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使睇醫生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4 Jun 2024 09:34:2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唔使睇醫生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有片】機械臂精準預測 導航到位 妙「手」神算換髖關節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7%89%87-%e6%a9%9f%e6%a2%b0%e8%87%82%e7%b2%be%e6%ba%96%e9%a0%90%e6%b8%ac-%e5%b0%8e%e8%88%aa%e5%88%b0%e4%bd%8d-%e5%a6%99%e6%89%8b%e7%a5%9e%e7%ae%97%e6%8f%9b%e9%ab%96%e9%97%9c%e7%af%80/ Mon, 06 Jan 2020 03:47:3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201 【明報專訊】關節痛是很多中老年人的噩夢,膝與髖關節更是重災區。「人體有些組織如牙齒般,損壞了就無法恢復,只會一直惡化下去,直至服藥、打針皆無法處理,只能換上假牙。關節亦一樣,軟骨磨蝕後,要終止關節『骨撞骨』的痛楚,唯有換上人工關節。」骨科專科醫生胡永祥說。

常見的關節痛,除了退化,還有什麼成因?有何方法減痛?位於大腿骨上方的髖關節,又怎樣置換?

◆ 梁:梁玉鸞(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
◆ 胡:胡永祥(骨科專科醫生)

 

死忍「小傷」 日後難醫?

問:門診常見哪一類關節痛病人?
梁:在急症科門診遇到的關節痛,以膝關節較常見,髖關節則較少。病人按年齡區分可有不同狀况:

青少年至中年病人:大部分痛楚與受傷有關,當中以運動創傷為主,其次是意外受傷。青少年受傷常見因劇烈運動引起,事前沒有足夠熱身準備,做衝力大的運動相對較易扭傷、跌倒,尤其打籃球、網球等不時有急停動作,創傷風險相對較高

中年至老年病人:可能是交通意外、運動創傷;若出現長期痛楚,一般跟勞損、退化有關。若中老年人活動及運動量低,肌肉力量相對較差,甚至萎縮,不但保護不了關節,還會加快關節退化速度

另外,亦有些病人沒有恒常運動習慣,1年沒有打球,偶然1次運動便受傷。不少病人受傷後沒有即時求醫,只靠忍痛、減少郁動來避免痛楚,反而造成惡性循環,令肌肉愈加萎縮,肌肉力量更差,直至關節痛到難以忍受,影響日常生活才求醫,增加治療難度。

【有片】機械臂精準預測 導航到位 妙「手」神算換髖關節
(黃志東攝)

診斷先分退化或受傷?

問:門診如何幫助關節痛病人?什麼情况需轉介骨科?

梁:醫生首先會問症,詢問病人的受傷原因、痛楚持續時間,以及工作性質、飲食習慣等基本資料,繼而臨牀檢查,了解體重、關節痛楚位置、關節靈活度,以及有否出現紅、腫、熱、發燒、皮膚發炎等情况,之後安排X光檢查。當區分關節痛成因屬退化或受傷後,便會制定治療方案,可處方口服藥物或外用貼布治療。

內服:分為止痛藥、消炎止痛藥、放鬆肌肉藥物

外用:貼布有紓緩(如薄荷成分)或含藥性的止痛膏布

建議配合物理治療,如超聲波治療止痛,並學習正確負重和運動姿勢,避免再次受傷,進而透過訓練強化肌肉,保護關節。如痛楚持續,醫生會建議接受磁力共振檢查結構,再轉介骨科。

 

髖關節勞損難剪腳甲?

問:什麼情况需要做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胡:需要做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常跟年紀大關節勞損退化有關,或因飲酒太多或服食類固醇藥物致股骨頭骨枯,亦有些特別情况如髖關節位置有腫瘤、嚴重受傷等。病人大部分因髖關節疼痛求診,亦有不少病人起初以為腰痛引起,經檢查後才發現是髖關節問題。髖關節勞損退化的徵狀包括蹲下、彎腰穿襪子、剪腳甲較困難,或走路不正常、長短腳等。

【有片】機械臂精準預測 導航到位 妙「手」神算換髖關節
術前計劃——利用智能機械臂系統,醫生手術前可在電腦計劃髖臼杯安裝的位置。(受訪者提供)

軟件即時設計假體模型?

問: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有什麼新技術?

胡:近年最突出的新技術是智能機械臂,該技術於2012年引入做部分膝關節置換手術,現時已發展到應用於全膝關節、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好處是令手術更精準。智能機械臂由3個部分組成,包括電腦及特製軟件、導航系統以及機械臂。手術前,醫生會為病人髖關節做電腦掃描,將資料輸入電腦後,利用特製軟件即時設計出髖關節假體的立體模型,預計假體的大小、手術時安放位置,於手術期間利用導航系統,於病人髖關節及不同位置取得資料,將之與術前電腦掃描資料配合。而手術移除損壞骨骼、安裝假體過程中,均根據電腦預測的差距、角度、時間執行,由機械臂精準地處理,大大提高手術安全度。

 

假體按患者骨質選材?

問: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假體,有什麼選擇?

胡:髖關節主要靠股骨頭及髖臼組成,早期人工股骨頭多使用不鏽鋼,髖臼位置使用聚乙烯(塑膠)材料;經幾十年發展,物料已大為改善。現在人工髖臼有一部分用鈦金屬作底部支撐,內裏物料用上高密度聚乙烯或陶瓷,而股骨假體則一般用鈦金屬或鈷鉻合金,耐用度較高。

【有片】機械臂精準預測 導航到位 妙「手」神算換髖關節

醫生會視乎病人身體狀况及需求,選擇合適物料,如病人年紀較大、股骨有骨質疏鬆,股骨假體物料多採用鈷鉻合金配合骨水泥,才能將假體鑲嵌得穩妥;而年輕病人一般會採用鈦金屬,因鈦金屬製的人工假體硬度和彈性與人類的真骨接近,但需要較健康的骨質才能應付。如病人平時不太活躍,會傾向用陶瓷材料;但如病人活躍、活動量大,則多採用高密度聚乙烯,配合合金或陶瓷股骨頭。

九成的人工髖關節可使用超過10年。不過,有些因素會影響其耐用度,包括患者活動量、體重及術前髖關節損壞程度,如發現患者的人工關節磨損嚴重,可安排更換。

知多啲:生活配合防「甩骱」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接連股骨(即大腿骨)與骨盆,它主要由股骨上方圓球形的股骨頭,以及凹陷如碗狀的髖臼接合而成。一般人髖關節痛,成因多由退化引起,走路及日常活動令股骨頭受力,兩邊軟骨磨蝕、關節慢慢磨損所致。

一般治療方案會由淺入深,簡單如服食止痛藥,若成效不大,則會考慮打針。傳統為注射類固醇藥物,新式療法是注射血清素或透明質酸。但髖關節注射不如膝關節般簡單,不能在一般診所進行,因髖關節位置較深入,亦鄰近重要的血管神經,需要輔助儀器,由骨科專科醫生以X光或超聲波一邊監察位置,一邊準確注射。

骨科專科醫生胡永祥說,退化引起的髖關節勞損,一般會令股骨頭與髖臼兩邊軟骨皆磨蝕而損壞,甚少出現單邊損壞,這些情况下要做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併發症是「甩骱」(假體脫位),機率約3%至6%,原因可能是手術處理得不理想,或病人在生活上不配合,如術後初期腳部屈伸過度、經常蹲下等,而病人身體瘦弱乏力、肌肉萎縮等因素,亦會增加「甩骱」風險。

