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Tue, 09 Apr 2024 08:22:4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低血糖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罕見病】GSD1是遺傳病?幼童病發 病徵:低血糖、尿酸和血脂高 肝醣積存影響肝腎 //www.afterroberto.com/%e7%bd%95%e8%a6%8b%e7%97%85-gsd1%e6%98%af%e9%81%ba%e5%82%b3%e7%97%85-%e5%b9%bc%e7%ab%a5%e7%97%85%e7%99%bc-%e7%97%85%e5%be%b5-%e4%bd%8e%e8%a1%80%e7%b3%96-%e5%b0%bf%e9%85%b8%e5%92%8c%e8%a1%80%e8%84%82/ Tue, 09 Apr 2024 08:13:1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6722

【明報專訊】小孩愛甜食,但「糖」對兩歲半的昕昕來說卻像毒藥。昕昕罹患罕見病「肝醣儲積症1a型(GSD1a)」,肝醣(glycogen)分解及調節作用異常,無法順利轉化成葡萄糖應付人體需要,攝入糖分如服毒,又同時不斷出現低血糖(持續低血糖可致生長和發育遲緩,以及肌肉無力)。醃肉用的粟粉是她的救命藥,一日需用冷水冲泡喝5餐,以維持血糖穩定。昕昕的病暫無法治癒,父母經歷「天堂到地獄」,母親Athena辭職照顧女兒,再也無法「一覺瞓天光」,只盼為女兒控制好血糖,延遲併發症出現,多困難亦想同行。(明報記者 楊晨)

【罕見病】GSD1是遺傳病?幼童病發 病徵:低血糖、尿酸和血脂高 肝醣積存影響肝腎

罕見病 GSD1是什麼?肝醣調節異常 持續低血糖可致發育遲緩

綜合美國基因與罕見疾病資訊中心和美國罕見疾病組織資料,肝醣儲積症第一型(GSD1)屬罕見的遺傳代謝疾病,發生率為約十萬分之一,暫無根治方法;患者因肝醣(glycogen)分解和調節異常,無法轉化肝醣為葡萄糖,導致低血糖症。幼童通常於3至4個月大病發,除了低血糖,也伴隨乳酸、尿酸和血脂高等病徵,亦因肝醣大量積存導致肝臟和腎臟肥大。

持續低血糖可致生長和發育遲緩,以及肌肉無力。患上該病的兒童通常臉頰肥胖,四肢較瘦,身材矮小,腹部凸出。該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可透過基因檢測確診。「GSD1a」與G6PC基因突變有關,患者缺乏「葡萄糖-6-磷酸酵素」功能,令肝醣無法轉成葡萄糖。

該病主要靠特定飲食配合作治療,以維持患者血糖在正常水平、預防低血糖症及促進生長。除了限制進食糖類食物,病人要頻繁攝取小量碳水化合物,並透過進食粟粉以助維持血糖穩定。

抽血確診尿酸、血脂、膽固醇高 肝醣積存大量毒素

2022年,一歲半的昕昕因感染新冠病毒求醫,詎料抽血後數小時便需入住深切治療部,「尿酸高、血脂高、膽固醇高、乳酸高」,醫生對Athena講了數個異常指標和從未聽過的「GSD1a」——女兒突然確診罕見病。那時她才知女兒一直肚脹,是因為確診前從未控制飲食,攝入太高糖分,令肝積聚大量毒素,長了一個個瘤。

【罕見病】GSD1是遺傳病?幼童病發 病徵:低血糖、尿酸和血脂高 肝醣積存影響肝腎
兩歲半的昕昕(圖)一年前確診罕見病「肝醣儲積症1a型(GSD1a)」,自此失去飲食自由,不能吃糖果、雪糕等糖分高的食物,每日要喝5次由冷水冲泡的粟粉,以維持血糖穩定。(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高尿酸症、糖尿病是為「食」之過 ?老火湯或是元兇之一?注意常被忽略的飲食陷阱


按時進食粟粉小量飯麵 水果雪糕不能吃

一家人在昕昕確診後,開始學習另一種生活方式。生果、雪糕、海鮮等美食,昕昕都不能吃,但她每日需按時吃小量飯和麵以維持血糖,若15分鐘不進食便有低血糖風險,每日亦需食5餐粟粉,一餐能維持約3小時血糖正常。Athena說用冷水將粟粉冲開服用,能在體內慢慢釋放糖分,讓患者在一定時間內維持血糖穩定,因此昕昕睡前都要喝粟粉。

【罕見病】GSD1是遺傳病?幼童病發 病徵:低血糖、尿酸和血脂高 肝醣積存影響肝腎
昕昕每日要喝5次由冷水冲泡的粟粉,以維持血糖穩定。由於昕昕吃少許粟粉都容易肚瀉,母親Athena每次都會根據女兒體重確定分量,用量杯和電子秤精準量度,「粟粉唔可以隨便食,好容易腸胃炎,一腸胃炎就要插番鼻胃喉」。(受訪者提供)

粟粉易致肚瀉 身釘血糖機監測

冷粟粉水「杰噠噠」,味道難聞又易致腹瀉。Athena憶述,起初昕昕吃少許粟粉便腹瀉不止,確診後首半年只能用鼻胃喉掛奶袋進食,需時刻留意喉管有否移位以免奶滴入肺部。如今她每次冲粟粉,亦要用量杯和電子秤,按昕昕體重精準量度粟粉分量。

女兒確診後Athena辭去銀行工作,自此每日沒睡多過3小時,手機設了鬧鐘提醒餵食,又需提前備好粟粉和飯,即使是冬天,昕昕也需半夜起牀喝粟粉。身材瘦削的她,談起睡眠時啜泣,「我要一覺瞓到天光,可能要做到死嗰日」。

