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08 Dec 2023 03:26:39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器官移植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坐言起行 支持器官捐贈  延續他人生命 //www.afterroberto.com/%e5%9d%90%e8%a8%80%e8%b5%b7%e8%a1%8c-%e6%94%af%e6%8c%81%e5%99%a8%e5%ae%98%e6%8d%90%e8%b4%88-%e5%bb%b6%e7%ba%8c%e4%bb%96%e4%ba%ba%e7%94%9f%e5%91%bd/ Fri, 08 Dec 2023 03:12:2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577

雖然醫學進步,但對於許多器官衰竭病人來說,器官移植仍然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

用作移植的器官及組織有兩個來源,分別是遺體捐贈和活體捐贈,當中大部分用作移植的器官及組織來自遺體捐贈。

超過2000病者輪候器官移植  鼓勵市民器官捐贈

衞生署於2008年設立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中央名冊),為市民提供一個方便的途徑,讓他們登記離世後捐贈器官的意願。中央名冊也提供一個可靠及有效的方法,讓器官捐贈聯絡主任在病人身故時確定他們生前已表明離世後捐贈器官的意願,以便盡快聯絡家屬並取得他們的同意,捐出死者的器官來救助有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至今,中央名冊的登記人數已超過36萬人。然而,實際上只有小部分身故人士能符合捐贈器官的臨床條件。因此,我們需要更多人登記其捐贈器官的意願。

現時本港有超過2000名病者在等待器官移植,有不少更會因為等不及適合的器官而離世。為縮短病者等候的時間,使他們能及早重獲新生,市民積極支持器官捐贈,實在十分重要。

坐言起行 支持器官捐贈  延續他人生命
現時本港有超過2000名病者在等待器官移植,為病者能及早重獲新生,積極支持器官捐贈十分重要。了解更多捐贈器官流程。(衛生署圖片)

相關閲讀: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捐贈器官不違宗教理念

過往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發現,在表明不願意在離世後捐出器官的受訪者中,大多數人引用的原因是「希望保持遺體完整」。

對於這個觀念,多個宗教組織代表釐清看法,指捐贈器官不違宗教理念。佛教、道教、孔教、天主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6個宗教組織的代表應衞生署邀請拍攝宣傳短片時,表明對器官捐贈十分支持,呼籲信眾一同支持器官捐贈,幫助更多有需要人士。

為進一步鼓勵市民支持,衞生署繼續不遺餘力推廣器官捐贈。除了在今年5月及7月優化中央名冊系統,便利市民登記、得悉申請結果及查閱自己登記狀况外,衞生署亦在今年6月起加強推廣器官捐贈,包括在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各紀律部隊總部及全港各區設罝器官捐贈推廣站、在8月啓動器官捐贈宣傳車到訪全港多個地點、推出全新政府電視宣傳短片及製作短片,呼籲市民支持器官捐贈。

我們鼓勵更多市民支持器官捐贈,並響應呼籲登記中央名冊,以無私大愛重燃別人的生命。

坐言起行 支持器官捐贈  延續他人生命
「器官捐贈日 2023」慶祝活動於11月11日舉行。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醫生(右三)、廣播處長張國財(左三)、衞生署署理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耀康醫生(右二)、醫院管理局代理行政總裁程偉權醫生(左二)及兩位「器官捐贈日2023」大使蕭凱恩(右一)和張小倫(左一)為活動開幕儀式主禮。
坐言起行 支持器官捐贈  延續他人生命
「器官捐贈日 2023」慶祝活動邀得器官捐贈聯絡主任、器官捐贈者家屬及器官受贈者分享自身經歷。

器官捐贈3S

市民可透過「器官捐贈3S」支持器官捐贈:

Sign-up(登記)目前中央名冊的登記人數已超過36萬人,但仍需更多市民支持。市民可於中央名冊(www.codr.gov.hk)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

Speak-out (告訴家人) – 當病人去世後,醫護團隊需要得到家人的同意才可以進行器官捐贈手術。因此,把意願告訴家人至為重要。

Spread-out (傳播希望) – 鼓勵家人朋友一起支持器官捐贈,重燃別人的生命。

就更多有關器官捐贈的資訊,請瀏覽器官捐贈專題網站www.organdonation.gov.hk或「器官捐贈在香港」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organdonationhk

撰文:楊芊芊醫生(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醫生)

器官捐贈專題網站
https://www.organdonation.gov.hk

「器官捐贈在香港」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organdonationhk

宣傳短片:6大宗教信仰  1個共同理念

]]>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www.afterroberto.com/%e5%99%a8%e5%ae%98%e7%a7%bb%e6%a4%8d3%e9%a1%9e%e7%97%85%e4%ba%ba%e9%9b%a3%e9%85%8d%e5%b0%8d-%e5%85%92%e7%ab%a5%e3%80%81%e6%8e%92%e6%96%a5%e9%a2%a8%e9%9a%aa%e9%ab%98%e3%80%81%e7%97%85%e6%83%85%e5%8d%b1/ Fri, 02 Jun 2023 07:01: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1516

【明報專訊】根據醫管局數據,本港有逾2900人正輪候器官移植,當中以輪候腎臟移植人數最多,至於病人平均輪候時間約為56.8個月。去年底,本港完成首宗來自內地的器官移植手術,為患急性心衰竭女嬰芷希移植心臟。近期兩地就設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討論得如火如荼。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創會主席、腎病科專科醫生何繼良表示,有3類病人較難配對合適器官,包括兒童、高HLA抗體、移植排斥風險較高的人和病情危急的病人,透過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希望可縮短他們的等候時間。不過,不少人對內地器官來源、跨境捐贈執行細節等有不少疑慮。本港器官輪候名冊長期大排長龍,若兩地建立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本地病人成功配對的機率會否改變?哪類病人最有可能受惠?

