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明報健康網 Mon, 22 Jan 2024 08:44:26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6.2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cropped-homelogo-1-32x32.png 低溫症 – 明報健康網 - 必威进入 //www.afterroberto.com 32 32 【寒冷天氣】長者小孩注意低溫症3個病徵 洋葱式穿衣法最適合?保暖8個貼士 //www.afterroberto.com/%e5%af%92%e5%86%b7%e5%a4%a9%e6%b0%a3-%e9%95%b7%e8%80%85%e5%b0%8f%e5%ad%a9%e6%b3%a8%e6%84%8f%e4%bd%8e%e6%ba%ab%e7%97%873%e5%80%8b%e7%97%85%e5%be%b5-%e6%b4%8b%e8%91%b1%e5%bc%8f%e7%a9%bf%e8%a1%a3/ Mon, 22 Jan 2024 08:44:24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5670

天文台表示受強烈冬季季候風影響,未來數天天氣持續嚴寒和寒冷。天氣轉冷,特別要留意長者和小孩的保暖!在低溫環境下,除了容易令人手腳冰冷外,流到心臟的血流量增多,增加心臟負擔,有機會導致急性心臟病、低溫症(Hypothermia)等,加上長者對熱的感覺較遲緩,應使用暖水袋、暖包或是用暖爐較為適合呢?穿衣保暖是基本,但「包到成隻糉」未必適合,坊間經常提及的洋葱式穿著法或粟米式穿著法究竟有什麼分別?多吃些熱騰騰的糯米飯、羊腩煲是很多人的「取暖」方法,但原來隱藏不少營養陷阱?怎樣吃才健康兼暖身呢?長者8個保暖貼士話你知。

天氣寒冷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

切勿以為天氣轉冷短短數天便掉以輕心,其實長者以外,嬰兒、新陳代謝較慢、血糖低或者服用了精神科藥物等人士,都會較為容易出現低溫症。低溫症通常與天氣寒冷有關。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低溫症患者初期會出現神智不清、說話含糊、不受控地震顫等病徵,應立即為他們保暖和送院治理,以免嚴重者進入僵凍狀態……至於小朋友和嬰兒,家長可以透過觸摸嬰兒的手腳是否溫暖,若有懷疑,應如何處理?

【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人體具有體溫調節機能,一般維持在37℃左右,稱為「核心溫度」。若接近人體核心溫度的額頭、腹部等部位持續冰冷,並同時出現發抖及精神紊亂,則可能是低溫症徵兆!有專家指,在低溫環境下,容易手腳冰冷外,流到心臟的血流量增多,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因急性心臟病、低溫症而送到急症室的個案增加,加上長者對熱的感覺較遲緩,使用暖水袋、暖包容易燙傷,用暖爐代替會否更適合?還有什麼保暖貼士呢?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抵禦冷風要有法 洋葱、粟米穿著法有什麼分別?保暖內衣知多啲

要抵禦寒冷,穿上羽絨、保暖內衣、毛衣、圍頸巾、戴冷手套、冷襪,總之「包到似隻糉」就一定得?未必,有人說洋葱式穿著法最保暖?還有粟米式穿著又是什麼?保暖內衣為何衣料薄薄,卻有保暖功效呢?即睇專家拆解!

抵禦冷風要有法 洋葱、粟米穿著法有什麼分別?保暖內衣知多啲

冬天做運動 暖身注意5個穿著宜忌

冬天應做適量的運動,有助增進血液循環!有物理治療師指,若選擇在戶外運動,要了解當日天氣、日夜溫差等問題,因對體感溫度有一定的影響。建議若是長期病患人士、長者和小孩應多留在室內運動會較為合適。在運動前和運動期間,穿著衣服有什麼需要留意呢?

【寒冷天氣警告】做運動暖身注意5個穿著宜忌 長者小孩易患低溫症 體溫32度或進入僵凍狀態

保暖食物陷阱?教你食得健康

天氣冷想身體感到暖和,很多人會選擇吃熱騰騰的糯米飯、羊腩煲……不過,有營養師提醒要注意營養陷阱,例如單是糯米的澱粉質含量及升糖指數(GI)高,未計算臘味的高脂及高鈉!如何食得保暖又健康呢?建議可多進食含鐵質及維化命B雜的食物,為什麼呢?