昕昕身上釘有一部稍大於硬幣的血糖機,24小時監測血糖,當數值過低或過高,便會發出火警般的聲響。Athena的手機連結着血糖機,隨時監測女兒血糖,又在客廳擺了一部手機,提醒及時餵食。曾有醫生建議Athena餵食時不要時刻看着血糖數值,「好似睇股票咁,人生會好痛苦」,但她希望女兒可遲些才出現併發症,指罹患GSD1a一定會出現併發症,有病童則因血糖控制得好,10歲才有併發症。

GSD1a病童易有情緒病

「最痛苦嘅係佢知道自己同人哋唔一樣。」Athena說女兒智力正常,清楚知道自己生病並和其他小孩不一樣,如今有些怕陌生人,也無朋友。她說GSD1a病童很容易有情緒病,自己亦不敢想未來。每當女兒問自己為何會生病時,Athena會說這是她與眾不同的地方,「人活一日,你一係選擇生存,一係選擇唔生存,而生存就係要去面對」。

昕昕確診一年,Athena在日復日的照顧壓力中,仍能細數窩心瞬間,「佢會唔想媽咪唔開心,就算幾辛苦都會食嘢」,昕昕又會主動餵她吃自己不能吃的東西,「話『昕昕唔食得,媽咪食』」。

Athena感恩丈夫和親人的支持,「我知佢(丈夫)好唔開心,但始終鼓勵我」,亦想對同路人說,小孩仍有手有腳是「不幸中的萬幸」,既然將孩子帶到世間,便無法逃避為人父母的責任,「幾難行都要行」。

暫無治療方法 盼政府支援

兩歲半女童昕昕罹患罕見病「肝醣儲積症1a型」(GSD1a),暫無醫治方法,靠定時餵食和食粟粉維持血糖穩定。其母親Athena形容社會對該疾病認知「幾乎為零」,部分醫護甚至從未聽聞。她對未來感迷茫,擔憂無幼稚園願意接收女兒,亦有朋友因不了解而說「粟粉係人食嘅咩」,令她非常傷心,期盼大眾認識到粟粉是病童的「救命藥」,不要因此歧視和嘲笑他們,也希望政府加強支援。

Athena說,據她了解,目前全球針對該病的基因藥研究仍處於非常初期階段。她曾寫信給李嘉誠基金會,希望對方投入資源到GSD1a的藥物研究,收到回信婉拒稱「暫未有相關計劃」,自言理性上非常清楚「(醫治)完全冇希望」。


相關閲讀:血糖過低也有問題?解構低血糖症的預防和治療


粟粉「救命藥」維持血糖穩定 勿歧視嘲笑

「完全無長遠打算,今日唔知下個月會發生咩事。」Athena不敢想未來,如今昕昕仍能24小時在自己照料下生活,但今年9月便到升讀幼稚園的年齡。由於昕昕需定時食粟粉,且可能會出現血糖不穩,Athena需全程在幼稚園守候;對於有沒有幼稚園願接受如此特殊的安排,忐忑的她正考慮能否到幼稚園當義工。


相關閲讀:【兒童健康】兒童發育黃金期 把握0至6歲訓練肌肉良機 大肌肉、小肌肉雙管齊下


18歲患者讀職業治療遭勸退

Athena說GSD1a病童不僅忍受病痛折磨,還要面對社會歧視。她認識患上同一疾病的香港病人,其中有18歲女生就讀職業治療師專業課程遭勸退,「職業治療師需要實習,係唔會畀你隔幾個鐘食粟粉」。她續稱該女生已做換肝手術,「其實醫生話換肝係最後一步,會有排斥反應,但佢話過去18年實在是太辛苦了」。

冀喚關注 「粟粉挑戰」未成事

為了能讓更多人認識GSD1a,Athena曾號召其他病童家長仿效昔日為「漸凍人」籌款的「冰桶挑戰」,希望發起「粟粉挑戰」,但一名病童母親不希望孩子知道自己的病情,最後作罷。Athena無奈說,自己與其他病童照顧者罕有聚會,因為大家都忙於照顧孩子,「連message(信息)都好少」。

]]>
血糖過低也有問題?解構低血糖症的預防和治療 //www.afterroberto.com/%e8%a1%80%e7%b3%96%e9%81%8e%e4%bd%8e%e4%b9%9f%e6%9c%89%e5%95%8f%e9%a1%8c-%e8%a7%a3%e6%a7%8b%e4%bd%8e%e8%a1%80%e7%b3%96%e7%97%87%e7%9a%84%e9%a0%90%e9%98%b2%e5%92%8c%e6%b2%bb%e7%99%82/ Wed, 22 Nov 2023 02: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368

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或因藥物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尤其是血糖水平起伏不定的患者。空腹血糖值是診斷是否屬低血糖的指標,一般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血糖值應處於4.0至6.5mmol/L之間,若低於4.0mmol/L即屬於血糖過低,伴隨的徵狀包括頭暈、冒汗、手震、心跳加速、疲勞等,若不及時處理可引起神智不清,嚴重甚至會出現抽搐及昏迷。

引致低血糖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症的常見原因包括:

不適當或過量地使用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促使身體過度把葡萄糖從血液中帶走

飲食中攝取不足夠澱粉質,或經常進食高升糖指數食物如白飯、白麵包或粟米片,令血糖波動較大

劇烈運動後沒有補充足夠食物

空腹飲酒

要注意的是,非糖尿病患者若果錯誤服用降血糖藥物,或者患有罕見的胰島素瘤,也有可能出現低血糖症。


相關閲讀:【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治療低血糖症

定時和適當飲食是預防低血糖症的最佳良方,另外要避免空腹及進行過度劇烈運動,建議運動前可先吃小食果腹。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測血糖水平,接受新的藥物治療方案前亦可先諮詢醫生意見。