器官移植 兒童、高排斥、病情危急3類病人難配對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根據醫管局截至今年3月底數據,本港有逾2900人正輪候器官移植,當中以輪候腎臟移植人數最多。據醫管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有2451名病人輪候移植腎臟,但去年僅得45個遺體及11個活體腎臟捐出,近5年來最少,病人平均輪候時間為56.8個月。

「為何要跨境器官移植?願意捐器官的人數少,全世界都是這樣,而且輪候隊伍當中,有些病人尤其難覓得合適器官。」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創會主席、腎病科專科醫生何繼良表示,有3類病人較難配對合適器官,透過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希望可縮短他們的等候時間。

兒童:器官移植需配對受贈者與捐贈者的血型、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HLA)、器官大小等,以提升移植後存活率;而對於兒童患者而言,「成人捐贈的器官,就算血型、組織抗原脗合,但(器官)太大,也不適合小朋友」。

高HLA抗體、移植排斥風險較高的人:移植前,病人必須接受HLA檢測,如果受贈者與捐贈者的HLA脗合度愈高,移植器官後出現排斥反應的機率就愈低。但一些曾多次輸血、懷孕或接受過器官移植的病人,他們體內或有較高的HLA抗體,較容易對捐贈者器官出現排斥反應,因而在配對器官時難度較高。

病情危急病人:如果沒有器官移植就會很快死亡,例如是急性心衰竭或急性肝衰竭患者。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Sewcream@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單一地區捐贈器官 配對成功率較低

以肝臟為例,港大外科臨牀教授、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總監陳智仁指,醫學上沒有一種有效外置機器可以維持肝臟功能,肝衰竭病人只得換肝一條路。當乙型肝炎患者面臨急性肝衰竭,有的可能危急到只剩下1星期黃金治療時間,「若錯過了,出現自身器官衰竭或感染,移植成功率大大降低」。而肝癌患者病情亦會隨時惡化,導致不符合肝臟移植資格,最終被剔除出輪候名單。所以對這些患者而言,器官移植是刻不容緩。

何繼良指,「受制於單一地區的人捐贈器官,配對成功機率就會低很多;如果能夠增加pool size,愈多地方加入這個pool,pool size愈大,能夠配對這些特別需求(的器官)就會愈多」。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何繼良(張淑媚攝)

把握器官移植黃金時間 香港曾兩次捐肝給台灣

香港器官輪候名冊大排長龍,會有多出器官捐予內地嗎?翻查資料,過去香港曾試過將器官捐贈予其他地區,何繼良舉例指,「(2010年)香港瑪嘉烈醫院有個AB血型的肝,因只可以給AB血型的人,香港沒有人適合,那時捐予台灣高雄長庾紀念醫院」;另一次發生在2016年,同樣是將AB血型的肝臟捐予高雄長庾紀念醫院。而在1999年,本港亦曾接受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捐贈的肝臟,拯救一名的士司機。

何繼良表示,因現時未有正式機制讓香港與境外醫療機構分享遺體捐贈器官,每次出現有關個案,都需由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按情况審批,比如個案有無牽涉器官買賣。每次召集委員開會、安排運輸、處理器官過境等都需一定時間,「器官移植有黃金時間,肝、肺、心等不可以等太久,如果有恆常機制,所有程序很清晰,就可以盡快安排」。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爭分奪秒——器官有「保用限期」,從捐贈者體內取出器官後,需要經過一系列程序及運輸,很容易超過保用限期。(設計圖片,aydinmutlu@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腎病患者要戒口?控制蛋白質、鈉質攝取量 減腎臟負荷


器官有「保用限期」 肝臟僅存活6小時

陳智仁表示,器官有「保用限期」,從捐贈者體內取出器官後,需要經過一系列程序及運輸,很容易超過保用限期,如從偏遠地區運送來的器官,質素可能已經變差,移植後或無法運作。以肝臟為例,從離開人體,即是將血液供應切斷那一刻,肝臟就處於缺血狀態,肝細胞開始受損,最多只能存活6小時,「超過6小時,肝細胞受損程度太嚴重,就算重新供血,肝細胞有可能未能恢復,未必百分百改善肝功能」。基於以上情况考慮,器官交換局限於大灣區或華南地區比較實際可行。

何繼良則認為,整個機制最困難是獲得市民理解和支持,他建議,要清晰制訂器官分配制度,如計分方法、執行方法等,並增加透明度,加入不同界別人士監察;除了醫生和移植相關組織,還可包括非政府組織和獨立人士如律師、專業人士等,「整個制度涵蓋不同界別的人,就不會出現黑市運作,可減少市民的擔心」。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陳智仁(受訪者提供)

知多啲:港接受腦死捐器官

器官捐贈者大致分兩類,一類是腦幹死亡捐贈,第二類是心臟死亡捐贈。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總監陳智仁表示,每個地方都有不同接受器官捐贈者的準則,香港接受腦幹死亡捐贈器官,而內地及歐洲多個國家,均接受腦幹死亡或心臟死亡的器官捐贈。

