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韌帶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15 Jul 2024 04:51:31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十字韌帶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玩雙板單板滑水風險有不同 物理治療師:水上活動防受傷有法 //www.afterroberto.com/%e7%8e%a9%e9%9b%99%e6%9d%bf%e5%96%ae%e6%9d%bf%e6%bb%91%e6%b0%b4%e9%a2%a8%e9%9a%aa%e6%9c%89%e4%b8%8d%e5%90%8c-%e6%b0%b4%e4%b8%8a%e6%b4%bb%e5%8b%95%e9%98%b2%e5%8f%97%e5%82%b7%e6%9c%89%e6%b3%95/ Mon, 15 Jul 2024 04:50: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378

夏天是水上活動的熱門季節,水上電單車、獨木舟、滑水、滑浪等活動大受歡迎,假日的西貢水域及港九各個泳灘更是人潮湧動。盡興玩樂固然重要,安全問題亦不能輕視,否則稍有不慎樂極生悲,嚴重受傷後可能會影響終身。有物理治療師提醒,進行水上活動前必須做好事前準備,評估天氣和自身安全,尤其是下水前要做足夠熱身,平日也要加強下肢肌肉鍛煉,才能盡情享受夏日的美好時光。

水上運動出發前評估天氣狀况及自身安全

betway体彩 物理治療師劉焯霆指出,各種夏日水上活動,例如游泳、滑浪、滑水、獨木舟、水上電單車等,各有不同的體力要求及安全措施,而當中最重要的,是出發前先評估天氣狀况,也應確保自己的身體情况適合進行該類活動。

鍛煉下肢肌力 做充足熱身

劉焯霆表示,充足的下肢肌肉鍛煉及運動前熱身,有助減低膝關節受傷機會。膝關節受大腿肌肉牽引而屈伸,若大腿肌力充足,可減少膝關節受壓,繼而保護關節以免受傷。另一方面,進行水上運動前應做充足熱身,喚醒肌肉後才開始進行高強度運動,否則一下子過度運用肌肉便會容易受傷。熱身亦有助增加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運動時如遇到突如其來的強大力量,肌肉反應足夠敏捷才能保護關節。如果熱身不足,肌肉本應承受的力量便會由關節代為承受,結果令關節受傷。

落水時撞擊力可致骨裂  留心正確落水方法

各項水上運動中,近年尤以滑水及滑浪較受歡迎,相關受傷個案也因此增多。劉焯霆指出,滑浪最主要涉及屈膝及擺髖等動作,若失平衡跌入水中,身體下墜時與水面產生的撞擊力容易令身體受傷。因此,若要減低跌下時的受傷風險,首先要學習正確的落水方法。初學者在第一天練習時,應由專業教練指導,確保安全。

劉焯霆續指,落水時最容易受傷的位置包括肩膊、髖部及下肢等,如進行翻騰動作後失平衡墮入水中,甚至有機會導致骨裂。如失平衡後勉強維持不倒下,膝關節有機會因過度扭動而拉傷,常見受傷位置包括內側韌帶、前十字韌帶及半月板等。

玩雙板單板滑水風險有不同 物理治療師:水上活動防受傷有法
近年滑水及滑浪等水上活動甚受歡迎,但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落水時容易令肩膊、臗部及下肢受傷。

相關閲讀:膝痛源於膝關節退化?老化、肥胖、曾骨折、韌帶受傷增風險 4招護膝運動增肌肉力量

雙板滑水易受傷 女士風險更高

近年熱門的滑水運動有兩類, 分別是單一塊板的有繩滑水(wakeboard),及兩塊板的水橇滑水(water skiing)。根據醫學期刊報告指出,前者較多導致頭部及頸部受傷;而後者較容易導致下肢受傷,包括臗關節及膝關節等。統計顯示,水橇滑水引致的創傷中,有35.9%涉及下肢。劉焯霆解釋,由於水橇滑水需要雙膝輕微内彎才能保持平衡,其姿勢讓膝關節處於最容易扭傷的狀態,受傷機會因而較高;相對之下,一塊板的有繩滑水雙腳屈曲幅度平均,受傷機會較低。

