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體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05 Oct 2023 06:11:18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子宮體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婦科病病徵】卵巢癌徵狀如消化不良、腹脹?子宮內膜癌陰道異常出血?注意5大常見徵狀 //www.afterroberto.com/%e5%8d%b5%e5%b7%a2%e7%99%8c%e5%be%b5%e7%8b%80%e5%a6%82%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8%85%b9%e8%84%b9-%e5%ad%90%e5%ae%ae%e5%85%a7%e8%86%9c%e7%99%8c%e9%99%b0%e9%81%93%e7%95%b0%e5%b8%b8%e5%87%ba/ Tue, 09 Nov 2021 07:11: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99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但窒礙市民日常生活、社交和經濟活動,亦影響病人的求診意慾,部分病人除非遇上急症,否則也盡量避免前往醫院或診所求診,以減低受感染風險。然而,一些徵狀不明顯的婦科疾病,特別是癌症,有機會因而延誤求醫和診治,增加治療的難度和複雜性!女士們更應多留意自己的身體有否婦科疾病常見的5大徵狀,如陰道異常出血、分泌物帶異味等,若有應盡快求醫。

 

婦科疾病徵狀不明顯 卵巢癌如消化不良易延誤診治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醫生表示,過去一年多,不時發現有病人在病情較後期才求醫,詢問之下得知原來她們早有徵兆,只是因為避免受感染而未有即時求診。譚醫生指出,一些婦科疾病本身徵狀不明顯,例如卵巢癌,患者初時未必有腹痛或明顯不適,很多時只是感覺消化不良、持續腹脹等,病人或會以為只是進食太多、少活動所致,令她們不以為然,加上疫情關係避免到醫院或診所而未有即時求診,因而延誤治療。

若出現這5種婦科疾病的常見徵狀,應及早求醫勿拖延。
若出現這5種婦科疾病的常見徵狀,應及早求醫勿拖延。

 

相關文章:【女性疾病】 子宮體癌及卵巢癌有上升趨勢 婦科癌體內放療 近距離滅癌減影響

 

子宮內膜癌陰道不正常出血 早期發現治癒率逾九成

除了卵巢癌,另一類常見的婦科癌症是子宮內膜癌,屬子宮體癌的其中一種類型。與徵狀不明顯的卵巢癌相比,子宮內膜癌患者會出現陰道不正常出血,一般較早期便能發現。不過,譚醫生說過去一年多,亦發現有子宮內膜癌病人因為疫情而不敢到醫院,直至出血徵狀變得嚴重方求醫,導致延誤治療。

他解釋,一般子宮內膜癌病人如果能在陰道出血初期求診,透過子宮內膜組織活檢都能夠發現病變,若在此時進行切除手術,治癒率超過九成;相反如果較後期才發現,癌細胞有機會已擴散至其他位置,若已擴散至腹腔,病人需要一併切除其他受影響部位,並配合術後放射治療或化療減復發機會,增加治療複雜程度。

 

相關文章:子宮頸癌成因、常見徵狀陰道異常出血 定期柏氏抹片檢查揪出不正常病變 提升治癒率

 

女性十大常見癌症 留意身體變化 及早求醫

根據本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子宮體癌、卵巢及腹膜癌、子宮頸癌均為女性十大常見癌症,後兩者更是女性十大致命癌症,實在不容忽視。

譚醫生表示,很多癌症如果能在早期發現,接受治療後的治癒機會較高,例如卵巢癌,若在第一期(即癌細胞只局限在卵巢內)時發現,5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但若已轉移至身體其他主要器官,如肝臟、肺部等(第四期),5年存活率下降至只有一至兩成。同時大部分早期婦科癌症,都可以透過手術處理,如果太遲求診,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位置,有機會無法單以手術處理,需要配合化療或放射治療,嚴重情况下若無法以手術處理,則需要先以化療縮小腫瘤,再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手術。這不但令治療過程更複雜,亦會降低病人治癒率和存活率。

 

相關文章:【身體檢查】有關體檢的6個問題 檢查項目愈多愈好?如何解讀檢身報告?一表解讀主要體檢項目

 

注意婦科疾病5大常見徵狀

因此譚醫生提醒,女士應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自己的身體有否婦科疾病的相關徵狀,常見徵狀包括:

