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窺鏡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6 Aug 2024 04:41:2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內窺鏡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相隔9300公里做活豬胃手術 中大瑞士院校合研磁控內窺鏡技術   冀治偏遠地區病人 //www.afterroberto.com/%e7%9b%b8%e9%9a%949300%e5%85%ac%e9%87%8c%e5%81%9a%e6%b4%bb%e8%b1%ac%e8%83%83%e6%89%8b%e8%a1%93-%e4%b8%ad%e5%a4%a7%e7%91%9e%e5%a3%ab%e9%99%a2%e6%a0%a1%e5%90%88%e7%a0%94%e7%a3%81%e6%8e%a7%e5%85%a7/ Mon, 26 Aug 2024 04:36: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7780

【明報專訊】內窺鏡常用於診治消化道和腸胃病,中大醫學院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共同研發磁控內窺鏡技術,今年在相隔9300公里下對活豬胃部做手術,並檢取胃壁活組織,成為全球首宗遙距內窺鏡手術。磁控內窺鏡可用於檢查胃潰瘍腫瘤和出血等,加入活鉗則可檢取組織,甚至止血和切除組織。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說,新技術有助診治偏遠地區病人,但臨牀使用前仍需解決遙距手術的醫療責任等問題。中大醫學院長趙偉仁預計,磁控內窺鏡一兩年後可臨牀試驗。

磁控內窺鏡:檢查胃潰瘍、腫瘤和出血可用

磁控技術由蘇黎世團隊研發,與中大合作應用於內窺鏡。磁控內窺鏡末端置有多個金屬環,體外的磁性導航系統在手術期間會產生磁場,醫護可利用遊戲機手掣作為控制器,以改變磁場方向,控制內窺鏡在胃內移動,毋須如傳統以人手控制內窺鏡。磁控內窺鏡可用於檢查胃潰瘍、腫瘤和出血等,加入活鉗則可檢取組織,甚至止血和切除組織。內窺鏡在胃部扭動時會影響方位,系統則可確保控制器操作方向與畫面一致。

相隔9300公里做活豬胃手術 中大瑞士院校合研磁控內窺鏡技術   冀治偏遠地區病人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圖)手上的遊戲機手掣,正是磁控內窺鏡的控制器,可遙距操作位於蘇黎世實驗室(右邊屏幕所示)的內窺鏡。左邊屏幕正顯示蘇黎世內窺鏡在胃部模型內的影像,中間屏幕則顯示磁場方向。圖中央模型則由蘇黎世團隊遙控。(馮凱鍵攝)

趙偉仁料一兩年後臨牀試驗  團隊:延誤0.002秒不礙操作

兩間學院今年5月首次在豬胃完成遙距手術,由蘇黎世團隊在當地控制香港手術室內的內窺鏡,在豬胃檢查和檢取組織;另完成難度較高、可反映內窺鏡能否順暢移動的「後屈」操作,即將內窺鏡下伸至胃部深處,再沿胃壁將鏡頭倒屈向上,直至可見食道。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械人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所長Bradley Nelson稱,文獻顯示遙距手術最多可容許半秒延誤,新技術一般延誤約0.002秒,屬肉眼不可見,不影響醫護操作。


相關閲讀:胃炎?胃潰瘍?胃痛發作時間 揭成因端倪


助偏遠地區治病 醫責問題待解

曾參與無國界醫生救援任務、有份研發磁控內窺鏡的陳詩瓏說,磁控是促成遙距內窺鏡手術的關鍵,醫療技術匱乏的偏遠地區日後若配備發電和網絡儀器,醫護便可為病人遙距診治;全球只有少數專家懂做部分複雜醫療程序,以往需邀請專家來港或由香港醫生飛往海外學習,日後可改由專家遙距施手術。

不過陳詩瓏稱,全球於20多年前完成首宗遙距手術後,遙距手術一直發展緩慢,因需解決一系列問題,例如網速等基本配套的最低要求,以及萬一出事的後備方案和醫療責任等,相信未來仍要討論,遙距內窺鏡手術方可應用於病人。

趙偉仁說即使不做遙距手術,磁控技術本身極具發展潛力,例如磁控內窺鏡較傳統內窺鏡更易操作,更多醫護可用,若配合人工智能導航系統,甚至可毋須人手操作;該鏡直徑只有4.5毫米,較傳統內窺鏡的9至10毫米纖幼,可局部麻醉病人後循鼻腔伸進體內,取代現時全身麻醉並經口腔置入。

相隔9300公里做活豬胃手術 中大瑞士院校合研磁控內窺鏡技術   冀治偏遠地區病人
中大醫學院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共同研發磁控內窺鏡技術,今年在相隔9300公里下對活豬胃部做手術,為全球首宗遙距內窺鏡手術。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詩瓏(前排右)說,新技術有助診治偏遠地區病人,但臨牀使用前仍需解決遙距手術的醫療責任等問題。中大醫學院長趙偉仁(前排中)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械人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所長Bradley Nelson(前排左)亦有份參與研發。(馮凱鍵攝)

較傳統幼 毋須全身麻醉

趙說,磁控技術亦可應用於其他用途,例如治療膽結石的膽管鏡微創手術,現時仍需開刀置入網籃及用X光確定位置,日後或可直接以磁控膽管鏡配合雷射粉碎膽石。

Bradley Nelson補充,其團隊正與美國合作研發腦血管磁控手術,治療中風,另將研究以磁控技術用於胎兒鏡治療「雙胞胎輸血症候群」,為血液分配不均的孿生胎兒消除多餘血管,相信可較微創胎兒鏡更安全和減低創傷。


相關閲讀:持續消化不良恐胃炎 增胃癌風險 查找胃炎5大高危因素 胃鏡檢查要麻醉嗎?