若非退化問題,而是跌倒引起的股骨頸骨折,髖臼仍保有完整的軟骨,則可考慮半髖關節置換手術,對醫學技術要求較低、併發症及風險較低,亦較易復元。

文:吳穎湘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12/HET20191216_01.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12/HET20191216_02.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12/HET20191216_03.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12/HET20191216_04.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12/HET20191216_05.mp4;

]]>
【有片】上天下海氣壓變 谷穿耳膜點「補」救?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7%89%87-%e4%b8%8a%e5%a4%a9%e4%b8%8b%e6%b5%b7%e6%b0%a3%e5%a3%93%e8%ae%8a-%e8%b0%b7%e7%a9%bf%e8%80%b3%e8%86%9c%e9%bb%9e%e8%a3%9c%e6%95%91/ Mon, 18 Nov 2019 03:39: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382 【有片】上天下海氣壓變 谷穿耳膜點「補」救?
(kimberrywood@iStockphoto/明報製圖,設計圖片)

【明報專訊】潛入深海,忽然耳朵劇痛、暈眩,要立即撤退,到底是什麼原因?出海遊船河,跳水時側身「撻」入水,「噗」一聲撞穿耳膜,莫非從此失聰?傷風感冒搭飛機,落機後一兩日依然耳痛、聽力下降,應如何處理?

上天下海,氣壓驟變,耳咽管一時未能調節氣壓,谷穿耳膜,輕則一兩日內自行復元,重則須手術修補,否則破損耳膜容易受細菌感染發炎,進一步影響聽力。

陳:陳琳(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

何:何頌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耳痛閉塞點紓緩?

問:為什麼潛水、跳水、搭飛機,易出現耳朵不適?

陳:潛水後,出現耳朵疼痛、閉塞、聽力下降等不適徵狀。這主要因氣壓不平衡導致。耳朵構造分為外耳、中耳及內耳,外耳與中耳之間有一塊耳膜阻隔,並有一條耳咽管通向外耳,以平衡外耳與中耳之間的氣壓。

潛水時受水壓影響,耳咽管容易水腫、充血,導致外耳與中耳之間的氣壓不平衡。下潛愈深,氣壓愈大,當耳咽管不暢通,未能平衡中耳壓力,便有可能導致中耳積水、發炎,嚴重會令耳膜穿孔。此外,亦有人跳水時因姿勢不當,耳朵拍向水面造成壓力,猶如被摑而迫爆耳膜。

至於不少人在搭飛機後覺得耳痛、耳朵閉塞或流水、流膿,原理跟潛水後出現的耳膜損傷一樣,乃由壓力不平衡所致。傷風感冒、鼻敏感時搭飛機,因耳咽管黏膜水腫,加重壓力不平衡,增加中耳積水、耳膜穿孔風險。

上機前,可預先服用抗敏感藥、通鼻塞藥物,減少耳咽管水腫。正常情况下耳咽管會關閉,當吞嚥時便會打開,故食糖、吞口水的動作可幫助打開耳咽管,平衡氣壓。而做反壓動作,手揑鼻翼、閉口,用力呼氣,亦有助打開耳咽管。

【有片】上天下海氣壓變 谷穿耳膜點「補」救?
(明報製圖)

睇家庭醫生抑或耳鼻喉專科?

問:醫生如何診斷是耳膜破損?或只是中耳發炎?

陳:家庭醫生可透過耳窺鏡觀察耳內,初步評估病情。如病人只是普通黏膜水腫,情况輕微,便毋須接受治療,休息一兩天可自行痊癒;如發現外耳道發炎,醫生會處方抗生素滴耳藥水,用藥後可於一星期內復元;若是中耳發炎或中耳積水,則須處方口服抗生素。而出現較嚴重情况,如耳膜穿孔,則須轉介耳鼻喉科專科,有可能要手術修補耳膜。

耳膜穿孔會否自行癒合?

問:耳膜穿孔,是否一定要做手術?

何: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會利用顯微鏡,仔細檢查病人耳膜穿孔的情况,若檢查時發現耳道有異物及血塊,會一併清理。此外,透過聽力測試,可評估病人聽力受損程度。

確診耳膜穿孔,醫生會建議病人保持耳道清潔,避免感染。例如:勿用棉花棒採耳、避免佩戴入耳式耳機、冲涼洗頭時宜以棉花球阻擋,以免污水入耳。此外,醫生會處方抗生素滴耳藥水,如情况嚴重或會處方口服抗生素,以避免發炎,影響耳膜自我復修能力。一般情况下,超過一半病人於病發1個月後,耳膜會自行癒合,但亦有部分病人傷口癒合的時間較長(如糖尿病人),醫生會採取保守療法跟進,若超過3個月耳膜仍未能癒合,就建議手術修補。

相關文章:知多啲:聽骨移位比穿耳膜更傷

微創修補成功率有多大?

問:修補耳膜手術如何進行?

何:醫生會利用一個顯微鏡或內窺鏡做微創手術,在病人耳道抽取筋膜,填補耳膜穿孔位置,並放置填塞物,讓耳膜自然癒合,成功率約90%。手術切口細小,大概1厘米。手術過程約1小時30分鐘,一般以全身或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若用局部麻醉,其間病人的身體需要保持穩定,胡亂郁動會影響手術效果。大部分病人可即日出院,小部分因頭暈或需留院1天。術後,醫生會處方抗生素,避免傷口發炎。其後病人需要覆診,讓醫生清理耳道內的填塞物,並觀察耳膜修補後的復元情况。

【有片】上天下海氣壓變 谷穿耳膜點「補」救?
(郭慶輝攝)

不做手術會否失聰?

問:耳膜穿孔如不修補,會有什麼風險?

何:耳膜穿孔若於3個月內沒有自行癒合,醫生一般會建議病人做修補手術,因發炎風險高。冲涼洗頭時不慎耳道入水,可引起中耳發炎,除了會出現流膿、流水等徵狀,亦可能會引致聽覺下降。當每次發炎會逐少影響聽覺,長此下去可導致深度聽障,影響日常生活及社交。若因此而須戴助聽器,也會造成不便。

假如病人為潛水愛好者,若不接受耳膜修補手術,此後便不能再參與這類活動,因潛水期間,當冰凍的海水自耳道、破裂耳膜走入內耳,可引發劇烈的頭暈,這情况在漆黑的海底發生,可引起性命危險。

相關文章:知多啲:聽骨移位比穿耳膜更傷

文:吳穎湘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壓力不平衡 令聽覺受損

做基本檢查 視嚴重程度予治療

檢查穿孔情況 留意有否異物血塊

成功率達九成 可即日出院

較容易中耳發炎 或引致聽覺下降

]]>
【有片】揀啱乳房檢查 免嚇自己 磁力共振高敏度 X光+超聲波有效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7%89%87-%e6%8f%80%e5%95%b1%e4%b9%b3%e6%88%bf%e6%aa%a2%e6%9f%a5-%e5%85%8d%e5%9a%87%e8%87%aa%e5%b7%b1-%e7%a3%81%e5%8a%9b%e5%85%b1%e6%8c%af%e9%ab%98%e6%95%8f%e5%ba%a6/ Tue, 29 Oct 2019 03:17:0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067
【有片】揀啱乳房檢查 免嚇自己 磁力共振高敏度 X光+超聲波有效
(andresr@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女性新症由2006年的2584人,上升至2016年的4108人。隨着防癌意識提升,不少女士都知道要定期檢查,乳房X光造影、超聲波和磁力共振檢查,各有長短,並非愈貴愈準確,應如何選擇?

