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禁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25 Jul 2024 08:23:40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失禁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百日咳  VS 咳嗽 逾兩周愈咳愈嚴重 延遲醫治可併發肺炎腦癇  及時服用抗生素減併發症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7%99%be%e6%97%a5%e5%92%b3-%e5%92%b3%e5%97%bd-%e9%80%be%e5%85%a9%e5%91%a8%e6%84%88%e5%92%b3%e6%84%88%e5%9a%b4%e9%87%8d-%e5%bb%b6%e9%81%b2%e9%86%ab%e6%b2%bb%e5%8f%af%e4%bd%b5%e7%99%bc%e8%82%ba/ Thu, 25 Jul 2024 08:23:3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465

相信很多人對於「上呼吸道感染」這醫學名詞都不會陌生,其徵狀包括鼻塞、流鼻水、喉嚨痛等。除了較為人熟悉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流感等病毒外,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以是由於細菌引起,例如百日咳。在本港,今年首5個月所錄得的百日咳個案已超過去年總和。這種入侵性高、傳染力強的疾病,由潛伏到康復可能持續2至3個月。患者在服用抗生素後一般可康復,但若沒有接受適當治理,可能狂咳嗽至嘔吐,更可能因延誤醫治而導致肺炎、呼吸衰竭及腦癇等危及性命的併發症!以下6個關於百日咳的問題,不得不知!

百日咳  VS 咳嗽 逾兩周愈咳愈嚴重 延遲醫治可併發肺炎腦癇  及時服用抗生素減併發症風險
百日咳活躍於一年四季,是一種入侵性高、傳染力強的疾病,由潛伏到康復可能持續2至3個月。必須提高警覺!

1.  百日咳 VS 咳嗽如何分辨?咳逾兩周仍嚴重怎辦?

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林穎晴醫生表示,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通常會在一兩星期內自行痊癒,但若超過兩星期仍咳個不停,用藥後仍未見改善,甚至愈咳愈嚴重,便要考慮是否因其他疾病所致,而百日咳就是其中一種可引起持續咳嗽的呼吸道疾病。

林醫生稱,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引起的傳染病,主要是經咳嗽或打噴嚏的飛沫傳播,當細菌入侵呼吸道後,會依附在呼吸道黏膜,並釋出毒素,令黏膜的防護系統受到破壞,導致氣管腫脹及發炎,遂引起持續及強烈的咳嗽。

百日咳的潛伏期一般維持7至10天,或長達21天;過後便會發展至黏膜炎期(Catarrhal stage),患者會出現像感冒的徵狀,如流鼻水、打噴嚏、發燒和咳嗽,維持約1至2星期,而這時期的病毒傳染性最高;繼而是陣發性咳嗽的陣咳期(Paroxysmal stage),咳嗽會變嚴重和強烈,並帶有像海獅般的喘鳴聲,嚴重更會引致嘔吐及其他併發症,約維持1至6個星期,而最後的恢復期(Convalescent stage)則維持約2至3星期。由於徵狀可以持續逾月,這正是百日咳的名字由來。

百日咳  VS 咳嗽 逾兩周愈咳愈嚴重 延遲醫治可併發肺炎腦癇  及時服用抗生素減併發症風險
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林穎晴醫生表示,對付百日咳,一般患者只需服用5日的抗生素療程,便可有效殺菌,加速患者康復。若咳嗽逾兩周而用藥後仍未有改善,應及早求醫,以免嚴重咳嗽引致肺炎、腦癇等併發症。

2. 百日咳有季節性嗎?哪些人屬高危族群?

百日咳活躍於一年四季,而且任何年齡、男女都有機會患上,當中以嬰幼兒屬最高危。林醫生解釋,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未完成疫苗接種,故較容易受到感染,而65歲以上及免疫力較弱的長者亦屬高危群組。她建議,任何人若持續咳嗽逾兩星期都應該盡早求醫,並進行鼻咽拭子測試以確認是否有細菌或其他感染,盡早對症下藥。

3. 新冠疫情後百日咳個案有增加趨勢?

林醫生指出,新冠疫情期間市民採取了相應的防疫措施,令各種呼吸道傳染病,包括百日咳個案都明顯減少,但復常後市民減少戴口罩,外遊頻繁,加上呼吸道的相關疫苗接種率下降,故今年相關傳染病亦明顯變得活躍。

「以百日咳為例,單在今年首5個月已有28宗呈報個案,比去年全年15宗多出近一倍,至於疫情前每年則有約100宗個案。」她強調,百日咳個案顯著上升不止見於香港,很多國家地區如內地、菲律賓、歐洲及美國等地亦有同樣情况,例如內地同期便錄得5.9萬宗。

4. 百日咳持續可引致嚴重併發症?

林醫生表示,嚴重咳嗽可引致一連串影響,例如誘發嘔吐及呼吸困難等,尤其是嬰幼兒呼吸道較窄,強烈咳嗽可導致呼吸短暫停止,引起腦癇、腦部受損、昏迷不醒,甚至死亡。成年人用力咳嗽也有機會令肋骨斷裂,長者則可能會咳至失禁及小腸氣。值得一提的是,細菌亦有機會感染肺部,引起肺炎,可致呼吸衰竭,故千萬不要低估咳嗽的破壞力。


相關閲讀:長期咳嗽逾4星期或與哮喘有關?兒童確診想受控或斷尾 記得做足4件事


5. 百日咳可治癒嗎?日常護理要注意什麼?

