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難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30:4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呼吸困難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間質性肺病成因多 可致乾咳、呼吸困難、肺功能轉差 及早發現藥物控制免惡化 //www.afterroberto.com/%e9%96%93%e8%b3%aa%e6%80%a7%e8%82%ba%e7%97%85%e6%88%90%e5%9b%a0%e5%a4%9a-%e5%8f%af%e8%87%b4%e4%b9%be%e5%92%b3-%e5%91%bc%e5%90%b8%e5%9b%b0%e9%9b%a3-%e8%82%ba%e5%8a%9f%e8%83%bd%e8%bd%89%e5%b7%ae/ Wed, 27 Apr 2022 08:04:0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580 肺部中的肺泡是負責氣體交換的重要組織:當呼吸時把新鮮空氣送到血管,並把血管內二氧化碳帶走,讓我們體內的細胞有足夠氧氣,維持器官的正常運作。然而,當肺部組織纖維化,出現間質性肺病,患者會感到呼吸困難、乾咳等,一直不理會病情肺功能會愈來愈差,嚴重甚至會出現肺部衰竭。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無病徵先服藥?乾咳有痰咳都以咳藥水紓緩?專家解答5個服食中西成藥的問題

 

間質性肺病是什麼?肺泡之間組織纖維化持續 致患者乾咳、呼吸困難

betway体彩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冰醫生解釋,「間質」是指肺泡與肺泡之間的物質,當「間質」因為發炎或纖維化而結痂,會令換氣功能受影響,一開始患者的徵狀可能不明顯,但當肺部間質纖維化情况持續,便會導致氣喘、乾咳、呼吸困難等。

間質性肺病有不同成因,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吸煙、服用某些藥物、接受放射治療或免疫治療、病毒或細菌感染肺部等,都會增加患上間質性肺病的風險。簡單來說,只要有外來物質刺激身體,令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反應,肺部組織都有機會出現纖維化情况。

間質性肺病有的成因有很多,吸煙是其中之一,會增加患病風險。如有吸煙習慣人士應盡早戒煙。
間質性肺病有的成因有很多,吸煙是其中之一,會增加患病風險。如有吸煙習慣人士應盡早戒煙。

 

針對發病成因治療 藥物助抑制間纖維化

若懷疑病人患上間質性肺病,一般可透過血液檢查、X光、電腦掃描,以及進行肺功能測試,確診並評估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方法則因應患者的發病成因,例如是因為吸煙引起的間質性肺病,戒煙有助改善情况;因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所致的患者,可使用調節免疫系統功能的藥物,減少免疫系統攻擊肺部間質。至於因不明原因導致的間質性肺病,醫學上稱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目前有兩種藥物有助抑制間質纖維化,減慢肺功能受損程度。

 

相關文章:【戒煙】香港人長壽原因 港大研究:心血管疾病、女性癌症、吸煙相關疾病死亡率較低 梁卓偉:全面禁電子加熱煙

 

不明原因致特發性肺纖維化 受損肺功能不能逆轉

林醫生指出,病人服藥後如果徵狀有所改善,藥物的份量可因應情况減少,甚至停藥。因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引起的間質性肺病患者,服藥後病情改善的機會相當高,不過如果服藥後情况仍未改善,就有機會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對於「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由於藥物只能夠減慢間質纖維化,但不能逆轉受損的肺功能,若纖維化持續惡化,導致肺部功能太差,最壞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考慮肺移植。

要避免間質性肺病,則需要盡量減少肺部組織發炎或纖維化,林醫生提醒,有吸煙習慣人士應盡早戒煙,間質性肺病患者亦可透過適量運動改善肺功能。

 

出現乾咳及氣喘 宜接受肺功能測試

他又提醒,特別是本身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等的高風險人士要加倍注意,萬一出現乾咳及氣喘等病徵,應及早見醫生進行肺功能測試,了解肺功能受影響情况,一旦確認為間質性肺病應及早按醫生建議接受適當治療,以免纖維化情况惡化。