兩塊板的水橇滑水需要強健的下肢肌肉,以及較純熟的滑水技巧,故不適宜初學者。劉焯霆亦提醒,女士因身體構造原因,會比男士更容易導致膝關節受傷。皆因女士先天盆骨較闊,令膝關節内彎幅度較大,導致膝關節較易扭傷;而男士骨盆相對窄,膝關節内彎幅度較少,故相對不容易受傷。


相關閲讀:髖關節痛3大高危族 或髖臼韌帶撕裂影響活動幅度、咔咔聲 5招減壓力

3組熱身動作 下水前要做足

要減低受傷風險,劉焯霆提醒,在下水前要做足夠熱身,平日亦應多做下肢肌肉鍛煉。可參考以下3組熱身動作:

  1. 單腳站穩,另一腳向後屈曲,並用手拉住腳背盡量貼向臀部,維持15秒。換另一腳重複上述動作,每邊各進行3次。這動作可伸展拉大腿四頭肌肌肉。
  2. 一腳伸前,另一腳屈曲,身體向下沉,保持動作15秒,然後換另一腳伸前重複動作。這動作可伸展大腿後方的肌肉(膕繩肌)。
  3. 雙腳以弓字步一前一後地分開,身傾前壓腿,維持動作15秒,然後換另一腳重複動作。各做3次。這動作可伸展小腿肌肉。
]]>
滑雪注意:雙板易傷內側韌帶 單板傷手腕 增肌力助平衡 //www.afterroberto.com/%e6%bb%91%e9%9b%aa%e6%b3%a8%e6%84%8f-%e9%9b%99%e6%9d%bf%e6%98%93%e5%82%b7%e5%85%a7%e5%81%b4%e9%9f%8c%e5%b8%b6-%e5%96%ae%e6%9d%bf%e5%82%b7%e6%89%8b%e8%85%95-%e5%a2%9e%e8%82%8c%e5%8a%9b%e5%8a%a9/ Mon, 11 Mar 2024 06:45: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467

【明報專訊】每年聖誕或新年長假期,都是我一年一度出埠滑雪的好時間,今年也不例外。每次從滑雪場回來後的我,身心都得到舒展,返回工作崗位也特別精神爽利。但我當骨科醫生的朋友們則剛好相反,每逢冬季長假期過後,便得馬上處理一大群在期間受到運動創傷的病人,當中不少是因滑雪而受傷,需要動手術處理骨折或修補受創軟組織,忙得喘不過氣來。

滑雪雙板易傷內側韌帶 單板易傷手腕

誠然,不論是雙板滑雪(skiing)或是單板滑雪(snowboarding)都屬於容易受傷的活動,滑雪者需要在濕滑的斜坡上高速走動、滑行甚至跳躍,過程會產生巨大衝力,倘若控制不妥,便會發生意外受傷。例如在玩雙板滑雪時欲轉動方向或煞停,由於雙腳鎖死在滑雪板上,巨大拉力便集中於膝關節上,容易拉傷內側韌帶或造成前十字韌帶撕裂。玩單板滑雪最容易因為失去平衡而發生意外,滑雪人士在跌倒時,下意識用雙手支撐身體,因此造成手腕扭傷或骨折,或出現肩關節移位等情况。再說,當滑雪者失平衡向前俯衝,有可能撞倒障礙物甚至前方其他滑雪人士,導致他人受傷。這些意外並不罕見,每次我在滑雪場也碰見各類大大小小的受傷事件,有的甚至需要即時召喚救護車處理。

滑雪注意:雙板易傷內側韌帶 單板傷手腕 增肌力助平衡
高危運動–滑雪是高危運動,需要足夠保護裝備,運動前需要鍛煉肌肉,減低受傷風險。(設計圖片,ljubaphoto@iStockphoto)

相關閲讀:【骨折】骨質疏鬆無聲無息!切勿忽視腰痛臀部疼痛 補鈣30歲前已要開始?(附營養師飲食建議)

