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21 Sep 2023 08:11:2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平衡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跌倒】40歲後肌肉流失 平衡力反應變差  young old防跌3招鍛煉下肢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8%b7%8c%e5%80%92%e3%80%9140%e6%ad%b2%e5%be%8c%e8%82%8c%e8%82%89%e6%b5%81%e5%a4%b1-%e5%b9%b3%e8%a1%a1%e5%8a%9b%e5%8f%8d%e6%87%89%e8%ae%8a%e5%b7%ae-young-old%e9%98%b2%e8%b7%8c3/ Tue, 19 Jul 2022 08:08: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796 【明報專訊】防跌意識、防跌運動很重要。人到young old(初老),神經系統速度轉慢,尤其40歲後,支撐身體的重要肌肉開始流失,肌肉開始鬆弛,平衡力轉弱。但有多少young old會在意這些變化,適時準備呢?不少Young old的生活仍然活躍,日程精彩:友儕結伴行山,閨密逛商場雞啄唔斷,走路時眼不離手機。如此分心,一個不留神,就很容易跌倒受傷!防跌是young old的必修科,以下有「防跌3招」,教練說只要勤加練習,平衡力定會提升。

【跌倒】40歲後肌肉流失 平衡力反應變差  young old防跌3招鍛煉下肢

40歲後失肌 平衡反應變差 young old要防跌

連日來天氣真是壞透,密不透風,翳焗難耐,氣壓奇低,簡直就像活在一個氣炸鍋內。不單人感到窒息,相信連個天也好像閉氣待發,隨時作勢咆哮。執筆前一晚,突然飛來一大群「大水蟻」。門窗雖然已裝上蚊網,但也抵擋不了牠們。當眼見幾隻大水蟻竟然飛透紗窗掉進熱湯內時,我便知道要下雨。果然,翌日起來,黑黑沉沉,天好像從未曾亮過,整天夾雜雷聲和暴雨。

當準備出門時,天文台已發出黃色暴雨警告。由於職責所在,不能不外出,我唯有盡量小心開車。沿途暴雨像密集的水箭一支一支直射擋風玻璃,水撥已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但是前面景象仍然是模糊不清。若要前行,只能認清方向,加倍小心。收音機傳來廣播人對駕駛者體貼的叮囑:「天氣惡劣,要小心駕駛。要與前車保持距離,一定要留意燈號,切勿超速,小心地滑。」


相關文章:【Young Old健康】Young Old 防老養生有法 小改變生活模式 大改善預防老人病出現(附:7個防老養生法則)


小心跌一跤扭傷骨折 跌倒與平衡力有關

是的,小心地滑啊!千萬別掉以輕心,因為一個不留神,很容易會滑倒受傷。因此,「小心地滑」確是一個應景的忠告。最近我接到數宗因跌倒受傷的病人,他們多是我輩young old。老同學Ricky退休後1個月,返大學探舊同事途中在梯間摔倒,扭傷腳踝、撞傷了頭,要住院個多月才能康復。病人女兒在屋苑平台差錯腳,跌了一跤、腳骨骨折,不能陪媽媽來診所覆診。至於翠絲的情况更糟糕,由照顧者變成被照顧者。

翠絲母親去年尾意外跌倒,出院後的生活要依賴他人照顧。由於外傭遲遲未能到港,翠絲要一邊上班,一邊扛起照顧母親的重責。幸好丈夫老余剛退休,當起「一家煮夫」、「大小家務執事」及「輪椅操作員」,翠絲才能勉強挺過這段漫長的「外傭真空期」。不過,正當僱傭中介公司通知翠絲,外傭聘任快有眉目,她卻在街上好端端的跌了一跤。

翠絲無奈地說:「在急症室等了6小時才見到醫生。醫生說:我的腳骨折,不可以受力,不能走動,要坐輪椅,批出兩個月病假。」她續問:「福哥,我為何會無端端跌倒?」

跌倒與平衡有很大關連。平衡力必須依賴一套完整的神經系統,足部知覺神經,感應下肢關節,經神經線傳至脊骨中樞神經,再傳至腦袋,發出指令。還要依賴視覺神經、內耳神經、脊椎神經、中樞神經等系統不斷協調,才可保持平衡。平衡系統一般在2歲開始發展,直至10、20歲為巔峰期。巔峰一過,各種機能都會隨歲月慢慢退化。


