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29 Dec 2023 04:17:50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女性健康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三大婦科癌症】解構早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4%b8%89%e5%a4%a7%e5%a9%a6%e7%a7%91%e7%99%8c%e7%97%87-%e8%a7%a3%e6%a7%8b%e6%97%a9%e6%9c%9f%e5%ad%90%e5%ae%ae%e9%a0%b8%e7%99%8c-%e5%ad%90%e5%ae%ae%e5%85%a7%e8%86%9c%e7%99%8c-%e5%8d%b5%e5%b7%a2/ Fri, 29 Dec 2023 04:15: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811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是本港常見的婦科癌症,大多早期徵狀不明顯,容易延誤治療時機。及早發現、診斷和接受治療,有助提升患者的治癒機會和存活率。醫生會按病灶的影響範圍為病人建議合適的治療方案,屬早期的婦科癌症患者一般可通過手術切除腫瘤,中或晚期、已擴散或腫瘤體積大的病人雖然未必適合接受手術,但目前也有不同方式,例如先進行放射治療及化療等,使腫瘤縮小後再做手術切除,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預後。

全子宮、兩邊卵巢切復發風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醫生表示,女性的卵巢較細,正常大約只有3厘米,而且位於盆腔內,所以即使卵巢出現腫瘤,甚至大至10厘米,患者都可能全不知情,只出現腹脹、餐後腹部不適、輕微腹痛等不明顯的徵狀,容易被忽視。若懷疑屬卵巢癌,醫生一般會先安排超聲波檢查,一旦有異常便會安排接受電腦掃描或正電子掃描,檢查癌症有否轉移。卵巢癌一般需要手術協助確診,術前病人需要接受詳細評估包括檢視腫瘤標記和惡性風險指數等,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組織作病理診斷,判斷癌症分期,協助醫生針對性地制定治療方案。

卵巢癌的第一線治療是以手術切除。譚醫生表示,由於卵巢癌復發率高,因此即使患者只有一邊卵巢患癌,為安全起見一般都會建議患者把兩邊卵巢、兩條輸卵管及全子宮一併切除,以減低復發風險。若患者希望保留生育能力,則可與視乎情況採取單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


相關閲讀:【婦科病病徵】卵巢癌徵狀如消化不良、腹脹?子宮內膜癌陰道異常出血?注意5大常見徵狀


子宮頸癌:子宮頸錐形切除術

至於子宮頸癌,早期病徵包括收經後、行房後或不規則出血,但譚醫生指出,大部分早期子宮頸癌患者都沒有任何徵狀,而是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測發現異常後才被診斷出來。因此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十分重要,當出現上述提及的徵狀都應及早求醫檢查,抽取子宮頸活組織檢驗作診斷。

譚醫生表示,大部分早期子宮頸癌患者都可以透過手術治療,手術後病人的存活率大多理想。腫瘤較小的子宮頸癌病人,可考慮接受錐形切除手術,經陰道切除子宮頸的圓錐形部分;或進行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經陰道、腹部或微創腹腔鏡,切除子宮和子宮頸,部分較年輕的患者可視乎情况,保留子宮、輸卵管和卵巢,以保存生育能力。如患者年紀較大,手術及麻醉的風險較高,醫生可能會建議其他治療選項,例如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團隊幕後三大專業 各司其職精準追擊腫瘤 跨團隊合力擊退癌魔


子宮體癌低擴可採用微創腹腔鏡手術

上述講解的子宮頸癌和卵巢癌都是大眾較常聽到的,但其實最常見的婦科癌症是子宮體癌,它在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中排第4,每年逾1,200宗新症。譚醫生指出,子宮體癌早發現所以較不易擴散,因此早期子宮體癌的治愈率可達九成。要診斷子宮體癌,醫生可透過子宮內膜抽吸術,或進行宮腔鏡檢查和刮宮術,從子宮內膜抽取組織化驗。

一旦確診為子宮體癌,不論分期,若病人適合進行手術,手術仍屬標準治療方案。早期低擴散風險的子宮體癌患者一般可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切除子宮、雙側輸卵管及卵巢,不能進行腹腔鏡會建議開腹手術;高擴散風險的患者需要同時進行盆腔淋巴結切除術,作仔細的手術分期,以制定合適的術後輔助治療。

譚醫生提醒,婦科癌症較常見徵狀包括陰道出血、陰道分泌帶血或有異味、陰唇疼痛、腫瘤擴散引致背或腹痛、腹部出現腫塊等等,建議女士定期接受婦科檢查,以便及早確診和接受適當治療。他補充,早期與後期的婦科癌症,五年存活率可以相差很遠。以卵巢癌為例,第1期存活率達九成,第2期只有六成,第3期更降至只有三至四成,因此建議女性每年接受卵巢癌篩查。其他婦科癌症現時雖未有篩查指引,但如果女性有性行為,建議25歲起每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若首兩次結果正常,便可每隔3年檢查一次。

【三大婦科癌症】解構早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是本港常見的婦科癌症,早期徵狀並不明顯。(明報資料圖片)
]]>
【子宮頸癌】多數患者無病徵 婦女應定期接受篩查(衛生處方)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ad%90%e5%ae%ae%e9%a0%b8%e7%99%8c%e3%80%91%e5%a4%9a%e6%95%b8%e6%82%a3%e8%80%85%e7%84%a1%e7%97%85%e5%be%b5-%e5%a9%a6%e5%a5%b3%e6%87%89%e5%ae%9a%e6%9c%9f%e6%8e%a5%e5%8f%97%e7%af%a9%e6%9f%a5/ Thu, 02 Feb 2023 03:57: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497 子宮頸癌是在女性中常見的癌症。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在2011至2020年間,子宮頸癌一直都是本港女性十大常見及十大致命的癌症。在2020年,新增確診個案超過550宗,同年亦有約160名女性因子宮頸癌而離世。

