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賢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hu, 21 Sep 2023 09:43:05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何浩賢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醫賢心事) //www.afterroberto.com/%e6%83%85%e7%b7%92%e7%97%85-%e7%82%ba%e4%bb%80%e9%ba%bc%e6%9c%83%e6%82%a3%e4%b8%8a%e7%84%a6%e6%85%ae%e7%97%87%e6%8a%91%e9%ac%b1%e7%97%87-%e5%a4%aa%e6%83%b3%e8%a7%a3%e6%b1%ba%e5%95%8f%e9%a1%8c/ Wed, 23 Nov 2022 03:51: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9947 【明報專訊】當我們遇上問題,第一個自然反應便是嘗試把問題解決。這看來理所當然,當問題解決了,我們的壓力自然會減少。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患上焦慮症和抑鬱症等情緒病呢?也是因為太想解決問題。


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解決問題過程易產生壓力、情緒問題

【情緒病】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太想解決問題? 提醒自己不忘照顧情緒(醫賢心事)
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問題都有解決方案。當你在努力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妨提醒自己要照顧一下情緒。

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問題都有解決方案,而且亦要視乎我們有多少資源尋找方法解決問題。有些問題雖然勉強能用很多時間和資源來解決,但過程中會產生壓力。若這種壓力狀態一直持續,便容易產生情緒問題。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容易哭、發脾氣 = 情緒病?壓力爆煲致「適應障礙症」 了解臨床兩大指標


核心在別人身上的「問題」 在無限可能徘徊變焦慮 

有些問題好像跟自己有關,但我們可以做到的卻很少。「兒子什麼時候才要結婚」、「伴侶為什麼拋棄了我」,這些問題核心在別人身上,我們是被動,實際上可以做的亦很少。而當我們不停想「解決問題」的時候,只是在無限的可能裏重複徘徊,這就變成了焦慮。


沒答案「問題」 不宜無止境思考

有些問題,可以從哲學角度討論和思考,例如「人生的意義」、「快樂是什麼」,但這些問題沒有絕對答案,不適宜無止境地思考。我們可以給自己一個時間,例如每次10分鐘去想這些問題,時間到了便要停止。當發現自己在不停想某個問題時,代表這些問題單憑自己未必可以解答,如果想認真探討,也許可考慮先找找參考資料再繼續研究。


接納現狀 通往心靈平靜道路

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什麼時候才決定接受現狀,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沒有對和錯。有人會認為接納現狀是軟弱、放棄的表現,但背後卻是無比勇氣,是通往心靈平靜的道路。

這個過程並不簡單,當中帶着強烈情緒,可能是憤怒、悲傷、自責等。當情緒太強烈的時候,我們更難向前進。情緒使我們不能安靜下來、使痛苦思想不斷重複。當這些情緒持續太久或太強烈,身體便可能承受不了,繼而形成情緒病。


情緒病會令人「鑽牛角尖」 致失眠疲倦孤僻

情緒病會使我們更固執,所謂「鑽牛角尖」,身體亦可能出現各種不適,包括失眠和疲倦,個性變得孤僻和暴躁,繼而影響人際關係。在這個狀態下,我們會被困在過去,更難向前行。

很多病人在這個時候發覺身體出現問題而求醫。情緒病得到治療後,除了身體問題得到改善外,可能你會發現,過去使你悲傷或憤怒的事情,都已經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相關文章:【失眠原因】1/4青年受失眠困擾 睡眠、壓力與精神健康有關 如何解「睏」?


難關總會過去 照顧自己情緒

難關總有一天會過去。下一次當你在努力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妨提醒自己要照顧一下情緒。可能你會發現,問題雖然依舊存在,但並沒有那麼可怕呢!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醫賢心事:父母慣性貶低控制 埋情緒病伏線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7%88%b6%e6%af%8d%e6%85%a3%e6%80%a7%e8%b2%b6%e4%bd%8e%e6%8e%a7%e5%88%b6-%e5%9f%8b%e6%83%85%e7%b7%92%e7%97%85%e4%bc%8f%e7%b7%9a/ Mon, 01 Jun 2020 07:51:1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968 【明報專訊】童年陰影對我們的影響深遠。比較明顯的「童年陰影」可以是來自身體,甚至性侵犯;但更常見的,是父母慣性的批評、貶低、控制,或者是有意或無意的忽略、情感上的要脅,又或是父母之間不和,使到還是小孩的我們承受着大人之間的情緒。

