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17 Jul 2024 04:51:10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卵巢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www.afterroberto.com/%e8%aa%8d%e6%b8%85%e5%ad%90%e5%ae%ae%e8%82%8c%e7%98%a4-%e6%9c%b1%e5%8f%a4%e5%8a%9b%e7%98%a4-%e5%8d%b5%e5%b7%a2%e6%b0%b4%e7%98%a4-%e5%8d%b5%e5%b7%a2%e7%99%8c%e7%97%87%e7%8b%80%e5%90%84%e4%b8%8d/ Wed, 17 Jul 2024 04:29: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94 【明報專訊】女士經常感到肚脹脹,以為是脂肪纏身,努力節食做運動,奈何「肚腩」仍在。或人到中年,女士出現滲尿或尿頻,以為是老化徵兆。專家提醒,腹部隆起未必是脂肪積聚,小心是子宮或卵巢問題引起;而泌尿科問題亦可能與婦科腫瘤有關。女士們要認清子宮肌瘤、卵巢水瘤、朱古力瘤,甚至癌腫瘤的症狀,切勿掉以輕心。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個案無關,Thitima Uthaiburom@iStockphoto)

六旬婦子宮肌瘤愈來愈大 拖延至腹墜腰痛

過去數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不少女士因擔心染疫而避免出入醫務所,未有依時接受婦科檢查。婦產科專科醫生李文軒指出,一名年逾六旬病人,雖知自己患有子宮肌瘤,但過去數年一直拖延不處理,肌瘤愈來愈大導致腹部又重又墜,腰部亦疼痛,最終開刀將肌瘤切除。「很多女性以為停經後便毋須每年驗身,這觀念並不正確。」年過25的女士應每年主動安排婦科檢查,如超聲波檢查,最少每3年接受1次抹片檢查。一旦發現異常情况,應遵循醫生建議監察病情或接受治療。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年過25的女士應每年主動安排婦科檢查,如超聲波檢查。(Master_Video@iStockphoto)

肌瘤壓迫膀胱 引發慢性尿瀦留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林建文指出,曾有女病人因小便異常求醫,她經常有尿意、感覺排尿不清,出現慢性尿瀦留。引起慢性尿瀦留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另外,由於膀胱位於子宮前方,這名病人因子宮肌瘤壓迫膀胱引發慢性尿瀦留,最終轉介婦科跟進。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林建文(受訪者提供)

李文軒教大家認清子宮肌瘤、卵巢水瘤、朱古力瘤、癌腫瘤的症狀。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子宮肌瘤 向外長尿頻 向內長經血多

症狀:經血量大、經痛、便秘、不孕、尿頻

子宮肌瘤十分常見,李文軒指出,約三至四成女士會有子宮肌瘤,若肌瘤只有1至2厘米,一般沒有明顯病徵。但當肌瘤變大或向外生長,患者可能感到腹部有下墜感、背痛,甚至有可能壓迫膀胱或腸道,引起尿頻、大便稀爛等情况。若肌瘤向內生長,則會出現經血過多。肌瘤可生長逾20厘米,重達4公斤,尤其患者如經常服用含激素的食物或營養補充品,肌瘤會愈長愈大。

子宮肌瘤若沒壓迫子宮腔,通常沒有病徵,可持續觀察;當持續增大且影響生活,便應考慮手術切除。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朱古力瘤 性交痛 血崩

子宮腺肌症症狀:經血量大甚至血崩、嚴重經痛、子宮腫大、不孕、性交疼痛

朱古力瘤症狀:經血量大、經痛、異常出血(如兩次經期之間不規律出血)、慢性盆腔痛和下背痛、性交疼痛、懷孕困難、大小便疼痛或出血

子宮腺肌症和朱古力瘤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李文軒解釋,正常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內壁,隨月經周期變化,子宮內膜脫落,形成經血從陰道排出。若子宮內膜異常地生長在子宮肌肉層,導致發炎、子宮肥大,引發子宮腺肌症,又稱子宮腺肌瘤。若子宮內膜異常生長在卵巢上,不能正常排出,積聚充血形成囊腫,就是大家經常提及的朱古力瘤。

子宮腺肌症或朱古力瘤患者,會有經痛、經血過多甚至血崩等情况。不少女士認為經痛是平常事,但嚴重經痛,即使服用止痛藥仍無法紓緩,影響日常生活,就可能是身體警號,應盡快求醫。

病情輕微者,可採用保守治療,透過口服避孕藥、注射避孕針、荷爾蒙治療等,控制增生和改善經痛。當朱古力瘤大過5厘米,生長速度快,出現下腹劇痛或腫瘤指數異常,便應採取單孔或多孔腹腔鏡切除手術。而子宮腺肌瘤邊界不明顯,年輕仍打算生育的患者,建議手術切除腺肌瘤,盡量保留子宮;若屬瀰漫性腺肌症,需以手術將子宮壁切薄。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李文軒(受訪者提供)

卵巢水瘤 愈長愈大 提防惡性

症狀:盆腔疼痛及有壓迫感、腹圍變粗或腹部有異物感、月經紊亂、惡心或嘔吐、性交疼痛

女性每月排卵周期,卵子成長過程中會有液體聚集形成濾泡,大多數為功能性,通常在1至3個月內自行消失。但極少數情况下,濾泡沒有消失且變大,形成水瘤。

水瘤若屬良性,直徑小於5厘米,建議持續觀察,未必需要即時處理;但水瘤沒有縮小或消失,可考慮用腹腔鏡手術摘除。若愈長愈大,有下墜感,則要提防是否惡性腫瘤,需要進一步檢查。


相關閲讀:【女性疾病】 什麼是朱古力瘤、畸胎瘤和囊腺瘤? 認清病理性卵巢囊腫 有致併發症或癌變可能


卵巢癌 位於盆腔深處 早期不易發現

症狀:小便頻密、大便困難、性交疼痛、腰背痛、腹脹

卵巢癌位於盆腔深處,早期不容易發現。但如有家族病史、未曾懷孕、55至75歲或已達更年期女性就需注意。

中醫意見:肝脾腎失調 積聚血瘀

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異位均是常見婦科病。註冊中醫胡子軒指出,子宮肌瘤病機為瘀血內停,涉及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或因氣滯、痰濕、寒凝積聚血瘀,在子宮形成腫塊。本病虛實夾雜,虛是正氣虛弱,臟腑功能不足;實是瘀結的癥塊。中醫治療可令肌瘤生長減慢或縮小,如屬肌肉層肌瘤,治療效果會較好,若是黏膜下肌瘤,效果則較差。

此外,如肌瘤小於5厘米,療效較顯著,超過6厘米或夾雜其他病症,建議手術處理。

認清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卵巢水瘤、卵巢癌症狀 尿頻、經血量、腰背痛各不同
胡子軒(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經期不準、經血過多、有血塊是婦科病抑或癌症警號?收經後出血? 7個關於經期的疑惑