]]>
【新冠疫情】近兩周感染新冠病毒者 6歲或以下兒童佔9% 患者留家怎麼辦?專家:家長照顧7個注意事項 //www.afterroberto.com/%e6%9f%93%e7%96%ab%e5%85%92%e7%ab%a5%e7%95%99%e5%ae%b6%e5%be%85%e5%85%a5%e9%99%a2-%e5%ae%b6%e9%95%b7%e7%85%a7%e9%a1%a77%e5%80%8b%e6%b3%a8%e6%84%8f%e4%ba%8b%e9%a0%85-%e8%a8%98%e9%8c%84%e7%97%85/ Thu, 17 Feb 2022 07:30: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457 【明報專訊】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昨表示,過去14日的個案中,17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佔約17%,6歲或以下兒童佔9%;呼籲家長安排3歲或以上子女接種新冠疫苗,她稱數據顯示打針可減低發生嚴重併發症、入院率及死亡率。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對於10歲以下兒童,英國數據顯示Omicron的影響力與Delta一樣,不過整體新冠病毒對兒童影響一般較小,故毋須特別擔心,不過他亦提醒家長密切留意兒童情况。另有4個兒科醫學組織日前發指引,提醒家長及照顧者應觀察留家待入院病童病情有否惡化,也要記錄病童發病日期及時間,留意體溫、進食量、大小便次數及量。若發現病童有呼吸困難、持續發高燒或進食困難等徵狀,應馬上召救護車入院 (附表:家長照顧留家染疫兒童及青少年 7個注意事項)。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昨稱不贊成兒童獨立送院,擔心引起情緒問題,建議若染疫幼童無長期病且家居環境理想,應容許留家並安排醫生遠程視像跟進病情。

連日大批驗出陽性的市民湧到急症室覆檢,圖為明愛醫院急症室外有不少市民冒寒等候結果,有婦人抱着小孩等候,靠着牆壁休息。(曾憲宗攝,明報資料圖片)
連日大批驗出陽性的市民湧到急症室覆檢,圖為明愛醫院急症室外有不少市民冒寒等候結果,有婦人抱着小孩等候,靠着牆壁休息。(曾憲宗攝,明報資料圖片)

 

近兩周感染新冠個案 9%屬6歲以下兒童

留醫兒童醫院深切治療部的染疫3歲女童前晚離世,成為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第二名死亡兒童,而過去兩周已有近一成患者屬6歲或以下兒童。何婉霞昨稱,女童沒長期病,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但其情况「嚟得突然間好急」,並證實女童死因與新冠病毒有關,故毋須轉介死因庭。她另澄清女童的年幼家人沒感染新冠病毒。除了上述3歲女童,上周五另有一名4歲男童死亡,他在家中被母親發現嘔吐後暈倒,陷入昏迷,送博愛醫院搶救後不治,其後驗出陽性。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5歲以下的幼童要較小心,因為大多數未接種新冠疫苗;而對於10歲以下兒童,英國數據顯示Omicron的影響力與Delta一樣,不過整體新冠病毒對兒童影響一般較小,故毋須特別擔心,不過他亦提醒家長密切留意兒童情况。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或第三針、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2月14日)

 

病徵輕可服感冒藥 持續逾40℃要留意

此外,近期多日錄得逾千人感染新冠病毒,專家估算逾萬患者滯留社區,擔心當中長者或陸續出現重症。醫管局昨日建議照顧者留意幼童和長者病徵,如有微燒應記錄體溫及留意精神狀况。有醫生提醒患者在家要避免與家人接觸,以免傳播。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在港台《千禧年代》說,過去7日共有約1.7萬宗個案,扣除已入住醫院及其他設施者,估計仍有逾萬患者滯留社區,按醫管局初步統計,現時約8000宗屬高風險及需入院個案,他估算當中約1000人為65歲以上,由於大部分長者未接種疫苗,預計有一定比例患者會陸續出現重症。

【新冠疫情】近兩周感染新冠病毒者 6歲或以下兒童佔9% 患者留家怎麼辦?專家:家長照顧7個注意事項

 

醫管局:留家疫童倘微燒 可暖水抹身

何婉霞稱,患者滯留情况不理想,強調幼童及長者均為當局特別關心的群組,若有嚴重病徵會安排首先入院;幼童若輕微發燒,建議家長每4小時量度體溫,以及記錄兒童出入廁所和飲食時間,並留意有否其他呼吸道症狀。她特別提醒家長留意兒童精神狀態,「如發燒但個人都係會玩、有講有笑,相對唔太擔心」,可用暖水抹身控制體溫,而體溫正常會上落,若長期高燒逾40℃要特別留意。