事前數月鍛煉 增肌力助平衡

在皚皚白雪山坡上,享受高速滑行的刺激,的確是一大樂事,是值得列入行程的項目。但鑑於滑雪的高危性質,所以不能夠把它視為文化康樂活動,需要做足預備工夫。除了穿戴足夠保護裝備如頭盔、護腕、護臀厚墊、護膝,也需要有合資格教練從旁指導及監護。但最重要的是,在出發前數個月開始鍛煉,增強肌肉力量,包括核心肌肉、股肌及大腿內側肌肉,這些肌肉群組能夠幫助保持身體平衡穩定,以及抗衡衝力及拉力,以降低跌倒及拉傷的風險。即使配備周全的護具,並得到資深教練的細心指導,在滑雪當下還是得倚靠自身肢體完成各種滑雪動作,因此足夠的肌肉力量才是最重要的個人裝備。即使我已有10多年滑雪經驗,但每次出發前也會用數個月時間,作相關強化肌肉的運動,免得樂事變憾事。


相關閲讀:【扭傷】前十字韌帶撕裂「卜」一聲關節脫位 血水積聚關節僵硬 自我癒合難


文︰薛詠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總監、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談痛說情)

■中大痛症頻道

bit.ly/47ksJWy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跳躍着地脊椎受壓 籃球傷腰腳痹痛 //www.afterroberto.com/%e8%b7%b3%e8%ba%8d%e7%9d%80%e5%9c%b0%e8%84%8a%e6%a4%8e%e5%8f%97%e5%a3%93-%e7%b1%83%e7%90%83%e5%82%b7%e8%85%b0%e8%85%b3%e7%97%b9%e7%97%9b/ Thu, 15 Oct 2020 07:16: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705 【明報專訊】美國職業籃球總決賽東西岸龍爭虎鬥。一眾熱血男兒對籃球的一團火又被再度激起,但在籃球場上拼搏時,切勿忽略籃球運動可能會帶來的嚴重腰患。

提起籃球引起的運動創傷,大部分人會聯想起膝蓋十字韌帶受傷、半月板撕裂或足踝扭傷。其實腰背受傷也絕不能忽視,嚴重可以斷送運動員生涯,其中椎間盤突出引致坐骨神經痛正是其中之一。不少運動也可以導致椎間盤突出,籃球屬於高危。舉個例子,美國職業籃球員D侯活(Dwight Howard),曾被譽為可以單換當今美職第一人勒邦占士(LeBron James),8次入選明星賽,5次當選最佳陣容一隊,5奪籃板王,3次奪得最佳防守球員。以數據而論,絕對可以打入NBA歷史頭20強。可惜,他在最當打之年,傷及腰部,以致椎間盤突出。傷患過後,實力大不如前。今年成為自由身球員的他,合約更是久久無人問津。雖然最後剛被洛杉磯湖人簽下,但能否有好表現,仍未可知。另一名前明星球員,大前鋒史杜達米亞(Amare Stoudamire)在效力紐約人時,同樣患有此傷患,需要提早休季。

跳躍着地脊椎受壓 籃球傷腰腳痹痛
跳躍受傷——籃球運動員跳躍着地的一瞬間,脊椎承受巨大壓力可能引致椎間盤突出,如NBA球員D侯活(圖左),便曾受此患所困,影響職業生涯。(路透社)

 

為何籃球運動容易引發椎間盤突出,先要了解脊椎結構。

從宏觀看,人體脊椎是呈「S」形,分成3段彎曲:頸椎、胸椎及腰椎。3段彎曲的脊椎會互相取得平衡,中軸垂直盆骨,令我們可以直立行走。而「S」形狀容許脊椎像彈弓一樣伸展,以作減壓之用。

 

跳躍着地脊椎受壓 籃球傷腰腳痹痛
(明報製圖)

 

椎間盤超負荷 纖維撕裂

脊椎由一節節椎體重疊而成,每節椎體由椎間盤連接。椎間盤是軟組織,外圍是纖維,中間是含水分的髓核。整個椎間盤就像咕𠱸,幫助腰骨減壓及避震。以籃球為例,當運動員出力跳躍着地的瞬間,脊椎承受巨大壓力,當壓力超出椎間盤負荷,外圍纖維組織便有可能出現撕裂,髓核就可能會從缺口溢出,引致椎間盤突出(見右圖)。如果跳躍着地時同時扭腰,椎間盤更可能出現撕裂。