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由於持續感染了致癌的人類乳頭瘤病毒(又稱HPV)所致。HPV感染一般出現在曾經有性經驗的人士。雖然大部分的感染可以被身體自行清除,但一部分女性卻因持續感染HPV 而導致子宮頸出現細胞病變,甚至癌症。


相關文章:【3大婦科癌症】了解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初期病徵、篩檢、檢查、治療選擇


預防子宮頸癌有方法

香港人一般聞癌色變,覺得癌症是不治之症,防不勝防。其實,現時早期的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已經可以有效治療,而且透過各種方法,婦女患上子宮頸癌的機會都可以大大減低。

首先,婦女應在未曾有性行為前接種HPV疫苗,以減低感染HPV及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另外,避免吸煙和採取安全性行為(例如使用安全套及避免有多個性伴侶等)也是有效的預防措施。除此之外,定期篩查可以及早發現癌前病變或癌症,推前治療,減低病發率和死亡率。


【子宮頸癌】多數患者無病徵 婦女應定期接受篩查(衛生處方)
定期接受子宮頸篩查可以及早發現癌前病變或癌症,推前治療,以減低病發率和死亡率。

簡單篩查 能減低患子宮頸癌機會

雖然已有大量科學證據支持子宮頸篩查,但根據2020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在25至64歲女士當中,僅一半人曾接受篩查。一般來說,25至64歲、曾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篩查。若連續兩年的子宮頸細胞檢驗結果正常,之後可每3年接受一次篩查。30至64歲的婦女亦可選擇每5年接受一次HPV檢測或HPV與子宮頸細胞的合併檢測。

上述提及的篩查方法,無論是子宮頸細胞檢驗、HPV檢測,抑或是合併檢測,採樣都是快捷而簡單,一般只需要幾分鐘。值得注意是,大部分受到HPV感染,甚至患有早期子宮頸癌的婦女都沒有症狀的。因此,儘管無症狀、已接種了HPV疫苗、已停經、無家族病史或過往結果正常,都緊記要定期接受篩查。婦女可到非政府機構、家庭或婦科醫生的診所、衞生署的母嬰健康院或婦女健康中心接受子宮頸篩查。


「錫自己,做咗篩查未?」

衞生署在去年製作了兩套以「錫自己,做咗篩查未?」為主題的短片以提高大眾對預防子宮頸癌的意識,及鼓勵婦女定期做篩查。市民如欲了解更多有關子宮頸癌及篩查的資訊,可瀏覽衞生署有關網頁www.cervicalscreening.gov.hk


相關文章:【癌症篩查】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 評估7個高危因素度身制定篩查方案


及早接種新冠疫苗

癌症患者若感染新冠病毒,患重症及死亡風險會較高。癌症患者若病情穩定、沒有併發症或其他特別的長期病患,政府鼓勵他們及早接種新冠疫苗,減低一旦感染後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如果癌症患者正在接受治療,可與醫生商討最佳的接種時間。

文:廖天蕙醫生(衞生署非傳染病處醫生)

]]>
【乳癌篩查】了解7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及婦女患癌高中3級別風險(醫學滿東華)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4%b9%b3%e7%99%8c%e7%af%a9%e6%9f%a5%e3%80%91%e4%ba%86%e8%a7%a37%e5%80%8b%e4%ba%ba%e5%8c%96%e4%b9%b3%e7%99%8c%e9%a2%a8%e9%9a%aa%e5%9b%a0%e7%b4%a0%e5%8f%8a%e5%a9%a6%e5%a5%b3%e6%82%a3%e7%99%8c/ Tue, 10 Jan 2023 05:13:2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332 【明報專訊】自1990年代起,乳癌已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癌症,更是2019年香港女性中第三位致命癌症,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根據衛生署統計顯示,由1983年至2019年,女性乳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有上升趨勢。隨婦女對自身健康關注日益提高,乳癌篩查在本港亦漸漸成為熱門話題。(編者按:現在已有為本港婦女而設的風險評估工具,會按照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包括初經年齡、第一次生產年齡、直系親屬的乳癌病史……共7個風險因素來評估患乳癌的風險。)


相關文章: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乳癌篩查及早發現 盡早治療 了解7個風險因素

乳癌篩查的目的是當婦女未出現任何乳癌症狀前,及早發現患上乳癌,盡早治療,避免癌症惡化,提高存活率。而乳房X光造影是最常見乳癌篩查方法。

雖然香港目前並沒有推行全民為本的乳癌篩查計劃 (population based screening),但一些非牟利機構和私營市場提供隨機乳癌篩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為希望接受乳癌篩查的婦女提供乳房X光造影。

2018年,政府轄下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在香港醫學雜誌中發表了針對不同風險狀况的婦女接受乳癌篩查的建議,而在2020年施政報告,政府亦表示會根據專家工作小組提出的修訂建議,採用風險為本的方式作乳癌篩查(risk-based screening),並在2021年推出乳癌篩查先導計劃,透過使用個人化乳癌風險評估工具,為合資格婦女評估乳癌風險,並按照風險高低提供乳癌篩查服務。


