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發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15 Aug 2024 09:32:51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併發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50出頭突中風 徵狀面歪手無力 黃金3小時治療 康復路仍漫長 //www.afterroberto.com/50%e5%87%ba%e9%a0%ad%e7%aa%81%e4%b8%ad%e9%a2%a8-%e5%be%b5%e7%8b%80%e9%9d%a2%e6%ad%aa%e6%89%8b%e7%84%a1%e5%8a%9b-%e9%bb%83%e9%87%913%e5%b0%8f%e6%99%82%e6%b2%bb%e7%99%82/ Fri, 26 Jan 2024 08:02:0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047

【明報專訊】(編按:在香港每年有約2萬人因中風入院,而中風的總體死亡率達30%。其可怕之處是可以毫無預兆,令人措手不及。文中的個案分享了她8年前中風發病前的先兆、經過、住院、長期臥牀出現不同的併發症,更重要的是在康復路上要克服的種種狀况……患者如何由谷底走出來,並能樂觀地面對?)「哎啊,何必偏偏選中我!」Audrey激動地說。「任你們橫看豎看、左睇右揀都不應該是我啊!就連發夢,也沒想過我會中!不是中獎,是中風啊!」Audrey發病時50出頭,是非常young的young old。她身體一向健康,生活有規律,注意飲食,工作也沒有多大壓力。而且她身形纖瘦,體重約100磅;壓根兒沒有想到中風這個「老人病」,會與她沾上。

中風毫無先兆 50出頭被發現左邊面歪左手無力送院

「最慘是連自己中風都不知道。」Audrey複述8年前中風的情况,「那天早上起牀雖然覺得有些不對勁,但我沒有理會,照樣出門上班。回到公司,同事就捉我去急症室。因為她們見到我的左邊面歪了。到了急症室,醫生叫我舉高雙手,但我的左手變了『廢柴』,貼在身上,全無感覺,不聽指令。無論怎樣試也不成功。隨後,我當場暈倒,沒有知覺。現在回想,心仍砰砰跳,因為真的好險。那時我應該『死得啦』!昏迷兩日兩夜,竟然死不掉,是閻羅王走漏了眼」。

中風可怕之處是它可以全無預兆,突然來襲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中風是成年人的大敵,尤其是年長者。從50歲開始,中風發病比率會逐年遞增。在香港,每年有約2萬人因中風入院,約佔公立醫院病牀使用率5%。中風既普遍亦嚴重,是香港第四號殺手病,治療刻不容緩。

50出頭突中風 徵狀面歪手無力 黃金3小時治療 康復路仍漫長
中風可怕之處是它可以全無預兆,突然來襲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Pornpak Khunatorn@iStockphoto)

黃金3小時治療要及時 貫通阻塞減損害

Audrey仍算幸運,因為治療及時,否則後果更為不堪。急性中風治療講求時間,愈早給予治療,愈能減低病人因中風而出現的惡果和併發症。所以,無論是缺血性或是出血性中風,當腦血管阻塞或爆裂,腦細胞會在6小時內死亡。所以,中風後有「黃金3小時」,即如果能在3小時內替病人做腦部掃描,找出閉塞之處,即時施予溶血治療,便有望將阻塞部分貫通,使血液重新流入腦組織,減低損害,促進復元。

當然,中風亦有不同嚴重程度區分。如果腦出血嚴重,病人須立即接受手術,才可保存性命。因此,中風總體死亡率達30%。不過,單從死亡率來看,未能道盡中風者的辛酸。因為中風後,滿目瘡痍的印記總被留下來。餘下70%病人過半數有明顯殘障;病人雖獲救治,但是大多數會半身不遂或癱瘓,康復之路往往是慢且長。

「是的,初時我還不知道這麼『大劑』,天真以為住幾日醫院就可以出院,甚至返工。」Audrey繼續憶述中風後住院的情况。「我雖然醒了,但只能躺在牀上。左邊身很重,像被千斤重壓着,絲毫動彈不得,連坐起來都做不到;不能行、不能企,縱使腦袋扮作不清醒,但日子久了,總要面對『半身不遂』這個事實!」

50出頭突中風 徵狀面歪手無力 黃金3小時治療 康復路仍漫長
急性中風治療講求時間,愈早給予治療,愈能減低病人因中風而出現的惡果和併發症。(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baona@iStockphoto)

住院3個月 長期臨牀褥瘡肺炎泌尿道感染 折磨身心

長期臥牀會引來不同併發症,最常見是褥瘡,因臀部、腳跟及肩膀等部位長期和牀褥接觸,受到壓力,皮膚會潰爛,甚至發炎。除此,整天臥牀亦會使呼吸道受感染,因肌肉力量減弱,呼吸能力隨之減低,痰涎很難咳出,容易導致肺炎。另外,中風病人因神經系統受到損害,不再懂得排尿,尿液因而積在膀胱,泌尿道受到感染,亦容易引致發炎。

「你說,當事實愈來愈明顯時,我的情緒又怎會不掉進了谷底!」Audrey感嘆地說。

中風者亦常會抑鬱。輕度的可以在家人鼓勵、心理輔導及肢體功能復元下得以改善。嚴重憂鬱病徵如失眠、拒絕進食、脾氣暴躁,甚至有自殺傾向,必須藥物治療。這些病徵可能是中風後,腦內化學傳遞物改變所引致。所以,Audrey的抑鬱徵狀乃是人之常情。

「我住了3個月醫院,真是很難捱。我曾想過死,想爬到窗邊跳落去,想找皮帶勒死自己,想找刀割脈流血而死,想不再吃東西讓自己餓死為止……但原來想死都不容易。有一次,對面牀的病友拒絕進食,執意要死,她全家人都來相勸,當目睹她女兒跪地痛哭時,我自己都哭不停。我感悟到,病倒的是一個人,但痛苦卻是全家人來承受。我的心好痛。」Audrey無私地分享感受。


相關閲讀:【小中風】兩成患者3個月內變「真中風」 提防劇烈頭痛、頭暈等中風徵狀

康復路漫長「出院回家,感覺還要慘10倍」

對很多病人來說,留院時康復治療或許仍能應付。一旦出院,在家康復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千萬別以為住院時很慘,出院回家後,感覺上還要慘10倍。」Audrey繼續向新中風的病人解說她的經歷。