醫學上,腦幹死亡只代表腦部中央系統失去功能,但其他器官包括心臟仍可正常運作,當家屬同意捐贈器官,就可立即安排捐獻手術。而心臟死亡的捐贈者,醫學上就需要捐贈前做多一點醫療程序,當心臟開始停頓時,要利用機器及藥物維持血壓,保持血液有足夠的含氧量供應其他器官,以確保移植後器官能繼續正常運作。

器官移植3類病人難配對 兒童、排斥風險高、病情危急 腎臟移植平均輪候56.8個月 
腦幹死亡——腦幹死亡以各項客觀指標判斷,當醫生確認捐贈者死亡,並得到家屬同意,便可立即安排移植手術。(設計圖片,M Stock@iStockphoto)

外國經驗:歐跨境器官分配 首按病人急切排序

歐洲早已實行跨境器官分配。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創會主席何繼良指,歐洲主要有3個組織處理跨境器官分配,當中最大是South Alliance for Transplants,由法國、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士組成,捷克以觀察員(observer)身分加入,涵蓋2億人。其次為Eurotransplant,成員國有奧地利、比利時、克羅地亞、德國、匈牙利、盧森堡、荷蘭和斯洛文尼亞,約涵蓋1.37億人。Scandiatransplant由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和愛沙尼亞組成,涵蓋約3000萬人。

以Eurotransplant為例,去年處理6454宗遺體器官移植個案。截至去年底,有13,276人輪候器官移植。Eurotransplant在成員國設立多個24小時移植中心,全天候待命;組織會按病人急切程度來排序,並由中央系統以演算法制訂器官配對名單。器官分配分為3層:

第一層:成員國內最急切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

第二層:捐贈者所屬國家內的病人

第三層:成員國內其他病人

另外,組織同時與17個國家簽訂協議,如果成員國內沒有適合的病人,就會將器官移送至協議國。

當有器官捐出,組織就會聯絡名單上首名和次名病人所屬的移植中心,當配對成功,捐贈者所在的醫院和移植中心就會聯繫,同時着手安排器官運送,如涉及跨境器官移植,或會經直升機或飛機運送。


相關閲讀:胸口痛、呼吸困難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作怪?小心非典型徵狀易延誤治療


針對有特殊需要病人

去年Eurotransplant有21.6%器官編配予非捐贈者所屬國家的病人,組織網頁指出,跨境器官移植主要針對有特殊需要的病人,包括兒童、急性器官衰竭、病情複雜等,這些個案中近半器官都來自其他國家,以兒科病人為例,47.3%受贈者器官來自其他國家。

文:張淑媚、陳真紀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衛生處方:「新常態」下支持器官捐贈 //www.afterroberto.com/%e8%a1%9b%e7%94%9f%e8%99%95%e6%96%b9%ef%bc%9a%e3%80%8c%e6%96%b0%e5%b8%b8%e6%85%8b%e3%80%8d%e4%b8%8b%e6%94%af%e6%8c%81%e5%99%a8%e5%ae%98%e6%8d%90%e8%b4%88/ Tue, 10 Nov 2020 09:3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309 【明報專訊】2019冠狀病毒疫症為社會各界帶來挑戰,影響了我們正常生活。2019冠狀病毒不會一下子消失, 我們需學習適應與病毒並存的「新常態」,應對疫情採取各項防控措施,如保持社交距離、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及佩戴口罩等。

衛生處方:「新常態」下支持器官捐贈
(明報健康網圖片)

在疫情下,香港每天仍有超過2000名病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雖然醫學進步,但對某些器官衰竭病者來說,器官移植依然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礙於捐贈器官來源供應有限,不少病人因為等不及適合器官,便離開世界。為縮短病者等候時間,使他們能及早重獲新生,市民積極支持器官捐贈,實在十分重要。

登記名冊 向家人說意願

衛生署於2008年設立「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提供一個方便途徑,讓市民登記離世後捐贈器官意願。名冊也提供一個可靠及有效方法,讓醫院管理局的器官捐贈聯絡主任在病人身故時,確定他們生前已表明離世後捐贈器官的意願,盡快聯絡家屬並取得他們同意,捐出死者器官來救助有需要的病人。換言之,捐贈者去世後,需要得到家人同意才可以做移植手術。因此,把意願告訴家人至為重要。

在抗疫「新常態」下,我們仍然可以支持器官捐贈,燃點別人的生命。其中包括:

  • ‧登記(Sign-up)——即使安坐家中,仍可以在網上於「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www.codr.gov.hk)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亦可填妥經下載或索取的器官捐贈宣傳單張內的登記表格後,寄回或傳真至衛生署
  • 分享(Speak-out)——疫情下,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我們都選擇減少外出,多留家中。大家可以善用日常生活中的時機,例如看見器官捐贈或移植的新聞或宣傳時,與家人展開討論
  • 傳播(Spread-out)——可以藉機在社會推動捐贈器官的風氣
    器官捐贈不但可以幫助有需要病人,亦幫助病人的家庭。一個決定,足以令輪候器官移植的超過2000名病人重燃希望。大家在「新常態」下,仍可以身體力行燃點別人生命.