改善子宮肌瘤要點:

  • 避免吃含荷爾蒙食品,如蜂王乳、月見草油、魚卵、蝦卵、明太子,蟹黃、蛋黃、罐頭食品等
  • 減少接觸環境荷爾蒙,如塑膠製品、清潔劑、農藥、香水
  • 補充維他命D,如乳製品、三文魚、吞拿魚、沙甸魚、冬菇等
  • 養護肝臟,晚上11時前入睡,避免飲酒和高鹽高油飲食,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椰菜花等
  • 多做運動,保持心情舒暢
  • 勿胡亂進補

子宮肌瘤湯水推介:

材料:山楂15克、陳皮10克、玫瑰花5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500毫升水煎約20分鐘,或熱水焗泡10分鐘

功效:山楂能散瘀去積,陳皮化痰理氣,玫瑰花疏肝解鬱,三藥合用能改善經痛,減慢子宮肌瘤生長

註:孕婦及行經期間避免飲用

子宮內膜異位致經痛 不宜飲薑茶

至於子宮內膜異位,胡子軒指屬癥瘕、痛經、不孕及月經失調範圍,中醫認為是血瘀症,亦是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引致,病機是「經血逆流」。現代中醫一般會結合西醫的病理,按照中醫「離經之血」形成瘀血的治療方法。

女性認為經痛屬虛寒症狀,會飲用黑糖薑茶。但胡指出,部分經痛屬於實熱,盆腔反覆充血及處於發炎狀態,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多屬後者,不適宜飲用薑茶。


相關閲讀:子宮肌瘤成因不明?患者或有經血過多、尿頻等徵狀  微創手術切除前的考慮因素


改善子宮內膜異位要點:

  • 多吃抗氧化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番茄等
  • 少吃高反式脂肪食物,如油炸、加工食物,以及紅肉和辛辣香燥食物

子宮內膜異位湯水推介:

材料:益母草15克、大棗2粒

做法:材料加500毫升水煎約20分鐘

功效:益母草活血調經,大棗能補中益氣,益母草性味偏涼,合用幫助月經之血正常流出,降低發炎狀况

註:經前3至5天飲用,孕婦不宜

文:彭彥怡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三大婦科癌症】解構早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4%b8%89%e5%a4%a7%e5%a9%a6%e7%a7%91%e7%99%8c%e7%97%87-%e8%a7%a3%e6%a7%8b%e6%97%a9%e6%9c%9f%e5%ad%90%e5%ae%ae%e9%a0%b8%e7%99%8c-%e5%ad%90%e5%ae%ae%e5%85%a7%e8%86%9c%e7%99%8c-%e5%8d%b5%e5%b7%a2/ Fri, 29 Dec 2023 04:15: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811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是本港常見的婦科癌症,大多早期徵狀不明顯,容易延誤治療時機。及早發現、診斷和接受治療,有助提升患者的治癒機會和存活率。醫生會按病灶的影響範圍為病人建議合適的治療方案,屬早期的婦科癌症患者一般可通過手術切除腫瘤,中或晚期、已擴散或腫瘤體積大的病人雖然未必適合接受手術,但目前也有不同方式,例如先進行放射治療及化療等,使腫瘤縮小後再做手術切除,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預後。

全子宮、兩邊卵巢切復發風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醫生表示,女性的卵巢較細,正常大約只有3厘米,而且位於盆腔內,所以即使卵巢出現腫瘤,甚至大至10厘米,患者都可能全不知情,只出現腹脹、餐後腹部不適、輕微腹痛等不明顯的徵狀,容易被忽視。若懷疑屬卵巢癌,醫生一般會先安排超聲波檢查,一旦有異常便會安排接受電腦掃描或正電子掃描,檢查癌症有否轉移。卵巢癌一般需要手術協助確診,術前病人需要接受詳細評估包括檢視腫瘤標記和惡性風險指數等,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組織作病理診斷,判斷癌症分期,協助醫生針對性地制定治療方案。

卵巢癌的第一線治療是以手術切除。譚醫生表示,由於卵巢癌復發率高,因此即使患者只有一邊卵巢患癌,為安全起見一般都會建議患者把兩邊卵巢、兩條輸卵管及全子宮一併切除,以減低復發風險。若患者希望保留生育能力,則可與視乎情況採取單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


相關閲讀:【婦科病病徵】卵巢癌徵狀如消化不良、腹脹?子宮內膜癌陰道異常出血?注意5大常見徵狀


子宮頸癌:子宮頸錐形切除術

至於子宮頸癌,早期病徵包括收經後、行房後或不規則出血,但譚醫生指出,大部分早期子宮頸癌患者都沒有任何徵狀,而是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測發現異常後才被診斷出來。因此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十分重要,當出現上述提及的徵狀都應及早求醫檢查,抽取子宮頸活組織檢驗作診斷。

譚醫生表示,大部分早期子宮頸癌患者都可以透過手術治療,手術後病人的存活率大多理想。腫瘤較小的子宮頸癌病人,可考慮接受錐形切除手術,經陰道切除子宮頸的圓錐形部分;或進行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經陰道、腹部或微創腹腔鏡,切除子宮和子宮頸,部分較年輕的患者可視乎情况,保留子宮、輸卵管和卵巢,以保存生育能力。如患者年紀較大,手術及麻醉的風險較高,醫生可能會建議其他治療選項,例如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團隊幕後三大專業 各司其職精準追擊腫瘤 跨團隊合力擊退癌魔


子宮體癌低擴可採用微創腹腔鏡手術

上述講解的子宮頸癌和卵巢癌都是大眾較常聽到的,但其實最常見的婦科癌症是子宮體癌,它在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中排第4,每年逾1,200宗新症。譚醫生指出,子宮體癌早發現所以較不易擴散,因此早期子宮體癌的治愈率可達九成。要診斷子宮體癌,醫生可透過子宮內膜抽吸術,或進行宮腔鏡檢查和刮宮術,從子宮內膜抽取組織化驗。

一旦確診為子宮體癌,不論分期,若病人適合進行手術,手術仍屬標準治療方案。早期低擴散風險的子宮體癌患者一般可透過微創腹腔鏡手術,切除子宮、雙側輸卵管及卵巢,不能進行腹腔鏡會建議開腹手術;高擴散風險的患者需要同時進行盆腔淋巴結切除術,作仔細的手術分期,以制定合適的術後輔助治療。

譚醫生提醒,婦科癌症較常見徵狀包括陰道出血、陰道分泌帶血或有異味、陰唇疼痛、腫瘤擴散引致背或腹痛、腹部出現腫塊等等,建議女士定期接受婦科檢查,以便及早確診和接受適當治療。他補充,早期與後期的婦科癌症,五年存活率可以相差很遠。以卵巢癌為例,第1期存活率達九成,第2期只有六成,第3期更降至只有三至四成,因此建議女性每年接受卵巢癌篩查。其他婦科癌症現時雖未有篩查指引,但如果女性有性行為,建議25歲起每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若首兩次結果正常,便可每隔3年檢查一次。