醫賢心事:父母慣性貶低控制 埋情緒病伏線

童年是建立信任、自立、自律、自我發展和身分認同的時候。如果童年時遭父母不斷批評、控制,我們便會潛意識地自覺得一無是處,什麼也做不好。情感上被忽略的小孩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容易產生自卑、倔強、孤獨的個性。小孩子對父母之間的問題和對父母的情緒亦十分敏感,會長遠地影響他們對親密關係的觀念,例如害怕建立親密關係、不能信任親密關係而害怕被丟棄等等。

這些童年陰影會留下烙印,影響我們對自己、對別人和對世界的觀感。這些都會成為情緒病的伏線。當我們自卑,我們可能會強迫自己付出加倍努力。但當遇到批評的時候,我們便會分外敏感,容易怪責自己,又或是因為覺得不被理解而感到憤怒。這些不會是單一事件,因為童年陰影會使我們對這些情感上的侵犯分外敏感,所產生的自卑、孤獨感會反覆出現,影響着我們與自己和與其他人的互動。當這些模式反覆出現總有一天令情緒出現問題。焦慮症、抑鬱症等會使負面思想更嚴重,更難感受到愛。

 

反覆感到自卑孤獨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童年不愉快的影響深遠,亦增加患上情緒病的風險。治療情緒病十分重要,否則便更難累積正面思想和更難感受到別人的關愛。而在治療情緒病的同時,當病人慢慢跟醫生建立關係,感受到原來有人關心自己,這種關係本身亦是一種靈丹妙藥。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醫賢心事:壓力累積 隱形焦慮炸彈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5%a3%93%e5%8a%9b%e7%b4%af%e7%a9%8d-%e9%9a%b1%e5%bd%a2%e7%84%a6%e6%85%ae%e7%82%b8%e5%bd%88/ Mon, 04 May 2020 09:21: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568 【明報專訊】近半年,香港經歷了社會運動後,迎來新冠病毒肺炎的洗禮,實在是元氣大傷。在社會運動期間,有病人因為長時間接收相關資訊,當中難免有衝突、情緒高漲的畫面出現,焦慮便漸漸產生。還未有休養生息的時機,肺炎疫情便接踵而來,精神壓力一直累積下去。

醫賢心事:壓力累積 隱形焦慮炸彈
疫境壓力——疫情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轉變,要適應這些轉變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當精神壓力太大或持續,有可能引發焦慮。(Syldavia@iStockphoto)

當精神壓力太大時,便有可能開始出現焦慮症的徵狀。要注意,壓力是累積的。我們未必直接感到壓力是因為肺炎疫情而起,但當中重複洗手、查看相關資訊、身邊家人的焦慮無形中使我們緊張了。當我們再面對生活的轉變,例如在家工作時上司不斷地追問工作進度,平日累積了的焦慮便伺機爆發出來。

 

腦海不停運轉 睡眠質素差

每個人對焦慮的感受不同,不一定要覺得有事情解決不了才是焦慮。有些人的思想總是停不下來,只要空閒時腦海便不停運轉,即使運轉內容不一定是負面思想,但這種不能停止運作也是焦慮的一種表達方式。另外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身體疲倦。當腦海不停運轉,其實是精神的一種消耗。身體會漸漸出現一些信號,例如疲倦,又或者是一些自律神經失調徵狀,例如心悸胃痛等,肌肉繃緊亦容易導致頭痛、頸痛等。大部分人,最直接感覺到的可能是睡眠出現問題,那不一定指不能入睡,亦可以是半夜醒來,有些人可以再睡,有些則不能。有些人睡醒了也覺得疲倦,這是因為睡眠質素欠佳引致。

疫情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要適應這些轉變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這段時期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除了不讓病毒入侵外,還要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才能持久作戰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醫賢心事:在抗疫中的焦慮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5%9c%a8%e6%8a%97%e7%96%ab%e4%b8%ad%e7%9a%84%e7%84%a6%e6%85%ae/ Mon, 20 Apr 2020 03:42:42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6083
醫賢心事:在抗疫中的焦慮
(明報圖片)