低血糖症可帶來嚴重後果,須及時處理,若身邊有人出現相關徵狀,可參考以下方法避免情况惡化:

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給予高糖份食物如2至3顆方糖或糖果,或三分一杯葡萄糖水、高糖汽水或一湯匙蜂蜜

在進食10至15分鐘後測試血糖,若血糖仍低於4.0mmol/L,可重複餵食以上食物3次,若血糖仍未能回升,請即時求醫處理

糖尿病患者可隨身攜帶升糖素,萬一當陷入昏迷時身邊人可即時為他們皮下注射並用力按摩,若情况不容許,應將患者側臥,保持空氣暢通,並盡快將其送院救治糖尿病患者可考慮隨身攜帶糖果、果汁、葡萄糖片等可補充糖份的食物,以備不時之需,但要避免選朱古力,因為其脂肪含量高,會減慢血糖上升的速度。


相關閲讀:【世界糖尿病日】避免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等併發症 患者身心護理最重要 慎防血糖失控


betway体彩 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

楊俊業醫生

]]>
【hangry 】飢餓成怒?低血糖身體發警號 頭痛頭暈冒冷汗、增壓力情緒惡化?哪3類人容易肚餓? //www.afterroberto.com/hangry-%e9%a3%a2%e9%a4%93%e6%88%90%e6%80%92-%e4%bd%8e%e8%a1%80%e7%b3%96%e8%ba%ab%e9%ab%94%e7%99%bc%e8%ad%a6%e8%99%9f-%e9%a0%ad%e7%97%9b%e9%a0%ad%e6%9a%88%e5%86%92%e5%86%b7%e6%b1%97/ Tue, 12 Sep 2023 07:49:3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3664 【明報專訊】Hangry(飢餓成怒)被正式收錄入《牛津英語詞典》,一個詞語包含了hungry(飢餓)和angry(憤怒)的意思。飢餓真的會影響人的情緒嗎?(編者按:飢餓和血糖高低息息相關!有專家指出,低血糖時有人出現頭痛、頭暈、冒冷汗等不同徵狀,這些不適都是身體在發警號,提醒我們要採取行動,盡快補充能量。若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需要,或會導致壓力產生,繼而使易怒的情緒惡化……都市人食無定時,不要以為吃少一餐半餐是平常事,或會引起一連串不良反應。此外,有營養師指出,3類人士較容易肚餓:肥胖者、體脂過高、節食減肥的人士,為什麼呢?)

【hangry 】飢餓成怒?低血糖身體發警號 頭痛頭暈冒冷汗、增壓力情緒惡化?哪3類人容易肚餓?
短暫忍受飢餓不會對身體造成長期影響,但持續不進食,身體就會消耗儲備,包括從肌肉和脂肪中調動能量,造成肌肉流失。(champja@iStockphoto)

hangry 飢餓致低血糖刺激兩種荷爾蒙 身體備戰:心跳快、血壓升、壓力增、情緒惡化

早前台灣有大學生懷疑因「吃不飽」而與店家發生矛盾,在網上發負評,繼而引發爭議。飢餓真的會影響人的情緒嗎?

飢餓和血糖高低息息相關,血液中葡萄糖為身體提供能量,精神科專科醫生何浩賢指出,當身體感應到低血糖時,就會傳遞信息至大腦,分析當下處境並想出解決方法。而大腦會發出需要能量的警號,刺激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分泌。這兩種荷爾蒙會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短暫地上升,應付迫切的能量需求。

【hangry 】飢餓成怒?低血糖身體發警號 頭痛頭暈冒冷汗、增壓力情緒惡化?哪3類人容易肚餓?
何浩賢(受訪者提供)

何浩賢指,兩種荷爾蒙亦會讓身體進入備戰狀態,令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對身邊的事物非常敏感。在飢餓時覓食是人類的本能,因此若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需要,或會導致壓力產生,繼而使易怒的情緒惡化。

【hangry 】飢餓成怒?低血糖身體發警號 頭痛頭暈冒冷汗、增壓力情緒惡化?哪3類人容易肚餓?
 血糖影響–飢餓和血糖高低息息相關,低血糖引致壓力荷爾蒙分泌,令身體進入備戰狀態,或變得易怒。(Dusan Ilic@iStockphoto)

相關閲讀:擁抱助穩定情緒、降血壓心率、增免疫力、幸福感?與擁抱荷爾蒙、杏仁核有關


對事物敏感 飢餓感令人不耐煩

生理出現變化之後,飢餓感亦會影響情緒,例如使人感到不耐煩。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提到,這種因為飢餓而憤怒的情緒不止影響個人,對身邊人都有影響,驅使他們幫忙盡快找到食物,以穩定飢餓的人的情緒。最常見例子是嬰兒肚餓時會哭泣,容易令身邊的人感到焦慮或是其他負面情緒,促使他們盡快提供食物以安定寶寶情緒。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黃天朗指出,不同人對於壓力荷爾蒙的敏感度及反應不一,因此在飢餓時會有不同反應。

【hangry 】飢餓成怒?低血糖身體發警號 頭痛頭暈冒冷汗、增壓力情緒惡化?哪3類人容易肚餓?
麥永接(受訪者提供)
【hangry 】飢餓成怒?低血糖身體發警號 頭痛頭暈冒冷汗、增壓力情緒惡化?哪3類人容易肚餓?
黃天朗(受訪者提供)