【乳癌篩查】了解7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及婦女患癌高中3級別風險(醫學滿東華)
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癌症,更是2019年香港女性中第三位致命癌症,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

建議按患癌風險分3級

由於政府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認為,目前沒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或反對為本港婦女做全民乳房X光造影普查,該小組建議將婦女按患癌風險分為3個級別:

第一級:高風險婦女,包括確認帶有BRCA1/2基因突變、有強烈家族乳癌或卵巢癌病史、在30歲前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有個人風險因素如乳癌病史,以及一些高風險乳房疾病等。她們應由35歲或比其最年輕患乳癌的家人確診年齡早10年(不應早於30歲前),開始諮詢醫生意見,並考慮每年接受1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第二級:中等風險婦女,即只有1名直系女親屬在50歲或之前確診患上乳癌,或有2名直系女親屬在50歲之後確診患上乳癌的婦女。她們應諮詢醫生意見,考慮篩查利弊後才決定是否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第三級:其他一般婦女,如年齡介乎44至69歲而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令他們患乳癌的風險增加,建議他們考慮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相關文章:【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 預防勝於治療

現在已有為本港婦女而設的風險評估工具,會按照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包括初經年齡、第一次生產年齡、直系親屬的乳癌病史、良性乳腺疾病、歷史、體重指標及體能活動量,來評估患乳癌的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一些生活因素會增加患乳癌風險。而適量體能活動,保持健康體重和避免飲酒,在家庭計劃中考慮較年輕時生育,並延長母乳餵哺時間,亦可減低患上乳癌的風險。婦女亦應時刻關注自己的乳房情况,熟悉乳房平常的外觀和觸感,一旦測覺乳房不尋常,盡快求醫。

文:羅麗雲(東華三院放射診斷科副顧問醫生)

]]>
肥胖、便秘 增尿失禁風險 更年期易患骨質疏鬆症 教你運動3招改善問題 //www.afterroberto.com/%e8%82%a5%e8%83%96%e3%80%81%e4%be%bf%e7%a7%98-%e5%a2%9e%e5%b0%bf%e5%a4%b1%e7%a6%81%e9%a2%a8%e9%9a%aa-%e6%9b%b4%e5%b9%b4%e6%9c%9f%e6%98%93%e6%82%a3%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7%97%87/ Fri, 30 Dec 2022 10:03: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242 【明報專訊】不少中年婦女受尿失禁骨質疏鬆困擾。調查發現,香港每3名婦女,便有1人受失禁困擾;而約半數婦女可能在更年期後患上骨質疏鬆症。透過恆常運動,就可以改善上述兩個問題。


相關文章:【尿失禁種類】3類中壓力性失禁最常見 產後或更年期女士正視「理遺」問題 預防有法7個Tips


港每3名婦女1人有失禁 肥胖、便秘增尿失禁風險

調查發現,香港每3名婦女,便有1名受失禁困擾,故強化骨盆底肌肉是有需要的,尤其是孕婦、停經前後女性,即使沒有任何徵狀,也應該透過會陰肌肉運動,增強盆腔內器官的承托力,以預防尿失禁、器官下垂或其他骨盆底肌無力的情况。

肥胖、便秘 增尿失禁風險 更年期易患骨質疏鬆症 教你運動3招改善問題
防尿失禁——透過會陰肌肉運動,增強盆腔內器官承托力,有助預防尿失禁。(設計圖片,aradaphotography@iStockphoto)

會陰肌肉運動 增盆腔器官承托力

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建議,有尿失禁和骨盆腔器官下垂的女士應要訓練骨盆底肌,亦即做骨盆底肌運動或會陰肌運動,又稱凱格爾式運動(Kegel exercise)。

研究顯示七成女性做了錯誤的骨盆底肌運動,以下是正確的骨盆底肌肉訓練:

‧坐下或躺下,保持身體放鬆,然後收緊會陰部肌肉,如忍大小便一樣的感覺,將注意力放在下盆肌肉及往上提,這樣可鍛煉肌肉收縮及放鬆。

‧開始時吸氣提肛,將會陰肌肉往上提收縮,保持呼吸,維持肌肉收縮5至10秒,然後放鬆3至5秒,不要閉氣,重複8次,每天做3組。


多進食富纖維食物、飲水和運動 改善體重防便秘

當骨盆肌變得強壯時,可在站立姿勢或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正確的會陰肌收縮,配合日常生活如抱嬰兒及提起重物,可減輕或防止徵狀出現。如有疑問,建議向專業物理治療師查詢,以防做錯適得其反。

另外,維持健康的體重十分重要,因為肥胖會增加腹部肌肉壓力。至於便秘,則會令腹部過度用力排便,減弱陰肌力;慢性咳嗽亦會使骨盆肌力變弱。因此,建議選富含纖維的食物,並多喝水,配合運動,有助控制體重、預防便秘。


運動有效防65歲以上跌倒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質量減少,增加骨折風險。多攝取鈣質、維持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都有助預防。約半數婦女可能在更年期後患上骨質疏鬆症,以致輕微碰撞或摔倒都會造成骨折。研究顯示,透過運動能有效預防65歲以上的人跌倒。

