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18 May 2021 06:40:2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失智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8%aa%8d%e7%9f%a5%e9%9a%9c%e7%a4%99%e7%97%87-%e8%85%a6%e9%80%80%e5%8c%96%e6%82%a3%e8%80%85%e6%8b%92%e9%80%b2%e9%a3%9f-%e5%9c%b0%e4%b8%ad%e6%b5%b7%e9%a3%b2%e9%a3%9f-%e6%b8%9b/ Tue, 18 May 2021 06:40: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637 【明報專訊】認知障礙症患者數目在全球快速增長,患者數目不斷飈升。此症暫時仍然沒有藥物根治。但是疾病的危險因子早已知曉。患有心血管疾病、三高(即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吸煙、飲酒、嗜吃油炸食品等都是高危人士。

如何能避免成為認知障礙症的高危人士呢?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形態,能有效降低不少於四成的認知障礙症風險。地中海飲食以蔬食為基礎,輔以全榖類、豆類;肉類則以魚類及海鮮為主,較少攝取紅肉。強調吃在地當季盛產,少加工食物。地中海飲食其實是一個對身、心、靈都有幫助的飲食形態。因為它強調每天運動、與人共餐、感恩食物、愉快分享。

希望下述的這位老太太藉此飲食餐單能喚回食慾。除此,我更希望大家也來試試「地中海飲食」的健康模式,願各人活得更健康、更輕鬆……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地中海飲食(OksanaKiian@iStockphoto)

 

相關文章:【認知障礙症】認知障礙症非長者獨有 了解更多防患未然

 

腦退化拒進食 或因念舊忘新

「醫生,她不肯吃了,怎麼辦?」

認知障礙症病人的胃口常有改變。因為認知障礙的關係,病人無法留下新近的記憶,有些只記得年輕時的事物和感受,因而直接影響對食物的愛惡。

她是我的病人,今年82歲,是個英國老太太,在曼徹斯特城長大及居住。自丈夫死後,一直孀居老家。老太太只有一名獨生子。兒子十多年前離開英國,到香港工作,更在港落地生根,娶了一個北京姑娘,組了家庭,以香港作長居之所。

老太太一直獨居英國。兩年前,確診早期認知障礙症,為方便照顧,兒子把母親從英國接來香港居住。到埗不久,兒子安排老太太來見我,跟進她的認知障礙症。今次覆診,陪她來的是兒媳婦。一見面,兒媳婦便告知:老太太最近明顯消瘦及常有不肯進食的情况。

我看老太太,體重確實輕了不少,但是對答仍然正常。對於年老者來說,體重減輕及不願進食,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兆,例如消化、呼吸、心臟系統出現毛病;病人感到不適,自然不願進食。因此,必先要替病人做檢查,排除嚴重疾病的可能,嘗試找出拒食原因,才可對症下藥。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找出拒食原因 —— 長者體重減輕及不願進食,可能是嚴重疾病徵兆,必先要排除嚴重疾病的可能,再嘗試找出拒食原因。(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個案與疾病無關,Toa55、anutr tosirikul@iStockphoto)

 

相關文章:無記性皆因腦神經細胞退化?麥得飲食11大健腦食材 增強記憶力 長期病患忌全麥五穀

 

文化差異 影響對食物觀感

不過,對於認知障礙症患者,我們應額外關注。因為患者大多失去精準的表達能力,行為又常被曲解。有病人只因便秘、肚子滯脹而減低食慾;有些卻因為牙痛,連張口也不願意,更遑論要將食物放進口裏咀嚼。所以,在追尋病因時,一定要兼顧病人精神狀况及情緒。

「她最先是蠻喜歡我煮的中國菜。但最近變了,一見到端上的飯餸,就說『 no! no! no!』見她瘦了這麼多,煲了食療湯水給她,但她又是只喝過一兩次,隨後碰也不肯碰。補品燕窩我也試過,都是不成功。她愈來愈不肯吃!」病人的兒媳婦告訴我。