]]>
鼻敏感易致兒童睡眠窒息症 注意張開口睡覺打鼻鼾 度身治療免損健康成長 //www.afterroberto.com/%e9%bc%bb%e6%95%8f%e6%84%9f%e6%98%93%e8%87%b4%e5%85%92%e7%ab%a5%e7%9d%a1%e7%9c%a0%e7%aa%92%e6%81%af%e7%97%87-%e6%b3%a8%e6%84%8f%e5%bc%b5%e9%96%8b%e5%8f%a3%e7%9d%a1%e8%a6%ba%e6%89%93%e9%bc%bb%e9%bc%be/ Mon, 27 Mar 2023 06:47: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858 睡眠窒息症是本港常見疾病,不少人或以為只有成人才有機會患上,但其實小童同樣有罹患風險,一旦沒有接受適切治療,對其身心發展有深遠影響,家長不應輕視。有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指出,鼻敏感是常見引致兒童患上睡眠窒息症的原因,因此治療睡眠窒息症必須由問題根源入手,有需要可能會處方口服藥、噴鼻劑,甚至讓患者佩戴呼吸機睡覺,以改善病情。


相關閲讀:睡眠窒息分三級 輕中嚴重程度治療有不同 注意鼻軒聲不斷、經常扎醒 了解什麼是深層睡眠


鼻敏感屬兒童睡眠窒息症高危因素 張口呼吸弊處多

鼻敏感易致兒童睡眠窒息症 注意張開口睡覺打鼻鼾 度身治療免損健康成長
鼻敏感是導致兒童患上睡眠窒息症的高危因素之一。家長要多注意子女在睡覺時有沒有打鼻鼾、磨牙、張開口呼吸等情况,以及早發現有否患上睡眠窒息症。

betway体彩 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醫生引述數據指出,本港有40%兒童患有鼻敏感,鼻敏感會引致兒童鼻塞,睡覺時需要張開口用力呼吸,從而令舌頭向下墮,阻塞氣道而令他們呼吸困難,引致打鼻鼾,甚至患上睡眠窒息症;此外,睡覺時經常用口呼吸,吸入的空氣缺少了經鼻孔過濾的過程,直接刺激扁桃腺發大,同樣會阻塞氣道,導致睡眠窒息症。因此,鼻敏感是其中一個導致兒童患上睡眠窒息症的高危因素,令其睡眠質素欠佳。


家長留意打鼻鼾、磨牙是警號 影響睡眠質素

吳醫生指出,要及早發現兒童是否罹患睡眠窒息症,家長需要多注意兒童就寢後與日間活動時的表現。

在睡覺時段,打鼻鼾是常見被家長忽略的症狀,其實年幼子女一旦一星期有3晚以上出現打鼻鼾,患有睡眠窒息症的機會是非常高,因此家長可留意子女打鼻鼾的頻率、睡覺期間有否磨牙、張開口呼吸或出現無法呼吸等情况,上述均是睡眠窒息症的警號;此外,睡眠窒息症亦會令兒童出現復發性遺尿的問題,一般5歲以上的兒童不會再有遺尿,一旦發現有持續尿床情况,亦必須警惕,及早帶子女接受檢查。


相關閲讀:【鼻敏感】關於洗鼻的3個迷思 可加快新冠患者康復?可治癒鼻敏感?洗鼻10個步驟


影響兒童專注力 情緒易衝動

由於睡眠窒息症會嚴重影響兒童的睡眠質素,因此對其日間的活動亦有所影響。吳醫生解釋,兒童日間會出現專注力不足,課堂難以專注,令學習能力下降;其情緒亦會較波動,變得容易衝動,可能會經常打斷別人的說話,因此子女突然性情有變及學業成績退步,都有機會是睡眠窒息症所導致。

吳醫生強調,不要低估睡眠窒息症對兒童身心帶來的影響,一旦延誤治療,其專注力及認知能力會在成長階段受到嚴重影響,有機會演變成過度活躍症,長遠更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建議及早求醫接受檢查和治療。

精準檢查揪出問根源

要診斷兒童有否患上睡眠窒息症,吳醫生指出,醫生一般會先詳細了解其已有病徵及請家長填寫問卷,之後會安排兒童接受睡眠窒息測試,兒童在晚上睡覺時需要接駁特定的儀器,以測量呼吸頻律、血含氧量、鼻鼾聲浪等數據,由於兒童睡眠期間較容易翻來覆去,因此通常會建議家長讓子女在醫院接受測試,醫護人員可監察過程,一旦有任何儀器鬆脫,都可即時修正,診斷結果會更精準。

完成睡眠窒息測試後,會進一步安排睡眠內窺鏡檢查,注射藥物助兒童進入睡眠狀態,醫生會透過內窺鏡檢查找出阻塞呼吸的源頭,以助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度身訂造  對症下藥

吳醫生強調,睡眠窒息症的治療方案必須度身訂造,因為不同兒童患者的問題根源可以完全不一樣,如果問題主因是鼻敏感,則必須先控制鼻敏感病情,例如會處方類固醇噴鼻劑和抗敏感口服藥等,亦會教導患者用鹽水洗鼻;如果是跟扁桃腺發大有關,有需要可能會考慮切除扁桃腺;如果是上顎與下顎的形狀有問題,則可能會轉介至牙科醫生訂造牙托矯正。

肥胖患者宜戴呼吸機

如果是肥胖的兒童患者,則較適宜佩戴呼吸機,因為呼吸機能減少睡眠窒息的情况,從而增加產生飽腹感荷爾蒙的敏感度,令兒童不會經常感覺肚餓,有助減少進食,配合運動減肥,減重後能有助改善睡眠窒息的情况。

]]>
【痔瘡成因】痔瘡非「瘡」?4類人士高危 注意手術切除非一了百了 4招防復發 //www.afterroberto.com/%e7%97%94%e7%98%a1%e6%88%90%e5%9b%a0-4%e9%a1%9e%e4%ba%ba%e5%a3%ab%e9%ab%98%e5%8d%b1-%e6%b3%a8%e6%84%8f%e6%89%8b%e8%a1%93%e5%88%87%e9%99%a4%e9%9d%9e%e4%b8%80%e4%ba%86%e7%99%be%e4%ba%86-4%e6%8b%9b/ Mon, 31 Jan 2022 07:03:5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309 痔瘡是十分普遍的疾病,俗語有云「十個男人九個痔」,但原來痔瘡與性別無關,女士亦有機會受痔瘡困擾,而且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有機會患上。原來痔瘡其實並非一粒「瘡」,痔瘡出現初期未必會有明顯不適,但可能會有出血情况,當嚴重時痔瘡更會凸出,令患者感到無比痛楚。有醫生提醒,若痔瘡長期凸出,可以透過外科手術切除,但切除後並非一了百了,為什麼呢?注意以下4類人士較容易出現痔瘡!