「一件簡單事如上廁所,起筷吃飯都是千斤重。不想麻煩人,唯有死忍。病人始終是敏感,無論多親近的人,有時也會互相生厭。我真正能夠站起來,最大支持其實是中了風的同路人!同路人一句鼓勵,勝過常人千言萬語。」

Audrey不厭其煩地向新病友訴說她的經驗,「住院期間,我碰到一名義工。他也是中風者,走起路來仍是一拐一拐,左手要持拐杖。不過,幸得他以過來人身分勸說,『人生不會因為中風就完蛋,愈悲觀就愈難走出困局。只要我們不放棄、不自卑、放開心懷,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要有信心,加上努力,一定有機會康復,至於康復多少便要靠你自己了』。我今天能夠再站起來,真要多得他的鼓勵。除此之外,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的幫忙亦是非常大。初期做物理治療真的很辛苦,但必須咬實牙關,捱過去,一定會有進步。正所謂付出愈大,收穫愈多。如果想康復,一定要忍耐和努力不懈」。

患者能再站起來 幸得同路人義工鼓勵

對中風患者來說,殘障後如何適應新生活模式、重回社區、重新建立新的日常、減輕家人負擔,是必要面對的課題。若能為中風者提供長期社區跟進,組成社區復康網絡,對康復之路有莫大裨益。「新建社」是一個社區網絡自助助人組織,目的是讓中風患者及家屬聚首,共同探討如何面對困境,發揮互助精神,積極投入康復過程,重新投入社區生活。Audrey就是新健社的義工,她不辭勞苦,到病房探訪,勉勵同路人。

用說話安慰、陪伴助人渡難關

「我曾是受益人,所以深深體會到了解和支持的力量。記得初時醫生叫我去做義工,我好抗拒。心想:我不能擔、不能抬,怎樣做義工?但原來說話可以安慰人,陪伴可助人渡過難關。雖然我中風,未完全康復,但仍然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只要願意貢獻自己的力量,世界自然因你而變得更美好。」Audrey樂觀的說。

中風康復的路實在不好走,要付出不少汗水、淚水和堅持,猶如處身地獄。不過,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是的,只要能夠轉換心態;面對考驗時,仍能迎難而上、積極樂觀,我相信地獄也可成天堂。祝願各位同行者,開懷舒坦地迎接我們黃金的人生下半場。

50出頭突中風 徵狀面歪手無力 黃金3小時治療 康復路仍漫長
同路人一句鼓勵,勝過常人千言萬語。(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個案無關,tonefotografia@iStockphoto)

相關閲讀:【Young Old健康】Young Old 防老養生有法 小改變生活模式 大改善預防老人病出現(附:7個防老養生法則)

50出頭突中風 徵狀面歪手無力 黃金3小時治療 康復路仍漫長
梁萬福–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從事老年醫學及老年學研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從醫管局退休,仍不遺餘力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醫療服務。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流感】5歲以下比例最多感染入院 醫生籲9歲以下首接種疫苗4周後打加強劑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6%b5%81%e6%84%9f%e3%80%915%e6%ad%b2%e4%bb%a5%e4%b8%8b%e6%af%94%e4%be%8b%e6%9c%80%e5%a4%9a%e6%84%9f%e6%9f%93%e5%85%a5%e9%99%a2-%e9%86%ab%e7%94%9f%e7%b1%b29%e6%ad%b2%e4%bb%a5%e4%b8%8b/ Wed, 18 Oct 2023 08:03:4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054

【明報專訊】本港今年暫共錄得21宗兒童流感嚴重併發症個案,其中5人死亡,逾七成半無接種流感疫苗。兒童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郭美均指出,兒童抵抗力較弱,過往數年較少接觸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且開學後群體活動增加,更易受感染和出現併發症,呼籲家長盡早帶兒童接種,尤其9歲以下小童首次接種後,需於4周後接種多一次加強劑,約14天後才產生抗體,以應付即將來臨的冬季流感。

5歲以下最多感染入院 社區未必有流感抗體

夏季流感季節今年8月下旬開始,至今錄得13宗兒童流感嚴重併發症個案,當中1名兒童死亡。最近數周持續有兒童感染流感入院,5歲或以下幼童因流感入院比例是各年齡層中最高。

郭美均表示,新冠防疫措施令流感在過去3年較難傳播,大部分市民未必有流感抗體,整體社區對流感免疫力較低。她提醒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可能不時改變,疫苗成分亦會更新,故每年都需接種一次流感疫苗。


相關閲讀:流感高峰 3類疫苗:滅活、重組、減活噴鼻式成分、不適合接種人士各不同 感染康復後4至8周可打


籲9歲以下接種加強劑 打疫苗「黃金季節」

今年8月下旬以來有近250宗幼兒中心或學校流感爆發。郭美均引述世衛估計,H1N1病毒株會在今年冬季流感較肆虐;根據美國疾控中心分析,今季流感疫苗對兒童抵抗H1N1病毒保護力達70.2%,較以往流感疫苗的保護作用大。

郭美均呼籲家長盡早帶兒童接種,尤其9歲以下小童首次接種後,需於4周後接種多一次加強劑,約14天後才產生抗體,形容現時是接種流感疫苗的「黃金季節」。


相關閲讀:【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流感】5歲以下比例最多感染入院 醫生籲9歲以下首接種疫苗4周後打加強劑
昨有家長帶同即將滿3歲的幼童(圖)接種流感疫苗。兒童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郭美均呼籲家長盡早帶兒童接種,以應付即將來臨的冬季流感。(廖珮言攝)
]]>
應對Omicron再變種XBB.1.5 接種二價疫苗更具保護力?副作用?7個問題你要知 //www.afterroberto.com/%e6%87%89%e5%b0%8domicron%e5%86%8d%e8%ae%8a%e7%a8%aexbb-1-5-%e6%8e%a5%e7%a8%ae%e4%ba%8c%e5%83%b9%e7%96%ab%e8%8b%97%e6%9b%b4%e5%85%b7%e4%bf%9d%e8%ad%b7%e5%8a%9b%ef%bc%9f%e5%89%af%e4%bd%9c%e7%94%a8/ Fri, 27 Jan 2023 04:47:3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0447 新冠病毒歷3年以來已出現多次變種,最新變種病毒株XBB.1.5在短時間內成為美國主流病毒株,本港亦已出現零星的輸入和本地個案。betway体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指出,縱使病毒的「殺傷力」有走弱之勢,但其傳播力變得更強故此不容忽視,呼籲盡早接種新冠疫苗,以二價疫苗作為加強劑、佩戴口罩等仍是最切合現時疫情的防疫措施。

不過,部分人對於復必泰二價疫苗仍心存疑問,現階段應接種原始疫苗,抑或二價疫苗?二價所產生的中和抗體、副作用會否更強?有關二價疫苗、變種病毒、新冠口服藥的7個問題你要知,勿再以訛傳訛。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 美數據:可能與65歲或以上長者中風有關 林永和籲三高吸煙長者可先諮詢後接種


問題1:Omicron不斷變種,應接種二價疫苗,抑或是第一代疫苗呢?

