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隱血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20 Jun 2019 07:39:20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大便隱血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腸癌講座特稿】大腸鏡檢查瘜肉減癌變機會 //www.afterroberto.com/%e5%a4%a7%e8%85%b8%e9%8f%a1%e6%aa%a2%e6%9f%a5%e7%98%9c%e8%82%89%e6%b8%9b%e7%99%8c%e8%ae%8a%e6%a9%9f%e6%9c%83/ Mon, 28 Nov 2016 10:10: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8807 結直腸癌位列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首,每年有超過4,700個腸癌發病個案,死亡人數約1,900人,死亡率高踞第二位。患者數目於近年增長迅速,並有年輕化趨勢,如能及早發現,有助提升治癒機會。因此,明報健康網及betway体彩 合辦「結直腸癌診療新趨勢」講座,講解患病成因及最新治療方法,大會更為入場人士提供多個免費大便隱血測試名額。

腸癌成因與吸煙、進食紅肉及肥胖有關,病徵包括﹕腹痛、大便帶血及體重下降等。現時發現的癌變大部分由瘜肉演變而成,如瘜肉有兩公分或以上,癌變機會高達50%。betway体彩 微創及機械臂手術拓展主任、外科專科醫生李家驊醫生表示,一般市民應於50歲開始接受檢查,如有家族成員曾患大腸癌,更要於40歲開始接受檢查。

【2018年結直腸癌講座】「腸」保健康

檢查需時短 併發症風險低

除了大便隱血測試,大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癌及大腸瘜肉的金標準。若檢查時發現瘜肉,醫生可將瘜肉切除,如瘜肉體積異常大,便會抽組織檢驗。病人接受大腸鏡檢查前兩日,要開始低纖飲食,減少腸道內的糞便囤積;亦要按醫生指示停服中藥或薄血藥。檢查前,病人需服用藥水以排清糞便,而麻醉科人員會為病人注射鎮定劑,令病人在睡眠狀態下接受檢查,需時大約15至30分鐘,病人甚少會感到不適,併發症風險低。

早期的惡性瘜肉,宜施手術切除,包括將相關的部分腸道及附近的淋巴腺切除。若有需要或會以電療或化療,將腫瘤縮小後才進行手術。李家驊醫生指出,切除腸道的長度按需要決定,但即使切除一半腸道,也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如果腫瘤在肛門附近,醫生會為病人進行肛門指診、直腸內鏡超聲波等檢查,並進行全系膜切除術;腫瘤出現在肛門對上10至15公分位置,術後一般能接駁肛門,低於10公分以下,才可能需要做臨時造口,待四至六個星期傷口癒合後,便可封閉造口,回復正常排便。若腫瘤位置太低,則不能再重駁肛門,要將會陰部位切除,在腹部位置開一個造口排泄。不過,以現今技術,亦不會為病人的日常生活帶來太大影響。

腸癌分四期 治療方法不一

腸癌分為四期,不同分期的治療方法及預後亦有不同。betway体彩 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臨腫瘤科專科醫生廖敬賢醫生表示,屬第一期的病人只需接受手術治療,第二期的要篩選出復發風險高的患者接受化療,第三期的必須接受化療。第四期的可分為幾類,例如只是部分轉移至肝或肺部,可切除腫瘤,術後再接受化療,根治機會可達30%。若腫瘤已轉移到肝臟並難以切除,如不接受適當的治療,會危及生命;醫生會考慮用藥縮小腫瘤,改善肝功能。此外,如腫瘤已轉移但病人身體機能正常,可視乎年紀及腫瘤狀況而考慮用藥來穩定病情。

第三期腸癌最常用的化療組合是XELOX,混合使用草酸鉑及卡培他濱,能有效減低復發機會。廖敬賢醫生指出,病人亦可選擇每兩星期接受48小時的靜脈注射藥物。標靶治療方面,有控制血管增生和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株抗體兩類藥物,但病人若有NRAS及KRAS基因突變,就不適合接受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株抗體的藥物。

第四期的病人如已經接受了幾線化療及標靶藥治療後腫瘤再度活躍,而身體狀況可以的話,可選擇口服標靶藥,有機會能長時間控制病情;日本的口服化療藥則可減少手掌及腳掌脫皮的情況。此外,免疫治療可令受癌細胞影響的T細胞再度活躍,攻擊癌細胞。病人需要接受MSI篩查以判斷是否能接受免疫治療,合適者約有50%機會可有效控制病情。另外,有新研究顯示,約5%的腫瘤帶有HER 2基因突變;如這類病人接受標靶治療,則有30%機會能控制腫瘤。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8/1.jpg圖﹕廖敬賢醫生(左)及李家驊醫生希望市民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以減少患大腸癌的風險。;//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8/2.jpg圖﹕入場人士聚精會神聆聽醫生的講解;