 

痔瘡成因 肛門附近血管血液循環受阻

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袁兆文醫生表示,痔瘡其實並非一粒「瘡」,而是肛門內鬆脫的組織,醫學上並未有確切原因解釋痔瘡的形成,不過臨床所見,痔瘡主要是因為直腸末端、肛門附近的血管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不佳,久而久之出現靜脈曲張,令血管膨脹和組織凸出,最終演變成痔瘡。

 

相關文章:便秘|3大成因 都市人易錯過排便黃金時機 持續便秘引發多種併發症 預防5個貼士

 

4類人士高危:長期便秘、懷孕、欠缺運動、長者

袁醫生指出,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受阻礙是導致痔瘡的主因,除了遺傳和年紀因素外,有4類人士較容易出現痔瘡:

1. 長期便秘人士:特別是日常飲食缺乏纖維、長時間坐廁排便、大便時需要經常用力,都會增加腹腔壓力,因而影響血液循環,增加患上痔瘡的機會。

2. 懷孕女士:因胎兒會壓着腹腔,會導致血管受壓而引起痔瘡。

3. 久坐不動人士:經常坐、缺乏活動會令血液循環欠佳,增加血管壓力,是痔瘡的高危一族。

4. 長者:因他們一般較少活動,加上腸道蠕動較慢,較大機會患有便秘,增加痔瘡出現的機會。

痔瘡主要是因為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受阻礙所致,除了遺傳和年紀因素外,有4類人士較容易出現痔瘡。
痔瘡主要是因為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受阻礙所致,除了遺傳和年紀因素外,有4類人士較容易出現痔瘡。

 

十個男人九個痔?吃辛辣食物增生痔瘡機會?

雖然有指「十個男人九個痔」,但袁醫生指出,醫學上並沒有證據顯示男士有較大機會患上痔瘡,他們較多出現痔瘡可能與職業有關,例如其工作需要較多體力勞動,或者經常提舉重物,導致腹腔壓力增加,容易出現痔瘡。

至於進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會否增加痔瘡出現的機會?袁醫生表示,兩者沒有直接關係,但提醒刺激和辛辣的食物的確有機會影響消化,如果原本直腸內的血管已有凸出徵狀,再進食這些食物有機會加劇刺激血管的情况,導致發炎甚至痔瘡形成。

 

相關文章:【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手指探肛、肛門內窺鏡檢查

大便帶血或肛門感痛楚的患者求診時,醫生會根據病徵追查背後原因,確定病徵是由痔瘡所致,並排除肛裂、大腸出血、性病等其他可能性,同時會詢問患者的身體變化,例如體重有沒有急降、大便習慣有否改變等。如果懷疑患者的痔瘡凸出,醫生也會進行臨牀檢查,例如手指探肛和進行肛門內窺鏡,檢查清楚痔瘡以外還會否其他疾病,如發現其他病徵,亦會建議患者進行更詳細的檢查。

 

藥物紓緩徵狀 手術切除痔瘡

早期的痔瘡若果只是輕微出血,但沒有凸出,可以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包括多吃高纖食物、多做運動、減少腹部壓力,有助改善徵狀。袁醫生指出,治療痔瘡主要是針對其徵狀處方相應的藥物,一般會處方含有類固醇的外塗藥膏和塞肛藥物,有消炎和止痛作用,部分藥物有麻醉作用,有助減輕患者不適。較嚴重的痔瘡患者,例如痔瘡凸出,患者的痛楚感覺較強烈,有機會需要處方針對紓緩靜脈曲張的口服藥,減少血管膨脹。

 

改善生活習慣預防痔瘡復發

若痔瘡長期凸出,亦可以透過外科手術切除,但袁醫生提醒,切除痔瘡後並非一了百了,如果不從根本改善問題,痔瘡仍有機會復發,因此患者應該從生活習慣着手,預防痔瘡出現:

・多吃高纖食物、多喝水

・定期運動

・避免長時間坐廁

・避免大便時經常用力

]]>
【大腸癌】腸道梗阻不宜照大腸?可用糞便檢測識別大腸癌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5%a4%a7%e8%85%b8%e7%99%8c-%e8%85%b8%e9%81%93%e6%a2%97%e9%98%bb%e4%b8%8d%e5%ae%9c%e7%85%a7%e5%a4%a7%e8%85%b8-%e5%8f%af%e7%94%a8%e7%b3%9e%e4%be%bf%e6%aa%a2%e6%b8%ac%e8%ad%98%e5%88%a5%e5%a4%a7%e8%85%b8/ Mon, 04 Oct 2021 10:50: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557 【明報專訊】我經常接到各式各樣的轉介,最常見的是在外面花了巨大的醫療開支才發現是個無底深潭,另一類是外面醫生不願意接的病人。前幾天我見了一名約50歲的王先生,他希望預防大腸癌,但好幾名醫生也不願意為他檢查。

他少年時不幸患上盲腸炎並引發腹膜炎,由於發炎嚴重,康復後出現腸黏連(intestinal adhesions)及黏連帶(adhesive bands)。這後遺症令他經常出現腸道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每逢吃大量難消化的食物或喝過多水分,便出現便秘、肚脹及嘔吐。大約5年前一次非常嚴重的腸道梗阻,需要接受緊急切腸手術,事後他飲食需要更加小心,以防問題復發。

由於家族有大腸癌病史,所以他希望及早預防。可是照大腸需要飲3至4公升洗腸水,這步驟大大增加腸道梗阻風險。還有大腸的形態因手術及黏連而有所改變,增加了內窺鏡檢查難度及穿孔風險。因此,他先後向幾名專科醫生求診,但也沒有一人願意嘗試解決他的問題。

(圖片資料來源:網上圖片)
(圖片資料來源: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不宜照大腸 可用糞便檢測

「陳教授,你可以幫我嗎?」我想了一會,便回答說:「王先生,其他醫生的擔心其實都合情合理。現階段我建議你先接受非入侵性大腸癌檢測,例如利用糞便測試。若糞便測試顯示你患大腸癌風險低的話,可以暫時不用考慮照大腸,以後每年接受糞便測試便可以。另一個檢測方法是利用電腦掃描結腸造影(CT colonography),透過電腦分析影像,我們可以知道大腸的形態及懷疑腫瘤的位置,然後再計劃如何做大腸內窺鏡檢查。」