50歲開始 身體重心擺動大

40歲後,支撐身體的重要肌肉,如身軀核心肌肉、大腿肌肉會開始流失。肌肉一經流失,平衡反應便會變差。下肢關節,包括膝關節、足部關節,亦會隨歲月而退化。當關節活動能力減弱、轉動範圍變窄,跌倒風險便自然增加。研究發現:從50歲開始,身體重心擺動幅度大,跌倒風險會較年輕時幾何級數地增加。年紀愈大,風險愈高。因此,說得殘忍一點,跌倒多是年齡惹的禍。

「哼!聽你這麼說,我更氣憤。我不是很老!」翠絲不忿地說。

沒錯,翠絲不算很老,最多只是young old。不過人到初老,神經系統傳導速度轉慢,感官靈敏度相對遲緩,機能反應當然亦已下降。肌肉開始鬆弛,平衡能力明顯會轉弱。事實如此,但有多少young old會在意這些變化,並適時準備和適應呢?

Young old的生活仍然活躍、步伐緊密、日程精彩。友儕三五成群,結伴行山;閨密同逛商場,東張西望,邊行邊說,雞啄唔斷;就算獨自上街,無論在車廂內、在步行中,也分秒必爭,眼不離手機、追蹤每刻變幻的資訊,甚至邊行邊覆WhatsApp。我有好友更會一邊駕駛,一邊開視像會議呢!試問一下,如此分心,young old又怎能不「出事」呢?

「既然如此,你有何武林秘笈可供參考?」翠絲問。


相關文章:肌少症|長者體型偏瘦、肌肉量少是正常?慎防肌少症 50歲開始「練大隻」減跌倒風險


3招練下肢 增身體穩定度

防跌是young old的必修科啊!課程並不複雜。首先,我們做任何舉動也不可掉以輕心,要提高專注力,不可一心二用。就算是走路、上落樓梯、起身站立、踏進浴缸等平常不過的舉動,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專心地去做。我們更要認清自己身體的改變,凡事要量力而為。縱使心態可常保年經,畢竟身體狀態漸進初老。所以,一切爬高爬低、上山下海、左兼右顧、multi-tasking等高難度操作,一定要多加留意。

其次,提升平衡能力,肌肉訓練亦是young old必要多做的功課。持續的訓練可減慢平衡力下降速度。若不想跌倒,我們便要多下工夫,勤做下肢運動,如耍太極、跳健康舞、扶着泳池邊踢腿、拉筋等。不過,就個人而言,健身訓練對我至為受用。早於10多年前,一直熱中的羽毛球也要停止,因為我正面對肌肉流失的問題。我意識到要鍛煉肌肉和平衡力了。在朋友介紹下,每星期都跟教練上健身課。教練Ken sir根據我當天身體狀况,設計不同肌肉組別訓練;經常鍛煉的有背肌、四頭肌、腹肌和胸肌。至於平衡力訓練,更是每堂必不可少。

記得有一次,我邀請Ken sir為幾個退休好友辦了一個防跌午餐工作坊,席間他示範及解說以下「防跌3招」

1.單腿抬膝

作用:提升足踝關節的反應和穩定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收腹,保持腰背挺直;右膝提起至90度,維持15至30秒。左右腳交替訓練為1組,練習2至3組

2.單腿畫弧

作用:透過擺動腿部,改變身體重心,鍛煉身體活動時的穩定度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收腹,保持腰背挺直;右腳提起,以腳尖由前方12點開始,向外畫弧形至3點方向,停留3至5秒,返回12點方向,再停留3至5秒,畫弧1分鐘。左右腳交替訓練為1組,每次練習2至3組

3.跨步抬膝

作用:強化大腿力量,同時改善肌肉、神經系統的反應及協調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挺胸收腹;抬起右腳,重心向前移動,跨步下蹲後,重心向後移動,右腳用力蹬,隨後快速抬高右膝,重複12至15下。左右腳交替訓練為1組,每次練習2至3組

Ken sir告知只要勤加練習,平衡力一定會提升。因此,我將以上「3招秘笈」全數傳了給翠絲。希望她在康復後能多加鍛煉。作為young old,身體雖然開始退化,但只要能保持樂觀心態、注意健康飲食、經常運動健身、定期接受身體檢查,相信我們的老化速度必定會遲緩,下半場人生必定會精彩。