【容光煥發新一年】保暖食物陷阱? 教你食得健康
]]>
【求生】急症科醫生:無糧食只飲水最多生存4周 赤裸失溫或有低溫症 山藝教練:求生4點注意 //www.afterroberto.com/%e6%b1%82%e7%94%9f-%e6%80%a5%e7%97%87%e7%a7%91%e9%86%ab%e7%94%9f-%e7%84%a1%e7%b3%a7%e9%a3%9f%e5%8f%aa%e9%a3%b2%e6%b0%b4%e6%9c%80%e5%a4%9a%e7%94%9f%e5%ad%984%e5%91%a8/ Thu, 12 Oct 2023 08:48:5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44990

【明報專訊】拔萃男書院學生曾憲哲失蹤7日後於山上尋回,報稱連日來靠吃樹葉野果及喝溪水維生。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表示,一般人若不進食只飲水,最多可生存4周;若無飲水則難生存超過4日。(編按:有山藝教練提醒,若迫不得已要野外求生,有以下4點要注意。)

【求生】急症科醫生:無糧食只飲水最多生存4周 赤裸失溫或有低溫症 山藝教練:求生4點注意
失蹤7天的拔萃男書院學生曾憲哲被消防在沙田大輋陂近老鼠田坑一處草叢尋獲後,由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吊起送院檢查。(孫華中攝  明報圖片)

急症科醫生:不進食只飲水最多生存4周 日夜溫度或中暑、低溫症

鍾認為,事主被尋獲時沒穿衣服,反而較危險,因夜晚氣溫較低,可能出現低溫症;日間太陽猛烈,容易曬到缺水、曬傷皮膚甚至中暑,一日之內已會有生命危險。另外赤裸身體易有蚊蟲叮咬,但香港蚊蟲致命風險較低,最多引起不適。


相關閲讀:【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炎熱天氣 慎防病媒蚊傳播傳染病 DEET驅蚊劑防蚊叮有效嗎?


山藝教練:求生首選可遮蔽處 膠袋包身可保暖

山藝教練梁念豪表示,事主被發現地點靠近市區,不是深山也不是密林,「嗌都嗌到出來」,形容事件匪夷所思。他說,事主當時所在位置接近溪澗,雖代表有水可喝,但數日前有9號風球及黑雨,事主沒可能8天一直待在該處,否則會被水冲走。梁續稱,一般人數天沒進食,即使有水也捱不住,加上最近天氣轉涼,事主被尋獲時沒穿衣服,根本不能保暖,他覺得事件疑問多。


相關閲讀:【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野外求生4點注意

若迫不得已要野外求生,梁念豪認為有以下4點可以做的:

1. 最重要揀選可遮風擋雨之地例如山洞、廢屋,或以有限物資搭建臨時遮蔽處;

2. 若有膠袋可當外套包住身體保溫;

3. 解決食水問題,除找尋水源,亦可飲用樹葉上露水;

4. 香港野外求生較難解決食物問題,因進食不明野菇或果實有可能中毒,建議帶後備糧食上山。

]]>
【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www.afterroberto.com/%e4%bd%8e%e6%ba%ab%e7%97%87-%e5%af%92%e5%86%b7%e5%a4%a9%e6%b0%a3%e8%ad%a6%e5%91%8a-5%e9%a1%9e%e4%ba%ba%e5%a3%ab%e5%ae%b9%e6%98%93%e5%87%ba%e7%8f%be%e4%bd%8e%e6%ba%ab%e7%97%87-%e6%b3%a8%e6%84%8f/ Fri, 16 Dec 2022 09:14:5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0011 氣溫驟降加上寒冷天氣警告,天文台預測星期日及星期一市區氣溫更進一步降至約8至9度。除了要注意自身保暖外,更要特別留意身邊長者的體溫是否正常,萬一體溫過低至攝氏35度,則有機會引發低溫症(Hypothermia)。長者以外,其實嬰兒、新陳代謝較慢、血糖低或者服用了精神科藥物等人士,都會較為容易出現低溫症。低溫症通常與天氣寒冷有關,但不一定在冬季時才會出現。有醫生指出,低溫症患者初期會出現神智不清、說話含糊、不受控地震顫等病徵,應立即為他們保暖和送院治理,以免嚴重者進入僵凍狀態……至於小朋友和嬰兒,若懷疑患低溫症,應如何處理?