◆ 梁:梁小蘭(外科專科醫生,中大醫務中心

◆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乳房有事不是搵婦科?

問:檢查乳房,一定要搵婦科醫生?
鄭:女士如懷疑乳房異常,第一時間想到找婦科醫生。原來大部分有關乳房的診治並非由婦科醫生負責,例如乳腺腫瘤,無論良性或惡性都是外科醫生診治;乳房或乳頭出現濕疹或紅疹,可能要轉介皮膚科;而異常乳汁分泌,家庭醫生或婦科醫生可能將病人轉介至內分泌科,接受腦部掃描,檢查腦下垂體是否有腫瘤導致乳腺素分泌過高。

專科只是人為分設科目,到底要看哪個專科,應該先向家庭醫生查詢,上網搜尋一下也可以。至於一般乳房定期檢查,可看家庭醫生、婦科醫生或其他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醫護人員。

每月經後1星期自檢?

問:何時應該開始接受乳房檢查?
梁:建議女士20歲開始,每月做一次基本乳房檢查,最好在經期後1星期,待乳房脹痛感消退時做;已停經女士為免遺漏,應每月固定在同一天檢查。自我檢查的第一步是觀察,站在鏡前觀察左右乳房有沒有不對稱?有否出現腫脹或下陷?

【有片】揀啱乳房檢查 免嚇自己 磁力共振高敏度 X光+超聲波有效
(明報製圖)

然後輪流觸摸左右乳房,檢查右乳時應高舉右手並放在頭上,以左手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於乳房由外而內打圈,按壓有沒有硬塊(圖);當移至中間可輕壓乳頭,看看有否滲漏。除了檢查左右乳房,還要留意鎖骨及腋下淋巴有沒有異常腫脹。如在過程中發現有異常腫塊,乳暈或乳頭有損爛、滲漏、下陷,便應找醫生進一步檢查。另外,建議女士每隔2至3年找專業醫護作臨牀觸診檢查,這樣更保險。

帶BRCA基因 檢查提早25歲起?

問:何時需要乳房X光造影(mammogram)檢查?

梁:一般建議女士40歲或以後開始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香港乳癌基金會建議每兩年一次),觀察乳腺有否異常的微鈣化點、結構、陰影;亦可考慮超聲波檢查,透過聲納探測乳房內有否異常腫塊或水囊。兩種檢查報告相輔相成,目的是以不同方法掌握乳房內的情况。

但如女士有較高風險因素,例如曾患上非典型乳腺增生、非典型乳葉增生或乳癌,便須接受更頻密的乳房檢查,例如每年1次乳房X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如果直系家屬曾有人確診乳癌,會以患者(患乳癌的直系家屬)年齡為基準,提前10年開始接受這兩項檢查。

另外,如驗出帶有BRCA基因,屬於極高風險因素,醫生會建議於25歲後每隔6個月做臨牀觸診、乳房X光造影及磁力共振,確保及早發現癌症,提升存活率。

高風險者才用磁力共振?

問:磁力共振可看清楚細微病灶,為什麼不用作常規檢查?

梁:磁力共振的敏感度非常高,但不會應用在普查上。因為良性水囊或脂肪瘤,在磁力共振影像下都會被表達為可疑,從而引伸出是否要抽組織化驗等問題。所以,只用於驗出BRCA基因等高風險因素的病人,或確診乳腺癌而考慮局部保留切除手術時,才會使用磁力共振。

鄭:作為家庭醫生,平常也會有病人查詢這類問題,甚至說有其他高科技的檢查乳房技術,例如紅外線、熱能探測、驗血等,雖然未必可以否定這些技術的效用,但乳房X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已有大量醫療數據及經驗,證實檢查行之有效,所以女士不應胡亂嘗試其他方法。就如磁力共振,因為假陽性風險高,或會導致抽多幾次組織化驗,而等待報告期間受怕擔憂。

自身皮瓣重建乳房?

問:確診乳癌,是否一定要切除全乳?
梁:確診患上乳腺癌,醫生一般先考慮手術治療方案,包括全乳切除及局部保留切除。如病人要求保留乳房,醫生需要考慮多個因素,例如腫瘤病灶數目、腫瘤與乳房體積比例,及術後病人可否配合電療。醫生亦會為病人安排磁力共振檢查,看清楚X光造影無法顯示的微細病灶,作為參考。

如病情真的不許可,必須切除全乳,女士也不用灰心,因為現時醫學昌明,可考慮其他方案改善外觀,例如為患者重建乳房。重建乳房使用的物料分為兩大類,一是病人自己的肌皮瓣,將腹部、背部、臀部脂肪轉移至胸部重塑乳房外形;二是植入假體重塑。

【有片】揀啱乳房檢查 免嚇自己 磁力共振高敏度 X光+超聲波有效
(鄧宗弘攝)

文:Genki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9/HET20190926_01.mp4,乳房問題 應向外科求診;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9/HET20190926_07.mp4,篩查定檢查 睇有冇病徵;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9/HET20190926_08.mp4,20歲以上 開始自行檢查;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9/HET20190926_09.mp4,不同年齡 檢查亦有不同;=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9/HET20190926_10.mp4,局部或全切除 整形可重現乳房;

]]>
【有片】唔使睇醫生?關節「結晶」持續爆痛 痛風年發2次應長期服藥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7%89%87-%e5%94%94%e4%bd%bf%e7%9d%87%e9%86%ab%e7%94%9f-%e9%97%9c%e7%af%80%e7%b5%90%e6%99%b6%e6%8c%81%e7%ba%8c%e7%88%86%e7%97%9b-%e7%97%9b%e9%a2%a8/ Mon, 14 Oct 2019 06:47:2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890 【有片】唔使睇醫生?關節「結晶」持續爆痛 痛風年發2次應長期服藥
尿酸過多——身體內含有過多尿酸,尿酸就積聚關節內,引發炎症,就是痛風。(受訪者提供/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忽然手指、腳趾劇痛,可能患上痛風?從此與紅肉、豆腐、冬菇絕緣?痛風1年才發作2、3次,毋須長期用藥?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指,若痛風發作次數1年超過1次,便需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但本地研究顯示,只有25%患者有服藥習慣,其餘75%因痛風發作次數較疏而不願用藥。延誤診治,急性發作次數變得頻密,關節持續疼痛,紅腫時間拉長,演變成慢性痛風關節炎。

◆ 郭:郭業東(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駐院醫生)
◆ 張:張錚(風濕病科專科醫生)

■ 痛風只是腳趾痛?

問:痛風有什麼徵狀?

郭:痛風是一種關節炎疾病,患者因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尿酸在關節積聚,成尿酸結晶體,關節因急性發炎而紅腫、劇痛,受影響位置常見於大拇指、腳趾等遠端關節,有時亦可引起發燒、疲倦等徵狀。患者以40歲以上、常飲酒、少運動的男性為多,可能同時有三高、肥胖、中央肥胖等問題。尿酸乃嘌呤(purine)分解後形成,嘌呤可由身體製造或從食物中攝取。

正常情况下,尿酸可由腎臟排泄,但當嘌呤代謝失常令尿酸於身體積聚,則會出現尿酸過高。若情况惡化,患者不單一個關節受累,可能影響其他關節,如腳踭、手指、手腕、膝關節,嚴重個案可能因尿酸沉積在腎組織而形成結石,或出現急性尿酸腎病,影響腎功能。

【有片】唔使睇醫生?關節「結晶」持續爆痛 痛風年發2次應長期服藥
圖8之8 – (劉焌陶攝)

■ 少食海鮮為何仍中招?