低血糖令人頭痛、頭暈、冒冷汗 補充能量提升血糖

麥永接補充,低血糖時有人出現頭痛、頭暈、冒冷汗等不同徵狀,這些不適都是身體作出的警號,提醒我們要採取行動,盡快補充能量,這是一種保護機制。因此,建議容易低血糖或是常出現hangry的人,隨身帶備有助提升血糖的食物,例如餅乾和糖果。當發現自己因飢餓出現焦躁情緒或是生理上不適時,嘗試靜觀,集中於當下的感受,慢慢調節情緒。

調動儲備補給 致「餓過飢」

何浩賢提醒,出現低血糖警號後短期內身體可以用其他糖分抵抗。若身體認知到短期內無法攝取食物,就會調動其他儲備作為補給,例如脂肪、肌肉等,能暫時提升血糖水平,大腦感知到血糖回升,飢餓感就會消失,造成常見「餓過飢」的情况,餓了一段時間後不再感到飢餓。另外,當專注力集中時,都會讓大腦抑制飢餓的感覺。例如在打仗時,士兵需要長時間保持高度專注,飢餓感和痛覺都會被暫時壓抑,集中應對危機。但長期捱肚餓,身體持續消耗儲備,長遠可能導致肌肉流失。

【hangry 】飢餓成怒?低血糖身體發警號 頭痛頭暈冒冷汗、增壓力情緒惡化?哪3類人容易肚餓?
進食過量–飢餓造成壓力,因而會有攝取高熱量食物的衝動,容易一下子進食過量。(champpixs@iStockphoto)

沒規律進食 或致腸胃不適易變暴食

平日工作忙起來,食無定時,或三餐變兩餐,甚至一日一餐。沒有規律的進食,對腸胃有沒有影響?

每個人飲食習慣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黃天朗說,如果日常三餐定時,當突然一日在慣常時間沒有進食,習慣定時分泌的胃酸就會累積,或會引起腸胃不適。但經常食無定時的人,胃酸分泌沒有規律,反而未必會感到不適。

不過,飢餓會造成壓力,身體會因應壓力荷爾蒙而想攝取大量能量,容易有進食高熱量食物的衝動,或是一下子進食過量,「就像有時候太肚餓,會想吃一個漢堡包餐」。黃天朗續指,腸胃在空虛了一段時間,未必能及時消化大量食物,尤其是較油膩的食物,或會導致胃脹氣和胃酸倒流。因此,建議盡量定時進食三餐,不要忍住飢餓感,及時補充能量,而在飢餓過後,盡量避免過量進食。


相關閲讀:【世界肥胖日】有效管理體重 飲食為重要關鍵 (衛生處方)


提醒糖尿病患者 晚上不食或致睡眠中低血糖

提到血糖,容易聯想到糖尿病患者,黃天朗特別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定時進食。身體本就有應對低血糖的機制,會從不同部位調動糖分以提升血糖,但有些糖尿病藥物或會抑壓這個機制,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培養穩定的進食規律以平衡藥物效力,尤其是若晚上沒有進食,在睡眠中出現低血糖或未能察覺,嚴重可導致長遠後遺症,例如腦部損傷。

知多啲:為何總是餓? 纖維蛋白質攝取不足

明明三餐飽足,為何總是餓?

「若經常覺得肚餓,就要審視一下日常飲食會否不夠蛋白質及纖維。」註冊營養師陸肇麟指,含有蛋白質或纖維的食物一般比較難消化,停留在胃部的時間較長,不會太快落入腸道,容易產生飽腹感,亦不會令人容易感到飢餓。

【hangry 】飢餓成怒?低血糖身體發警號 頭痛頭暈冒冷汗、增壓力情緒惡化?哪3類人容易肚餓?
飲食均衡–一餐包含足夠蛋白質和纖維,再配上全穀物碳水化合物如藜麥,飲食均衡之餘,又能延長飽腹感。(資料圖片)

經常肚餓有原因:缺乏蛋白質 進食纖維助增抑壓食慾荷爾蒙

「研究顯示,攝取不足蛋白質的人,晚上吃消夜的渴望比攝取足夠蛋白質的人多50%;此外,當進食纖維,特別是水溶性纖維時,會增加分泌幫助抑壓食慾的荷爾蒙。」

若三餐以精製碳水化合物為主,如白飯、白粥、粉麵等,當中缺少纖維,容易消化,「尤其是進食大量飯、麵,身體很快消化,血糖飈升,身體機制會釋放胰島素按低血糖,這個『一上一落』的血糖升幅波動,令人容易覺得肚餓」。

相反,一些全穀物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如麥包、糙米、紅米等,含有較多纖維,「如果在白飯中加一些全穀物,無論是燕麥或者現在流行的藜麥、紅米、糙米等食材,都會幫助產生及延長飽腹感」。所以他建議,一餐中盡量包含全穀物、蛋白質(如肉類、魚類、豆腐類)和纖維(如蔬菜)這3種元素,理論上就能避免經常覺得飢餓的情况,亦能做到飲食均衡,吸收足夠營養。

肥胖、體脂過高、節食減肥人士易肚餓 瘦體素過多不易飽

此外,陸肇麟指,肥胖者或體脂過高人士,體內控制食慾的荷爾蒙(瘦體素)過多,反而令抗阻性提升,令人不容易感到飽足,便會愈吃愈多,造成惡性循環。而另一類容易肚餓的人,是節食減肥的人,因為當身體餓了一段時間,就會特別渴望吃高糖分和高脂肪食物,甚至不受控地狂食;這亦可能是身體感覺能量不足,需要補充高熱量食物。長期來回於節食和狂食之間,身體會攝取過量脂肪和糖分,引發不同慢性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等。他更提醒,「處於青少年時期,特別是女性,如果是極度肚餓又經常不進食,然後又因為肚餓突然間暴食的話,容易引發飲食失調、厭食等精神方面的疾病」。