【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什麼是低溫症呢?若體溫低於攝氏35度即是低溫症,長者、嬰兒尤其要注意保暖。

低溫症高危人士:長者、新陳代謝慢、低血糖、服用精神科藥物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醫生表示,人體的正常體溫約攝氏37度,如果高於攝氏37.5度即發燒,相反體溫低於攝氏35度就是低溫症。當一個人感到寒冷時,正常情况下會不自覺地「打冷震」,肌肉會收縮並製造熱能,同時表層的微細血管會收縮減慢散熱,但由於長者、新陳代謝較慢或血糖低的人士,或者服用了精神科藥物的病人,他們的體溫調節機能較差,較容易出現低溫症。

初期病徵神智不清、不停震顫 嚴重進入僵凍狀態

低溫症通常與天氣寒冷有關,但不一定在冬季時才會出現。岑醫生指出,低溫症患者初期會神智不清、說話含糊、不受控地震顫,甚至會做一些不合情理的行為,例如在寒冷天氣下脫去外衣。如果未有及時處理,患者的體溫有機會下降至攝氏32度以下,此時身體肌肉會繃緊、瞳孔放大,有機會進入僵凍狀態,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相關文章:保暖食物陷阱? 教你食得健康


量度身體核心溫度 明顯病徵即保暖及送院

如果懷疑長者患低溫症,可以為長者量度體溫,由於要量度身體內的核心溫度(core body temperature),以肛探會較為準確。萬一長者已出現明顯病徵,最好立即為他保暖以及送院治理。

檢查嬰兒手腳是否溫暖 成人注意劇烈運動後

除了長者,小朋友也有機會出現低溫症,特別是散熱較快及能量儲備較少的嬰兒。家長可以透過觸摸嬰兒的手腳是否溫暖,檢查子女是否出現體溫過低的情况。另外亦有一些成人低溫症的個案,例如在濕冷的天氣下進行劇烈運動後,人體無法製造足夠熱能,加上身體不夠血糖,也有機會引發低溫症。

總括而言,不論老幼,在寒冬下也必須注意保暖,保持家居環境溫暖,作適量運動增加血液循環。長者應保持適量的進食,確保身體有足夠能量,減少低溫症發生的機會。


相關文章: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籲長者及早取出禦寒衣物檢查暖爐

另外,天文台和長者安居協會11月30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天文台助理台長陳栢緯表示,本港直至11月尾氣溫仍然炎熱,估計與全球暖化有關。他預料今個冬天平均溫度為正常至偏高,寒冷天氣日數則為正常至偏少,即9至17日或更少。

長者安居協會行政總裁王虹虹提醒,由於今次屬今年第一次寒冷預警,加上受疫情及季節性流感影響,長者應緊記保暖,並預先取出禦寒衣物,以及測試暖爐是否運作正常。

她說,以「一線通平安鐘」用戶為例,具流感徵狀的個案呈上升趨勢,從9月起按月增10%,至本月已超過1500人。她建議患有長期胸肺疾病者,若有不適應盡早求醫,同時呼籲長者接種流感疫苗及至少3針新冠疫苗。

【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www.afterroberto.com/%e5%a4%8f%e5%a4%a9%e9%ab%98%e6%ba%ab%e6%bd%ae%e6%bf%95-%e5%93%ae%e5%96%98-%e8%82%ba%e7%82%8e-%e6%b2%99%e9%96%80%e6%b0%8f%e8%8f%8c%e8%87%b4%e9%a3%9f%e7%89%a9%e4%b8%ad%e6%af%92-%e9%97%9c%e7%af%80/ Thu, 23 Jun 2022 09:54:50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8444 【明報專訊】本港近日天氣又熱又濕,令人渾身不舒服,是「天氣病」或是心理作用嗎?提到「天氣病」,大家多會想到寒冬的低溫症、盛夏的中暑熱衰竭,頂多還有翻風落雨的關節痛;但原來在高溫潮濕的日子,有研究發現,香港沙門氏菌發病率與天氣因素息息相關,受細菌感染而入院的人數會上升,還有原來炎熱季節濕度上升,哮喘、肺炎發病和入院風險亦會增加。高危一族勿掉以輕心!