林醫生指出,治療百日咳並不困難,一般只需服用5日的抗生素療程,便可以有效殺菌,不但可以加速患者康復,更能阻截病菌傳播。對於確診百日咳的患者及其照顧者,最好戴上口罩,咳嗽時則應遮掩口鼻,妥善處理帶有分泌物的紙巾,並且要徹底清潔雙手,及以1:4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受污染的物件及地方,以減低病菌傳播的機會。


相關閲讀:流感高峰注意6徵狀盡快求醫 提防上呼吸道感染併發腦膜炎及肺炎致命


6. 百日咳可以預防嗎?疫苗需要接種加強劑嗎?

接種疫苗可以大大減低感染百日咳的機會,根據政府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嬰兒在出生後第2、4及6個月大時要接種涵蓋百日咳的四合一疫苗,並要在歲半、就讀小一及小六時補打加強劑。

除了嬰幼兒外,林醫生亦建議嬰幼兒照顧者、醫護人員及幼兒工作者補打疫苗加強劑,而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更建議孕婦在第二及第三孕期注射百日咳疫苗,並應在懷孕滿35周或之前接種,待身體有足夠時間產生抗體再傳予胎兒,讓他們出生後已有一定的保護力;即使在孕期未能接種疫苗,都應在產後補打。

林醫生亦建議,身處人多擠迫的地方時應戴上口罩,有助減少感染呼吸道傳染病,而外遊前則應留意目的地的衞生及疫症情况,幼兒及孕婦更要避免到百日咳爆發的地區。

知多啲:小心百日咳  

  • 傳播途徑:主要經咳嗽或打噴嚏的飛沫傳播
  • 主要徵狀:咳嗽逾兩星期、用藥後仍愈咳愈嚴重
  • 高危族群:6個月以下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幼兒;以及65歲以上、免疫功能較弱長者
  • 併發症:嚴重可致呼吸困難,甚至引發肺炎、腦癇等
  • 治療方法:一般服用5日的抗生素療程,如果兒童或長者經歷長時間咳嗽有機會需要入院治理
  • 預防方法:接種百日咳疫苗及加強劑、注意個人衛生、人多時戴上口罩等
]]>
肥胖、便秘 增尿失禁風險 更年期易患骨質疏鬆症 教你運動3招改善問題 //www.afterroberto.com/%e8%82%a5%e8%83%96%e3%80%81%e4%be%bf%e7%a7%98-%e5%a2%9e%e5%b0%bf%e5%a4%b1%e7%a6%81%e9%a2%a8%e9%9a%aa-%e6%9b%b4%e5%b9%b4%e6%9c%9f%e6%98%93%e6%82%a3%e9%aa%a8%e8%b3%aa%e7%96%8f%e9%ac%86%e7%97%87/ Fri, 30 Dec 2022 10:03: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242 【明報專訊】不少中年婦女受尿失禁骨質疏鬆困擾。調查發現,香港每3名婦女,便有1人受失禁困擾;而約半數婦女可能在更年期後患上骨質疏鬆症。透過恆常運動,就可以改善上述兩個問題。


相關文章:【尿失禁種類】3類中壓力性失禁最常見 產後或更年期女士正視「理遺」問題 預防有法7個Tips


港每3名婦女1人有失禁 肥胖、便秘增尿失禁風險

調查發現,香港每3名婦女,便有1名受失禁困擾,故強化骨盆底肌肉是有需要的,尤其是孕婦、停經前後女性,即使沒有任何徵狀,也應該透過會陰肌肉運動,增強盆腔內器官的承托力,以預防尿失禁、器官下垂或其他骨盆底肌無力的情况。

肥胖、便秘 增尿失禁風險 更年期易患骨質疏鬆症 教你運動3招改善問題
防尿失禁——透過會陰肌肉運動,增強盆腔內器官承托力,有助預防尿失禁。(設計圖片,aradaphotography@iStockphoto)

會陰肌肉運動 增盆腔器官承托力

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建議,有尿失禁和骨盆腔器官下垂的女士應要訓練骨盆底肌,亦即做骨盆底肌運動或會陰肌運動,又稱凱格爾式運動(Kegel exercise)。

研究顯示七成女性做了錯誤的骨盆底肌運動,以下是正確的骨盆底肌肉訓練:

‧坐下或躺下,保持身體放鬆,然後收緊會陰部肌肉,如忍大小便一樣的感覺,將注意力放在下盆肌肉及往上提,這樣可鍛煉肌肉收縮及放鬆。

‧開始時吸氣提肛,將會陰肌肉往上提收縮,保持呼吸,維持肌肉收縮5至10秒,然後放鬆3至5秒,不要閉氣,重複8次,每天做3組。


多進食富纖維食物、飲水和運動 改善體重防便秘

當骨盆肌變得強壯時,可在站立姿勢或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正確的會陰肌收縮,配合日常生活如抱嬰兒及提起重物,可減輕或防止徵狀出現。如有疑問,建議向專業物理治療師查詢,以防做錯適得其反。

另外,維持健康的體重十分重要,因為肥胖會增加腹部肌肉壓力。至於便秘,則會令腹部過度用力排便,減弱陰肌力;慢性咳嗽亦會使骨盆肌力變弱。因此,建議選富含纖維的食物,並多喝水,配合運動,有助控制體重、預防便秘。


運動有效防65歲以上跌倒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質量減少,增加骨折風險。多攝取鈣質、維持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都有助預防。約半數婦女可能在更年期後患上骨質疏鬆症,以致輕微碰撞或摔倒都會造成骨折。研究顯示,透過運動能有效預防65歲以上的人跌倒。

骨骼是活組織,對外來壓力會產生反應,透過運動可強化骨骼,所以運動是維持骨骼健康的最佳方法。骨骼強度和骨質密度取決於年輕時運動量多寡。

建議每星期至少運動3天,每次1小時 (每星期累積最少15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當中部分時間應做有重量負荷的運動,例如跑步、跳舞和球類運動等,持續運動直到老年,可幫助維持骨骼及肌肉的強度與平衡感,並減低跌倒的風險。