除此,注意平衡、小心地滑亦很重要!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www.afterroberto.com/%e9%95%b7%e8%80%85%e5%81%b4%e8%b7%8c%e9%ab%96%e9%aa%a8%e6%8a%98%e9%a2%a8%e9%9a%aa%e9%ab%98-%e5%b0%88%e5%ae%b6%e6%95%99%e4%bd%a0%e7%b7%b4%e5%b9%b3%e8%a1%a1%e5%8a%9b/ Mon, 19 Oct 2020 06:45: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809 【明報專訊】長者跌倒甚為常見,香港房屋協會在2014年起展開為期4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在2000多名社區長者中,每5名長者就有1人曾跌倒受傷。中大一項研究,翻看2377段長者跌倒影片,發現跌倒後側向落地,髖部骨折風險最高,提倡高危長者使用護髖。另一邊廂,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推出運動遊戲程式,即使在疫情之下,長者都可以透過平板電腦操肌強身,預防跌倒。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明報製圖)

 

30%髖骨折長者 1年內死亡

香港每年有超過6300名長者髖部骨折,逾95%因跌倒引致;約20%至30%髖部骨折的長者,因長期卧牀或感染而在1年內死亡,逾半未能恢復活動能力,長者跌倒可大可小。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楊懌健表示,綜合過往多個研究,跌倒危險因素包括下肢肌肉弱、過去曾跌倒、步態不穩、平衡失調、視力減弱、關節炎等;其中下肢肌肉無力的長者,跌倒風險是健康人士4.4倍。了解跌倒風險因素固然重要,還要教導長者如何在跌倒時減低受傷風險。

 

下肢無力、重心轉移易跌

楊懌健與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的研究團隊,於2007至2010年間在加拿大兩所護老院中觀察研究,2013年在期刊The Lancet發表第一階段結果,發現長者跌倒最常見原因是重心轉移,其次是絆倒。研究團隊分析數據,歸納跌倒出現骨折的風險因素,並驗證髖關節保護墊(護髖)能有效減低受傷風險。研究結果在今年5月刊登於The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關節保護墊(林若勤攝)

研究分析了2377段長者跌倒影片,當中30次跌倒(1.26%)導致髖部骨折,最常見部位是外側或後外側骨盆,顯示側向落地引致髖部骨折的風險最大。由於向前跌倒導致頭部着地的傷害大,所以有長者為免頭部受到撞擊,有身體轉向的反應,「向前跌倒」的長者,有45.3%身體轉向變為側身落地。楊懌健相信是基於自我保護反應,但從生物力學角度,向側面或後側落地對盆骨衝擊力最大,側向落地髖部骨折風險較向前或向後高5.5倍。相反,「側向跌倒」的長者若能夠轉身為向後落地,骨折風險降低72%。

楊懌健建議,長者多做上肢訓練,加強上肢肌肉力量,跌倒時能作出即時及有效的保護反應,例如以上肢撐地(如主圖),減低受傷風險。他提醒,訓練前宜先諮詢物理治療師意見,或在他們指導下練習。

 

護髖減40%跌倒撞擊力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顯示,每年每1000名居於護老院的長者中,平均56.8人因跌倒而髖部骨折,跌倒及髖部骨折風險是社區長者的2至3倍。有份參與研究的楊懌健估計,護老院人手有限,加上住在院舍的長者身體狀况一般較差,跌倒風險因此較高。團隊亦發現,佩戴護髖可降低髖部骨折風險54.5%。

然而,香港護老院只有不足20%長者佩戴護髖。而市面上護髖有不同大小、軟硬度,保護效果也參差。楊懌健與團隊正研究用不同物料改良護髖,希望提升保護能力和舒適度,適用於香港潮濕天氣。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研究助理梁健忠補充,不少臨牀研究證實,護髖有效減低40%跌倒時的撞擊力,將髖部骨折風險降低約六至八成。「晚上光線不充足,長者去洗手間容易跌倒,期望高危長者(過往半年曾跌倒)可以24小時佩戴。」團隊希望透過教育和推廣,護髖可在醫院和護老院廣泛應用。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楊懌健(林若勤攝)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梁健忠(林若勤攝)

 


 

鍛煉二頭肌

做法:

.雙腳張開至肩寬,踩着練力帶

.身體保持挺直

.雙手快速拉起橡筋帶

.6至8下為1組,共3至4組

注意:手腕不要向手背屈曲

 