骨骼是活組織,對外來壓力會產生反應,透過運動可強化骨骼,所以運動是維持骨骼健康的最佳方法。骨骼強度和骨質密度取決於年輕時運動量多寡。

建議每星期至少運動3天,每次1小時 (每星期累積最少15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當中部分時間應做有重量負荷的運動,例如跑步、跳舞和球類運動等,持續運動直到老年,可幫助維持骨骼及肌肉的強度與平衡感,並減低跌倒的風險。


肥胖、便秘 增尿失禁風險 更年期易患骨質疏鬆症 教你運動3招改善問題
設計圖片,Maridav@iStockphoto)

預防骨質疏鬆:負重運動/橡筋帶鍛煉

上肢運動

1.坐下,雙手各持橡筋帶兩端(圖A),舉至胸口慢慢拉開(圖B),停5秒

2.站立,固定橡筋帶,雙手各持橡筋帶兩端、輕微屈曲(圖C);雙手慢慢向後拉(圖D),停5秒

鍛煉大腿四頭肌

坐下,橡筋帶綁着雙腳(圖E),其中一腳伸直膝關節(圖F),停5秒,緩緩放下;然後另一隻腳重複動作

注意事項

‧目標是增加上下肢肌肉力量

‧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

‧每天1節,重複動作5至10次

‧訓練前檢查橡筋帶有否裂口,以免斷開

‧訓練時,橡筋帶應在腳上綑綁最少一圈

‧訓練後,橡筋帶用乾布清潔,收藏於陰涼處便可,切勿用水清洗及儲存於高溫環境,以免加速其損耗

肥胖、便秘 增尿失禁風險 更年期易患骨質疏鬆症 教你運動3招改善問題
(作者提供)

相關文章:【骨折】骨質疏鬆無聲無息!切勿忽視腰痛臀部疼痛 補鈣30歲前已要開始?(附營養師飲食建議)


文:梁慧貞(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婦女健康專研組主席、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
【新冠疫苗】歐洲藥品管理局:女性接種BioNTech或莫德納第1、2及加強劑 出現經血增多月經延長 建議列為潛在副作用 //www.afterroberto.com/%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6%ad%90%e6%b4%b2%e8%97%a5%e5%93%81%e7%ae%a1%e7%90%86%e5%b1%80%ef%bc%9a%e5%a5%b3%e6%80%a7%e6%8e%a5%e7%a8%aebiontech%e6%88%96%e8%8e%ab%e5%be%b7%e7%b4%8d/ Tue, 01 Nov 2022 04:03: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791 【明報專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專家(28日)表示,從臨牀試驗期間、真實案例及醫學文獻,都觀察到女性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經血增多或月經時間延長的情况,影響生活品質。EMA稱,這些個案的女性不論是接種第1劑、第2劑及加強劑BioNTech或莫德納疫苗都有,大多數情况不嚴重且屬短暫性。EMA認為,有合理理由相信這可能與疫苗有因果關係。


相關文章:【疫苗接種】50歲以上人士可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 長者打肺炎球菌疫苗等的9個問題(更新10月10日)


歐藥品管理局建議 月經大量出血列BioNTech輝瑞、莫德納潛在副作用

EMA建議,將女性月經大量出血情況,列入接種BioNTech-輝瑞及莫德納新冠疫苗潛在副作用清單中。


【新冠疫苗】歐洲藥品管理局:女性接種BioNTech或莫德納第1、2及加強劑 出現經血增多月經延長 建議列為潛在副作用
BioNTech-輝瑞(左圖)和莫德納(右圖)新冠疫苗。(法新社資料圖片)

未有證據對生殖和生育能力造成影響

不過,EMA同時指出,沒有證據顯示女性出現月經失調對生殖和生育能力造成任何影響,又強調接種疫苗好處大於風險。

(法新社/路透社)


相關文章:【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港逾12萬人處方新冠口服藥  港大研究:輝瑞口服藥減兩成入院風險

另外,合資格新冠病人可於醫管局指定診所等途徑獲處方新冠口服藥。港大研究分析本港非住院新冠病人,發現他們在發病初期服用默沙東或輝瑞口服藥後,死亡率分別可降低24%及66%;亦發現輝瑞口服藥可減約兩成入院風險,默沙東則未見顯著關係。研究結果刊於國際醫學期刊《刺血針》。

醫管局回覆稱,至25日已為逾12萬人處方口服藥,約35%獲發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65%獲發輝瑞「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康復者持續咳嗽咽喉乾癢現長新冠 中醫:先袪除外感邪氣 飲食作息要注意(養生帖)


口服藥對打齊針者無顯著效用

港大團隊分析今年2月26日至6月26日期間全港逾100萬名非住院新冠病人,其中約11萬名符合研究條件並分兩組,第一組為獲處方默沙東口服藥的近5000人及無服口服藥的近5萬名對照患者,另一組為約5500名服用輝瑞口服藥者和近5.5萬名對照患者,同一組內亦比較服藥與否的分別。

研究發現,默沙東及輝瑞口服藥分別可減24%及66%死亡風險;輝瑞亦可減24%入院治療風險,默沙東則未有顯著關係,同時兩藥均可減43%入院後惡化風險。對已完成接種疫苗者(至少兩針復必泰或3針科興)而言,研究顯示服用口服藥與減死亡、住院及入院後惡化風險無顯著關係。

參與研究的港大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黃競浩解釋,服用默沙東者年紀普遍較大或有其他疾病,加上兩組對照患者體質或不同,故不能直接比較兩藥功效。其團隊數月前亦研究口服藥對住院患者效益,顯示默沙東可減五成死亡風險,高於今次研究,黃稱兩次研究對照患者亦不同,加上非住院病人病情和身體狀况或較好,或干擾研究結果,故亦不能直接比較不同研究之數據。

