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05 Oct 2023 06:10:23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免疫療法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肝癌】現免疫療法八成病人無效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發現:肝癌免疫治療新靶點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8%82%9d%e7%99%8c%e3%80%91%e7%8f%be%e5%85%8d%e7%96%ab%e7%99%82%e6%b3%95%e5%85%ab%e6%88%90%e7%97%85%e4%ba%ba%e7%84%a1%e6%95%88-%e6%b8%af%e5%a4%a7%e9%86%ab%e5%ad%b8%e9%99%a2/ Fri, 09 Dec 2022 03:25:0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081 【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發現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亞型,命名為Δ42PD-1,在肝細胞癌病人體內具有抑制殺傷性T細胞的關鍵作用,屬全球首次發現肝癌免疫治療新靶點。研究為Δ42PD-1作為治療肝細胞癌及其他相關癌症的新靶點提供科學依據,有望將Δ42PD-1抗體藥物在人體臨牀測試後,應用於肝細胞癌及其他癌病免疫治療。


相關文章:【肝癌】治療肝癌新轉機 微創手術、新藥物對付腫瘤見成效


現免疫療法八成肝癌病人無效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發現Δ42PD-1

現時免疫檢查點療法使用靶向PD-1的抗體,例如免疫球蛋白抗體nivolumab,以恢復殺傷性T細胞的能力達到治療目的,縱使部分癌症病人能引起有效持久T細胞反應,延長存活時間甚至治癒癌症,但對約八成肝細胞癌病人無效。


【肝癌】現免疫療法八成病人無效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發現:肝癌免疫治療新靶點
肝癌(magicmine@iStockphoto

研究冀用於肝細胞癌治療抗體藥物

港大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臨牀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臨牀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及生物醫學學院研究團隊,在未接受治療的肝細胞癌病人體發現一群只有Δ42PD-1表達但沒有PD-1表達的T細胞,前者具腫瘤浸潤特性,與肝癌嚴重程度呈正比。用靶向PD-1的抗體治療會增加表達Δ42PD-1的T細胞,在肝細胞癌病人的腫瘤發展尤明顯。

團隊在動物模型的研究發現,針對Δ42PD-1的抗體藥物能抑制肝細胞癌的發展,與PD-1通路無關,研究已於學術期刊《腸病學》發表。

領導研究的港大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所長、臨牀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陳志偉表示,他們是世界首個發現Δ42PD-1的研究團隊,研究不僅揭示T細胞上的Δ42PD-1同時具有抑制抗腫瘤免疫反應及促進癌變的雙重特性,而且發現有望用於肝細胞癌治療的抗體藥物。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
【新冠變種】研究:未曾染疫、已接種兩針復必泰 誘發中和抗體ZCB11有效對抗Omicron BA.1和BA.2 //www.afterroberto.com/%e7%a0%94%e7%a9%b6-%e6%9c%aa%e6%9b%be%e6%9f%93%e7%96%ab-%e5%b7%b2%e6%8e%a5%e7%a8%ae%e5%85%a9%e9%87%9d%e5%be%a9%e5%bf%85%e6%b3%b0-%e8%aa%98%e7%99%bc%e4%b8%ad%e5%92%8c%e6%8a%97%e9%ab%94zcb11%e6%9c%89/ Tue, 12 Jul 2022 07:38:1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706 【明報專訊】港大及科大研究人員招募未曾染疫、已接種兩劑復必泰者抽取血液樣本研究,發現復必泰誘發的「ZCB11」有效對抗Delta、Omicron BA.1和BA.2等。中和抗體「ZCB11」可用於製作疫苗。領導研究的港大學者稱,初步發現ZCB11對Omicron BA.4和BA.5亦有效,需待更詳細分析確認。有關研究已於《自然通訊》線上發表。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港大科大研究:復必泰誘發中和抗體ZCB11 有效對抗Omicron BA.1和BA.2

新冠變異病毒株Omicron免疫逃逸能力強,曾染疫或已完成接種疫苗亦可受感染。研究人員招募34名未曾染疫、已接種兩劑復必泰者抽取血液樣本研究,發現復必泰誘發的ZCB11有效對抗Delta、Omicron BA.1和BA.2等。另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發現ZCB11會與Omicron受體結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結合,阻止病毒入侵人體細胞,建議ZCB11可用於研發疫苗。

【新冠變種】研究:未曾染疫、已接種兩針復必泰 誘發中和抗體ZCB11有效對抗Omicron BA.1和BA.2
圖為電子顯微鏡下的新型冠狀病毒,經電腦掃描着色為橙色。(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學者:接種復必泰染Omicron後產生ZCB11水平低 未能預防感染

研究人員亦向染BA.1的敘利亞倉鼠注射ZCB11,發現可阻止病毒在肺部繁殖,建議可用作免疫療法。

領導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教授陳志偉向本報解釋,接種復必泰者染Omicron後產生的ZCB11水平低,未能預防感染,建議可研究如何利用現有疫苗技術平台,更針對誘發身體產生ZCB11;治療方面則可直接注射高劑量ZCB11。

【新冠變種】研究:未曾染疫、已接種兩針復必泰 誘發中和抗體ZCB11有效對抗Omicron BA.1和BA.2
 港大微生物學系教授陳志偉(右)表示,以中和抗體ZCB11研發的疫苗並非直接將抗體注射進體內,而是研究如何利用現有疫苗技術平台,更針對誘發身體產生ZCB11,免疫治療則可直接注射高劑量ZCB11。(港大提供)
]]>
【直腸癌】研究:免疫藥物療法治直腸癌 18患者全康復 或可避免手術 專家:需再驗證 //www.afterroberto.com/%e5%85%8d%e7%96%ab%e8%97%a5%e7%89%a9%e7%99%82%e6%b3%95%e6%b2%bb%e7%9b%b4%e8%85%b8%e7%99%8c-18%e6%82%a3%e8%80%85%e5%85%a8%e5%ba%b7%e5%be%a9-%e6%88%96%e5%8f%af%e9%81%bf%e5%85%8d%e6%89%8b%e8%a1%93/ Tue, 14 Jun 2022 08:04: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272 【明報專訊】美國一項直腸癌治療研究中,18名接受研究的患者在接受實驗中的免疫藥物療法後全部康復。有參與實驗者的癌症患者本已打算在試驗後接受化療和放射治療,甚至接受手術,但測試後,醫生指她的癌細胞已完全消失,由測試至今兩年都沒復發迹象。專家表示,100%康復的癌症療法在醫學界前所未聞,有關結果令人鼓舞,但強調研究涉及人數不多,要再作大規模研究以了解確實成效。研究團隊正找尋胃癌、前列腺癌和胰臟癌患者進行測試。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美研究:免疫療法治直腸癌 實驗藥物 18患者全康復