問:痛風發作有什麼風險因素?

郭:患者體內尿酸水平過高,或者因腎臟無法排走尿酸所致,飲食是其中的風險因素。進食太多高嘌呤食物,例如動物內臟、紅肉、貝殼類、某些魚類(沙甸魚、吞拿魚、鯖魚等),飲品如酒精、果糖飲品都有可能引發痛風。而服用維他命C、適量咖啡,可能會降低尿酸。

另外,高尿酸跟遺傳基因、疾病等因素有關,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中央肥胖等都與痛風有密切關係,痛風亦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併發症,如腎病、牛皮癬患者、曾接受腎臟移植人士,尿酸可能會較高。此外,痛風病人如服食某俗稱「去水丸」的降血壓藥、阿士匹靈,都可能引發痛風發作。

■ 抽血驗尿酸不能作準?

問:如何診斷痛風?

張:最準確方法是以針刺入發炎關節,抽取關節液,若經顯微鏡檢測發現有尿酸結晶,可確診為痛風。但患者多於小關節發病,未必能抽取關節液檢查。這些情况下,醫生會透過臨牀檢查,從病徵上判斷是否急性痛風症發作,典型病徵乃影響大拇指、大腳趾關節或其他遠端關節,最初可能是單一關節,而疼痛程度可能於一兩日內已變得很嚴重。

除臨牀病徵外,亦可抽血檢驗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如尿酸濃度高,則有更大可能患上痛風;但並非每個痛風患者的尿酸水平升高,因此驗血檢查僅作輔助,不能作準。此外,亦可透過影像檢查輔助診斷,X光檢查可能會發現痛風患者關節出現特定的破壞模式,如有這些情况,對診斷亦有幫助。

■ 痛風藥 急性慢性大不同?

問:痛風有急性、慢性之分,分別如何治療?
張:治療痛風症,一般分為急性、慢性兩個階段。針對急性痛風發作,治療目的是控制炎症,減輕關節紅腫痛。視乎病人身體狀况,由醫生決定用藥種類及劑量。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若病人本身腎功能較差、有心臟病,藥物可能增加腎臟負擔或心臟病風險
  • 秋水仙鹼(colchicine):有病人服後腸胃不適,作嘔作悶及肚屙
  • 類固醇:有口服及針劑形式,針劑注射在肌肉及關節內;病人或擔心類固醇有風險,但治療急性痛風,療程約為5至7天,短時間內使用相對安全
  • 生物製劑:若以上一線治療未達效果,會考慮針對抑制介白素-1這發炎物質的生物製劑,可有效處理急性痛風發作,副作用較小

至於治療慢性痛風症,則着眼於控制身體的尿酸水平、減低痛風發作的風險。如患者1年有多於1次痛風發作,醫生會建議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香港現時有兩種藥物:別嘌醇(allopurinol)、非布司他(febuxostat),可降低尿酸水平。非布司他屬較新型藥物,有效將關節內的尿酸結晶沉積慢慢溶解,減低尿酸積聚,將痛風發作風險降低。

【有片】唔使睇醫生?關節「結晶」持續爆痛 痛風年發2次應長期服藥
禍從口入——痛風的飲食控制,應避免進食貝殼類海產,如帶子、青口,動物內臟和酒精等高嘌呤食物。(資料圖片)

■ 戒口足以控制病情?

問:痛風患者必須嚴格戒口?
張:研究顯示,患者嚴格戒口,大致可降低整體尿酸水平10%至15%。但要長遠降低尿酸水平,戒口不足以控制病情,患者應考慮藥物治療,減低痛風症發作,亦可保護腎臟,降低腎功能衰退風險。如果患者的痛風與其他疾病有關聯,如本身有銀屑病、腫瘤,控制根源病情亦有一定幫助。

戒口對減低急性痛風發作有幫助,但不用戒得過分嚴苛。研究顯示,酒精、紅肉、內臟、海鮮這些高嘌呤食物對痛風發作影響最大,相對植物嘌呤如蘆筍、豆腐、菠菜雖嘌呤水平偏高,但引發急性痛風機率遠低於動物嘌呤,可適量食用。病人若盡早以有效藥物治療長遠控制病情,戒口方面可稍為放寬,於飲食上提高生活質素。

文:吳穎湘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知多啲:痛風為何「重男輕女」 ?

 

屬關節炎 與尿酸過高有關

維他命C及咖啡可減痛風

以病徵診斷 或需抽血檢驗

先處理急性痛風 降低發作風險

長期痛風幫助少 可減急性痛風發作

]]>
【精神健康】有片:唔使睇醫生?狂追新聞 傷心失眠 脾氣暴躁 香港人係咪有病? //www.afterroberto.com/%e7%8b%82%e8%bf%bd%e6%96%b0%e8%81%9e-%e5%82%b7%e5%bf%83%e5%a4%b1%e7%9c%a0-%e8%84%be%e6%b0%a3%e6%9a%b4%e8%ba%81-%e9%a6%99%e6%b8%af%e4%ba%ba%e4%bf%82%e5%92%aa%e6%9c%89%e7%97%85/ Thu, 19 Sep 2019 09:00:4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604
【精神健康】有片:唔使睇醫生?狂追新聞 傷心失眠 脾氣暴躁 香港人係咪有病?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波持續,社會紛爭不斷,無論抱什麼立場、身在現場與否,目睹衝突場面都會有不同的情緒湧現,甚至迎來一個又一個的無眠夜。情緒大上大落,應如何處理?懷疑患上情緒病,需要睇醫生嗎?醫生提醒大家,要幫到自己才能幫助別人和社會,情緒問題絕對不容忽視。

■ 問醫生

◆麥:麥基恩(精神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 一嬲就打人,可控制嗎?

問:遇上令人憤怒的情况,如何控制衝動情緒?

鄭:Impulse control(衝動管理)對我們日常生活十分重要,例如你與人吵架,火冒三丈,想也不想就打人一記耳光;或逛街時看到很喜歡的東西,雖然很昂貴但也衝動地買了回家,後果可大可小。因此,如何控制衝動極之重要。

很多人聽說過如何管理衝動:什麼都不要做,深呼吸,由1數到10,這個方法的確有效,可以嘗試令衝動這個本能反應停下來,讓大腦再次運作,回想前因後果,才去決定有什麼行動。

不過,在衝動當刻,大家未必會想起這個方法。所以,日常要多練習,例如在收到短訊時,停下來實踐。另外,為自己錄下短片,短片中說一遍衝動管理的做法,然後不時拿出來觀看,影像在大腦中會發揮作用,亦可以隨身攜帶一些小飾物,衝動時拿出來提醒自己。

■ 看衝突場面後茶飯不思,不正常?

問:經常看見/身處衝突場面,對情緒有什麼影響?