【三大婦科癌症】解構早期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是本港常見的婦科癌症,早期徵狀並不明顯。(明報資料圖片)
]]>
養和港大研究:乳癌卵巢癌逾4%帶非BRCA基因突變 帶TP53或年輕發病、雙側乳癌 //www.afterroberto.com/%e9%a4%8a%e5%92%8c%e6%b8%af%e5%a4%a7%e7%a0%94%e7%a9%b6-%e4%b9%b3%e7%99%8c%e5%8d%b5%e5%b7%a2%e7%99%8c%e9%80%be4%e5%b8%b6%e9%9d%9ebrca%e5%9f%ba%e5%9b%a0%e7%aa%81%e8%ae%8a/ Wed, 15 Nov 2023 10:16: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316

在2020年錄得女性的癌症新症中,乳癌和卵巢癌共佔約32%,亦是本港女性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有10至15%的乳癌患者是由基因突變遺傳所致,最常見基因突變出現在BRCA1或BRCA2。養和醫療集團、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及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綜合過去10多年發表112項研究顯示,4.3%乳癌或卵巢癌患者及高危者帶有其他基因突變,例如PALB2、TP53及PTEN等基因突變,當中帶有個別基因突變者的患癌風險更達八至九成。研究團隊指出,識別和了解BRCA以外的基因突變十分重要,能為乳癌和卵巢癌患者及其家人在管理癌症風險方面提供更全面的實證和支持,讓他們選擇切合自己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案。

研究:乳癌卵巢癌等患者逾4%帶非BRCA基因突變 帶TP53或致雙側乳癌

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現時有向市民提供免費遺傳諮詢服務,若屬罹患乳癌或卵巢癌的高風險者,可免費作基因測試。資料庫於2007年起與養和及港大醫學院合作發表112項研究,蒐集並分析4897名乳癌或卵巢癌患者及高危者數據,發現10.9%帶有BRCA1或BRCA2,該兩款基因突變者80歲前罹患乳癌風險約為四至六成。

研究顯示,另有4.3%患者及高危者帶有其他基因突變,包括PALB2(1.2%)及TP53(0.6%),兩者在80歲時罹患乳癌的風險分別為52.8%及約八至九成。值得關注的是與乳癌相關的基因TP53,帶有此基因突變的女性通常在35歲或以下發病,更有可能出現雙側乳癌。


相關閲讀:質子治療精準攻擊癌細胞 兒童癌症、乳癌、頭頸癌適用


養和港大研究:篩查或忽略由其他基因突變引發潛在風險

研究團隊指出,在遺傳基因篩查過程中,若只關注BRCA基因突變,有機會忽略由其他基因突變引起的潛在患癌風險。本身為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席的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牀教授兼betway体彩 乳房外科名譽顧問醫生鄺靄慧教授稱,現時政府轄下專家小組的乳癌篩查建議只將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列為高風險因素,下次會議將提出考慮加入其他基因突變。

鄺教授說,醫管局現向卵巢癌患者提供免費基因測試,以使用抑制劑治療,資料庫則會為其他高風險者提供免費基因測試,與公營機構互補,亦正與局方商討擴展基因測試範圍至涵蓋乳癌患者,令資料庫可將資源投放在其他範疇。

養和港大研究:乳癌卵巢癌逾4%帶非BRCA基因突變 帶TP53或年輕發病、雙側乳癌
betway体彩 臨牀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馬紹鈞(左)及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席鄺靄慧(右)。(張逸羲攝)

相關閲讀:醫務化驗師拆解基因密碼 抽「血」剝繭 為醫生、病人提供個人化治療「情報」 【養和百年專題】


採用多基因組合測試等技術 全面了解高危人士及早制定個人化治療

betway体彩 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醫生表示,研究中養和採用了多基因組合測試技術(multigene panel tests),結合次世代基因排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簡稱NGS)及第三代基因排序(third-generation sequencing, 簡稱TGS)技術,可同時快速地檢測多個基因組,有助更全面了解高危人士易於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遺傳基因因素。

「多基因組合測試可以在單一測試中偵測發生於不同基因的突變外,更有助找出適用於標靶治療的腫瘤標記,從而制定更有效和個人化的治療策略。至於次世代基因排序可同時分析多個基因;目前最先進的第三代基因排序更可同時讀取較長序列片段(long-read length),並提供實時結果和達到更快的基因排序速度。」

三方協作助及早診斷、預防介入

馬醫生表示,研究團隊的三方協作,有助為高風險群組及其家庭成員作持續監察和癌症風險評估,以達致及早診斷。鄺教授亦強調,通過與養和及港大醫學院合作,運用先進的實驗室技術,藉以重新審視過去不能確定致病性的基因突變(VUS)病例,亦透過深入了解本地華人群組的乳癌和卵巢癌基因突變頻譜,可以為患者提供預防介入措施。

衛生署於2021年推行為期兩年的乳癌篩查先導計劃,並擬今年底前推行下一階段計劃。鄺教授稱首階段先導計劃集中為中風險者篩查,據其了解專家小組正探討下階段計劃轉為集中資源篩查高風險者,其中一個方向是由資料庫轉介帶有基因突變者,料今年內未必能推出。

]]>
【3大婦科癌症】了解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初期病徵、篩檢、檢查、治療選擇 //www.afterroberto.com/3%e5%a4%a7%e5%a9%a6%e7%a7%91%e7%99%8c%e7%97%87-%e4%ba%86%e8%a7%a3%e5%ad%90%e5%ae%ae%e9%a0%b8%e7%99%8c-%e5%ad%90%e5%ae%ae%e5%85%a7%e8%86%9c%e7%99%8c%e5%8f%8a%e5%8d%b5%e5%b7%a2%e7%99%8c%e5%88%9d/ Fri, 18 Feb 2022 08:27:4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531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均是本港常見的婦科癌症,及早發現並積極治療,對提升患者存活率非常重要。現時子宮頸癌可定期透過檢測篩查,來判斷女士下一步的檢查方案,有助及早揪出早期病變。然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在現時較難於定期婦科檢查中篩檢出來,因此時刻留意有否不尋常的病徵並從速求醫,對於應對病情有正面作用。醫學界就上述3種婦科癌症,會按個別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如果病人有意生育,在醫生充分評估下,未必會因癌症治療而令病人不能生育。

了解3大婦科癌症 定期篩查揪出子宮頸癌

betway体彩 婦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顏婉嫦醫生指出,子宮頸癌與HPV人類乳頭瘤病毒有密切關係,有機會因感染而演變成癌症,由於HPV是經性接觸傳播,因此建議有性行為的女士應定期接受檢測篩查。