有關研究由位於紐約市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實行,由葛蘭素史克藥廠(GSK)贊助。《紐約時報》報道,獲選的18名病人服用GSK的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藥物Jemperli(學名dostarlimab),每3周服用一次,為期6個月,每劑費用約1.1萬美元(約8.6萬港元)。此藥原理是將體內癌細胞曝光,讓體內免疫系統針對它們然後擊破,但只適用於體內癌腫瘤有特定基因變異的病人。

 

適用特定基因變異病人 參與實驗者兩年沒復發迹象

一年後的跟進研究顯示,全部18人都沒發現癌症復發,意味已康復。參與實驗的38歲女子羅思(Sascha Roth)於2019年證實患癌,醫生指幾乎肯定她體內的癌細胞有一種可抵抗化療的基因變異,並說她可考慮參與今次研究。羅思本已打算在試驗後接受化療和放射治療,甚至接受手術,並已動手術將子宮移至肋骨下方以免療法影響生育。但在測試後,醫生指她的癌細胞已完全消失,由測試至今兩年都沒復發迹象。

 

相關文章:本港胃癌存活率僅四至五成 7個胃癌高危因素 注意幽門螺旋桿菌致胃部長期發炎

 

研究團隊找胃癌、前列腺癌等患者測試 專家:需再驗證

研究結果刊於《新英倫醫學期刊》。報告作者、MSK腫瘤學家兼白宮國家癌症顧問委員會成員小迪亞茲(Luis A. Diaz Jr.)表示,以他所知今次是人類癌症有紀錄以來首次有治療研究中所有受測試者都能夠康復。他表示,研究團隊正找尋胃癌、前列腺癌和胰臟癌患者進行測試。

MSK腫瘤內科醫生瑟切克(Andrea Cercek)表示,這次實驗成果令人驚喜之處便是單憑免疫療法便治好所有病人,避免了因化療或開刀而影響病人正常身體功能。

哈佛大學醫學院大腸直腸癌專家吳金敏(Kimmie Ng)亦表示,有關結果「非凡」,而且「前所未見」,但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能夠複製。

(紐約時報/每日郵報)

]]>
【膀胱癌】早期病徵、成因、治療等6個問題 警號:小便帶血、無痛楚 膀胱癌早醫保膀胱 //www.afterroberto.com/%e8%86%80%e8%83%b1%e7%99%8c-%e6%97%a9%e6%9c%9f%e7%97%85%e5%be%b5-%e6%88%90%e5%9b%a0-%e6%b2%bb%e7%99%82%e7%ad%896%e5%80%8b%e5%95%8f%e9%a1%8c-%e8%ad%a6%e8%99%9f-%e5%b0%8f%e4%be%bf%e5%b8%b6%e8%a1%80/ Mon, 19 Apr 2021 09:39: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2104 【明報專訊】近日接連診治數名膀胱癌患者。相對其他較常見的癌症:如肺癌、乳癌或大腸癌,一般較少人提及膀胱癌。

一旦確診,病人最關心是可否保留膀胱?可否不用造口和尿袋?膀胱癌治療有沒有新發展?綜合了數個最常遇到的問題作深入解說。

 

逾75%患者65歲以上 男女比例4:1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庫資料,2018年共有475人確診膀胱癌,逾75%為65歲以上長者,當中又以男性比例較高(男女比例約為4:1)。2018年有199人死於膀胱癌。

膀胱屬於泌尿系統一部分,是一個空心肉質器官,負責收集和儲存尿液,處腹部下方。尿液在腎臟製造後,通過兩條輸尿管輸送到膀胱並儲存起來,到了膀胱感到滿溢的時候,就會經尿道把尿液排出體外。

 

相關文章:排尿辨色 隱藏健康密碼 血尿事小?隨時癌先兆

 

吸煙最高危 中招風險增50%

1. 膀胱癌早期病徵是什麼?

最常見徵狀是小便帶血,另外也可能會感到尿意頻繁,但病人通常不感到任何痛楚。因此,一旦發現小便帶血,尤其是無痛,宜盡早求醫,勿以為是普通尿道發炎而掉以輕心。

【膀胱癌】早期病徵、成因、治療等6個問題 警號:小便帶血、無痛楚 膀胱癌早醫保膀胱
尿意頻繁 —— 膀胱癌最常見徵狀是小便帶血,亦可能感到尿意頻繁,通常病人不感到任何痛楚。(Giorez@iStockphoto)

 

2. 膀胱癌成因是什麼?

經醫學界一直研究,相信膀胱癌與身體長期吸入致癌物質有關,吸煙是最重要、危險的因素。煙草含有害致癌物質,它們可在尿液中積聚並損害膀胱內壁,增加患癌風險。研究顯示吸煙會令患膀胱癌風險增加約50%。另有證據顯示,長期吃醃製及含防腐劑食品,慢性尿道感染,或部分高危職業(如紡織、染髮、皮革、化學及印刷業)有可能長期接觸致癌物,亦會增加患膀胱癌風險。

【膀胱癌】早期病徵、成因、治療等6個問題 警號:小便帶血、無痛楚 膀胱癌早醫保膀胱
及早戒煙 —— 煙草含有害致癌物質,可在尿液中積聚並損害膀胱內壁,研究顯示吸煙會令患膀胱癌風險增加約50%。(sprng23@iStockphoto)

 

【膀胱癌】早期病徵、成因、治療等6個問題 警號:小便帶血、無痛楚 膀胱癌早醫保膀胱
高危職業 —— 有證據顯示,部分高危職業(如紡織、染髮、皮革、化學及印刷業)長期接觸致癌物,會增加患膀胱癌風險。(dimid_86@iStockphoto)

 

相關文章:【腎石】腎結石致腰背疼痛 注意兩大成因 體外衝擊波碎石助解困局(附:減低腎石風險5個Tips)

 

早期可移除腫瘤 注卡介苗減復發

3. 膀胱癌不同分期,治療有什麼不同?