除了籃球,近年愈來愈多人喜愛健身舉重,也是高危運動之一。不少人是因此引致椎間盤突出而求醫。當中硬舉(deadlift)是最常惹禍。硬舉是一個高強度負重動作,需要臂、腰及腿的配合,稍一放鬆就有可能令腰椎盤壓力過大,導致脫出。

 

突出物壓神經 影響腳部

當腰椎盤突出,患者會出現腰痛,除此之外,腳痛、麻痹也是主要徵狀,很多時腳部徵狀甚至比腰痛更嚴重。而腳痛及麻痹的原因是突出物刺激及擠壓到神經線,引發炎症及創傷。不同節數的突出會刺激不同神經,所以腳痛和麻痹位置會有不同,例如常見突出腰椎第四/五節,會壓着腰椎第五神經,引致伸延性小腿外側疼痛和麻痹。站立與走路也有困難。即使躺在牀上也輾轉反側。咳嗽和打噴嚏更會劇痛難當。俗語說腰痛慘過大病,可想而知。

 

姿勢不正確 上班族也易傷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高危運動才會誘發椎間盤突出。不少辦公室一族,只是轉身彎腰提起文件或雜物這看似輕而易舉的動作也會病發。原因可能是日常運動不足,肌肉強度和柔軟度較弱,不足以分擔椎間盤壓力,因而受傷。

診斷椎間盤突出除了臨牀檢查,醫生會建議病人做磁力共振檢查,確定椎間盤突出位置、大小,以及那一節神經受壓,以釐定治療方案。

跳躍着地脊椎受壓 籃球傷腰腳痹痛
小心姿勢——上班族姿勢不正確也易傷腰,故提舉東西時應以蹲下彎曲膝部的正確姿勢,避免彎腰負重。(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服藥物理治療 數星期改善

服食消炎止痛藥和神經止痛藥能有效紓緩神經痛,再配合休息及物理治療,病情大都會有所改善,但是痛症一般都會維持數星期。若患者疼痛嚴重,或因劇痛至不能下牀,病人想盡快復元重拾工作,又或經歷數星期保守治療仍然成效不彰,可以選擇手術。手術原理便是把突出的椎間盤摘出令神經線不再受壓,徵狀便會立即消除。

 

微創手術 復元快

傳統椎間盤切除手術需要在背部界開一個約5厘米傷口。把部分脊骨磨走,𠝹開出一個孔,再拿走蓋在神經上的黃韌帶,撥開神經線,把突出物取出。雖然效果十分理想,但傷口較大,術後初期背痛較明顯,復元速度稍慢。近年引進微創椎間盤切除手術,透過內視鏡協助,傷口少於1厘米,不用磨骨開孔便可以把突出物拿走。術後背痛較小,復元較快。大部分病人當天能走動,亦可更快重新返回工作。

 

勤伸展強背肌防受傷

預防勝於治療,日常生活可從多方面着手減低受傷風險。

 

1. 增加肌肉柔軟度

不單運動前需要拉筋,平日亦應每天做伸展運動,當肌肉彈性提高,扭腰或曲背時扭傷的風險便會減少。正如籃球「大帝」勒邦占士,他除了每天健身以鍛煉肌肉,也勤做瑜伽,保持肌肉和關節的柔韌度,所以即使到了35歲,他仍能保持極佳狀態,甚少嚴重傷患。

2. 增強肌肉耐力

鍛煉背肌與核心肌肉能有效分擔椎間盤壓力,可減低肌肉疲勞引致受傷的風險。游泳及平板支橕能有效強化背肌及核心肌肉。

3. 注意姿勢

盡量避免彎腰負重。提舉東西時應以蹲下彎曲膝部的姿勢代替。切勿逞一時之快。

 

大家做運動時記緊安全,避免受傷,這樣才能真正享受運動的樂趣。

 

 