 

梁子超:兒童持續高燒惡化需盡快求醫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說,留家患者應注意醫療需要,輕微病徵應以傷風感冒藥應付,若較多病徵又未能判斷情况,可考慮前往指定診所求助。他建議患者在家盡可能獨留房間及開窗,避免與家人見面;若兒童高燒持續並惡化,需盡快求醫。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怎辦?醫管局7間指定診所預約、染疫者支援熱線、電話會診服務(附專家14建議予家人)

 

何栢良:勿打開向天井窗

何栢良提醒若居住大廈有患者,市民留家時不應打開向天井的窗,在廁所及廚房開抽氣扇時,門應留罅隙,避免將可能帶病毒的空氣抽入屋內。

【新冠疫情】近兩周感染新冠病毒者 6歲或以下兒童佔9% 患者留家怎麼辦?專家:家長照顧7個注意事項

 

4兒科組織發指引 染疫兒童留家 家長7個注意:記錄病徵食量大小便次數

香港兒科醫學會、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香港兒科護理學院、香港兒科護士學會昨發指引,提醒家長及照顧者留家照顧染疫兒童和青少年多個需注意事項(詳見表),包括一旦發現病童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口痛、心跳加速、神志突然轉變或模糊、持續發高燒、抽筋迹象或進食困難等徵狀,應馬上召緊急救護車送院。

 

病童持續高燒呼吸困難即召救護車 照顧者須戴外科口罩減接觸

4個組織提醒家長及照顧者應觀察病童病情有否惡化,如面色變蒼白或呼吸急促,也要記錄病童發病日期及時間,留意體溫、進食量、大小便次數及量。

指引又稱,照顧者須戴外科口罩,亦應幫病童戴上合適大小的兒童口罩,照顧者和病童盡量勿與其他家人接觸,留在房間並關門。

連日不少驗出陽性的市民湧至急症室覆檢,昨日北區醫院急症室外的等候新冠檢測結果的帳篷區內,一名女子與女孩正等候結果。(曾憲宗攝)
連日不少驗出陽性的市民湧至急症室覆檢,昨日北區醫院急症室外的等候新冠檢測結果的帳篷區內,一名女子與女孩正等候結果。(曾憲宗攝)

 

相關文章:【新冠病毒】呈陽性患者在家等候送院擔心傳染家人?綜合專家14建議:戴好口罩獨留房用膳最後洗澡 每天稀釋漂白水清潔

 

劉宇隆不贊成兒童獨立送院 父母陪伴更重要

醫管局表明公院人滿為患,安排染疫兒童家庭送院有困難。劉宇隆不贊成兒童獨立送院,稱父母陪伴十分重要,若獨自前往陌生環境或引起情緒問題,認為不應按年齡「一刀切」,若幼童無長期病且環境理想,應容許留家並安排醫生遠程視像跟進病情。港府今日起把可接種科興疫苗的最低年齡降至3歲,劉建議當局盡快安排外展隊到幼稚園和小學為兒童接種新冠疫苗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昨日表示,公立醫院隔離病牀使用量已近九成,是可接收的上限。圖為昨午一名男士抱着嬰兒到明愛醫院急症室求診,被分流到門外帳篷區等候。(劉焌陶攝)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昨日表示,公立醫院隔離病牀使用量已近九成,是可接收的上限。圖為昨午一名男士抱着嬰兒到明愛醫院急症室求診,被分流到門外帳篷區等候。(劉焌陶攝)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突發腫脹窒息可致命 罕見遺傳病 藥物以急性處理及長期控制為治療目的 //www.afterroberto.com/%e9%81%ba%e5%82%b3%e6%80%a7%e8%a1%80%e7%ae%a1%e6%80%a7%e6%b0%b4%e8%85%ab-%e7%aa%81%e7%99%bc%e8%85%ab%e8%84%b9%e7%aa%92%e6%81%af%e5%8f%af%e8%87%b4%e5%91%bd-%e7%bd%95%e8%a6%8b%e9%81%ba%e5%82%b3%e7%97%85/ Wed, 26 May 2021 07:58: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729 身體不同部位毫無先兆下失控地腫脹,而一旦腫脹的位置是位於咽喉,可以因此堵塞病人的呼吸道,令其在短時間內窒息致命。這種可以影響全身,甚至致命的罕見病,叫「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ereditary Angioedema,簡稱HAE),屬一種顯性遺傳病。betway体彩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醫生解釋,病人因缺乏一種特定蛋白酶或該蛋白酶的功能異常,在其個別的誘因誘發下,突發出現局部性水腫,醫生一般會按病人情况,處方急性及長期控制用的藥物,來降低病發時致命的風險,以及減少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相關文章:【有片】追蹤基因 預知百病 及早應對 減病發率、併發症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病因 過量產生「緩激肽」引發水腫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病因,是源於基因突變或遺傳,令身體缺乏一種「C1抑制蛋白酶」,或其「C1抑制蛋白酶」功能出現異常,令病人出現免疫發炎反應,體內從而不受控地產生另一種蛋白質「緩激肽」(Bradykinin),「緩激肽」會令血管擴張,增加體液通過血管壁進入身體組織,形成水腫。