肥胖、便秘 增尿失禁風險 更年期易患骨質疏鬆症 教你運動3招改善問題
設計圖片,Maridav@iStockphoto)

預防骨質疏鬆:負重運動/橡筋帶鍛煉

上肢運動

1.坐下,雙手各持橡筋帶兩端(圖A),舉至胸口慢慢拉開(圖B),停5秒

2.站立,固定橡筋帶,雙手各持橡筋帶兩端、輕微屈曲(圖C);雙手慢慢向後拉(圖D),停5秒

鍛煉大腿四頭肌

坐下,橡筋帶綁着雙腳(圖E),其中一腳伸直膝關節(圖F),停5秒,緩緩放下;然後另一隻腳重複動作

注意事項

‧目標是增加上下肢肌肉力量

‧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

‧每天1節,重複動作5至10次

‧訓練前檢查橡筋帶有否裂口,以免斷開

‧訓練時,橡筋帶應在腳上綑綁最少一圈

‧訓練後,橡筋帶用乾布清潔,收藏於陰涼處便可,切勿用水清洗及儲存於高溫環境,以免加速其損耗

肥胖、便秘 增尿失禁風險 更年期易患骨質疏鬆症 教你運動3招改善問題
(作者提供)

相關文章:【骨折】骨質疏鬆無聲無息!切勿忽視腰痛臀部疼痛 補鈣30歲前已要開始?(附營養師飲食建議)


文:梁慧貞(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婦女健康專研組主席、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
【肉毒中毒】常見症狀全身乏力、虛弱 盡快求醫 安全醫療應用肉毒桿菌毒素知多啲 //www.afterroberto.com/%e8%82%89%e6%af%92%e4%b8%ad%e6%af%92-%e5%b8%b8%e8%a6%8b%e7%97%87%e7%8b%80%e5%85%a8%e8%ba%ab%e4%b9%8f%e5%8a%9b-%e7%9b%a1%e5%bf%ab%e6%b1%82%e9%86%ab/ Wed, 17 Aug 2022 10: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160 肉毒桿菌是常見於生活環境中的細菌,其產生的神經毒素若透過傷口或食物進入人體可引致中毒。而肉毒桿菌較常存在於受污染的食物與泥土,醫生提醒公眾在日常亦應注意傷口的處理及避免進食有破損的罐頭,如懷疑出現肉毒中毒的症狀,如全身乏力、虛弱等,甚至影響及顱神經,病人更有可能出現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吞嚥困難等,應盡快求醫。肉毒桿菌毒素毒性雖強,但如能安全應用,除可用在醫美範疇外,更在治療部分疾病上有重要效用。


相關文章:疫情下嘔吐疑染新冠?查找背後原因 小心腸胃炎作怪 照顧患者5大重點


酸性、無氧環境有利肉毒桿菌滋生 吃污染食物或傷口感染可肉毒中毒

betway体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指出,肉毒桿菌是一種於無氧環境和酸鹼度較低時有利生長的細菌,當肉毒桿菌生長時便會同時產生孢子,孢子會釋出神經毒素,人一旦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或經傷口感染後便有機會中毒。

這較常見於自製的家居食物,例如罐頭或醃製食物,當肉毒桿菌未完全殺死而又存於密封的無氧環境,孢子便能產生並釋出毒素;此外,如傷口接觸到受肉毒桿菌毒素污染的物質,例如泥土,細菌就能依附在傷口上長出孢子並生產毒素,引致中毒。


【肉毒中毒】常見症狀全身乏力、虛弱 盡快求醫 安全醫療應用肉毒桿菌毒素知多啲
betway体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指出,一旦進食受肉毒桿菌污染的食物或經傷口感染,便有機會肉毒中毒,常見症狀有全身乏力、虛弱,甚至出現肌肉失控等。(資料圖片)

阻隔大腦信息傳遞  致肌肉失控

由於人體的大腦和肌肉之間倚靠不同神經線聯繫,神經線之間需要透過神經傳導物質,將大腦的信號傳達至身體各部分肌肉,以達至肌肉控制,而這些神經毒素能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傳送,阻隔大腦對肌肉傳達信息,因此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

徐醫生指出,肉毒中毒常見症狀有全身乏力、虛弱等;如影響到顱神經,病人可能會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吞嚥困難等;如影響到肌肉的控制,或引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有致命風險,因此如懷疑中毒,應立即求醫,避免因惡化至呼吸衰竭而未能及時安排支援性治療,如有需要會安排肉毒桿菌抗毒素治療。


相關文章:【吞嚥困難】3個常見特徵 嚴重可致肺炎、缺水 「嚥」得是福(姿治通鑑)


安全注射毒素  助停肌肉失控收縮

雖然肉毒桿菌毒素有致命風險,惟可作醫學應用。徐醫生解釋,其特性有助部分患有與肌肉不自主收縮有關疾病的病人,放鬆相關肌肉,例如眼瞼痙攣病人,因為眼瞼肌肉不自主收縮、跳動,影響生活;膀胱過度活躍症病人則因為膀胱肌肉不自覺收縮,造成失禁或尿瀕等問題,透過在相應位置局部注射安全劑量的肉毒桿菌毒素,有助阻隔神經信號的傳遞,以停止該部分肌肉不由自主的收縮。

