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11 Jun 2024 09:46:42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子宮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至其他器官 //www.afterroberto.com/%e5%ad%90%e5%ae%ae%e5%85%a7%e8%86%9c%e7%99%8c-%e9%a6%99%e6%b8%af%e6%9c%80%e5%b8%b8%e8%a6%8b%e5%a5%b3%e6%80%a7%e7%99%8c%e7%97%87-%e8%85%ab%e7%98%a4%e5%8f%af%e6%93%b4%e6%95%a3/ Tue, 11 Jun 2024 09:46: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109

【明報專訊】子宮內膜癌是香港第4位最常見女性癌症,過去20年間,一直有上升趨勢。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子宮內膜癌新症數字,由2002年435宗,上升至2021年1250宗。約九成患者確診時屬早期,其餘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腫瘤擴散至子宮體外,甚至轉移至其他地方,預後情况明顯較差,平均5年存活率低於20%。最近研究發現,化療與免疫治療結合使用,12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38%升至74%。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至其他器官
治療新方案–晚期子宮內膜癌平均5年存活率低於20%。研究發現,化療結合免疫治療,12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38%升至74%。(mi-viri@iStockphoto)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

46歲黃小姐兩個月前開始咳嗽,看了幾個醫生,情况沒有改善,慢慢更嚴重至氣喘,「肺片」發現肺部有很多細小腫瘤。跟進正電子掃描,發現腫瘤原發於子宮內膜,經婦科醫生抽取組織,證實患上子宮內膜癌,並轉移至肺部和淋巴。由於病情來得急,黃小姐決定盡快接受治療。

兩研究證能延晚期患者壽命

治療晚期子宮內膜癌,除化療之外,有沒有其他更有效方法呢?

以往,紫杉醇類和鉑類(taxol/carboplatin)化療組合,是治療晚期和復發性子宮內膜癌的標準方案。隨着免疫治療進步,近年研究發現化療與免疫治療結合使用,能延長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率和壽命。

其中兩個研究去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

1. NRG-GY018研究:逾800名第三、四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參與,使用混合化療(taxol/carboplatin)共6套,並隨機分配使用免疫治療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或安慰劑共2年時間。結果發現,化療配合免疫治療能明顯延長無惡化存活率。對於腫瘤具有特定基因改變的患者(d-MMR或MSI-High)尤其明顯,化療配合免疫治療能把12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38%升至74%;而沒有基因改變的患者,12個月無惡化存活率也由30%提升至50%。

2. RUBY研究:研究化療配合免疫治療多塔利單抗(dostarlimab),用於復發或晚期子宮內膜癌病人。494名女士分為2組,一組接受6次紫杉醇類和鉑類(taxol/carboplatin),另一組接受化療配合免疫系統藥物多塔利單抗,總共3年療程。結果顯示,使用免疫系統治療有效提高無惡化存活率和總存活率。當中118名患者的腫瘤具有特定基因改變(d-MMR或MSI-High),化療配合免疫治療能把24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15.7%提升至61.4%,24個月總存活率由58.7%升至83.3%。而376名沒有基因改變患者,24個月無惡化存活率由18.8%提升至28.4%。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至其他器官
延長壽命–研究發現化療與免疫治療結合使用,能延長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率和壽命。(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個案無關,gahsoon@iStockphoto)

嚴重副作用少於5%

化療加上免疫治療,副作用會否加劇?

化療加上免疫治療,免不了會增加藥物副作用。不過,免疫治療在不同癌症已廣泛利用,用於子宮內膜癌病人身上,並沒有明顯其他副作用。由於免疫治療是利用自身免疫力去對抗癌症,身體不同部位也有可能出現副作用,包括出現皮疹、肚瀉、內分泌失調(例如甲狀腺素低、皮質醇低等)、影響肝酵素或腎功能等,不過大多數副作用輕微,嚴重副作用少於5%。而上述兩個研究,都沒有因免疫治療而引致的死亡個案。


相關閲讀:子宮下垂5個徵狀 患者陰道下墜、小便困難 女性更年期後高危 盆底肌肉運動助改善


HER2陽性 化療+標靶療效理想

除了免疫治療配合化療作一線治療外,還有沒有其他新型治療對抗子宮內膜癌?