 

常見發病部位:四肢、面部、腸胃、眼 咽喉腫脹可致命

陳醫生指出,「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常見部位包括四肢、面部、腸胃、眼部等,腫脹程度因人而異,可嚴重至影響日常生活,例如令病人不能睜開眼睛、嘴唇腫脹至不能進食等,腫脹問題可以維持長達3至5天;惟最令人擔心的腫脹部位屬咽喉,當咽喉突發腫脹而又未能及時處理,呼吸道可以被阻塞長達數分鐘,病人可能因而窒息致命。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並沒有明確的誘發因素,誘因更是因人而異,根據文獻記載,常見誘因有荷爾蒙影響、壓力、感染、外來創傷、睡眠不足,甚至個人狀態差等,都可引致病發,因此病發前可謂毫無先兆,防不勝防。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可發生在四肢、面部、腸胃、眼部等,腫脹程度因人而異。若在咽喉部位突發腫脹,呼吸道可以被阻塞,病人可能因而窒息致命。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可發生在四肢、面部、腸胃、眼部等,腫脹程度因人而異。若在咽喉部位突發腫脹,呼吸道可以被阻塞,病人可能因而窒息致命。

 

相關文章:【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屬罕見遺傳病難確診 誤作過敏病症醫治

由於「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屬罕見的遺傳病,即使患者在青少年時期起病發多年,都難以確診;或被誤當作一般過敏病症來醫治,處方的抗敏藥或類固醇,對此病實毫無幫助,未能對症下藥。陳醫生表示,有統計指出「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患者,一生中會有50%機會出現可能致命的咽喉腫脹,因此準確揪出罹患此病的患者尤其重要。

至於應如何診斷,陳醫生指,臨床診斷及問症、了解家族病史非常重要,因為此病屬顯性遺傳病,父或母如帶有致病基因,其子女便會有50%機會遺傳得此病,因此如發現求診者的直系親屬有相類似病徵曾出現,便有需要作更深入的檢測,安排求診者驗血,檢驗免疫系統指數是否異常、血清補體C4的數值及C1抑制蛋白酶水平是否低於正常值等,如符合相關診斷標準,便可確診「遺傳性血管性水腫」,並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

 

兩類處方藥物治療目的有不同:急性處理及長期控制

陳醫生指出,治療目的主要分為「急性處理」及「長期控制」兩部分。急性處理是針對病人當發病時,如何在短時間內紓解病人腫脹的症狀,一般會為病人即時注射血清,補充C1抑制蛋白酶,有呼吸困難的情况則會提供呼吸機輔助呼吸。

長期控制方面,目的是減少發作頻率和減低病發時的嚴重程度,一般會處方口服藥物,以補充C1抑制蛋白酶及抑制免疫系統。現時醫學界推出了新型藥物,其原理是抑制直接導致水腫的「緩激肽」,避免血管擴張,預防病發的有效率達90%,雖然副作用比舊式藥物相對較少,惟部分病人對新藥有過敏反應,因此需密切監察用藥情况。