文:楊芊芊(衛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醫生)

 

 

 

]]>
急性肝衰竭患者 爭取黃金120小時換肝 //www.afterroberto.com/%e6%80%a5%e6%80%a7%e8%82%9d%e8%a1%b0%e7%ab%ad%e6%82%a3%e8%80%85-%e7%88%ad%e5%8f%96%e9%bb%83%e9%87%91120%e5%b0%8f%e6%99%82%e6%8f%9b%e8%82%9d/ Tue, 27 Nov 2018 03:19: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811 【明報專訊】患急性肝衰竭的九巴職員江振超未等到換肝便離世,瑪麗醫院肝臟移植外科副主任陳智仁解釋,急性肝衰竭由病發起計5天,即120小時的黃金時間內換肝,救活機會逾80%,部分最嚴重病人更需在1至2日內換肝,而輪候時間愈長,出現細菌感染和腦損傷的機率愈高,手術成功機會銳減,即使有適合的肝臟,可能已不適合做手術。

嚴重感染細菌難換肝

陳智仁稱,器官衰竭易感染細菌,多數由肺炎和尿道炎開始蔓延至多器官衰竭。港大外科學系名譽臨牀教授陳詩正則稱,感染輕微仍可換肝,但嚴重至「半邊肺白了」、血液能培養到細菌、有真菌感染等,即使換肝亦未必能存活,屆時便未必會安排換肝,「每一次做這些決定都很艱難」。

陳智仁稱,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差,身體積聚毒素,會出現腦水腫甚至腦出血,或致腦部永久損傷,換肝亦未必能醒來。陳詩正說,臨牀上會為病人做電腦掃描、瞳孔反應等檢查腦功能。

除了急性肝衰竭病人外,輪候換肝的還有慢性肝衰竭和肝癌患者。陳詩正稱,肝癌腫瘤數目愈多、體積愈大,癌復發率愈高,若病人在輪候中病情轉差,手術後復發機率非常高,或會被評為不適合做換肝移植,會繼續接受其他抗癌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1/organ-donation-card.jpg;

]]>
考考你:移植活腎1年存活率達95% //www.afterroberto.com/%e8%80%83%e8%80%83%e4%bd%a0%ef%bc%9a%e7%a7%bb%e6%a4%8d%e6%b4%bb%e8%85%8e1%e5%b9%b4%e5%ad%98%e6%b4%bb%e7%8e%87%e9%81%9495/ Sun, 28 May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a923b70d1fa2d9604c65e0e2d5ba7727 【明報專訊】「世上首宗人類腎臟移植是何時進行?在哪裏進行?」鄭志文提出一串問題,挑戰有活字典、活歷史書之稱的何仲平。

1954年首宗活腎移植

「1954年, Dr. Murray在美國進行首宗活體腎臟移植。由於捐贈者和受贈者是同卵雙胞胎,配型脗合度高,沒有排斥現象,手術十分成功。」何仲平醫生說,其實在此之前,都曾經有多宗屍腎移植手術,但那個時候,醫學界還未認識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病人在手術後數天或數月出現排斥,所以手術未算成功。

問完世界歷史,鄭醫生再問本地歷史:「香港的腎臟移植歷史又是怎樣?」

「1969年,梁智鴻醫生和顧家麒醫生在瑪麗醫院完成首宗屍體腎臟移植個案。」何仲平補充,兩位醫生不但提倡修改法例,允許香港進行器官移植手術;他們更加積極發展洗腎房(renal laboratory),為病人做透析治療。當年洗腎房稱為laboratory,即實驗室,可想而知,洗腎是十分先進的治療。

香港首宗活體腎臟移植,是在1980年完成,何仲平也有參與。「活腎移植的效果比屍腎好。不過,活體捐腎始終帶有風險。這是一個爭議。由於當年瑪麗醫院主張屍腎移植,所以該項手術最終是在瑪嘉烈醫院進行。」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活體腎臟移植的一年存活率達95%,5年的存活率達85%;而遺體腎臟移植1年存活率90%,5年則介乎75至80%之間。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9/news/_29ya102.jpg(圖:黃志東);]]>
【明報專訊】「世上首宗人類腎臟移植是何時進行?在哪裏進行?」家庭醫生鄭志文提出一串問題,挑戰有活字典、活歷史書之稱的何仲平。

1954年首宗活腎移植

「1954年, Dr. Murray在美國進行首宗活體腎臟移植。由於捐贈者和受贈者是同卵雙胞胎,配型脗合度高,沒有排斥現象,手術十分成功。」何仲平醫生說,其實在此之前,都曾經有多宗屍腎移植手術,但那個時候,醫學界還未認識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病人在手術後數天或數月出現排斥,所以手術未算成功。

問完世界歷史,鄭醫生再問本地歷史:「香港的腎臟移植歷史又是怎樣?」

「1969年,梁智鴻醫生和顧家麒醫生在瑪麗醫院完成首宗屍體腎臟移植個案。」何仲平補充,兩位醫生不但提倡修改法例,允許香港進行器官移植手術;他們更加積極發展洗腎房(renal laboratory),為病人做透析治療。當年洗腎房稱為laboratory,即實驗室,可想而知,洗腎是十分先進的治療。

香港首宗活體腎臟移植,是在1980年完成,何仲平也有參與。「活腎移植的效果比屍腎好。不過,活體捐腎始終帶有風險。這是一個爭議。由於當年瑪麗醫院主張屍腎移植,所以該項手術最終是在瑪嘉烈醫院進行。」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活體腎臟移植的一年存活率達95%,5年的存活率達85%;而遺體腎臟移植1年存活率90%,5年則介乎75至80%之間。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529/news/_29ya102.jpg(圖:黃志東);

]]>
【有片】捐半個肝 6周長回100% //www.afterroberto.com/%e6%8d%90%e5%8d%8a%e5%80%8b%e8%82%9d-6%e5%91%a8%e9%95%b7%e5%9b%9e100/ Sun, 20 Nov 2016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c242da7abc6cfc85a4fddec99d781e0d 【明報專訊】捐肝救人,捐贈者要符合什麼條件?有什麼風險?切走的肝臟,會否「再生」?