現時,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可以檢查特定基因MMR/MSI之外,檢測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二型(HER2)也可幫助治療選擇。

子宮漿液性癌是一種罕見但入侵性很高的癌症,當中三成子宮漿液性癌患者HER2陽性。一項第二期臨牀研究,61名HER2陽性的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分別接受化療或化療配合抗HER2標靶治療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結果顯示,加入標靶治療組別的無惡化存活期由8個月升至12.6個月。

另一項研究,40名HER2陽性表現1至3分(HER2表現量由低至高分為0至3分,0分屬陰性,1至2分表現量低,3分表現陽性)的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在一線或後線治療無效後,接受針對HER2因子的抗體藥物複合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 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治療,整體反應率高達57%,而HER2為3分(HER2表現陽性)病人整體反應率達84.6%,24個月無惡化存活率逾六成。

【子宮內膜癌】香港最常見女性癌症第4位 腫瘤可擴散至其他器官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是子宮最內層長出的惡性腫瘤。(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三大婦科癌症】解構早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標靶藥或影響心臟泵血

抗HER2的標靶藥物有什麼副作用?

抗HER2標靶藥物常用於乳癌和胃癌,副作用包括疲倦、發燒、食慾不振等,亦可能影響心臟泵血功能,所以醫生會定期替病人用心臟超聲波檢查心臟。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雖然新型藥物能幫助提高存活率和無惡化存活率,但仍有部分病人出現抗藥性,期望將來有更多新的治療方案,加強藥物效果之餘,也能減低副作用,保持患者的生活質素。

文:陳穎樂(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子宮下垂】與慢性咳嗽、肥胖、生育次數多有關?子宮脫垂患者注意 改善3個生活習慣(醫學滿東華) //www.afterroberto.com/%e5%ad%90%e5%ae%ae%e4%b8%8b%e5%9e%82-%e8%88%87%e6%85%a2%e6%80%a7%e5%92%b3%e5%97%bd%e3%80%81%e8%82%a5%e8%83%96%e3%80%81%e7%94%9f%e8%82%b2%e6%ac%a1%e6%95%b8%e5%a4%9a%e6%9c%89%e9%97%9c/ Mon, 03 Oct 2022 00: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474 【明報專訊】(編者按)子宮下垂是從體內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甚或下降到陰道外。造成子宮下垂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其中子宮脫垂跟懷孕、生育次數多、體重、身體老化、慢性咳嗽、便秘有沒有關係呢?病情輕微的患者有改善方法嗎?


【子宮下垂】與慢性咳嗽、肥胖、生育次數多有關?子宮脫垂患者注意 改善3個生活習慣(醫學滿東華)

子宮下垂跟生育次數多、慢性咳嗽有關

「醫生,我下面生咗嚿嘢呀!」黃女士慌忙地說。

「不用緊張,你如何發現?幾時發現?」

「都有一段時間,不過好似愈來愈大。當我行或站久了就會差一點,躺下就好似好一點。」

「有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例如,行路時會否感覺到?有沒有流血?或影響大小便,導致失禁或不暢順?」

「都會!比以前更容易失禁。」

「請問你有沒有生育小朋友?順產或剖腹?」

「我有3個仔女,全部都是順產。」


相關文章:子宮肌瘤靠「拖」應對 小心變惡


子宮脫垂患者注意 改善3個生活習慣

黃女士的情况並不罕見。子宮下垂是子宮從體內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甚或下降到陰道外。造成子宮下垂主要原因,可能涉及骨盆底層器官脫垂。骨盆底層(pelvic floor)是支撐着膀胱、子宮、大腸,以及固定尿道、陰道和肛門位置的肌肉。這類肌肉會影響下泌尿道及排便功能的表現。根據患者骨盆底器官脫垂的位置,可分為膀胱脫垂(cystocele)、子宮脫垂(uterine prolapse)、陰道頂部脫垂(vault prolapse)、腸脫垂(enterocele)和大腸脫垂(rectocele),引發不同狀况。膀胱脫垂可引致尿頻、小便失禁、排尿困難,甚至尿液倒流,嚴重可引致腎臟受損。直腸脫垂則可令到排便困難及行房困難。

子宮脫垂主要原因包括懷孕及分娩,尤其是生育次數多、體重快速增加或減輕、身體老化和長期承受較大腹壓(如慢性咳嗽、便秘、常搬提重物及較肥胖者)。因此,患者需要改善日常生活習慣,例如:

1. 盡量減少腹壓增加的活動,例如避免搬提重物、減少長期蹲着或坐矮板櫈;

2. 控制體重(但要避免過快減重而引致肌肉流失,加劇骨盆腔鬆弛的風險);

