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29 Dec 2022 06:21:0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幼童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港12歲以上第3針接種率逾83% 學者:混合免疫屏障5月已穩固 //www.afterroberto.com/%e6%b8%af12%e6%ad%b2%e4%bb%a5%e4%b8%8a%e7%ac%ac3%e9%87%9d%e6%8e%a5%e7%a8%ae%e7%8e%87%e9%80%be83-%e5%ad%b8%e8%80%85%ef%bc%9a%e6%b7%b7%e5%90%88%e5%85%8d%e7%96%ab%e5%b1%8f%e9%9a%9c/ Thu, 29 Dec 2022 06:14: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225 【明報專訊】截至昨(28日)晚8時,本港12歲或以上市民的第3針接種率為83.2%,其中年滿80歲長者的第3針接種率為63.53%,較上周六增0.11個百分點。醫衛局長盧寵茂曾稱疫苗通行證將是最後撤銷的措施之一,上周六(24日)他重申「一老一幼接種率仍低」,不適宜取消。事隔4日,政府以本港已「築起穩固防疫屏障」為由,全面撤銷實施逾10個月的疫苗通。有公共衛生學者質疑,不少專家和學者早於半年前提出本港具「混合免疫」保護,不見得免疫屏障過去數個月有何改變。

港12歲以上第3針接種率逾83% 學者:混合免疫屏障5月已穩固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第3、4和第5針安排 已接種3針康復後6個月可打第5針(16日起預約)


學者:混合免疫屏障5月已穩固  孔繁毅:應視感冒處理

隨着本港逐步放寬防疫,盧寵茂最近多次被問到維持疫苗通的理據,他本月中形容有關措施曾對推高疫苗接種率發揮效用,維持措施是為要繼續推動接種,以及保護未打針的長者和幼童進入高危場所,並質疑要求撤銷疫苗通者是「幫倒忙」。他最新一次回應維持疫苗通的理據是於上周六,當時稱一老一幼接種率仍低。

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向本報表示,本港混合免疫早於今年5月已非常穩固,一直以來重症比例很低,新冠早已在港成為風土病,應視為感冒般處理。


港12歲以上第3針接種率逾83% 學者:混合免疫屏障5月已穩固
政府鼓勵家長為幼童接種疫苗。(資料圖片)

80歲以上長者63.53%打3針 3歲以下幼童逾22%打首針

截至昨晚8時,12歲或以上市民的第3針接種率為83.2%,其中年滿80歲長者的第3針接種率為63.53%,較上周六增0.11個百分點。至於疫苗通未涵蓋的半歲至3歲幼童,至昨晚第一針接種率僅22.94%,較上周六增加0.3個百分點。

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及孔繁毅等4名港大學者今年7月提出,本港應於今夏逐步放寬防疫,以產生由自然感染和疫苗注射構成的「混合免疫」屏障。盧寵茂當時反駁有關說法,指「純屬理論」,未能保護市民。昨記者會公布取消疫苗通時,盧寵茂引用已打3針者及已打兩針並曾感染者的「有效接種率」達94%為理據,形容「已建立穩固防疫屏障」,惟未有使用「混合免疫」字眼。


相關文章:【兒童健康】小朋友染疫發燒如何護理 4類常見傳染病家長要知道 小朋友眼敏感、鼻敏感怎辦?關注孩子身心健康


學者:長幼接種率近月未變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認同,本港混合免疫屏障過去半年來都非常高,不見得現在有何轉變,包括長者和幼童接種率,質疑為何待今天才大幅放寬措施。

(新冠疫情)