當歸、黨參、紅棗、鹿茸等補品藥材,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好東西;但這些「好東西」不是人人受得來。我望着這個英國老太太,不期然想起多年前,看過一個電視遊戲節目。

節目是外國拍攝,主持人用不同「食物」挑戰參加者的膽量和極限。誘因是為數不薄的獎金。參加者要過關斬將把食物吞下。一回是在蠕動活生生的禾蟲,另一回是令人噴火的辣椒,更有一回是青澀的果子。遊戲是淘汰賽。最後一個環節剩下兩名參加者。主持人說嘗過「生」、「辣」、「苦」後,最後一關就是「臭」!他拿出一隻蛋,蛋白部分已變黑色,蛋黃亦成和稀泥、爛屎狀。主持人說:此蛋已醃製千年,是一隻腐爛臭蛋。他更告訴參加者:可以掩鼻,但若想勝出就一定要將整隻蛋吃掉。鏡頭對準兩名參加者,他們都面露懼色,其中一人額頭更冒出豆大的汗。當鏡頭一轉,特寫那隻「臭蛋」時,我不禁叫了出來。正是我們中國人甘之如飴的「皮蛋」!當時腦海立即響起旋律:「做個勇敢中國人,食晒隻蛋,嚇死人……」

食物在不同文化上,確實有很大的差異和詮釋。人家的「髒臭」可能是我們的「至寶」。我嘗試找出老太太的問題所在,於是向她兒媳婦查問一下老太太的日常飲食。答案是:「我丈夫是中華料理迷,每餐無中國菜不歡。所以餸菜是以中式為主,最多是京菜及上海菜,間中也烹調粵式小菜。」

「以中菜為主?老太太吃得慣嗎?」我不禁問。

「我已說過,起初她是蠻喜歡,只是最近突然不吃而已。」

 

只容下童年食物回憶

認知障礙症病人的胃口常有改變。因為認知障礙的關係,病人無法留下新近的記憶,有些只記得年輕時的事物和感受,因而直接影響對食物的愛惡。我有病人因腦海只容下童年食物的回憶,單吃餃子,不肯進食其他東西。其實對一個認知障礙症病人來說,要重新適應嶄新的生活環境,已甚具挑戰。如果連食物用餐也不是慣常熟悉的話,適應將會更困難,認知障礙程度亦會惡化。

「醫生,如果是那樣的話,你能否開一張餐單給我?」老太太的媳婦兒問。

 

熟悉味道 喚起食慾

吃的餐單?一個英國老太太究竟該吃什麼呢?這問題使我想起早年在英國學習時的發現。大多數英國人的至愛不就是fish and chips嗎?相信fish and chips在英國的地位不亞於雲吞麵在香港。我有不少朋友,返港落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吃一碗「大蓉」。因為他們說,久久未能嘗到那口雲吞麵,人會浮,口會淡,心會空。

既然病人是一名英國女士,或許會對這英國名菜同樣牽掛吧。因此,我回答:「現階段餐單是:她願意吃什麼就是什麼,如果你發覺她喜歡吃炸魚薯條,就讓她多吃吧!」

「炸魚薯條!那是極不健康啊!煮給家人的食物,我想煮健康的。醫生,你能有什麼建議給我嗎?」

 

推介地中海飲食

剛巧書架上放了一本台灣聯合報出版、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著的《不失智的台式地中海餐桌》,導言寫着:「什麼是地中海飲食?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可預防失智。地中海飲食源自於環地中海地區,如希臘、意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等國的傳統飲食形態,以橄欖油、豆科植物、榖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紅酒,小量肉製品為重要特色。許多人認為地中海飲食難融入日常生活,以為一定得吃番茄、用橄欖油,錯!」書裏提供50道營養豐富,程序簡單的食譜。

我將書從架上拿了下來,交給老太太的媳婦,並對她說:「或許這本書對你會有多少幫助;書裏有不同的食譜,不妨試試。由於書裏提及的食材常見於西方飲食,希望老太太吃到熟悉口味時,食慾能盡快恢復。不過,她實際治療方法,要待檢查報告後才再作協調。」

