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運動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19 Sep 2023 09:52:5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在家運動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新冠患者】缺乏運動人士感染新冠病毒 住院比率、死亡率高逾2倍 停運動4周心肺功能可跌兩成 增高血壓、高血脂風險(附簡易4式運動) //www.afterroberto.com/%e7%bc%ba%e4%b9%8f%e9%81%8b%e5%8b%95%e4%ba%ba%e5%a3%ab%e6%84%9f%e6%9f%93%e6%96%b0%e5%86%a0%e7%97%85%e6%af%92-%e4%bd%8f%e9%99%a2%e6%af%94%e7%8e%87-%e6%ad%bb%e4%ba%a1%e7%8e%87%e9%ab%98%e9%80%be2/ Tue, 12 Apr 2022 08:02:0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345 【明報專訊】英國有研究指出,每周運動量少於10分鐘的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後,其死亡率、重症入住深切治療部及住院率,均比有恆常運動的新冠患者高;研究亦發現,即使是只有小量運動習慣的新冠患者,其住院、重症及死亡率亦較缺乏運動患者為低。若平日只靠每日通勤行數千步,或偶爾去行山的人,若因疫情WFH或減少外出活動,心肺功能表現自然更差,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風險。有運動學者指出,抗疫在家增添「運動零食」(exercise snack),即每日在家中多做短而快的運動,一樣可為健康帶來好處。至於未有運動習慣的運動初哥呢?可先由輕量運動開始,建議以「間歇快走」方法開始,怎樣做呢?如何鍛煉心肺功能?以下4式簡易運動不妨持之以恆地做。

健康「零食」——運動學者建議在家抗疫時,不妨增添「運動零食」,每日多做短而快的運動,為健康帶來益處。(設計圖片,Worayuth Kamonsuwan@iStockphoto)
健康「零食」——運動學者建議在家抗疫時,不妨增添「運動零食」,每日多做短而快的運動,為健康帶來益處。(設計圖片,Worayuth Kamonsuwan@iStockphoto)

 

缺乏運動者心肺功能轉差 新冠死亡率高2.49倍 住院比率高2.26倍

第五波疫情爆發至今3個多月,不少人因避疫在家工作(WFH)或減少外出,變相連平日有限的「運動」,如日常通勤,或假日行山、打羽毛球等運動統統取消,體能每况愈下。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潘梓竣指出,長期缺乏運動,心肺功能轉差,亦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風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黃愉豪亦指,很多人因居家抗疫而缺乏運動,短時間或影響不大,但長期會令心肺功能減退,容易攰,走路易喘氣,肌力亦會下降。

潘梓竣表示,去年底《英國運動醫學雜誌》分析4.8萬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運動習慣與病情輕重的關係,結果發現疫情前兩年有恆常運動習慣的人,即使感染新冠病毒,病情都會較輕;相反每周運動不足10分鐘的新冠患者,病情控制較差,與每周最少有150分鐘運動的患者相比,他們:

‧住院比率高2.26倍

‧因重症入住深切治療部比率高1.73倍

‧死亡率高2.49倍

研究亦發現,即使是只有小量運動習慣(每周11至149分鐘)的新冠患者,其住院、重症及死亡率亦較缺乏運動患者為低。

潘梓竣(受訪者提供)
潘梓竣(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染疫康復者注意:建議未接種新冠疫苗者3個月後接種首劑 已打2針者毋須接種第3針

 

停運動4周 心肺功能可跌兩成

潘梓竣引述有研究指出,專業運動員若因某些原因停止訓練4星期,其心肺功能會下降一至兩成;而有運動習慣的人,即每周有2.5小時中等程度運動者,若4周完全停止運動,心肺功能最差亦可下跌一至兩成,跑步會容易氣喘,「平日跑步時,心跳加快,呼吸變得急促,身體需要攝取最多氧氣來轉化能量以維持心肺運作;一旦身體缺乏這個訓練,表現就會倒退」。

至於平日已缺乏恆常運動,只靠每日通勤行數千步,或偶爾去行山的人,若因疫情WFH或減少外出活動,心肺功能表現自然更差。不過潘梓竣稱,這些本來已沒什麼運動的人,心肺功能的跌幅未必太明顯,但也容易顯得易攰,甚至只行一段路就會喘氣。