]]>
【腸癌講座特稿】消化系統隱形殺手 大腸癌預防勝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6%b6%88%e5%8c%96%e7%b3%bb%e7%b5%b1%e9%9a%b1%e5%bd%a2%e6%ae%ba%e6%89%8b-%e5%a4%a7%e8%85%b8%e7%99%8c%e9%a0%90%e9%98%b2%e5%8b%9d%e6%b2%bb%e7%99%82/ Sun, 02 Oct 2016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0d931dc303f390c0846522523e6558f3 阿輝今年50歲,自信身體一直健康,不煙不酒,大便沒有異常,家族也沒有人患上大腸癌的歷史。較早前因為保險公司提供身體檢查優惠,他才接受大腸鏡檢查,卻意外發現不單大腸長有瘜肉,還有一個2.5厘米的癌腫瘤,經過醫生診斷後,證實患上早期大腸癌,他即時接受治療,誓要戰勝這個香港頭號癌症。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在2013年,在十大常見癌症中,大腸癌超越肺癌成為本港「頭號癌症」,共有4769宗,較第二位的肺癌略多138宗。事實上,大腸癌新症數字過去20多年不斷上升,由1994年2547宗,上升至2013年4769宗,上升87%。隨著人口日趨老化,及更多人認識大腸癌的檢查方法,預計大腸癌的個案數目會進一步增加。

大腸癌成頭號癌症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李家驊醫生指出,腸癌以男性患者居多,發病年齡由20餘至90歲不等,但以60歲以上人士為主。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一部分,包括結腸、直腸及肛門。大腸癌源於大腸壁的細胞異常增生。大多數大腸癌由一粒細小的瘜肉開始。瘜肉通常是良性的,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這種變化可以歷時十年或以上。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廖敬賢醫生表示,瘜肉愈大粒及愈平坦,風險就愈大,應盡快切除。

嗜紅肉患癌風險增

醫學界對大腸癌的成因尚未有完全的定論,但據統計,其成因或與飲食習慣有關,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攝取纖維不足、肥胖、缺乏運動、吸煙、飲酒也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李家驊醫生指出,大腸癌最基本的檢查是大便隱血測試,即使大便樣本只有微量的血液細胞,大便隱血測試都可檢測出來。若結果呈陽性,應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是將可屈曲的內窺鏡由肛門伸進大腸,觀察腸道有否發炎、生瘜肉或出現腫瘤。進行檢查前一至兩天,病人只能進食低渣食物,並需要飲指定藥水,以清理腸道,俗稱「放大便」。腸內壁必須乾淨,因為當醫生將內窺鏡放進腸道內進行檢查時候,需要連細細粒的瘜肉都睇得一清二楚。

愈早發現存活率愈高

不同期數的腸癌,其治療方法與目標各異。廖敬賢醫生指出,第一期腸癌,由於癌細胞尚未擴散,透過外科手術,通常已能將癌腫瘤及周遭組織完全切除。大部分第二期病人不需要化療,化療是保留給有高風險特徵的患者,其中包括腫瘤附近的血管內有癌細胞,腫瘤侵蝕腸壁或低分化癌。

第三期,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同樣需做化療,為期六個月,目標是減低將來復發的風險。在這個階段,標靶治療沒有太大作用。第四期是末期癌症,以延長生命為本,不少醫生會繼續採用化療,或適當地加上標靶治療。在過去30年,這類末期病人的存活率由以往6至9個月,增至今時今日的20至30個月。

李家驊醫生指出,以往腸癌一旦在身體內擴散至腹膜或肝臟,則已經視為絕症,不少醫生已經「舉手投降」。不過,隨著科技進步,今時今日的病人透過接受化療及切除腫瘤,康復機會大大提

高。

抗癌對策日新月異,廖敬賢醫生指出,增強身體體質並要有正面的心態, 不要自我放棄,與醫生坦率地討論其病情,找出一個個性化的治療策略是非常重要。

定期檢查萬無一失養和醫院較早前引入達文西機械臂Xi手術系統,旋轉機械臂能從多個角度及位置進入病人體內。高清立體影像系統及微細可轉動工具儀器,有助醫生突破以人手進行手術的限制。

李家驊醫生指出,機械臂開拓一個新領域,手術更精細,可以精確地切除壞組織,保留更多神經線,未來10年,機械臂將在腸癌治療方面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預防勝治療,李家驊醫生指出,如果家屬曾患結直腸癌,可由40歲開始定期檢查。如果沒有家族成員患結直腸癌,則可以由50歲開始接受檢查。

日期:2016年10月12日(星期三)