。陰道異常出血

。陰道分泌物帶異味

。小便疼痛或出血

。腹部不適

。體重突然下降

若有上述情况或有任何疑問,不應遲疑,應該立即求醫。

]]>
【子宮體癌】罕見婦科癌 徵狀相似 療法大不同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ad%90%e5%ae%ae%e9%ab%94%e7%99%8c%e3%80%91%e7%bd%95%e8%a6%8b%e5%a9%a6%e7%a7%91%e7%99%8c-%e5%be%b5%e7%8b%80%e7%9b%b8%e4%bc%bc-%e7%99%82%e6%b3%95%e5%a4%a7%e4%b8%8d%e5%90%8c/ Mon, 10 Aug 2020 04:02: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778 【明報專訊】女性常見癌症中,子宮體癌排名第4、卵巢癌排名第6、子宮頸癌排名第9;而這些常見婦科癌中,有些個案較為罕見,腫瘤同樣生於卵巢或子宮,徵狀也相似,但治療方案卻大不同。

【子宮體癌】罕見婦科癌 徵狀相似 療法大不同
(明報製圖)

 

罕見卵巢癌 切單邊卵巢輸卵管 保生育能力

個案1:陳女士,45歲,約10年前確診患上罕見的卵巢腫瘤——顆粒細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ur,GCT)。因為是第1期,亦考慮到生育計劃,所以做了單邊卵巢及輸卵管切除手術。之後一直在婦科醫生處覆診,並沒有復發迹象。最近因為經期有點亂,接受影像檢查時,發現另一邊卵巢有一個4厘米腫瘤,腹腔兩個位置有懷疑轉移的迹象。她被轉介至婦科腫瘤科醫生,因為腫瘤尚可以切除,計劃子宮全切除加剩餘一邊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兼腹膜腫瘤切除。手術後需要化療

【子宮體癌】罕見婦科癌 徵狀相似 療法大不同
肚痛要小心——無論屬罕見、常見卵巢癌,病徵無異,一般有肚脹、肚痛、經期異常、大小便不適等。(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Nattakorn Maneerat@iStockphoto)

 

生殖細胞瘤 病者較年輕

卵巢癌分多類,最常見是上皮癌(epithelial cancer),生長在卵巢的外殼,佔整體卵巢腫瘤90%。另外,有10%屬於非上皮癌類別(non-epithelial cancer),包括:

‧生殖細胞瘤(germ cell tumour),一般發生在30歲前,平均發生年齡16至20歲。

‧性腺間質腫瘤(sex cord stromal tumour),雖然可見於年輕病人,但較多是在接近停經時發生,平均年齡約50歲。性腺間質腫瘤來自分裂細胞群,通常在卵巢母細胞(oocytes)周圍的組織產生。這類腫瘤會產生類固醇激素,病人有可能會出現荷爾蒙分泌過量的病徵。它佔整體卵巢癌3%至5%,而當中有60%是第一期確診;其中一類型就是顆粒細胞瘤。

無論屬罕見、常見卵巢癌,病徵都無異,一般有肚脹、肚痛、經期異常,或因盆腔腫瘤引起壓力而出現病徵如大小便不適。患者必須做影像檢查,包括盆腔超聲波、電腦掃描,若懷疑是晚期癌症可以再加正電子掃描。癌指數在罕見類別中,有針對生殖細胞癌的AFP、HCG、LDH,以及針對顆粒細胞瘤的inhibin。癌症分期則和上皮卵巢癌一樣,第1期局限在卵巢;第2期影響盆腔其他組織,例如子宮或輸卵管;第3期影響淋巴、盆腔以外的腹膜組織;第4期有肺積水或遠端器官轉移。

 

70%至90%屬第1期

治療方面,有70%至90%罕見卵巢癌屬於第1期。尤其是生殖細胞瘤,病人多為年紀較輕,自然希望保存生殖能力,所以會做切除單邊卵巢及輸卵管手術。但對晚期或停經後女士,一個徹底的子宮及兩邊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是標準的治療方案。

如果性腺間質腫瘤屬第2期以上,或第1期已存在風險因素,例如第1C期,細胞分化差(poorly differentiated),代表高度惡性、擴散風險較高,就必須接受綜合鉑類化療方案。至於復發病人可採用二線化療,例如紫杉醇綜合鉑類的治療。

而生殖細胞瘤的病人,除了1A期未成熟型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和生殖細胞不良瘤(dysgerminoma),其餘都必須接受手術後的綜合化療。有效治療是BEP方案(bleomycin、etoposide和carboplatin),3至4個療程。儘管是復發的生殖細胞瘤,仍有機會對化療敏感(chemotherapy sensitive)而達到根治的效果。

 

罕見子宮體癌 腫瘤一般較惡

個案2:吳女士,40歲,一天突然摸到肚子有一個隆塊,超聲波檢查發現一個10厘米子宮腫瘤。隨即轉介做磁力共振和正電子掃描檢查,發現腫瘤很大可能源自子宮肌肉層的惡性腫瘤。她接受了子宮及兩邊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再加上淋巴切除手術。

