小部分是胃潰瘍;功能性胃痛則可能與患者的情緒壓力有關,有些病人會形容為「痙攣性或像扭毛巾式的痛楚」,但無論胃痛有多嚴重,照胃鏡都看不出有異樣。不過醫生都會建議病人照胃鏡,至少能排除結構性問題。

 

飯前飯後痛 與潰瘍位置有關

有些人飯前感到胃痛,誤以為「餓到痛」,其實可能是胃壁已一早受損,受胃酸刺激而感到胃痛。當病人進食後,食物在胃內阻隔胃酸,於是痛楚減少;另外,有些人在進食後一至兩小時後才感到痛楚,則代表潰瘍位置處於十二指腸的前段,因為食物經胃部消化後才抵達十二指腸,刺激潰瘍位置。至於功能性胃痛的患者,他們感到胃痛的時間則與進食與否沒有關係,反而面對壓力時,例如考試就會感到胃痛,有些人甚至會痛至嘔吐。胃潰瘍患者則較少會因胃痛而嘔吐。

 

消炎止痛藥傷胃

有不少情况都會導致胃潰瘍,最常見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導致慢性胃炎而產生潰瘍;其次是壓力增加胃酸分泌,胃酸過多令胃壁長期受刺激下而受損;此外,服用消炎止痛藥或阿士匹靈都有機會損害胃壁,尤其是空腹服藥,故醫生會同時處方胃藥,並叮囑病人要飯後才服藥。而胃酸倒流、消化不良或進食不定時人士,他們出現胃潰瘍的機會亦較一般人高。

 

質子泵抑制劑降胃酸

當病人確診胃潰瘍及排除其他原因後,醫生一般會處方稱為質子泵抑制劑的特效抑壓胃酸藥,一般服藥四至八星期,療程長短因病情而異。而針對因其他疾病而要長期服消炎止痛藥或阿士匹靈的人,醫生會建議患者長期服降胃酸藥,以降低胃潰瘍的風險。

 

其他容易與胃痛混淆的急症

徐醫生提醒,如果病人忽然感到胃部劇痛,要留心會否是出現以下急症,因有機會是其他內臟的痛楚轉移。如有懷疑,必須立即求醫:

  •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 急性胰臟炎
  • 大動脈撕裂
  • 急性膽囊發炎
  • 盲腸炎

 

相關文章:

胃痛?胃酸倒流?十二指腸潰瘍?查找病因 勿亂服藥致反效果

【讀者MailBox】緊張大師較易腸抽筋

肚皮九宮格 估算肚痛根源

遇不尋常肚痛 咪靠食成藥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增患胃癌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6%84%9f%e6%9f%93%e5%b9%bd%e9%96%80%e8%9e%ba%e6%97%8b%e6%a1%bf%e8%8f%8c-%e5%a2%9e%e6%82%a3%e8%83%83%e7%99%8c%e9%a2%a8%e9%9a%aa/ Fri, 19 Jul 2019 04:01: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547 腸胃肝臟科,betway体彩
,幽門螺旋桿菌,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常見寄生在胃黏膜的細菌,有機會導致消化不良、胃炎或腸化、腸胃潰瘍等,嚴重更有可能增加病人患上胃癌的風險。(明報資料圖片)

經常聽到幽門螺旋桿菌,原來香港約有四成左右的人感染此菌,十分普遍。患有幽門螺旋桿菌的病人,除了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胃炎等腸胃毛病外,亦有較高機會患上胃癌,故此一旦感染宜及早求醫。

【Power Up 推介】益多康 – 檸檬橄欖多酚(濃縮液) – 100%無毒檸檬及橄欖無糖發酵,有助增強抵抗力,立即網上訂購。

經糞便及口水傳染 帶菌者未必有病徵

betway体彩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醫生指出,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常見寄生在胃黏膜的細菌,大部分帶菌者未必有病徵,有時患者是在接受胃鏡檢查時才發現。但這種細菌有機會導致消化不良、胃炎或腸化(即腸道長期發炎)、腸胃潰瘍等,嚴重更有可能增加病人患上胃癌的風險。

徐醫生指,幽門螺旋桿菌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經患者的糞便及口水,故與患者共同生活的人士感染機會亦較高。

診斷:胃鏡、大便種菌、吹氣測試

若懷疑病人有幽門螺旋桿菌,徐醫生表示,有不同的方法作診斷,除了大便種菌檢查或胃鏡檢查,醫生亦可能會進行吹氣測試,首先會讓病人服藥丸或藥水,如胃內存有此菌,其尿酸酵素會與藥物產生化學作用,繼而從病人吹出的氣體便能檢測得到。醫生通常會因應個別病人情况,而決定採用哪一種檢查方法。