高溫潮濕 天氣因素與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等疾病入院率有密切關係

天文台今年早於4月已發出酷熱天氣警告,5月又錄得總雨量436.5毫米,較正常值多約50%。近兩周持續下雨,今年似乎要過一個又熱又濕的夏天!又熱又濕的天氣,不少人都覺得渾身不適,是心理作用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Oxford University and CUHK for Disaster and Medical Humanitarian Response)所長陳英凝表示,她與團隊曾研究本地住院和天氣資料,證實天氣因素(包括氣溫、濕度)與不同疾病入院率有密切關係。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哮喘風險——研究發現,天氣因素與哮喘入院率關係密切,哮喘患者在炎熱高濕度的日子需留意室內外環境風險。(設計圖片,Panupong Piewkleng、dongkui yin@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過敏系列】哮喘「斷尾」有機?及早治療控制病情 減少發作


雨天濕度高 食物中毒入院率攀升

引致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在高溫下容易大量繁殖,增加感染風險,但未有很多研究分析它與其他天氣因素的關係。陳英凝與團隊在2018年發表了一個有關沙門氏菌住院率與溫度、濕度和降雨關係的研究,結果發現香港沙門氏菌發病率與天氣因素息息相關。陳英凝表示,當濕度高又下雨,感染沙門氏菌而食物中毒的入院率會攀升,氣溫30.5℃與13℃相比,相對風險高出逾6倍;相對濕度96%相比60%,相對風險約高出2倍;微量降雨(0.02毫米)與0降雨時比較,相對風險高1.3倍。


濕熱利產生致敏原 增哮喘、慢阻肺病、肺炎等氣管炎症發病

另一方面,很多人都知道低溫、乾燥天氣容易刺激氣管、誘發哮喘。但這些被認為在冬天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如哮喘、慢阻肺病(COPD)和肺炎,高溫和高濕度同樣有顯著影響。陳英凝與團隊於2016年研究發現,炎熱季節濕度上升,哮喘入院率也會增加。其中一個可能,是高溫潮濕環境有利於產生空氣傳播的致敏原,如花粉和真菌孢子,而黴菌、蟎蟲亦更容易生長;高溫也有利光解作用,產生引發哮喘的污染物臭氧。當空氣中有較高濃度的致敏原和污染物刺激氣管,就會增加氣管炎症。

「我們發現,在炎熱季節,如果當日平均溫度高於28℃,相對濕度高於82%,因肺炎入院的人有好明顯上升的趨勢。」陳英凝於2018年的研究發現,在高溫潮濕的日子,長者因肺炎入院的風險會明顯較高,而相比60至74歲,75歲或以上長者更高危;慢阻肺病則與高溫有較大關係。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注意食物安全——疫情下經常外賣食物,在炎熱潮濕的天氣下應注意食物安全,以免食物中毒。(courtneyk@iStockphoto)

相關文章:【了解關節痛】查找腰痛膝痛病因 及早治療免後患


室內要陰涼通風

陳英凝指,上述研究均針對住院人數來分析,「住院值得關注,因為用了社會資源,不止是個人的事」。如果知道氣溫、濕度改變會增加入院率,並避開相關風險,就可以減低資源消耗;另外減少入院對病人身心都會有正面影響。她希望大眾提升相關意識,「第一、要對自己健康風險有了解」;第二、留意環境風險,室內外環境都要考慮;室內宜保持陰涼、通風,和留意濕度;「雖然鼓勵多活動和運動,但都要考慮當天的溫度和濕度」,長者或長期病患做運動不要「搏到盡」。


生活習慣隨天氣改變 如何減低濕熱環境引起的不適?

「近年因為疫情關係,多了上網訂購食物,有否想過,在炎熱潮濕的日子,運送食物的過程安全嗎?食物送到家是否即時食用?有沒有立即放進雪櫃?」陳英凝指出,這都是需要考慮的食物安全。我們的生活習慣需要隨着氣候改變,舉例說,以往習慣奶茶喝一半,放在室溫過一段時間再喝,但如果天氣又熱又濕,奶茶會很容易變壞。

另外,夏天去行山、室外運動要小心,不止要留意高溫,污染物濃度、濕度高都有風險。陳英凝提醒,哮喘患者在上述環境下運動,要適時休息及留意身體狀况。她的研究團隊亦建議哮喘患者和老年人,在惡劣環境下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可考慮使用除濕器和冷氣以保持較佳的室內溫度和濕度,避免暴露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陳英凝(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疫情下嘔吐疑染新冠?查找背後原因 小心腸胃炎作怪 照顧患者5大重點


知多啲:翻風落雨關節痛 氣壓改變是元兇?