香港去年約有89人等候肝臟移植續命,但同年只有36宗由遺體捐肝的肝移植手術。香港願意捐贈遺體肝臟的數目,遠少於輪候者。活肝移植是救活病人另一方法。

活人身上取出部分肝臟,移植至受贈者體內。活體肝與遺體肝,治療成果會否不同?

「一個男病人患有乙型肝炎,出現暴發性肝炎,急需做活體肝移植手術。他五個妹妹都很想將自己部分肝臟捐出,以救哥哥一命,這種親情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外科專科醫生陳詩正說。經初步評估,五人的健康狀况均符合捐贈資格,她們自行商議後,最終選定其中一人捐出。當晚經一系列身體檢查及評估後,翌日早上立即進行移植手術。

活體肝移植的出現,是因為全世界尤其亞洲的屍肝捐贈率低。而香港的乙型肝炎帶菌率,在社區接近10%,因此很多人需要肝臟移植,但是腦幹死亡的器官捐贈者數目不足,等候肝臟移植的病人很多。當輪候不到屍肝時,唯一方法是活體肝移植。

而活體肝移植手術,需要把握時間及早進行。陳詩正說,因接受移植的病人,通常病情危急,須及早在病情未惡化,心、肺、腎功能等器官未受感染前進行。「歐美等地常認為活體肝移植的成效不太好,主要因為他們對捐贈者需經約一星期的評估及檢查過程,手術遲了幾天才進行,病人的病情可能已轉差。」加上,美國的屍肝捐贈率相對較高,因此跟香港相比,活體肝移植的經驗較少。

活肝屍肝 各有優劣

活體肝和屍肝的手術成果相若,但對於受贈者而言,接受活體肝的質素似乎略為優勝,其實兩者各有優劣,陳詩正指出有以下分別:

活體肝

◆捐贈者只能捐出部分肝臟

◆肝功能良好,因捐贈者首要條件需有優良體質和肝功能

屍體肝

◆捐贈者可捐出整個肝臟

◆肝功能未必太好,因捐贈者可能年齡較大,或有脂肪肝、血壓高等問題,體質未必優良

不過,屍體肝好多時由另一地區的醫院運送過來,「多存放在冰箱冷藏,經由飛機、船或車等交通工具運送,可能冷藏了半天才使用。雖然屍體肝仍留有很多細胞,但有部分細胞可能已壞死。」陳詩正續說,活體肝則相對較「新鮮」,因捐贈者的部分肝臟,於手術期間取出後,隨即由醫護人員將之存放好後,「護送」至毗鄰的手術室,立即移植到受贈者體內。

不限近親 只配血型

「活體肝移植的捐贈者若是家人、近親,會否減少出現排斥?」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梁玉鸞問道,在香港,活體肝移植的捐贈者,多數是受贈者的家人及近親,較少陌生人,是否這個原因?

陳詩正指,捐肝跟捐骨髓不同,「家人、近親的遺傳因子雖然較為接近,但在肝臟移植上,並沒有優勢,只需要血型匹配便可」。他舉例說,若捐贈者血型屬O型,任何血型的受贈者都可以接受這個肝臟;如受贈者血型屬AB型,則可接受任何血型捐贈者的肝臟。所以,無論屬受贈者親友、同事或陌生人,如果願意捐出自己部分肝臟,已可救回一條寶貴的生命。

文:鄭寶華、吳穎湘

圖:馮凱健

編輯:王翠麗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 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0/HET20161027_01.mp4屍肝活肝 手術成功冇相干;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0/HET20161027_02.mp4捐贈活肝風險高達0.5%;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0/HET20161027_03.mp4最多捐2/3肝臟;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0/HET20161027_04.mp4捐肝前準備;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0/HET20161027_05.mp4可否捐完再捐;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121/news/_21ya101.jpg(圖:馮凱健);]]>
【明報專訊】捐肝救人,捐贈者要符合什麼條件?有什麼風險?切走的肝臟,會否「再生」?

香港去年約有89人等候肝臟移植續命,但同年只有36宗由遺體捐肝的肝移植手術。香港願意捐贈遺體肝臟的數目,遠少於輪候者。活肝移植是救活病人另一方法。

活人身上取出部分肝臟,移植至受贈者體內。活體肝與遺體肝,治療成果會否不同?