文:嚴永藝(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劉家睿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骨骼「偵」奇:波友四圍撞 小心後十字韌帶撕裂 //www.afterroberto.com/%e9%aa%a8%e9%aa%bc%e3%80%8c%e5%81%b5%e3%80%8d%e5%a5%87%ef%bc%9a%e6%b3%a2%e5%8f%8b%e5%9b%9b%e5%9c%8d%e6%92%9e-%e5%b0%8f%e5%bf%83%e5%be%8c%e5%8d%81%e5%ad%97%e9%9f%8c%e5%b8%b6%e6%92%95%e8%a3%82/ Mon, 01 Jun 2020 07:35: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953 【明報專訊】經常聽到人說前十字韌帶受傷,相信有運動的朋友也不會太陌生,但既然有前十字韌帶,自然應該有後十字韌帶,大家對後十字韌帶傷患又知道多少呢?膝關節其實有兩條十字韌帶,分別是前和後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是膝關節內最粗壯的一條韌帶,它位於膝關節後方,和前十字韌帶形成交叉形狀,它的功能剛好和前十字韌帶相反,保護和避免脛骨出現後移(相對於股骨),以維持膝關節穩定。

骨骼「偵」奇:波友四圍撞 小心後十字韌帶撕裂
(明報製圖)

 

交通意外受傷佔多數

相比起前十字韌帶撕裂,後十字韌帶傷患比較少。非運動受傷的個案佔多數,大多是因為交通意外所致。當發生意外時,坐在車內的司機和乘客,膝關節都是彎曲,而車輛的撞擊力剛剛擊到脛骨前方,令到脛骨後移而引致後十字韌帶撕裂。另外,帶衝撞的運動(如足球和欖球等)同樣可以引致後十字韌帶撕裂,運動時會有不少的攔截動作,若攔截時令膝關節受到猛烈撞擊,又或是膝關節過度向前方反曲等,此類創傷除了後十字韌帶撕裂外,其他組織包括前十字韌帶,內外側副韌帶也可以同時撕裂,屬於嚴重創傷。

 

疼痛腫脹 關節僵硬

後十字韌帶的創傷,經常和前十字韌帶、兩側副韌帶一起發生;受傷後,膝關節會出現血塊,病人感到膝部疼痛和腫脹,嚴重可以令關節僵硬,甚至無法走動。如果是單純後十字韌帶受傷,腫脹一般比較輕微,有時候連患者自己也沒發覺,直至膝關節出現不穩定才發現後十字韌帶受傷。後十字韌帶撕裂後如果沒有適當治療,長遠會令膝關節變得不穩定,除了增加再次受傷風險,更會加速關節退化。

後十字韌帶撕裂經臨牀檢查已經可以確診,受傷程度可分為1至3級,由輕微、局部撕裂至完全斷裂。醫生也會安排其他檢查作出全面和精準的診斷,例如X光可以顯示有否骨折,而磁力共振(MRI)則可以同時檢查其他的韌帶組織和半月板。

 

癒合力較佳 未必需要手術

相比起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的癒合能力較佳,並不是所有病人都需要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和各種運動復康。透過肌力訓練,特別是股四頭肌,以及本體感覺神經平衡訓練等,許多運動員都能夠回復受傷前的活動能力和運動表現。

但是,如果後十字韌帶完全斷裂,或經過一段時間保守治療後膝關節仍持續不穩定,就需要考慮手術重建後十字韌帶和關節的穩定度。現在手術多採用關節內視鏡,屬於微創手術,因為後十字韌帶沒法直接修復,醫生需要先借取大腿內側肌腱重建斷裂的後十字韌帶。手術後需要物理治療重新訓練肌肉和平衡力,經過復康後便可以重回球場。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
【運動消閒】5式運動 促進肌肉協調 女士受傷風險減五成 //www.afterroberto.com/5%e5%bc%8f%e9%81%8b%e5%8b%95-%e4%bf%83%e9%80%b2%e8%82%8c%e8%82%89%e5%8d%94%e8%aa%bf-%e5%a5%b3%e5%a3%ab%e5%8f%97%e5%82%b7%e9%a2%a8%e9%9a%aa%e6%b8%9b%e4%ba%94%e6%88%90/ Tue, 14 Aug 2018 03:56: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680 【明報專訊】一份由澳洲拉籌伯大學及美國馬約診所合作研究的報告指出,透過神經肌肉訓練(Neuromuscular training)促進肌肉協調,可以大大減低女士前十字韌帶受傷的風險達五成,訓練內容包括三方面:動態熱身(Dynamic warm up)提升體溫,促進血液流量及活動所需肌力;臀部神經肌肉訓練(Hip specific neuromuscular program)加強臀部肌力及協調性;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exercise),可訓練爆發力,有助控制肌力。