 

【明報專訊】抗疫是與危險對抗、保護自己。因為時刻要保持警惕,所以焦慮已在大家心中慢慢累積起來。有一些朋友已經發覺睡眠出現問題,有些之前穩定了的情緒病人這個時候情緒問題再次浮現。

當「戒備狀態」一直持續,壓力便一直累積。這種壓力的來源不是來自某單一事情,比較沒有聚焦,但在生活中使我們不斷牽掛,漸漸形成緊張狀態,使身體不能放鬆下來。在疫情裏,我們無可避免地不時注意着洗手、買口罩、戴口罩、留意身邊有沒有人看似不適徵狀、留意疫情相關新聞等等,這些動作不會使我們馬上焦慮起來,但當時日久了,身體便可能出現不能放鬆的信號,例如腦海總是轉個不停、情緒變得焦躁、處事變得沒有彈性,甚至開始出現疲倦、腸胃不適、半夜醒來等等徵狀。正正因為壓力的來源並不明顯,不是每個人都留意到疫情為我們帶來的壓力。

 

照顧身心靈 為持久戰作準備

疫情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而且可能還會繼續。當我們在抗疫物資、衛生習慣上已經有了準備,現在是時候也為我們的心靈準備一下。這個準備並不是要自己再做些什麼,而是多留意自己在無意間因為疫情而不能放鬆下來、因為疫情而變得疲累。要打持久戰,便要在抗疫的生活方式裏找到自己能放鬆和享受的時刻,要看見自己在這個戰備狀態下的焦慮。當我們看見自己的感覺,才能找到平衡點,在抗疫之餘不忘照顧自己。

要打持久戰,我們不能一直忽略自己的心靈。是時候重整一下旗鼓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醫生)

 

]]>
醫賢心事:你上司有人格障礙嗎?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4%bd%a0%e4%b8%8a%e5%8f%b8%e6%9c%89%e4%ba%ba%e6%a0%bc%e9%9a%9c%e7%a4%99%e5%97%8e%ef%bc%9f/ Mon, 17 Feb 2020 03:24:4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266 醫賢心事:你上司有人格障礙嗎?

【明報專訊】正所謂「三歲定八十」,性格從小時候漸漸形成,一般不會有突變。性格的形成由多方面因素影響,如基因、親子關係、小時候朋輩影響等等。而性格影響人的思想、情感反應和行為,亦影響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的觀感,以及我們與人相處的溝通模式。正因為性格對我們的影響是如此廣泛和深層次,因此才會有「性格決定命運」這個說法。

如果性格極端,使一個人在不同的層面,例如人際關係、工作、家庭、情緒反應等等都出現問題,引起困擾,甚至衍生其他情緒病、藥物濫用、暴力行為等等,這種情况便可以稱之為「人格障礙」。有人格障礙的人,不一定像電影裏的變態狂魔般恐怖,有很多甚至是有一種表面上的魅力 (superficial charm),第一印象可能會使人感覺討好,但當相處日久,身邊的人才會發現問題。這類人很可能是所謂的「高功能人格障礙」,藉着自己表面的魅力,犧牲別人、爬上高位,因此,公司高層、政客等等也不乏這類人。

 

不理別人批評 自己永遠是對

自戀型人格障礙——這類人很多也是高功能的人格障礙。他(她)們喜歡以自己成為世界的中心、自我感覺良好、對自己充滿信心。但反過來,他們對別人的批評都不放在眼裏,不能從別人的角度思考,不明白下屬的難處,因而給人「離地」或「沒有常識」的感覺。遇上問題時,他們往往把問題怪罪於別人,自己永遠是對的。這類人因為非常自我中心,因而他們的伴侶往往是相對上隨和的,才能和他們相處。

反社會人格障礙——這類人缺乏同理心,在小時候可能已經會欺負小動物,或者其他較弱小的同伴。他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不惜犧牲別人,而對自己傷害了別人完全不會感到悔意。因為他們不重視別人的感受,所以無論在工作、在感情上都可能給人不負責任的感覺,而當別人批評他們的時候,他們反而會用傲慢的方法來回應。