麥:近日香港發生很多社會衝突,而且維持了一段相當長時間,由於多數是負面新聞,大家一定有情緒反應,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有人看了之後會緊張,輕則心跳加速、手震;重則驚慌,甚至影響生活,茶飯不思、失眠等,但一般都不會導致精神錯亂。

大家可先嘗試幫自己靜下來,停一停,做一些鬆弛運動,例如慢慢深呼吸,重複做幾分鐘,可減低心理的緊張反應。或者做些放鬆肌肉運動:先握緊拳頭再慢慢放鬆,持續做十多分鐘,通常便會慢慢放鬆下來。如果情况沒有改善,就要向人求助,可先找家庭醫生、輔導人員,有需要就轉介心理或精神科。請緊記,有動機去求助不是懦弱行為,乃是有勇氣的表現。

若本身是比較情緒化的人,更會有強烈焦慮、憂鬱,當出現可能會傷害自己的行為,必須向人求助。

■ 有陰影怕出街,患創傷後遺症?

問:看新聞後,出街心驚膽跳,會否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麥:若身在現場,被一些突發事情「嚇親」,可視為創傷。假如出現心理或生理上的病徵,例如心情緊張、肌肉繃緊、心跳加速、手震冒汗、頭暈眼花、大小便頻密、失眠或變得嗜睡、無胃口或暴飲暴食,總之與正常生活脫節,影響日常生活,甚或影響了人際關係,就需要求助。如果在相隔一段時間後依然有嚴重的陰影,便可能是患上創傷後遺症。

小部分人即使不在現場,只是觀看電視,也感同身受,像受到同樣的創傷。例如蘭桂坊人踩人事件,有人因觀看現場片段,情緒受到很大影響,結果需要求醫。

■ 不停追看新聞 = 強迫症?

問:不停追看新聞,無法集中工作,是患上強迫症嗎?

麥:停不下來是否病態?不能妄下定論,因為社會發生這麼大的事件,有好奇心或想知道事件會否影響日常生活,追看消息也屬正常。強迫症患者在理性上明白,但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加上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應求助。假如確診是強迫症,醫生會處方血清素一類的藥物,切記要按醫生指示服用足夠的藥物完成療程,以免適得其反。

■ 低落情緒影響生活需求醫?

問:看新聞後情緒受困,是否患上抑鬱症?

鄭:看到衝突場面後有情緒反應,如憤怒、傷心、無助,甚至有時會失眠、做事沒有動力,都是正常。但究竟什麼時間才要去看醫生呢?我們可以循「時間、地點、人物」3方面去評估。

時間:如果一日內大部分時間也有這種情緒,導致不能做其他事情,或者持續的時間很長,維持兩至三個星期,就需要諮詢醫生意見。

地點:如在家中、公司,或跟朋友外出,在不同的場合也有情緒反應,也應考慮求醫。

人物:如果有傷害自己或別人的念頭,必須找醫生協助。或發現自己與別人的關係,尤其是親戚朋友有很明顯的變化,也可能考慮諮詢醫生意見。當自己或別人發現自己有問題,也應考慮求診。

文:李欣敏
插圖: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01_01.mp4做好衝動管理 需多加練習;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01_02.mp4憤怒傷心無助 正常情緒反應;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01_03.mp4親身參與 或出現創傷後遺症;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01_04.mp4沒新訊息仍要看 或患有強迫症;

]]>
【有片】知多啲:按家人年齡變化 審視家居安全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6%8c%89%e5%ae%b6%e4%ba%ba%e5%b9%b4%e9%bd%a1%e8%ae%8a%e5%8c%96-%e5%af%a9%e8%a6%96%e5%ae%b6%e5%b1%85%e5%ae%89%e5%85%a8/ Mon, 16 Sep 2019 07:57:0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474
【有片】知多啲:按家人年齡變化 審視家居安全
七旬老翁家居意外,於馬鞍山墮樓昏迷(來源:明報新聞

【明報專訊】近月示威活動不絕,導致出現大量創傷個案。不過,家庭醫生鄭志文指出,其實大部分創傷意外並非發生於街頭,家居才是「重災區」。

他說很多人忽視家居陷阱,因為家中存在不同年齡成員,同一個家居設計或擺設,會對特定群組成員產生危險。「家裏有小朋友,家長可能會較易想到潛在的危險,例如摺枱摺椅容易夾傷小朋友,門會夾手或撞傷頭;但其實長者也容易受傷,例如選用的地板太跣,浴室台階設計太高等,都易令長者失平衡跌倒。」另外,隨着小朋友年齡增長,活動能力增強,令原本安全的家居出現新危機,例如以往無法攀爬的高位,現在已可以爬上去等。要預防家居受傷風險,他建議家長必須不時審視家居環境,而在添置新的家具或擺設時,亦要細心評估,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相關文章:【有片】浴血未必最危 「傾偈」定救人次序 現場搶救 首要檢查氣道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13_01.mp4;街頭創傷以外 勿忽視家居意外

]]>
【有片】浴血未必最危 「傾偈」定救人次序 現場搶救 首要檢查氣道 //www.afterroberto.com/%e6%b5%b4%e8%a1%80%e6%9c%aa%e5%bf%85%e6%9c%80%e5%8d%b1-%e5%82%be%e5%81%88%e5%ae%9a%e6%95%91%e4%ba%ba%e6%ac%a1%e5%ba%8f-%e7%8f%be%e5%a0%b4%e6%90%b6%e6%95%91-%e9%a6%96%e8%a6%81/ Mon, 16 Sep 2019 07:53: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470
【有片】浴血未必最危 「傾偈」定救人次序 現場搶救 首要檢查氣道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近月街頭衝突愈演愈烈,多個港鐵站陷入混亂,怒火蔓延各區。催淚煙、亂棍、火光、槍聲不止出現在遊行示威中,屋企樓下街角也可能遇上。一片狼藉中,有人呼吸困難,有人睜不開眼,有人被打至動彈不得,有人血流披面,有人暈倒……誰受傷最重?誰人生命受威脅?救人緩急先後次序,如何判斷?

■ 問醫生

◆鍾:鍾錦文(外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 黃金1小時 跟閻王搶人?

問:何謂搶救創傷黃金1小時?

鍾:現時搶救嚴重創傷者做得最好的國家是美國,這方面很易理解,因為美國經歷過越戰、韓戰,加上國內槍傷個案很多,所以較其他地區更有系統。而搶救嚴重創傷者的黃金1小時說法,源自1983年美國一份文獻指出,受嚴重創傷致死的個案,可劃分為3個死亡高峰期,50%人即時死亡,30%在傷後1小時內死亡,20%會在傷後1至2星期內於深切治療部死亡。通過這份醫學調查,歸納出若可在嚴重創傷者受傷後1小時內做好適當的搶救,例如將傷者的含氧量、呼吸、血壓回復至正常,就可以提升傷者的存活率,將創傷後遺症減低。

 

■ ABCD鐵律 不必爭拗?

問:搶救創傷病人時,前線醫護人員首先要做什麼?

鍾:無論是外科醫生、骨科醫生或急症科醫生,都曾接受Advanced Life Support課程訓練,這好比一套不同專科醫生的共同語言,讓各醫生一埋位就知道應該如何搶救創傷者,不用爭拗。而在面對一個傷者時,醫生會根據ABCD的原則,順序去處理傷者的問題。A是Airway(氣道),B是Breathing(呼吸),C是Circulation(血液循環),而D則是Disability(精神狀態及活動能力)。

 

■ ABCD次序 不容變動?

 

問:搶救順序ABCD,可否改變次序?