3. 改變生活習慣、防止便秘。如有長期咳嗽就不要輕視,需要及早處理。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康復者持續咳嗽咽喉乾癢現長新冠 中醫:先袪除外感邪氣 飲食作息要注意(養生帖)


病情輕微患者 天天做盆腔底肌肉運動

醫生視乎患者脫垂位置及嚴重程度,選擇適合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病情輕微的患者,最簡單方法是每天做盆腔底肌肉運動。做法是將骨盆底肌肉放鬆後,肛門用力收縮或像憋尿般收縮5秒後再放鬆,連續做10次,每日3組,熟習後可以慢慢增加次數。這些運動可以是坐着、站着,甚至臥着做,患者必須每天勤力訓練才可見效。


相關文章:【尿失禁種類】3類中壓力性失禁最常見 產後或更年期女士正視「理遺」問題 預防有法7個Tips


脫垂已突出陰道口 宜手術治療

如果子宮脫垂已經突出陰道口,而令患者造成困擾,醫生一般建議手術治療,包括切除子宮手術或保留子宮的修補術。如有疑問,應及早求醫。

文:李天惠(東華三院醫療中心(北角)— 醫生(婦女健康))

]]>
【尿道炎】泌尿感染男女需小心 專家分享預防資訊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b0%bf%e9%81%93%e7%82%8e%e3%80%91%e6%b3%8c%e5%b0%bf%e6%84%9f%e6%9f%93%e7%94%b7%e5%a5%b3%e9%9c%80%e5%b0%8f%e5%bf%83-%e5%b0%88%e5%ae%b6%e5%88%86%e4%ba%ab%e9%a0%90%e9%98%b2%e8%b3%87%e8%a8%8a/ Thu, 14 May 2020 09:50:2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694 天氣潮濕炎熱,大汗淋漓是常見的事件,但亦會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都市人工作時間長,少喝水又經常忍尿,加上穿著緊身褲外出,隨時演變成尿道炎。

【尿道炎】泌尿感染男女需小心 專家分享預防資訊
(網上圖片)

尿道炎的典型徵狀包括:小便赤痛、灼熱、尿頻、小腹脹痛等,嚴重會出現血尿。如果一年內發病超過三次以上,或半年內兩次以上,就表示患上復發性尿道炎。不同年齡的女士患上尿道炎的原因都有分別,男士亦不能掉以輕心,想知更多尿道炎的資訊,即睇專家分享!


 

【女性健康】 慎防復發性尿道炎 年輕、年長女士患病誘因大不同

【女性健康】 慎防復發性尿道炎 年輕、年長女士患病誘因大不同

 

【有片】糖尿易招菌、腫瘤阻路 反覆尿道炎 藏頑疾警號

【尿道炎】糖尿易招菌、腫瘤阻路 反覆尿道炎 藏頑疾警號

 

知多啲:多飲水、多排尿 減感染風險

【尿道炎】知多啲:多飲水、多排尿 減感染風險

 

【讀者MailBox】多吃紅莓 忌忍小便 預防尿道炎

【尿道炎】多吃紅莓 忌忍小便 預防尿道炎

 

不是產婦獨有 子宮膀胱脫垂 非尿頻元兇

【尿道炎】不是產婦獨有 子宮膀胱脫垂 非尿頻元兇

 

【男性健康】最佳男主角:小便顏色看健康

【男性健康】最佳男主角:小便顏色看健康

]]>
【女性疾病】 低入侵性宮腔鏡手術 助移除子宮肌瘤、瘜肉 //www.afterroberto.com/%e4%bd%8e%e5%85%a5%e4%be%b5%e6%80%a7%e5%ae%ae%e8%85%94%e9%8f%a1%e6%89%8b%e8%a1%93-%e5%8a%a9%e7%a7%bb%e9%99%a4%e5%ad%90%e5%ae%ae%e8%82%8c%e7%98%a4-%e7%98%9c%e8%82%89/ Tue, 17 Mar 2020 04:42: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319 子宮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一旦子宮出現問題,必須要作詳細檢查和診治,而宮腔鏡便是婦產科專科醫生的得力助手,它能協助醫生觀察清楚宮腔內的情况;亦可為病人施手術,例如切除宮腔內的瘜肉子宮肌瘤等,由於宮腔鏡屬較低入侵性的內窺鏡手術,風險相對較低,安全性更高。

 