現時本港最常用的篩查方法屬子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一旦從樣本發現有細胞病變的結果,通常會進一步安排陰道鏡等檢查以助找出病因是否與癌症有關。近年醫學界正研究使用HPV檢測,偵測子宮頸細胞是否存在高危種類HPV的DNA或RNA,常見以HPV16或HPV18病毒作分流指標,一旦檢測到上述兩種病毒陽性,不論有否細胞異常,都反映癌前病變機會較高,會安排進一步的陰道鏡等檢查。如果檢查結果是子宮頸抹片檢查沒出現不正常病變、但有非HPV16或HPV18的其他高危種類病毒陽性,則建議在6個月或1年後再接受檢測,透過風險評估分流病人,同時減低病人不必要的憂慮。

至於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則較難從定期婦科檢查篩查出來。卵巢癌在過往有研究發現,部分收經後的女士可經卵巢癌普查驗出卵巢癌,但卻未能有效提升病人存活率,因此醫學界暫時未有建議女士進行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普查。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是本港常見的3大婦科癌症,若出現不尋常的腹脹、經後或行房後出血等情况,應盡快求醫。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是本港常見的3大婦科癌症,若出現不尋常的腹脹、經後或行房後出血等情况,應盡快求醫。

相關文章:子宮肌瘤靠「拖」應對 小心變惡

缺有效篩查婦科癌症 有異樣不適速求醫

若定期婦科檢查未必能及早揪出部分婦科癌症,需時刻留意不尋常徵狀,若有異樣從速求醫變得重要。顏醫生強調,不論是早前的子宮頸癌篩查陰性,或是其他較難透過篩查來預防的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建議一旦出現病徵都應求醫,醫生一般會透過臨床問症及簡單檢查,再制定合適的檢查方案。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的初期病徵

子宮頸癌:經後、行房後或不規則出血

早期病徵可能會有經後、行房後或不規則出血,即使在數月前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結果陰性,出現上述提及的症狀都應及早求醫檢查,若子宮頸發現病灶,可即時抽取樣本進行活檢並迅速診斷。

子宮內膜癌:經後出血

常見於收經後的女士,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6歲,從未生育及肥胖人士罹患風險會較高,病徵一般為經後出血。醫生通常會先安排子宮內膜抽樣及超聲波檢查,如有懷疑,會進一步進行子宮內腔鏡及抽取組織檢查以助診斷。

卵巢癌:腹脹、餐後腹部不適、輕微腹痛

早期卵巢癌的徵狀有機會不明顯,可能只出現腹脹、餐後腹部不適、輕微腹痛等,相對容易誤會為其他問題而忽略,延誤求醫;有研究指出,如果上述症狀在1個月內反覆出現12次或以上,建議應求醫接受詳細檢查。若懷疑是卵巢癌,醫生一般會先安排超聲波檢查觀察卵巢囊腫的實性,若出現硬塊,會懷疑屬惡性腫瘤;同時亦有可能會抽取腫瘤標誌物(例如:CA125)協助診斷。

一旦超聲波檢查有異常,病人會被安排電腦掃描或正電子掃描,檢查癌症有否轉移,而由於卵巢癌在術前一般難以確診,病人通常要先接受手術,以助同時為腫瘤作病理診斷、即時切除腫瘤及判斷癌症分期,之後才可針對性地制定治療方案。

相關文章:【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治療選項多元 應對不同期數

一旦確診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通常需要先透過不同方法,例如造影檢查、手術、抽取組織化驗等,來為癌症分期及判斷腫瘤體積,再按病人的身體狀況及需要,度身訂造合適的治療方案。

顏婉嫦醫生表示,概括而言,早期、無擴散、體積相對細小的癌症,會考慮手術切除腫瘤,甚至全子宮、全卵巢移除,有需要會配合放射治療及化療;中或晚期、已擴散、腫瘤體積大的病人,則未必適合手術治療,可能會先考慮放射治療及化療,個別合適的病人可能會安排標靶、免疫治療等,有助延長病人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或總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早期病情 調整治療保生育能力

部分罹癌病人可能年紀較輕,仍然希望計劃生育,未必希望接受手術移除全子宮及全卵巢。顏醫生指出,如果病情屬早期,兼且病人有意孕育下一代,可能會考慮制定保守療法。

子宮頸癌:錐形切除手術、子宮頸切除及淋巴切除手術

如病情確定為1A期,病人可考慮接受錐形切除手術,以圓錐狀方式,經陰道切除子宮頸腫瘤;如屬1B期、腫瘤少於2cm,可考慮進行根治性子宮頸切除及淋巴切除手術,保留子宮及卵巢。

子宮內膜癌:高劑量黃體酮治療

如病情屬於子宮內膜型及一級分化,磁力共振檢查顯示腫瘤僅屬表層、未有侵蝕子宮肌,醫生會考慮處方高劑量黃體酮,並且需每三個月抽取子宮內膜監察病情有否惡化。研究發現,高劑量黃體酮治療能有效控制逾50%早期癌症病人的病情,以便爭取時間,可待生育後再安排切除手術。

卵巢癌:分期手術

病人在接受分期手術時,如證實屬單邊卵巢受影響,可考慮保留子宮及另一邊卵巢。

]]>
【婦科病病徵】卵巢癌徵狀如消化不良、腹脹?子宮內膜癌陰道異常出血?注意5大常見徵狀 //www.afterroberto.com/%e5%8d%b5%e5%b7%a2%e7%99%8c%e5%be%b5%e7%8b%80%e5%a6%82%e6%b6%88%e5%8c%96%e4%b8%8d%e8%89%af-%e8%85%b9%e8%84%b9-%e5%ad%90%e5%ae%ae%e5%85%a7%e8%86%9c%e7%99%8c%e9%99%b0%e9%81%93%e7%95%b0%e5%b8%b8%e5%87%ba/ Tue, 09 Nov 2021 07:11:1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99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但窒礙市民日常生活、社交和經濟活動,亦影響病人的求診意慾,部分病人除非遇上急症,否則也盡量避免前往醫院或診所求診,以減低受感染風險。然而,一些徵狀不明顯的婦科疾病,特別是癌症,有機會因而延誤求醫和診治,增加治療的難度和複雜性!女士們更應多留意自己的身體有否婦科疾病常見的5大徵狀,如陰道異常出血、分泌物帶異味等,若有應盡快求醫。

 

婦科疾病徵狀不明顯 卵巢癌如消化不良易延誤診治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醫生表示,過去一年多,不時發現有病人在病情較後期才求醫,詢問之下得知原來她們早有徵兆,只是因為避免受感染而未有即時求診。譚醫生指出,一些婦科疾病本身徵狀不明顯,例如卵巢癌,患者初時未必有腹痛或明顯不適,很多時只是感覺消化不良、持續腹脹等,病人或會以為只是進食太多、少活動所致,令她們不以為然,加上疫情關係避免到醫院或診所而未有即時求診,因而延誤治療。