鄭:搶救次序的概念,其實是根據人類的生理需要而決定,無論是急症科醫生或搶救創傷者的前線醫護人員,其做法都是一樣,最重要是減少傷亡。

鍾:為何次序是ABCD,原理其實很簡單。首先是氣道受阻,例如被血或嘔吐物堵塞,傷者便會無法呼吸,如果得不到即時處理,身體器官及腦部便會缺氧,甚至導致腦創及死亡。其次是呼吸,如果傷者還可呼吸,代表身體器官仍有氧氣供應,但如出現氣胸或胸肺積血阻礙呼吸,後果便有如氣道受阻一樣,所以同樣屬於最迫切要處理的問題。相反,如確定氣道及呼吸無礙,傷者只是血壓不足,一般情况下傷者可以多支持半至一小時,醫護人員可隨後才處理,現場可做的治療包括按壓傷口止血,或注射生理鹽水令血壓回復穩定,之後再送院醫治。至於如傷者頭部被打受創,醫護人員在現場其實沒有辦法醫治,只可以防止惡化,原則同樣是確保ABC無礙,因為氣道、呼吸或血壓出現問題,都會令腦部缺氧引致繼發性創傷。

■ 傷眼還是先看氣道?

 

問:傷者明明眼部嚴重受傷,為何要先檢查ABCD?

鍾:作為前線醫護人員,搶救創傷者時最重要是降低傷者的性命危險,所以即使傷者眼部嚴重受創、被硬物打破頭顱出血,我們也要先確保ABCD無事。以早前一名女士眼部嚴重受創事件為例,前線醫護人員真正關心的是破碎的顴骨或大量出血,有沒有阻塞氣道或呼吸?出血有沒有令腦部缺氧?如發現ABCD其中一方面有問題,我們便會先處理這些問題,例如將傷者側卧,避免平躺時舌頭向後移或血液流入氣道,之後才將傷者送院進一步治療。

【有片】浴血未必最危 「傾偈」定救人次序 現場搶救 首要檢查氣道
先檢查氣道——以眼部嚴重受創的傷者為例,前線醫護人員首要檢查破碎顴骨或大量出血,有否阻塞氣道或呼吸。(資料圖片)

鄭:一般人在面對嚴重創傷者時,注意力可能會落在大量出血上,而忽視了其他更重要的問題,例如傷者表面上頭部受創,但更嚴重的問題是傷及頸椎,如胡亂移動傷者或為他按壓止血,反而有可能進一步令傷者的頸椎、脊椎受創,所以如不懂得診斷傷勢,最好還是盡快找醫護人員檢查。

■ 分流傷者靠「傾偈」?

問:現場沒有醫療器材,如何判斷哪個傷者要優先處理?

鍾:創傷者很多時未必能夠告訴醫護人員身體狀况,所以醫護人員必須自己搵原因。這裏面涉及一個重要的分流(Triage)概念。Triage源自法文(Trier),在軍事分流(Military Triage)上,其原則是將士兵創傷分門別類,盡快醫好傷兵讓他們重投戰線。而在Civilian Triage上,就是以最有限資源拯救最多的人。

最簡單的方法是和傷者傾偈,例如詢問他的名字、年齡、居住地區、現在是朝早或夜晚等,如傷者對答如流且沒有氣喘,便代表ABCD各方面的問題都不大,可以稍後處理。因為如傷者可答到完整句子,他的氣道及呼吸便應沒有阻塞;清醒作答亦代表腦部血液循環正常,血壓及腦創等問題都不大。不過,如傷者無法回答問題又或失去知覺,醫護人員便會根據ABCD順序逐一為傷者檢查。

【有片】浴血未必最危 「傾偈」定救人次序 現場搶救 首要檢查氣道
(黃志東攝)

文:Genki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有片】知多啲:按家人年齡變化 審視家居安全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13_01.mp4街頭創傷以外 勿忽視家居意外;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13_02.mp4長者小朋友要留神;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13_03.mp4先處理氣道呼吸 增加存活率;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13_04.mp4可回答問題 代表氣道呼吸沒大礙;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13_06.mp4足本;

]]>
【有片】唔使睇醫生?子宮頸內近距電療埋身滅癌 MRI精準追蹤變化 劑量增副作用減 //www.afterroberto.com/%e6%9c%89%e7%89%87-%e5%94%94%e4%bd%bf%e7%9d%87%e9%86%ab%e7%94%9f-%e5%ad%90%e5%ae%ae%e9%a0%b8%e5%85%a7%e8%bf%91%e8%b7%9d%e9%9b%bb%e7%99%82%e5%9f%8b%e8%ba%ab%e6%bb%85%e7%99%8c-m/ Mon, 09 Sep 2019 07:30:2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361
【有片】唔使睇醫生?子宮頸內近距電療埋身滅癌 MRI精準追蹤變化 劑量增副作用減
(Milena Shehovtsova@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明報專訊】近距離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是一種體部放射治療,將帶有放射性物質的載體置入病人體內,近距離釋出高劑量輻射殺死癌細胞。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位列第九。2016年新症有510宗,其中39.4%已是第三或四期;病人接受化療和體外電療後,再緊接近距離放射治療,用更集中輻射劑量消滅腫瘤。

 

問醫生

◆ 彭:彭少良(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 張:張天怡(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有片】唔使睇醫生?子宮頸內近距電療埋身滅癌 MRI精準追蹤變化 劑量增副作用減
(鍾林枝攝)

 

1. 陰道異常出血 如何檢查?

問:因陰道不正常出血或月經不正常而求診,醫生如何處理?

彭:首先,要詢問病人的詳細病歷,包括疼痛問題持續多久?怎樣痛?會否影響日常生活和作息?然後,進一步詢問出血情况,是月經期間、經期與經期之間,還是性行為後出現?經量多少或受荷爾蒙影響,但異常出血就可能是瘜肉或腫瘤引致,所以醫生會先了解病人出血的情况再作分析。

下一步是觸診檢查,摸摸病人下腹、盆腔位置會否有硬塊、腫脹或異常痛楚。亦會用陰道窺器檢查陰道和子宮頸有沒有出血和異常增生,其後觸診看看有沒有異常硬塊和痛楚。接着以抹片檢查,採集病人細胞化驗,如有需要,會轉介作超聲波檢查。

2. 5年存活率可達70%?

問:如不幸確診子宮頸癌,不同期數分別會採用什麼治療方法?

張:早期子宮頸癌指第一至第二期A,主要以手術治療。在沒有其他危險因素的情况下,一部分病人可用局部切除方法保存生育或卵巢功能。標準的根治性全子宮切除手術,包括:子宮、子宮頸及旁邊的軟組織、陰道頂,以及淋巴清除手術。

如果癌症屬於第二期B到第四期A,綜合放射治療和同步化療是標準治療方案。體外放射治療(亦稱為電療)針對受腫瘤影響的位置、整個盆腔和附近淋巴結,一般需要約5個星期完成,再配合每個星期1次的化療。在體外放射治療之後,會緊接近距離放射治療,一般做3至4次,以根治性的電療度數去消滅腫瘤。

約80%的子宮頸癌病人在治療後受到局部控制,20%左右會復發;5年存活率達到65%至70%。

 

3. 15分鐘完成 可即出院?

問:什麼是近距離放射治療?

