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咬症狀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Fri, 27 Oct 2023 04:52:2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叮咬症狀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遠足行山小心8 類蛇蟲蚊蜂 被叮咬症狀 專家提醒宜忌急救法 //www.afterroberto.com/%e9%81%a0%e8%b6%b3%e8%a1%8c%e5%b1%b1%e5%b0%8f%e5%bf%83%e8%9b%87%e8%9f%b2%e8%9a%8a%e8%9c%82-%e8%a2%ab%e5%8f%ae%e5%92%ac%e7%97%87%e7%8b%80-%e5%ae%9c%e5%bf%8c%e6%80%a5%e6%95%91%e6%b3%95/ Fri, 27 Oct 2023 04:46: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135

【明報專訊】天氣清涼,是遠足行山旺季,不少戶外活動愛好者蠢蠢欲動,準備登山、露營,享受森林浴。然而,台灣近期接連發生山友遭蜂群攻擊受傷甚至死亡事件,香港早前亦有一名漁護署職員被野蜂螫傷後死亡。野蜂是否特別可怕?(編按:有專家提醒,必須注意以下8類蛇蟲,包括蜜蜂、蚊子、臭屁蟲、隱翅蟲、蟎、蜱、水蛭、蛇,一旦跟牠們「遇上」,要怎樣做才適合?若被叮咬或吸血,會出現哪些症狀?有「急救」和避開蛇蟲的方法嗎?)

遠足行山小心8 類蛇蟲蚊蜂 被叮咬症狀 專家提醒宜忌急救法
(設計圖片,xijian、gabort71、MatoomMi、VikiVector、Inna Kharlamova、alexandragl1@iStockphoto/明報製圖)

遠足行山遇上8 類蛇蟲蚊蜂怎辦?被叮咬症狀?

一說起蜂螫,攀山專家鍾建民表示,「登山常客普遍都試過被蜂螫,身邊山友不少有此經歷」。臨牀毒理科專科醫生馮顯達亦表示,「全年均有市民被蜂螫,需要到急症室求醫,以屯門醫院為例,平均每日1宗」。踏入遠足旺季,馮顯達提醒,必須注意以下幾類蛇蟲及留意傷勢。

遠足行山小心8 類蛇蟲蚊蜂 被叮咬症狀 專家提醒宜忌急救法
鍾建民(資料圖片)
遠足行山小心8 類蛇蟲蚊蜂 被叮咬症狀 專家提醒宜忌急救法
馮顯達(受訪者提供)

1.蜂螫可致敏 暈眩休克奪命

坊間對蜂類認知少,常常誤解蜂螫等同「畀蜜蜂針」。事實上,蜂主要分兩大類,蜜蜂及黃蜂(又稱「胡蜂」);前者毛少偏胖,後者毛多偏瘦。蜜蜂針刺有倒鈎,螫人後針刺留在人體皮膚上,蜜蜂不久便會死亡。黃蜂針刺則沒有倒鈎,可以無限次針螫。因蜂螫入急症室的求醫者,一般沒有針刺留在皮膚上,故推斷以黃蜂針螫為主。

遠足行山小心8 類蛇蟲蚊蜂 被叮咬症狀 專家提醒宜忌急救法
黃蜂一般不愛受干擾,愛於樹上築巢。(陳偉強提供)

蜂螫傷口症狀:大面積腫脹 難呼吸低血壓

一般來說,蜂螫傷口會有疼痛、灼熱及痕癢感,並可能出現紅腫,形成小腫塊,一般數日後消退。少數人會出現較嚴重過敏反應,如大面積局部腫脹,甚至全身出疹;或影響其他器官,令氣管收窄致呼吸困難、心跳加速、血壓過低,出現暈眩或過敏性休克,嚴重可以危及生命。

建議:勿尖叫 蹲下護頭慢慢逃 硬卡刮走毒刺

遇蜂群襲擊,不要驚慌逃跑,應蹲下保護頭部及用衣物遮擋減少皮膚外露,慢慢離開;蜂類對聲音及震動特別敏感,遠足時切勿嘈吵或尖叫,以免觸動蜂群。一旦被蜂螫而有過敏反應,應盡快到醫院求診。若遇到蜜蜂針螫,發現皮膚留有針刺,傷者可依據針刺插入皮膚的方向,利用信用卡等硬卡將它刮走,減少針刺上毒囊裏的毒液滲入體內而出現較嚴重反應。另可冷敷傷口約30分鐘,減輕疼痛及腫脹。