若出現這5種婦科疾病的常見徵狀,應及早求醫勿拖延。
若出現這5種婦科疾病的常見徵狀,應及早求醫勿拖延。

 

相關文章:【女性疾病】 子宮體癌及卵巢癌有上升趨勢 婦科癌體內放療 近距離滅癌減影響

 

子宮內膜癌陰道不正常出血 早期發現治癒率逾九成

除了卵巢癌,另一類常見的婦科癌症是子宮內膜癌,屬子宮體癌的其中一種類型。與徵狀不明顯的卵巢癌相比,子宮內膜癌患者會出現陰道不正常出血,一般較早期便能發現。不過,譚醫生說過去一年多,亦發現有子宮內膜癌病人因為疫情而不敢到醫院,直至出血徵狀變得嚴重方求醫,導致延誤治療。

他解釋,一般子宮內膜癌病人如果能在陰道出血初期求診,透過子宮內膜組織活檢都能夠發現病變,若在此時進行切除手術,治癒率超過九成;相反如果較後期才發現,癌細胞有機會已擴散至其他位置,若已擴散至腹腔,病人需要一併切除其他受影響部位,並配合術後放射治療或化療減復發機會,增加治療複雜程度。

 

相關文章:子宮頸癌成因、常見徵狀陰道異常出血 定期柏氏抹片檢查揪出不正常病變 提升治癒率

 

女性十大常見癌症 留意身體變化 及早求醫

根據本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子宮體癌、卵巢及腹膜癌、子宮頸癌均為女性十大常見癌症,後兩者更是女性十大致命癌症,實在不容忽視。

譚醫生表示,很多癌症如果能在早期發現,接受治療後的治癒機會較高,例如卵巢癌,若在第一期(即癌細胞只局限在卵巢內)時發現,5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但若已轉移至身體其他主要器官,如肝臟、肺部等(第四期),5年存活率下降至只有一至兩成。同時大部分早期婦科癌症,都可以透過手術處理,如果太遲求診,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位置,有機會無法單以手術處理,需要配合化療或放射治療,嚴重情况下若無法以手術處理,則需要先以化療縮小腫瘤,再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手術。這不但令治療過程更複雜,亦會降低病人治癒率和存活率。

 

相關文章:【身體檢查】有關體檢的6個問題 檢查項目愈多愈好?如何解讀檢身報告?一表解讀主要體檢項目

 

注意婦科疾病5大常見徵狀

因此譚醫生提醒,女士應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自己的身體有否婦科疾病的相關徵狀,常見徵狀包括:

。陰道異常出血

。陰道分泌物帶異味

。小便疼痛或出血

。腹部不適

。體重突然下降

若有上述情况或有任何疑問,不應遲疑,應該立即求醫。

]]>
腹膜癌病徵是什麼?腫瘤擴散 預後較差?腹膜化療新技術治療腹膜癌知多啲(癌治準繩) //www.afterroberto.com/%e8%85%b9%e8%86%9c%e7%99%8c%e7%97%85%e5%be%b5%e6%98%af%e4%bb%80%e9%ba%bc-%e8%85%ab%e7%98%a4%e6%93%b4%e6%95%a3-%e9%a0%90%e5%be%8c%e8%bc%83%e5%b7%ae-%e8%85%b9%e8%86%9c%e5%8c%96%e7%99%82%e6%96%b0/ Mon, 24 May 2021 11:08: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706 【明報專訊】腹部為橫膈膜以下、盆腔出口以上的身軀;腹膜則是腹部中覆蓋內臟的薄膜。腹腔癌分兩種,第一種是原發性的腹膜原位癌,較少見;另一種是佔多數的擴散性腹膜癌,癌細胞由原發腫瘤擴散至腹膜,常見轉移來源有結直腸癌、胃癌卵巢癌、闌尾癌、胰臟癌等。近日治理數名腹膜癌患者,俱無法進食而引致營養不良,身心承受極大痛苦。

問:腹膜癌病徵是什麼?

早期腹膜癌大多沒有徵狀,直至病情發展到後期,病人可能腹部脹痛,腫瘤引致腹水或腸胃阻塞。病人無胃口進食,出現嚴重營養不良等問題,對病人及照顧者帶來極大折磨。

相關文章:【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腫瘤擴散 預後較差

問:腹膜癌病人的預後(prognosis)如何?

絕大部分患者因腫瘤已擴散至腹膜及其他主要器官,分期上已屆晚期,傳統治療成效欠佳。而且很多病人因嚴重營養不良而無法承受各類治療,因此一般預後較差。

問:腹膜癌的傳統治療方法是什麼?

腹膜癌影響範圍較廣,單靠手術無法切除所有擴散至腹膜的癌細胞,即使手術後腫瘤也會很快復發;而且腹膜範圍太廣,不適合電療。病人往往只能接受靜脈注射的全身性化學治療,但成效不彰。如病人體質太差,很多時只能接受紓緩治療(palliative care)。

相關文章:【女性疾病】 子宮體癌及卵巢癌有上升趨勢 婦科癌體內放療 近距離滅癌減影響

問:近年腹膜癌治療有什麼新發展?

研究指出,若病人單單只有腹膜轉移,仍可視為單一器官轉移,如能成功切除,仍有根治機會。近年香港已逐步引入細胞減滅手術(cyto-reductive surgery),並配合腹腔溫熱灌注化療(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外科醫生先用手術清除所有能看見的腫瘤,之後將經加熱的化療藥,透過腹腔鏡直接注入腹腔,務求將腹腔內所有細小殘餘癌細胞徹底清除,減低復發風險。醫學文獻指出,對於卵巢癌、胃癌及大腸癌的病人,腹腔溫熱灌注化療能有效提高存活率。

相對傳統靜脈注射化療,HIPEC好處有3點。

1. 化療藥直接灌注腹膜腔,膜腔腫瘤接受的藥物濃度大幅增加

2. 加熱後化療藥更易為腫瘤吸收,提升化療效果

3. 化療範圍局限於腹腔內,對身體其他部位影響輕微,副作用較少

部分癌症達八成有效

近年,歐洲開始流行一種更嶄新的腹膜化療技術——腹腔加壓霧化化療(pressuris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有別於HIPEC將加熱的化療藥直接灌注入腹膜;施行PIPAC時,外科醫生會先將化療藥物用儀器加壓成為霧氣(aerosol)再注入腹腔,吸收效果更佳,化療分佈更平均,病人耐受性也更好。醫學期刊《刺血針-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於2019年發表的重磅研究,證實治療安全,而針對卵巢癌、胃癌及大腸癌的病人,其有效比率更達至60%至80%等。期望更多研究相繼面世,推動此技術能更廣泛應用。

腹膜癌病徵是什麼?腫瘤擴散 預後較差?腹膜化療新技術治療腹膜癌知多啲(癌治準繩)
(明報製圖)

問:哪些病人適合腹腔化療?