張:近距離放射治療是一種局部的電療,針對特定部位。除了子宮頸癌外,亦可用於治療頭頸部、乳房、食道的癌症和術後的子宮受體癌等。做法是將密封的放射源放置在腫瘤或附近位置,讓高劑量放射源直接消除腫瘤。

以子宮頸癌為例,治療時會把管狀儀器放進子宮內,接觸到子宮頸腫瘤的位置,近距離以高劑量輻射殺癌細胞。過程大約15分鐘完成,大部分病人可以隨即出院。

 

【有片】唔使睇醫生?子宮頸內近距電療埋身滅癌 MRI精準追蹤變化 劑量增副作用減
近距電療工具——用於子宮頸癌的近距離放射治療,儀器放進子宮內、接觸到子宮頸腫瘤位置,將放射源送到腫瘤。(受訪者提供)

4.子宮變形、嚴重擴散不適用?

問:近距離放射治療有何優點?有何限制?

張:根據物理學原理,近距離放射治療更集中將輻射劑量針對腫瘤,而離開治療範圍愈遠,輻射劑量急劇降低。因此,以近距離放射治療醫治子宮頸癌,可以大大減少電療對子宮頸腫瘤四周的正常器官,如大腸、小腸、膀胱等的影響,減少副作用。多年的醫學研究顯示,以綜合放射治療和化療再加上近距離放射治療晚期的子宮頸癌,能顯著提升存活率,平均延長4年。

不過,有些病人不適合使用近距離放射治療,如病情已到較後期,腫瘤影響子宮變形,找不到適當的位置放入儀器;或腫瘤擴散太嚴重,評估即使做近距離放射治療亦未能控制病情。

5. 可致長期肚瀉、失禁?

問:近距離放射治療有什麼副作用?

張:由於病人接受近距離放射治療前,都要先接受體外的放射治療,所以因電療而導致的副作用難以單獨評估。

一般電療引致的短期副作用有:尿頻、小便赤痛,因小腸受影響而導致肚瀉等,這些徵狀一般在完成治療後1個月內慢慢消失。另外,會有10%至15%病人出現長期副作用,即在完成治療後6個星期可能會出現的情况,如長期肚瀉、腸塞、直腸和膀胱出血,影響盆腔肌肉功能而導致大小便失禁等問題。

近年研發的強度調控定位放射治療(IMRT),適用於治療子宮頸癌,IMRT的放射線從不同角度進入腫瘤,有助分散對周邊正常器官的影響。有大型研究指出,此技術有效減少電療對腸道的副作用。

 

文:李欣敏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12_01.mp4懷疑子宮頸癌 需作詳細檢查;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12_02.mp4男女皆可注射 預防肛門附近癌症;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12_03.mp4大多與HVP病毒有關;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12_04.mp4早前可局部切除 後期或需電療;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8/HET20190812_05.mp4集中攻擊癌細胞 減少副作用;

]]>
【尿道炎】早期腎癌局部切 衰竭風險減 微創須趕25分鐘內完成 //www.afterroberto.com/%e6%97%a9%e6%9c%9f%e8%85%8e%e7%99%8c%e5%b1%80%e9%83%a8%e5%88%87-%e8%a1%b0%e7%ab%ad%e9%a2%a8%e9%9a%aa%e6%b8%9b-%e5%be%ae%e5%89%b5%e9%a0%88%e8%b6%9525%e5%88%86%e9%90%98%e5%85%a7%e5%ae%8c%e6%88%90/ Mon, 12 Aug 2019 08:21:2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867
【尿道炎】早期腎癌局部切 衰竭風險減 微創須趕25分鐘內完成
(nmfotograf@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明報專訊】體檢報告驗出小便隱血,可能是患上腎癌?治療腎癌,必須以手術切除全個腎臟?從此腎功能減半?

若本身有三高問題,腎功能弱。手術切除腎臟後,豈不是加速腎衰竭?

隨身體檢查普及、醫療技術進步,現時大部分確診腎癌的患者多屬早期。及早發現,醫學界鼓勵採取局部切除方案,保留腎臟及大部分腎功能之下,將癌症根治,並減低因腎功能弱而增加腎衰竭、心臟病風險的後遺症。

 

問醫生

鄭:鄭嘉怡(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朱:朱永康(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小便帶血難察覺?

問:腎癌有何早期病徵?
鄭:腎臟位於較隱藏的位置,大部分腎癌患者在初期並沒有明顯病徵,部分人會出現以下病徵:

  • 小便帶血或隱血
  • 腰痛
  • 與腎臟無關的病徵,如無故發燒、體重下降、食慾不振、血鈣水平高、貧血等

 

小便帶血,肉眼未必看見,有可能是檢驗小便時從顯微鏡中發現隱血。小便隱血可由多種成因引致,包括尿道炎、腎小球炎、腎石或腎癌等,須進一步檢查再作診斷。如在超聲波檢查中,發現腎臟有腫塊,甚至出現血管增生或有鈣化點等,有可能是腎癌的初期病徵。

 

腫瘤細過7cm 九成半根治?

問:病人患上腎癌,一般會做什麼治療方案?
朱:當懷疑病人患上腎癌,醫生會做詳細檢查,核實病情、分辨期數及檢查有否出現擴散,常用檢查如超聲波或電腦掃描檢查腹部及肺部。

早期:檢查發現腫瘤小於7cm,透過手術切除,徹底根治機會達九成半以上。

中至後期:癌細胞由腎臟入侵至血管,檢查時會發現血管內有腫瘤;更嚴重情况,腫瘤會在血管內生長,一路延伸至胸肺,甚至心室內亦有腫瘤,這些情况手術更為複雜,須跟其他專科醫生合作處理。但透過手術仍可處理,將腎臟及血管等位置的腫瘤一併拿走。

已擴散:須與腫瘤科醫生一同商量,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如使用標靶藥、免疫治療等。

 

切腎功能必大跌?

問:治療腎癌,一定會影響腎功能?
鄭:談到腎癌治療,不少病人擔心一旦切除腎臟,腎功能會減半或此後腎功能會出現問題。現時醫學技術進步,腎癌治療亦大有進步,我曾有一名65歲的病人,本身有糖尿病、血壓高,腎功能已受影響,擔心做手術後更會令腎功能大跌。不過現時大部分病人毋須做全腎切除手術,只將腎局部切除,盡量保留更多腎功能。

 

不切腎難斷尾?

問:早期腎癌,治療有何選擇?
朱:身體檢查普及,不少病人發現腎癌時多數屬早期,治療方案很多樣化:

  • 局部切除:目前最新型治療,好處是可切除腫瘤之外,保留盡量多的腎功能,將病人長遠出現腎衰竭風險減至最低
  • 全腎切除:透過開放式手術或微創手術形式進行,將整個腎臟切除,可有效根治早期腎癌
  • 積極監控:適合年紀大、身體狀况未必適合做手術者
  • 消融治療或冷凍治療:透過熱力或冷凍的溫度,將癌細胞局部處理,但長遠復發率會比手術為高

 

傳統手術 用冰防腎壞死?

