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Wed, 04 Oct 2023 08:52:4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內分泌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矮小症】兒時身材矮小是病嗎?青春期會飈高?關於生得矮和矮小症成因等5個問題 //www.afterroberto.com/%e7%9f%ae%e5%b0%8f%e7%97%87-%e5%85%92%e6%99%82%e8%ba%ab%e6%9d%90%e7%9f%ae%e5%b0%8f%e6%98%af%e7%97%85%e5%97%8e-%e9%9d%92%e6%98%a5%e6%9c%9f%e6%9c%83%e9%a3%88%e9%ab%98-%e9%97%9c%e6%96%bc%e7%94%9f/ Wed, 14 Jul 2021 09:10: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3437 【明報專訊】不少家長希望孩子「高人一等」;孩子身材矮小,身高落後同齡小朋友,催谷營養和運動,甚至尋求藥物幫助,哪一樣最有效?

兒科醫生教你推算孩子未來身高,一旦發現與目前生長高度有落差,就要求醫查找原因。

 

郭:郭業東(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徐:徐梓筠(兒科專科醫生)

 

■ 兒時矮小,青春期會飈高?

問:矮小是病嗎?

郭:臨牀上,醫生會根據生長曲線圖,檢視兒童身高是否屬於正常範圍。生長曲線圖分男和女(見下兩圖),劃分第3至第97百分位間,身高落在與年齡相對應區間屬於正常。若與同種族、地區、年齡、性別的兒童比較,身高低於正常群組兩個標準差或第3百分位(即100名同齡同性別兒童中,屬最矮3個),有可能患上矮小症。如發現子女較同齡小朋友長得矮小,上學排隊長期排第1、2,衣服買了1、2年仍合穿,甚至1年內沒有長高,或突然偏離原本生長曲線,應及早找醫生診斷。

徐:醫生會詢問家族史,了解胎兒出生前後的發育情况,除了量度身高,體重、頭圍、四肢比例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有助醫生評估原因。如有懷疑會進一步檢查,例如抽血檢查、基因測試、生長激素激發測試、腦部影像檢查等。有家長以為孩子到了青春期自然會長高,忽略長得矮小的問題,因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當生長板閉合,就不會再長高,因此於青春期前接受治療效果更理想。

把握治療時機——如發現子女較同齡小朋友長得矮小,甚至1年內沒有長高,或突然偏離原本生長曲線,應及早找醫生診斷。(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Apiwan Borrikonratchata@iStockphoto)
把握治療時機——如發現子女較同齡小朋友長得矮小,甚至1年內沒有長高,或突然偏離原本生長曲線,應及早找醫生診斷。(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Apiwan Borrikonratchata@iStockphoto)

 

■ 發育過早阻礙長高?

問:矮小症有何成因?

郭:矮小症有不同成因,如父母矮小、內分泌問題、發育過早或過遲、缺乏運動和營養、慢性疾病等都會阻礙長高。此外,子女出生小於胎齡(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即足月出世但體重輕於2.5公斤或身體長度少於45厘米,都有可能引致身高不達標,部分人可在1歲前追回正常生長速度,亦有些長大後仍未能追回高度。

郭業東醫生(劉焌陶攝)
郭業東醫生(劉焌陶攝)

 

相關文章:【兒童健康】 發育遲緩有警號?兒童成長3個階段 影響因素各有不同

 

■ 成年後高度有數得計?

問:子女身高,有數得計?

郭:若父母身材矮小,子女可能偏矮。利用簡單公式,估算孩子成年後的目標高度,有助評估病因是否與家族矮小有關。

男性目標高度:父母身高(厘米)總和 + 13厘米,再除以2

女性目標高度:父母身高(厘米)總和 – 13厘米,再除以2

徐:兒童在不同年齡,生長速度有所不同。由出生到1歲,生長速度最快,身高增長約20厘米;1至2歲期間可增高10至12厘米;2歲後生長速度逐漸減慢,4至10歲增長漸穩定,每年平均增高4至6厘米。從父母身高大約估算子女目標高度,若目標高度屬第50百分位,但目前高度在第3百分位,生長線與預期相差頗多。此情况未必與遺傳高度有關,要進一步檢查。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 矮小症有藥可醫?

問:如何治療矮小症?

徐:非病理性所致的矮小症,一般毋須治療,但醫生會提醒家長,適當飲食、運動和休息,可影響小朋友的發育潛能。2003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認可生長激素可以用於不明原因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即包括發育遲緩、家族身材矮小。是否需要治療,視乎個別案例、家長意願等。

病理性矮小症如特納氏綜合症(Turner syndrome)等,由於外觀特徵異常,很多時在出生不久已發現;其他病理因素包括慢性疾病、染色體異常、生長激素缺乏症等。如發現任何病理原因,應及早治療,盡量減低疾病對發育的影響。此外,部分小朋友和家長對身高特別在意,在心理方面可能造成影響,同樣值得關注。

若因過早發育導致身材矮小,醫生會嘗試找出性早熟原因,對症下藥。部分個案需要考慮用藥暫時停止發育,讓骨骼繼續正常生長。至於生長激素缺乏症、出生小於胎齡、慢性腎病、特納氏綜合症、普瑞德威利綜合症(Prader-Willi syndrome)及不明原因矮小症,都可以考慮使用生長激素治療。要留意的是,孩子成長不是一朝一夕,注射生長激素不會在數星期內帶來顯著效果,而是需每天皮下注射生長激素並持續數年。若患者本身缺乏生長激素,接受治療後身高增長會有明顯效果,一般首年治療可以增高8至10厘米。至於其他原因接受生長激素治療,效果不會那麼顯著。

徐梓筠醫生(劉焌陶攝)
徐梓筠醫生(劉焌陶攝)

 

打生長激素有無副作用?