相關閲讀:【頭暈】暈眩原因多 月經痛? 低血鈉? 心臟有問題? 臨床問診助找出致暈元兇(附緊急應變方法)


2.蚊叮 數日後發燒嘔吐快求醫

在香港傳播疾病的蚊,主要包括三帶喙庫蚊及白紋伊蚊,前者可傳播日本腦炎,後者則引發香港常見的登革熱,以及小量個案的基孔肯雅熱。

蚊叮咬症狀:痕癢紅腫 2至3日消退

被蚊叮咬後會痕癢及少許紅腫,可塗消腫藥膏,2至3日便會消退。萬一數日後出現頭痛、發燒、紅疹、嘔吐或關節痛等症狀,有可能受到病媒蚊如三帶喙庫蚊或白紋伊蚊叮咬,在潛伏期後開始發病,患者應盡快求醫,以減低併發症和死亡風險。

建議:穿長袖衫 噴蚊怕水

郊遊遠足時盡量穿長袖衫,噴蚊怕水。

遠足行山小心8 類蛇蟲蚊蜂 被叮咬症狀 專家提醒宜忌急救法
依足指示安全使用蚊怕水,可遠離登革熱等疾病。(Liudmila Chernetska@iStockphoto)

相關閲讀:【瘧疾】瘧蚊叮咬出現發燒、嘔吐等5個徵狀可併發貧血、昏迷 慎防蚊子傳播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


3.臭屁蟲噴毒液 傷眼可致盲

臭屁蟲多於6至12月中出現,體長約12至17毫米,多於葉底或樹丫位產卵,孵化成蟲。臭屁蟲雖然不會咬人,但帶有毒囊,受到驚嚇會噴出腐蝕毒液,傷及人體皮膚。

被毒液濺中症狀:皮膚紅腫熱痛 8至10日康復

臭屁蟲的毒液若濺到皮膚,會引起紅腫、灼熱,疼痛等症狀,及時治療的話一般8至10日會康復。但若毒液濺到眼角膜,後果可以很嚴重,不止可導致發炎,更可能影響視力,甚至致盲,故必須盡早求醫。

建議:卡片或紙張撥走 毒液噴到盡快求醫

對付臭屁蟲的蟲卵,可戴着手套或用柔軟工具輕輕搣走,避免弄穿蟲卵。若遠足時,遇上已孵化的臭屁蟲,可以使用卡片或紙張撥走。如果被毒液噴到,應盡快診治。

4.隱翅蟲被拍打釋毒素 傷皮膚

隱翅蟲狀似白蟻,但屬甲蟲類,體長約7至10毫米,頭部為黑色,腹部以下為橘紅色和黑色相間。不少人遇上昆蟲即會拍打,但隱翅蟲不會主動咬人或螫人,拍打反而令牠釋放體內毒素,傷害人體皮膚。

拍打致釋放毒素症狀:疼痛搔癢 或長膿疱水疱

患者皮膚會感到灼熱,然後疼痛和搔癢,甚至出現膿疱或水疱等。及早透過藥膏或口服藥治療,數日便康復;但如果傷口沒有妥善處理,會出現密集水疱,容易波及傷口附近的皮膚,令癒合期延長至10多天,而且康復後疤痕亦相對較大。

建議:勿拍打 宜吹走或撥走

不要拍打隱翅蟲,可吹走或撥走牠,遠離皮膚以減低毒液傷害。

5、6.蟎及蜱「隱形殺手」傳播叢林性斑疹傷寒或斑疹熱

蟎體長約1至2毫米,蜱體長約3至6毫米,均似蜘蛛有8隻腳,兩者均滋生在溫暖潮濕、雜草叢生的地方,為傳播疾病的媒介。前者會傳播叢林性斑疹傷寒,後者則傳播斑疹熱。但一般人被叮咬後未必有感覺,感染數日後才發病,絕對是隱形殺手級別。

被叮咬症狀:發燒頭痛 穿鑿狀皮膚潰瘍 淋巴腺腫痛

一旦被蟎或蜱叮咬,感染叢林性斑疹傷寒或斑疹熱,可致發燒、頭痛及肌肉痛等症狀。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數日後才發病,被咬位置常現穿鑿狀皮膚潰瘍或結痂,附近淋巴腺腫痛等症狀。若延誤醫治,細菌經微絲血管入侵內臟,可令手指或腳趾壞死,嚴重需要截肢,甚至致命。