王先生追問:「陳教授,我應該怎樣選擇才對呢?」我解釋說:「如何選擇視乎每個人的需要而決定。糞便檢測的好處是十分方便,完全不會感到不適或有任何風險。當然,糞便檢測也有不同的選擇。隱血測試(FIT)最常用,現時香港的大腸癌篩查計劃也是用FIT,但是它的準確程度低,不能偵測瘜肉及早期大腸癌。相比下,糞便細菌基因測試的準確度高,更可以透過改善生活飲食習慣而有機會減低致癌惡菌。以你的情况來說,我建議你首先以糞便測試來識別自己的風險程度,若是高風險,才用電腦掃描結腸造影以確定大腸及腫瘤的位置吧。」

隨着人口老化及飲食習慣愈趨不健康,我們將會遇到更多更複雜的病症。醫學科技雖是一日千里,但如何為不同需要的病人選擇合適的檢查是每個醫生要面對的挑戰,這亦是AI不能取代的

 

相關文章:針對大腸癌期數調整治療計劃 及早篩查預防勝治療(附:注意大腸癌先兆5大徵狀)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66:奇難雜症?)

]]>
中風影響吞嚥及溝通 注意3個吞嚥困難徵狀 言語治療師制定個人化訓練改善問題 //www.afterroberto.com/%e4%b8%ad%e9%a2%a8%e5%bd%b1%e9%9f%bf%e5%90%9e%e5%9a%a5%e5%8f%8a%e6%ba%9d%e9%80%9a-%e6%b3%a8%e6%84%8f3%e5%80%8b%e5%90%9e%e5%9a%a5%e5%9b%b0%e9%9b%a3%e5%be%b5%e7%8b%80-%e8%a8%80%e8%aa%9e%e6%b2%bb/ Mon, 26 Jul 2021 09:41:2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598 中風是當腦部血管閉塞或爆裂,令腦部細胞缺氧受損,患者有機會突然出現四肢癱瘓或麻痺、說話不清、視力模糊等。中風除了引發身體活動能力方面的後遺症,患者的吞嚥和說話能力亦可能有所影響,透過適當的言語治療復康訓練,有助改善患者的進食及溝通能力。首先了解吞嚥困難的3個常見徵狀。

中風除了引發身體活動能力方面的後遺症外,患者的吞嚥和說話能力亦可能受影響。
中風除了引發身體活動能力方面的後遺症外,患者的吞嚥和說話能力亦可能受影響。

 

相關文章:【中風可以預防嗎?】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壓力大易誘發 注意小中風病徵 做好3件事減中風機會

 

中風後出現吞嚥困難 注意3個常見徵狀

betway体彩 言語治療師潘肇鋒表示,中風後不少患者出現吞嚥困難,影響其生活質素。有數據顯示大約一半中風後的病人吞嚥能力受損,其中腦幹中風病人更有高達八成出現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

常見的吞嚥困難徵狀包括:咀嚼速度及力量下降、食物從口腔溢出、進食時嗆咳等。若沒有適當處理吞嚥困難,食物可能會錯誤進入肺部,導致吸入性肺炎或阻礙呼吸,危及生命安全。潘肇鋒指出,中風後對吞嚥能力的影響程度,視乎腦部受損的位置及範圍而有所不同。有研究指大部分病人的吞嚥能力會於中風後一星期有改善,約一成中風病人則在病發後半年仍持續有吞嚥困難。

 

言語治療師評估患者口腔肌肉能力 找出方法改善吞嚥安全

潘肇鋒指出,當遇到有吞嚥困難的病人,言語治療師一般會先評估患者口腔肌肉能力及進行臨床吞嚥測試,有需要時會用到X光或內窺鏡檢查病人的吞嚥情况。之後言語治療師會建議合適患者進食的食物質地,飲料的稀稠度、進食工具及姿勢等,令患者能安全進食。

不過,這些方法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用,需要由言語治療師事前評估及教導。部分病人可進行一些吞嚥訓練,例如用凍的檸檬味棉花棒,刺激口腔及咽腔不同部位,或者用微量電流去刺激及強化吞嚥肌肉,間接「教」腦部做出吞嚥動作。

 

相關文章:吞嚥困難|同理心 好技巧 餵長者食得樂

 

中風影響溝通能力 左腦受損可致失語症

除了吞嚥問題,中風患者亦會面對咬字不清、發聲困難等問題。潘肇鋒解釋,由於發音與喉嚨及口腔肌肉的控制及力量有關,部分患者中風後出現聲沙或難以控制大細聲等問題;也有病人因舌頭肌肉不夠力或活動能力減退,令他們咬字含糊不清;有些病人則因為腦部控制發音的「程式」出現錯誤,導致發音困難。

除此之外,潘肇鋒表示,大約有四成中風後的病人,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溝通及語言障礙。其中左腦受損的病人會較多出現語言問題,醫學上稱之為失語症。失語症患者可出現語言理解、表達、閱讀或書寫方面的困難,受影響程度則因人而異。

針對中風導致的溝通問題,言語治療師會評估病人的情况,按其嚴重程度及受影響範圍,制定合適的訓練。對於咬字發音問題,言語治療師可與患者練習發聲運氣、咬字、口肌能力等。而對於失語症患者,言語治療師可設計合適的練習去提升病人的語言能力,例如練習命名物件、組織句子、描述事情、書寫閱讀等。

]]>
【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www.afterroberto.com/%e6%8c%81%e7%ba%8c%e8%85%b8%e8%83%83%e4%b8%8d%e9%81%a9%e6%b6%88%e5%8c%96%e4%b8%8d%e8%89%af-6%e5%80%8b%e6%83%85%e5%86%b5%e4%b8%8b%e5%81%9a%e8%83%83%e9%8f%a1%e6%88%96%e8%85%b8%e9%8f%a1%e6%aa%a2%e6%9f%a5/ Fri, 05 Feb 2021 03:45:5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0940 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很多時都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檢查找出原因,內窺鏡是其中一項,到底內窺鏡是什麼呢?除了檢查外還有什麼功能?究竟哪6個情况下才需要照胃鏡或照腸鏡檢查呢?