問:注射生長激素有風險嗎?

徐:注射生長激素,短暫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紅腫痛、水腫、關節痛,亦可能出現顱內壓升高導致持續頭痛,但較少發生。較為嚴重且罕見的副作用是股骨頭骨骺滑脫(slipped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需要手術處理。

 

相關文章:睡得好嗎?|每晚有進入深層睡眠嗎?醫生教你5件事建立良好睡眠習慣 有助增強免疫力、整理記憶、情緒

 

知多啲:晚10未入睡 不利孩子長高

父母希望小朋友高人一等,網上流傳各式各樣增高秘訣,有指小朋友在暑假特別容易長高,真的嗎?

兒科專科醫生徐梓筠表示,生長激素促進骨骼生長,對發育至關重要。在晚上10時至凌晨2時,進入深層睡眠時身體釋放最多生長激素,如果這段時間仍未入睡,有可能影響長高。夏天日照時間比較長,放暑假時小朋友有較多時間做運動和休息,有利生長發育,故坊間有暑假是黃金增高期的說法。

運動對發育十分重要,所有運動都有助生長發育。游泳、羽毛球、籃球、跳繩等全身運動,有助鍛煉各部位肌肉,刺激生長板及骨骼成長。生長板位於長骨兩端,會不斷形成軟骨,新生軟骨鈣化後成為硬骨,骨骼因而變長,是小朋友成長增高的關鍵。不過,運動過量或做負重較多的運動,可能令小朋友肌肉勞損和影響關節、軟骨。

 

服過量補充劑 或招結石

坊間有標榜「長高配方」保健品。徐梓筠提醒,服食過量營養補充劑,身體未必能吸收,或會積聚內臟,導致結石或其他問題。不少父母都會關心小朋友的身高,「但身高不是小朋友的一切,將來子女成就和自信不一定建基於身高之上」。家長面對小朋友身材矮小的問題,宜抱持積極正面的態度。

 

文:丁寶兒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video3.mingpao.com/202106/HET20210603_01.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2106/HET20210603_02.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2106/HET20210603_03.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2106/HET20210603_04.mp4;https://video3.mingpao.com/202106/HET20210603_05.mp4;

]]>
【過敏系列】情緒壓力致過敏發作 形成惡性循環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9%81%8e%e6%95%8f%e7%b3%bb%e5%88%97%e3%80%91%e6%83%85%e7%b7%92%e5%a3%93%e5%8a%9b%e8%87%b4%e9%81%8e%e6%95%8f%e7%99%bc%e4%bd%9c-%e5%bd%a2%e6%88%90%e6%83%a1%e6%80%a7%e5%be%aa%e7%92%b0/ Wed, 27 Feb 2019 03:18:2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7251 考試前肚痛、胃痛,相信不少人都試過,其實情緒壓力跟過敏關係密切,而過敏表現出來的徵狀不限於腸胃。

養和特稿,過敏系列,脫敏,皮質醇,免疫系統,內分泌,致敏原,心理治療,催眠,情緒壓力,allergies,anxiety,stress

▲人面對壓力時,身體會分泌皮質醇,betway体彩 過敏病科中心主任李德康醫生強調,若長時間受壓,皮質醇水平長期偏高,會影響免疫系統,使其變得過敏。(網上圖片)

betway体彩 過敏病科中心主任李德康醫生指,本身有過敏底的病人在面對壓力時會誘發濕疹、皮膚炎、哮喘、腸易激綜合症等症狀;當此等過敏病發作時,又會增加病人的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長期受壓 影響免疫系統、內分泌及神經系統

李醫生解釋,人面對壓力時,身體會分泌名為皮質醇的壓力荷爾蒙;當壓力消失,皮質醇水平會回復正常。但如果長時間受壓,皮質醇水平長期偏高,會影響免疫系統,使其變得過敏。
此外,最近十年科學研究發現,屬於自主神經系統之一的非腎上腺素神經,會分泌數種化學物質,令免疫系統的肥大細胞爆破,引發過敏徵狀。換句話說,在長期壓力下,內分泌及神經系統都會誘發過敏病發作。

服藥以外 心理或催眼治療助紓緩病情
由於壓力是部分過敏患者的致敏源頭,故過敏病科醫生認為患者可以通過心理治療,例如催眠或放鬆技巧,以協助患者減壓,從而紓緩病徵,甚至斷尾。
李醫生在外國行醫時,曾處理過不少病情較嚴重的病人,當他們接受催眠治療後,病情有所改善。他建議一些哮喘症狀或皮膚過敏病况嚴重,及已接受一段長時間治療仍未見改善的病人,可以考慮接受心理治療或催眠治療。不過李醫生補充,心理治療屬輔助性質,病情嚴重的病人仍需要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