他補充,人體可自行在一段時間後將毒素分解,重新釋放神經傳導物質,因此有需要的病人需約每2-3個月注射毒素,以維持治療效果。然而,並非任何病人均適用肉毒桿菌毒素作治療用途,例如重症肌無力症病人,因此不論是治療或醫美層面的運用,建議應先由醫生評估風險,再作合適安排。


相關文章:【尿失禁種類】3類中壓力性失禁最常見 產後或更年期女士正視「理遺」問題 預防有法7個Tips


]]>
【尿失禁種類】3類中壓力性失禁最常見 產後或更年期女士正視「理遺」問題 預防有法7個Tips //www.afterroberto.com/%e5%b0%bf%e5%a4%b1%e7%a6%81-3%e9%a1%9e%e4%b8%ad%e5%a3%93%e5%8a%9b%e6%80%a7%e5%a4%b1%e7%a6%81-%e7%94%a2%e5%be%8c%e6%88%96%e6%9b%b4%e5%b9%b4%e6%9c%9f%e6%ad%a3%e8%a6%96%e7%90%86%e9%81%ba%e5%95%8f/ Mon, 15 Nov 2021 06:46:2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5079 產後或踏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機會受「理遺」問題困擾,即小便不由自主地滲漏,不但影響個人衞生,也為患者構成精神壓力。常見女性失禁有三類,分別是壓力性失禁、迫切性失禁和滿溢性失禁,有沒有方法可以預防呢?不妨參考以下7個Tips,從日常生活或運動習慣入手,有助改善骨盆底肌肉及膀胱的控制。

理遺問題看似無法預防,但其實只要從日常生活習慣和運動入手,都有助改善或預防尿失禁或滲漏,不妨參考以下7個Tips。
理遺問題看似無法預防,但其實只要從日常生活習慣和運動入手,都有助改善或預防尿失禁或滲漏,不妨參考以下7個Tips。

 

港有逾一成婦女有尿失禁 骨盆底肌肉無法控制膀胱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劉雅婷醫生表示,正常情况下,女性排尿時尿液會由腎臟經輸尿管進入膀胱。當膀胱達到一定儲尿量時便會收縮,同時尿道括約肌及骨盆底肌肉會放鬆,讓尿液經尿道及會陰排出體外,排清後骨盆底會收縮,關閉尿道口。

骨盆底是指包圍在尿道、陰道、直腸出口附近,位於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對控制排尿十分關鍵,若骨盆底肌肉出現問題,便無法控制膀胱,影響排尿及導致滲漏。

數字顯示本港約有一至兩成婦女有尿失禁問題。不少女士以為滲漏屬平常或因害羞而難以啟齒,往往諱疾忌醫,結果令失禁情况惡化。劉醫生指出,嚴重情况下,失禁會令皮膚受尿液刺激而受損發炎,增加尿道感染機會,亦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因此提醒女士若發現尿滲問題影響生活,應及早求醫。

 

相關文章:【Young Old 健康】女性尿滲、失禁影響生活 物理治療訓練盆底肌有助改善

 

壓力性失禁:骨盆底肌肉鬆弛

常見女性失禁有三類,分別是壓力性失禁、迫切性失禁和滿溢性失禁。劉醫生解釋,壓力性失禁在女性當中最常見,患者骨盆底肌肉鬆弛,難以控制尿道口,因此當腹部壓力增加(例如咳嗽、打噴嚏、 大笑、跑步、跳繩或提起重物時),骨盆底肌肉便無法收縮承托,導致膀胱內的尿液不由自主地滲出。

患者大多是曾經生育或踏入更年期的女士,前者因為當生育時,嬰兒經陰道離開母體,導致陰道盆腔肌肉撕裂,以致承托較差;後者則由於盆底肌肉纖維受荷爾蒙影響,活動能力減弱。
當懷疑有「理遺」問題,醫生一般會先為求診者作基本檢查,排除尿道發炎導致的失禁問題,亦會詢問病人的飲食習慣,了解失禁是否因喝水太多或膀胱受飲料中的咖啡因刺激所致。
要治療壓力性失禁,物理治療是第一線治療。物理治療師會指導病人收緊盆骨肌肉的正確方法,希望逐步恢復其承托力。病人掌握正確技巧後,必須在家中持之以恆練習才會有效。若物理治療成效不彰,醫生評估病人情况後,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迫切性失禁:膀胱肌肉不自主收縮

第二類常見情况是迫切性失禁,這常見於長者及神經系統或脊骨受損的女性,目前成因未明。患者會因膀胱肌肉過度活躍,導致放鬆或靜止時不自覺地收縮,經常無緣故下有強烈尿意。即使廁所近在咫尺,患者仍會不由自主地突然漏尿。常見徵狀包括經常有尿意、小便頻密、夜尿較多及睡時遺尿,特別在寒冷天氣,甚至當聽到水聲或將到廁所時更加嚴重。

劉醫生指出,患者一般要接受行為治療,訓練大腦控制膀胱,控制尿量仍少時不要匆匆小便,即使尿急也應稍稍拖延,以減低小便頻率,但治療需較長時間才見效。

醫生或會按病人情况,處方有助放鬆膀胱肌肉的藥物,以減低膀胱活躍度。藥物治療成效快,但有其副作用,例如早期使用的藥物會導致口乾、眼乾、便秘、眼壓增加,近年推出的新藥對唾液腺的影響較少,但高血壓人士亦需小心。

 

相關文章:【女性健康】 慎防復發性尿道炎 年輕、年長女士患病誘因大不同

 

滿溢性失禁:膀胱積滿尿液

第三類情况為滿溢性失禁,相對較少見,其成因是膀胱肌肉收縮能力減弱或尿道阻塞,令膀胱積聚尿液至滿瀉,一般常見於脊骨受損、患有子宮肌瘤或生殖器下垂人士。

醫生會針對患者無法排尿的原因提供治療,例如以手術處理子宮下垂或肌瘤。懷孕婦女若出現滿溢性失禁,一般在懷孕3個月後有所改善。

 