早期膀胱癌,癌細胞局限於膀胱內壁及周邊,未入侵膀胱肌肉層。一般治療方法為使用膀胱鏡來移除腫瘤,毋須切除整個膀胱,再配合灌注膀胱的化療或卡介苗免疫療法(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本來是預防肺結核的疫苗,後來發展成卡介苗免疫治療劑,治療早期膀胱癌),減低復發風險,達到根治目標。

中期膀胱癌,癌細胞已入侵膀胱壁下的肌肉層或其他軟組織,病人需接受化療及膀胱切除手術來根治。

晚期膀胱癌患者,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或遠程器官(例如骨、肺或肝臟等)。醫生按病情及病人狀况決定採用電療、化療、免疫治療或紓緩治療等,以延緩病情惡化及改善病人生活質素為重點。

 

中期入侵肌肉層 一刀切難逃

4. 膀胱癌患者若想保留膀胱,有沒有其他選擇?

當癌細胞已入侵肌肉層,現時標準治療需將整個膀胱及附近淋巴切除,之後,需要以人工方法做一個儲尿的地方。常見做法包括人造尿道口,透過截去一段小腸,一端連接輸尿管,另一端則連接腹部皮膚將尿液帶出體外;另一做法是膀胱重建手術,過程較複雜,好處是毋須使用尿袋,但新造膀胱的機能不及正常膀胱,較容易失禁。因此,很多病人或多或少對手術切除有所抗拒。

部分病人經醫生評估腫瘤位置、腫瘤大小及身體機能等因素後,可選擇保留膀胱,通常有2個選擇:一、透過手術將一部分膀胱切除(而非整個膀胱);二、透過電療結合化療將腫瘤消滅。但必須強調並非所有病人均適合此類保留膀胱的治療。此外,治療後需配合緊密監察,方能達到最佳治療的效果。

【膀胱癌】早期病徵、成因、治療等6個問題 警號:小便帶血、無痛楚 膀胱癌早醫保膀胱
(magicmine@iStockphoto)

 

免疫、標靶 晚期新曙光

5. 晚期膀胱癌治療,有什麼新發展?

晚期膀胱癌患者,病情一般已擴散至其他主要器官,傳統治療以化療為主,配合電療紓緩病徵。治療選擇比較少,病人預後及生活質素亦不太理想。近年研究帶來了新曙光,引入了免疫治療及標靶治療,增加治療選擇及提高了治療成效。

免疫治療於癌症治療上的應用日漸普及,最常用的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其藥理有別於傳統化療,是透過重新啟動患者免疫系統的抗癌機能,消滅癌細胞。免疫治療現時適用於3類型的晚期膀胱癌患者:

.身體機能較差,不適合化療的年長患者。

.當一線化療失效後,免疫治療可作為二線治療。

.在接受4至6次化療療程後,以免疫治療作為維持治療(maintenance therapy),研究顯示此策略有效提升病人平均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及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最新研究亦顯示,有最少2款標靶藥物對晚期膀胱癌療效顯著,期望此類藥物盡快引入香港,幫助更多病人。

 

戒煙、醃製食品 多飲水吃蔬果

6. 膀胱癌的預防方法?

.煙民必須立即戒煙

.少吃醃製及含防腐劑的食品

.多飲水,食用含高抗氧化物的蔬果

.如從事高危行業,工作時應做足防護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等

.如發現小便帶血,必須立刻求醫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前列腺癌丨醫徹中西:中西醫合力 尋最佳治癌方案 //www.afterroberto.com/%e5%89%8d%e5%88%97%e8%85%ba%e7%99%8c%e4%b8%a8%e9%86%ab%e5%be%b9%e4%b8%ad%e8%a5%bf%ef%bc%9a%e4%b8%ad%e8%a5%bf%e9%86%ab%e5%90%88%e5%8a%9b-%e5%b0%8b%e6%9c%80%e4%bd%b3%e6%b2%bb%e7%99%8c%e6%96%b9%e6%a1%88/ Tue, 08 Dec 2020 04:00: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9723 【明報專訊】近期遇上一名病人,他的擴散前列腺癌頗為頑固,傳統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化療都沒有太大效用,後來經過腫瘤基因排序,發現腫瘤有一種特別基因,結果用了非傳統治療前列腺癌的免疫療法,再加上電療鞏固療效,病人癌指數下跌,最新的正電子電腦掃描已差不多找不到腫瘤痕迹。

前列腺癌丨醫徹中西:中西醫合力 尋最佳治癌方案
針灸輔助——研究證實,針灸可作為癌症輔助治療,緩解化療引起的疲倦、嘔吐、失眠等副作用。(資料圖片)

不會貿然否定另一方

近幾天病人覆診,狀態甚佳,閒談中他和太太講述,原來之前接受標靶治療時,雙腳有嚴重淋巴水腫,身體虛弱至不能走路,需要坐輪椅。他曾經找中醫治療,當時中醫說需要約兩個月時間去除淋巴水腫,但經過兩個月治療後,進展不大。病人再問中醫,中醫說療效不佳是因為西藥「毒性太大」,建議停止西醫治療。談到這裏,病人有一點激動。

前列腺癌丨醫徹中西:中西醫合力 尋最佳治癌方案
西醫檢查——癌症治療中,需要抽血或電腦掃描檢查,以判斷治療效果和進度。(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xavierarnau@iStockphoto)

我覺得奇怪,即使在內地,都是主張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癌症,而並不會貿然否定其中一方。

以這病人為例,開始利用免疫療法時,病人非常怕冷,而且身體虛弱。家人一直用黨參和花旗參煲湯給患者服用,在中醫理論看,這兩種藥材可以補氣,服後病人的確比以往精神了,後來繼續做了幾次免疫治療,癌細胞得到控制,雙腳淋巴水腫慢慢消退,胃口由以往吃少少飯便想吐,到最近可以出街到餐廳「鋸扒」。在這個病人身上,中藥的確輔助了西醫治療癌症,但假若當時病人放棄接受免疫療法,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針灸緩解化療副作用

這是很多癌症照顧者面對的煩惱,癌症病人應否接受中醫治療?根據國內外經驗和研究,答案是頗為肯定。例如,根據現在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治療指引,建議可以利用針灸作為癌症輔助治療,緩解化療後引起的疲倦、嘔吐、失眠;亦都有足夠證據證實,針灸可以紓緩乳癌病人緊張情緒,以及緩解服用荷爾蒙藥後引起的潮熱。而且在美國,針灸治療是包括在醫療保險內;至於中藥方面,在外國認受度比針灸低。但無論香港、內地或其他華人聚居的地方,利用中藥協助治療癌症實在非常普遍,亦有不少研究證實中藥可以輔助抗癌。

 