 

每周3次跑樓梯1分鐘 心肺功能升5%

潘梓竣及黃愉豪均建議即使大家居家抗疫,亦不要忘記運動為身體帶來的好處,平日要爭取在家運動的機會,保持體魄,增強抵抗力。潘梓竣建議大家在家工作時,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增添「運動零食」,「說的不是放進口的零食,而是將運動當作『零食』,外國有研究顯示,每日多做幾次短而快的運動,同樣可以為健康帶來益處」。

他舉例,早上在家工作數小時後,不妨在中午做10分鐘運動;黃昏時可到樓下公園快步走路10多分鐘;晚上看電視時,又做10分鐘運動,累積下來,便相等每周到健身室運動的運動量了。他又引述加拿大運動學者E. Madison Jenkins的一項跑樓梯研究,學者找來一群沒運動習慣的年輕人,每日分3個不同時段,衝跑3層樓梯,每次只跑20秒,即每日約1分鐘運動量;每星期3次,持續6星期,​​​​​​結果已令心肺功能增加5%。

 

運動初哥先由「間歇快走」起步

潘梓竣提議未有運動習慣的人,可先由輕量運動開始,例如到公園走走,以「間歇快走」方法,先快走1分鐘,再慢走1分鐘,間歇地持續走20分鐘,在相對高強度運動中加插休息,對一般少運動、甚至零運動的人來說,會比一開始快走20分鐘來得輕鬆。若平日已有運動習慣,要維持體能,便要加強運動量,如急步行或緩步跑,目的是要令自己心跳加速、喘氣,才能提升心肺功能。​​

黃愉豪表示,成年人要維持身體健康,可參照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的建議,每周做至少150分鐘中強度,又或是75分鐘高強度運動。他解釋中強度運動的原則,是要令心跳加速,帶點氣喘,但仍能說話,如跑步、游水、跳健康舞等。「運動時間並非要1日內完成,而是平均每日都有運動,例如每日做30分鐘中強度運動,1周做5日。」至於高強度運動,是指運動時難以說出一句完整句子,甚至已氣喘到不能說話,例如高強度間歇運動(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有些動作如30秒衝刺跑步,慢跑1分鐘當休息,再衝刺跑30秒。最好每次做15至20分鐘,每周4次。

他又說即使留家抗疫,不用任何器械,亦一樣能夠提升心肺功能,控制體重兼鍛煉肌力。對於平日未有運動習慣的人,他介紹4式心肺功能運動(見圖),4個動作能運用全身肌肉,鍛煉心肺功能。他建議每周做5日,每個動作持續做30秒,休息30秒,再做另一個動作;連續完成4個動作為1組,每次做2組;若體力能應付可增加難度,每個動作持續做45秒,休息時間縮短至15秒;連續完成4個動作為1組,每次做3組。

他提醒每個動作間的休息時間不要過長,否則會影響運動的強度。每次運動時會氣喘、出汗,就能達到訓練心肺功能和強化肌肉耐力的效果。若休息太久,本來在運動時加快的心跳回落至休息狀態,就難以鍛煉心肺功能,亦等同減低運動強度。

 黃愉豪(朱安妮攝)
黃愉豪(朱安妮攝)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 簡易4式 零器械練肌強心肺

˙開合跳

目的:強化心肺功能與手腳肌肉力量,提升肌耐力,增強肩膀活動幅度

 

做法:

1. 站直身體,雙手垂在身體兩側

2. 跳躍時,雙腳向外張開,雙手往上,高舉過頭,接近頭頂正上方保持姿勢落地

3. 再跳起,雙腳雙手回到原位落地。重複雙手雙腳開合動作

4. 持續做30秒,開始時頻率可以慢一點,熟習後跳的次數可以增加

注意:落地時盡量保持輕盈,切忌如揼釘般落地

(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深蹲及踮腳

目的:鍛煉下肢肌力,增強手腳協調能力

 

做法:

1. 站立,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前

2. 如坐無影櫈般慢慢蹲下,大腿與地面平行,臀部突出,雙手同時提起與肩膀同一水平

3. 慢慢向上站直後提起腳板,用腳趾支撐,維持3秒,慢慢落地。持續做30秒

注意:下蹲時有意識地令髖關節、膝蓋和腳腕3組關節平均受力。下蹲時,重心放在腳掌中間。避免重心挨後、腳趾蹺起;亦不要重心傾前、腳踭蹺起。站直時,整個人身體向上拉直,要有意識地將身體提升得愈高愈好

(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蜷腹

目的:強化上腹腹肌

 

做法:

1. 平躺,雙膝微曲

2. 呼氣,蜷腹上升,眼望指尖,指向膝蓋

3. 吸氣,慢慢回復平躺。持續做30秒

注意:蜷腹時頸要放鬆,避免頸部用錯力;上落時要控制速度,慢上慢落

(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死蟲式

目的:強化核心肌肉穩定度,提升手腳協調能力

 

做法:

1. 平躺,高舉雙手,雙腳抬起屈膝呈90度

2. 眼望天花,收緊腹部,呼氣,右手與左腳向下伸直,右手臂貼耳,手腳不可貼地,稍停

3. 吸氣,回到起始位置

4. 呼氣,換左手右腳伸直,手腳不可貼地,稍停;吸氣,回到起始位置;左右兩邊持續做30秒

注意:手腳伸展時切記收緊腹部,腰盡量貼地;注意呼吸節奏

(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示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黃愉豪

 

■ 有片睇:4式心肺功能運動 bit.ly/37tinK0

 

文:王惠芳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5%9c%a8%e5%ae%b6%e9%81%8b%e5%8b%95%e8%8e%ab%e5%bf%98%e4%bc%b8%e4%b8%80%e4%bc%b8-%e8%82%8c%e8%82%89%e7%b9%83%e7%b7%8a%e5%a2%9e%e5%8f%97%e5%82%b7%e9%a2%a8%e9%9a%aa/ Tue, 25 Aug 2020 04:47: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008 【明報專訊】自從年初疫情爆發,大家已習慣留家抗疫,在家中做運動已是生活常態,足不出戶也可強身健體。不過,很多人只重視操肌健身,卻忽略了伸展練習。有註冊物理治療師警告,肌肉長期欠缺伸展,經常繃緊,既影響運動表現,亦會增加受傷風險。

疫情下,不少人選擇在家中做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註冊物理治療師魏志榮指出,HIIT是一種在短時間內達到高效能的運動訓練,有助消脂收身,成效較傳統帶氧運動明顯;加上毋須使用大量健身器材,佔用空間細,因而不少人選擇在家做HIIT。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伸展放鬆——運動後和WFH期間記得多伸展,可令繃緊肌肉放鬆,長遠而言,有助預防受傷及保持運動表現。(interstid@iStockphoto)

原地跑熱身 運動後靜態伸展

不過,他指做HIIT和其他帶氧運動一樣,完成後也要做伸展運動,因為在運動期間,肌肉發力時會因為收縮、拉緊而變短,這個繃緊的狀態,會令人感到不適。長遠而言,不做伸展運動更會增加受傷風險,因為當身體其中一組肌肉過緊,它便容易向周邊沒收緊的其中一組肌肉傾斜,可能導致姿勢不正確,最終引致肌肉或關節勞損。

除了肌肉群鬆緊不一而容易受傷,魏志榮又指肌肉要有足夠的柔韌度才可以發力及保護關節。因此,肌肉繃緊也會影響運動表現,「除非是做一些非常輕鬆,不太劇烈的運動,否則在家運動後,一樣要做伸展運動」。

伸展運動主要分為動態和靜態,前者包括類似原地跑等動作,可以提升心跳率、肌肉溫度及關節靈活度,建議於運動前做,讓身體準備去做連串更高強度的運動。至於靜態伸展運動,是以固定姿勢做伸展動作,適宜在運動之後做,把運動時收緊變短的肌肉回復原先狀態。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紓緩痛症——在家工作,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易令肌肉繃緊引起痛症,魏志榮建議工作期間,可抽數分鐘伸展肩頸位置,有助紓緩痛症。(kitzcorner@iStockphoto)

