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壓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12 Apr 2021 07:45:1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學童壓力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考試壓力過大 易病兼無記性 紓緩壓力 One Two Three!(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8%80%83%e8%a9%a6%e5%a3%93%e5%8a%9b%e9%81%8e%e5%a4%a7-%e6%98%93%e7%97%85%e5%85%bc%e7%84%a1%e8%a8%98%e6%80%a7-%e7%b4%93%e7%b7%a9%e5%a3%93%e5%8a%9b-one-two-three/ Mon, 12 Apr 2021 07:45: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957 【明報專訊】考試是學生常見的壓力來源。適量壓力有助推動學習;相反,壓力過大,身體、行為、情緒和認知能力容易出現一些改變或徵狀,影響學習和表現。

 

考試壓力過大 易病無記性

.身體及行為上

過大精神壓力,容易出現手震、心跳加速、暈眩、腸胃不適和睡眠困擾等徵狀,造成不適和精神委靡,也會削弱免疫力,容易患病,更會加劇不健康行為,例如吸煙、喝酒或濫用藥物

 

.情緒和認知能力上

過大精神壓力,難以背記資料,喚起記憶能力減弱,難以運用之前已學習或背記的資料,也會令專注力及判斷力減低,造成犯錯。長期或過大壓力,容易誘發精神疾患

考試壓力過大 易病兼無記性 紓緩壓力 One Two Three!(衛生處方)
(圖片資料來源:網上圖片)

 

準備妥當 調節心態 適當娛樂

One!做好準備

.盡早規劃合理的溫習時間表,預留足夠時間溫習,讓自己安心

.溫習時,寫下筆記或標記重點,有助理解內容和加深記憶,也方便日後或應考前重溫要點

.善用歷屆考卷作參考和練習,了解重點和答題技巧,減低對考試的焦慮和提升自信心

.同學們一起溫習,互相討論,這樣可更了解和掌握知識,又可與友人互相扶持,共同面對挑戰,減低壓力

 

Two!保持身體健康

.保持身體健康,例如維持均衡飲食和定時作息。恆常運動和活動,例如緩步跑或踏單車等,可鬆弛身心和促進睡眠。充足休息和睡眠,有助提升記憶力和學習效率。避免熬夜苦讀,因為這對專注力和健康有負面影響

.安排適當的小休和娛樂時間

.避免進食或飲用有損健康的高糖、高脂肪食物或飲料

.避免暴飲暴食,也不宜進食大量消夜,這樣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影響睡眠。如在睡前感到肚子餓,可喝一杯暖奶或吃一點小食(例如餅乾)

 

Three!紓緩壓力

.恆常作鬆弛活動,例如深呼吸練習、聽柔和音樂或接觸大自然,藉以紓緩精神壓力

.調節心態,不與別人比較,不要強求考到某個等級的成績,少去想像或擔憂成績未如理想的影響,減低不必要的精神壓力

.抱着「盡力做好」的心態準備考試。若感到憂慮時,可嘗試做一些自己喜歡而又簡單的事,例如弄一杯暖飲給自己或聽一會音樂。這可令思緒平復,再次專心溫習

.避免使用影響身心健康的不良方法來處理壓力,例如不要吸煙、飲用咖啡濃茶、自行購買成藥、賭博、過度上網、沉迷使用電子產品

.多與家人或朋友傾訴,紓緩壓力。親友的鼓勵和支持,有助積極處理壓力

.若出現與學習有關的問題或情緒困擾,不妨找父母、同學、師長或社工幫忙,解開心中困惑,積極解決困難和壓力

 

如欲了解更多精神健康資訊,可瀏覽「陪我講 Shall We Talk」網頁:shallwetalk.hk/zh

 

文:鍾燕群(衛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牀心理學家)

]]>
考90幾分 爸媽仍責不小心 「100分女兒」抑鬱成疾 //www.afterroberto.com/%e8%80%8390%e5%b9%be%e5%88%86-%e7%88%b8%e5%aa%bd%e4%bb%8d%e8%b2%ac%e4%b8%8d%e5%b0%8f%e5%bf%83-%e3%80%8c100%e5%88%86%e5%a5%b3%e5%85%92%e3%80%8d%e6%8a%91%e9%ac%b1%e6%88%90%e7%96%be/ Mon, 10 Dec 2018 03:12:2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912 【明報專訊】拿着九十幾分的測驗卷,父母問:「怎麼不小心失掉幾分?」

拿着一百分的測驗卷,父母問:「還有多少同學拿了一百分?」

考90幾分 爸媽仍責不小心 「100分女兒」抑鬱成疾
害怕失寵——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有可能令他們長期活在壓力之下,為求持續得到父母的愛,強求事事做到滿分。(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無關,Sitthiphong、JulNichols、takasuu@iStockphoto /明報製圖

家期學業成績超卓,在文憑試中考取幾近狀元的成績,但她總是愁容滿面。因為她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壓力很大,每天活在焦慮和恐懼中,擔心自己做得不好而令父母失望,不再被愛和重視。