這些不同性格的元素可以同時出現,而共通點是都會使身邊的人覺得難受。可惜的是,因為性格是不會改變的,所以當我們遇上這類上司、社會領袖時,如果制度上沒有適當的制衡,還是自求多福好了!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醫賢心事:滿腦子想抗疫 小心焦慮症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6%bb%bf%e8%85%a6%e5%ad%90%e6%83%b3%e6%8a%97%e7%96%ab-%e5%b0%8f%e5%bf%83%e7%84%a6%e6%85%ae%e7%97%87/ Mon, 10 Feb 2020 05:54:29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4096  

 

醫賢心事:滿腦子想抗疫 小心焦慮症
憂慮難免——肺炎殺到,口罩供應緊張,多區出現人龍購買口罩,就連超市都出現糧食搶購潮。臨牀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出於自我保護和生存機制,面對危險,憂心焦慮在所難免。(Tomwang@iStockphoto,資料圖片/明報製圖,模特兒跟內文提及個案無關)

【明報專訊】我是精神科醫生,肺炎跟情緒健康表面上好像沒有大關係,但實際並非如此。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己近日不自覺地又看多了facebook?每次看到網上流傳關於疫情的新聞時,又有什麼感覺呢?

壓力對我們的影響會累積。當我們持續處於高度戒備的狀態,精神壓力一直累積,便會漸漸出現焦慮、失眠等徵狀。香港在過去幾個月裏社會氣氛緊張,很多人已經出現焦慮的徵狀。現在可以說是禍不單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這次肺炎疫情的威脅,因為對自身安全的威脅更大,會引發更大的恐懼。

 

持續高度戒備 精神壓力累積

在之前幾個月的反修例風波裏,若市民沒有直接參與遊行示威,一般只是從社交媒體裏看見相關消息,極其量也只是偶然在街上看見衝突場面,然後急步走過。雖然整體社會氣氛緊張,但還比較有「自主權」置身事外;這次肺炎疫情則是全民皆兵,起碼每人也要為口罩張羅。肺炎病毒因為無影無形,感覺就像無處不在,那種受威脅的感覺更加持續,更加防不勝防。而市民亦沒有選擇權不參與這場抗疫戰。

在之前的日子裏,香港整體的情緒健康狀况已經急轉直下。當市民還未能從之前的焦慮復元之際,又要繼續應對當下的疫情,精神壓力便漸漸超出負荷。農曆新年前後因為大家還在急着找口罩,無暇照顧自己的精神狀况,但有些之前本來穩定了好一陣子的病人,精神又開始變得緊張,有復發迹象。人承受壓力的能力有限,在當前的社會狀况下,出現情緒問題實在是不足為奇。有時候,可能患者本身已經有一些自身的壓力來源,已經出現了一些如失眠等輕微的情緒病徵狀,整個社會的緊張氣氛只是最後一根稻草,使情緒問題進一步浮現出來。焦慮不安、腦海內常常想着應對危機的方法、疲倦、半夜醒來、身體疼痛等等,也是焦慮症的徵狀,值得留意。

肺炎疫情使大家生命受威脅,而情緒病則使大家活着受苦。若真的出現情緒困擾,早日尋求協助便能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裏重新感受生活的平安。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醫賢心事:拜年有壓力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6%8b%9c%e5%b9%b4%e6%9c%89%e5%a3%93%e5%8a%9b/ Mon, 20 Jan 2020 04:54:4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463
醫賢心事:拜年有壓力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快到了!節日期間親友相聚,原本是快樂的事情,但原來好一部分人會在相聚期間感受到壓力,甚至因而外遊避年。

 

好意關心惹尷尬反感

長輩出於關心,在見面時免不了會關心一下年輕人的近况,熱門問題圍繞着年輕人的事業和感情。新工好唔好做?人工好唔好?近來有沒有拍拖?相信大家對這些問題心裏亦有一番感受。這些表面上是很「皮毛」的話題,但裏面其實牽涉很多個人感情。這些個人感情有時候連自己也未及好好處理,更不要說在各親戚面前「交代」了。

除了話題本身的敏感程度,當長輩「關心」了某人,大家的耳朵也自然地「豎起」,注意力瞬間落在「受訪者」身上。即使話題不是特別敏感,面對這種被聚焦的感覺,很多人也會覺得尷尬,變得表情僵硬,不知怎樣應對,有時甚至會產生不滿、憤怒的情緒,覺得長輩在侵犯其私人生活。