「一個男病人患有乙型肝炎,出現暴發性肝炎,急需做活體肝移植手術。他五個妹妹都很想將自己部分肝臟捐出,以救哥哥一命,這種親情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外科專科醫生陳詩正說。經初步評估,五人的健康狀况均符合捐贈資格,她們自行商議後,最終選定其中一人捐出。當晚經一系列身體檢查及評估後,翌日早上立即進行移植手術。

活體肝移植的出現,是因為全世界尤其亞洲的屍肝捐贈率低。而香港的乙型肝炎帶菌率,在社區接近10%,因此很多人需要肝臟移植,但是腦幹死亡的器官捐贈者數目不足,等候肝臟移植的病人很多。當輪候不到屍肝時,唯一方法是活體肝移植。

而活體肝移植手術,需要把握時間及早進行。陳詩正說,因接受移植的病人,通常病情危急,須及早在病情未惡化,心、肺、腎功能等器官未受感染前進行。「歐美等地常認為活體肝移植的成效不太好,主要因為他們對捐贈者需經約一星期的評估及檢查過程,手術遲了幾天才進行,病人的病情可能已轉差。」加上,美國的屍肝捐贈率相對較高,因此跟香港相比,活體肝移植的經驗較少。

活肝屍肝 各有優劣

活體肝和屍肝的手術成果相若,但對於受贈者而言,接受活體肝的質素似乎略為優勝,其實兩者各有優劣,陳詩正指出有以下分別:

活體肝

◆捐贈者只能捐出部分肝臟

◆肝功能良好,因捐贈者首要條件需有優良體質和肝功能

屍體肝

◆捐贈者可捐出整個肝臟

◆肝功能未必太好,因捐贈者可能年齡較大,或有脂肪肝、血壓高等問題,體質未必優良

不過,屍體肝好多時由另一地區的醫院運送過來,「多存放在冰箱冷藏,經由飛機、船或車等交通工具運送,可能冷藏了半天才使用。雖然屍體肝仍留有很多細胞,但有部分細胞可能已壞死。」陳詩正續說,活體肝則相對較「新鮮」,因捐贈者的部分肝臟,於手術期間取出後,隨即由醫護人員將之存放好後,「護送」至毗鄰的手術室,立即移植到受贈者體內。

不限近親 只配血型

「活體肝移植的捐贈者若是家人、近親,會否減少出現排斥?」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梁玉鸞問道,在香港,活體肝移植的捐贈者,多數是受贈者的家人及近親,較少陌生人,是否這個原因?

陳詩正指,捐肝跟捐骨髓不同,「家人、近親的遺傳因子雖然較為接近,但在肝臟移植上,並沒有優勢,只需要血型匹配便可」。他舉例說,若捐贈者血型屬O型,任何血型的受贈者都可以接受這個肝臟;如受贈者血型屬AB型,則可接受任何血型捐贈者的肝臟。所以,無論屬受贈者親友、同事或陌生人,如果願意捐出自己部分肝臟,已可救回一條寶貴的生命。

文:鄭寶華、吳穎湘

圖:馮凱健

編輯:王翠麗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0/HET20161027_01.mp4屍肝活肝 手術成功冇相干;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0/HET20161027_02.mp4捐贈活肝風險高達0.5%;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0/HET20161027_03.mp4最多捐2/3肝臟;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0/HET20161027_04.mp4捐肝前準備;https://video3.mingpao.com/201610/HET20161027_05.mp4可否捐完再捐;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121/news/_21ya101.jpg(圖:馮凱健);

]]>
知多啲:捐右肝風險較高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6%8d%90%e5%8f%b3%e8%82%9d%e9%a2%a8%e9%9a%aa%e8%bc%83%e9%ab%98/ Sun, 20 Nov 2016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0c328c2eea1b69e584ff22a8d9dfc742 【明報專訊】每次傳出急需肝臟救人的新聞,醫院就會收到好多電話,陳詩正說,即使與病人毫不認識,不少人自動請纓,願意捐肝救命。

然而,救人之前,必須了解活體肝捐贈的詳細風險。

「2004年,一位太太捐肝給丈夫,手術後十星期死亡。捐肝有死亡風險是真的,全世界有數十個案因而死亡。」陳詩正表示,一個捐肝手術約需六小時,死亡風險視乎捐贈肝臟大小。捐贈右肝,即三分之二肝臟,死亡風險高達0.5%;捐贈左肝,即三分之一肝臟,死亡風險約0.1%。

捐贈者須不酗酒無濫藥

除了死亡風險,還可能出現其他併發症,如:感染、切口疝、膽管問題、肝衰竭、肺炎等。根據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的資料,捐贈者年齡為18至55歲,身心狀况良好,身高體重指數值(BMI)少於30,與受贈人血型脗合,非乙或丙型肝炎或愛滋病帶菌者,無酗酒或濫藥,未曾接受上腹手術,沒有懷孕,以及手術前後均得到親人支援。同時亦必須清楚明白以下各點:

1. 手術會帶來痛苦和危險(併發症發生率為20%),甚至死亡

2. 捐贈後,接受者手術未必成功(接受者手術成功率平均為90%)

3. 捐贈決定完全出於個人願望,與家庭或醫務人員的外來壓力無關

4. 不會有任何金錢報酬

5. 捐贈者有權在任何時候,毋須任何理由,撤銷捐贈決定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121/news/_21ya102.jpg(圖:馮凱健);]]>
【明報專訊】每次傳出急需肝臟救人的新聞,醫院就會收到好多電話,外科專科醫生陳詩正說,即使與病人毫不認識,不少人自動請纓,願意捐肝救命。

然而,救人之前,必須了解活體肝捐贈的詳細風險。

「2004年,一位太太捐肝給丈夫,手術後十星期死亡。捐肝有死亡風險是真的,全世界有數十個案因而死亡。」陳詩正表示,一個捐肝手術約需六小時,死亡風險視乎捐贈肝臟大小。捐贈右肝,即三分之二肝臟,死亡風險高達0.5%;捐贈左肝,即三分之一肝臟,死亡風險約0.1%。