子宮體癌中,超過九成是子宮內膜癌,餘下屬子宮惡性肉瘤。吳女士的病理報告顯示,腫瘤屬於後者的子宮平滑肌惡性腫瘤(uterine leiomyosarcoma)。可惜的是,術後3星期的影像顯示,腫瘤已經多發性轉移到肺部。吳女士隨即開始綜合化療,包括紅霉素6個療程之後,腫瘤情况改善。完成化療後,她利用3星期假期和父母旅遊。回港後一直監察病情,1個月後發現腫瘤再轉移到腹膜,接受了二線化療;同時接受基因測序後,採用了標靶治療。

 

基因突變 復發風險較高

在子宮內膜癌中,30%屬於較罕見的非子宮內膜樣(non-endometrioid)癌症;這包括漿液性癌(serous)、亮細胞癌(clear cell)與肉瘤癌(carcinosarcoma)。它們一般惡性程度高(high grade),確診時通常已在後期(第3、4期),有淋巴轉移的風險較高,細胞特性屬於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陰性的類別。另外,相比於較常見的子宮內膜樣癌,這些罕見類型擁有不同基因突變,例如漿液性癌有較高的上皮因子受體(HER2)突變,代表有相應標靶治療可用。這種癌症由於惡性程度高,復發風險較高,即使屬最早的第1期,仍然會以子宮和兩邊卵巢輸卵管切除術作為主要的根治策略。另外亦需要視乎不同的復發因素,而考慮用化療、電療(包括盆腔體外電療,或近距離放射治療)醫治。

 

基因測序配合新標靶治療

子宮惡性肉瘤非常罕見,佔少於10%,包括平滑肌惡性腫瘤(leiomyosarcoma)、子宮內膜基質惡性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及高度惡性未分化肉瘤 (high grade undifferentiated sarcoma)。除了根治性手術外,在術後或復發後,視乎危險因素和分化程度,決定化療、放射治療或荷爾蒙治療。這類腫瘤,尤其在高惡性程度(high grade)類別中,復發風險很高,除了傳統化療之外,也會運用多靶點的酪胺酸激酶抑制劑(multi kinase inhibitor),和透過基因測序配合新的標靶治療,希望為病人帶來控制病情的新機會。

 

文:張天怡(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女性疾病】 子宮體癌及卵巢癌有上升趨勢 婦科癌體內放療 近距離滅癌減影響 //www.afterroberto.com/%e5%ad%90%e5%ae%ae%e9%ab%94%e7%99%8c%e5%8f%8a%e5%8d%b5%e5%b7%a2%e7%99%8c%e6%9c%89%e4%b8%8a%e5%8d%87%e8%b6%a8%e5%8b%a2-%e5%a9%a6%e7%a7%91%e7%99%8c%e9%ab%94%e5%85%a7%e6%94%be%e7%99%82-%e8%bf%91/ Tue, 24 Mar 2020 03:43: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514 【女性疾病】 子宮體癌及卵巢癌有上升趨勢 婦科癌體內放療 近距離滅癌減影響
本港十大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中,依次是子宮體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其中子宮體癌及卵巢癌都有上升趨勢。

本港十大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中,依次是子宮體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其中子宮體癌及卵巢癌有上升趨勢。這些婦科癌症,早期主要用手術方法處理,如果手術無法切除的話,就要進行化療放射治療,另外亦可配合體內放射治療更針對地消滅腫瘤。

 

子宮頸癌治療新方向 影像導航方法消滅癌細胞

betway体彩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指出,體內放射治療即近距離對腫瘤進行放射治療,俗稱「大電」,是在病人患處放置一個密封式放射性物質(如銥Iridium-192),把高劑量輻射集中對付癌細胞,減低對附近正常組織的傷害。

以子宮頸癌為例,進行體內放射治療時,要先把管狀儀器經陰道放進患者子宮內,至子宮頸腫瘤的位置,再以高劑量輻射近距離殺癌細胞。張醫生指如果子宮頸癌1B2至4A期的腫瘤類別,腫瘤大於4厘米以上而不能徹底用手術清除的病人,綜合放射治療和化療是標準的治療方案,一般會為患者訂定兩階段的治療方案:

 

第一階段:體外放射治療 + 化療

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方法縮小腫瘤,並同步進行化療,以達致縮細腫瘤的效果。

 