西醫治療進步勿放棄

另一方面,假若病人只是接受中醫治療,而不看西醫,又可不可以呢?我並不建議。

其中有幾個重要理由。第一,癌症診斷需要用現代醫學方法才能確診,例如俗稱抽針的組織檢查,才能夠證實患的是哪一種癌症。第二,癌症治療過程中,很多時需要抽血或電腦掃描等檢查,去斷定治療效果和進度。第三,癌症病人可能會有併發症,例如貧血、肺炎或骨痛等,很多時都需要西醫介入。第四,因為醫學和基因科技進展,透過基因排序分析腫瘤已經愈來愈普遍,基因排序結果可以有針對性治療方法,達到個體化治療(personalised medicine),亦即中醫所講「因人制宜」。

現在西醫的抗癌藥物,進入了飛躍式進步年代,每年推出新藥物,加上原有藥物新的應用指標,至少有10種;還有電療和手術技術都不斷進步。所以,即使是西醫,若不是腫瘤科專科,亦未必百分百掌握各款新標靶藥物和免疫療法,故中醫不理解現在新型藥物,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是腫瘤科專科醫生,面對複雜的癌症,也會定期和外科醫生或其他專科醫生作腫瘤多學科會議(tumour board),才會斷定治療病人的最佳方案。

所以,若要發揮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的最大優勢,第一步,可以嘗試讓中醫加入腫瘤多學科會議,一齊探討治療癌症最佳方法。相信幾年後開幕的中醫醫院,可以作為這方面的試點。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
鼻咽癌免疫療法 停藥不停效 「長尾效應」延存活率 //www.afterroberto.com/%e9%bc%bb%e5%92%bd%e7%99%8c%e5%85%8d%e7%96%ab%e7%99%82%e6%b3%95-%e5%81%9c%e8%97%a5%e4%b8%8d%e5%81%9c%e6%95%88-%e9%95%b7%e5%b0%be%e6%95%88%e6%87%89%e5%bb%b6%e5%ad%98%e6%b4%bb%e7%8e%87/ Tue, 06 Oct 2020 03:23:08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8564 【明報專訊】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醫治鼻咽癌的主要方法,二三十年前技術所限,電療引致皮膚灼傷、口腔潰爛、神經壞死等長期後遺症相當嚴重,有病人因而放棄治療。過去10年,放射治療技術不斷改進,鼻咽癌電療向更精準的方向邁進,治療後遺症已大大減少;研究亦發現免疫治療能有效幫助化療失效的鼻咽癌患者,控制病情令腫瘤縮小。

鼻咽癌免疫療法 停藥不停效 「長尾效應」延存活率
持續抗癌——針對鼻咽癌的免疫療法會產生「長尾效應」,即使治療結束,自身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抗癌作用,延長病人存活期。(VectorMine、wildpixel@iStockphoto)

個案:鼻咽癌擴散 免疫治療腫瘤消退

個案1:65歲女,無意中摸到頸部淋巴小結,起初以為是發炎未加理會;3個月後,子女發現她近來頸部腫脹愈見明顯,才意識到事態嚴重往醫生處求診,經檢查後確診中後期鼻咽癌。

個案2:35歲男,最初頸部淋巴腫脹,後確診中期鼻咽癌,因擔心電療化療後遺症而採用自然療法,大半年後回來覆診癌病已擴散至骨、肺及肝臟。

個案3:40歲男,鼻咽癌已擴散至淋巴、肺、肝及骨。經多線化療後依舊無法控制病情,後嘗試免疫療法,療效顯著,擴散的腫瘤明顯消退。

近月接觸過上述鼻咽癌病例,希望藉此拆解一些鼻咽癌常見謬誤,以及介紹鼻咽癌治療最新發展。

鼻咽癌免疫療法 停藥不停效 「長尾效應」延存活率
– 注意病徵——隨腫瘤擴散,病人頸側淋巴結脹大(左圖)及無故流鼻血(右圖),但很多人卻誤以為是熱氣或乾燥所致,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Srisakorn@iStockphoto)

七成初診者淋巴腫脹 多誤當「熱氣」

鼻咽癌是本港、華南以至東南亞地區常見癌症。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於2017年鼻咽癌是本港男士第6常見癌症(616宗新症屬男性);而在男女癌症患者當中,鼻咽癌則排行第11位,合共有828宗新症,尤幸近年個案有回落趨勢。另外,相對其他常見癌病,鼻咽癌發病年齡一般較早,高峰期約40至50歲,其中男性發病率比女性高出兩倍多。此年齡正值大部分男士事業的黃金時間,且他們大都是家庭經濟支柱,可以想像發病對家庭的巨大影響。

中年高峰 發病男比女多兩倍

由於鼻咽相當隱蔽,在鼻腔盡頭,喉嚨上端,一般人難以察覺,如無特別儀器,醫生亦不能檢查清楚,因此,早期鼻咽癌不易發現,病人亦沒有明顯病徵。但隨着腫瘤生長及癌細胞擴散,70%以上病人在初診時已有頸側淋巴結脹大的徵狀。很多人誤以為淋巴腫脹為「熱氣」及「發炎」所致,但此類淋巴腫脹通常程度較輕微,且會於短期內消退。若淋巴結持續增大,必須盡快找醫生仔細檢查,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除此以外,無故流鼻血也是常見病徵,很多人卻誤以為是天氣乾燥而忽視。

早期患者5年存活率逾九成

及早發現是根治的關鍵,早期鼻咽癌5年存活率逾90%,中期則約70%至80%,而晚期已擴散的病人則只有約20%。所以,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或忽視輕微病徵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

治療方法:電療大躍進 後遺大減勿棄醫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醫治鼻咽癌的主要方法,早期患者只需接受電療,中後期患者則需配合電療及化療。電療,顧名思義,是用強輻射線照射患處,殺死癌細胞。整個治療需分30多次做,1星期5天,為期6至7星期。不少病人對電療引起的副作用及後遺症抱極大的戒心,擔心電療會引致皮膚灼傷、口腔潰爛、神經壞死等。

輻射線集中腫瘤 保正常組織

我經常為鼻咽癌康復者覆診,當中不少是於20年甚至30年前接受電療;由於當時技術所限,治療引致長期後遺症相當嚴重及普遍,癌症根治後,病人生活質素也大受影響。但自2000年起,香港大部分醫院已廣泛採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3D conformal radiotherapy)及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此技術特點是能精確地控制輻射線,將最高治療劑量準確地集中射向腫瘤,同時將周圍正常組織(包括神經線、腦、腦下垂體、唾液腺、口腔等)的劑量調校到最低;技術上可以消滅腫瘤並同時保存正常組織。因此,近10年接受電療的病人,後遺症已大幅減少。