【明報專訊】過去兩周大雨連連,在天文台發出預測前,已有人早早感知到大雨將至。「長者常說風濕痛,每逢翻風落雨就會關節痛,比天文台更準!」骨科專科醫生陳慧聰留意到,近期的確多了病人求醫,當中不止長者,還不乏年輕人,「有些之前打波扭傷腳踝,或曾經骨折做過手術,就在天氣不好的時候,痛楚無端端出現」。究竟何謂「風濕痛」?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天氣作怪?——不少長者每逢「翻風落雨」都會關節痛,但專家指暫時未有研究確實解釋天氣轉變與關節痛的關係。(設計圖片,Tomwang112@iStockphoto)

軟骨磨蝕 關節生骨刺發炎

陳慧聰表示,風濕在中西醫範疇是不同的病症。中醫的風濕是指風邪入骨引致筋骨痛;西醫的風濕則是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我免疫系統疾病,身體製造抗體攻擊自己的關節,引發炎症和對稱的痛楚,即身體左右兩側同時痛。而因關節痛來求診的病人,大部分是患上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多在下肢出現,尤其在主要的負重關節,即膝蓋、腳腕及髖關節,以膝蓋最常見。關節用得多,導致內裏軟骨磨蝕,關節不能平均受力,產生骨刺,慢慢演變成關節發炎」。

天氣轉變為何會引起關節痛?陳慧聰翻閱不同研究,均指出天氣與關節炎的關係,較多與氣壓有關。有說法指,關節炎病人軟骨磨蝕,骨頭失去軟骨保護,令到裏面的神經線較易感受氣壓改變。當氣壓轉變,造成肌肉和疤痕等膨脹或收縮,帶來痛楚。不過「多年來雖有不少研究,但受研究規模所限,始終未能得出確實定論」。


每日冷敷 按指示用止痛貼

若每逢「翻風落雨」都關節疼痛,陳慧聰建議冷敷患處10至15分鐘,每日敷2至3次,或服用撲熱息痛紓緩痛楚。若未見改善,可用含消炎成分的止痛藥品。在患處貼上止痛貼,都可能有幫助,但首先要了解自己有沒有對藥物、膠水或敷料的材質過敏;注意每款止痛貼都有每日使用上限,建議按包裝指示使用。建議用藥前先徵詢醫生意見,了解問題所在才能對症下藥;例如坐骨神經痛,問題表徵未必出現在腰,而是反映在腳,若然腳痛就貼腳,未必改善問題。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陳慧聰(受訪者提供)

減磅游泳操肌 減關節壓力

早期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考慮服用葡萄糖胺,陳慧聰解釋,「葡萄糖胺可幫助生成軟骨和關節所需的液體,長期服用或可減輕發作時的痛楚」,但未有文獻證實有助延緩關節退化,對晚期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未必有明顯作用。


想關節耐用一點,陳慧聰建議:

1. 控制體重:肥胖會增加退化性關節炎風險,尤其膝蓋等負重關節如果承受較大重量,會加速退化,建議過重病人減磅,減低關節負擔

2. 多做運動:關節炎患者可選擇游泳,毋須負重,相比其他運動對關節的壓力較低,又能活動全身

3. 鍛煉肌肉:鍛煉關節附近的肌肉組,如股四頭肌和股二頭肌,這兩組肌肉在站立時能幫助身體負重,如果有足夠力量,就可減輕關節壓力

做法:

坐椅子上,雙腳踏地,屈曲膝蓋維持90度;抬起左腳並向前伸直(圖1),維持3至5秒後放下;重複10至15次為1組,每隻腳各做2至3組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圖1(明報製圖)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www.afterroberto.com/%e6%85%8e%e9%98%b2%e5%bf%83%e8%87%9f%e7%97%85-%e4%bd%8e%e6%ba%ab%e7%97%87-%e9%95%b7%e8%80%85%e4%bf%9d%e6%9a%968%e5%80%8b%e8%b2%bc%e5%a3%ab-%e6%9a%96%e7%88%90%e5%a5%bd%e9%81%8e%e6%9a%96%e6%b0%b4/ Mon, 18 Jan 2021 10:52:1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30581 天氣再度轉冷,若長期處於寒冷環境,可引起各種疾病。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胡詠儀表示,在低溫環境下,為減低熱量流失,身體會減少血液流至四肢,導致手腳冰冷;同時,流到心臟的血流量增多,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因急性心臟病、低溫症而送到急症室的個案增加,長者更是低溫症的高危族。即使在寒冷冬天,也千萬別瑟縮一角,要多點「郁手郁腳」,提高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她續指,長者對熱的感覺較遲緩,使用暖水袋、暖包容易燙傷,宜用暖爐代替,還有什麼保暖貼士呢?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胡詠儀(受訪者提供)