]]>
【新冠疫苗】專家不建議兒童溝針 不宜等幼童復必泰 須接種最少兩針疫苗方可防重症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5%b0%88%e5%ae%b6%e4%b8%8d%e5%bb%ba%e8%ad%b0%e5%85%92%e7%ab%a5%e6%ba%9d%e9%87%9d-%e4%b8%8d%e5%ae%9c%e7%ad%89%e5%b9%bc%e7%ab%a5%e5%be%a9%e5%bf%85%e6%b3%b0/ Thu, 22 Sep 2022 04:34:0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388 【明報專訊】衛生署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上月初批准調低兩款新冠疫苗接種年齡門檻至6個月大,幼童早前已能接種科興疫苗,事隔逾一個半月,港府前日公布已收到供6個月至4歲接種的幼童版復必泰認可申請,將交由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審核。專家委員會成員、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稱,若幼童可以接種復必泰的時間「愈快愈好」,惟自己不知幼童版復必泰抵港日期。他又稱個人不建議幼童溝針,並強調兒童須接種至少兩劑科興疫苗方有足夠成效預防住院、重症,籲家長帶子女接種,接種首針後要盡快打第2針。(見附表:兒童及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劑次)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專家不建議兒童溝針 幼童復必泰未知抵港日期

劉宇隆昨早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受訪時表示,衛生署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已認同兩款供港疫苗可供6個月以上的幼童接種,期望顧問專家委員會及政府很快可以完成審批。他稱委員會隨時可開會,故幼童能否接種疫苗的瓶頸在於藥廠何時能提供疫苗。

有為兒童接種科興疫苗的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自8月初批准幼童接種兩款疫苗後,不乏家長感到「模稜兩可」而未帶子女接種,認為即使幼童版復必泰疫苗抵港,希望「溝針」的人不多。

劉宇隆亦向本報澄清,自己不知幼童版復必泰抵港日期,只希望「愈快愈好」;另由於現時並無足夠數據分析相關年齡層能否「溝針」接種復必泰及科興,亦只有少數國家將疫苗接種的年齡門檻降至6個月的幼童,因此他個人不建議幼童溝針。

【新冠疫苗】專家不建議兒童溝針 不宜等幼童復必泰 須接種最少兩針疫苗方可防重症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資料圖片)

關日華稱幼童接種復必泰首2針最少相隔8周 等復必泰「唔太划算」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關日華表示,兒童染疫後情况可急劇惡化,如出現抽筋會令腦細胞出現損傷,影響兒童長遠發育。關指,近日「不斷有兒童染疫」,形容希望留待復必泰抵港方帶子女打針的家長「未有意識到危險性」,而接種兩針能大大提升疫苗有效性,惟幼童接種至少要相隔8周方能接種第2針復必泰、3個月後才能打第3針;家長若留待10月才打針,又要再等兩個月方可打第2針,做法「唔太划算」。


【新冠疫苗】專家不建議兒童溝針 不宜等幼童復必泰 須接種最少兩針疫苗方可防重症
一名16個月大幼童即場接種新冠疫苗(圖為九龍婦女聯會日前舉辦接種活動)。(曾憲宗攝,明報資料圖片)

網民指染疫童腦炎因打科興 劉宇隆斥不盡不實

至於日前(20日)公布,染疫後抽筋、疑出現急性壞死性腦炎的兩歲男童,有網民稱男童因接種科興導致染疫後有嚴重併發症,劉宇隆質疑相關人士以「似是而非的證據散播不盡不實的事情」,重申科興疫苗是滅活疫苗,接種後疫苗的病毒不會在體內繁殖,批評相關言論是在家屬的傷口灑鹽。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關慧敏昨在疫情記者會表示,男童仍然危殆,需插喉及使用呼吸機,稱男童因高病毒量引致嚴重併發症,與接種疫苗無關,強調打針相當安全。


相關文章:【兒童疫苗通】5至11歲首階段須打第1針滿3個月打第2針 未曾接種康復者科興須打「3針」復必泰「2針」


已打一針兩歲童染疫發燒咳嗽 疑腦炎曾休克

醫管局(20日)表示,男童8月30日接種首針科興疫苗,本月18日發燒,翌日快測陽性,隨後咳嗽、有鼻水及高燒,在指定診所求醫後轉至公院急症室求醫。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關慧敏稱,男童入院後抽筋,核酸檢測Ct值為18.1(即病毒量不低),由於送院時精神狀態不太理想及需用藥停止抽筋,另要透過儀器、藥物維持維生指數,故列為危殆。關補充,男童初步電腦掃描結果顯示腦水腫,疑出現急性壞死性腦病,而男童家人至昨快測仍呈陰性。