【hangry 】飢餓成怒?低血糖身體發警號 頭痛頭暈冒冷汗、增壓力情緒惡化?哪3類人容易肚餓?
陸肇麟(受訪者提供)

相關閲讀:【糖尿病】高血糖增中風機會2至4倍 了解11個中風風險因素 控制三高預防10個貼士


文:陳真紀、實習記者雷璟怡

編輯:梁小玲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
【新冠患者】9歲染疫童不治無上呼吸道病徵 專家疑新陳代謝問題或免疫風暴 注意5個「腦部不正常運作」警號及血糖變化 //www.afterroberto.com/9%e6%ad%b2%e6%9f%93%e7%96%ab%e7%ab%a5%e4%b8%8d%e6%b2%bb-%e5%b0%88%e5%ae%b6%e7%96%91%e6%96%b0%e9%99%b3%e4%bb%a3%e8%ac%9d%e5%95%8f%e9%a1%8c%e6%88%96%e5%85%8d%e7%96%ab%e9%a2%a8%e6%9a%b4-%e6%b3%a8/ Fri, 25 Feb 2022 10:17: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6637 【明報專訊】本港新冠確診新增個案單日破1萬宗。昨亦公布第4名染疫離世兒童,一名患肌肉遺傳病、沒有打針的9歲男童昨突然昏迷,入院時已無心跳,前後約數小時不治。有病理學專家指新陳代謝問題或「免疫風暴」,或可令受病毒感染兒童短時間內死亡。若小孩突然出現不願進食、打機、「亂講嘢」等5個情况,可能已經是「腦部不正常運作」的警號,而新陳代謝的問題,則有可能出現血糖過低。另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引述醫管局分析指九成染疫童現上呼吸道感染,近一成發燒抽筋,但9歲童死前沒這些病徵

【新冠患者】9歲染疫童不治無上呼吸道病徵 專家疑新陳代謝問題或免疫風暴 注意5個「腦部不正常運作」警號及血糖變化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無病徵先服藥?乾咳有痰咳都以咳藥水紓緩?專家解答5個服食中西成藥的問題

 

染疫男童昏迷不治 沒有上呼吸道病徵 專家:可能出現免疫風暴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公布一名沒接種新冠疫苗的9歲染疫男童死亡,他患有肌肉遺傳病,兩三歲時已病發。昨早突然在家昏迷,父母召喚救護車,男童被送到聯合醫院急症室時,情况已非常差,沒有心跳,要接受心外壓搶救,延至早上7時07分不治。劉補充,他沒有任何上呼吸道病徵、屙嘔、發燒或抽筋等,只是前一晚「有一點累、胃口差了」,也沒有接觸過新冠病人,沒做過新冠測試。其個案已轉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同時,前晚有一名4歲男童發燒及抽筋,其後昏迷,昨凌晨被送到仁濟醫院急症室,他在家做快速測試呈陽性,在醫院覆檢後確診,昨情况穩定,今已退燒。此外,劉家獻今午(25日)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記者會表示,昨晚(24日)呈報了51人情況危殆,48人情況嚴重。其中,一名5歲女童危殆,昨入瑪麗醫院,她入院前數天發燒、嘔吐,胸口不適、心率很快,已處方藥物,其家人經快速檢測初步陽性,女童的媽媽及姐姐有病徵。

對於染疫童無徵兆下猝逝,香港大學病理學系臨牀教授林青雲說,多年前曾有文獻提及屯門有小孩感染流感病毒後發燒,短時間內死亡,後來發現或因新陳代謝出問題,發燒後或現腦水腫,情况會急轉直下,類似「電池沒電,但你之前不會有預警」。他指染疫者也有可能出現免疫風暴,「自身免疫系統太勁」,導致腦部未能正常運作。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兒童及青少年接種復必泰/科興疫苗副作用 打針後注意勿做劇烈運動多休息(更新2月23日)

 

促多留意子女 專家:不願進食、打機或「腦不能運作」警號

他說,如小孩突然出現:很累、不作聲、不願打機、不願進食,或者「亂講嘢,變成另一個人」等,可能已經是「腦部不能正常運作」警號。

 

免疫風暴可致高血糖 新陳代謝問題可出現血糖過低

林青雲稱,免疫風暴有可能出現高血糖,而新陳代謝的問題,則是有可能出現血糖過低,呼籲家長若見到小孩有上述不正常情况,可嘗試測試血糖,若過高或過低也是警號。林又指離世9歲男童患罕見病,本身身體器官已經較弱,面對病毒入侵時,情况或更嚴重。

【新冠患者】9歲染疫童不治無上呼吸道病徵 專家疑新陳代謝問題或免疫風暴 注意5個「腦部不正常運作」警號及血糖變化

 

 

相關文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快速抗原測試、抗體3種檢測方法原理、效果、準確度有何分別?專家解構5個問題

 

劉宇隆:病童有抽筋迹象應即召救護車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則稱,醫管局分析了數百宗6個月至5歲的新冠個案,約九成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近一成患者發燒抽筋,患肺炎的「絕無僅有」。劉指出,染疫童出現的抽筋分為「發燒抽筋」及「腦炎」,前者在流感、副流感、腺病毒感染都會出現,家長毋須擔心。