現時本港居民可以免費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加強劑,究竟跟第一代mRNA疫苗有何分別?徐醫生指兩疫苗的基本原理一樣,主要分別是第一代疫苗僅包含一種病毒株,即是最早期出現的新冠原始病毒株;二價疫苗則含有兩種病毒的基因,包括原始病毒株及後期出現的Omicron變異病毒株BA.4/5。

「二價疫苗既保留原始病毒株,同時加入相對近期流行的Omicron病毒株mRNA,較貼近現時的流行病學,更重要的是為接種者提供更廣泛的覆蓋保護能力,刺激更多針對性的中和抗體。」至於第一代疫苗,即使已接種3針,仍未必能產生足夠應對Omicron病毒的中和抗體,故建議接種二價疫苗增強保護力。


問題2:二價疫苗有效預防重症或降低住院率嗎?

美國是較早開打二價疫苗的國家,徐醫生引述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 (CDC) 公布2022年9月至11月的最新數據,65歲或以上接種二價疫苗作為加強劑的人士,跟沒有接種新冠疫苗者比較,住院率可大幅減少84%;與曾接種兩劑第一代疫苗比較,則接種二價疫苗者的住院率可降低73%,代表二價疫苗更有效預防重症和降低住院率。


應對Omicron再變種XBB.1.5 接種二價疫苗更具保護力?副作用?7個問題你要知
betway体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指出,以二價疫苗作為加強劑,數據證明有效降低患上重症、住院等風險,副作用亦跟原始疫苗相若。

問題3:若從未接種新冠疫苗,可以二價疫苗作為首針嗎?

徐醫生不建議以二價疫苗作為第1針。「任何藥物必須經過臨床研究才能確定是否有效,而現時有關二價疫苗效用的研究對象,都曾接種過兩針第一代疫苗,故跳過基礎接種階段,直接注射二價疫苗,能否產生同樣保護作用,並未有科學數據支持,變相效用成疑,故在未有更多科學數據之前,現時市民應按照當局建議,按指引接種新冠疫苗或加強劑。」


問題4:過往一直接種科興疫苗,建議「溝針」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嗎?

接種科興疫苗的人士,徐醫生鼓勵他們「溝針」打復必泰二價疫苗,例如曾接種兩針科興疫苗,可以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加強劑,原因是臨床數據已證明「溝針」可以提高免疫反應。

若曾感染新冠的康復者,按現時規定,接種過4劑疫苗,或已接種3劑疫苗的曾染疫康復者,分別都可以在接種疫苗或受感染後最少6個月後,接種二價疫苗。


應對Omicron再變種XBB.1.5 接種二價疫苗更具保護力?副作用?7個問題你要知
輝瑞與BioNTech藥廠生產的復必泰二價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法新社資料圖片)

問題5:哪些人不適合接種二價疫苗?副作用較原始疫苗更大嗎?

徐醫生表示,除非本身對疫苗成分過敏或過去接種mRNA疫苗後曾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否則都適合接種二價疫苗,副作用亦與第一代mRNA疫苗相若。

他引述美國CDC公布去年9月至10月的數據指出,該研究共跟進逾1400萬名曾接種輝瑞二價疫苗人士,發現針後出現的副作用與接種原始疫苗的反應大致相若,較常見是針口痛、疲倦、輕微發燒等;至於最惹人關注的心包炎及心肌炎等併發症,CDC跟進逾2200萬名接種二價疫苗的人士中,只有9宗個案,沒有發現其他新增的不適症狀或副作用。


問題6:XBB.1.5變種病毒株變得更具「殺傷力」?

全球正從疫情陰霾中走上復常之路。不過,病毒仍在不斷變種,其「殺傷力」會愈變愈強或弱嗎?徐醫生以XBB.1.5在美國的感染率為例:「在截稿之前,美國本土XBB.1.5的感染率已由12月初的數個百分點上升至49%,足見XBB.1.5 的傳播力驚人,在短時間內取代其他三種流行病毒株 (BA.5、 BQ.1、 BQ.1.1) 成為主流,但慶幸XBB.1.5 並沒有引致重症的基因突變,加上高疫苗接種率和感染康復者形成的免疫屏障,令近期染疫個案雖多,但大部分只有輕微症狀。

對於坊間流傳XBB.1.5會引起難以控制的「無意識腹瀉」情况,徐醫生表示,腹瀉一直是感染Omicron的症狀之一,但目前並沒有數據顯示XBB.1.5會更容易造成嚴重腹瀉問題,故不宜以訛傳訛。


相關文章:有關新冠陽性患者、隔離令、指定診所、新冠口服藥、口罩令等 30日起新安排的7個問題


問題7:感染後病徵輕微,毋須服用新冠口服藥?

徐醫生強調,經歷去年第五波疫情後,疫苗接種率雖已提高,但至今因染疫入院者中仍不乏從沒有接種疫苗的病人。「有些病人初期僅屬輕症,但數天後卻見惡化,令原可服用新冠口服藥以減輕重症的病人,因錯過染病首5天服用特效藥的最佳治療時機而影響病情。」

他提醒,現階段接種疫苗和繼續佩戴口罩仍是抗疫的重要一環,若出現病徵應盡早求醫,特別是長者及有長期病患等較高危人士,別因病徵輕微而掉以輕心!

