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造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22 May 2019 05:06:5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學術造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兒言自得:學術造假 //www.afterroberto.com/%e5%85%92%e8%a8%80%e8%87%aa%e5%be%97%ef%bc%9a%e5%ad%b8%e8%a1%93%e9%80%a0%e5%81%87/ Mon, 13 Aug 2018 04:37:3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829 內地疫苗造假案被披露後,不斷有新發展,涉案的生物科技公司被揭發有多宗造假或涉嫌造假的前科,有關的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也被指有姑息隱瞞的嫌疑。公司的最高負責人及高層領導已被拘捕歸案,看來刑事起訴是早晚的事,如何懲處現在當然言之尚早,可是根據往例,被高調報道的類似案件,判刑都不輕。

11年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因為貪污瀆職,縱容多家藥厰造假,被判極刑。一年後發生的三聚氰胺毒奶案,三鹿奶品集團的董事長也被判無期徒刑。

企業出產假藥、假疫苗、毒奶粉,害人不淺,刑事起訴是應有之義,重判也是天理。那麼學術造假被判有罪,又如何量刑?

近年大學特別注重教授的學術著作,以及獲取研究經費的能力。有些教授為了地位聲望、實任、升職,甚至最卑微的保留教席,拚命催谷科研和發表論文,冀望以最低成本、最短時間內出產最大量至少表面看來優質的論文。於是「多、快、好、省」的大躍進精神,在不少大學捲土重來。很不幸,和大躍進一樣,也帶來學術造假的不良風氣。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2年的一篇報道,國際通用而又最權威的生物醫學論文搜尋引擎PubMed,過去35年記錄了2047篇問題論文被醫學期刋撤稿的個案,當中只有約五分之一是無心犯錯,其他大部分都和專業失德有關,包括竄改或憑空捏造研究數據(43.4%)、一稿多投(14.2%),以及抄襲(9.8%)。誠然,其間在國際期刊發表的生物醫學論文以千萬計,只有兩千多篇被撤稿看似微不足道,但明顯的這只是冰山一角。行裏人都知道,科研實驗造假不易察覺,這2047篇假大空論文背後,不知有多少千多少萬造假文章逍遙法外。

多警誡了事 名氣愈大愈易開脫

不過即使單從這些被揭發的個案,也看到一些令人不安的端倪:首先是造假趨勢有增無已,近十年被撤稿論文的數量比起當初已經增加了數十倍;而論文作者所屬國家,依次以美國、德國、日本和中國四國居首,共佔被撤文章四分之三的份額;這些都是科研學術大國,想不到造假也是「不甘後人」。其次是影響因子愈高,分量愈重的期刊,撤稿的數目愈多,看來造假者都懂得擇木而棲,活學活用「多、快、好、省」這個「好」字。

教授學者被揭發造假,會受到什麼懲處?似乎最嚴重的只是失去教席,許多都只是警誡了事,甚至不了了之。職位愈高名氣愈響的教授學者,獲輕判的機會愈高,似乎校方高層有意為他們開脫,看來「too big to fail」在這裏也用得着。可是只要回心一想,應知道在醫學研究造假着實可以害人不淺,例如20年前英國醫生Andrew Wakefield發表有關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有害的造假論文,便令到不少父母拒絕讓孩子接種疫苗,害人無數。難怪有學者提議,學術造假應列為刑事案,對心懷僥倖者才有阻嚇作用。

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4年發表了一篇名為《科研造假應否列為刑事?》的文章,羅列了正、反雙方的意見。相信這辯論還會繼續,不過有一點可以預見的是,造假之風愈熾,把造假刑事化的機會會愈高。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sadegv.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