當確診病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醫生通常建議病人接受殺菌的抗生素療程,以及抑制胃酸特效藥。徐醫生解釋,通常兩星期的療程已能清除沒有抗藥性的幽門螺旋桿菌,之後病人需要再進行吹氣測試檢查是否仍存有細菌。若未能殺盡,醫生會再處方合適的藥物。

服用抗生素、抑制胃酸特效藥 必須完成療程

徐醫生提醒,由於幽門螺旋桿菌有機會導致胃癌,所以患者一定要完成整個療程,若患者發現體重下降及食慾不振,更要特別留心及盡快求醫檢查。

]]>
胃痛?胃酸倒流?十二指腸潰瘍?查找病因 勿亂服藥致反效果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7%97%9b%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5%8d%81%e4%ba%8c%e6%8c%87%e8%85%b8%e6%bd%b0%e7%98%8d-%e6%9f%a5%e6%89%be%e7%97%85%e5%9b%a0-%e5%8b%bf%e4%ba%82%e6%9c%8d%e8%97%a5%e8%87%b4/ Wed, 26 Jun 2019 03:36:0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9932 胃痛十分常見,成因有很多,例如可能是焦慮、緊張和不安而引起的心理性胃痛,亦可以是胃有問題而引起生理性胃痛,例如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酸倒流,以至消化不良,甚至可能是與胃無關,而是膽石、胰臟及心臟病所引起的上腹痛,令人誤以為是胃痛作怪。要治療胃痛最緊要查找病因,對症下藥,若胡亂服藥,隨時引致反效果,令胃更傷!

 

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曾尚賢醫生,胃痛
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曾尚賢醫生表示,胃痛的成因有很多,必須對症下藥才能解決。

 

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曾尚賢醫生表示,醫生面對胃痛求診者,必須要詳細問診,包括症狀出現多久、有沒有特別的起因等,而胃痛發生的時間,有可能也帶來一點病因的提示。

 

胃痛時間提示病因

「若是半夜痛,好有可能是十二指腸潰瘍;有些人開始時懷疑是胃痛,但痛楚慢慢移往右下腹,結果發現其實是盲腸炎;有時吃完肥膩食物後疼痛,則有機會是膽出了問題或者消化不良;至於吃飽後立即痛呢?則可以是胃潰瘍所致。」

 

曾醫生又稱,如果胃痛的出現,是在做運動或追巴士等情况下出現,則有可能是心臟問題引起,若在考試季節或緊張時有胃痛,則多與心理有關。

 

止痛藥僅可紓緩 亂服更傷胃

出現胃痛時,如何處理呢?不少人都會自行服用止痛藥或胃藥,但曾醫生提醒,此舉往往效果不彰。

 

他解釋,普通的止痛藥如撲熱息痛,或可以稍為紓緩一些痛楚,但卻未能針對問題根源所在,故實際幫助不大,但若使用強力止痛藥如骨科止痛藥,則會更胃更「傷」。至於胃酸抑制劑亦只對與胃酸引起的胃部不適發揮效用,若因其他原因,也不會見效。

 

服藥後吐鮮血或嘔吐 必須立即求醫

他以胃潰瘍為例,成因很多時都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藥只是紓緩痛楚,需要處方抗生素才能有效處理;心理引起的胃痛則要從減壓及調整生活入手改善。因此他提醒市民,若服用普通藥物後症狀依舊,甚至是胃痛更嚴重或出現一些危險症狀,例如吐鮮血或咖啡渣嘔吐物、大便有黑水等,便應該盡早求醫處理。

 

根據英國的NICE臨牀指引,若病人接受臨牀檢查及服藥後,症狀仍持續,便需要進一步接受檢查,包括照胃鏡及驗血等,以釐清胃的狀况,以免錯失發現嚴重潰瘍、出血及癌症等危重疾病的機會。但若照胃鏡後仍沒有發現,而醫生有疑慮,便可能需要以超聲波及電腦掃描等檢查其他器官。

 

5個護「胃」貼士

要遠離胃痛或紓緩胃部不適,便要從日常飲食習慣做起,好好護「胃」,曾醫生有以下建議:

。平日盡量減少食用難消化的食物,以免消化不良;

。不要吃宵夜,會增加胃酸倒流的風險;

。進食時速度慢一點、食物咬碎一點,也不要吃得太飽;

。胃痛不適時,切記要少食多餐,以減輕胃部負擔;

。有些人特別容易有胃痛,例如煙民、長期飲酒及經常服用止痛藥的人,更需要加倍注意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