多做盆腔運動 切忌「去定先」

理遺問題看似無法預防,但劉醫生指出,可以從日常生活習慣和運動,改善骨盆底肌肉及膀胱的控制:

1. 多常做盆腔收縮運動,改善骨盆底肌肉控制

2. 每日不要喝超過兩公升飲料

3. 少飲刺激性飲品,如咖啡、茶、啤酒、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飲料,減少刺激膀胱

4. 保持合適體重

5. 如有咳嗽、哮喘,應盡快求醫

6. 便秘會增加失禁風險,宜保持良好大便習慣

7. 尿意欠奉或不強烈時,切勿「去定先」,若如廁太早太密,身體久而久之會習慣膀胱稍有儲尿便要小便,減弱對膀胱的控制

]]>
前列腺|男士排尿有困難?新手術方法治前列腺增生 減失禁、影響性功能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5%89%8d%e5%88%97%e8%85%ba-%e7%94%b7%e5%a3%ab%e6%8e%92%e5%b0%bf%e6%9c%89%e5%9b%b0%e9%9b%a3-%e6%96%b0%e6%89%8b%e8%a1%93%e6%96%b9%e6%b3%95%e6%b2%bb%e5%89%8d%e5%88%97%e8%85%ba%e5%a2%9e/ Thu, 10 Dec 2020 01: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812 男士排尿有困難,有可能由良性前列腺增生導致,以往要改善上述問題,醫生很多時都會採用內窺鏡配合電刀,將增生的前列腺組織切除,惟這方法有較高風險令病人術後有失禁及影響性功能的情况。現時,醫生可選用新技術「Urolift」來為病人治療,手術毋須開刀,康復期較短,同時能減少副作用,惟需注意可接受此手術的病人需符合3個條件,未必人人適合。

 

微創手術「綁起」前列腺

betway体彩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陳偉希醫生表示,上述新技術屬微創手術,病人可選擇在局部麻醉或監察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手術,醫生會利用內窺鏡經尿道進入,到達前列腺時會伸出一支類似「釘槍」的儀器,並在內窺鏡監察下射出「釘」,將肥大的前列腺組織拉向一邊綁着並固定,令尿道不再被擠壓,從而恢復暢順排尿。手術時間大約需時半小時左右。

 

免任何切割程序 減後遺症風險

手術毋須開刀,亦毋須在尿道內做任何切割,只需要開4個針孔般的微細傷口,有別於傳統手術使用電刀切割組織時需利用大量熱力,有機會傷害勃起神經,同時因毋須切割膀胱頸,以及不會有誤切周邊肌肉的機會,因此病人的性功能影響甚微。此外,這手術亦有別於傳統手術,毋須為病人在手術後插入尿管讓尿液流出,一般病人在術後即日自行排尿,省卻了待病人恢復自行排尿才移除尿管的時間,令病人不用留院3至4天休養,通常1日便可出院。

 

尿流測試評估手術成效

陳醫生指出,手術目的是讓病人恢復暢順排尿,而評估標準是基於病人在術前及術後的小便速度,以及排尿後膀胱內尿液的剩餘量,而測量的方法便是尿流測試。他引述過往接受這手術的10名病人數據指出,病人手術前的小便速度平均是每秒排9.65毫升(正常值:每秒排15毫升),殘留尿量是206.1毫升(正常值:50毫升);手術後,病人小便速度可改善至平均每秒18.8毫升,殘留尿量是66.56毫升。

 

手術前需考慮3大條件

不過,這項手術並非適合所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並需符合以下3個條件,因此在採用手術必須由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進行詳細的臨牀評估,再作判斷:

1.)問題必須屬良性前列腺增生,並非患有前列腺癌

2.)前列腺體積:< 80立方厘米

3.)前列腺不能過度突出膀胱

 

]]>
【Young Old 健康】女性尿滲、失禁影響生活 物理治療訓練盆底肌有助改善 //www.afterroberto.com/%e5%a5%b3%e6%80%a7%e5%b0%bf%e6%bb%b2%e5%a4%b1%e7%a6%81%e5%bd%b1%e9%9f%bf%e7%94%9f%e6%b4%bb-%e7%89%a9%e7%90%86%e6%b2%bb%e7%99%82%e8%a8%93/ Mon, 13 Jul 2020 09:56: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410
【Young Old 健康】女性尿滲、失禁影響生活 物理治療訓練盆底肌有助改善
失禁主要分為四種類別,其中年長女性患者大多屬於急切性尿失禁。若屬輕至中度壓力性失禁患者可透過訓練盆底肌肉的物理治療,學習自行控制小便,並改善膀胱過度活躍的尿頻徵狀。

不少年長女士都會面對身體機能退化帶來的各種問題,其中尿滲、失禁十分普遍,嚴重更會影響日常生活。原來女性較男性出現失禁的機會高出一倍。不過,betway体彩 物理治療師吳婷婷指出,超過八成的女性失禁問題可透過非手術方式治療,包括物理治療,例如患者可以透過物理治療訓練盆底肌肉,學習自行控制小便,有助紓緩失禁情况。

女性出現失禁機會較男性高一倍

betway体彩 物理治療師吳婷婷表示,女士比男士出現失禁的機會高一倍。她解釋失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隨着年紀增長,膀胱和盆底肌肉開始退化、膀胱收縮功能轉差,因而出現尿頻、夜尿、經常感覺小便排不清等徵狀。曾生育的女性,由於盆底肌肉較鬆弛,有較大機會出現失禁。另外,尿道炎、糖尿病、曾經中風、脊椎曾受傷等亦會增加患上失禁的機會。