腹膜原位癌,又或大腸癌、卵巢癌、胃癌擴散至腹膜的病人,特別適合腹腔化療。然而如果病人腹膜腫瘤太多、體質太差,又或已有嚴重腸塞等,俱不適合接受此治療。故此,醫生團隊會小心選擇合適病人,並經一系列評估,務求將併發症風險減至最低。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
【輸卵管癌】40歲以上女士注意:小心陰道排液、不正常出血、腹痛等徵狀 隨時影響卵巢、子宮等器官 //www.afterroberto.com/%e8%bc%b8%e5%8d%b5%e7%ae%a1%e7%99%8c-40%e6%ad%b2%e4%bb%a5%e4%b8%8a%e5%a5%b3%e5%a3%ab%e6%b3%a8%e6%84%8f-%e5%b0%8f%e5%bf%83%e9%99%b0%e9%81%93%e6%8e%92%e6%b6%b2-%e4%b8%8d%e6%ad%a3%e5%b8%b8%e5%87%ba/ Thu, 22 Apr 2021 05:52: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194 婦科癌症當中,較常聽見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卻很少聽過輸卵管癌。其實輸卵管癌佔所有婦科癌症大約百分之五,患者大多為40至60歲女士。輸卵管負責運送卵子到子宮,是女士生殖器官重要的一部分,一旦患癌會如何影響患者?

 

相關文章:【卵巢癌及腹膜癌】卵巢癌擴散 轉移致腹膜癌 治療見新機 減復發機會

 

輸卵管癌多歸類卵巢癌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醫生表示,由於以往輸卵管癌大多歸類於卵巢癌,因此大眾較少聽到輸卵管癌這個癌症。他解釋,輸卵管是子宮上方左右兩邊伸出的部分,當卵子由卵巢排出時,必須經輸卵管才能進入子宮。如果卵子與精子在輸卵管結合,形成受精卵,也需要經輸卵管進入子宮再着床並成孕。

 

常見於40至60歲女士

輸卵管癌佔所有婦科癌症大約百分之五,患者大多為40至60歲女士,目前成因未明。譚醫生指出,輸卵管癌主要是原發性,原發性輸卵管癌的癌細胞發生於輸卵管;繼而影響卵巢、子宮以及其他器官。

 

相關文章:【婦科疾病系列】近距離放射治療 貼身追擊子宮頸癌

 

早期病徵不明顯 陰道不正常出血、下腹痛 發現腫塊時已屬後期

早期輸卵管癌很多時都沒有明顯病徵,所以較難發現。常見病徵包括陰道滲出分泌物,但由於發病初期陰道排液並不明顯、時有時無,令患者很容易忽略。其他常見徵狀包括下腹疼痛、陰道不正常出血、盆腔腫塊等,但早期輸卵管癌目測不會見到任何腹脹,直至腫塊形成後,情况已較難控制。

如病人陰道出現反覆及不正常的出血,醫生會先利用宮腔鏡檢查子宮內膜,並檢查陰道、宮頸及宮腔等,以排除這些位置出現問題。若懷疑是輸卵管癌,須配合其他檢查,例如電腦掃描、超聲波檢查等,協助醫生診斷。

【輸卵管癌】40歲以上女士注意:小心陰道排液、不正常出血、腹痛等徵狀 隨時影響卵巢、子宮等器官
輸卵管癌早期病徵並不明顯,所如發病初期陰道排液時有時無,令患者很容易忽略。其他常見徵狀還有下腹疼痛、陰道不正常出血、盆腔腫塊等。

 

手術配合化療

治療方面,輸卵管癌的治療方向與治療卵巢癌及腹膜癌一樣,主要以手術為主,並配合化療。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况規劃治療方案,如腫瘤已經擴散且範圍廣泛,先安排病人進行化療,把腫瘤縮細,再進行手術切除,手術後再進行化療。另外一些晚期病人在適當情况下亦可以考慮使用標靶藥,有助改善存活率。

]]>
【子宮體癌】罕見婦科癌 徵狀相似 療法大不同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5%ad%90%e5%ae%ae%e9%ab%94%e7%99%8c%e3%80%91%e7%bd%95%e8%a6%8b%e5%a9%a6%e7%a7%91%e7%99%8c-%e5%be%b5%e7%8b%80%e7%9b%b8%e4%bc%bc-%e7%99%82%e6%b3%95%e5%a4%a7%e4%b8%8d%e5%90%8c/ Mon, 10 Aug 2020 04:02:4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778 【明報專訊】女性常見癌症中,子宮體癌排名第4、卵巢癌排名第6、子宮頸癌排名第9;而這些常見婦科癌中,有些個案較為罕見,腫瘤同樣生於卵巢或子宮,徵狀也相似,但治療方案卻大不同。

【子宮體癌】罕見婦科癌 徵狀相似 療法大不同
(明報製圖)

 

罕見卵巢癌 切單邊卵巢輸卵管 保生育能力

個案1:陳女士,45歲,約10年前確診患上罕見的卵巢腫瘤——顆粒細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ur,GCT)。因為是第1期,亦考慮到生育計劃,所以做了單邊卵巢及輸卵管切除手術。之後一直在婦科醫生處覆診,並沒有復發迹象。最近因為經期有點亂,接受影像檢查時,發現另一邊卵巢有一個4厘米腫瘤,腹腔兩個位置有懷疑轉移的迹象。她被轉介至婦科腫瘤科醫生,因為腫瘤尚可以切除,計劃子宮全切除加剩餘一邊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兼腹膜腫瘤切除。手術後需要化療

【子宮體癌】罕見婦科癌 徵狀相似 療法大不同
肚痛要小心——無論屬罕見、常見卵巢癌,病徵無異,一般有肚脹、肚痛、經期異常、大小便不適等。(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Nattakorn Maneerat@iStockphoto)

 

生殖細胞瘤 病者較年輕

卵巢癌分多類,最常見是上皮癌(epithelial cancer),生長在卵巢的外殼,佔整體卵巢腫瘤90%。另外,有10%屬於非上皮癌類別(non-epithelial cancer),包括:

‧生殖細胞瘤(germ cell tumour),一般發生在30歲前,平均發生年齡16至20歲。

‧性腺間質腫瘤(sex cord stromal tumour),雖然可見於年輕病人,但較多是在接近停經時發生,平均年齡約50歲。性腺間質腫瘤來自分裂細胞群,通常在卵巢母細胞(oocytes)周圍的組織產生。這類腫瘤會產生類固醇激素,病人有可能會出現荷爾蒙分泌過量的病徵。它佔整體卵巢癌3%至5%,而當中有60%是第一期確診;其中一類型就是顆粒細胞瘤。