港技術世界前列 逾七成人根治

隨着香港逐步引入更先進的技術,如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導航螺旋斷層電腦掃描(tomotherapy),以及快將投入服務的質子放射治療(proton therapy)等,鼻咽癌電療將會向更精準的方向邁進,未來治療的後遺症將會進一步減少。若病人因對電療固有印象而放棄治療,實在十分可惜。希望有更多鼻咽癌康復者能在不同平台分享經驗,幫助掃除公眾對電療負面印象。

香港治療鼻咽癌的技術位處世界前列,超過70%鼻咽癌患者能完全根治。但不幸地,約30%患者接受電療後仍會復發及擴散至其他器官,例如肺部、肝臟及骨等。醫生一般會用化療令腫瘤縮小,控制病情,延長病人壽命。但隨病情發展,腫瘤會慢慢形成抗藥性,因此,病人接受一線及二線化療後,並沒有太多有效藥物的選擇。近年,免疫療法於治療腫瘤日趨普及,其原理是透過靜脈注射免疫檢查點藥物(checkpoint inhibitors)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正確辨識並進而攻擊癌細胞。

化療失效 免疫治療作防線

免疫療法最大特點有二,首先藥物副作用較化療為小;第二是一旦腫瘤對藥物有反應,就會產生「長尾效應」,即使治療結束,停止使用免疫治療藥,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抗癌作用,延長病人存活期的效果顯著。

近兩三年已有數個研究證實,免疫治療能有效幫助化療失效的鼻咽癌患者,控制病情令腫瘤縮小。現在,亦有數個大型臨牀研究,期望能將免疫治療更廣泛採用於不同期數的鼻咽癌患者上。另一個研究方向是期望找出適合的腫瘤標誌物(biomarkers),準確預測哪類患者最適合免疫治療,為病人配對最合適的治療策略。

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現正展開一個全新免疫治療的研究,招募化療失效及已擴散的鼻咽癌患者參加。

詳情:bit.ly/366aFmt

查詢:oncology@hku.hk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www.afterroberto.com/%e6%b2%bb%e6%9c%ab%e6%9c%9f%e5%a4%a7%e8%85%b8%e7%99%8c-%e6%96%b0%e4%b8%80%e7%b7%9a%e6%9b%99%e5%85%89-24%e5%80%8b%e6%9c%88%e7%84%a1%e6%83%a1%e5%8c%96%e5%ad%98%e6%b4%bb%e6%9c%9f/ Mon, 06 Jul 2020 04:59:3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301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一眾治癌方案中,免疫治療不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通過激活免疫系統來消滅腫瘤。當中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過繼T細胞療法、癌症疫苗,還有剛獲FDA批出,不限癌種、依據腫瘤生物標記「微衛星不穩定」(MSI)而用的藥物,都屬免疫治療。最新研究顯示,合適的第4期結直腸癌患者若運用新療法,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提升至48%,更勝化療患者的19%。

不少癌症患者都會問:我適合免疫治療嗎?
對抗癌症三大支柱,化療是「以毒攻毒」、標靶治療是「篤死穴」,免疫治療則是「重建軍隊」。

喚醒免疫大軍抗癌

免疫系統本來能識別和消滅不正常細胞,但癌細胞卻能躲避免疫細胞攻擊,令免疫系統「失靈」。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陳穎樂表示,免疫治療就是要喚醒體內的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港大醫學院臨牀腫瘤學系臨牀教授吳偉棠補充,免疫治療之中,目前最常用的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吳偉棠(受訪者提供)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PD-1是T細胞(免疫細胞)上的檢查點蛋白,當它附在PD-L1(細胞上的蛋白質)時,T細胞便會停止攻擊。陳穎樂指,一些癌細胞含有大量PD-L1,當PD-1與PD-L1結合時,能阻礙T細胞辨認出癌細胞,從而躲過免疫系統攻擊。靶點PD-1或PD-L1的單株抗體可以阻斷這種結合,並增強針對癌細胞的免疫反應。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陳穎樂(資料圖片)

先檢查相關癌症因子

臨牀常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embrolizumab、durvalumab、nivolumab等藥物,針對PD1/PD-L1靶點,讓免疫系統消滅或抑壓癌細胞。它們適用於多種癌症,如肺癌、黑色素瘤、腸癌、胃癌、食道癌、子宮內膜癌丶三陰性乳癌等。患者需先檢查癌症相關因子,如PD-L1,才決定是否適合用藥。一般而言,需每隔2至3星期注射藥物,每針費用約2萬至3萬元。雖然副作用較小,但仍有少於5%患者有腸炎、皮膚炎,亦曾有患者眼睛神經線出現問題致盲。

過繼性T細胞治療(adoptive T-cell therapy)

原理是將T細胞的受體用基因改造修改,令T細胞具監察腫瘤抗原的能力。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是過繼性T細胞治療的一種,可用於血癌、淋巴腫瘤。吳偉棠表示,據了解,目前本港未正式引入CAR-T療法在臨牀使用。

癌症疫苗

疫苗主要作用是刺激T細胞,辨識到帶有腫瘤抗原的癌細胞。做法是抽取病人血漿,分離出白血球後加入PAP抗原,在實驗室培植一段時間後再注射入患者身體。吳偉棠解釋,當自身免疫系統見到PAP抗原,正常細胞便會發揮作用,從而破壞癌細胞。暫時只有一款針對前列腺癌的疫苗sipuleucel-T,但因為製作程序繁複,香港並不普遍使用。

微衛星不穩定 新生物標記

而近期免疫治療最新發展,是腫瘤微衛星不穩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被認定為可用於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記(biomarker)。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吳雲英解釋,新陳代謝過程中會複製DNA,但有時會出錯,譬如細胞在紫外線照射下,引起基因損傷;正常情况下,身體會修復這些錯誤,但當修復系統未能糾正錯誤時,會導致基因的微衛星序列長度改變,出現高微衛星不穩定(MSI-H),患癌風險就會增加。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吳雲英(李祖怡攝)

MSI-H在某幾類癌症特別常見。根據2017年JCO precision oncology的文獻,調查39種癌症,其中27種檢測到MSI,當中首5種MSI-H癌症依次為子宮癌(31.4%)、結腸癌(19.7%)、胃癌(19.1%)、直腸癌(5.7%)、腎上腺皮質癌(4.4%)。