運動後即休息可致頭暈

然而,做完一輪運動,身體已很疲倦,不少人懶得再做伸展運動,想即時坐下來休息,但魏志榮提醒:「做完運動,特別是高強度運動如HIIT,心跳率正處於高水平,血液快速流向四肢,如突然停止運動,血液未必可及時流回腦部,可能出現頭暈。因此,這時候應做些cool down運動,例如5至10分鐘的原地跑,之後才做伸展運動。」他補充,運動完畢,身體的血液循環比靜止狀態時快,體溫也較高,此時做靜態伸展運動,可以更有效地令關節、筋腱及肌肉放鬆。

按摩不能代替伸展

不過,近年很多人在運動之後喜歡用按摩槍紓緩身體的疲倦和不適,以為可以省卻伸展運動這一環。魏志榮卻認為按摩不能代替伸展運動,因為按摩主要是按鬆肌肉,增加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率,也讓用家在心理上有種「被照顧」的良好感覺。但論實際功效,伸展較按摩好,「按摩只算是輕度伸展,作用只限放鬆肌肉。但姿勢正確及次數足夠的伸展運動,放鬆肌肉的效果會更好,同時也可放鬆關節及筋腱」。但他認為按摩也有一定功效,建議先按摩,令身體稍為放鬆後再做伸展,進一步放鬆肌肉等,成效會最好。

WFH每日數次伸展頸背

那麼,不做運動,就不用做伸展練習?魏志榮補充,基本上任何人不論有否運動也應做伸展練習,特別是留家抗疫期間,日常活動量已減少,經常久坐不動,肌肉更易繃緊,更加需要多做伸展。「伸展不單可增強肌肉及筋腱柔韌度,也可以保持關節的柔韌度及活動幅度等,如長期不做伸展,慢慢關節會變得僵硬,活動幅度、靈活度降低,受傷的風險也較高。」

他根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美國運動醫學會,簡稱ACSM)的指引,建議大家每星期應做2至3次的全身肌肉伸展運動,每次大約20分鐘。不過,香港人生活繁忙,未必可每星期抽2至3天做全身伸展運動,可考慮工作期間,抽5分鐘做針對頸及背部的伸展。「因為都市人大多是低頭族,一般頸和背會較繃緊。如有需要,可以1天內做數次。」做伸展運動前,建議先活動一下,讓肌肉熱熱身。如果情况不許可,可稍為按摩肌肉,有助提升伸展成效。

 

知多啲:操練後腰痠背痛 或運動強度過高

在家運動,很多人都擔心強度不足,成效有限,因此不停操練,做到全身肌肉痠痛。但魏志榮指出,做完運動應該只會覺疲累,不應感到痛楚,「若做完後腰痠背痛,即代表這個運動強度過高,引致受傷或出現遲發性肌肉痠痛(DOMS)」。DOMS大多在運動後數小時至24小時出現,因運動期間,令肌肉輕微受傷。

至於如何分辨DOMS和運動創傷如肌肉嚴重撕裂或拉傷韌帶等,最明顯是留意位置有否紅腫痛熱,加上痛楚維持多天不減退,應該是運動創傷;DOMS的不適感則會在數天後慢慢減弱,而在這期間做伸展運動也可紓緩DOMS的不適感覺。

簡易動作:一條毛巾一張椅 5招伸展好輕鬆

功效:
.增強肌肉及筋腱柔韌度

.加強關節靈活度

.糾正姿勢

.紓緩痛症

1. 放鬆肩頸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坐在椅上,左手放在左臀下,頭垂下及向右傾(圖a),右手越過頭頂,手掌按在左耳上方,輕力拉向右邊至左肩感到拉扯(圖b),維持10至15秒,重複做5至6次,換邊再做

目的:放鬆上斜方肌及肩胛肌肉

注意:手放臀下可固定肩胛位置,其間避免過分用力拉扯,若感到痛楚、撕裂或觸電感要停止

 

2. 放鬆胸部及手臂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一: 雙手各持毛巾一端垂下,距離比肩略闊,伸直手慢慢向上舉高,越過頭頂(圖c),然後將毛巾放在頸後,雙臂微微向後拉伸(圖d),維持10至15秒後,向上舉起,重複做5至6次