相信沒有人會想到我面前這個愁容滿面、雙目低垂的年輕人就是那個剛剛在眾人的掌聲中獲得近乎文憑試狀元成績的學生。打從我第一次見家期開始,她這種面對自己成就的反應,已是司空見慣。

家期是個文靜內向的孩子,校內成績超卓,對人有禮,是眾人眼中的好孩子、好學生。她對學業成績尤其着緊,即使她已是全級成績最好的一個,每次測驗考試前,她仍然很努力溫習,從不鬆懈,每次派成績前,她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或者是以往許多的經驗,令她很不安……

攞80分 飽受父母「冷暴力」

家期是獨生女,父母對她的期望也反映在她的名字上。她的父親是專業人士,母親是家庭主婦,家期一直努力讀書,是為了達到父母對她的期望。從小學開始,許多次她拿着九十多分的測驗和考試卷走到爸媽面前,期望會得到他們的稱讚,但換來的卻是「怎麼不小心失掉幾分?」即使得到一百分,她也會被問「還有多少同學拿了一百分?」中五那年,她在考試前失眠,狀態失準,有一科只得八十分,她的父母十分不滿,差不多兩星期沒有跟她說話。她很害怕如果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就得不到他們的愛。漸漸地,家期開始強迫自己更努力,去保持「滿分」狀態,希望得到父母的稱讚和肯定。

嚴苛待己 求得讚賞

從那時開始,家期便將所有時間放在學業上,務求做到最好,不容許任何瑕疵,每份功課都會用很多時間去做,力求「完美」才肯交出。即使只是筆記也一絲不苟,偶然寫錯一個字,都會重新再抄一次。結果,她的睡眠時間愈縮愈短,有時還會清晨五時起牀溫習功課。雖然她的成績保持水準,但精神狀態就愈來愈差。

在文憑考試期間,媽媽發現家期用上很多時間清潔書枱上的灰塵,還仔細地把每一本書、每一件文具整整齊齊擺放好才開始溫習。媽媽恍然大悟,終於明白她為什麼每天花上這麼多時間在房間內,原來除了溫習外,她還強迫自己清潔桌上灰塵和執拾好書桌上的每一件物品,才放心開始溫習。當媽媽質問家期的時候,她崩潰大哭,告訴媽媽她的壓力很大,每天活在焦慮和恐懼中,擔心自己做得不好而令父母失望,不再被愛和重視。媽媽看着女兒的痛苦,感到心痛和內疚。原來這些年來女兒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而活得這麼痛苦。

於是,媽媽帶家期看醫生,證實她患上強迫症和抑鬱症。

打擊自尊 激將法有「毒」!

孩子的自信建基於父母從幼年期開始不斷的肯定和讚賞。批評和挑剔,或是一些父母認為奏效的「激將法」,但絕對不是激勵孩子的良方,只是打擊孩子自信、自尊和自愛的慢性毒藥。最後即使父母已不再批評孩子,那些負面的說話已經植根在他們心中,形成一股無形壓力,令他們嚴苛待己,日後即使達很高的成就,心底仍然缺乏自信。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知多啲:愛是無條件 讚賞努力建自信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6%84%9b%e6%98%af%e7%84%a1%e6%a2%9d%e4%bb%b6-%e8%ae%9a%e8%b3%9e%e5%8a%aa%e5%8a%9b%e5%bb%ba%e8%87%aa%e4%bf%a1/ Mon, 10 Dec 2018 03:07:2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909 【明報專訊】.讚賞孩子現有的能力

.正面肯定孩子的價值

.多留心孩子的正面特質,例如勤奮、誠實、有禮、樂天,並給予口頭讚賞和肯定

.即使孩子成績未如理想,也可稱讚他付出的努力

.告訴孩子你對他抱有信心,相信他會成功

.無條件的愛,告訴孩子不管他怎樣,你也會愛他

知多啲:愛是無條件 讚賞努力建自信
正面肯定——要助孩子建立自信,父母不應經常批評和挑剔他們的行為,就算成績未如理想,也可稱讚他們付出的努力。(設計圖片,imtmphoto@iStockphoto)

]]>
【兒童健康】有片:突然甩漏鬼畫符 成績急瀉 手冊功課睇穿孩子情緒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7%89%87%ef%bc%9a%e7%aa%81%e7%84%b6%e7%94%a9%e6%bc%8f%e9%ac%bc%e7%95%ab%e7%ac%a6-%e6%88%90%e7%b8%be%e6%80%a5%e7%80%89-%e6%89%8b%e5%86%8a%e5%8a%9f%e8%aa%b2%e7%9d%87%e7%a9%bf%e5%ad%a9%e5%ad%90/ Mon, 03 Dec 2018 08:30: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877 【明報專訊】小朋友功課突然甩甩漏漏,被教師投訴不專心,成績一落千丈,父母就要注意。兒童受情緒困擾,因其表達能力未成熟,不懂求助。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早前一項調查發現,近三成兒童認為自己有情緒問題,家長卻未有察覺。

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從孩子的手冊、功課等,可以找出情緒病的蛛絲馬迹。

■問醫生

◆黎:黎大森(精神科專科醫生)

◆趙:趙志輝(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扯髮咬指藏心事?