基因轉變愈多 免疫系統愈易察覺

吳偉棠補充,腫瘤基本上是基因轉變下的壞細胞,而基因轉變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如果基因轉變愈多,被免疫系統監察到的機會就愈高,MSI是其中一個基因轉變可被T細胞辨別的生物標記。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是另一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記,具有高度腫瘤突變負荷量的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更佳。

過往用藥要對準腫瘤原發部位,現在是基於腫瘤生物標記對症下藥,吳雲英認為這是不定腫瘤類型(tumor-agnostic indication)的治療新選擇。


知多啲:醫生:非所有癌患須驗MSI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副作用——ASCO最新公布的研究顯示,第4期結直腸癌患者的pembrolizumab組和化療組,均曾出現腹瀉、疲勞、作嘔作悶和脫髮等副作用。(ipopba@iStockphoto)

剛於6月舉行的美國臨牀腫瘤學會(ASCO),公布一項有關MSI-H結直腸癌研究,比較化療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embrolizumab的療效。研究招募約300名MSI-H第4期結直腸癌、未接受任何治療方案的患者參與。結果顯示,pembrolizumab組別的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PFS)為48%,化療組別則為19%。副作用方面,pembrolizumab組和化療組分別有22%和66%出現第3級或以上不良反應(屬嚴重副作用),例如腹瀉、疲勞、作嘔作悶、脫髮等。

針對MSI-H大腸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於2017年批准使用另一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nivolumab作治療。而基於最新臨牀研究數據,FDA亦批准pembrolizumab用於MSI-H及無法切除或轉移性大腸癌,作為一線治療。

大腸癌是香港癌症之首,2017年有5635宗新症。免疫治療是否優於其他癌症治療?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吳雲英強調,免疫治療只是癌症治療的其中一種,病人應先接受基因檢測,才決定治療方案。以第4期結直腸癌為例,針對不同生物標記,有不同藥物選擇(見圖一):

治末期大腸癌 新一線曙光 24個月無惡化存活期 升至48%
(明報製圖)

大腸癌建議做MSI檢測

根據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建議,腸癌患者應接受MSI檢測。吳雲英表示,不論是早期或擴散性癌症患者,「是否具有MSI-H」是醫生選擇治療方案時所考慮的其中一個因素。但對於不同癌症,各種生物標記的重要程度都不同,因此並非所有癌症病人都需要做相關檢驗。

MSI檢測方法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IHC)

原理:檢測錯配修復基因的蛋白

需時:5至7天

費用:約5000、6000元

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原理:針對MSI上的標記分析

需時:5至7天

費用:約5000、6000元

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原理:檢驗一籃子基因,包括MSI基因

需時:4星期

費用:約2至4萬多元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肺癌末期不是末路 基因檢測 尋找No.1療法 //www.afterroberto.com/%e8%82%ba%e7%99%8c%e6%9c%ab%e6%9c%9f%e4%b8%8d%e6%98%af%e6%9c%ab%e8%b7%af-%e5%9f%ba%e5%9b%a0%e6%aa%a2%e6%b8%ac-%e5%b0%8b%e6%89%beno-1%e7%99%82%e6%b3%95/ Mon, 15 Jun 2020 10:54:4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7132 【明報專訊】應對已擴散肺癌(第四期)之療法,近10年發展迅速、百花齊放。關鍵在於要選擇適合該種癌症的療法。肺癌一般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後者較常見,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以再分為腺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現在基因診斷技術進步,所以每一種肺癌在診斷之後會做各類基因檢測,才斷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肺癌末期不是末路 基因檢測 尋找No.1療法
治療前檢測——肺癌患者確診後,很多時會做各類的基因檢測,才斷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法。(Mohammed Haneefa Nizamudeen@iStockphoto)

■ 個案

第三期患者 電療後擴散欲轉療法

一個朋友的家人患上肺癌,患者是約65歲退休男士,吸煙超過40年。他1年前突然反覆咳嗽,懷疑是肺炎,入院檢查發現左邊肺部有一個很大陰影。經肺部電腦掃描,發現肺陰影不是肺炎而是腫瘤。後來接受氣管內窺鏡檢查、抽取組織,確診為第三期鱗狀細胞肺癌。患者接受電療,但幾個月後擴散到其他器官。患者和家人甚為憂慮,希望知道有什麼治療可以使用。

標靶治療:第三代藥生存率更高

當肺癌細胞基因檢測發現了某些基因突變,第一線治療就是口服標靶藥。這類病人大部分沒有吸煙習慣,最常見是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不少非吸煙亞洲女性都是因為這個基因突變而引致肺癌。針對EGFR突變的藥物有很多,例如第一代標靶藥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兩者已有超過10年歷史。第一代標靶藥的好處是價格便宜,而且在公立醫院的合適病人可獲政府津貼。用藥後,幾星期內已見到明顯好轉,腫瘤縮小和徵狀減輕;常見副作用是面部和其他地方出現皮疹、輕微肚瀉、口腔潰瘍、眼睫毛增多等。大多數病人副作用輕微,可以過正常生活。但第一代標靶藥一般在12個月(中位數)產生抗藥性,這時需要抽取血液或細胞去看看有沒有其他基因突變。若有,例如T790M突變,便可以轉服第三代標靶藥奧希替尼(osimertinib)。

第三代標靶藥一般副作用比第一代少,而且藥力更強,特別是藥物滲透到腦部的穿透率較高。肺癌轉移到腦部的病人,使用第三代標靶藥會比第一代更好。近兩年研究又發現,病人初次確診後馬上用第三代標靶藥奧希替尼,生存率比先用第一代再轉用第三代更高,所以現在國際指引是,第三代可作為一線治療。第三代標靶藥的壞處是價錢昂貴,公立醫院中只有小部分有腦轉移的病患才適合申請資助,否則病人需要自費用藥。另外,還有第二代標靶藥的選擇,如阿法替尼(afatinib),它對EGFR基因突變中部分罕見的突變都有療效。但其副作用如口腔潰瘍和腹瀉較為嚴重,病人使用時要特別留意。

肺癌末期不是末路 基因檢測 尋找No.1療法
密切監察——免疫治療可能會造成嚴重免疫反應,所以用藥後醫生需要密切監察,一旦發現早期副作用,要馬上採取應對措施。(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RyanKing999@iStockphoto

基因排序進步 助「個體化治療」

除了EGFR突變,還有其他基因突變,但都較為少見,例如ALK、ROS1、BRAF基因突變,可以選用針對個別情况的口服標靶藥,療效一般都非常顯著。此外,現在基因排序方法日新月異,肺癌患者可將腫瘤細胞作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有可能找出一些非常罕見的基因突變,可以使用非典型的標靶藥治療。相信隨着這個科技愈來愈普及,在不久將來,所有肺癌患者都有自己癌細胞基因排序結果,可以安排更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