認識四類失禁 原因各有不同

失禁分為四種類別:急切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溢漏性尿失禁及功能性尿失禁,其中年長女性患者大多屬於急切性尿失禁。

急切性尿失禁 患者主要是膀胱過度活躍,膀胱肌肉失調、不自主地收縮,徵狀包括經常有尿意、突然尿急、尿頻、經常有夜尿、甚至有尿滲問題。
壓力性尿失禁 年長女性更年期及收經後,體內雌激素荷爾蒙下降,因而令尿道的軟組織、盆底肌肉變得鬆弛,控制小便的能力轉差,引致失禁。某些情况下,如咳嗽、打噴嚏、增加腹壓時,會出現尿滲。
溢漏性尿失禁 與急切性尿失禁相反,患者的膀胱活躍度不足,令小便排不清,當膀胱儲尿量不斷增加至無法承載時,會不自主地滲漏出尿液。這情况於糖尿病患者較常見,因為她們的膀胱神經感覺受損,令膀胱的排尿意識下降。
功能性尿失禁 患者的泌尿系統沒有問題,主要是因為其他原因導致他們趕不及如廁,最終失禁;常見於殘障、中風、行動不便、認知上有問題的患者。

非手術治療失禁效果佳 訓練盆底肌肉控制小便

超過八成的女性失禁問題可透過非手術方式治療,包括物理治療,改善效果顯著。吳婷婷表示,輕至中度壓力性失禁患者可透過訓練盆底肌肉的物理治療,學習自行控制小便,並改善膀胱過度活躍的尿頻徵狀。物理治療師可同時運用額外的儀器,例如低電流輔助訓練,以電流刺激盆底肌肉;或圓錐體放置運動,原理好像舉啞鈴的負重訓練,把裝置放於患者陰道內,訓練會陰肌肉群組,以改善失禁。

避免睡前喝水 戒煙酒、咖啡因

除了物理治療,患者亦可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改善失禁問題。吳婷婷指出,不少長者為了減低夜尿頻率而刻意不喝水,但原來身體缺乏水分會令尿液更濃縮,導致膀胱更敏感,增加尿意。因此建議長者應在睡前兩小時減少喝水,而非減少整日的喝水量。此外,亦應盡量避免煙酒、含咖啡因的飲品、辛辣食物等。

吳婷婷提醒年長女士如果出現尿頻、夜尿等徵狀,或懷疑自己有失禁問題,應盡快求診,醫生和物理治療師會了解患者的臨床資料及病歷,包括詢問徵狀、小便及飲食習慣,分析失禁類別及原因,並為患者提供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
【懷孕準備】 孕婦常見腰背痛、盆骨痛、失禁?勤做5類產前運動 提升體能生產更順利(附物理治療師提供:產前運動動作指引) //www.afterroberto.com/%e6%87%b7%e5%ad%95%e6%ba%96%e5%82%99-%e5%ad%95%e5%a9%a6%e5%b8%b8%e8%a6%8b%e8%85%b0%e8%83%8c%e7%97%9b-%e7%9b%86%e9%aa%a8%e7%97%9b-%e5%a4%b1%e7%a6%81-%e5%8b%a4/ Fri, 22 May 2020 03:42: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794
【懷孕準備】 孕婦常見腰背痛、盆骨痛、失禁?勤做5類產前運動 提升體能生產更順利(附物理治療師提供:產前運動動作指引)
betway体彩 註冊物理治療師區鳳賢表示,產前運動主要是針對孕婦常見問題而設計,包括腹部核心訓練、盆底肌肉訓練、帶氧運動、阻力運動及伸展運動,孕婦要好好把握14至27周的運動黃金期,鍛煉身體。(圖片僅供參考)

孕婦隨懷孕周數愈來愈長,腹部會逐漸變大,需承受額外重量之餘,重心亦會傾前,令她們容易感到疲倦,同時亦有機會出現姿勢不良、腰背痛、盆骨痛、失禁等問題。針對這些常見問題,孕婦應適時進行5類產前運動,把握14至27周的運動黃金期,提升體能,生產過程自然更順利。

相關文章:

【抗疫你要知】無懼新型冠狀病毒? 孕婦、新手爸媽防疫攻略 15招傍身開心迎BB

【抗疫你要知】 新冠肺炎疫情下 新手爸媽抗疫兼湊BB 好辛苦? 醫生教你 5 個照顧錦囊

 

5類產前運動 針對孕婦常見問題

betway体彩 註冊物理治療師區鳳賢表示,產前運動主要分為5大類,包括腹部核心訓練、盆底肌肉訓練、帶氧運動、阻力運動及伸展運動,各自針對孕婦常見問題來設計。

 

腹部核心訓練 加強腹部軸心穩定性

當腹部變大,核心肌肉包括腹橫肌不夠強,不但會腰背痛,而且有機會造成腹直肌分離,建議孕婦多做腹部核心訓練;例如在懷孕16周前,可做仰臥提腰的動作,以提升腹部軸心穩定性。不過,仰臥起坐(sit up)或卷腹動作(Crunches)則不應做,避免加劇腹直肌分離。

 

盆底肌肉運動防失禁

孕前身高體重指數(BMI)大於25或妊娠次數多的孕婦,到懷孕中後段,有較大風險出現應力性失禁,通常在打噴嚏、咳嗽、跑步時出現,建議多做盆底肌肉運動,增加肌力以預防及減少失禁問題。

 