【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什麼情况下需要照胃鏡或腸鏡呢?

胃鏡 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

betway体彩 內鏡中心主任、外科專科醫生陳志偉醫生表示,常見應用於消化道的內窺鏡主要是胃鏡和腸鏡。胃鏡即「上消化道內窺鏡」,可以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的情况,包括檢視有否潰瘍、發炎、腫瘤,以及懷疑腸道出血的原因,主要用作評估消化不良的各種徵狀,例如吞嚥困難、持續胃痛、胃灼熱、反胃、消化不良等。如有需要,進行胃鏡時醫生可為病人抽取組織分辨是良性或惡性,同時亦可以即時切除瘜肉。

陳醫生表示,胃鏡檢查需時約10分鐘,病人可選擇接受監察麻醉或注射鎮靜劑,進行檢查前會先在病人喉部噴上麻醉藥。內窺鏡經口腔進入,過程中需要一直充氣撐開胃部,檢查後病人或會感覺輕微喉痛、嘔心和上腹膨脹。

相關文章:

【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益生菌】食益生菌有益腸胃健康?進食發酵食品3大注意事項

什麼情况要照胃?

  • 吞嚥困難
  • 持續胃痛、胃灼熱、反胃、消化不良
  • 大便呈黑色
  • 體重無故急降
  • 缺鐵性貧血,如容易疲累、血色素下降
  • 有家族胃癌或食道癌病史

大腸鏡 揪出瘜肉 預防大腸癌

至於大腸鏡可以檢查下消化道多種疾病,包括大腸發炎、懷疑大腸出血、結直腸癌、瘜肉等,病人如果腹部持續疼痛、持續腹瀉、便秘或痾血,或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找出原因。

除了有病徵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外,沒有徵狀的人士也可以做大腸鏡。陳醫生指出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2018年新症超過5600宗,而大部分大腸癌都是由瘜肉開始,雖然這些瘜肉起初是良性,但會慢慢演變為惡性,過程約 10年或以上,透過大腸鏡及早把瘜肉揪出清除,能減低其惡化成癌症的機會,建議45歲或以上人士應每十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高風險例如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曾有大腸瘜肉的人士,應提早及增加檢查的次數。

大腸鏡是可以屈曲的內窺鏡,一般經肛門放入大腸內,可讓醫生觀察病人大腸內壁黏膜的情況,整個過程需時約15分鐘至1小時,醫生會按病人需要,處方鎮靜劑和止痛藥,病人會進入睡眠狀態,減少不適感。進行大腸鏡檢查前三天,要進食低渣食物,避免進食高纖維食物,好像蔬菜、生果、麥皮等;檢查前一天服用洗腸劑,清除腸道內糞便殘餘,以確保腸道清潔,以便醫生檢查清楚腸道情況。

什麼情况要照腸?

  • 大腸癌普查 (45歲或以上、有大腸癌家族史應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
  • 大便有血或有大量黏液
  • 無故腹痛
  • 體重無故急降和疲倦
  • 大便習慣改變(經常便秘、腹瀉),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 大便隱血
]]>
小瘜肉7年可變大腸癌 照腸即切 先發制癌 //www.afterroberto.com/%e5%b0%8f%e7%98%9c%e8%82%897%e5%b9%b4%e5%8f%af%e8%ae%8a%e5%a4%a7%e8%85%b8%e7%99%8c-%e7%85%a7%e8%85%b8%e5%8d%b3%e5%88%87-%e5%85%88%e7%99%bc%e5%88%b6%e7%99%8c/ Mon, 02 Mar 2020 04:01:0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736
大腸癌
揪出瘜肉——一粒小瘜肉演變成癌症,歷時7至15年。接受大腸癌篩查,有助及早找出可致癌變的瘜肉,預防大腸癌。(Lin Shao-hua@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大便帶血,究竟是大腸癌、瘜肉,還是痔瘡引發?大腸癌位列香港頭號常見癌病,早期病徵不明顯,半數病人確診時已屬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機。一粒小瘜肉變成大腸癌,一般歷時7至15年。因此,即使大便沒有帶血,年屆50歲應該做第一次大腸癌篩查,查找可致癌變的瘜肉。

◆鄺:鄺永鏗(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徐:徐成智(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小瘜肉7年可變大腸癌 照腸即切 先發制癌
(郭慶輝攝)

便血分辨生癌定痔瘡?

問:大便有血,如何判斷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鄺:大便帶血可以由不同原因造成,從出血方式及顏色可初步判斷。如果發現廁紙上的大便帶鮮血,或鮮血直接滴在廁盆內,通常都是痔瘡或肛裂造成。痔瘡是肛門口附近的靜脈血管曲張形成,如果大便太硬或用力過度都會令痔瘡破裂而流血。痔瘡出血量多,呈鮮紅色,而且不會與糞便混合在一起。

如果大便帶小量血絲而且情况持續,血呈瘀紅色並與大便混合一起,或大便中帶分泌黏液,這都有可能是大腸癌。由於部分大腸癌的病徵與痔瘡相似,容易混淆,尤其是長期有痔瘡的患者,對痔瘡出血習以為常,很容易忽視患上大腸瘜肉甚至惡性腫瘤的風險,延誤了醫治良機。

 

年輕病人出血多因痔瘡?

問:如何處理大便帶血?

鄺:首先要了解出血的潛在成因,醫生除了查問大便帶血的顏色、大便習慣有沒有突然改變、飲食及吸煙習慣等,同時要了解家族病史。如果患者曾有大腸瘜肉或直系家屬曾患大腸癌及大腸瘜肉,會增加其患癌風險。另外,年紀也是重要指標。通常年輕病人的出血問題都是痔瘡或肛裂引起,但年過40、50歲有可能是大腸瘜肉或腫瘤引起出血徵狀。

醫生會抽血檢驗是否貧血,並檢查心跳及血壓等是否正常;亦會臨牀檢查腹部有否異常,同時會做探肛檢查,即用手指探入肛門檢查有沒有痔瘡,或用簡單儀器撐大肛門來看直腸有沒有腫塊。如果檢查中發現肛門有痔瘡及流血,會用藥物止血。如果懷疑是大腸出血,便會轉介專科進一步驗查大腸。

內窺鏡檢查最有效?

問:什麼人需要做大腸鏡檢查?還有沒有其他檢查方式?