 

敏感度不足 初一變赤口

再者,近日社會氣氛撕裂,親友在社會問題上的看法可能分歧頗大。當某個親友在眾人面前以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其他人也得被動地接收信息。這時候,張力便漸漸累積,輕則是大家不願溝通,重則引起爭論,使氣氛緊張尷尬。

不同年紀的人,對透露自己近况、想法等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大家即使是親友,我們亦很難預計對方是否願意跟我們討論自己的事情。其實查問親友近况,原意是表達關心,但如果沒有注意對方的接受程度,便會被誤解為「八卦」,弄巧反拙。而不同年紀的人,因為成長背景不同,價值觀不一樣亦是十分正常。即使每人也有表達自己意見的自由,但若選擇了錯的場合或錯的對象,便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情况。

農曆新年本是讓親友相聚的好時機,但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便要考考大家對別人感受的敏感程度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醫賢心事:長時間工作易情緒不穩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9%95%b7%e6%99%82%e9%96%93%e5%b7%a5%e4%bd%9c%e6%98%93%e6%83%85%e7%b7%92%e4%b8%8d%e7%a9%a9/ Mon, 16 Dec 2019 04:29:0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2974

醫賢心事:長時間工作易情緒不穩
影響多多——超時工作不但能引起焦慮、抑鬱、失眠,還會令工作效 . . . . . . (tuaindeed@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明報專訊】研究顯示,超時工作跟焦慮抑鬱等情緒有關,可能會影響睡眠、使人容易疲倦,甚至出現自殺念頭等等。香港的工作時間長,相信很多人對連續長時間工作、沒有足夠休息也有一些親身體會。如果只是短期的超時工作,精神還能勉強撐下去。但如果連續兩三天長時間工作、缺乏睡眠,情緒便會開始變得浮躁、思考緩慢、判斷力和工作效率下降。尤其是如果工作裏有很多「電光火石」之間要決定的事情,精神疲倦時便不能冷靜思考,作出焦躁的決定。

 

影響反應判斷 不能冷靜作決定

對身體而言,長期超時工作也跟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律不正的風險有關,亦和吸煙、酗酒、肥胖和糖尿病等情况有關。研究亦顯示,對於有家庭負擔的人士,尤其是有年幼小孩的家長,甚或是單親家長,因為小朋友也同樣需要他們的時間,所以長時間工作對他們的影響更大。

對於整個工作團隊而言,長時間工作使前線人員身心疲憊,變得容易沮喪,影響整體士氣、對管理層產生怨氣,甚至出現離職潮等等。而身心疲憊的狀態因為影響反應和判斷,對於不時要應付突發情况的前線人員來說亦容易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險。

香港近日的社會氣氛緊張,我們必須承認,前線警察也是血肉之軀,是需要休息。面對群眾是充滿挑戰的工作,需要清晰的頭腦,否則容易因為情緒影響而造成惡性循環,與示威人士互相激發負面情緒。

這次社會運動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而且可能還會持續下去,因此政府必須為前線警員的身心健康作考慮,在人手編制方面多下工夫,使前線警員得到充分休息,讓他們能盡快回到一個身心比較平靜的狀態。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
【精神健康】醫賢心事:近日你的情緒有沒有差了?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8%bf%91%e6%97%a5%e4%bd%a0%e7%9a%84%e6%83%85%e7%b7%92%e6%9c%89%e6%b2%92%e6%9c%89%e5%b7%ae%e4%ba%86%ef%bc%9f/ Mon, 02 Sep 2019 06:04:3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1294 【明報專訊】有些朋友問我,近日是否多了病人?確實,近日病人整體的情緒狀態是差了。當然不一定每個人也會嚴重到變成情緒病,但無可否認,充滿衝突、紛爭的社會,喚起了很多人內心的批判、憤怒,情緒變差是人之常情。有些病情原本已經穩定下來的病人,也因為近日的社會氣氛使病情變得不穩。

社會衝突,情緒病,精神科,衝突,壓力
圖1之1 – 情緒負荷——近日的社會衝突已經維持了一段頗長的時間,不知不覺間我們的情緒負荷很大。(資料圖片/設計圖片)