孕婦每天做帶氧運動 活用健身工具鍛煉大肌肉

孕婦同樣應做帶氧運動,建議每天做20至30分鐘中等程度的運動,可選擇跑步、游泳、踏健身單車等,有助提升心肺功能和控制體重。另外,孕婦可使用橡筋帶或啞鈴等健身工具,輔助做阻力運動,以鍛煉大肌肉,保持肌肉力量。伸展運動則有助減少因寒背和盆骨向前傾等不良姿勢,所帶來的肌肉疼痛或不適。

 

部分產前運動的動作指引:

動作名稱 內容 頻率
仰臥提腰

(只適合在16周前做)

躺下臉朝上,雙膝彎曲,呼氣並收緊腹部及臀部,然後提高腰部,停5秒,然後放下原位。 每日做2至3組,每組10下
盆底肌運動 可坐在椅上進行,呼氣並收緊陰道、尿道及肛門肌肉,好像忍大小便般,停5秒及保持呼吸,然後放鬆。此動作亦可站着進行。 每日做2至3組,每組10下
盆骨前傾/後傾運動 可坐在椅上進行,呼氣並收緊腹部後,然後把盆骨向後傾,令下腰弧度減少,停5秒,然後還回原位。 每日做2至3組,每組10下
二頭肌阻力運動 可坐在椅上進行,先將雙腳踩在橡筋帶上,然後打交叉,雙手分別拿着一端橡筋帶,慢慢屈曲雙臂,停5秒,然後伸直放鬆。 每星期做2至3組,每組12至15下

 

運動黃金期14至27周

區鳳賢指出,產前運動的黃金期是14至27周,但須注意勿做仰卧運動,減少靜脈回流受阻的風險;到懷孕後期(28至40周),孕婦重心會因胎兒長大而前傾,屆時平衡力會變差,運動量及難度應同時減少。

 

部分孕婦不宜做產前運動

不過,並非所有孕婦都適合產前運動,如懷有多胞胎、有早產徵狀、妊娠毒血症、胎膜破裂、前置胎盤等問題,則不建議做產前運動。開始任何運動前都必須先諮詢醫生意見,確保安全;如運動期間及運動後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所有運動及計劃,盡快求醫。

 

]]>
【尿道炎】不是產婦獨有 子宮膀胱脫垂 非尿頻元兇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a5%b3%e6%80%a7%e5%81%a5%e5%ba%b7%e3%80%91%e4%b8%8d%e6%98%af%e7%94%a2%e5%a9%a6%e7%8d%a8%e6%9c%89-%e5%ad%90%e5%ae%ae%e8%86%80%e8%83%b1%e8%84%ab%e5%9e%82-%e9%9d%9e%e5%b0%bf%e9%a0%bb%e5%85%83/ Mon, 16 Dec 2019 03:37: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952

【尿道炎】不是產婦獨有 子宮膀胱脫垂 非尿頻元兇
(Fertnig@iStockphoto/明報製圖,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女性產後常受尿頻困擾。內地女星湯唯被新片拍檔爆出頻頻上廁,當場落淚。隨即有傳湯唯產後出現子宮和膀胱脫垂。

產後尿頻,甚至失禁,是否常見?又與子宮和膀胱脫垂有何關係?

婦產科專科醫生澄清,子宮和膀胱脫垂不是產婦專利,更與尿頻無關,反而會導致如廁困難。

 

分娩扯傷盆底肌神經線 常有便意

【尿道炎】不是產婦獨有 子宮膀胱脫垂 非尿頻元兇
江穎珊(受訪者提供)

何謂尿頻?婦產科專科醫生江穎珊表示,如果每隔半小時就要如廁,每次小便量微小,即屬尿頻。孕婦自然分娩,或會扯傷盆底肌神經線,影響膀胱敏感度,因而常有便意。另外,部分女性產後因害怕小便傷及會陰傷口,如廁時自我限制小便流量,致需經常如廁。

江穎珊表示,婦女產後尿頻屬常見現象,診治時需要檢查其會陰傷口,並需排除患上尿道炎的可能性。她指出,膀胱括約肌負責控制尿液排出,因此醫生建議女性產後做盆底肌訓練,猶如「忍尿」練習,嘗試收緊膀胱括約肌約5秒,再放鬆括約肌;經練習及控制飲水量後,大多數女士在數星期至數個月後,自行康復。

但尿頻情况持續逾半年,經肌肉訓練後仍沒有改善,就需要看看有否其他成因,包括膀胱過度活躍症、膀胱石、間質性膀胱炎、糖尿病等。江舉例指出,如婦女患有膀胱過度活躍症,即膀胱神經線過敏,錯誤傳送信息至大腦,令其常有尿意,就需接受藥物治療。

 

器官脫垂壓尿道 可致排尿困難

女星湯唯產後尿頻新聞曝光,有人揣測或因子宮及膀胱脫垂而起。江穎珊表示,女性懷孕時,胎兒擠壓盆底肌及韌帶,自然分娩時,或會扯傷盆底肌肉及韌帶,致盆底肌鬆弛,不能如常支撐及固定腹腔器官位置,如子宮、膀胱、直腸等,部分器官因而脫垂至陰道位置,「肚腹感到有東西下墜,甚至在陰道口摸到有東西突出來,這情况不但疼痛,並可能出血,以及有活動障礙」。

但江穎珊澄清坊間謬誤,子宮及膀胱脫垂不會造成尿頻,反而會引致排尿困難。因膀胱或子宮脫垂,令尿道受壓屈曲,患者不能如常小便,「有些患者會經由陰道,用手推移已脫垂的膀胱,才可順暢地小便」。她指出,若患者延遲醫治,膀胱脫垂情况惡化,會引致膀胱上方的輸尿管遭拉扯至歪曲,不能如常排尿,造成腎積水。