]]>
【胃酸倒流】症狀:胃酸上湧、火燒心 了解胃酸倒流成因、併發症和治療 肥胖不良飲食習慣是元兇?(醫學滿東華) //www.afterroberto.com/%e8%83%83%e9%85%b8%e4%b8%8a%e6%b9%a7-%e7%81%ab%e7%87%92%e5%bf%83-%e4%ba%86%e8%a7%a3%e8%83%83%e9%85%b8%e5%80%92%e6%b5%81%e6%88%90%e5%9b%a0-%e4%bd%b5%e7%99%bc%e7%97%87%e5%92%8c%e6%b2%bb%e7%99%82/ Wed, 06 Jul 2022 07:14:1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632 【明報專訊】胃酸倒流症狀包括:胃酸湧上食道或喉嚨、火燒心……等。從事設計的阿強(化名)受胃酸倒流困擾,影響日常工作及休息。他嘗試過市面上的制酸藥物,惟情况時好時壞,於是前來求診。因他的症狀較嚴重,遂建議服用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並安排胃鏡檢查,發現他因胃食管反流病引致食道發炎。


相關文章:胃酸倒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三大常見消化系統疾病 預防由改善飲食習慣做起


胃酸倒流症狀:胃酸上湧、火燒心 成因:肥胖、不良飲食習慣

俗稱「胃酸倒流」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見上消化道疾病。症狀包括胃酸湧上食道或喉嚨、胸口灼熱(俗稱「火燒心」)等;而胃酸亦可能刺激食道、咽喉、氣管甚至牙齒,引起其他併發症。

此病成因眾多,包括下食道括約肌失調、肥胖及不良飲食習慣。一般來說,醫生可憑患者症狀診斷,但假如患者有其他高風險或嚴重徵狀,如吞嚥困難或貧血等,則需要接受胃鏡檢查,以釐清病因。

【胃酸倒流】症狀:胃酸上湧、火燒心 了解胃酸倒流成因、併發症和治療 肥胖不良飲食習慣是元兇?(醫學滿東華)
俗稱「胃酸倒流」的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見上消化道疾病。

少食多餐 睡前兩小時勿進食

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可從生活及飲食習慣着手;簡單改變如少食多餐、進食時避免太急太飽,以及睡前兩小時避免進食,已能改善病情;而過重人士亦應減重。在食物種類方面,可留意某些刺激或高脂肪食物會否加劇症狀,如有的話則少食為妙。


相關文章:【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嚴重需服質子泵抑制劑兩月 症狀持續需胃鏡檢查

然而,不少症狀較嚴重及有食道炎的患者,都需要藥物治療,中和胃酸藥及化胃氣藥都是常見並有效紓緩症狀的藥物。若病情嚴重,則需服用質子泵抑制劑以減少胃酸分泌,療程需時約2個月。如果症狀持續,醫生除為患者做胃鏡檢查、調高藥量及轉用其他質子泵抑制劑外,亦會考慮患者是否有其他病因需要治療。

阿強留意到自己經常食無定時,而且工作壓力大,因此除服用質子泵抑制劑外,亦調整了生活習慣,定時做運動減壓。接受多管齊下的治療後,他已不再受胃酸倒流困擾。

【胃酸倒流】症狀:胃酸上湧、火燒心 了解胃酸倒流成因、併發症和治療 肥胖不良飲食習慣是元兇?(醫學滿東華)
勿食太飽——治療胃食管反流可從生活及飲食習慣着手,如少食多餐、避免食太急太飽等。(設計圖片,Doucefleur@iStockphoto)

文:余霆鋒(東華三院副顧問醫生(內視鏡)、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猴痘】新加坡韓國陸續出現猴痘個案 新一波擴至亞洲 //www.afterroberto.com/%e7%8c%b4%e7%97%98-%e6%96%b0%e5%8a%a0%e5%9d%a1%e9%9f%93%e5%9c%8b%e9%99%b8%e7%ba%8c%e5%87%ba%e7%8f%be%e7%8c%b4%e7%97%98%e5%80%8b%e6%a1%88-%e6%96%b0%e4%b8%80%e6%b3%a2%e6%93%b4%e8%87%b3%e4%ba%9e%e6%b4%b2/ Thu, 23 Jun 2022 10:19:0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462 【明報專訊】猴痘(monkeypox)近月在多個國家錄得病例,近日亞洲地區也陸續出現個案,其中新加坡和韓國分別在周二(21日)及周三(22日)公布當地錄得首宗病例。因應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23日)將討論是否把猴痘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另亦正研議新名,以免「污名化」。至於已有逾500宗個案的英國,衛生當局建議為有高風險受感染者接種天花疫苗預防。


相關文章:【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新加坡猴痘患者為英籍男空中服務員 新一波東南亞首例

過往主要在西非及中非地區出現的猴痘(monkeypox),近日亞洲陸續出現個案。新加坡衛生部稱,患者為一名英籍男空中服務員,這是今波猴痘疫情的東南亞首例;新加坡上一次有病例是在3年前。42歲男患者於本月15日至17日在新加坡停留,19日再次入境新加坡,到周一(20日)確診。他正在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治療,情况穩定。

截至周二,新加坡當局發現有13人跟患者有密切接觸,他們自跟患者最後一次接觸起計算將要隔離21天,當局仍在追蹤受影響航班和患者在新加坡期間的接觸史。

【猴痘】新加坡韓國陸續出現猴痘個案 新一波擴至亞洲
顯微鏡下的猴痘病毒(路透社資料圖片)

韓國患者入境後現猴痘症狀 韓預警級別升級

韓國疾病管理廳昨日亦公布錄得首宗病例,一名韓國人周二從仁川國際機場入境後出現猴痘症狀,經核酸(PCR)檢測和基因排序後證實受感染。疾病管理廳昨召開危機評估會議,決定把猴痘預警級別從第一級「關注」升為第二級「注意」。

韓國防疫部門上月24日起已加強檢疫,以防猴痘病毒流入,31日把猴痘預警級別上調為「關注」。


相關文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快速抗原測試、抗體3種檢測方法原理、效果、準確度有何分別?專家解構5個問題