第二階段:體內放射治療

磁力共振導航體內近距離放射治療,勾劃出腫瘤和附近正常器官的距離,因而做到高劑量治癌,大幅降低對正常器官例如膀胱、直腸的副作用。

國際性大型研究顯示,配合影像導航的近距離放射治療,5年的局部根治腫瘤效果達90%,對正常器官的副作用能減到5%或以下,病人的生活質素亦能大大提高。

張醫生指,除了子宮頸癌,近距離放療亦可應用於子宮體癌、陰道癌等婦科癌症。在子宮體癌進行根治性的手術後,醫生根據病理和分期去制定術後的治療方法。有風險因素的病人,例如年紀大於 60 歲、病理細胞級別高 (第二或第三級別)、子宮內壁肌層侵犯多於五成、出現淋巴血管侵犯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子宮頸及附近器官侵犯等,會因應其風險因素接受術後體內放射治療 。醫生會按照病人病情,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
癌治準繩:子宮體癌術後 電療化療減復發 //www.afterroberto.com/%e7%99%8c%e6%b2%bb%e6%ba%96%e7%b9%a9-%e5%ad%90%e5%ae%ae%e9%ab%94%e7%99%8c%e8%a1%93%e5%be%8c-%e9%9b%bb%e7%99%82%e5%8c%96%e7%99%82%e6%b8%9b%e5%be%a9%e7%99%bc/ Mon, 02 Mar 2020 04:46:5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739 子宮體癌
個人化治療——子宮體癌病人接受手術後,醫生根據病理和分期,為病人訂定個人化的術後治療。(wildpixel@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手術是第1、2、3期子宮體癌的最主要治療方法,包括全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的切除;當判斷為第1期B以上,亦會同時切除附近的淋巴組織。

早期子宮體癌,病人術後接受盆腔電療,能有效減低局部復發風險達60%以上,5年復發風險低於5%以下。至於第3期以上的病人,大型研究顯示,盆腔電療的功效,主要在於有效減低局部復發的風險,而綜合化療能夠提升存活率,減低整體復發風險。

 

個案1: 第3期內膜癌 治療年半無復發

王女士60歲,確診第3期子宮體癌。婦科腫瘤科醫生替她做了子宮、兩邊卵巢及輸卵管切除手術;另外亦做了動脈及盆腔淋巴清除手術。病理報告證明她屬於最常見的子宮內膜樣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oma)。

按照組織病學上子宮內膜癌分期(FIGO Grading),分為1至3級,第1級癌細胞擴散風險較低,第2級及第3級依次增加。王女士為2級(Grade 2),侵犯程度較深(超過50%子宮內膜深層肌肉層受影響),另外淋巴有7顆轉移迹象。整體分期為第3期C。

手術後,王女士需要接受盆腔電療25次,以及紫杉醇加卡鉑的綜合化療方案,每3星期1次,為期6個療程。至今已完成治療1年半,繼續每3個月覆診,做婦科檢查,並沒有復發迹象。

 

個案2: 綜合化療再復發 做基因測試

馬女士,66歲,兩年前確診第1期A子宮內膜樣腺癌,癌細胞FIGO Grading是Grade 3。術後不久發現腹膜轉移,接受了紫杉醇和卡鉑綜合化療,為期7個療程。可惜1年後再復發,因為復發範圍只是局部,能夠接受切除。她亦做了基因測試,希望找到新的治療方案。

(明報製圖)

 

個人化治療 視乎患者風險期數

在復發性子宮體癌,紫杉醇配合卡鉑的綜合化療,或紅霉素類的藥物治療,是標準的第1、2線化療方案。而在子宮內膜癌屬荷爾蒙(estrogen receptor)陽性類別,荷爾蒙治療亦是有效方案。新一代治療,主要是針對特別的基因突變,免疫治療在適當的病人亦可作為治療的方案(例如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高分數,可以採用抗PD-1 免疫治療);另外也有其他標靶(mTOR抑制劑)治療,適用於復發性子宮體癌,配合荷爾蒙治療。

子宮體癌病人在接受手術後,醫生根據病理和分期去制定術後治療方案。低風險的病人,屬於第1期子宮內膜樣腺癌,侵犯程度不深(IA,子宮內膜深層肌肉層低於50%),細胞分級低(Grade 1至2)。這些病人並不需要接受術後的電療或化療。至於有風險因素的病人就會因應風險的因素和期數,接受術後電療、體內放射治療。而第3至第4期A的病人,就需要接受額外的術後化療。

 

患者10年增近七成

根據2017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乳腺癌、大腸癌和肺癌分別佔女性常見癌症第1至3位,而子宮體癌排名第4,有1076宗新症。子宮體癌發生數字有上升趨勢,2008年為640宗,過去10年上升68%。慶幸死亡率維持低水平。

子宮體癌發病年齡中位數是55歲,約60%病人確診為第1期,即癌細胞集中在子宮受體的器官內未有轉移。

文:張天怡(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