【尿道炎】不是產婦獨有 子宮膀胱脫垂 非尿頻元兇
脫垂成因——盆底肌鬆弛,不能支撐及固定腹腔器官位置,如子宮、膀胱、直腸等,部分器官會脫垂至陰道位置。(明報製圖)

 

更年期盆底肌退化易中招

然而,子宮及膀胱脫垂並非產後女性獨有,江指出,患者常見於年過50歲女性,病因包括自然分娩多胎、常拿重物及常咳嗽,致盆底肌消耗大;當踏入更年期及停經後,缺乏女性荷爾蒙,盆底肌肉退化,導致膀胱及子宮脫垂。她引述2013年美國研究指出,1000名女性中,約五成出現不同程度脫垂(見主圖),當中約一成情况較嚴重,需要手術治理。

 

盆底修復手術 增承托力

台灣女星Ella(陳嘉樺)早前亦曾自揭,產後出現子宮及膀胱脫垂,飽受尿滲及失禁之苦。江穎珊指出,女性自然分娩過程中,可能會扯鬆膀胱括約肌,致括約肌不能收緊,不能控制尿液排出,出現尿滲,甚至失禁。如果同時患有嚴重的子宮及膀胱脫垂,需要同步接受盆底肌復位手術及尿管懸吊手術。

在盆底肌復位手術方面,患者可選擇「人工網膜手術」,以剖腹或微創方式,放置骨盆底人工網膜 (Pelvic Floor Mesh),採用吊網原理,支撐及固定膀胱及子宮位置。病人亦可選擇「盆底修復手術」,醫生會以針線拉緊盆底肌的筋膜,增強盆底肌的承托力。至於尿管懸吊手術,醫生會以一條直徑約1厘米粗線,輕微懸吊病人的尿管,減少尿滲,粗線能同時刺激尿管周邊的纖維增生,減少括約肌鬆弛情况,有助病人控制排尿。

 

文:鄧安琪、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肥胖系列】長期高血糖 破壞神經線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ae%a1%e7%90%86%e7%b3%96%e5%b0%bf%e7%97%85%e7%b3%bb%e5%88%97%e3%80%91%e9%95%b7%e6%9c%9f%e9%ab%98%e8%a1%80%e7%b3%96-%e7%a0%b4%e5%a3%9e%e7%a5%9e%e7%b6%93%e7%b7%9a/ Tue, 06 Nov 2018 03:12: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622 糖尿病人最怕受傷,一有傷口就提心吊膽,怕它惡化,甚至潰瘍。為何糖尿病人的傷口難癒合?原來長期高血糖會削弱毛細血管的血管壁,影響它提供氧氣和營養予神經纖維;另外高血糖亦會直接破壞神經纖維,導致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 養和特稿, 管理糖尿病, 糖尿病神經病變, 周圍神經病變, 傷口感染, 控制血糖水平, 傷口難癒合, 尿頻, 失禁,
betway体彩 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醫生強調,糖尿病人如能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出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風險高達60%。(網上圖片)

 

 

betway体彩 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醫生指,長期高血糖會干擾神經傳送信號的能力,影響病人的感覺及活動功能。糖尿病神經病變可根據受影響的神經線而分為四大類:

 

四類糖尿病神經病變

最常見的是「周圍神經病變」,病人的腳和腿最先受影響,其後是手和臂膀。病人會感到手腳麻木或感覺不到痛楚,亦有病人感到刺痛、燒灼或電刺激,晚上感覺更明顯;病人走路時疼痛;皮膚變得十分敏感,例如衣服輕微擦到身體都會感到痛楚;肌肉無力,行走困難;也有機會演變成嚴重的足部問題,例如潰瘍、感染、畸形、骨和關節疼痛等,嚴重的可能要截肢。

第二類是「自主神經病變」,它主要影響內臟,包括心臟、膀胱、胃部、腸臟、性器官和眼睛。病人會尿頻或尿失禁;便秘或腹瀉、食慾不振和嘔吐、吞嚥困難;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女性的陰道乾澀等性功能障礙;病人出汗較平時不一樣,可以是較多或較少;病人轉變姿勢時容易頭暈眼花,甚至昏厥。

第三類是「神經根和神經叢病變」,又稱為「糖尿病性肌肉萎縮」。病人的大腿或臀部會突然感到劇痛;大腿肌肉變得軟弱和萎縮,很難從椅子站起來;病人的體重會下降。這種神經病變通常發生在二型糖尿病患者和老年患者身上。

最後一類是「單發神經病變」,它可能會影響面部、軀幹或腿部的神經,病人同樣會突然感到劇痛,但通常不會造成長期的問題,症狀可以用藥物控制,神經功能通常會在數周或數月內漸漸恢復。大多數受影響的是中老年糖尿病人。

 

注意傷口情况 嚴格控制血糖水平

周醫生提醒,糖尿病人如果發現自己的傷口癒合緩慢或傷口感染、手或腳部疼痛至干擾日常工作或睡眠、頭暈、消化系統、排尿系統和性功能改變,必須求診。雖然這些症狀不一定代表神經已受損害,但是它們可能預示着其他的問題,需要醫生評估,及早診斷和治療可以預防更嚴重的問題。例如不癒合的腳部傷口,即使是輕微的,亦可以迅速演變成潰瘍。此外,如糖尿病人能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出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風險高達60%。糖尿病人最好能將餐前血糖水平控制在4.0-6.0 mmol/L;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水平應低於 8.0 mmol/L,而糖化血紅蛋白(HbA1c)則應維持在約6.5%或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