【女性疾病】 低入侵性宮腔鏡手術 助移除子宮肌瘤、瘜肉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劉雅婷醫生指,有兩種常見婦女疾病可透過宮腔鏡手術切除,一種是瘜肉;另一種是向宮腔內生長的肌瘤,兩種疾病均可能引致經血量多,不規則陰道出血,影響胚胎着牀等問題,因此需積極處理

 

宮腔鏡分為診斷、手術 後者設鏡頭傳送影像至屏幕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劉雅婷醫生指,宮腔鏡是內窺鏡的一種,經陰道放入子宮內,作檢查和手術用途。診斷用和手術用的宮腔鏡並非完全一樣,診斷用的宮腔鏡直徑約3至4.5毫米。而手術用宮腔鏡較粗,直徑約6.5至10毫米,更裝有鏡頭,能將宮腔內的影像即時傳送到屏幕,方便醫生施手術,並會注入液體進入宮腔,令宮腔脹大,以便檢視。

 

診斷用宮腔鏡 vs 手術用宮腔鏡

診斷用 手術用
直徑 3 – 4.5mm 6.5 – 10mm
麻醉下進行 不需要/需要 需要
場所 診所/日間病房/手術室 手術室

劉醫生指出,有兩種常見婦女疾病是可透過宮腔鏡手術切除,一種是瘜肉;另一種是向宮腔內生長的肌瘤,兩種疾病均可能引致經血量多,不規則陰道出血,影響胚胎着牀等問題,因此需積極處理。

 

最快30分鐘完成瘜肉切除

切除瘜肉的手術用宮腔鏡通常會配合鉗、剪刀、電切儀等儀器,整個過程需時約30至45分鐘,術後婦女或會出現經痛的感覺,最快即日已可落牀和正常進食,即晚或翌日已可出院。此外,術後亦會有輕微流血,一般大概維持一星期。

 

宮腔鏡只適用切除向宮腔內生長肌瘤

至於若用宮腔鏡處理子宮肌瘤的問題,術前必須要確定子宮肌瘤是屬於向宮腔內生長的類型,兼且有超過一半以上體積凸出在宮腔內,才適合以宮腔鏡施行切除手術。如果肌瘤是生長在肌肉層內或向肌肉外圍生長,則不宜用宮腔鏡。

 

宮腔鏡切除手術創傷較低

運用宮腔鏡施行切除手術的好處是創傷較低,不像傳統的開腹手術或微創手術會在肚皮留下傷口,亦毋須在子宮開切口,因此風險亦相對較低,術後病人復元速度較快,痛楚較少。然而,宮腔鏡手術仍會有一般麻醉風險,亦可能有機會流血、發炎、損傷子宮或旁邊腹腔內組織等。

]]>
癌治準繩:子宮體癌術後 電療化療減復發 //www.afterroberto.com/%e7%99%8c%e6%b2%bb%e6%ba%96%e7%b9%a9-%e5%ad%90%e5%ae%ae%e9%ab%94%e7%99%8c%e8%a1%93%e5%be%8c-%e9%9b%bb%e7%99%82%e5%8c%96%e7%99%82%e6%b8%9b%e5%be%a9%e7%99%bc/ Mon, 02 Mar 2020 04:46:5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739
子宮體癌
個人化治療——子宮體癌病人接受手術後,醫生根據病理和分期,為病人訂定個人化的術後治療。(wildpixel@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手術是第1、2、3期子宮體癌的最主要治療方法,包括全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的切除;當判斷為第1期B以上,亦會同時切除附近的淋巴組織。

早期子宮體癌,病人術後接受盆腔電療,能有效減低局部復發風險達60%以上,5年復發風險低於5%以下。至於第3期以上的病人,大型研究顯示,盆腔電療的功效,主要在於有效減低局部復發的風險,而綜合化療能夠提升存活率,減低整體復發風險。

 

個案1: 第3期內膜癌 治療年半無復發

王女士60歲,確診第3期子宮體癌。婦科腫瘤科醫生替她做了子宮、兩邊卵巢及輸卵管切除手術;另外亦做了動脈及盆腔淋巴清除手術。病理報告證明她屬於最常見的子宮內膜樣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oma)。

按照組織病學上子宮內膜癌分期(FIGO Grading),分為1至3級,第1級癌細胞擴散風險較低,第2級及第3級依次增加。王女士為2級(Grade 2),侵犯程度較深(超過50%子宮內膜深層肌肉層受影響),另外淋巴有7顆轉移迹象。整體分期為第3期C。