徐:年屆50歲、抽煙、愛吃紅肉及加工食物、曾有大腸疾病或有直系家屬曾患大腸瘜肉或大腸癌,都是患大腸癌的高危人士,無論有沒有大便帶血的病徵,50歲應該做一次大腸癌篩查,並每10年覆查一次。若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患大腸瘜肉或大腸癌,都會增加患上大腸瘜肉或大腸癌風險,因此要提早篩查,如直系家屬在50歲確診大腸癌,家族成員需要提早於40歲開始做檢查,之後每3至5年覆查監察。

大腸檢查方式眾多,最常用的有大腸內窺鏡檢查(俗稱腸鏡)和大便隱血測試,近年亦有新引進的非入侵性檢查,它們各有利弊。大便隱血測試十分簡單及非入侵性,主要檢查大便中有沒有血,如結果呈陽性有可能是腸道潰瘍、發炎或瘜肉引起;但測試不能反映大腸有沒有瘜肉或其他結構問題,亦可能因血液不均勻地分佈於大便中,令抽樣結果不準確。

有些人因心臟問題長期服用薄血丸,未必適合做大腸鏡,可選擇其他非入侵性檢查如膠囊內視鏡或電腦斷層大腸造影檢查。前者是把藥丸膠囊內視鏡吞服,它隨着腸道蠕動進入大腸並拍攝。後者是用電腦掃描來檢查大腸內壁,兩者都可以檢測到瘜肉及腫瘤,不過對一些細小的瘜肉卻無法準確辨別,即使檢測到瘜肉亦無法即時切除治療。因此大腸內窺鏡檢查仍是目前最有效方式來篩查、治療及預防大腸癌。

 

照腸只需15分鐘?

問:大腸內窺鏡檢查如何做?有何風險?

徐:大腸內窺鏡檢查是用一條約長1.6米、粗幼如手指的柔軟喉管,由肛門進入直腸,經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到盲腸及小腸末端詳細檢查大腸。透過內窺鏡影像,可直接看到腸內壁黏膜,如檢查時發現有瘜肉或病變,可以即時利用鉗或電圈套器切除及抽取組織化驗。整個過程大約需時15分鐘,約有萬分之一機率出現刺穿腸道或嚴重出血風險。

大腸鏡檢查要求病人腸道必須完全乾淨,否則殘留的大便渣滓有可能遮擋腸道瘜肉,影響檢查結果。因此接受檢查前2、3天需要吃得清淡,不能吃高纖維食物,檢查前1天只可進食流質食物,並飲用瀉藥徹底清理腸道。檢查時,病人可以選擇注射鎮靜劑及止痛藥或用監測麻醉進入熟睡狀態,令整個過程較為舒適。

瘜肉大而起鋸 癌變高危?

問:是否所有大腸瘜肉都會變成癌?

徐:瘜肉是大腸黏膜組織異常增生,一般人在40至60歲時最容易出現大腸瘜肉。常見瘜肉主要分為增生性瘜肉及腺瘤性瘜肉。增生性瘜肉是指微小的黏膜凸起,不會變成惡性腫瘤;腺瘤性瘜肉則屬癌前病變。大腸鏡檢查時,若發現瘜肉數量多,或屬會惡化的瘜肉類別,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及絨毛管狀腺瘤,而瘜肉邊緣有鋸齒、大於1厘米,都有很大可能演變為惡性腫瘤。醫生會把良性及惡性的瘜肉切除,之後進一步化驗確認是否有癌細胞。患者需要半年或1年後再做大腸鏡檢查。如果瘜肉已變為惡性腫瘤並入侵大腸壁,甚至轉移至淋巴或其他部位,大腸鏡檢查無法切除,患者需要轉介至腫瘤科作針對的癌病治療。

 

知多啲:50至75歲篩查獲政府資助

演變成癌細胞,經歷約7至15年。大腸癌發病年齡以65歲以上人士為主,因此,50歲被界定為做人生第一次大腸癌篩查的黃金時期,通過檢查可及早發現瘜肉,有效預防患大腸癌風險。衛生署「大腸癌篩查計劃」合資格人士年齡已擴展到50至75歲。適齡人士可根據以下步驟接受篩查。

‧步驟1:約見計劃名單中的基層醫療醫生,經評估後安排大便隱血測試

‧步驟2:在家中採集大便樣本,交回至指定收集點,等待測試結果

‧步驟3:若測試結果呈陽性,表示大便帶血;需再次約見醫生聽取測試結果,並轉介專科醫生安排大腸鏡檢查

‧步驟4:約見專科醫生接受大腸鏡檢查,過程中若發現瘜肉,醫生會把瘜肉切除並送交病理組織化驗,減低瘜肉變癌的風險

參與者每次診症可獲取政府資助280元。在大腸鏡檢查,如需切除瘜肉,會獲資助8500元;若毋須切除瘜肉,會獲7800元資助。

詳情可瀏覽:www.colonscreen.gov.hk

 

文:吳敏霞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1/HET20200120_01.mp4,觀察出血顏色 判斷病情;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1/HET20200120_02.mp4,了解潛在成因 查詢家族病史;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1/HET20200120_03.mp4,詳問症歷 排除重症;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1/HET20200120_04.mp4,肛門進入直腸 內視鏡看影像;https://video3.mingpao.com/202001/HET20200120_05.mp4,瘜肉可變腫瘤 腸鏡助降風險;

]]>
【耳鼻喉問題】 鯁骨怎麼辦?坊間急救法:飲醋、吞飯後果更嚴重? 正確處理方法3部曲 //www.afterroberto.com/%e8%80%b3%e9%bc%bb%e5%96%89%e5%95%8f%e9%a1%8c-%e9%af%81%e9%aa%a8%e6%80%8e%e9%ba%bc%e8%be%a6-%e5%9d%8a%e9%96%93%e6%80%a5%e6%95%91%e6%b3%95/ Wed, 26 Feb 2020 08:10:4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651
【耳鼻喉問題】 鯁骨怎麼辦?坊間急救法:飲醋、吞飯後果更嚴重? 正確處理方法3部曲
一般人鯁骨時都會有這些徵狀:喉嚨有異物感、刺痛感覺和咳嗽,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李凱揚醫生表示,正確處理方法是立即吐出口中所有食物,然後再嘗試咳出魚骨和吞口水,若仍有針刺感覺,則需盡快求醫。