建議:皮膚現黑色結痂快求診

一旦有以上症狀,特別是遠足後皮膚出現黑色結痂,必須盡快求診。


相關閲讀:出門旅遊慎防傳染病的5個問題  發燒腹瀉即求醫?做好3大準備減中招風險


7.水蛭爬上腿吸盤吸血 勿蠻力扯走

水蛭又稱為吸血鬼,生活在野外密林及山澗中。香港水蛭一般有2至3厘米長,肉眼容易察覺,末端有一個強大吸盤,以血液為食物,透過視覺、嗅覺、振動和溫度來檢測溫血動物。遠足期間,不少人穿短褲,雙腿皮膚外露,一旦被水蛭偵測到,會爬上遠足人士的腿部,以吸盤緊緊咬住吸血。

被吸血症狀:皮膚麻木感染發炎

水蛭吸血時會同步釋放麻醉劑,令皮膚麻木,故不少人未能即時察覺。一旦帶有傷口,容易受到感染及發炎。

建議:忌山澗洗面游水 搽食鹽刺激「鬆口」

切忌在山澗洗面或游水。一旦遇上水蛭,切勿以蠻力扯走,以免吸盤留在傷口,引發皮膚撕裂而受感染,以及毒液留在皮膚而發炎。可以搽上食鹽,刺激水蛭鬆口。

8. 蛇大多膽小受威脅反擊 港九成個案青竹蛇咬

大部分蛇都是膽小,只在受到威脅時,才出於畏懼及自保而反擊。香港常見毒蛇,包括青竹蛇、飯鏟頭、金腳帶、銀腳帶等,而本港的毒蛇咬傷個案,逾九成都是被青竹蛇咬。

蛇咬症狀:不同蛇種 傷害大不同

不同蛇種的毒性,具有不同傷害力。

•青竹蛇:毒性較輕,傷口立刻感到痛楚,數分鐘後傷口局部腫脹。若未經治療,一般數小時後可能出現中血毒,嚴重會流血不止,危及生命。

遠足行山小心8 類蛇蟲蚊蜂 被叮咬症狀 專家提醒宜忌急救法
被青竹蛇咬傷,數分鐘後傷口局部腫脹,應及早治療。(馮顯達提供)

•銀腳帶、金腳帶:痛楚十分輕微,甚至沒有特別紅腫,但其毒液屬於神經毒素,毒性極高,可抑壓中樞神經。若被咬傷,又未有任何治療,數小時後會出現呼吸困難,以致窒息毒發身亡。

•飯鏟頭:傷口疼痛及紅腫,最嚴重中毒情况可潛伏1至2日,毒液可破壞人體皮膚、皮下脂肪、肌肉及神經線等組織,令皮膚壞死。故被咬傷後,必須留意傷口附近有沒有瘀血和水疱,水疱下的皮膚隨時已受毒液傷害而壞死。

建議:克制減慢中毒 影相辨蛇助診治

遇蛇時要保持冷靜,慢慢後退,與蛇之間保持至少2米距離。一旦被蛇咬傷,盡力克制情緒及減少大動作,以免肌肉收縮加劇中毒速度。若手部受傷,可先透過如三角巾或皮帶,固定傷口位置在心臟水平,盡快到醫院接受治療。公立醫院有不同血清,專治不同蛇毒,故提醒傷者緊記蛇的外貌及顏色,在安全情况下拍照,以便醫療人員分辨蛇種,對症下藥。

防蛇蟲貼士:穿淺色衣服 勿噴香水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副會長陳偉強表示,即使大眾不懂分辨蛇蟲,但應懂得避開危險。他提出下列遠足時的防蛇蟲貼士:

遠足行山小心8 類蛇蟲蚊蜂 被叮咬症狀 專家提醒宜忌急救法
陳偉強(受訪者提供)

 ‧  宜穿淺色衣服,勿太鮮艷,減低吸引蜂群的風險

‧用行山杖時勿到處觸碰,免觸動蜂巢或蛇棲息位置

‧勿噴香水,以免氣味吸引昆蟲

‧帶備具DEET成分的驅蚊液

5個基本裝備貼士

攀山專家鍾建民則認為,即使短途遠足,都應有合適行山衣著及裝備,絕對是最基本保護。

1.背囊輕便、貼身,減少負重

2.輕身速乾、排汗散熱的運動衣配長褲,減少皮膚外露

3.行山帽既可防曬,也可保護頭部

4.足夠飲用水,以便補充水分

5.帶備簡單急救用品,以防萬一

文:黃碧文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