(新冠疫情)

]]>
【乳癌】新型化療藥物ADC 像「生物導彈」精準殺死癌細胞(攜手抗癌)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6%96%b0%e5%9e%8b%e5%8c%96%e7%99%82%e8%97%a5%e7%89%a9adc-%e7%b2%be%e6%ba%96%e6%ae%ba%e6%ad%bb%e7%99%8c%e7%b4%b0%e8%83%9e-%e6%94%9c%e6%89%8b%e6%8a%97%e7%99%8c/ Mon, 24 Oct 2022 04:17: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741 【明報專訊】乳癌盤踞整體癌症前列,年齡標準化病發率過去數十年一直呈上升趨勢,2019年平均每天新增13名患者。隨着個人化精準治療日益進步,不同類型和期數的癌病,都有更具針對性、較少副作用的治療可供選擇。乳癌基本上是按照癌細胞表面的不同受體而分類,荷爾蒙受體陽性佔了整體乳癌約三分之二,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型)則佔兩成。我們常常聽到的標靶藥,正是針對這些刺激癌細胞生長的受體而研發。自1998年針對HER2的標靶藥面世,便大幅地將HER2擴散性乳癌的死亡率減低,副作用亦相對輕微,對「晚期」乳癌治療是很重要的突破。現在的一線治療,已是雙標靶藥加化療,其後如反應理想可繼續用標靶藥作維持治療。然而,有不少病人在使用標靶藥物一段時間後出現抗藥問題。


相關文章:【乳癌】精準診斷乳癌病理分類及期數 訂個人化治療方案提升療效


ADC具標靶性新型化療藥 「生物導彈」精準殺死癌細胞

近年,一種稱為ADC,具標靶特性的新型化療藥物為乳癌治療帶來新希望。有別於全身化療,生長較快速的正常細胞如頭髮等,會受化療藥影響而脫落,副作用明顯;ADC藥物就像「生物導彈」般,將化療藥力準確地帶到癌細胞內,精準地殺死癌細胞,對其他細胞傷害較輕,減少患者不適。偶有病人用藥後會出現間質性肺炎等副作用,但嚴重者為數不多,只有數個百分點。現時已有兩款ADC藥物用於治療晚期HER2型乳癌。而首款治療三陰乳癌的ADC藥物,亦於去年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這款藥物針對的受體稱為TROP-2,較多見於三重陰性的乳癌。

至於免疫治療,初時則主要應用於擴散性的PDL1陽性三陰乳癌,配合化療,可以有效延長壽命。現時更進一步擴展至較早期個案,於手術前用免疫治療加化療來縮小腫瘤,減少手術範圍;並於術後應用來減低復發機率。


【乳癌】新型化療藥物ADC 像「生物導彈」精準殺死癌細胞(攜手抗癌)
對症下藥——乳癌是按照癌細胞表面不同受體而分類,治療用藥亦有不同。(Mohammed Haneefa Nizamudeen@iStockphoto)

配合CDK4/6抑制劑  助擴散性乳癌病人延長平均壽命

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亦有新的標靶藥物,稱為CDK4/6抑制劑。對比單單服用荷爾蒙藥,在擴散性乳癌的一線治療當中加上CDK4/6抑制劑能延長病人的平均壽命至5年或以上,是很大的進步。

嶄新藥物為很多癌症患者帶來曙光,但每次數萬港元藥費也可能造成經濟負擔。一些非政府組織如香港防癌會遂開設了不同計劃,如「何鴻超教授紀念助醫計劃」能提供藥物資助;治療期間如需要情緒或朋輩支援,有「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等。醫社合作,為乳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相關文章:化療傷身?標靶、免疫治療更好? 抗癌三大療法 各擅勝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戴燕萍(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
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7%99%8c%e6%82%a3%e8%80%85%e5%b9%b4%e9%bd%a1%e4%b8%ad%e4%bd%8d%e6%95%b850-6%e6%ad%b2-%e6%b3%a8%e6%84%8f4%e9%ab%98%e5%8d%b1%e5%9b%a0%e7%b4%a0/ Wed, 05 Oct 2022 06:56: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489 【明報專訊】香港乳癌基金會轄下「香港乳癌資料庫」上月底(9月28日)發表全港首項乳癌患者10年存活率研究分析,結果發現,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0.6歲,而乳癌患者整體10年存活率為87.7%,早期患者存活率逾九成,年紀愈大存活率愈低;至於「10年無遠端復發存活率」 (即接受首次治療後10年無擴散或死亡),40歲或以下患者則較大部分年長患者更低,患上較易惡化及轉移的第三級腫瘤比例亦較高。至於乳癌四大高危因素,包括:缺乏運動、從未餵哺母乳、過重或肥胖、高度精神壓力。基金會建議政府盡快推出全民乳房篩查。

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相關文章:【乳癌】由初生到50歲常見的乳房問題 乳腺增生、水囊、乳癌 自我乳房檢查為健康把關


乳癌患者中位數50.6歲 4高危因素包括少運動無餵哺母乳

研究團隊收集並分析7930名在2006至2011年間確診乳癌的華裔婦女數據。結果發現,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0.6歲,整體10年存活率為87.7%。早期患者(第0至II期)10年整體存活率逾九成,分別為97.1%、94.3%、90.2%;晚期(第III至IV期)存活率分別急降至74%和26.4%。