]]>
轉季氣管敏感或是哮喘發作? 咳嗽、痰多少、喘鳴聲音症狀有不同 //www.afterroberto.com/%e7%a7%8b%e5%88%86%e5%a7%8b%e6%b0%a3%e7%ae%a1%e6%95%8f%e6%84%9f%e6%88%96%e6%98%af%e5%93%ae%e5%96%98%e7%99%bc%e4%bd%9c-%e5%96%98%e9%b3%b4%e8%81%b2%e9%9f%b3%e7%97%87%e7%8b%80%e6%9c%89%e4%b8%8d%e5%90%8c/ Mon, 07 Dec 2020 04:23: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428 近來早晚天氣轉涼,轉季時節往往容易誘發是氣管、皮膚等敏感毛病。雖然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下,人人都戴着口罩,但仍常聽到不少咳嗽、打噴嚏聲音,究竟氣管敏感咳或是哮喘發作呢?有人說長時間咳嗽便會變成哮喘?而哮喘患者一定伴隨着氣管敏感?常見的慢性氣管問題又包括哪些呢?即看呼吸系統科醫生的講解。

【Power Up 推介】GG Immuno-Modulating Essence 免疫平衡素 (40粒) – 提升身體免疫力改善腸道健康。立即網上訂購

轉季氣管敏感或是哮喘發作? 咳嗽、痰多少、喘鳴聲音症狀有不同
(網上圖片)究竟是乾咳、哮喘或是氣管敏感?如果咳嗽超過一星期,宜求醫找出原因。

【網購Power Up】擊退致敏原!Smartech UV除蟎吸塵機助你保持家居清潔,減輕皮膚痕癢、氣管敏感。

氣管敏感者不一定有哮喘

betway体彩 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醫生指出,氣管敏感並不等同哮喘。「兩者的分別在於有哮喘者氣管一定敏感,但氣管敏感者不一定有哮喘。」醫生有時會安排氣管敏感測試來排除哮喘。做法是安排病人嗅某一種藥物,如果嗅到一定含量後,氣管仍不會縮窄,就可以排除哮喘。

轉季氣管敏感或是哮喘發作? 咳嗽、痰多少、喘鳴聲音症狀有不同
betway体彩 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林冰醫生

至於哮喘,則是一個臨牀診斷,醫生根據病史病症就可以斷症。如病人進行肺功能測試後氣管收窄,用藥後得以紓緩,就表示氣管仍有明顯發炎,需加大用藥。

哮喘因天生體質敏感 支氣管擴張咳嗽成因不明

有些病人誤以為咳嗽久了就會變成哮喘,林醫生指出,事實上是不會的。

常見的慢性氣管問題包括哮喘、支氣管擴張及慢性氣管炎。「哮喘的人是天生體質敏感及碰到致敏原才會發病,他們通常是半夜咳嗽,沒有痰的,當有痰即表示差不多是痊癒的時候;相反支氣管擴張的咳嗽通常都是早上較多,並且有痰,但成因不明;至於慢性氣管炎則與長期吸煙有關。」

患有慢性氣管問題的病人,一是氣管內的黏膜腫脹增加分泌;又或者是支氣管擴張後,氣管內的纖毛無法有效掃走分泌物,兩者都會導致痰液積聚在氣管誘發咳嗽。

【網購Power Up與您迎接2021農曆新年】賀年佳品優惠高達4折:米芝蓮星級食府盆菜、老字號參茸海味、歐洲製精緻餐具、陳年雲南普洱、人氣家電;款式多達80種,立即訂購。(優惠期至2021年2月10日)

咳嗽是一種反射反應

究竟什麼是咳嗽呢?林醫生闡釋,咳嗽是一種反射反應,用來保護氣管。氣管只有一種感覺,就是咳嗽前喉嚨有痕癢感覺,當感覺痕癢即代表氣管有外來物,把異物咳出,有助保持氣管暢通。

養和特稿,過敏系列,哮喘,鼻敏感,喘鳴,過敏症狀,吸入式類固醇,舒張劑,氣管過敏,哮喘斷尾,asthma,allergies
若哮喘發作次數愈多,可能會令肌肉因為持續收縮而引起永久性結構改變,日後斷尾的機會也較低。故此如有懷疑,應盡早求醫,及早治療,可增加「斷尾」機會。(網上圖片)