無論屬罕見、常見卵巢癌,病徵都無異,一般有肚脹、肚痛、經期異常,或因盆腔腫瘤引起壓力而出現病徵如大小便不適。患者必須做影像檢查,包括盆腔超聲波、電腦掃描,若懷疑是晚期癌症可以再加正電子掃描。癌指數在罕見類別中,有針對生殖細胞癌的AFP、HCG、LDH,以及針對顆粒細胞瘤的inhibin。癌症分期則和上皮卵巢癌一樣,第1期局限在卵巢;第2期影響盆腔其他組織,例如子宮或輸卵管;第3期影響淋巴、盆腔以外的腹膜組織;第4期有肺積水或遠端器官轉移。

 

70%至90%屬第1期

治療方面,有70%至90%罕見卵巢癌屬於第1期。尤其是生殖細胞瘤,病人多為年紀較輕,自然希望保存生殖能力,所以會做切除單邊卵巢及輸卵管手術。但對晚期或停經後女士,一個徹底的子宮及兩邊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是標準的治療方案。

如果性腺間質腫瘤屬第2期以上,或第1期已存在風險因素,例如第1C期,細胞分化差(poorly differentiated),代表高度惡性、擴散風險較高,就必須接受綜合鉑類化療方案。至於復發病人可採用二線化療,例如紫杉醇綜合鉑類的治療。

而生殖細胞瘤的病人,除了1A期未成熟型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和生殖細胞不良瘤(dysgerminoma),其餘都必須接受手術後的綜合化療。有效治療是BEP方案(bleomycin、etoposide和carboplatin),3至4個療程。儘管是復發的生殖細胞瘤,仍有機會對化療敏感(chemotherapy sensitive)而達到根治的效果。

 

罕見子宮體癌 腫瘤一般較惡

個案2:吳女士,40歲,一天突然摸到肚子有一個隆塊,超聲波檢查發現一個10厘米子宮腫瘤。隨即轉介做磁力共振和正電子掃描檢查,發現腫瘤很大可能源自子宮肌肉層的惡性腫瘤。她接受了子宮及兩邊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再加上淋巴切除手術。

子宮體癌中,超過九成是子宮內膜癌,餘下屬子宮惡性肉瘤。吳女士的病理報告顯示,腫瘤屬於後者的子宮平滑肌惡性腫瘤(uterine leiomyosarcoma)。可惜的是,術後3星期的影像顯示,腫瘤已經多發性轉移到肺部。吳女士隨即開始綜合化療,包括紅霉素6個療程之後,腫瘤情况改善。完成化療後,她利用3星期假期和父母旅遊。回港後一直監察病情,1個月後發現腫瘤再轉移到腹膜,接受了二線化療;同時接受基因測序後,採用了標靶治療。

 

基因突變 復發風險較高

在子宮內膜癌中,30%屬於較罕見的非子宮內膜樣(non-endometrioid)癌症;這包括漿液性癌(serous)、亮細胞癌(clear cell)與肉瘤癌(carcinosarcoma)。它們一般惡性程度高(high grade),確診時通常已在後期(第3、4期),有淋巴轉移的風險較高,細胞特性屬於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陰性的類別。另外,相比於較常見的子宮內膜樣癌,這些罕見類型擁有不同基因突變,例如漿液性癌有較高的上皮因子受體(HER2)突變,代表有相應標靶治療可用。這種癌症由於惡性程度高,復發風險較高,即使屬最早的第1期,仍然會以子宮和兩邊卵巢輸卵管切除術作為主要的根治策略。另外亦需要視乎不同的復發因素,而考慮用化療、電療(包括盆腔體外電療,或近距離放射治療)醫治。

 

基因測序配合新標靶治療

子宮惡性肉瘤非常罕見,佔少於10%,包括平滑肌惡性腫瘤(leiomyosarcoma)、子宮內膜基質惡性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及高度惡性未分化肉瘤 (high grade undifferentiated sarcoma)。除了根治性手術外,在術後或復發後,視乎危險因素和分化程度,決定化療、放射治療或荷爾蒙治療。這類腫瘤,尤其在高惡性程度(high grade)類別中,復發風險很高,除了傳統化療之外,也會運用多靶點的酪胺酸激酶抑制劑(multi kinase inhibitor),和透過基因測序配合新的標靶治療,希望為病人帶來控制病情的新機會。

 

文:張天怡(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女性疾病】 子宮體癌及卵巢癌有上升趨勢 婦科癌體內放療 近距離滅癌減影響 //www.afterroberto.com/%e5%ad%90%e5%ae%ae%e9%ab%94%e7%99%8c%e5%8f%8a%e5%8d%b5%e5%b7%a2%e7%99%8c%e6%9c%89%e4%b8%8a%e5%8d%87%e8%b6%a8%e5%8b%a2-%e5%a9%a6%e7%a7%91%e7%99%8c%e9%ab%94%e5%85%a7%e6%94%be%e7%99%82-%e8%bf%91/ Tue, 24 Mar 2020 03:43: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5514
【女性疾病】 子宮體癌及卵巢癌有上升趨勢 婦科癌體內放療 近距離滅癌減影響
本港十大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中,依次是子宮體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其中子宮體癌及卵巢癌都有上升趨勢。

本港十大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中,依次是子宮體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其中子宮體癌及卵巢癌有上升趨勢。這些婦科癌症,早期主要用手術方法處理,如果手術無法切除的話,就要進行化療放射治療,另外亦可配合體內放射治療更針對地消滅腫瘤。

 

子宮頸癌治療新方向 影像導航方法消滅癌細胞

betway体彩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指出,體內放射治療即近距離對腫瘤進行放射治療,俗稱「大電」,是在病人患處放置一個密封式放射性物質(如銥Iridium-192),把高劑量輻射集中對付癌細胞,減低對附近正常組織的傷害。

以子宮頸癌為例,進行體內放射治療時,要先把管狀儀器經陰道放進患者子宮內,至子宮頸腫瘤的位置,再以高劑量輻射近距離殺癌細胞。張醫生指如果子宮頸癌1B2至4A期的腫瘤類別,腫瘤大於4厘米以上而不能徹底用手術清除的病人,綜合放射治療和化療是標準的治療方案,一般會為患者訂定兩階段的治療方案:

 

第一階段:體外放射治療 + 化療

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方法縮小腫瘤,並同步進行化療,以達致縮細腫瘤的效果。

 