長者手腳冰冷用暖爐好過暖水袋 低溫症徵兆:發抖、精神紊亂

胡詠儀解釋,連接腦下垂體的下丘腦負責控制對冷熱溫度的感覺,但長者調節體溫、感覺冷熱的能力較低,未必有足夠判斷力適時添加衣物,建議大家多關心和探望長者,尤其是獨居的長者。留意他們的精神狀態,如果對答如流,代表血液循環到腦部充足,便毋須太過擔心。若長者手腳太冰冷,應開暖爐、穿上手套及襪子保暖。

人體具有體溫調節機能,一般維持在37℃左右,稱為核心溫度。若接近人體核心溫度的額頭、腹部等部位持續冰冷,並同時出現發抖及精神紊亂,則需要特別留意,可能是低溫症徵兆。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明報製圖/visualspace@iStockphoto)

保暖8個貼士 冲涼、穿衣、進食、運動有法

在寒冷冬天,千萬別瑟縮一角,要多點「郁手郁腳」,提高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胡詠儀表示,長期病患及長者都建議在室內做運動,以增加血液循環,減低患低溫症及凍瘡的風險。

˙保持空氣流通。若擔心開窗會吹冷風入屋,可開窗一會再關上

˙長者對熱的感覺較遲緩,使用暖水袋、暖包容易燙傷,宜用暖爐代替。考慮戴帽、穿高領衣服及襪子加強保暖

˙冲涼水溫控制在38℃至39℃,冲5至7分鐘。水溫過高會加快血液循環,增加心臟負擔;冲涼時間太長會帶走皮膚油分,變得乾燥。沐浴後,馬上抹乾身體和塗上潤膚膏

˙洋葱穿衣法,內層吸濕排汗、中層保暖、外層防風

˙定時進食,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血液供應過分集中在胃部

˙富含鐵質的食物有助製造血紅素,產生熱量

˙避免飲酒,酒精會使血管擴張,容易流失熱能,增加低溫症風險

˙適量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有助身體產生熱能

(資料提供: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胡詠儀)

室內運動:郁手郁腳增血液循環 趕走寒冷

˙伸展放鬆肌肉

保持關節柔韌,伸展可放鬆緊張的肌肉,亦可作為熱身運動,每組做10次,每天可做2至3組。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陳穎儀提供)

上肢:

1. 坐着,單肩向另側伸展,另一手壓着手肘,維持10秒,換邊再做

2. 坐着,單肩向後側伸展,另一手壓着手肘,維持10秒,換邊再做

上背:

站着,雙手向後拉,維持10秒

下背:

站着,一手舉起向另側伸展腰部,維持10秒,換邊再做

小腿肌:

站立,雙手按着牆,要伸展的腿踏後,腳跟貼地,至小腿有拉緊感,維持10秒,換邊再做

˙鍛煉心肺功能

持續做全身運動如步行、踏級等有助鍛煉心肺功能。亦可在家居做以下運動,每組30次,每天2至3組,動作要順暢緩慢,注意平衡。如感覺不適或痛楚,應立即停止。

做法:

單腳站立,雙手叉腰,另一腳向前向後踢;左右邊輪流重複

(資料及圖片提供:註冊物理治療師陳穎儀)

知多啲:室溫應保持18℃?最緊要自己舒適

英國國民保健服務建議,冬天時室溫應保持在18℃,此建議香港是否適用?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梅國威指,可參考「熱舒適」(Thermal Comfort)程度,即人對環境狀態是否滿意,「一班人中少過5%人投訴不舒服」;而濕度、溫度、熱輻射、風速、衣著量、活動量均會影響冷熱。用國際熱舒適標準(ASHRAE thermal sensation scale)評估環境熱舒適程度,標準有7個階段(見表),當大部分人感到適中、微溫或微冷已可「收貨」。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明報製圖)