手術後,王女士需要接受盆腔電療25次,以及紫杉醇加卡鉑的綜合化療方案,每3星期1次,為期6個療程。至今已完成治療1年半,繼續每3個月覆診,做婦科檢查,並沒有復發迹象。

 

個案2: 綜合化療再復發 做基因測試

馬女士,66歲,兩年前確診第1期A子宮內膜樣腺癌,癌細胞FIGO Grading是Grade 3。術後不久發現腹膜轉移,接受了紫杉醇和卡鉑綜合化療,為期7個療程。可惜1年後再復發,因為復發範圍只是局部,能夠接受切除。她亦做了基因測試,希望找到新的治療方案。

(明報製圖)

 

個人化治療 視乎患者風險期數

在復發性子宮體癌,紫杉醇配合卡鉑的綜合化療,或紅霉素類的藥物治療,是標準的第1、2線化療方案。而在子宮內膜癌屬荷爾蒙(estrogen receptor)陽性類別,荷爾蒙治療亦是有效方案。新一代治療,主要是針對特別的基因突變,免疫治療在適當的病人亦可作為治療的方案(例如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高分數,可以採用抗PD-1 免疫治療);另外也有其他標靶(mTOR抑制劑)治療,適用於復發性子宮體癌,配合荷爾蒙治療。

子宮體癌病人在接受手術後,醫生根據病理和分期去制定術後治療方案。低風險的病人,屬於第1期子宮內膜樣腺癌,侵犯程度不深(IA,子宮內膜深層肌肉層低於50%),細胞分級低(Grade 1至2)。這些病人並不需要接受術後的電療或化療。至於有風險因素的病人就會因應風險的因素和期數,接受術後電療、體內放射治療。而第3至第4期A的病人,就需要接受額外的術後化療。

 

患者10年增近七成

根據2017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乳腺癌、大腸癌和肺癌分別佔女性常見癌症第1至3位,而子宮體癌排名第4,有1076宗新症。子宮體癌發生數字有上升趨勢,2008年為640宗,過去10年上升68%。慶幸死亡率維持低水平。

子宮體癌發病年齡中位數是55歲,約60%病人確診為第1期,即癌細胞集中在子宮受體的器官內未有轉移。

文:張天怡(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

 

]]> 【女性健康】生育黃金期常見婦科病 懷孕時有子宮肌瘤 割唔割好? //www.afterroberto.com/%e7%94%9f%e8%82%b2%e9%bb%83%e9%87%91%e6%9c%9f%e5%b8%b8%e8%a6%8b%e5%a9%a6%e7%a7%91%e7%97%85-%e6%87%b7%e5%ad%95%e6%99%82%e6%9c%89%e5%ad%90%e5%ae%ae%e8%82%8c%e7%98%a4-%e5%89%b2%e5%94%94%e5%89%b2%e5%a5%bd/ Mon, 02 Dec 2019 06:28: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592
圖2之1
(資料圖片/FancyTapis@iStockphoto/設計圖片,圖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子宮肌瘤是女性生育黃金期常見的婦科病。年紀愈大,發病率愈高。由於徵狀不明顯,不少人做產前檢查時才驚覺「買大送細」,發現子宮長有纖維瘤或瘜肉。

現今女性遲婚,生育年齡亦一併推延,子宮肌瘤愈來愈普遍。雖然微創手術愈趨成熟,但仍無法處理太大的肌瘤,需要開刀切除,風險亦相對提高。因此定期婦科檢查,及早發現異常、及早治療,最能對付子宮肌瘤。

一旦懷上寶寶才發現有子宮肌瘤,一般會留待分娩時才一併處理。那麼,子宮肌瘤對懷孕甚至餵哺母乳會有什麼影響?這是很多患者關心的問題。最常見情况是:肌瘤阻礙胎位令胎兒無法轉頭;懷孕期間肌瘤增大令孕婦感到痛楚;分娩時即使肌瘤沒有造成阻礙,產後子宮收縮亦會變得較差,影響復元。

緊密觀察
緊密觀察——懷孕時子宮充血液相當充沛,若冒然切除肌瘤,手術過程中容易造成大出血;加上生產後,肌瘤通常會縮小,因此建議追蹤觀察。(資料圖片/設計圖片)