世衛今討論升級改名

路透社周二(21日)報道,在非洲之外有超過35個國家已錄得逾2500宗猴痘病例。為應對猴痘疫情蔓延,世衛的印度辦公室上月已要求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ICMR)轄下的國家病毒學研究所(NIV)協助追蹤東南亞地區的病例。另外,世衛今天亦將開會討論是否把猴痘疫情列為PHEIC。

猴痘於1958年首先在研究用的猴子族群中兩次爆發因而得名,患者會出現皮疹等病徵。世衛上周二(14日)表示,「猴痘」這個名稱帶有歧視性和污名化,並指疾病名稱不宜冒犯地理區域或動物名稱,因此世衛決定停用這個名稱。

(路透社/中央社/法新社/韓聯社)

]]>
【猴痘】英新指引倡猴痘患者染病21天內勿接觸寵物 免人畜交叉感染 世衛擬升級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www.afterroberto.com/%e7%8c%b4%e7%97%98-%e8%8b%b1%e5%80%a1%e6%9f%93%e7%97%8521%e5%a4%a9%e5%85%a7%e5%8b%bf%e6%8e%a5%e8%a7%b8%e5%af%b5%e7%89%a9-%e5%85%8d%e4%ba%ba%e7%95%9c%e4%ba%a4%e5%8f%89%e6%84%9f%e6%9f%93-%e4%b8%96/ Mon, 30 May 2022 09:43: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039 【明報專訊】目前全球有約20個國家出現近300宗猴痘(monkeypox)確診或懷疑病例,而逾200宗確診或懷疑個案中,大部分出現於歐洲。路透社上周六引述消息,指世衛正考慮是否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又稱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此外,由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等組成的英國跨機構衛生組織建議猴痘患者在感染21天內應避免和寵物接觸,以免出現人畜交叉感染。歐洲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ECDC)上周亦警告人類向寵物傳染猴痘,可能會令該病毒在歐洲野生生態圈落地生根。

 

相關文章:【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英倡猴痘患者染病21天內勿接觸寵物 避免人畜交叉感染 倉鼠、天竺鼠等易被傳染

由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等組成的英國跨機構衛生組織上周五(27日)發出新的聯合指引,建議猴痘患者在感染21天內應避免和寵物接觸,以免出現人畜交叉感染,並指倉鼠、天竺鼠等齧齒動物可能較容易被傳染。

新指引建議猴痘患者家中的齧齒類寵物應被帶離居所,進行21天檢疫隔離,而貓狗等其他哺乳類寵物可作家居檢疫。

猴痘患者身上會出現水疱。(法新社資料圖片)
猴痘患者身上會出現水疱。(法新社資料圖片)

 

歐洲ECDC警告:人類傳染猴痘予寵物 病毒歐洲野生生態圈落地生根

歐洲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ECDC)上周亦發出同類建議,並警告人類向寵物傳染猴痘,可能會令該病毒在歐洲野生生態圈落地生根,但ECDC強調風險仍非常低。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衛生防護中心料BA.2.12.1變種病毒已在社區傳播 歐家榮:傳播力較強 接種新冠疫苗抗體可應付

 

世衛考慮列猴痘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另外,阿根廷衛生部確認此前一宗猴痘懷疑個案最終檢測結果呈陽性,是拉美首宗個案,當地報章指患者是一名剛從西班牙回國的40歲男子。衛生部同日稍後確認另一名上周三入境的西班牙公民確診。

目前全球有約20個國家出現近300宗猴痘確診或懷疑病例。世衛全球傳染病防備事務主任布里安德(Sylvie Briand)上周五警告,猴痘散播情况「不尋常」,無法確認情况是否冰山一角,指社區可能隱藏大批個案。

墨西哥上周六(28日)證實當地出現首宗猴痘個案,患者是美國男子,正在墨西哥城治療。墨國副衛生部長洛佩斯—加特利(Hugo Lopez-Gatell)在Twitter稱,當地首名猴痘患者是一名50歲紐約永久居民,相信在荷蘭感染。猴痘病例最近受關注,因它多數在西非和中非出現,只會偶爾傳播到其他地方,上周五阿根廷成為首個錄得病例的拉美國家。

 

全球300宗確診或懷疑案例 專家促勿重蹈新冠疫情覆轍

有傳染病專家呼籲各國衛生當局更迅速採取行動控制疫情,指世衛和各國政府不應重蹈新冠疫情初期覆轍,延誤檢測,致病毒蔓延。不過亦有專家認為世衛不會很快有結論,因猴痘是已知威脅,全世界都有應對工具。

(BBC/衛報/路透社/法新社)

]]>
【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www.afterroberto.com/%e7%8c%b4%e7%97%98%e7%97%87%e7%8b%80%e4%bc%bc%e5%a4%a9%e8%8a%b1-%e6%82%a3%e8%80%85%e5%87%ba%e7%8f%be%e7%99%bc%e7%87%92-%e9%a0%ad%e7%97%9b-%e7%9a%ae%e7%96%b9%e8%94%93%e5%bb%b6-%e4%b8%96%e8%a1%9b/ Tue, 24 May 2022 05:16:1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7894 【明報專訊】歐美及澳洲近日出現猴痘(monkeypox)爆發,目前至少14國家出現病例,其中12國是首次出現個案。目前全球已接獲超過180宗確診及懷疑猴痘病例,至周一未有死亡個案。猴痘症狀似天花,病徵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臉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等。衛生防護中心昨(23日)向私家醫生發信稱,據世界衛生組織,猴痘病例主要但不限於在曾男男性交的人之中發現,猴痘症狀持續14至21日,發燒後約1至3天會出現口腔和身體病變,兒童較常出現重症。至於歐美猴痘病例,除了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傳出疫情,以色列和瑞士亦通報首宗確診,英國專家警告將面臨猴痘病例大增。目前沒有針對猴痘的特定疫苗,但世衛數據顯示天花疫苗可提供八成五的保護力防範猴痘。

猴痘患者身體會出現皮疹。(路透社資料圖片)
猴痘患者身體會出現皮疹。(路透社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血管炎種類多、徵狀多變難察覺 注意四警號:皮疹、發燒、關節痛、疲倦 宜及早求醫

 

猴痘症狀似天花 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港防護中心:症狀可持續14至21天 兒童易有併發症