當我們擔心的事情持續地無法解決,便會消耗精神,使我們不安、焦慮、產生無力感。如果這些壓力帶着很重的情緒成分,例如見到同伴受苦,又或是持續很久,日積月累便會影響情緒。近日的社會衝突已經維持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大家的心也愈來愈累,這使社會的整體情緒狀態轉差。你可能會發現身邊的朋友也變得較為暴躁,而在衝突中各方失控的情况愈來愈多,亦可能跟情緒狀態有關。

近日的社會衝突是因政治問題而起,筆者不是這方面的專才,沒有靈丹妙藥。但有些生活上的習慣可以注意,使自己在這段時期過得輕鬆一點。

減接觸負面資訊時間 暫關即時通知

現在人人手機隨身,我們一打開手機,不知不覺間接觸到很多即時資訊。可能我們只是習慣打開手機,希望輕鬆一下,但因為近日的資訊負面情緒太重太多,不知不覺間我們的情緒負荷很大。而這些資訊因為情感成分很重,所以很吸引眼球,我們會愈看愈多,而且會重複地看。這段時間,可以考慮提醒自己減少接觸這些資訊的時間,例如一天只看兩次。如果發覺自己不能看少一點,便要研究一下手機裏面是否有程式會不時「彈出」即時資訊,可以考慮把這些通知暫時關掉。

保存精神力打持久戰

從新聞裏看到社會衝突的消息,已經會增加我們的精神壓力;如果這些衝突蔓延到我們家中、WhatsApp群組裏、同事或同學,甚至伴侶之間,我們的壓力便會大大增加。我們每人也想別人明白自己的想法,但如果大家立場不同,大家互相試着改變對方,便是衝突的開始。所以如果想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建議找一些跟自己立場、看法相近的朋友傾訴,而這些往往是年紀、背景相近的人。

相信近日的社會紛爭還會維持一段時間,大家開始要考慮保存實力去打持久戰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練「靜觀親職」 修補世代撕裂

]]>
醫賢心事:一句「新年快樂」招壓力? //www.afterroberto.com/%e9%86%ab%e8%b3%a2%e5%bf%83%e4%ba%8b%ef%bc%9a%e4%b8%80%e5%8f%a5%e3%80%8c%e6%96%b0%e5%b9%b4%e5%bf%ab%e6%a8%82%e3%80%8d%e6%8b%9b%e5%a3%93%e5%8a%9b%ef%bc%9f/ Mon, 21 Jan 2019 04:03:35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508 【明報專訊】大家在節日期間所做的事、所見的人,都可能跟平日有很大出入,因而產生出不同的情緒。如果情緒狀態不太好的人,便容易被這些情緒牽動,誘發情緒問題。例如在節日期間,一班親戚朋友互傳節日信息,或是在社交媒體內出post放閃光彈,如果被孤獨感比較重的人看到,便容易產負面思想,例如覺得自己朋友不多、不受歡迎等等。

何浩賢,醫賢心事,負面情緒,節日情緒,精神科,
▲聚會壓力——節日假期裏,與久未見面的朋友聚會,也可以是一種壓力。(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

看朋友「放閃」掀孤獨情緒

除此之外,在舊朋友、舊同學的聚會上,每一個人給我們的感覺也不一樣;有些朋友我們會喜歡多一點,有些則不太說得上話來。跟自己喜歡的朋友在一起,可以帶動我們正面的情緒;反之跟一些久未見面,而自己又不喜歡的人交際,可能會產生抽離或格格不入的感覺,又或勾起過去不愉快的回憶。畢竟,少見面的朋友,雙方的友誼本身可能已出現問題。有時候,互相問候也可以是一種壓力。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別人未必明白,如果遇上不懂聆聽的朋友,硬要給予意見,便會弄巧反拙。

雖說如此,大家不要誤會,一般來說,社交、互動可以帶來正面的感覺,但即使短暫地出現以上的負面想法,亦是很常見和正常。

至於情緒不太好的朋友,負面想法和孤獨感本身已很容易出現,而這些場合只是一個觸發點。

接受假日裏的情緒變化

當假期完結、回到日常的生活規律後,很多人都能自然地放開假期裏的情緒變化。如果發現這些情緒一直在困擾自己,便要留意是否情緒本身出現了問題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