二:雙手同樣各持毛巾一端,垂直放在大腿後(圖e),慢慢向後提起至雙手最盡位置為止(圖f),維持10至15秒後,放下,重複做5至6次

目的:放鬆胸大肌及前三角肌

注意:眼望前方,保持頸部挺直。肌肉繃緊者,量力而為;肩膀有傷者不宜做

3. 放鬆腰部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把毛巾圍在背後,雙手各執毛巾一角(圖g),向上拉起令毛巾繞實腰部作支撐,身體盡量向後彎(圖h),之後企直,動作保持緩慢,重複5至6次

目的:放鬆腰椎、腰部及腹部肌肉

注意:若後彎時感痛楚,立即停止

 

4. 放鬆下肢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手執毛巾,躺在牀上,一腿提起至膝蓋屈曲成90度角,用毛巾繞着腳掌(圖i),再緩緩向後和上拉起至腳掌朝天(圖j),維持10至15秒後慢慢放下,重複做5至6次,換邊再做

目的:放鬆臀大肌、大腿膕繩肌及小腿腓腸肌

注意:坐骨神經痛者不宜做,若感痛楚便要停止

 

5. 放鬆臀部

在家運動莫忘「伸一伸」 肌肉繃緊增受傷風險

坐在椅上,左腳踝放在右大腿近膝頭位置,左手向下輕壓左膝,右手放在左腳踝上(圖k),上身向下壓(圖l),維持10至15秒,重複5至6次,換邊再做

目的:放鬆臀大肌及梨狀肌

注意:其間如感髖關節或腰部不適要即時停止,髖關節受傷者不宜做

示範:魏志榮(註冊物理治療師)

文:許朝茵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8/FEA20200817_01.mp4;

]]>
譚談健康:在家簡單1分鐘運動 //www.afterroberto.com/%e8%ad%9a%e8%ab%87%e5%81%a5%e5%ba%b7%ef%bc%9a%e5%9c%a8%e5%ae%b6%e7%b0%a1%e5%96%ae1%e5%88%86%e9%90%98%e9%81%8b%e5%8b%95/ Mon, 24 Feb 2020 03:48:3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546
譚談健康:在家簡單1分鐘運動
(narvikk@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來勢洶洶,香港人大多數都盡量避免出門,打邊爐、打麻將等多人聚會更是避之則吉,盡量減少受感染的風險。不用回到公司或學校,整天留在家中的人,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網上工作或上課。

如果出門,要緊記洗手,洗手的程序和步驟缺一不可,不能馬虎。

跟朋友們傾談,他們大都在牀上睡覺的時間很長,「說真的,從來沒有睡這麼多」。真的是睡到大白天,日上三竿才起來。很多人的心情比較平靜,時間上比較鬆動,沒有以前那種趕時間的感覺。

但這不代表什麼事都不做,在家中浪費光陰。我很贊成應該慢慢培養一些興趣,既可陶冶性情,又可增長見識。我在網上已經完成了蔡璧名教授的莊子課,現在看劉少雄教授的蘇東坡詞,也非常有趣。這些日子,讓我想起宋朝程顥的《偶成》: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人類在疫症中往往有很多出色的作為。世界名著《十日談》,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著作,寫作背景是在1348年,當時的佛羅倫斯發生一場殘酷的瘟疫(黑死病,亦即鼠疫),城中死了很多人。《十日談》的內容就是講述有10名年輕男女,跑到佛羅倫斯郊外山上的別墅來躲避瘟疫。但在這自我隔離的歲月中,這10名男女生活苦悶,又不能外出離開,最後大家決定,每人每天都輪流講一個故事來逗一逗大家,苦中作樂,以度過這段艱辛歲月,合計大約有100個故事,也就是十日談的內容。

 

跟精英運動員做簡單活力操

最近,香港教育大學推出在家的個人簡單家居活力操(bit.ly/2OYGVyD),全部都是就讀香港教育大學的精英運動員代表帶領,共有9段短片,每段大都是1分鐘以下,動作簡單,希望大家可以跟着一齊做,增加身體抵抗能力,避免呆坐在家中,只有打電腦而沒有運動,令到體重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倡議每日最少做60分鐘中等至劇烈程度的體力活動,可有效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這些運動可以增加每天的運動量,提升身體的柔軟度和抵抗能力,以對抗疫情,減少受感染的風險。

文:譚國權(腎病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