問:局部切除手術有什麼難度?
朱:根治性的全腎切除手術,是切除整個腎臟、腎上腺,以及周圍脂肪和相連血管,清除所有癌細胞。至於局部切除手術,傳統開放式手術,手術期間會以止血鉗鉗住血管,令腎臟短暫時間停止供血,再將腫瘤切除。而為免腎臟太長時間無血供應令細胞壞死,過程中會放置冰塊,令腎臟新陳代謝率減低,以保護腎臟。

隨技術進步,現時手術可以微創方式進行,但無法用冰塊令腎臟處於低溫狀態,令難度增加。故停止供血期間,須在最短時間將腫瘤切除、止血及針線縫合傷口,這些步驟須在20至25分鐘內完成。近10年使用達芬奇機械臂施手術,提高準確度,手術過程及針線縫合過程更為順利。手術完成後,病人身體狀况及腎功能更快復元。

 

文:吳穎湘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知多啲:陰囊現血管膨脹 觸摸微痛要留神

知多啲:腎癌「一刀切」過時 新法愈切愈小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6/HET20190617_03.mp4 初期沒有病徵 或有「隱血」問題;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6/HET20190617_04.mp4 早期腎癌 存活率達九成半;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6/HET20190617_05.mp4 腎癌治療多樣化 可局部腎切除;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6/HET20190617_06.mp4 機械臂協助 手術過程更順利;

]]>
【有片】頸腫成因多 睇位抓黑手 //www.afterroberto.com/%e9%a0%b8%e8%85%ab%e6%88%90%e5%9b%a0%e5%a4%9a-%e7%9d%87%e4%bd%8d%e6%8a%93%e9%bb%91%e6%89%8b/ Mon, 05 Aug 2019 06:13:1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722
【有片】頸腫成因多 睇位抓黑手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頸部有粒「痰火核」,飲杯涼茶就無事?

頸腫,是「大頸泡」嗎?要補充碘質嗎?頸部異常,其實可能是淋巴、甲狀腺或腮腺受感染而引起腫脹,當腫脹持續1至2星期沒有消退,甚至變大變硬,就未必是熱氣或缺碘,要盡快求醫。

 

問醫生

馮:馮泰恒(明德國際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發炎約2星期可消腫?

問:頸腫,是「大頸泡」嗎?
鄭:頸部有很多重要器官組織,其中甲狀腺、淋巴腺及腮腺的疾病,都可能引起頸腫。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氣管兩旁;頸部的淋巴腺主要位於下巴、鎖骨位及頸後端;而腮腺即俗稱口水腺,位於耳仔前面的腮位及下巴骨的三角位置。

 

它們腫脹成因眾多,較常見的是細菌或病毒引起的發炎,或出現良性腫瘤如甲狀腺結節、淋巴結節,亦可能是惡性腫瘤。如果是單純發炎,頸腫約1至2星期便會消退,但若腫脹持續一段時間,甚至摸到有硬塊,建議盡快求醫找出病因。

 

大頸泡多涉甲狀腺?

問:「大頸泡」是什麼?
鄭:經常有病人懷疑自己有「大頸泡」而求診,大頸泡泛指頸腫,有很多原因導致頸腫,大多數是指由甲狀腺疾病引起頸部肥大。透過超聲波檢查甲狀腺腫脹,究竟是整體腫脹還是局部腫脹,最擔心是甲狀腺癌。

 

 

頸腫, 甲狀腺結節,
(郭慶輝攝)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內分泌腺,主要作用是分泌甲狀腺素來促進新陳代謝。如果甲狀腺功能失調以致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或過少,即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或甲狀腺機能減少(甲減),或甲狀腺癌症,均可能出現「大頸泡」,所以必須透過臨牀、抽血、掃描等檢查,找出原因。

 

結節多良性 女士高危?

問:甲狀腺出現腫塊,是不是癌症?

馮:甲狀腺出現腫塊,統稱為甲狀腺結節(thyroid nodule),是很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每10人中有4人有甲狀腺結節,而女性更為高危一族。由於發病初期並無明顯徵狀,觸摸不到,也沒有痛楚,患者通常在做例行身體檢查時才發現。患者的甲狀腺內出現單粒結節或多粒結節,大部分結節均屬良性,良性結節甚少病變成惡性腫瘤,不過患者也不能輕視,因為良性結節一旦變大壓迫氣管或食道,有可能引致呼吸及吞咽困難或聲沙甚至窒息等,此時便需要手術切除。曾經有一名年約50歲女病人患有良性甲狀腺結節,原本細小結節慢慢變大,病人一直拒絕手術,直至結節大至12厘米、重200克,巨大結節壓迫了氣管,令氣管歪向一邊,最後必須做手術把整個甲狀腺切除(見圖1)。

 

頸腫, 甲狀腺結節,
頸部巨大甲狀腺結節(圖1)(受訪者提供)

 

抽針檢查非百分百準確?

問:如何判斷甲狀腺腫塊是良性或惡性?

馮:透過超聲波掃描檢查可初步判斷,根據臨牀經驗,如果結節大小超過1厘米,邊緣不規則或不清楚,有一成機率是惡性腫瘤;如果結節中出現鈣化點,患惡性腫瘤的機率更高。然而醫生不能單看結節的大小形狀來定斷,初步檢查如有疑點,建議進一步做刺針抽取細胞來分辨它屬良性、惡性腫瘤或其他成因。抽針檢查創傷低,類似打針;醫生先以超聲波輔助定位,將一根針準確地刺進結節內,抽出小量細胞作病理化驗。

 

不過抽針檢查並非百分百準確,因為有時抽出來的細胞在化驗過程中會轉移或流失,令結果模棱兩可,此時會因應情况建議病人接受半邊甲狀腺切除手術,直接把甲狀腺組織拿出來化驗,結果最精準。如患者在檢查中確診是惡性腫瘤,才建議進一步檢查如正電子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 Scan),了解癌細胞有否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及確認癌病期數等。

 

甲狀腺癌生長速度慢?

問:如何醫治甲狀腺結節?

馮:如結節屬良性,只要定期覆診監察便可;若良性腫塊愈來愈大,影響外觀,或壓迫氣管出現呼吸或吞咽困難等徵狀,就會建議患者切除甲狀腺。

假如診斷為惡性腫瘤也不用害怕,甲狀腺癌細胞生長速度較慢,相比其他癌症,其存活率非常高。主要治療方法是通過手術把整個甲狀腺切除。傳統甲狀腺手術是在頸部開刀切除,會留有明顯疤痕,近年多改用微創方式,其中包括用達芬奇機械臂手術系統來切除甲狀腺。此手術可以選擇從耳背開微小的切口,手術後傷口在髮線處隱藏起來,疤痕不明顯。不過甲狀腺手術始終是中至大型手術,具一定風險,由於甲狀腺周圍有很多器官及神經線包括氣管、食道、聲帶神經等,手術中亦有2%弄傷組織神經而引致永久聲沙或吞咽困難等後遺症。

 

手術後,會建議患者服用放射碘,殲滅手術未能清除的癌細胞,減少癌症復發風險。患者亦要長期服用甲狀腺素補充劑。如手術並未能把癌細胞全部切除,或癌細胞已擴散至大範圍的淋巴,便需要用體外電療、化療或標靶藥物等來治療。

 

文:吳敏霞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頭頸癌症知多少】扁桃腺、唾液腺、甲狀腺也會生癌?

知多啲:淋巴結持續腫大 「癌」機四伏

【了解淋巴癌】淋巴結脹大持續不退 當心淋巴癌找上門

360°狙擊鼻咽癌細胞 攤薄輻射量 副作用大減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0_01.mp4 頸腫成因多 局部腫脹擔心患癌;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0_02.mp4 淋巴結腫大 或與轉移癌病有關;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0_03.mp4 發炎或腫瘤 需小心分辨;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0_04.mp4 刺針抽組織檢查 或需切除組織化驗;https://video3.mingpao.com/201907/HET20190710_06.mp4 足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