他解釋,病童若出現發燒抽筋,症狀不會持續多於20至30分鐘,患者在兩小時內會恢復神志;而腦炎患者神志恢復速度較慢,同時一定需要藥物協助。但他指出,一旦兒童有抽筋迹象,應馬上召緊急救護車送院,透過電腦斷層掃描或磁力共振結果,分辨幼童患有發燒抽筋還是腦炎。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
熱昏厥餵水敷退熱貼更傷 //www.afterroberto.com/%e7%86%b1%e6%98%8f%e5%8e%a5%e9%a4%b5%e6%b0%b4%e6%95%b7%e9%80%80%e7%86%b1%e8%b2%bc%e6%9b%b4%e5%82%b7/ Mon, 15 Jul 2019 09:34:4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0446
熱昏厥
熱昏厥——醫生指出,遊行中突然昏倒的人士多為熱昏厥,因在高溫環境下,皮膚血管擴張讓身體散熱,致大腦供血減少,血壓降低而昏厥。(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今個夏天,遊行集會特別多,在人潮中行走,又熱又侷促,不少人不支昏倒。熱心人立即施救,有人遞上電解質飲品、有人掏藥油猛捽、有人建議橫卧抬腿……

醫生指出,突然昏倒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低血壓、低血糖、熱昏厥,甚至是心臟病。急救昏倒者,最重要是在安全環境下檢查其脈搏及呼吸。胡亂施救,小心錯失救命的黃金時機。

 

又熱又侷促 易熱昏厥

酷熱天氣下遊行,不少人在人潮中感到不適甚至昏倒。家庭醫生林永和估計,昏倒原因很可能是熱昏厥(heat syncope),「如果在一個很熱、侷促、散熱不良的環境,當事人大量出汗又面紅紅,這情况下昏倒,是熱昏厥居多」。林解釋,熱昏厥是熱病之一,情况較中暑輕微。因長時間在高溫、侷促的環境下,大量出汗令身體水分流失;加上皮膚血管擴張讓身體散熱,以致大腦供血減少,導致血壓降低而昏厥。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補充,昏厥時間長短視乎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熱昏厥較輕微,昏厥時間約1至2分鐘,但病情較嚴重者或同時出現熱衰竭(heat exhaustion),昏厥時間則會較長,患者流失大量水分及鹽分,影響心臟及血管功能。

 

家庭醫生,林永和
家庭醫生林永和(李祖怡攝)

 

突然受驚 眼前一黑昏倒

另一種昏厥時間較短,屬迷走神經昏厥。迷走神經接連頭胸腹部各個重要器官,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心跳就會變慢。迷走神經昏厥通常在長時間站立、環境侷促、突然受驚、疼痛、腹瀉時發生;當迷走神經受刺激,會令心跳減慢,血液輸出量減少,加上身體周邊血管擴張,令供應至大腦的血液下降,導致昏厥。林永和表示,這類患者在昏厥前通常會感到滿天星斗、眼前一黑、耳鳴、聲音變得愈來愈遠、視野收窄。蕭粵中指出,此類患者昏厥時,因腦細胞短暫性缺血,擾亂腦電波,有可能導致抽筋情况出現。

 

空腹致低血糖昏迷 無法自行蘇醒

低血糖是另一個導致突然昏倒的原因。林永和指出,沒吃早餐、超過6小時沒有進食的人可以出現低血糖;而服食舊式糖尿病藥物的病人,若沒吃東西而服藥,亦可能因血糖低而昏倒。一般昏厥症患者昏倒地下後,血流改變,血液由下肢流回腦部,躺下約半分鐘左右便會自行醒來;然而,低血糖人士昏倒後,若不補充糖分,通常不會自然醒來。蕭粵中補充,因血糖低昏倒的情况在香港較少見。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受訪者提供)

 

心律不協調 昏厥失脈搏呼吸

昏厥亦可由心臟疾病引致,其中以心室纖維顫動最為危險。蕭粵中指出此類患者昏厥時,心律失去協調,「個心好像打冷震」,心臟不能有效泵血至腦部及身體其他部分,導致昏厥,同時失去脈搏及呼吸;一旦身邊人不及時施行心肺復蘇法,每分鐘死亡率上升3%至4%。

 

感冒成藥 削弱排汗易中暑

為防昏厥,蕭粵中提醒參與戶外活動前,宜先留意天氣,若是炎熱濕侷,宜先自行評估身體狀况是否適合參與。有些人感冒不適,自覺病情輕微,購買成藥服用後繼續戶外活動,但感冒成藥或含抗組織胺,會削弱排汗功能,令人體更難散熱,增加中暑風險。因此如有感冒徵狀,應在家休息。林永和補充,某些藥物容易導致頭暈,例如降血壓藥、精神科藥物、心絞痛藥。他以降血壓藥為例,血壓藥物會影響身體自然調節血壓的機制,容易引發姿勢性低血壓 (postural hypotension),從坐或躺到站起時,血壓相差大,可能導致昏厥。

 

心肺復蘇
心肺復蘇——急救應先為昏倒者檢查有否呼吸及脈搏;若發現無呼吸及脈搏,須立即做心肺復蘇法。(資料圖片)

 

電解飲品防抽筋 每15分鐘補水

如在炎熱天氣參與戶外活動時,要穿通爽透氣的衣物,攜帶小風扇或紙扇,有助保持空氣流通,身體更易排熱,減少熱昏厥風險。另外,如長時間逗留戶外,身體大量流汗時,除了多飲水,亦應飲用電解質飲品,蕭粵中解釋,「因為汗水成分不只有水,亦有電解質,如果只補水,身體電解質會失衡,誘發抽筋。」

林永和建議,戶外活動或運動前應先喝水,活動期間亦要定時喝水,大約15分鐘飲1次水,視乎活動及個人需要。另外亦可留意小便顏色,如呈深黃便代表身體開始缺水。

 