免疫療法:將成治療骨幹

無論對付哪一種肺癌,免疫療法的地位都愈來愈重要。現在較常用的免疫療法是阻斷PD1/PDL1信號,使癌細胞無法欺騙身體的淋巴細胞,激活淋巴細胞從而直接攻擊腫瘤。免疫療法的副作用比傳統化療少,大部分病人只會感到輕微疲倦。但由於免疫系統得到激活,有些時候病人會遭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常見有輕微皮疹,或甲狀腺等內分泌器官功能失常,另外約5%至10%病人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器官,造成嚴重的自身免疫反應,導致肺炎、肝炎、腎炎等。因此,醫生用藥後需密切監察,若發現早期副作用出現,要馬上採取應對措施,確保免疫療法安全。

配合化療 相輔相成

若患上鱗狀細胞癌或腺性肺癌,而癌細胞樣本PDL1檢測水平很高(不低於50%),治療上可直接使用免疫療法(PD1/PDL1 checkpoint inhibitors),如匹博利組單抗(pembrolizumab),一般治療反應非常明顯,可以免卻化療。若PDL1檢測水平低,單使用免疫療法的療效並不顯著;但若同時配合化療,有相輔相成的效果。舉例說,對付小細胞肺癌,使用化療組合順鉑+依托泊苷(cisplatin-etoposide),再加上免疫治療藥物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證實比單用化療的療效更佳。又例如腺性肺癌,可使用化療組合培美曲塞+卡鉑(pemetrexed-carboplatin),再加上匹博利組單抗,療效比單用化療大大提升。

有部分在一二線治療使用口服標靶藥的病人,當藥失效後,同時使用化療和免疫療法,療效亦相當顯著,更勝過往單純使用化療。香港大學做了一個二期臨牀測試,結果將在國際會議中發表。無論是哪一種肺癌,免疫療法都會慢慢成為治療骨幹。

化療:與免疫治療雙管齊下

提起化療,很多病人都聞風色變,主要因為副作用不少。其實現在化療藥物已經大為改進,適當使用化療,特別是配合免疫療法使用,對於治療肺癌是利多於弊。一般常用化療藥物有順鉑、卡鉑、紫杉醇(paclitaxel)、培美曲塞、吉西他濱(gemcitabine)、依托泊苷等。醫生選用化療藥時,除了考慮肺癌種類,亦要考慮病人身體狀况、肝腎功能等,從而選擇最合適的化療藥。化療一般需要6個周期,每個周期約3星期,所以病人會接受4個月左右的化療。之後會因應情况停藥,進入藥物假期(drug holiday)。另外,某些藥物如培美曲塞+卡鉑混合化療,在4至6個周期之後,可以選擇單一藥物培美曲塞用作長期維持性化療(maintenance chemotherapy),有助阻止病情惡化。

骨針:減低癌細胞轉移骨骼

除了上述針對腫瘤的治療外,亦有保護骨骼,減低癌細胞轉移到骨骼的「骨針」: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和地諾單抗(denosumab)。此外,適當利用電療,特別是高精度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對某些「寡轉移」的病人甚至可以達到痊癒的效果(在之前的專欄文章中有詳細講述)。

病人聽過解釋之後,心情稍為放鬆。首先安排在他早前抽取的腫瘤細胞樣本,作基因測試和PDL1水平檢測,收到報告後,才探討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依體質服用「百草之王」 送禮有參 益氣補五臟 //www.afterroberto.com/%e4%be%9d%e9%ab%94%e8%b3%aa%e6%9c%8d%e7%94%a8%e3%80%8c%e7%99%be%e8%8d%89%e4%b9%8b%e7%8e%8b%e3%80%8d-%e9%80%81%e7%a6%ae%e6%9c%89%e5%8f%83-%e7%9b%8a%e6%b0%a3%e8%a3%9c%e4%ba%94%e8%87%9f/ Wed, 29 Jan 2020 08:09:0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740
依體質服用「百草之王」 送禮有參 益氣補五臟
人參的款式五花八門,如性平的白參,吸引不少人買來作新春送禮之用。(SB@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新春送禮,為長輩健康着想,有人考慮送上花旗參茶、高麗參粉,甚至一支人參

「百草之王」人參備受追捧,貨品款式五花八門。古書記載人參甘溫補氣,近年網上更吹捧它具抗癌奇效。然而,身兼註冊中醫的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指出,現時僅有細胞及動物研究證實人參具抗癌效果,未有充分臨牀實證;而由中醫角度來看,人參多為配合化療,紓緩病人不適,而非攻擊癌細胞的神藥。

 

微苦無毒 急救心臟休克

依體質服用「百草之王」 送禮有參 益氣補五臟
程劍華(鄧安琪攝)

人參貴為「百草之王」,食用歷史源遠流長。古書《神農本草經》記載,人參能「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中醫專業應用教授(禮任)程劍華表示,人參為上品,微苦無毒,能入脾經、心經及肺經;由於具補氣之效,人參會用以急救心臟休克或心衰竭的病人,可煎水煮湯服用,或以針劑注射人參提取物。

 

古方「獨參湯」 合體弱人士

依體質服用「百草之王」 送禮有參 益氣補五臟
蘇子謙(鄧安琪攝)

除了用於有心臟問題的患者,人參亦可單味處方,適合臨終病人飲用。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兼註冊中醫蘇子謙表示,人參益氣,補充能量,因此古書記有「獨參湯」一名方,單味把人參燉煮成湯,供身體虛弱、不能進食的病人服用,如臨終病人。他指出,相較紅參及花旗參,白參性味較平和,因此處方獨參湯時多會選用白參。

 

抗癌功效 缺乏臨牀實證

人參既可急救,亦可用於臨終病人身上,予人有神藥之感。近年更有人標榜它具抗癌功效,不但能紓緩化療後不適,更可縮小腫瘤。到底人參治癌是真是假?