(1)抱膝弓步轉腰
做法:先提起右腳至臀部高度,雙手抱膝,然後右腳向前跨步下蹲,背部挺直,雙膝成90度角,上身向右轉動,換邊再做,10次為1組,做兩組,其間休息60秒
目的:增強臀大肌、股四頭肌、平衡力及膝蓋的協調能力
注意:跨步向前時重心不可向前傾,後腳膝蓋盡量接近地面但不可貼地

(2)左右來回側跳
做法:在地上放兩件物件作目標,兩者相距約1米,先向左側跳,左腳單腳落地,雙手隨之向左擺,換邊再做。左右來回跳為1次,跳5次,做3組,其間休息90秒
目的:提升臀部及股四頭肌肌力、髖關節穩定性、平衡力;訓練跳躍後的着地技巧
注意:膝蓋及腳尖保持向前,動作要流暢,落地盡量穩定,避免要原地跳躍修正動作

(3)側身平板提腳
做法:雙腳縛上彈弓帶,側躺,以右手手踭及右腳掌外側撐起上身,全身挺直成一直線。左腳向外提起,然後緩緩放下。換邊再做。每邊各做12次為1組,共做3組
目的:提升軀幹穩定性及臀大肌肌力
注意:留意腰部要挺直,提腳時別向前移

(4)單腳踏板跳躍
做法:先以右腳踏上約10厘米的平台,順勢舉高雙手原地輕輕跳起,着地後向後踏回到開始姿勢,換邊再做。每邊各跳5次為1組,共做3組,其間休息90秒
目的:增強臀部及股四頭肌肌力、髖關節穩定性、平衡力;鍛煉跳躍後的着地技巧
注意:膝蓋及腳尖保持向前、落地時力度要輕柔及屈膝

(5)單腳平衡拍球
做法:左腳站在平衡訓練軟墊上,穩定後提起右腳至懸空,右手拍波30秒,換邊再做。左右各做1次為1組,共做2組,其間休息60秒。如難度太高,可直接站在地面
目的:增強平衡力、臀部肌力、髖關節穩定性
注意:膝蓋及腳尖保持向前

示範︰物理治療學生何文天、嚴詩婷

https://video3.mingpao.com/201808/FEA20180803_01.mp4;//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d91ee67fa25d91a95055135831626e33.jpg(蘇智鑫攝);

]]>
一個跳躍 拉斷前十字韌帶 女士較易中招 練肌力免受傷 //www.afterroberto.com/%e4%b8%80%e5%80%8b%e8%b7%b3%e8%ba%8d-%e6%8b%89%e6%96%b7%e5%89%8d%e5%8d%81%e5%ad%97%e9%9f%8c%e5%b8%b6-%e5%a5%b3%e5%a3%ab%e8%bc%83%e6%98%93%e4%b8%ad%e6%8b%9b-%e7%b7%b4%e8%82%8c%e5%8a%9b%e5%85%8d/ Tue, 14 Aug 2018 03:50:5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4678 【明報專訊】以往不時聽到NBA球員因前十字韌帶受傷,要暫別球壇,嚴重的甚至提早退休。其實前十字韌帶受傷並非運動員專利,就算不愛運動都會出事,尤其是女性。有研究指出,女性的前十字韌帶受傷風險較男性高1.5倍,要減少受傷,可透過神經肌肉訓練(Neuromuscular training),提升身體協調能力,可減低受傷風險達五成。由註冊物理治療師推介的5式運動,只要多練習就可增強下肢肌力,預防前十字韌帶受傷。