重申接種科興最少2針方有足夠保護力 呼籲盡快帶子女打針

本身是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的劉宇隆向本報表示,除上述情况,男童曾休克,另有尿崩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瞳孔亦沒反應,並引述消息稱其腦水腫嚴重,「很高機會」屬急性壞死性腦炎。劉宇隆引述港大研究稱,科興疫苗至少要接種兩劑方有足夠保護力,接種兩針亦要在14天後始有明顯成效,由於兒童接種首兩針須相隔28日或以上,劉呼籲家長盡快帶子女打針。


【新冠疫苗】專家不建議兒童溝針 不宜等幼童復必泰 須接種最少兩針疫苗方可防重症
資料來源:衛生防護中心,版本日期:2022 年 8 月 23 日

滿70歲首針 近兩周較上月底增一成 同期滿60歲增三成

此外,推動「一老一幼」打針是橫跨兩屆政府的目標。本報統計發現,60歲或以上長者過去兩周首針接種數字,較8月中下旬增近三成;只計70歲或以上則僅增約一成。劉宇隆認為,推高接種是放寬社交措施的條件之一,但若長者不願打針亦應尊重。

本報比對截至前日的過去兩周(9月6至19日)和8月中下旬(8月16至29日),長者每日接種第 1和第 3針數字,發現過去兩周接種首針的60歲或以上長者,較8月中下旬增約28%;70歲或以上僅增約12%(見表)。本港整體過去兩周接種第 3針數量較8月中下旬增四成半,60歲或以上和70歲或以上分別增少於兩成和一成。

政府發言人昨回覆稱,經5途徑主動聯絡未打針長者,上門鼓勵接種先導計劃過去周末探訪逾1200戶,為8名一針未打、15名原無計劃打下一針的長者打針。發言人說,社會仍有小部分長者因健康或個人選擇而有保留,不論如何宣傳和解說仍不願接種,今次計劃有助令部分長者改變主意。發言人稱面談為釋除疑慮的一步,強調計劃有一定參考作用,視情况考慮延伸計劃。

長者安居協會本月起受政府委託接觸未打針的一線通平安鐘用戶,該機構回覆稱至昨聯絡6959名長者,協助近135人預約,當中有長者因年紀大、行動不便、免家人憂慮或爭拗而從未打針。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小朋友染疫發燒服退燒藥要小心 專家解構爸媽照顧7個注意


劉:應尊重不打針者 現要增兒童針率

劉宇隆稱,若新冠病死率跌至0.1%,加上兩針接種率達八至九成,便有條件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問及近日長者接種進度,他認為政府推動長者打針已逾年半,若長者仍不願打針亦「無計」,當局「盡咗力就問心無愧」。他說,兒童較遲開始接種,現應着重推高兒童接種率,冀年底6個月至3歲幼童兩針接種率可達五至六成。至20日,本港整體兩針接種率為91.6%。

有關接種新冠疫苗 最新資訊請參閱 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zh-HK/

(新冠疫情)

]]>
【武漢肺炎】教幼童戴口罩 專家倡提問引導說明動機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98%8e%e5%a0%b1%e5%b0%88%e8%a8%8a%e3%80%91%e6%95%99%e5%b9%bc%e7%ab%a5%e6%88%b4%e5%8f%a3%e7%bd%a9-%e5%b0%88%e5%ae%b6%e5%80%a1%e6%8f%90%e5%95%8f%e5%bc%95%e5%b0%8e%e8%aa%aa%e6%98%8e%e5%8b%95/ Mon, 03 Feb 2020 05:45: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020
【武漢肺炎】教幼童戴口罩 專家倡提問引導說明動機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全民戴口罩防疫,對幼童而言,要長時間戴住口罩或會不明所以,亦可能覺得不適。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曹宏業稱,要幼兒「戴好口罩」不是易事,據家長及老師觀察,幼兒可能會咬口罩,貪玩將口罩當眼罩「戴在眼」等。他引述有本地研究指出,小朋友缺乏動機做好戴口罩等衛生行為(hygiene behavior),因不明背後目的,他建議家長逐步提問,引導幼兒明白戴口罩是預防病毒和細菌入侵身體致病;又提醒家長切勿責備子女說「不戴口罩會死」、「不戴口罩無飯食」等負面說話。
相關資訊:【武漢肺炎】戴口罩常見三錯誤 如何令兒童唔抗拒戴口罩?護理專家話你知