未生育 遺傳 肥胖風險高

子宮肌瘤是從子宮肌肉長出來的纖維瘤,出現風險與年齡息息相關,平均六成45歲以上女士曾經或正長有子宮肌瘤,而35歲以下女士只有三成。雖說成因不明,但從未曾生育、有家族遺傳、本身有高血壓、肥胖等都是高危因素。過往研究亦發現,黃豆類如豆漿、醃製食物及咖啡因,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女士一般在以下兩種情况下發現患上子宮肌瘤:一是月經過多,導致貧血求醫而發現;另一是從無不適、無明顯病徵,有小肚腩但誤以為是肥胖所致,直至接受體檢或產前檢查才驚覺子宮一直長有纖維瘤。部分患者按肚時會感到有小硬塊,小部分嚴重患者會感到下腹有下墜感、痛、小便頻密或大便時較辛苦。

可致子宮內出血或不育

月經期間,子宮會正常收縮。若子宮內長有肌瘤就有可能阻礙收縮。肌瘤長在子宮腔內,容易引致大量出血,亦有可能阻礙輸卵管導致不育。至於懷孕後才發現的患者,醫生更要小心監察肌瘤於懷孕期間的生長速度和大小。

今年發表的醫學研究,追蹤了175名處於生育年齡、被診斷有子宮肌瘤後一年內懷孕的婦女。她們每3個月接受跟進,直至產後6個月為止;其間她們都沒有急性切除子宮肌瘤的需要。結果發現,第一孕期(懷孕首3個月)子宮肌瘤直徑比懷孕前大,懷孕前中位數為22毫米、第一孕期35毫米;第二孕期(4至6個月)轉趨穩定,中位數為36毫米;第三孕期(7至9個月)亦趨穩定,中位數為37毫米;產後6個月子宮肌瘤則會收細,中位數大幅下降至14毫米,比懷孕前還要小。研究更發現,母乳餵哺對子宮肌瘤有抑制作用。此研究結果有助醫生處理相同個案時作為參考。

對付子宮肌瘤,定期檢查十分重要。一旦太遲發現,或會因肌瘤長得太大而無法接受微創手術,創傷及手術風險亦相對增加。醫學界雖然並沒有設下檢查的指引,但女士們應該定期接受婦科檢查,當發現有肌瘤,要每半年至一年檢查一次,並減少攝取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如雞皮、黃豆及豆漿等。如月經長期過多以至影響生活,也應及早接受詳細婦科檢查,利用超聲波儀器檢查是否長有子宮瘜肉或肌瘤。

手術選擇:瘤細可用微創 少痛楚不留疤

子宮肌瘤大小並無特別指向,一般年輕時發現的較小。做手術與否需視乎肌瘤位置,若長在子宮內腔,即使體積小也容易影響月經;若肌瘤長至逾4厘米,就要考慮切除。

肌瘤大小、位置及徵狀,還有變癌風險和生育意向,都是手術與否的考慮因素。若屬於內腔肌瘤,會引致經量較多,亦增加小產風險。若子宮內壁長出子宮內膜瘜肉(即細小良性腫瘤),同樣會引起經血增加及不正常月經出血。一般手術可用宮腔內窺鏡,把鏡頭伸到子宮內,當見到子宮肌瘤或瘜肉便直接用手術電刀等儀器切除或削平,不會有傷口。這技術逐漸成熟,在國際上廣泛採用,不單可以減少痛楚,比起傳統手術,對外觀影響較小。最近醫學界亦嘗試利用HIFU(高效聚焦超聲波)達至治療效果,提供多一種選擇。

若長在子宮肌肉內或子宮黏膜外的肌瘤,則視乎不同位置和患者情况,可選擇開刀或微創。若患者已接近更年期又無生育計劃,可考慮切除肌瘤或把整個子宮切除;另外也要視乎肌瘤大小,較大的肌瘤要在子宮開刀,切出肌瘤後再把傷口縫合;子宮肌瘤直徑不大於12厘米則可選擇微創手術,將肌瘤削平。若不計劃生育,亦可用方法短暫阻塞子宮血管,有效令肌瘤縮細八成。

近年微創手術愈見精湛,但只適用於子宮肌肉內及子宮壁外的肌瘤。手術最初為多孔微創手術,肚臍有1厘米傷口,再加附近有3至4個約0.5厘米的傷口;至後來發展單孔微創,只需在肚臍開2至3厘米傷口,視乎醫生的技術和肌瘤的大小,縫合起來近乎見不到傷口。

文:李文軒(婦產科專科醫生)

編輯:陳志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