乾咳痰較少 長期鼻水倒流刺激喉嚨成久咳

林醫生指,凡是咳嗽都是因為氣管內有痰涎或異物,所謂的「乾咳」只是痰比較少,所以當事人感覺不到。其實氣管平時都有分泌物,此分泌物用作黏着塵埃等微小異物,再由氣管內的纖毛掃上咽喉,然後吐出或吞下,從而保持氣管乾淨。如果氣管長期有分泌物積聚,或長期鼻水倒流刺激喉嚨,就會形成「久咳」。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會導致久咳,所以如果咳嗽超過一星期,就要求醫找出原因。

鼻水倒流、胃酸倒流可引致咳嗽

此外,有些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便會咳嗽,例如從戶外走進冷氣場所,或者上車後,這通常是鼻敏感引致的鼻水倒流。有些人則在飯前飯後會咳嗽,這通常是胃酸倒流所致。

哮喘發作:咳嗽、呼吸困難、hehe聲喘鳴 及早正視

患有哮喘的小朋友,病發時會出現什麼症狀呢?betway体彩 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醫生表示,一般會出現咳嗽、呼吸困難及「hehe」聲的喘鳴等症狀,有時甚至需要入院治理,令家長十分擔心。他提醒家長,若小朋友的哮喘持續不受控,一定要正視,例如一個月有一晚以上「咳醒」或使用氣管舒張劑多於每星期兩次,日間活動力下降、肺功能下降,又或每年多於一次病發入院等,都顯示病情不穩定。

養和特稿,過敏系列,哮喘,鼻敏感,喘鳴,過敏症狀,吸入式類固醇,舒張劑,氣管過敏,哮喘斷尾,asthma,allergies
betway体彩 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醫生表示,兒童哮喘若能受到控制,日後斷尾的機會較高。

按醫生指示服類固醇 避免自行停藥

吳醫生強調,哮喘不受控的其中一個常見原因,是不少人對類固醇藥物仍存有誤解,以為治療哮喘的吸入式類固醇會帶來嚴重副作用,於是見病情剛好轉便自行減藥或停藥。

「吸入式類固醇的劑量遠低於口服類固醇,故副作用十分低,患者毋須過慮,應按照醫生指示用藥,否則或導致病情反覆,減藥也要病情持續受控3個月或更長時間才作考慮。」

勿小看「心口痛」 及早求醫找出病源

若懷疑小朋友有哮喘,例如出現持續咳嗽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又或孩子表示「心口唔舒服」、「心口痛」等,吳醫生籲盡早求醫接受診斷,有助及早治療,效果會更理想,也可減低引發其他併發症的機會。

寫哮喘日記助醫生評估 日常做運動穩定病情

吳醫生表示,家長不妨為小朋友填寫哮喘日記,有助醫生評估病况和進度,提供清楚明確的行動指引,讓家長因應症狀而作出相應的處理,例如當用藥後仍然氣喘便要立即入院,避免延誤處理。

至於患童平日應多做運動,以及補充維他命D等,有助提升健康水平,幫助穩定病情,不會因為哮喘而無法上運動課或影響睡眠質素。

臨牀所見,大部分哮喘個案均有其他過敏症狀,因此醫生需要整體分析及評估,找出問題的根源作正確處理。

]]>
戴外科口罩運動 汗濕黏實 易暈易傷 //www.afterroberto.com/%e6%88%b4%e5%a4%96%e7%a7%91%e5%8f%a3%e7%bd%a9%e9%81%8b%e5%8b%95-%e6%b1%97%e6%bf%95%e9%bb%8f%e5%af%a6-%e6%98%93%e6%9a%88%e6%98%93%e5%82%b7/ Mon, 14 Sep 2020 07:57: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262 【明報專訊】防疫限制進一步放寬,部分運動場所、健身室重開。戶外運動可豁免戴口罩,但室內運動必須戴上口罩。

疫情之下,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與防疫同樣重要。惟面上口罩除增加運動時的不適,汗水沾濕也令口罩失去防疫保護,兼且阻礙呼吸,內地曾有人戴口罩跑步「爆肺」的個案。戴口罩做運動究竟有什麼風險?