時間:晚上7:00至8:30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

報名: www.mingpaohealth.com/seminar108.htm

查詢電話:2595 3035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03/news/_01.jpg李家驊醫生稱,腸癌以男性患者居多。;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03/news/_02.jpg廖敬賢醫生表示,年齡亦是患上結直腸癌的風險因素之一,隨著年紀越大,患上此癌症的機會越高。;]]>
阿輝今年50歲,自信身體一直健康,不煙不酒,大便沒有異常,家族也沒有人患上大腸癌的歷史。較早前因為保險公司提供身體檢查優惠,他才接受大腸鏡檢查,卻意外發現不單大腸長有瘜肉,還有一個2.5厘米的癌腫瘤,經過醫生診斷後,證實患上早期大腸癌,他即時接受治療,誓要戰勝這個香港頭號癌症。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在2013年,在十大常見癌症中,大腸癌超越肺癌成為本港「頭號癌症」,共有4769宗,較第二位的肺癌略多138宗。事實上,大腸癌新症數字過去20多年不斷上升,由1994年2547宗,上升至2013年4769宗,上升87%。隨著人口日趨老化,及更多人認識大腸癌的檢查方法,預計大腸癌的個案數目會進一步增加。

大腸癌成頭號癌症

betway体彩 外科專科醫生李家驊醫生指出,腸癌以男性患者居多,發病年齡由20餘至90歲不等,但以60歲以上人士為主。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一部分,包括結腸、直腸及肛門。大腸癌源於大腸壁的細胞異常增生。大多數大腸癌由一粒細小的瘜肉開始。瘜肉通常是良性的,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這種變化可以歷時十年或以上。

betway体彩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廖敬賢醫生表示,瘜肉愈大粒及愈平坦,風險就愈大,應盡快切除。

嗜紅肉患癌風險增

醫學界對大腸癌的成因尚未有完全的定論,但據統計,其成因或與飲食習慣有關,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攝取纖維不足、肥胖、缺乏運動、吸煙、飲酒也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李家驊醫生指出,大腸癌最基本的檢查是大便隱血測試,即使大便樣本只有微量的血液細胞,大便隱血測試都可檢測出來。若結果呈陽性,應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是將可屈曲的內窺鏡由肛門伸進大腸,觀察腸道有否發炎、生瘜肉或出現腫瘤。進行檢查前一至兩天,病人只能進食低渣食物,並需要飲指定藥水,以清理腸道,俗稱「放大便」。腸內壁必須乾淨,因為當醫生將內窺鏡放進腸道內進行檢查時候,需要連細細粒的瘜肉都睇得一清二楚。

愈早發現存活率愈高

不同期數的腸癌,其治療方法與目標各異。廖敬賢醫生指出,第一期腸癌,由於癌細胞尚未擴散,透過外科手術,通常已能將癌腫瘤及周遭組織完全切除。大部分第二期病人不需要化療,化療是保留給有高風險特徵的患者,其中包括腫瘤附近的血管內有癌細胞,腫瘤侵蝕腸壁或低分化癌。

第三期,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同樣需做化療,為期六個月,目標是減低將來復發的風險。在這個階段,標靶治療沒有太大作用。第四期是末期癌症,以延長生命為本,不少醫生會繼續採用化療,或適當地加上標靶治療。在過去30年,這類末期病人的存活率由以往6至9個月,增至今時今日的20至30個月。

李家驊醫生指出,以往腸癌一旦在身體內擴散至腹膜或肝臟,則已經視為絕症,不少醫生已經「舉手投降」。不過,隨著科技進步,今時今日的病人透過接受化療及切除腫瘤,康復機會大大提高。

抗癌對策日新月異,廖敬賢醫生指出,增強身體體質並要有正面的心態, 不要自我放棄,與醫生坦率地討論其病情,找出一個個性化的治療策略是非常重要。

定期檢查萬無一失betway体彩 較早前引入達文西機械臂Xi手術系統,旋轉機械臂能從多個角度及位置進入病人體內。高清立體影像系統及微細可轉動工具儀器,有助醫生突破以人手進行手術的限制。

李家驊醫生指出,機械臂開拓一個新領域,手術更精細,可以精確地切除壞組織,保留更多神經線,未來10年,機械臂將在腸癌治療方面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預防勝治療,李家驊醫生指出,如果家屬曾患結直腸癌,可由40歲開始定期檢查。如果沒有家族成員患結直腸癌,則可以由50歲開始接受檢查。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03/news/_01.jpg李家驊醫生稱,腸癌以男性患者居多。;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03/news/_02.jpg廖敬賢醫生表示,年齡亦是患上結直腸癌的風險因素之一,隨著年紀越大,患上此癌症的機會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