前十字韌帶連接着股骨及脛骨,主要作用是加強關節穩定,限制脛骨向前移位及向內旋轉。註冊物理治療師歐陽健指出,很多人在弄傷前十字韌帶時,都是在做需要跳躍、急停、急轉等動作的運動,如體操、籃球、足球、滑雪和排球等,通常是單腳落地時受傷,「尤其是運動新手,下肢肌力未夠強,一不小心就出事」。曾有一名很少做運動的20多歲女士,有次跟朋友去北海道旅行,初嘗滑雪,其間失平衡跌倒,一邊腳雖插進雪內,但跌勢未止,結果扭傷膝蓋,前十字韌帶斷裂,最終要做手術。

女性受傷風險高男性1.5倍
別以為女士身形較男士嬌小輕巧,動作會較靈敏,前十字韌帶受傷的風險較少,實質上卻是相反,一份由美國多間大學包括佛羅里達國際大學、辛辛那提大學及澳洲的拉籌伯大學合作的研究指出,女性受傷風險較男性高1.5倍。歐陽健解釋,由於女性膝關節韌帶天生比男性幼細,加上受荷爾蒙影響,韌帶較鬆弛,大大減低關節穩定,跳躍落地時容易令脛骨向前移,導致前十字韌帶撕裂,尤其是單腳落地,臀大肌的收縮動作較男性少,緩衝不足,更易受傷。「另外,女性盆骨形狀較闊,股四頭肌的力量會較膕繩肌大,着地時會令雙膝內旋,以及脛骨被拉扯向前;而且女性的BMI指數普遍較高,增加前十字韌帶壓力,較易發生撕裂。」

或會紅腫痛 未必影響活動能力
別以為沒有運動,不做跳躍或急停動作,前十字韌帶就不會受傷,原來日常生活一些小動作也有殺傷力。有一名30多歲女士,身形偏肥,向來少做運動,有次參與公司團隊活動時,約在1米高位置跳下來,落地不穩失平衡跌倒,拉斷了前十字韌帶,需要做手術。

若前十字韌帶受傷,可能會有急性發炎徵狀,例如紅、腫及痛等,但未必會影響活動能力,因為膝關節、後十字韌帶、內側副韌帶及肌肉等可補足,有助穩定關節,患者可能只會在上落樓梯時,感到膝蓋搖擺不定。歐陽健說基本上要透過臨牀檢查確診十字韌帶受傷,如有需要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磁力共振檢查。治療方面,他說並非所有患者都要做手術,會視乎患者的年齡、前十字韌帶的受傷程度和周邊組織的損傷作判斷。

長期復康訓練 防膝關節退化
治療方法大概可分為保守療法(非手術治療)及重建手術,前者是作系統性的運動訓練提升膝蓋肌力,增強穩定性。通常年長、沒有長期運動習慣、前十字韌帶部分撕裂和沒有膝關節周邊組織(例如內側副韌帶、肌肉、膝關節內側半月板等)損傷的患者,適合接受保守治療。但如患者的前十字韌帶經常發炎不適,影響日常生活,可能需要做手術,以身體其他部位的筋腱,重建已撕裂的韌帶。

前十字韌帶受傷無論採取保守療法或重建手術,都需要長期的復康訓練。缺乏適當的復康訓練,患者可能會患上長期膝痛,而且下肢力量、平衡、關節穩定性、靈活度及控制能力都會下降,增加膝關節提早退化的風險。一旦膝關節穩定性下降,高達四成半患者無法再次參與競技運動或比賽,即使回復受傷前的運動程度,前十字韌帶亦較容易再次撕裂。

歐陽健強調,康復物理治療過程中,患者有約七成時間會接受被動式物理治療,例如物理治療師為病人伸展及按摩等,其餘三成靠病人自行練習,包括下肢肌肉訓練、平衡、神經肌肉訓練、心肺訓練和功能性訓練,鍛煉下肢力量、穩定性及靈活度。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設計合適的運動動作訓練肌肉,病人積極度對治療非常重要。

文:許朝茵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health-08142018-a1.jpg落地受傷——很多需要急停及急轉的活動,又或是跳起單腳落地時,都有可能令前十字韌帶受傷。(lzf@iStockphoto,設計圖片);//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health-08142018-a2.jpg歐陽健(蘇智鑫攝);//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8/health-08142018-a3.jpg前十字韌帶——前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附近有內側副韌帶等組織。(蘇智鑫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