 

文:梁萬福

編輯:蔡曉彤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兒言自得:老人問題與安樂死 //www.afterroberto.com/%e5%85%92%e8%a8%80%e8%87%aa%e5%be%97-%e8%80%81%e4%ba%ba%e5%95%8f%e9%a1%8c%e8%88%87%e5%ae%89%e6%a8%82%e6%ad%bb/ Mon, 02 Dec 2019 07:56: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590 eldery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前陣子新聞報道,有男子因獨力照顧年邁多病兼失智的母親,承受不了壓力,意欲自尋短見,以求解脫,但又恐怕自己死後母親無人照顧,遂先弒母後自殺,豈料弒母之後自殺不遂,被繩之於法。案件審理經年後終於有裁決,法官形容事件為社會悲劇,對被告處境表示同情,亦理解他弒母的動機是不讓母親受苦,並非為了私利,予以輕判。

案件在朋友圈中觸發了不少議論。友人老李今年60多歲,妻子10年前已因乳癌病逝,無兒無女,他本身是糖尿和心臟病的長期病患,還要照顧89歲曾中風兼失智,已不良於行多年的母親。他對案中主角的處境身同感受,「母親的情况時好時壞,經常出入醫院,又不時鬧情緒兼有妄想幻覺,照顧她已令我心力交瘁。幸好我還有能力聘用兩名外傭照顧她,不然的話,我真不知會不會像案中被告那樣做傻事,一了百了」。

老李的剖白引起另一位朋友,退休社工張太「借題發揮」:「是啊,香港沒有退休保障,老人院舍供應遠遠追不上需求,獨居老人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政府又裝聾作啞,對老人問題不聞不問,老人福利真是差得不能再差。今次示威抗議有這麼多銀髮一族響應,肯定是因為這個原因。」

 

長壽卻不快樂 長者活受罪

眼見討論已上綱上線,更有可能演變成令到朋友決裂,父母子女反目的黃藍之戰……一向好發議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老趙,忽然發表石破天驚的偉倫:「香港地狹人稠,貧富懸殊,人均居住空間細小堪稱世界之最,空氣質素又差,生活壓力是公認的高,市民的快樂指素遠遜於貧窮落後地區,偏偏人均壽命又是世界第一。依我看,這裏許多長者既長壽又不快樂,簡直是活受罪。為免他們受苦。我贊成讓那些老弱傷殘,尤其是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家,有權選擇安樂死!」

嘩!安樂死!這是個醫學界想碰又碰不得的醫學倫理議題。想碰,是因為現實上,許多病人,例如一些患了無法可治的絕症,飽受惡疾煎熬,但短期內卻又未蒙主寵召的病人,他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每天都生不如死的過活;又例如嚴重中風或者年邁失智的病人,沒有了自理能力,甚至要整天臥牀,穿衣進食便溺都完全倚靠別人;有些更完全失去了思想,就像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生存也沒有什麼意義,要是讓他們回復理智,自由選擇,大有可能寧願大解脫,不用再要為那沒意義的「長壽」捱苦。

可是如果容許「安樂死」,將會一石激起千重浪,引發一大堆道德、倫理、法律、宗教、醫生操守等問題。反對者會問:「醫生不是神,憑什麼要賦予他們終止別人生命的權力?」「怎知醫生不會濫用安樂死?那時病人豈不死得冤枉?」「要是醫生心術不正,和老人家的不肖子女串通,利用安樂死殺了老人家謀財害命,安樂死豈不成了殺人刀?」許多有關安樂死的問題都沒有圓滿答案,這就是為什麼雖然不少人贊成,只有寥寥數個歐洲國家容許醫生執行安樂死。

「這麼多理論都是廢話」,老趙突然發狠:「我們來個公投,我們這裏有7個人,若他日你們患了絕症,或者老邁失智,生不如死,選擇安樂死的請舉手」。公投結果是7個人都舉了手。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