相關文章:【肥胖】調查:第五波疫情下36%港人體重增一成 BMI愈高增磅比率愈多 籲正視肥胖症


研究:早期乳癌存活率九成 年輕易有惡瘤

團隊其後擷取其中7538名第0至III期、曾做手術的患者數據,了解「10年無遠端復發存活率」,發現70歲以上存活率最低,約85%;第二低為40歲以下年輕患者,存活率不足九成;41至70歲均有九成以上。40歲或以下患者,91.5%死因與乳癌有關。

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楊明明解釋,研究中40歲或以下患者有第三級腫瘤的比例約41.8%,為眾年齡層中最高,故其存活期較短。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補充,95%乳癌為後天所致,年輕人理應身體抵抗病變能力較高,故一旦患癌,多數屬「好惡、生長得好快」的第三級腫瘤,呼籲年輕女士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提高抵抗病變能力; 而乳癌四大高危因素為缺乏運動、從未餵哺母乳、過重或肥胖、高度精神壓力。


相關文章:【母乳餵哺】新手媽媽哺乳期間的3個飲食迷思 營養師教你產後均衡及多元飲食方法


促推全民乳房篩查

另外,資料庫中2006至2018年的患者數據顯示,透過乳房X光造影檢查發現的癌症,逾八成是第0或第I期,透過自行觸摸無意中發現的乳癌,近兩成是第III或IV期。政府去年9月展開兩年乳癌篩查先導計劃,婦女可付費篩查,綜援人士等合資格者免費。基金會認為,X光造影檢查可助找出早期癌症、及早治療,建議盡快推行全民乳房篩查。

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香港乳癌基金會轄下「香港乳癌資料庫」昨日發表最新年度研究報告,包括全港首項乳癌患者10年存活率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乳癌患者10年整體存活率為87.7%。左起為香港乳癌基金會管治委員會成員李沛基、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及香港乳癌資料庫督導委員會成員楊明明。(孫澤芳攝)
]]>
【子宮下垂】與慢性咳嗽、肥胖、生育次數多有關?子宮脫垂患者注意 改善3個生活習慣(醫學滿東華) //www.afterroberto.com/%e5%ad%90%e5%ae%ae%e4%b8%8b%e5%9e%82-%e8%88%87%e6%85%a2%e6%80%a7%e5%92%b3%e5%97%bd%e3%80%81%e8%82%a5%e8%83%96%e3%80%81%e7%94%9f%e8%82%b2%e6%ac%a1%e6%95%b8%e5%a4%9a%e6%9c%89%e9%97%9c/ Mon, 03 Oct 2022 00: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474 【明報專訊】(編者按)子宮下垂是從體內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甚或下降到陰道外。造成子宮下垂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其中子宮脫垂跟懷孕、生育次數多、體重、身體老化、慢性咳嗽、便秘有沒有關係呢?病情輕微的患者有改善方法嗎?


【子宮下垂】與慢性咳嗽、肥胖、生育次數多有關?子宮脫垂患者注意 改善3個生活習慣(醫學滿東華)

子宮下垂跟生育次數多、慢性咳嗽有關

「醫生,我下面生咗嚿嘢呀!」黃女士慌忙地說。

「不用緊張,你如何發現?幾時發現?」

「都有一段時間,不過好似愈來愈大。當我行或站久了就會差一點,躺下就好似好一點。」

「有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例如,行路時會否感覺到?有沒有流血?或影響大小便,導致失禁或不暢順?」

「都會!比以前更容易失禁。」

「請問你有沒有生育小朋友?順產或剖腹?」

「我有3個仔女,全部都是順產。」


相關文章:子宮肌瘤靠「拖」應對 小心變惡


子宮脫垂患者注意 改善3個生活習慣

黃女士的情况並不罕見。子宮下垂是子宮從體內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甚或下降到陰道外。造成子宮下垂主要原因,可能涉及骨盆底層器官脫垂。骨盆底層(pelvic floor)是支撐着膀胱、子宮、大腸,以及固定尿道、陰道和肛門位置的肌肉。這類肌肉會影響下泌尿道及排便功能的表現。根據患者骨盆底器官脫垂的位置,可分為膀胱脫垂(cystocele)、子宮脫垂(uterine prolapse)、陰道頂部脫垂(vault prolapse)、腸脫垂(enterocele)和大腸脫垂(rectocele),引發不同狀况。膀胱脫垂可引致尿頻、小便失禁、排尿困難,甚至尿液倒流,嚴重可引致腎臟受損。直腸脫垂則可令到排便困難及行房困難。

子宮脫垂主要原因包括懷孕及分娩,尤其是生育次數多、體重快速增加或減輕、身體老化和長期承受較大腹壓(如慢性咳嗽、便秘、常搬提重物及較肥胖者)。因此,患者需要改善日常生活習慣,例如:

1. 盡量減少腹壓增加的活動,例如避免搬提重物、減少長期蹲着或坐矮板櫈;

2. 控制體重(但要避免過快減重而引致肌肉流失,加劇骨盆腔鬆弛的風險);

3. 改變生活習慣、防止便秘。如有長期咳嗽就不要輕視,需要及早處理。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康復者持續咳嗽咽喉乾癢現長新冠 中醫:先袪除外感邪氣 飲食作息要注意(養生帖)