蘇子謙表示,不少細胞及動物實驗顯示人參內含抗癌物質。2017年韓國一份研究指出,細胞實驗顯示人參含人參皂苷元素,能抑制癌細胞生長。近年免疫療法興起,人參更常用在肺癌、腎癌、黑色素瘤等癌症患者身上,一份2012年韓國研究綜合多項細胞研究結果指,人參能刺激T細胞繁殖,配合免疫治療,可偵測及攻擊癌細胞。

然而,人參治癌功效缺乏臨牀實證。蘇子謙指出,現時具代表性、有關人參的臨牀研究數目不多,其中一份約10年前的內地研究,安排33名正接受化療的肺癌患者,服食含人參、五味子、麥冬等成分的複方中藥「生脈散」。結果顯示,服用生脈散組別存活年期較長,平均為13個月,較另一個只接受化療、沒有服食生脈散組別長4個月。

但蘇子謙指出,以上臨牀研究樣本數目不足,加上研究對象服用的生脈散為複方藥物,包含其他中藥,因此不能證實單味服用人參有助抗癌。他又指,研究於約10年前進行,當時主要以化療醫治肺癌,但現時肺癌病人可選擇標靶及免疫療法,人參配搭最新療法的藥效,未有研究能提供參考。

依體質服用「百草之王」 送禮有參 益氣補五臟
(明報製圖)

 

配合化療提升正氣 紓緩不適

儘管人參治癌未具臨牀實證,中醫仍會為部分癌症病人處方人參。蘇子謙表示,醫生會視乎病人癌症期數及身體狀况,決定會否處方人參。他舉例指,治療癌症病人時,多用上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中藥來攻擊癌細胞,但它們性味苦寒,部分體弱病人會加重虛寒,出現畏寒、不斷出汗等問題。針對以上情况,中醫會同時處方人參,為畏寒氣弱的病患補氣,「有些患者接受化療及電療後,身體十分虛弱,處方很強的抗癌中藥,病人身體不能承受。所以有時會加入人參,發揮平衡作用」。他表示,對比攻擊癌細胞,人參功效多用於配合化療,「主要作用是提升正氣、益氣,讓病人的身體先恢復強壯」。

 

知多啲:熱性體質忌紅參 寒性不合花旗參

依體質服用「百草之王」 送禮有參 益氣補五臟
中醫表示,需視乎癌症病人體質來處方人參,如體感偏熱,宜進食偏涼補陰的花旗參。(FatCamera@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人參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白參、紅參及花旗參三大類別,不同類別皆有不同性味。蘇子謙表示,白參性味平和,紅參性味偏溫可補陽氣,花旗參則偏涼補陰。根據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網站,人參主要產於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製法有所不同;白參會以沸水燙煮片刻,浸於糖汁再曬乾,而紅參會以高溫蒸至全熟,乾燥後再壓成方柱狀。

依體質服用「百草之王」 送禮有參 益氣補五臟
人參有不同類別,性味有不同,如紅參(左)性味偏溫可補陽氣,花旗參(右)性味偏涼補陰。(beemore、WEKWEK@iStockphoto)

癌症病人應服用哪款人參?程劍華表示需視乎體質,假如病人陰虛,體感偏熱,較適宜進食偏涼補陰的花旗參。他指出,按照中醫傳統,癌症為熱病,病人不宜服食紅參、高麗參等偏熱溫補藥材;但據他臨牀觀察,部分末期癌症病人的身體過於虛弱,服用偏溫藥材後,反而更有療效。

程劍華舉出其中一例子,多年前曾接觸一名胰腺癌患者,腫瘤大如拳頭,心、腹及腎功能衰竭,心跳速率每分鐘只有40多次,更曾有數次停頓。他分析,病人全身水腫,影響心肺功能,故處方人參、附子、麥冬、五味子等偏溫藥材,溫陽利水;病人服用5天後,病情明顯好轉,心跳即有所提高。

 

文:鄧安琪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了解肺癌】研究:肺癌提早用免疫療法 增存活期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4%ba%86%e8%a7%a3%e8%82%ba%e7%99%8c%e3%80%91%e7%a0%94%e7%a9%b6%ef%bc%9a%e8%82%ba%e7%99%8c%e6%8f%90%e6%97%a9%e7%94%a8%e5%85%8d%e7%96%ab%e7%99%82%e6%b3%95%e3%80%80%e5%a2%9e%e5%ad%98%e6%b4%bb/ Tue, 26 Dec 2017 02:16: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1363 【了解肺癌】研究:肺癌提早用免疫療法 增存活期【明報專訊】癌症因細胞基因突變所致,患者除了接受化療及標靶藥治療外,近年亦可選擇免疫療法,即激發免疫系統的細胞對抗癌細胞,但通常在癌症第四期才使用。有研究發現,在部分肺癌患者第三期時使用免疫療法,再配合電療及化療,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近17個月,較一般治療長逾11個月。腫瘤科醫生指有關發現有望在癌細胞未擴散時,提前在肺癌第三期使用免疫療法,改善患者病情。

無惡化存活期長11月

新加坡上月舉行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大會時,發表一項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療法「Pacific Trial」研究,該研究2014年開始進行,有713名來自26個國家、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參與。研究將病人分成兩組,分別為傳統治療法,即電療和化療,另一組是電療和化療外,再配合免疫療法。結果發現透過抑制癌細胞表面上的PD-L1蛋白質,可令免疫系統的T細胞再活躍起來對抗癌細胞,即用自身免疫系統抗癌。研究顯示,傳統組別完成療程後,患者的無惡化存活期約5.6個月;而免疫療法組別則16.8個月。

專科醫生:療法有望第三期使用

腫瘤科專科醫生陳少康說,免疫系統的T細胞主要對抗外來的非自身細胞,包括癌細胞,但癌細胞會藉表面的蛋白作掩飾,避過T細胞,從而生存及擴散;是次研究發現在第三期肺癌裏,抑制癌細胞的掩飾蛋白PD-L1,可再次激活T細胞對抗癌細胞。曾在東區醫院工作的陳少康指肺癌患者中,逾八成是非小細胞肺癌,過去數十年已有研究免疫療法,但近年突破較大,約兩年前首次有晚期患者在東區醫院使用;目前PD-L1只應用在第四期肺癌患者,以減輕病情惡化,是次研究結果有望在癌細胞未擴散時提前在第三期使用。陳指免疫療法因影響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亦有副作用,常見的有皮膚、內分泌失調等,亦有可致

學者:研免疫療法治鼻咽癌成效

鼻咽癌亦在研究免疫療法。中大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講座教授陳德章說,以前會抽鼻咽癌患者自身T細胞去培植,再注入身體,結果發現增加大量T細胞後,僅殺死小量癌細胞,故在1年多前與加拿大學者展開國際研究,嘗試在部分第三期鼻咽癌患者使用免疫療法,再比較傳統療法,若證實免疫療法較佳,便會取代傳統療法,有關研究料明年底有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