衛生防護中心昨(23日)向私家醫生發信稱,據世界衛生組織,猴痘病例主要但不限於在曾男男性交的人之中發現。信中又說,猴痘屬自限性疾病,症狀持續14至21日,首數天會有發燒、頭痛、肌肉痛和淋巴腫脹等病徵,發燒後約 1至 3天會出現口腔和身體病變,兒童較常出現重症。猴痘個案死亡率在一般人之中介乎0%至11%之間,幼兒死亡率較高,而併發症包括繼發感染、支氣管肺炎、敗血症、腦炎,以及角膜感染致喪失視力。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在商台表示,猴痘傳播速度不太快,亦非高傳染性,主要是緊密接觸下,如同住家人,有口水接觸才會傳播。

 

港防護中心函私醫 「懷疑個案須隔離」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呼籲私家醫生,如發現懷疑個案,須將患者隔離,並通報衛生防護中心。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表示,因猴痘具傳染性,如有懷疑個案須隔離,隔離21天屬正常。

猴痘患者身上出現的水疱、膿疱。(路透社資料圖片)
猴痘患者身上出現的水疱、膿疱。(路透社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發燒、頭痛、咳嗽 撲熱息痛、布洛芬、止瀉藥、止咳藥、複方西藥服食方法要注意 藥劑師:忌過量重複用藥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猴痘由猴痘病毒引起,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較輕微,包括發燒、頭痛及在臉上出現皮疹,並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麻省衛生部門指出,病毒不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可透過接觸體液、猴痘瘡、受污染物品,或是長時間面對面接觸,經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患者大多數都會在數周內康復,僅在極少數情況下致命。

世衛周五(20日)緊急開會討論猴痘對全球威脅,認為夏天臨近,各地派對及聚會增多,屆時會有更多個案,但稱猴痘傳播風險不及新型冠狀病毒般高,相信猴痘不會引發如新冠病毒的大流行。

 

英猴痘倍增現社區傳播 比利時患者強檢21日

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昨表示,發現多36宗猴痘個案,總數增逾倍至56宗。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指出,當地的最新猴痘個案沒有到過西非,也沒與來自西非的個案接觸過,顯示出現社區傳播。UKHSA亦更新指引,建議猴痘病患的密切接觸者應自我隔離21天。

英國病例中最少一名病童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其餘大部分都是曾參與同性性接觸的年輕男性。UKHSA更新指引,建議猴痘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應自我隔離21天,比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措施更嚴格,另外會提供疫苗接種。UKHSA的指引又稱,這些密切接觸者應避免接觸免疫力低人士、孕婦和12歲以下兒童,因為他們出現重症和死亡風險較高。UKHSA提到,受感染風險較高者,包括會接觸到患者爆破皮膚或體液者,例如同住者、性伴侶或共用針筒者,中度風險者包括一般肌膚接觸者,例如同坐的士或飛機鄰座乘客,又或是有病徵患者一米內沒有穿個人防護裝備者。

顯微鏡下的猴痘病毒(路透社資料圖片)
顯微鏡下的猴痘病毒(路透社資料圖片)

 

英專家料下周病例大增

英國天空新聞周日報道,隨着歐洲和美國不斷報告新的猴痘病例,專家警告英國將面臨猴痘病例「顯著增加」。英國性健康和愛滋病協會主席迪斯納普(Claire Dewsnap)說:「最讓我擔心的是,歐洲多地都有猴痘感染病例,這意味着疫情已經蔓延,猴痘病毒已經在普通人群中傳播,而掌握這些人的聯繫方式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在未來兩到三星期,確診病例數可能會很高。」她警告,「我肯定下星期的病例數會大幅上升」。

近期在歐美多宗猴痘個案是同性戀或雙性戀男性,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稱部分相關報道針對非洲人以及同性戀或跨性別人士,充斥種族主義和「恐同」言論,不僅加劇「污名化」,也會對當局因應日益嚴重的疫情帶來影響。世衛強調,猴痘是透過密切接觸傳播,不限於性接觸。

 

(明報記者/法新社/英國每日郵報/衛報/世衛網站/BBC/路透社/彭博社)

]]>
【糖尿病】5個不可忽視的併發症 慎防糖尿足、心臟病、糖尿上眼 控血糖貼士 //www.afterroberto.com/%e7%b3%96%e5%b0%bf%e7%97%85-5%e5%80%8b%e4%b8%8d%e5%8f%af%e5%bf%bd%e8%a6%96%e7%9a%84%e4%bd%b5%e7%99%bc%e7%97%87-%e6%85%8e%e9%98%b2%e7%b3%96%e5%b0%bf%e8%b6%b3-%e5%bf%83%e8%87%9f%e7%97%85-%e7%b3%96/ Mon, 13 Sep 2021 09:00: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271 糖尿病是都市人常見的病症之一,據研究數字顯示,香港現時有逾70萬人糖尿患者,近年更有持續上升趨勢。有研究指出,成年糖尿病患者比無糖尿病人士,其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會高約2至4倍。一旦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尿病還會帶來糖尿足、糖尿上眼、糖尿病腎病等的併發症,是否毫無逆轉機會呢?立即細閱專家教路,防病外,更要注意日常生活、改變一些飲食、作息等的壞習慣,同樣可以好好管理糖尿病!

(圖片資料來源:網上圖片)
(圖片資料來源:網上圖片)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足病診療師提醒,糖尿病可令足部出現多種問題,但卻常被患者忽略。如果患者發現雙腳有傷口但不覺痛、手指腳趾等出現麻痺或針刺等異常感覺、走短路程容易感疲倦、腳部冰冷等,都要提高警覺,可能是糖尿足來襲!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糖尿病併發症】血糖失控易引發心臟病 糖尿病患者風險增2至4倍 及早控制三高為上策

醫生說,若病人的血糖水平長期高企,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內膜和肌肉細胞的功能會直接受影響,從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的機會,久而久之,心血管會被這些斑塊阻塞,情况嚴重最終會導致心肌梗塞;另外,糖尿病亦會直接增加心衰竭和腎衰竭的機會……

【糖尿病併發症】血糖失控易引發心臟病 糖尿病患者風險增2至4倍 及早控制三高為上策

 

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其他併發症如為人所熟悉的「糖尿上眼」,其實是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初期糖尿上眼有可能是完全沒有病徵,患者眼睛不紅不痛、視力亦不受影響;不過,一旦視力出現模糊,病情可能已屬中至後期,嚴重的話更會令患者突然失明……