捐贈者須不酗酒無濫藥

除了死亡風險,還可能出現其他併發症,如:感染、切口疝、膽管問題、肝衰竭、肺炎等。根據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的資料,捐贈者年齡為18至55歲,身心狀况良好,身高體重指數值(BMI)少於30,與受贈人血型脗合,非乙或丙型肝炎或愛滋病帶菌者,無酗酒或濫藥,未曾接受上腹手術,沒有懷孕,以及手術前後均得到親人支援。同時亦必須清楚明白以下各點:

1. 手術會帶來痛苦和危險(併發症發生率為20%),甚至死亡

2. 捐贈後,接受者手術未必成功(接受者手術成功率平均為90%)

3. 捐贈決定完全出於個人願望,與家庭或醫務人員的外來壓力無關

4. 不會有任何金錢報酬

5. 捐贈者有權在任何時候,毋須任何理由,撤銷捐贈決定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121/news/_21ya102.jpg(圖:馮凱健);

]]>
每日2000病人等移植器官 交叉捐贈 兩家庭齊得救 //www.afterroberto.com/%e6%af%8f%e6%97%a52000%e7%97%85%e4%ba%ba%e7%ad%89%e7%a7%bb%e6%a4%8d%e5%99%a8%e5%ae%98-%e4%ba%a4%e5%8f%89%e6%8d%90%e8%b4%88-%e5%85%a9%e5%ae%b6%e5%ba%ad%e9%bd%8a%e5%be%97%e6%95%91/ Sun, 23 Oct 2016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2a363beae7c5e4e8dcf8a12a85dd2d13 【明報專訊】近期接連有人急求器官捐贈續命的新聞,八月時有中大學生馬倬朗換心事件,本月前中學校長胡文明急需換肝臟,以及10歲男童鄧啟謙等候心臟移植,引來全城關注。

香港器官捐贈數目一直不理想,除了目前採用的「自願捐贈」(opt-in)制度,其他捐贈方法也在研究中,如:假設全民不反對的預設默許(opt-out)機制,病人家屬之間的交叉捐贈,或採納「心臟死亡」作為器官捐贈的判斷條件之一等。以上方法,究竟可否在香港實行?

聖三一堂中學前校長胡文明,後來有幸獲該校現任副校長的太太捐肝續命,男童鄧啟謙則仍在生死邊緣掙扎。然而,新聞中提到急需器官的病人,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根據香港衛生署的資料顯示,每日有逾2000名病人急需器官或組織移植,當中不少人因得不到合適的器官而病逝。香港移植學會會長翟偉良醫生表示,引入更多外國的器官捐贈方式,是提升器官捐贈數目的方法之一。「現時器官捐贈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活體捐贈,胡文明便屬於這種;另一種是遺體捐贈,鄧啟謙所需的心臟屬於後者。而在活體捐贈中,政府有意推行『交叉捐贈』來減少病人等待器官的時間。」

交叉捐贈在歐美、韓國等地已經推行一段時間,主要是透過病者提供一位家屬作為捐贈者,然後與其他需要器官的病人配對,配對成功便可互換活體器官。翟偉良解釋﹕「現時不少病人家屬因血型問題,無法捐出器官給家人,但透過『交叉捐贈』,便可更快配對到適合自己血型的器官,得以續命。香港政府想推行的交叉捐贈,主要針對腎臟移植,因為腎臟的活體捐贈數字仍然偏低。」

根據醫管局數據顯示,過去九年間的換腎個案中,每年有58至87宗屬於遺體捐贈,活體捐贈只有7至16宗;另一邊廂等候換腎人數近2000人。「現時這個計劃仍然在公眾諮詢的階段,希望可在今年內或明年實行。」

道德法律問題未解決

不過,要推行交叉捐贈,需要解決的問題亦不少,當中涉及道德、法律等。「器官捐贈手術與一般手術一樣,有失敗風險,如果一方成功而另一方失敗,當中會不會出現法律問題?另外,病人家屬的年紀、性別各有不同,要定下什麼規則,才能令雙方面都達至公平、透明的原則,仍需要進一步探討。還有,社會人士對『交叉捐贈』這個計劃的接受程度有幾高、病人組織又有什麼意見等,都相當重要。」如果參加人數眾多,或可參考韓國做法,建立交叉捐贈數據庫,加快配對速度之餘,亦可由電腦計分配對,增加公平性。

擬改死亡定義 提升移植率

除了提高活體捐贈的人數,翟偉良指出亦有部分國家採納「心臟死亡」來增加器官的數目,「現時香港定義病人死亡可捐贈器官,主要以腦幹死亡為主,但美國、澳洲等地亦會採納心臟死亡,作為另一個病人死亡的定義」。腦幹死亡是指連接大腦與脊髓的腦幹喪失功能,無法自行控制呼吸、調節血壓及體溫,需依靠機器維持生命。而作為捐贈者,必須要由兩名資深又與器官捐贈事宜無關的醫生分別測試。然而,有些垂危的病人無法測試腦幹死亡,例如腦部重創,有些國家可以心臟死亡作判斷。