文:鄧安琪、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急救須知:先檢查呼吸脈搏 患者側卧免窒息

【急救知識】碰撞跌倒亂急救 傷上加傷

【急救知識】有片: 紅十字會示範撼頭骨折正確急救方法

【夏日系列】消暑錯招逐個捉 冰凍甜飲 愈飲愈熱

【夏日系列】夏日養陽祛寒邪 一熱一冷招風癩

]]>
【管理糖尿病系列】糖尿病人外遊Tips 勿吃過量 藥物隨身帶 //www.afterroberto.com/%e3%80%90%e7%ae%a1%e7%90%86%e7%b3%96%e5%b0%bf%e7%97%85%e7%b3%bb%e5%88%97%e3%80%91%e7%b3%96%e5%b0%bf%e7%97%85%e4%ba%ba%e5%a4%96%e9%81%8atips-%e5%8b%bf%e5%90%83%e9%81%8e%e9%87%8f-%e8%97%a5%e7%89%a9/ Thu, 08 Nov 2018 03:46:2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5631 為了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糖尿病人每天需定時「篤手指」驗血糖和服藥。平時的生活作息時間穩定,病人容易遵從。但如果出埠外遊,他們應如何處理?

betway体彩 糖尿科專科護士劉鎂然建議病人在出發前,宜向糖尿病科專科醫生諮詢藥物處理和用藥劑量,並請醫生發出病歷證明書,方便病人攜帶藥物和針藥出入境。藥物應隨身攜帶,最好帶兩倍分量並分開擺放,以防一旦遺失其中一袋,仍有後備可使用。胰島素使用者應預備胰島素保冷袋儲存針藥。

出發前做足準備 旅途中頻密監測血糖

出發前,建議病人除了購買適合自己的旅行保險外,也因為到外地旅遊,心情容易興奮,作息和飲食也會改變,這些均會影響血糖值,病人需要比平時更頻密監測血糖。此外,最好先了解及認識旅遊目的地的飲食文化、烹調用料及食物成分,以免一時開懷而吃太多,令血糖上升。病人亦可在旅遊前向營養師查詢,盡可能定時定量進食,多選高纖、低脂、低熱量的食物及蔬菜,並多喝白開水、礦泉水、茶水或代糖飲料,避免暴飲暴食。

還有在預訂航班時,宜先向航空公司預訂糖尿病餐,並隨身帶備適量小食及糖果,以應付突然出現低血糖時的需要。有糖尿血管病變患者,若乘坐長途飛機時,應注意脫水問題,多作舒展關節和四肢的活動,保持血液循環,以防血管栓塞。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11/Indian-Diabeted-Diet-Chart-Foods.jpg(網上圖片)betway体彩 糖尿科專科護士劉鎂然建議糖尿病人在外遊時,盡可能定時定量進食,多選高纖、低脂和蔬菜等食物,避免暴飲暴食。;

]]>
空腹吃或致低血糖 未熟荔枝毒死人? //www.afterroberto.com/%e7%a9%ba%e8%85%b9%e5%90%83%e6%88%96%e8%87%b4%e4%bd%8e%e8%a1%80%e7%b3%96-%e6%9c%aa%e7%86%9f%e8%8d%94%e6%9e%9d%e6%af%92%e6%ad%bb%e4%ba%ba%ef%bc%9f/ Sun, 19 Feb 2017 16:00:0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guid=4ad07d084dafc604d5d7184f3cfe982b 【明報專訊】印度最大荔枝產地穆扎夫法爾普爾(Muzaffarpur),每年荔枝季節,當地都有大量兒童在果園食荔枝後不適,甚至死亡。

印度兒童「荔枝中毒」,究竟是因感染寄生蟲?殺蟲劑惹禍?還是與荔枝有關?香港人經常參加荔枝團到果園即摘即食,究竟有沒有危險?

兒童抽搐、神志不清 死亡率31%

穆扎夫法爾普爾是印度最大的荔枝產區,自1995年開始,在每年五、六月荔枝盛產季節,都爆發季節性不明疾病,主要影響兒童,出現急性腦神經徵狀,如神志不清、全身抽搐等,死亡率極高。而當踏入七月,荔枝產季過去,疫情就會大大減退。

由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資助的印度醫學團隊,上月在著名醫學期刊《刺血針》(The Lancet)發表研究報告。研究員在當地兩家醫院蒐集數據,在2014年5至7月,共有390名兒童因為相關徵狀送院,其中122人死亡(佔31%)。

未熟含兩種高濃度毒物

研究報告指出,入院的小朋友大都有兩個特徵,一是低血糖,二是血液中的次甘氨酸 (Hypoglycin)和甲基環丙基甘氨酸(Methyl-cyclopropyl -glycine,簡稱MCPG)偏高。研究團隊到果園化驗,結果顯示,以上兩種物質在未成熟荔枝中濃度,較成熟荔枝高出一至兩倍。

影響新陳代謝致低血糖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馬青雲指出,「正常情况,次甘氨酸和MCPG這兩種物質不應在血液中出現,而在一些未成熟的水果中,它們含量高」。

研究員開始懷疑,這與牙買加曾經出現的情况相似,一種名為阿開木(Ackee)的水果,曾引致當地人不適。香港急症醫學院臨牀毒理專科委員會主席劉飛龍醫生解釋,阿開木,又名西非荔枝果,與荔枝、龍眼屬同一「家族」,「未成熟的阿開木,含有有毒物質次甘氨酸,影響新陳代謝,令身體不能運用血糖」。

營養不良空腹吃易中招

印度小朋友出現「荔枝中毒」,馬青雲解釋,是有多個因素同時出現才發生,包括﹕貧窮地區營養較差的小朋友、空腹、進食含次甘氨酸和MCPG的未成熟荔枝。他解釋,由於當地小朋友沒有足夠食物,營養差,當荔枝果園結出荔枝,雖然未成熟,小朋友仍摘取充飢,結果兩種有毒物質影響新陳代謝;加上沒有足夠糧食,身體又沒有多餘的能量儲備,結果便出現低血糖徵狀。