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心臟病與三高】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註冊營養師引述研究指出,有20%至40%的糖尿病人如不能有效控制病情,10年後會引發「糖尿病腎病」。不過,即使糖尿病一度惡化至「糖尿病腎病」,病情初期仍然是可以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及控制飲食來控制病情,甚至逆轉……

【心臟病與三高】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三高與中風】 勿輕視糖尿病神經病變 患者手腳麻木、疼痛宜立即求醫

另外,糖尿病神經病變是其中一種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4類病變包括:「周邊神經病變」,主要影響四肢,有麻木、刺痛感、燒灼或電刺激的感覺;「自主神經病變」容易暈眩、嘔吐、食慾不振、吞嚥困難、便秘等;「神經根和神經叢病變」會影響臀部、大腿或小腿的神經,以及「單發神經病變」則會影響面部、軀幹或腿部的神經,如面癱。

【三高與中風】 勿輕視糖尿病神經病變 患者手腳麻木、疼痛宜立即求醫

 


 

注意飲食和恆常運動 擊退糖尿回復健康人生

一旦確診患上糖尿病要怎麼辦呢?有些糖尿病患者會極度控制飲食,亦有些患者未有控制飲食。亦有人或以為只要將每日三餐減成兩餐,每餐吃多一點來防止熱量超標。但營養師指,此舉反而令血糖水平更不穩定,長期更會提高出現內分泌失調的風險,因此少食多餐會較佳,能減輕胰臟的壓力。

 

【糖尿病飲食】採用211陣型飲食技巧 定量攝取澱粉質及營養元素 健康控糖(附建議菜單)

有註冊營養師為糖尿病患者訂立「211陣式」的飲食技巧,透過定量攝取澱粉質及其他營養元素,患者不但不會有捱餓感覺,更可控制血糖水平。所講「221」即是指2份蔬菜、1份肉類及1份澱粉質。另外亦可考慮選擇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低的食物,例如全麥包、糙米、紅米、藜麥等「粗糧」,來代替半碗白飯的分量。

【糖尿病飲食】採用211陣型飲食技巧 定量攝取澱粉質及營養元素 健康控糖(附建議菜單)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同時,在配合均衡飲食的情况下,恆常運動可為糖尿病人有效控制體重;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物理治療師指出,要由不運動變成恆常運動,是需要時間轉變,她建議將運動「滲入」日常生活當中,循序漸進地提升運動量,如「少坐多行」、計劃好帶氧運動及肌肉訓練的時間、以阻力運動訓練肌肉等等…….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八段錦8招易學易做 健身氣功對高血壓糖尿有幫助

健身氣功不止有效管理壓力,減輕抑鬱及焦慮徵狀,同時,氣功對哮喘、高血壓、消化性潰瘍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亦產生正面作用。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非八段錦莫屬。八段錦所包含的8個簡單動作對練習者的體力及認知需求較少,易於學習,亦適合各年齡的人。

八段錦8招易學易做 健身氣功對高血壓糖尿有幫助

]]>
【新冠疫苗】英國研究:分析逾2900萬接種BioNTech或阿斯利康人士數據 出現血栓塞等併發症風險比率遠低於新冠患者 //www.afterroberto.com/%e8%8b%b1%e5%9c%8b%e7%a0%94%e7%a9%b6-%e5%88%86%e6%9e%90%e9%80%be2900%e8%90%ac%e6%8e%a5%e7%a8%aebiontech%e6%88%96%e9%98%bf%e6%96%af%e5%88%a9%e5%ba%b7%e4%ba%ba%e5%a3%ab%e6%95%b8%e6%93%9a-%e5%87%ba/ Mon, 30 Aug 2021 07:37:0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4049 【明報專訊】英國牛津大學等多間英國大學和醫院共同進行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人患上血栓、血小板水平少或缺血性中風的風險,都明顯低於感染新冠的患者,顯示接種疫苗的好處遠大於風險。其中接種了第一劑BioNTech疫苗而於28日內因缺血性中風住院或死亡者,估計發生率是每1000萬人有143人,新冠患者則為1699人,高近11倍。

【新冠疫苗】英國研究:分析逾2900萬接種BioNTech或阿斯利康人士數據 出現血栓塞等併發症風險比率遠低於新冠患者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孔繁毅:每10萬年輕人接種新冠疫苗後10人出現心肌炎 港大袁國勇團隊研究:或靜脈注射有關(附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英國新冠大型研究:接種BioNTech或阿斯利康疫苗者 併發症風險遠低新冠患者

研究人員分析了逾2900萬名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間,注射第一劑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下稱牛津疫苗)或BioNTech-輝瑞疫苗(下稱BioNTech疫苗)的人士數據,以及追蹤了大約170萬名新冠患者,探究他們在接種或確診後8至28天,出現血栓塞(血管有血塊阻塞)、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數量低的疾病)等併發症的比率。

 

BioNTech-輝瑞疫苗(法新社資料圖片)
BioNTech-輝瑞疫苗(法新社資料圖片)

 

分析逾2900萬打針者數據 與170萬新冠患者比較

結果發現,接種完首劑牛津疫苗者,出現凝血情况和血小板數量低的風險,確實較尋常增加;接種完第一劑BioNTech疫苗者,因流向腦部的血液受限造成血栓和中風(即缺血性中風)的風險亦比正常情况高。不過,這些比率遠低於新冠患者。研究員估計,1000萬接種了首劑牛津疫苗人士,接種後28日內因血小板數量偏低而入院或死亡者,佔107人;新冠患者確診28天內因此入院或死亡者,每1000萬人中有934人,高前者8倍。接種了第一劑牛津疫苗而於28日內因罕見凝血情况入院或死亡者,每1000萬人中佔66人,新冠患者則達12,614人,高前者近200倍。

美國反對接種疫苗人士周三在紐約市政府外示威。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罕見血栓、血小板水平偏低等現象的報告,曾助長反疫苗聲浪,但英國最新研究反映,接種第一劑後出現這類身體狀况的比率,遠低於新冠確診者,意味疫苗的好處勝於弊端。(法新社)
美國反對接種疫苗人士周三在紐約市政府外示威。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罕見血栓、血小板水平偏低等現象的報告,曾助長反疫苗聲浪,但英國最新研究反映,接種第一劑後出現這類身體狀况的比率,遠低於新冠確診者,意味疫苗的好處勝於弊端。(法新社)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12-15歲青少年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後勿做劇烈運動 專家指臨牀研究針後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發燒