魚類營養豐富,烹煮方法多變,深受香港人喜愛,惟魚骨可幼如針,進食時稍一不慎有可能鯁骨,被魚骨刺傷,如未接受合適的急性處理和治療,有機會導致發炎潰瘍等。然而,坊間急救法有不少,如飲醋、吞飯或飲大量水等,但當中有些不但對解決鯁骨問題無幫助,反而有機會令情况更嚴重,因此應認識正確的處理鯁骨3部曲,並盡快求醫。

狼吞虎嚥、吞嚥困難易鯁骨 小童長者屬高危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李凱揚醫生表示,香港人生活急促,不少人吃魚時同樣會狼吞虎嚥,未經細細咀嚼便吞下,稍一不慎容易鯁骨。長者由於吞嚥能力變差,同樣容易鯁骨;至於小童或不懂表達鯁骨的感覺,可能會以哭、突然少說話表現不適,亦會出現吞口水困難。

成人鯁骨通常有以下徵狀:

  • 刺痛感
  • 喉嚨異物感
  • 咳嗽

鯁骨坊間急救法 反會惡化問題?

李醫生指出,鯁骨位置常見於扁桃腺、舌根及會厭溝。坊間常見有不同急救方法,意圖將魚骨清走,惟他強調這些方法或令情况惡化:

坊間急救方法 不可行原因
飲醋溶化魚骨 醋的酸度不能溶化骨頭,反而有機會刺激傷口令其更痛
吞白飯或飲大量水帶走魚骨 令魚骨愈推愈入、愈插愈深

鯁骨正確處理方法3部曲

李醫生解釋,正確處理鯁骨的方法:

1.立即將口中所有食物吐出;

2.再嘗試咳出魚骨;和

3.吞口水。

李醫生強調,若仍有針刺的感覺,則需要求醫處理。一旦鯁骨後處理不當,或會導致傷口會發炎、化膿、潰瘍,甚至刺穿附近器官,後果嚴重。

接受檢查、取魚骨需麻醉

當鯁骨者求醫時,醫生會要求躺平及作適當麻醉,再用儀器撐大喉嚨,以便看清楚咽部情况,過程中或會感到輕微痛楚、作嘔等。如能確認魚骨位置,醫生會立即取出魚骨,否則會先處方消炎藥,再轉介鯁骨者至耳鼻喉科或外科專科醫生,作內窺鏡檢查或食道檢查,以取出骨頭。

成功取出骨頭後,病人不用服食抗生素等藥物,基本不需要後續處理便會逐漸康復。

]]>
肺腑之言:支氣管鏡檢查辛苦嗎?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8%85%91%e4%b9%8b%e8%a8%80-%e6%94%af%e6%b0%a3%e7%ae%a1%e9%8f%a1%e6%aa%a2%e6%9f%a5%e8%be%9b%e8%8b%a6%e5%97%8e/ Mon, 02 Dec 2019 07:02:3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620
檢查氣管
檢查氣管——支氣管鏡用於檢查氣管內壁結構,同時可抽取組織及分泌液作化驗。用於診斷肺癌、不同肺部陰影,也可以用作查找咳血和肺部感染的元兇。(sudok1@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支氣管鏡是一個基本的呼吸系統「介入」醫療程序,主要目的是檢查氣管內壁結構、抽取組織及分泌液,以作分析和化驗。它經常用作診斷肺癌和其他不明肺部陰影,也可以檢查咳血原因和找尋導致持續肺部感染的元兇,亦可用作清除阻塞氣管的濃痰和異物。它是一支直徑約4至5毫米的軟性內窺鏡,從病人鼻孔或口部經咽喉進入氣管,一般檢查約30分鐘內就完成。

除了檢查本身的潛在風險外,病人最常提問是:「檢查過程會不會很辛苦?」

儘管內窺鏡是一支軟性導管,它始終是一個入侵性「介入」程序,會帶來一定程度的不適。在內窺鏡進入鼻孔或口部時,以及當鏡管經過咽喉時,會產生受嗆或呼吸困難的感覺。而內窺鏡在檢查氣管的時候,鏡管和其他輔助儀器接觸到氣管內壁,以及當醫生注入小量生理鹽水去抽取肺部分泌物時,都有可能令病入咳嗽和不適。

 

多配合鎮靜藥 全身麻醉要慎用

為了減低病人不適,醫生很多時都會採用輕度鎮靜藥物。短效的「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靜脈注射藥物是常用選擇,有鎮靜和安眠功效,病人在術後會記不起檢查過程。此外,儘管檢查中很少會引致痛楚,鴉片類止痛劑(opioid analgesic)的藥物仍常常會採用,以提供額外的鎮靜和止咳功能。在一些預計較複雜或時間較長的支氣管鏡檢查,醫生可能會採用較深層的鎮靜(deep sedation)甚至全身麻醉。

雖然大家會覺得這樣會令病人更舒服,但是大量的止痛和鎮靜劑會影響病人維持氣道暢通和呼吸的能力,因而產生血氧甚至血壓下降等潛在風險。因此,採用這些鎮靜和麻醉的支氣管鏡檢查,通常需要麻醉科醫生協助。

決定選擇哪一種藥物,還需要參考病人病歷、長期服用藥物、有否對藥物敏感等因素去決定。對於一些較高風險的病人,如心肺功能不良、腎衰竭和高齡病人等,使用鎮靜藥物時更要加倍小心。

除了注射鎮靜藥物外,醫護人員在術前和檢查過程中,會在病人口、鼻孔、咽喉和氣管噴注局部麻醉劑(local anaesthetic),減低內窺鏡檢查過程所引起的咳嗽和不適感覺。

醫生在檢查過程使用適量藥物,除了令病人舒適一點,還可以令病人更加容易去配合檢查進行目測、活檢和抽針化驗等程序,間接減低因內窺鏡出現併發症(如大量出血和氣胸)的風險。