心臟死亡,主要是當患者心臟停頓之後,立即進行一系列測試,當證實死亡後便可移植器官。「以捐贈者心臟死亡作定義,香港政府亦在考慮中,但要克服的問題亦不少,包括心臟要停多久才列入心臟死亡,或者過程中要使用什麼儀器施救等,都要經過醫管局臨牀倫理委員會討論。」

此外,心臟死亡亦可能會令器官缺氧而快速衰竭,例如移植曾缺氧的肝臟,會較腦幹死亡遺體移植更易出現併發症,接受器官病人的生存率亦由九成減至七成;但在器官捐贈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是值得考慮的方案之一。

文:勞耀全

圖:資料圖片

編輯:王翠麗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24/news/_24YD003_.jpg聖三一堂中學前校長胡文明因突然患上急性肝病,而急需換肝,幸獲該中學現任副校長雷偉聰的太太(左)捐出肝臟續命。(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24/news/_24yd101.jpg;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24/news/_24yd102.jpg;]]>
【明報專訊】近期接連有人急求器官捐贈續命的新聞,八月時有中大學生馬倬朗換心事件,本月前中學校長胡文明急需換肝臟,以及10歲男童鄧啟謙等候心臟移植,引來全城關注。

香港器官捐贈數目一直不理想,除了目前採用的「自願捐贈」(opt-in)制度,其他捐贈方法也在研究中,如:假設全民不反對的預設默許(opt-out)機制,病人家屬之間的交叉捐贈,或採納「心臟死亡」作為器官捐贈的判斷條件之一等。以上方法,究竟可否在香港實行?

聖三一堂中學前校長胡文明,後來有幸獲該校現任副校長的太太捐肝續命,男童鄧啟謙則仍在生死邊緣掙扎。然而,新聞中提到急需器官的病人,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根據香港衛生署的資料顯示,每日有逾2000名病人急需器官或組織移植,當中不少人因得不到合適的器官而病逝。香港移植學會會長翟偉良醫生表示,引入更多外國的器官捐贈方式,是提升器官捐贈數目的方法之一。「現時器官捐贈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活體捐贈,胡文明便屬於這種;另一種是遺體捐贈,鄧啟謙所需的心臟屬於後者。而在活體捐贈中,政府有意推行『交叉捐贈』來減少病人等待器官的時間。」

交叉捐贈在歐美、韓國等地已經推行一段時間,主要是透過病者提供一位家屬作為捐贈者,然後與其他需要器官的病人配對,配對成功便可互換活體器官。翟偉良解釋﹕「現時不少病人家屬因血型問題,無法捐出器官給家人,但透過『交叉捐贈』,便可更快配對到適合自己血型的器官,得以續命。香港政府想推行的交叉捐贈,主要針對腎臟移植,因為腎臟的活體捐贈數字仍然偏低。」

根據醫管局數據顯示,過去九年間的換腎個案中,每年有58至87宗屬於遺體捐贈,活體捐贈只有7至16宗;另一邊廂等候換腎人數近2000人。「現時這個計劃仍然在公眾諮詢的階段,希望可在今年內或明年實行。」

道德法律問題未解決

不過,要推行交叉捐贈,需要解決的問題亦不少,當中涉及道德、法律等。「器官捐贈手術與一般手術一樣,有失敗風險,如果一方成功而另一方失敗,當中會不會出現法律問題?另外,病人家屬的年紀、性別各有不同,要定下什麼規則,才能令雙方面都達至公平、透明的原則,仍需要進一步探討。還有,社會人士對『交叉捐贈』這個計劃的接受程度有幾高、病人組織又有什麼意見等,都相當重要。」如果參加人數眾多,或可參考韓國做法,建立交叉捐贈數據庫,加快配對速度之餘,亦可由電腦計分配對,增加公平性。

擬改死亡定義 提升移植率

除了提高活體捐贈的人數,翟偉良指出亦有部分國家採納「心臟死亡」來增加器官的數目,「現時香港定義病人死亡可捐贈器官,主要以腦幹死亡為主,但美國、澳洲等地亦會採納心臟死亡,作為另一個病人死亡的定義」。腦幹死亡是指連接大腦與脊髓的腦幹喪失功能,無法自行控制呼吸、調節血壓及體溫,需依靠機器維持生命。而作為捐贈者,必須要由兩名資深又與器官捐贈事宜無關的醫生分別測試。然而,有些垂危的病人無法測試腦幹死亡,例如腦部重創,有些國家可以心臟死亡作判斷。

心臟死亡,主要是當患者心臟停頓之後,立即進行一系列測試,當證實死亡後便可移植器官。「以捐贈者心臟死亡作定義,香港政府亦在考慮中,但要克服的問題亦不少,包括心臟要停多久才列入心臟死亡,或者過程中要使用什麼儀器施救等,都要經過醫管局臨牀倫理委員會討論。」

此外,心臟死亡亦可能會令器官缺氧而快速衰竭,例如移植曾缺氧的肝臟,會較腦幹死亡遺體移植更易出現併發症,接受器官病人的生存率亦由九成減至七成;但在器官捐贈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是值得考慮的方案之一。

文:勞耀全

圖:資料圖片

編輯:王翠麗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24/news/_24YD003_.jpg聖三一堂中學前校長胡文明因突然患上急性肝病,而急需換肝,幸獲該中學現任副校長雷偉聰的太太(左)捐出肝臟續命。(資料圖片);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24/news/_24yd101.jpg;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61024/news/_24yd10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