 

接種第一劑BioNTech疫苗 缺血性中風住院或死亡發生率每1000萬人中有143人

至於接種了第一劑BioNTech疫苗而於28日內因缺血性中風住院或死亡者,估計發生率是每1000萬人有143人,新冠患者則為1699人,高近11倍。

《英國醫學期刊》周五刊出的這項研究已經過同行評審,由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等幾所英國大學和醫院的研究人員進行,他們全跟牛津疫苗開發者無關。

 

(彭博社/CNBC/BBC)

(新冠疫情)

]]>
【骨折】手腕「舟骨」骨折病徵不明顯 手腕僵硬難活動 //www.afterroberto.com/%e9%aa%a8%e6%8a%98-%e6%89%8b%e8%85%95-%e8%88%9f%e9%aa%a8-%e9%aa%a8%e6%8a%98%e7%97%85%e5%be%b5%e4%b8%8d%e6%98%8e%e9%a1%af-%e6%89%8b%e8%85%95%e5%83%b5%e7%a1%ac%e9%9b%a3%e6%b4%bb%e5%8b%95/ Thu, 08 Apr 2021 08:15: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1880 【明報專訊】看看手部,在大拇指底兩條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在解剖學上稱為「解剖鼻煙盒」(anatomical snuffbox)。原來以前的人會把煙草放在這個位置吸食而得名,而這個位置之下,正正是8塊腕骨中最容易受傷的舟骨(scaphoid)。舟骨骨折病徵不明顯,和一般扭傷分別不大,所以不少人延誤了求醫,甚至在多年後出現併發症才求診。

【骨折】手腕「舟骨」骨折病徵不明顯 手腕僵硬難活動
嚴重併發症 —— 舟骨骨折一旦出現嚴重併發症,可致患者手腕嚴重疼痛、僵硬,以及關節難以活動。(chokja@iStockphoto)

 

相關文章:【痛症】突然腰痛未必是退化 小心骨質疏鬆症無聲來襲 治療和預防須知

 

常見跌倒手撐地受傷

舟骨是手腕裏8塊腕骨之一,因為形狀似一條船,所以名為舟骨。舟骨是手腕兩排腕骨之間的橋樑,支撐和帶動兩排腕骨的運動。同時,舟骨也是眾多腕骨中最容易受傷。常見受傷模式是跌倒時以手支撐落地,舟骨骨折在臨牀上以年輕人比較多。

一般骨折後,會出現嚴重腫脹和疼痛,這些明顯病徵提醒患者受傷相對嚴重,要盡早求醫。但舟骨骨折卻是少有的例外,即使骨折後病徵也不明顯,和一般扭傷分別不大,所以不少人延誤求醫,甚至多年後出現併發症才求診。

 

逾20%初步X光不明顯

舟骨骨折病徵並不明顯,但只要細心檢查,也會發現蛛絲馬迹。如果在按壓「解剖鼻煙盒」有疼痛,便要當心是舟骨骨折。雖然大部分骨折都可用X光準確診斷,不過,對於部分舟骨骨折,即使受傷後馬上做X光檢查,也未能準確地診斷,超過20%舟骨骨折在初步X光中並不明顯,需要做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檢查。磁力共振同時可以檢測軟組織包括韌帶有否損傷撕裂。

【骨折】手腕「舟骨」骨折病徵不明顯 手腕僵硬難活動
解剖鼻煙盒 —— 大拇指底兩條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在解剖學上稱為解剖鼻煙盒,原來以前的人會把煙草放在這位置吸食而得名。(作者提供)

 

相關文章:【容光煥發新一年】突頸、圓肩、寒背 不良姿勢易致勞損兼退化 物理治療師教路 5 組伸展運動容易學

 

變形難癒合 可致退化關節炎

舟骨其實是相當脆弱,它體積細小,超過80%面積覆蓋軟骨。它的血液供應稀少,血液由遠端至近端迂迴供應。舟骨橫跨手腕的兩排腕骨,外力容易令其骨折後變形,再加上即使骨折亦不易察覺,種種不利因素令到舟骨骨折比其他骨折更難癒合,更容易出現併發症。

舟骨骨折主要有兩類型併發症,包括骨癒合不良(mal-union / non-union)和舟骨缺血性壞死(avascular necrosis),它們都會引致腕關節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患者初時只有輕微疼痛,運動幅度不太靈活。但隨着退化性關節炎愈來愈嚴重,患者會出現手腕嚴重疼痛、僵硬,以及關節難以活動,連日常生活也受影響。

【骨折】手腕「舟骨」骨折病徵不明顯 手腕僵硬難活動
舟骨易傷 —— 手腕有8塊腕骨,舟骨是手腕兩排腕骨的橋樑,支撐和帶動腕骨,是最容易受傷的腕骨部位。(明報製圖)

 

移位需手術螺釘固定

輕微的舟骨骨折可以選用保守治療,雖然癒合時間比較長,但利用石膏固定手腕部位已經可以令它癒合。如果骨折位置已經移位,便需要手術復位,大多數病人可以利用X光導航作經皮(percutaneous)螺釘固定,骨折癒合率達90%以上,再配合物理治療復康療程,關節活動度及力量大多可以完全恢復。

 

植骨提升癒合率

如果延誤治療而出現的亞急性骨折(sub-acute fracture),因為骨癒合不良的機率非常高,除了用螺釘將骨折固定外,還需要同時利用腕關節鏡(wrist arthroscopy)植骨(bone grafting),提高舟骨骨折的癒合率。

最後,部分病人延誤至出現併發症才去求醫,腕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已經形成,這類病人只可以接受挽救性手術,關節運動幅度和力量會有較大影響。

【骨折】手腕「舟骨」骨折病徵不明顯 手腕僵硬難活動
植骨 —— 延遲發現的亞急性骨折(左圖),骨癒合不良風險非常高,除了螺釘固定,還需要利用腕關節鏡植骨(右圖),提高癒合率。(作者提供)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