唔熟唔食 兒童勿食逾300克

劉飛龍表示,香港未見過相關情况,因為香港人食荔枝「唔熟唔食」,亦甚少單以荔枝充飢,所以不用太擔心。然而,他提醒,荔枝當造季節時不少市民參加荔枝團,在荔枝園內「閒閒哋」食一兩斤,就要小心,尤其小朋友不應食過量,最好一次不要食超過300克。另外,一旦出現低血糖徵狀,如﹕頭暈、臉色蒼白、發抖、冒冷汗、心悸,可嘗試補充糖分,並盡快求醫。

■知多啲

抽絲剝繭找出病源 教育公眾防護

研究人員為了尋找印度小朋友無故暴斃的原因,就像偵探查案一樣,抽查了病人的血液、尿液、脊髓液樣本化驗,又在環境中抽查了不同傳染病源、農藥、有毒金屬等,結果發現病人血液中的次甘氨酸和MCPG異常,就開始向荔枝埋首,化驗樹上的荔枝、跌在地上的荔枝、成熟的荔枝、未成熟的荔枝等,逐步拆開小朋友暴斃之謎。

「當研究發現小朋友暴斃,是因為空腹食了未成熟的荔枝,當地相關官員就提醒父母和小孩,不要採食未成熟荔枝,病例就大幅下降。」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馬青雲指山,《刺血針》這篇「荔枝中毒」報告,正好闡釋公共衛生的重要,當出現一個流行病,醫生和研究員找出病源,透過教育提醒公眾,令病情得以改善。

文: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220/news/_20yd101.jpg;]]>
【明報專訊】印度最大荔枝產地穆扎夫法爾普爾(Muzaffarpur),每年荔枝季節,當地都有大量兒童在果園食荔枝後不適,甚至死亡。

印度兒童「荔枝中毒」,究竟是因感染寄生蟲?殺蟲劑惹禍?還是與荔枝有關?香港人經常參加荔枝團到果園即摘即食,究竟有沒有危險?

兒童抽搐、神志不清 死亡率31%

穆扎夫法爾普爾是印度最大的荔枝產區,自1995年開始,在每年五、六月荔枝盛產季節,都爆發季節性不明疾病,主要影響兒童,出現急性腦神經徵狀,如神志不清、全身抽搐等,死亡率極高。而當踏入七月,荔枝產季過去,疫情就會大大減退。

由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資助的印度醫學團隊,上月在著名醫學期刊《刺血針》(The Lancet)發表研究報告。研究員在當地兩家醫院蒐集數據,在2014年5至7月,共有390名兒童因為相關徵狀送院,其中122人死亡(佔31%)。

未熟含兩種高濃度毒物

研究報告指出,入院的小朋友大都有兩個特徵,一是低血糖,二是血液中的次甘氨酸 (Hypoglycin)和甲基環丙基甘氨酸(Methyl-cyclopropyl -glycine,簡稱MCPG)偏高。研究團隊到果園化驗,結果顯示,以上兩種物質在未成熟荔枝中濃度,較成熟荔枝高出一至兩倍。

影響新陳代謝致低血糖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馬青雲指出,「正常情况,次甘氨酸和MCPG這兩種物質不應在血液中出現,而在一些未成熟的水果中,它們含量高」。

研究員開始懷疑,這與牙買加曾經出現的情况相似,一種名為阿開木(Ackee)的水果,曾引致當地人不適。香港急症醫學院臨牀毒理專科委員會主席劉飛龍醫生解釋,阿開木,又名西非荔枝果,與荔枝、龍眼屬同一「家族」,「未成熟的阿開木,含有有毒物質次甘氨酸,影響新陳代謝,令身體不能運用血糖」。

營養不良空腹吃易中招

印度小朋友出現「荔枝中毒」,馬青雲解釋,是有多個因素同時出現才發生,包括﹕貧窮地區營養較差的小朋友、空腹、進食含次甘氨酸和MCPG的未成熟荔枝。他解釋,由於當地小朋友沒有足夠食物,營養差,當荔枝果園結出荔枝,雖然未成熟,小朋友仍摘取充飢,結果兩種有毒物質影響新陳代謝;加上沒有足夠糧食,身體又沒有多餘的能量儲備,結果便出現低血糖徵狀。

唔熟唔食 兒童勿食逾300克

劉飛龍表示,香港未見過相關情况,因為香港人食荔枝「唔熟唔食」,亦甚少單以荔枝充飢,所以不用太擔心。然而,他提醒,荔枝當造季節時不少市民參加荔枝團,在荔枝園內「閒閒哋」食一兩斤,就要小心,尤其小朋友不應食過量,最好一次不要食超過300克。另外,一旦出現低血糖徵狀,如﹕頭暈、臉色蒼白、發抖、冒冷汗、心悸,可嘗試補充糖分,並盡快求醫。

■知多啲

抽絲剝繭找出病源 教育公眾防護

研究人員為了尋找印度小朋友無故暴斃的原因,就像偵探查案一樣,抽查了病人的血液、尿液、脊髓液樣本化驗,又在環境中抽查了不同傳染病源、農藥、有毒金屬等,結果發現病人血液中的次甘氨酸和MCPG異常,就開始向荔枝埋首,化驗樹上的荔枝、跌在地上的荔枝、成熟的荔枝、未成熟的荔枝等,逐步拆開小朋友暴斃之謎。

「當研究發現小朋友暴斃,是因為空腹食了未成熟的荔枝,當地相關官員就提醒父母和小孩,不要採食未成熟荔枝,病例就大幅下降。」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馬青雲指山,《刺血針》這篇「荔枝中毒」報告,正好闡釋公共衛生的重要,當出現一個流行病,醫生和研究員找出病源,透過教育提醒公眾,令病情得以改善。

文: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2/11VE012_X.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