第二階段:體內放射治療

磁力共振導航體內近距離放射治療,勾劃出腫瘤和附近正常器官的距離,因而做到高劑量治癌,大幅降低對正常器官例如膀胱、直腸的副作用。

國際性大型研究顯示,配合影像導航的近距離放射治療,5年的局部根治腫瘤效果達90%,對正常器官的副作用能減到5%或以下,病人的生活質素亦能大大提高。

張醫生指,除了子宮頸癌,近距離放療亦可應用於子宮體癌、陰道癌等婦科癌症。在子宮體癌進行根治性的手術後,醫生根據病理和分期去制定術後的治療方法。有風險因素的病人,例如年紀大於 60 歲、病理細胞級別高 (第二或第三級別)、子宮內壁肌層侵犯多於五成、出現淋巴血管侵犯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子宮頸及附近器官侵犯等,會因應其風險因素接受術後體內放射治療 。醫生會按照病人病情,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
化療手術未必傷胎 孕婦患癌有得醫 //www.afterroberto.com/%e5%8c%96%e7%99%82%e6%89%8b%e8%a1%93%e6%9c%aa%e5%bf%85%e5%82%b7%e8%83%8e-%e5%ad%95%e5%a9%a6%e6%82%a3%e7%99%8c%e6%9c%89%e5%be%97%e9%86%ab/ Mon, 30 Dec 2019 07:04:4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128 【明報專訊】十月懷胎,本是開心事,但期間準媽媽不幸確診癌症,對她及家人而言,晴天霹靂。

瑪麗醫院在2008至2018年間共錄得22宗孕婦患癌個案,當中最常見是乳癌,佔33%;其次包括卵巢癌、子宮頸癌等。準媽媽得悉患癌,往往陷於兩難,既擔心癌症治療影響胎兒,又怕延遲治療令病情惡化。手術、化療、電療會否影響胎兒健康?是否要終止懷孕?

懷孕, 乳癌, 化療, 電療, 卵巢癌, 子宮頸癌, 鼻咽癌,
▲母嬰都有救——婦產科專科醫生表示,孕婦患癌並非「無得醫」,可服用部分化療藥物及接受全身麻醉手術。(kokoroyuki@iStockphoto/明報製圖,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根據瑪麗醫院婦產科的統計資料,2008至2018年間,醫院有22宗懷孕期癌症個案,佔同期孕婦0.054%。當中較常見癌症是:乳癌(33%)、卵巢癌(19%)、子宮頸癌(9%)、鼻咽癌(9%);還有其他癌症,包括淋巴癌、血癌、肺癌、胰臟癌、腸癌、甲狀腺癌。

乳癌最常見 多切除腫瘤再化療

瑪麗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黎詠詩表示,準媽媽一聽到患癌,想保住胎兒,但又怕治療影響胎兒,驚惶失措;其實因應懷孕時間、癌症種類和期數,有不同治療選擇,大部分既能控制癌症,又能保住胎兒。她指出,上述22宗個案中,3人終止懷孕;其餘19人都成功分娩,當中10人早產(5宗為配合治療計劃而早產),5個媽媽最終死於癌症。沒有嬰兒出現嚴重併發症,只有3個嬰兒生長遲緩,即輕微輕磅。

懷孕, 乳癌, 化療, 電療, 卵巢癌, 子宮頸癌, 鼻咽癌,
▲黎詠詩(鄧安琪攝)

以最常見的乳癌為例,孕婦摸到乳房有硬塊,會轉介乳腺外科抽針確診,視乎腫瘤大小,再決定治療方案。一般會先用手術切除腫瘤,全身麻醉手術對孕婦和胎兒都安全,加上乳房手術遠離腹腔,不影響胎兒。手術後視乎術後細胞報告,再安排化療,但懷孕期間不能接受電療

懷孕12周內、分娩兩周前 不宜化療

在懷孕10、20、30周時確診乳癌,治療情况大不同。黎詠詩舉例,去年有一個懷孕10幾周孕婦確診早期乳癌,隨即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再接受6針化療,每隔3周一針,整個療程在懷孕期完成;另一名孕婦在24周確診,接受手術後,約30周開始第一針化療,待分娩後才繼續餘下化療;若是懷孕超過30周的孕婦,可能待分娩後才開始化療。

黎解釋,化療時機取決於懷孕周數,不宜過早或太遲。懷孕首12周內,胎兒仍在成形,化療藥物有可能引致畸胎,因此需待懷孕12周後才開始化療。另外,由於化療後病人抵抗力下降,可能出現貧血,以及影響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故亦不建議化療後兩周內分娩。

孕婦不適合接受電療

然而,若癌症發生在腹腔,手術就要小心考量。以卵巢癌為例,如需要手術切除腫瘤,最理想是在懷孕14至16周進行,「因為手術在腹腔,孕期太早胎兒未穩定,或會增流產風險;但超過20周,胎兒又太大,增加手術難度」。因此醫生需要與孕婦討論,衡量手術對胎兒風險,以及延後手術對孕婦的風險。

懷孕, 乳癌, 化療, 電療, 卵巢癌, 子宮頸癌, 鼻咽癌,
▲商討治療方案——患癌孕婦的治療決定影響深遠,因此醫生需與孕婦及其家人多溝通,商討各治療方案的風險。(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孕婦患上子宮頸癌的話,則未必保得住胎兒。黎詠詩表示,對付早期子宮頸癌,化療作用不大,主要是手術和電療。但懷孕期不建議電療,因電療涉及較大劑量輻射,有損胎兒健康,存流產、畸胎、生長遲緩、影響腦部發展等風險。切除子宮頸手術亦有流產風險,因此若孕婦的懷孕周期較早,即約10多周,醫生會建議孕婦人工流產,「如果孕婦屬於早期懷孕,醫生會跟病人商討人工流產。但若懷孕周數較後,則要視乎情况,會考慮讓孕婦提早分娩,再展開治療」。

30周確診胰臟癌 提早分娩再治療

若遇上預後較差的癌症,或會安排提早分娩。黎詠詩舉出其中一個案,孕婦在懷孕中期出現背痛,約30周確診胰臟癌,而且腫瘤較大,婦產科、外科、腫瘤科、兒科醫生及家人討論後,安排媽媽在32周分娩,讓胎兒出世後,媽媽盡早接受治療。不過,這名媽媽在分娩後半年離世。

準媽媽面對癌症,身心承受巨大壓力。黎詠詩表示,處理孕婦患癌個案時,治療團隊需由不同醫護專業組成,醫生亦與患者及家屬多溝通,詳細解說不同治療的優劣。因為治療決定不但影響孕婦及胎兒,亦影響丈夫及家人,因此醫護人員照顧孕婦時,亦需與家屬多溝通。「有一點好重要,就是要考慮丈夫的處境,因為作為伴侶,不但需要照顧患病孕婦及初生嬰兒,甚至需要有心理準備,若太太不幸離世,便只剩下自己及嬰兒。以上這些話題,都應該在治療開始前,或考慮應否人工流產時談及。」

文: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