鍛煉三頭肌

做法:

.坐在椅子,撐着扶手起身

.起來後再坐下(輕碰椅子)

.雙腿伸直可增加難度

.6至8下為1組,共3組

注意:將椅子靠牆,更加穩固安全

 

示範: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研究助理陳諾筠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林若勤攝)

 

有片睇

練上肢肌力: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9/het20200930_01.mp4;

 


 

循序漸進練平衡

1. 踏步訓練

難度:低

.雙腿分開至肩寬,站於穩固椅子後方

.輪流左右提腳,腳尖碰椅背1秒,然後放下(右圖)

.每日1次,每次10至20下

注意:如難度太高,可找矮櫈、石壆代替

 

2. 前後腳站立

難度:中至高

.雙腳站立

.右腳放在左腳腳尖前成一直線(右圖)

.手張開保持平衡

.維持5至10秒為1組,每日做5至10組,換邊再做

注意:如難度太高,雙腳可稍微分開/雙手張開至水平/將維持動作的時間縮減

 

3. 單腳站立

難度:高

.雙腳站立,提起右腳 (下圖)

.雙手張開至水平,保持平衡

.維持5至10秒為1組,每日做5至10組,換邊再做

注意:

.提腳高度可因人而異,離地即可

.多練習後,可降低雙手提起幅度,挑戰更高難度

示範: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高級物理治療師黃國昌

 

長者「側跌」 髖骨折風險高5.5倍 專家教你練上肢肌肉撐地、雙腳平衡力
(黃志東攝)

 

有片睇

練平衡防跌倒: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10/het20201012_01.mp4;

 


 

文:李祖怡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閉眼單腳企9秒 媲美年輕人 挑戰平衡力 做個不倒翁 //www.afterroberto.com/%e9%96%89%e7%9c%bc%e5%96%ae%e8%85%b3%e4%bc%819%e7%a7%92-%e5%aa%b2%e7%be%8e%e5%b9%b4%e8%bc%95%e4%ba%ba-%e6%8c%91%e6%88%b0%e5%b9%b3%e8%a1%a1%e5%8a%9b-%e5%81%9a%e5%80%8b%e4%b8%8d%e5%80%92%e7%bf%81/ Mon, 01 Jun 2020 05:36: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940 【明報專訊】老來要做不倒翁,平衡力十分重要。

想知自己平衡力強弱,坊間流傳一招測試:閉眼單腳站立,其間不得擺動雙手助平衡,如果能維持逾9秒,你的平衡力媲美18歲年輕人。註冊物理治療師表示,除了平衡力測試,還有一個摔倒風險測試,大家可以自行挑戰。

閉眼單腳企9秒 媲美年輕人 挑戰平衡力 做個不倒翁
練平衡力——長者身體機能退化,平衡力大不如前,物理治療師建議平日可多步行樓梯,鍛煉下肢肌力,有助增強平衡力。(設計圖片,Kenishirotie@iStockphoto)

身體平衡需要依靠視覺、本體感覺及前庭系統三大系統協調。本體感覺指對身體姿勢及動作的感覺,前庭系統則是內耳平衡系統。內耳平衡系統如何運作?註冊物理治療師蘇雅賢表示,頭部移動令前庭系統內的耳水流動,耳石會因重力位移,讓耳內的毛細胞纖毛擺動,產生傳遞平衡感及方向感的信號。她以一個平放的沙漏作比喻,指出當人體維持平衡時,沙漏兩邊的沙粒能平均擺放;相反,當失去平衡時,沙粒會側向其中一邊,而系統會立即自動調節平衡,讓沙漏中沙粒重新平均分佈。

閉眼單腳企9秒 媲美年輕人 挑戰平衡力 做個不倒翁
蘇雅賢(蘇智鑫攝)

 

三系統協調平衡 年老退化

蘇雅賢解釋,隨着年紀漸長,視覺及內耳平衡系統退化,加上下肢肌力漸漸流失,影響本體感覺,減弱平衡力。另外,部分慢性疾病也會影響平衡力,以糖尿病為例,疾病影響神經系統,病人會經常感到下肢乏力,他們形容「隻腳好像經常踩着棉花般」,站立或步行時較難維持平衡。