教大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曹宏業稱,本地有研究指出,要小朋友做好衛生行為,最重要是令其明白背後原理或動機,「當他們不明白時就不會跟足行為」。本身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的曹宏業近日接觸幼兒,問他們「為何要戴口罩?」,獲回答是「保暖令自己不會病」,顯示他們不理解為何戴口罩。

要釐清戴口罩動機,曹宏業建議家長以3條問題引導子女(見表),先問「為何人會生病?」令他們知道病毒或細菌入侵身體是病因;再進一步問「如何預防疾病?」,答案是要防止病毒或細菌入侵身體;最後問道「如何阻止?」,引導他們理解戴口罩、用梘液洗手,以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可杜絕病毒或細菌入侵身體,預防疾病。

 

家長勿煩躁 戴得好要稱讚

有家長着緊子女健康,若子女戴不好口罩,便煩躁及責備。曹宏業稱,家長若即時反應埋怨「都叫咗你戴好口罩」、「唔戴口罩今晚無飯食」,或日提數十次「戴番口罩」,此等說話都無助讓子女明白戴口罩的原因。他提醒家長不要因戴口罩影響親子關係,要多讚子女戴好口罩,亦要讓他們知道父母關心他們等。

幼稚園、小學復課無期,子女長時間留在家中,曹宏業稱,家長可以與子女一同做家務,煮飯,甚至一起清潔、做消毒工作,「透過消毒張枱,以1:99稀釋漂白水清潔,教他們衛生知識」。

此外,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拍片提醒家長,小朋友不應戴成人口罩,要用合宜大小的兒童口罩,遮好口鼻。

(武漢肺炎)

]]>
家長意識提高幼童對屏幕時數減 //www.afterroberto.com/%e5%ae%b6%e9%95%b7%e6%84%8f%e8%ad%98%e6%8f%90%e9%ab%98%e5%b9%bc%e7%ab%a5%e5%b0%8d%e5%b1%8f%e5%b9%95%e6%99%82%e6%95%b8%e6%b8%9b/ Wed, 19 Sep 2018 03:02: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094 在現今數碼世代,幼童普遍會使用電子產品學習。衛生署調查發現,近八成家長表示,知道幼童每天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包括看電視、使用電腦、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話等電子產品)的時間不應多於120分鐘,而調查發現幼童每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間的中位數為60分鐘,較上次調查少20分鐘。眼科醫生表示,幼童的眼球未完全發育,電子產品的光度會影響視力的發展,建議「可免則免」。

調查表示,有79%受訪家長表示,知道幼童每天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時間不應多於兩小時,較上一次2013年的同類調查上升17個百分點。衛生署助理署長馮宇琪說,電子屏幕產品削減幼童應有的體能活動量,容易導致肥胖,亦會因少了與人溝通,妨礙語言及社交等方面的發展。衛署參考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今年初更新限制屏幕產品的時間,由每日120分鐘改為60分鐘。

眼科醫生:易發炎近視 可免則免

眼科專科醫生羅智峰表示,2至6歲幼童的眼球未完全發育,容易受電子屏幕產品發出的光傷害,當幼童集中使用電子產品,會減少眨眼次數,從而令眼睛變乾,容易引致眼睛發炎;當幼童靠近觀看電子屏幕時,亦會增加近視的風險,近視度數超過600度即屬深近視,容易引致視網膜脫落及黃斑點病變等問題,需要接受手術治理。羅智峰說,現今幼童難以完全不接觸電子產品,但為視力健康,如非必要便「可免則免」。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9/e4712da7b211409d3d8a3be6d92b397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