文: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
【女性健康】生育黃金期常見婦科病 懷孕時有子宮肌瘤 割唔割好? //www.afterroberto.com/%e7%94%9f%e8%82%b2%e9%bb%83%e9%87%91%e6%9c%9f%e5%b8%b8%e8%a6%8b%e5%a9%a6%e7%a7%91%e7%97%85-%e6%87%b7%e5%ad%95%e6%99%82%e6%9c%89%e5%ad%90%e5%ae%ae%e8%82%8c%e7%98%a4-%e5%89%b2%e5%94%94%e5%89%b2%e5%a5%bd/ Mon, 02 Dec 2019 06:28: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592
圖2之1
(資料圖片/FancyTapis@iStockphoto/設計圖片,圖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子宮肌瘤是女性生育黃金期常見的婦科病。年紀愈大,發病率愈高。由於徵狀不明顯,不少人做產前檢查時才驚覺「買大送細」,發現子宮長有纖維瘤或瘜肉。

現今女性遲婚,生育年齡亦一併推延,子宮肌瘤愈來愈普遍。雖然微創手術愈趨成熟,但仍無法處理太大的肌瘤,需要開刀切除,風險亦相對提高。因此定期婦科檢查,及早發現異常、及早治療,最能對付子宮肌瘤。

一旦懷上寶寶才發現有子宮肌瘤,一般會留待分娩時才一併處理。那麼,子宮肌瘤對懷孕甚至餵哺母乳會有什麼影響?這是很多患者關心的問題。最常見情况是:肌瘤阻礙胎位令胎兒無法轉頭;懷孕期間肌瘤增大令孕婦感到痛楚;分娩時即使肌瘤沒有造成阻礙,產後子宮收縮亦會變得較差,影響復元。

緊密觀察
緊密觀察——懷孕時子宮充血液相當充沛,若冒然切除肌瘤,手術過程中容易造成大出血;加上生產後,肌瘤通常會縮小,因此建議追蹤觀察。(資料圖片/設計圖片)

未生育 遺傳 肥胖風險高

子宮肌瘤是從子宮肌肉長出來的纖維瘤,出現風險與年齡息息相關,平均六成45歲以上女士曾經或正長有子宮肌瘤,而35歲以下女士只有三成。雖說成因不明,但從未曾生育、有家族遺傳、本身有高血壓、肥胖等都是高危因素。過往研究亦發現,黃豆類如豆漿、醃製食物及咖啡因,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女士一般在以下兩種情况下發現患上子宮肌瘤:一是月經過多,導致貧血求醫而發現;另一是從無不適、無明顯病徵,有小肚腩但誤以為是肥胖所致,直至接受體檢或產前檢查才驚覺子宮一直長有纖維瘤。部分患者按肚時會感到有小硬塊,小部分嚴重患者會感到下腹有下墜感、痛、小便頻密或大便時較辛苦。

可致子宮內出血或不育

月經期間,子宮會正常收縮。若子宮內長有肌瘤就有可能阻礙收縮。肌瘤長在子宮腔內,容易引致大量出血,亦有可能阻礙輸卵管導致不育。至於懷孕後才發現的患者,醫生更要小心監察肌瘤於懷孕期間的生長速度和大小。

今年發表的醫學研究,追蹤了175名處於生育年齡、被診斷有子宮肌瘤後一年內懷孕的婦女。她們每3個月接受跟進,直至產後6個月為止;其間她們都沒有急性切除子宮肌瘤的需要。結果發現,第一孕期(懷孕首3個月)子宮肌瘤直徑比懷孕前大,懷孕前中位數為22毫米、第一孕期35毫米;第二孕期(4至6個月)轉趨穩定,中位數為36毫米;第三孕期(7至9個月)亦趨穩定,中位數為37毫米;產後6個月子宮肌瘤則會收細,中位數大幅下降至14毫米,比懷孕前還要小。研究更發現,母乳餵哺對子宮肌瘤有抑制作用。此研究結果有助醫生處理相同個案時作為參考。

對付子宮肌瘤,定期檢查十分重要。一旦太遲發現,或會因肌瘤長得太大而無法接受微創手術,創傷及手術風險亦相對增加。醫學界雖然並沒有設下檢查的指引,但女士們應該定期接受婦科檢查,當發現有肌瘤,要每半年至一年檢查一次,並減少攝取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如雞皮、黃豆及豆漿等。如月經長期過多以至影響生活,也應及早接受詳細婦科檢查,利用超聲波儀器檢查是否長有子宮瘜肉或肌瘤。

手術選擇:瘤細可用微創 少痛楚不留疤

子宮肌瘤大小並無特別指向,一般年輕時發現的較小。做手術與否需視乎肌瘤位置,若長在子宮內腔,即使體積小也容易影響月經;若肌瘤長至逾4厘米,就要考慮切除。

肌瘤大小、位置及徵狀,還有變癌風險和生育意向,都是手術與否的考慮因素。若屬於內腔肌瘤,會引致經量較多,亦增加小產風險。若子宮內壁長出子宮內膜瘜肉(即細小良性腫瘤),同樣會引起經血增加及不正常月經出血。一般手術可用宮腔內窺鏡,把鏡頭伸到子宮內,當見到子宮肌瘤或瘜肉便直接用手術電刀等儀器切除或削平,不會有傷口。這技術逐漸成熟,在國際上廣泛採用,不單可以減少痛楚,比起傳統手術,對外觀影響較小。最近醫學界亦嘗試利用HIFU(高效聚焦超聲波)達至治療效果,提供多一種選擇。

若長在子宮肌肉內或子宮黏膜外的肌瘤,則視乎不同位置和患者情况,可選擇開刀或微創。若患者已接近更年期又無生育計劃,可考慮切除肌瘤或把整個子宮切除;另外也要視乎肌瘤大小,較大的肌瘤要在子宮開刀,切出肌瘤後再把傷口縫合;子宮肌瘤直徑不大於12厘米則可選擇微創手術,將肌瘤削平。若不計劃生育,亦可用方法短暫阻塞子宮血管,有效令肌瘤縮細八成。

近年微創手術愈見精湛,但只適用於子宮肌肉內及子宮壁外的肌瘤。手術最初為多孔微創手術,肚臍有1厘米傷口,再加附近有3至4個約0.5厘米的傷口;至後來發展單孔微創,只需在肚臍開2至3厘米傷口,視乎醫生的技術和肌瘤的大小,縫合起來近乎見不到傷口。

文:李文軒(婦產科專科醫生)

編輯:陳志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