戴外科口罩運動 汗濕黏實 易暈易傷
立體口罩——若運動時佩戴外科口罩感呼吸困難,專家建議可考慮選用立體口罩,口罩內有更多空間。(recep-bg@iStockphoto)

 

口罩濕 阻散熱易中暑

戴口罩做運動有何問題?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運動創傷科主任容樹恒指,做運動時呼氣及吸氣量變大,呼氣時釋出二氧化碳,若戴口罩做運動,除了較侷促,部分二氧化碳亦會累積在口罩內,令人不斷吸入二氧化碳,或導致頭暈。另外,運動時身體靠皮膚、排汗及呼氣來散熱,若戴口罩做運動,呼出有水分的氣體,不但會令口罩變濕,影響透氣度,更會影響身體散熱,容易出現中暑心跳加速等徵狀。

戴外科口罩運動 汗濕黏實 易暈易傷
口罩沾濕——戴口罩運動時,口罩會被汗水弄濕,防疫能力下降,而且導致口罩緊貼面部,令人不適。(Marcos Calvo@iStockphoto)

 

容樹恒又表示,口罩被汗水弄濕,不但降低防疫能力,亦會因而緊貼面部,甚至凹陷至「魚嘴」形,令人不舒服;往往需要邊做運動邊調整口罩,有可能因分心或反應不及而引致意外受傷,曾有人在踏單車時用手調整口罩而「炒車」。另外,有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病,如心臟病高血壓哮喘等,都不太適合戴口罩做運動,因他們身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戴着口罩做運動,有可能令疾病發作。

 

戴外科口罩運動 汗濕黏實 易暈易傷
容樹恒(受訪者提供)

 

研究:心率升10% 提早疲勞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早前與中大運動醫學團隊合作,找來23名健康人士,於實驗室內跑步機以每小時4公里的速度步行6分鐘,分別量度戴口罩和不戴口罩下,心率及主觀感覺疲勞指數(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的變化,研究已在7月發表於Th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rthroscopy, Rehabilitation and Technology。

戴外科口罩運動 汗濕黏實 易暈易傷
雷雄德(資料圖片)

研究發現,戴口罩做運動的心率一般上升5%至10%。戴口罩時心率和RPE分別為每分鐘128下和12.7;沒戴口罩心率和RPE則分別124下和10.8。RPE量表參考自Borg Scale,從6到20來描述自己的勞累感,6代表「沒有勞累感」,20則代表「非常、非常辛苦」。一般來說,將評分乘以10便大約等於當時的心率。研究結果反映戴口罩做運動會使心跳率上升,以及提早出現疲勞。雷雄德警告:「不能小覷這4下!」是次測試者平均年齡約33.8歲,但對於50、60歲人士,這幾下心率差別就更大。健康人士、運動員,心跳加快幾下未必會有問題,但體質較弱、長期病患、呼吸系統有問題的人而言,有可能引致不適或暈倒。

 

「嗍大啖氣」 增心臟負荷

成人在靜態時,通氣量(吸入或呼出空氣量,ventilation)約每分鐘5公升,做中等至高強度運動時則達30至50公升,但戴上口罩會影響通氣量。「戴口罩時大啖吸氣、呼氣,你都會感到口罩頂着!」這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促使身體「嗍大啖啲氣」提高呼吸頻率,令心臟負荷增加。而且口罩阻礙二氧化碳排走,二氧化碳積聚讓人疲倦。雷雄德提醒,提早出現疲勞有可能增加受傷風險。以行山為例,原先有體力行5小時,但戴着口罩行山可能3小時已感到疲累,導致抽筋、失足等潛在風險。若要在運動時戴上口罩,宜將運動強度調低。

 

吸二氧化碳易攰 宜調低運動強度

一般人沒有專業監測儀器,該如何判斷運動強度?容樹恒指,用運動手表量度運動時心跳率,再計算自己的最高心跳率(220-年齡),可估算運動強度。以40歲人士為例,最高心跳率為220-40(年齡)=180下/分鐘,當運動時心跳率達最高心跳率的50%,即每分鐘90下,屬低強度運動,如拉筋、伸展;達最高心跳率60%屬中強度運動;70%至80%屬高強度級別。

如沒有量度心跳率的器材,亦可用「講話測試」粗略估算運動強度,若運動時可講出完整句子,屬低強度運動的標準;但如果氣喘、未能講出完整句子,已屬高強度訓練。

 

文:李祖怡、姚穎彤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