病情輕微患者 天天做盆腔底肌肉運動

醫生視乎患者脫垂位置及嚴重程度,選擇適合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病情輕微的患者,最簡單方法是每天做盆腔底肌肉運動。做法是將骨盆底肌肉放鬆後,肛門用力收縮或像憋尿般收縮5秒後再放鬆,連續做10次,每日3組,熟習後可以慢慢增加次數。這些運動可以是坐着、站着,甚至臥着做,患者必須每天勤力訓練才可見效。


相關文章:【尿失禁種類】3類中壓力性失禁最常見 產後或更年期女士正視「理遺」問題 預防有法7個Tips


脫垂已突出陰道口 宜手術治療

如果子宮脫垂已經突出陰道口,而令患者造成困擾,醫生一般建議手術治療,包括切除子宮手術或保留子宮的修補術。如有疑問,應及早求醫。

文:李天惠(東華三院醫療中心(北角)— 醫生(婦女健康))

]]>
【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特徵:乳房有腫塊、疼痛 多見20至40歲女性 中醫針藥結合治療(醫食因緣) //www.afterroberto.com/%e4%b9%b3%e6%88%bf%e7%96%be%e7%97%85-%e4%b9%b3%e8%85%ba%e5%a2%9e%e7%94%9f%e7%89%b9%e5%be%b5%e4%b9%b3%e6%88%bf%e6%9c%89%e8%85%ab%e5%a1%8a%e3%80%81%e7%96%bc%e7%97%9b-%e5%a5%b3%e6%80%a7%e5%81%a5%e5%ba%b7/ Thu, 01 Sep 2022 02:46: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269 【明報專訊】乳房疾病當中,乳腺增生是最常見問題,好發於20至40歲女性,特徵是單側或雙側乳房有腫塊,伴隨疼痛,與月經周期、情緒變化相關。很多人不知道乳房也可以針灸,加速乳房周圍血液循環,令胸部氣血旺盛,乳腺疏通,從而令乳房得到充分營養。臨牀上,針灸乳房可治療乳房疾病。


相關文章:【乳癌】時刻關注乳房健康 預防乳癌由健康生活開始(衛生處方)


乳腺增生多發於20至40歲女性  乳房腫塊可疼痛至影響睡眠

不少女士受乳房疾病困擾,或對乳房脹痛、硬塊掉以輕心。當中乳腺增生是最常見問題,這既非炎症又非腫瘤的良性增生,好發於20至40歲女性,屬中醫「乳癖」範疇,特徵是單側或雙側乳房有腫塊,伴隨疼痛,與月經周期、情緒變化相關。腫塊一般大小形態不一,邊界不清,質地不硬,活動度高。中醫以針藥結合,標本兼治,臨牀效果不錯。

陳小姐,21歲,雙側乳房脹痛3年餘;今年初情况加重,曾求診西醫,超聲波檢查顯示雙側乳房均有乳腺增生,激素治療後緩解。最近1個月乳房脹痛甚,睡覺時會痛醒。每當生氣激動及經前1周,均感覺脹痛加劇,甚則不能觸摸。經後脹痛稍緩解,但仍脹滿疼痛。她平素易怒,常無故煩躁不安,睡眠欠佳。經期不準,月經量較少,色暗紅。納少不欲食,舌淡暗紅,苔薄白,脈弦細。

觸診發現患者雙側乳房脹硬,可摸到多個大小不等、圓形質韌結節樣塊,推之移動,壓痛拒按,雙腋下淋巴無異常。根據徵狀,訂立針灸結合中藥治療,治法以健脾益氣、疏肝活血、軟堅散結為主。

針灸以乳房為主,配合手足陽明經、足厥陰肝經的穴位,標本兼治。取穴有(雙側):阿是穴(乳腺增生處)、膻中、乳根、屋翳、天溪、期門,配合手部穴位天宗、外關、合谷,足部胃經穴位足三里,肝經穴位三陰交、太衝,隔日針灸1次,每次留針20至30分鐘。

以中醫經絡來說,乳房屬胃經,肝經上達乳頭。因此選穴除了以局部(乳房、乳腺)為主,也配合遠端穴位疏通肝、胃經的經絡,調節全身整體氣血對治療也很重要。

同時針對患者乳房脹痛甚,肝鬱脾虛血瘀的體質,處方7日中藥,每月經前10天開始服藥,至經期停藥。每日2次,每次1劑,治法以健脾益氣、疏肝活血、軟堅散結為主。使用加味消遙散作為主方,並加香附和海藻等以理氣、散結,乳香、沒藥活血止痛。

此類疾病由七情內傷引發,尤其是失眠、月經失調及乳腺增生等婦科疾病,故問診時應詳細了解患病經過,給予心理疏導,適當消除緊張情緒,提升睡眠質素,有利加強療效。

治療1月餘,陳小姐最初半個月隔日針灸1次,每日服藥;待有明顯改善後,每周至少1次覆診針灸及服中藥。雙側乳房逐漸變柔軟不痛,月經期前後情况也穩定,睡眠胃口都不錯。


【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特徵:乳房有腫塊、疼痛 多見20至40歲女性 中醫針藥結合治療(醫食因緣)
乳腺增生的特徵是單側或雙側乳房有腫塊,伴隨疼痛,與月經周期、情緒變化相關。

