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0 Jan 2020 09:35:1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內科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讀者Mail Box:銀杏合桃椰子油 「補腦」無實證 //www.afterroberto.com/%e8%ae%80%e8%80%85mail-box%ef%bc%9a%e9%8a%80%e6%9d%8f%e5%90%88%e6%a1%83%e6%a4%b0%e5%ad%90%e6%b2%b9-%e3%80%8c%e8%a3%9c%e8%85%a6%e3%80%8d%e7%84%a1%e5%af%a6%e8%ad%89/ Mon, 20 Jan 2020 05:00: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468 讀者Mail Box:銀杏合桃椰子油 「補腦」無實證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問:聽說銀杏、合桃和椰子油有助預防及延緩腦部退化,哪種療效最明顯?要食多少才見效呢?

答:銀杏、合桃和椰子油是坊間盛傳的「補腦恩物」,尤其椰子油更有「治百病」的傳說,但實際上卻未有足夠科學研究證實能預防腦退化;相反,椰子油含大量飽和脂肪,攝取過量反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腦部血管病變的風險。

 

攝取過量椰子油 血管當災

早年曾有研究指銀杏葉內的萃取物(240mg)有助改善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記憶力及減慢惡化程度,但銀杏本身含有影響神經系統的天然毒素,進食過量會中毒,嚴重可能失去知覺甚至死亡。而合桃有助補腦的說法,則是因為「以形補形」的謬誤,其預防腦退化的成效並未有醫學實證。

認知障礙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大腦功能退化的疾病,一旦開始退化便無法逆轉。建議60歲以上、有家族遺傳或曾中風人士,應接受全面的認知障礙症風險評估,並盡早採用3大支柱預防及延緩腦部退化,包括攝取均衡營養、腦筋鍛煉及健腦運動。

 

鍛煉腦筋 搓麻將學外語

充足的腦筋鍛煉,多培養新興趣或學習新事物如搓麻將或學習外語等,令腦部經常有適量挑戰,能活化大腦連繫。同時適當的體能運動例如帶氧運動等,有助提升腦部活動能力;如能配合健腦運動例如太極和健腦操等,更能增強腦筋靈活,預防腦部退化。

 

文:陳鎮中(內科專科醫生)

]]>
肺腑之言:醫療程序潛在風險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8%85%91%e4%b9%8b%e8%a8%80%ef%bc%9a%e9%86%ab%e7%99%82%e7%a8%8b%e5%ba%8f%e6%bd%9b%e5%9c%a8%e9%a2%a8%e9%9a%aa/ Mon, 07 Jan 2019 03:48: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210 醫療事故, 醫管局
【明報專訊】最近有個年輕同事就選擇哪一個專科作培訓向我取經。在內科(Internal Medicine)中,他傾向從事較多「介入」(interventional)類的專科,例如心臟、腸胃或呼吸系統科。然而,他卻害怕因進行這些相對較為高風險的醫療程序,而帶給他因併發症所引致的投訴,甚至被指為「醫療失誤」。

支氣管鏡檢查 致死風險低於0.1%

現今由呼吸系統科醫生進行的「介入」醫療程序,主要是內窺鏡類的檢查。支氣管鏡(bronchoscopy)是一條軟纖維導管鏡經口或鼻進入氣管檢查肺部;如有需要,醫生會注入小量生化鹽水抽取肺部分泌物,或拑取肺部組織化驗。主要可引致的併發症包括氣胸、大量出血和呼吸衰竭等,而導致死亡的風險低於0.1%。

近年已漸趨普及的支氣管鏡超聲波針刺抽吸檢查(EBUS-TBNA),運作與一般支氣管鏡相若,它可以透過內窺鏡末端的超聲波探頭引導,抽取氣管壁外面的淋巴結或腫瘤組織,其潛在風險在醫學文獻記載是與支氣管鏡差不多。

至於以局部麻醉進行的內科胸窺鏡(Medical Thoracoscopy或Pleuroscopy),主要風險包括皮下氣腫、大量出血、感染等,死亡率低於0.3%;由於步驟相對簡單和安全,因此用於診斷原因不明的胸腔積液已經甚為普遍。

然而,在若干類別病人,接受以上檢查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較高,包括心肺功能不良、腎衰竭、出血病患和高齡病人等。此外,除了內窺鏡檢查本身的風險外,還有在檢查過程中需要使用的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例如大量的止痛和鎮靜劑可以引致呼吸衰竭。

事實上,絕大部分醫療程序都有不同程度的併發症風險,除了檢查本身的潛在風險和偶發性意外,病人的體質和疾病的嚴重狀况也是導致併發症的因素。除非是醫生的水平和經驗不足,甚至是疏忽,否則不可以輕易武斷指為「醫療失誤」。

在展開這些醫療程序前,醫生會告知病人其風險,亦會權衡病人本身因素的利弊,然後引導病人一起決定是否接受該醫療程序。從前,醫生可能會單憑個人經驗向病人闡述最常見和重要的併發症;然而,經過二○一五年一個英國最高法院的判決(Montgomery v Lanarkshire Health Board)後,醫生需要陳述所有在病人角度覺得重要的風險,包括一些極少發生的嚴重併發症。因此向病人解釋時,除了要用多點時間外,還可能需要借助詳細的資料單張幫助病人及其家屬了解,然後才去簽署同意書。除了耐性和醫學知識外,良好的醫患關係和溝通技巧在這一環節上也是十分重要。

可幸的是,那位年輕人結果沒有被這些難題嚇怕,迎難而上接受挑戰,選擇了自己心儀的專科受訓,展開事業新的一頁。

文: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副主席、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