平衡力由三大系統組成,但如何分配工作,人人不同。以失明人士為例,其平衡力主要依靠本體感覺及前庭系統。蘇雅賢表示,如要分拆系統逐一測試,須用上實驗室儀器。測試者站在一塊搖擺不穩的踏板上保持平衡,「剔除了本體感覺的協助」,計算單靠視覺及前庭系統時平衡力的高低,「透過逐一剔除不同系統,看看測試者主要依賴哪一個系統達到平衡」。

簡單一點,可嘗試閉眼單腳站立測試,保持時間愈長,意味平衡力愈高。蘇雅賢表示,以上是個人平衡力靜態測試,可靠度為中至高。閉眼單腳站立時,剔除測試者視覺系統的協助,主要針對本體感覺及前庭系統。她提醒要注意測試的嚴謹度,如雙手應垂直擺放身體兩側,「不應透過擺動雙手取得平衡,在嚴格要求下,連身體搖擺幅度也不可太大」。

 

■測試 1:張目、閉目單腳站立測試

閉眼單腳企9秒 媲美年輕人 挑戰平衡力 做個不倒翁
(蘇智鑫攝)

  1. 張開雙眼,單腳站立
  2. 抬腿應高於或接近膝蓋高度,開始計時
  3. 抬腿期間,雙手保持垂直
  4. 當腳落地時,停止計時
  5. 閉上雙眼,重複以上測試
    備註:測量3次,再取平均數;應以常用腳作單腳站立,平日走路時先出右腳,就以右腳作單腳站立;長者測試時,宜於身邊擺放固定物品,一旦失平衡時可作依傍

Journal of Geriatric Physical Therapy於2007年刊登文獻,為549名滿18歲人士檢測平衡力。在研究中,測試者需赤腳、雙手交叉放於胸前;一旦雙手鬆開,或其中一腳轉動或移位時,即停止計時。測試者先張目單腳站立,然後閉上眼睛重複測試。研究結果(平均數)如下:

開眼測試
18至39歲:43.3秒
60至69歲:26.9秒

閉眼測試
18至39歲:9.4秒
60至69歲:2.8秒

結果顯示,不論男女,隨着年紀愈大,維持平衡的時間愈短,反映長者的平衡力較弱。蘇雅賢指出,開眼及閉眼測試結果差異巨大,可見大部分人依賴視覺系統保持平衡。

以上研究來自美國,香港的長者平衡力又如何?在2011年,康文署與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於各區抽選出約2300人,接受閉眼單腳站立測試。測試結果(平均數)如下:

20至39歲:男(39.31秒) 女(32.23秒)

40至59歲:男(15.53秒) 女(14.42秒)

60至69歲:男(9.8秒) 女(8.76秒)

香港測試結果與美國的相差甚遠,蘇雅賢估計,兩地測試嚴謹度未必一致,導致出現上述差距;亦不排除亞洲人平衡力較佳,但需更多資料進一步引證。

 

■測試2:計時起走測試(Timed Up and Go test)

閉眼單腳企9秒 媲美年輕人 挑戰平衡力 做個不倒翁
(蘇智鑫攝)

  1. 平衡力不足,會增加摔倒風險。蘇雅賢表示,透過計時起走測試,可評估摔倒風險。
  2. 把椅子與終點之間的距離設定為3米
  3. 坐在椅子上(宜選擇有扶手的椅子)
  4. 開始計時後,由椅子上站起,步行至3米終點後折返
  5. 坐回椅子上,結束計時
    備註:測量3次,再取平均數;為確保時間計算準確,宜由他人協助計時

30秒未完成 摔倒風險嚴重

若能於10秒或以內完成測試,摔倒風險低;若完成時間超過13.5秒,摔倒風險高;超過30秒,摔倒風險屬嚴重水平。

 

訓練貼士:3招練下肢肌力防跌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5/HET20200522_01.mp4& 

為防止摔倒,長者應多做平衡力訓練,同時鍛煉肌肉,減低肌力不足而引致走路摔倒的風險。

閉眼單腳企9秒 媲美年輕人 挑戰平衡力 做個不倒翁
(蘇智鑫攝)

當長者平衡力變弱,擔心摔倒,因而減少外出或走動;此舉卻加快肌肉流走,令平衡力更弱,形成惡性循環。蘇雅賢表示,日常生活中可選一至兩項活動當作功能性鍛煉,如在廚房洗碗時,兩腿交替轉移重心,訓練平衡力。步行樓梯亦可訓練下肢肌力,提高下肢平衡。她亦建議以下訓練:

 

(A)一字步訓練(Tandem Gait Training)

  1.  設3米直線
  2. 以一字步,即腳尖碰腳跟來回行走
  3. 來回1次為1組,每日3至5組
    備註:感困難者,初期可張開雙手或將手放於腰部,幫助平衡

(B)重心轉移

  1. 雙腳與肩同寬,左右轉移重心
  2. 兩側設固定物品作依傍
  3. 雙腳合攏及閉上雙目,加強難度
  4. 每組為時5分鐘,每日做2至3組

(C)Y平衡訓練(Y-balance training)

  1. 站立,分別為前方、後右方及後左方設3點
  2. 左腳單腳站於中央
  3. 右腳觸碰3點,盡量不碰地面
  4. 完成觸碰3點為1組
  5. 換邊重複動作,每日做3至5組

備註:訓練前,須先按腿長設定原點與其餘3點的距離。原點與前方點距離為腿長的七成,後方兩點為腿長的九成;訓練時眼宜直視前方,不望雙腳。

 

新耆事:落牀出門裝備 防跣夠體貼

除了多鍛煉肌力及平衡力,一些防跌減滑的產品,也可減低摔倒風險。

①防滑拖鞋

閉眼單腳企9秒 媲美年輕人 挑戰平衡力 做個不倒翁
防滑拖鞋(好好生活提供)

採用微型孔結構及橡膠鞋底,使鞋子在濕滑地面上更能緊貼地面,加強防滑功能。($198)

②可調校牀欄

閉眼單腳企9秒 媲美年輕人 挑戰平衡力 做個不倒翁
可調校牀欄(好好生活提供)

牀欄能調校長度,伸縮範圍介乎26至42吋,可作上落牀扶手,亦可預防長者由牀上墮地。不用牀欄時,可180度向下旋轉收起。($2480)

③助行手推車

閉眼單腳企9秒 媲美年輕人 挑戰平衡力 做個不倒翁
助行手推車(文化村提供)

長者出門時,能藉着助行手推車支撐身體,減少跌倒風險。手推車同時設購物袋,方便購物;亦設座墊,疲累時可當作座椅坐下休息。(約$1000,具體價格視乎貨品款式)
示範:註冊物理治療師翁頴桐
文:鄧安琪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健身運動:簡易4式練平衡防跌 //www.afterroberto.com/%e5%81%a5%e8%ba%ab%e9%81%8b%e5%8b%95%ef%bc%9a%e7%b0%a1%e6%98%934%e5%bc%8f%e7%b7%b4%e5%b9%b3%e8%a1%a1%e9%98%b2%e8%b7%8c/ Mon, 14 Oct 2019 11:57: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922
健身運動:簡易4式練平衡防跌
(圖:作者提供)

 

【明報專訊】想減少跌倒風險,可從訓練平衡力的運動入手。每個運動重複做3組(左右各10次為1組),每周3次(隔天做)。起初先緊扶穩固椅子或桌子,當動作變得穩定時,可只輕輕扶着,進一步訓練平衡力。

但建議,即使訓練者已進階到毋須扶着,雙手都應靠近穩固物件,以防失平衡時可以扶着。運動因應個人能力,若曾骨折、患有其他痛症或懷疑自己是否合適做以下運動者,應先諮詢醫生意見,運動時有任何不適時應立即停止。

1. 蹲舉

雙手扶椅背,雙腳張開至肩膀闊度,膝微曲;臀部翹後而膝屈曲約45度,注意雙膝不應前過腳尖,腰保持挺直,維持5至10秒,然後慢慢伸直膝部至微曲。

2. 提腳跟

雙手扶椅背,身體保持挺直;雙腳腳跟慢慢提起,之後慢慢落至地面。

3. 前後腳站立

雙手扶椅背,雙腳緊貼;右腳踏在左腳前方,身體保持挺直,維持姿勢約20至30秒。換邊重複動作。當動作穩定時,可增加難度,嘗試一腳踏前,前腳腳跟緊貼後腳腳尖;穩定後可不用扶助。換邊重複動作。

4. 單腳站立

手扶椅背,右腳提起至與身體成90度,維持約5至10秒。換邊重複動作。

示範:康體程序助理蔡明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