每日沐浴後按壓穴位

治療過程中,囑咐患者每日按摩乳房周邊穴位及肝經、胃經穴位,局部刺激乳腺,增進乳房的氣血循環,促進乳房周邊組織的淋巴循環及全身氣血的調整。用拇指腹按壓針灸穴位,每個穴位深壓揉按30下,每下深壓停留3秒,按壓時會有明顯痠脹感。每天按摩,直到症狀完全消失為止。飯後半小時較不建議按壓穴道,在沐浴後全身血液循環較好時按壓效果更好。

每人體質及情况不同,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乳房不適,出現腫痛、硬塊,應及早診治。


相關文章:【經期】月經周期不準、流量多少和顏色深淺 反映身體有問題?中西醫:紓緩經痛6招傍身


文:李騫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校友會、註冊中醫)

]]>
【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www.afterroberto.com/%e5%a5%b3%e6%80%a7%e5%81%a5%e5%ba%b7-%e7%b4%ab%e5%a4%96%e7%b7%9a%e5%82%b7%e7%9a%ae%e8%86%9a-%e5%8b%a4%e9%98%b2%e6%9b%ac-%e8%ad%b7%e8%86%9a/ Mon, 04 Jul 2022 09:33: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568 寫下《衛斯理》等膾炙人口科幻小說的著名作家倪匡昨午逝世,享年87歲。據《明報》報道,倪匡晚年確診皮膚癌,身邊好友稱他雖患頑疾,但樂觀依然……要了解皮膚癌的成因和預防方法,便要認識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陽光」。betway体彩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龔家怡醫生指出,陽光中的紫外線包括UVA及UVB,而UVA及UVB同樣會導致皮膚癌。一旦長期曝曬,後果可以很嚴重。


相關文章:癌症全面睇:監察皮膚癌 勿忘鬼祟位


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傷皮膚 嚴重可致皮膚癌

陽光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一旦長期曝曬,當中的紫外線容易滲透及破壞皮膚深層,導致皮膚老化鬆弛,最嚴重甚至可引發皮膚癌。因此外出時應做好防曬,慎選及勤用防曬產品方能達至最佳保護。此外,女士日常都會化妝打扮,護膚清潔是不可或缺,應按自身膚質選用潔面護膚品,養成良好潔膚習慣。

龔家怡醫生指出,陽光中的紫外線包括UVA及UVB,而UVA及UVB同樣會導致皮膚癌。UVA容易滲透及破壞皮膚深層,導致皮膚老化鬆弛,出現色斑及皺紋;UVB則會令皮膚發紅灼傷。UVA不論陰晴都維持一定水平,如無特別保護,可從窗外透進室內,而UVB在烈日當空,無雲遮蓋的日子較強,因此做好防曬十分重要。

【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慎選防曬產品 留意防護標準

要防止受到UVA傷害,建議購買防曬產品前留意防曬系數,最好選用達PA+++或以上(強度依次為:PA+、PA++、PA+++及PA++++),或標籤為廣效性防曬(broad-spectrum)的防曬產品;至於防UVB傷害,則要留意SPF(Sun Protection Factor)的數值,常見有SPF15、30、50、100,以SPF15為例,常人在陽光下曝曬10分鐘會曬傷,搽上SPF15防曬品,可受同等陽光照射150分鐘而不致曬傷,醫生普遍建議使用SPF30或 50的產品,能有效防曬。


戶外活動每兩小時搽一次防曬霜

龔醫生指,最好選用膏狀的防曬產品,使用噴劑或會每次噴出的分量未必足夠,並且容易吸入氣管,並不適合小童。她又強調,防曬霜必須搽足,若用量太少,即使產品屬SPF30及PA+++,實際防曬效果或只相等於SPF10及PA+,建議每次必須使用約一個指頭的分量(即每平方厘米皮膚達2毫克),再捽勻搽面。若經常在外活動,甚或在沙灘曝曬,最好每兩小時搽一次。如果是參與水上活動,則或需要每40至80分鐘搽一次,視乎該防曬產品是否具防水效用。一般情况亦要勤用防曬霜,方能全天候保護。

防曬
UVA容易滲透及破壞皮膚深層,導致皮膚老化鬆弛,出現色斑及皺紋;至於UVB則會令皮膚發紅灼傷,故此做好防曬十分重要。(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提升免疫力|教你適度曬太陽自製維他命D強骨骼牙齒健康 營養師:過量攝取反損健康


建議卸妝潔面步驟要分開

女士多化妝,護膚及潔膚絕不能掉以輕心,晚上卸妝時,應使用卸妝油,再用非梘性清潔劑徹底清潔,才能避免面部殘留化學物質,防止令毛孔閉塞,引致粉刺及暗瘡,刺激皮膚。女士可按自身皮膚狀况,使用含果酸(Alpha-Hydroxy Acids)的潔面或護膚用品,正常人皮膚每28日更新一次,若皮膚屬油性,容易有暗瘡及粉刺,建議每周使用一至兩次,減低油性,加快面部皮膚更新。

另外,女士應根據自己的護膚需要來決定使用哪一類精華液(Serum)。維他命C幫助抵抗紫外線的傷害,以及具抗衰老效用;菸鹼胺(niacinamide)是維他命B3衍生物,幫助改善膚色不均、魚尾紋和皺紋等問題;透明質酸則令皮膚更易吸收水分。維他命A衍生物,如視黃醇(retinol)或A酸(Retinoids)等,均是抵抗膚質衰老的重要元素,惟孕婦不應使用。

只要養成良好的護膚習慣,每日花數分鐘關注自己的皮膚,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美麗和健康的膚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