問:如何知道兒童有焦慮症及抑鬱症?

趙:一般來說,家庭醫生接觸的病人都是熟客,如發現小朋友求診時的行為表現、對答異常,已有理由懷疑他們的情緒或專注力出問題。

家長帶小朋友來求診時,大多針對身體不適,而非情緒問題。但嚴重的情緒問題,其實會影響身體及行為,例如出現肚痛、失眠、暴躁等徵狀,也會扯頭髮或咬手指等。所以我們先會詢問小朋友的病况,再向家長了解其各方面的近况及表現,推斷他們是否受情緒困擾。

■一定要睇精神科?

問:當懷疑兒童出現情緒問題,如何處理?如何和家長合作?

趙:掌握初步資料後,視乎小朋友行為對生活的影響,跟進最迫切的問題。他們到底是無法上學?學業上有困擾?還是家長另有特別期望?每次診症,都要花三分之一時間與家長溝通,先要解釋清楚小朋友的情况,再仔細聆聽家長或照顧者的困擾。

家長會比較擔心小朋友一旦接受治療,服用藥物後產生副作用,影響精神,我們會盡力釋除他們的疑慮。如果家長很快已經接受,當然馬上轉介予精神科專科醫生處理。但若疑慮未消,我們會繼續觀察情况。整體來說,要視乎家長的意願,不能強迫小朋友去看精神科專科醫生。

■家長離場免影響孩子?

問:精神科專科醫生會如何評估兒童的情緒問題?

黎:相比家庭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看新症的時間較為充裕,可收集不同範疇的資料參考,有助評估病情。首先我們會單獨面見小朋友,因其表達是最直接,家長在場反而會影響他們的表現,同時家長也會有自己的立場,會掩飾或誇大子女的問題。繼而翻閱小朋友的手冊、功課、測驗卷、成績表等文件。

有情緒問題的小朋友各方面表現會突然退步,例如抄手冊時,原本抄寫得整齊漂亮,但突然開始有所缺漏,導致欠交功課。功課方面,可特別留意小朋友在作文的表現。如作文內容突然變得負面,談及自身的能力不足、運氣不好,呈現的情緒出現變化,則有可能與情緒困擾相關。

長遠來說,情緒問題會影響小朋友的專注力,有部分最初懷疑專注力不足的病人,最後發現其實患上情緒病。如發現子女做功課時開始多「甩漏」,無法應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就要多加留意。

■4歲已患焦慮?

問:兒童最早可在什麼時候出現情緒問題?

黎:近年兒童情緒問題的初發年齡一直下降,我接觸過最年幼的病人只有4歲多,他讀低班時已要學習很多東西,包括普通話。升至中班時,因普通話難度加深,也開始要做功課,他最後患上焦慮症,開始表示不想上學。

而一般小朋友到了6歲,從活動式教學的幼稚園升上小學時,因缺乏安全感,會出現分離焦慮等徵狀,家長要多加留意。

兒童如果出現焦慮,會有3方面表徵,第一是退縮,例如咬手指、尿牀;第二是行為問題,脾氣、與人相處表現會變差,或不想上學;第三是生理問題,影響睡眠、胃口、腸胃。

抑鬱方面,成人的抑鬱為情緒持續低落,影響到日常生活。但兒童或青少年的抑鬱傾向為情緒大起大落,有時完全正常,有時突然很不開心,會有傷害自己的想法或行動。

■一食藥無法停止?

問:兒童的情緒問題可如何治療?

黎:視乎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式主要分為行為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徵狀輕微的患者,現時所有醫療守則都不建議用藥,建議用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可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情况,是因腦部內分泌失調,令他們出現負面感覺,從而有助正面迎擊。現在也有運動治療,因心肺活動可影響腦部內分泌,有助減輕焦慮或抑鬱等徵狀。

如果患者的徵狀愈來愈多,病情愈來愈嚴重,影響到學習、家庭、社交等方面,就需要用藥物輔助。因為患者的腦傳遞物質,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水平下降,無法自行調節,唯有藥物才有助恢復正常水平。最嚴重的情况就需要雙管齊下。

不少家長會擔心子女一旦開始用藥就無法停止,但綜觀全球的醫療守則,也沒提及要一生用藥,現時藥物質素亦已提升,以前最快兩星期才可見效,現在已縮短至一星期。昔日多用的「三環素」、血清素調節劑等藥物,會有頭暈、肚痛等副作用,但新藥已經大大改善。

文:段曉彤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11/HET20181106_01.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11/HET20181106_02.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11/HET20181106_03.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11/HET20181106_04.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11/HET20181106_05.mp4;//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2/emo.jpg(kiankhoon@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2/emo-1.jpg(鄧宗弘攝);

唔使睇醫生;兒童焦慮症,兒童抑鬱症,情緒病,學童壓力,精神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