他續指,室內建議溫度與室外氣溫掛鈎,英國冬天比香港冷,18℃的建議「人道」;香港冬天較暖,室溫若維持在19℃至21℃、濕度約40%至60%,「(一般人)通常都不會投訴」。但數字只供參考,最重要是「自己覺得是否舒服」。若感到寒冷,建議可包裹頸、臀部、腳板這些對溫度較敏感的位置。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寒冷的家 —— 在家中即使關上門窗,室溫與戶外相若,凍入心脾,可能與「輻射冷卻效應」,人體熱量被牆壁吸收有關。(鄭寶華攝)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梅國威(受訪者提供)

(資料提供:香港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梅國威)

文:姚穎彤、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寒冷天氣警告】做運動暖身注意5個穿著宜忌 長者小孩易患低溫症 體溫32度或進入僵凍狀態 //www.afterroberto.com/%e5%af%92%e5%86%b7%e5%a4%a9%e6%b0%a3%e8%ad%a6%e5%91%8a-%e5%81%9a%e9%81%8b%e5%8b%95%e6%9a%96%e8%ba%ab%e6%b3%a8%e6%84%8f5%e5%80%8b%e7%a9%bf%e8%91%97%e5%ae%9c%e5%bf%8c-%e9%95%b7%e8%80%85%e5%b0%8f-2/ Fri, 08 Jan 2021 10:00:33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23085 天文台發出寒冷天氣警告、霜凍警告,並已預測未來數天天氣仍然寒冷。溫度驟降,加上早晚溫差轉變大,不少人或會選擇做運動來「暖暖身」。不過由於氣溫低,身體很容易因不適應而導致受傷。物理治療師指出,在冬季做運動時,除了必須做足熱身運動外,亦要確保水分不會大量流失,穿著合適的運動服亦要講究,尤其是有長期病患人士、長者和小孩最容易患有低溫症(Hypothermia)!有專科醫生表示,人體的正常體溫約攝氏37度,如果高於攝氏37.5度即發燒,相反體溫低於攝氏35度就是低溫症,若未及時處理,患者的體溫有機會下降至攝氏32度以下,有機會進入僵凍狀態…… 究竟低溫症初期有何徵狀?應對和治療方法又是怎樣的呢?

【寒冷天氣警告】做運動暖身注意5個穿著宜忌 長者小孩易患低溫症 體溫32度或進入僵凍狀態
什麼是低溫症呢?若體溫低於攝氏35度即是低溫症,長者、嬰兒尤其要注意保暖。

 

寒冷天氣長者、小孩易患低溫症 適合留在室內運動

betway体彩 物理治療師劉焯霆指出,如選擇在戶外運動,要了解當日天氣、日夜溫差等問題,包括氣溫的高低、濕度和風速。他解釋,氣溫、濕度和風速三者有着密切的關係,舉例溫度是攝氏10度,但風速達時速50公里,最終體感溫度可能只有6度左右。若再加上高濕度的情况,體感溫度可能會更低,同時容易引起低溫症和凍瘡等常見的寒冷天氣傷患。有長期病患人士、長者和小孩最容易患有低溫症,建議上述人士多留在室內運動會較為合適。他們在冬天亦應做適量的運動,這樣有助他們增進血液循環,減低患低溫症和凍瘡的風險。

 

相關文章:肌少症|長者體型偏瘦、肌肉量少是正常?慎防肌少症 50歲開始「練大隻」減跌倒風險

 

冬天運動 5 個穿著宜忌你要知

在運動前和運動期間,穿著衣服有什麼需要留意的地方呢?劉焯霆有以下建議:

1. 在熱身前應穿足夠衣服和穿外套,當熱身動作完成及感到微暖後,才可逐件脫去,然後正式開始運動。

2. 避免穿著過多或過厚衣服,避免令身體因大量流汗而加快熱量流失。

3. 應選穿具吸汗、排汗能力的運動服,避免汗水停留在皮膚表面,以保持體溫。

4. 可戴上手套、帽、耳罩等做運動,為免皮膚長時間暴露在冷空氣中。但不適合多汗人士,因為當汗水被鎖着又未能及時排走時,皮膚遇到濕度加上低溫會容易形成凍瘡。

5. 多帶一套衣服,以便運動後可立即更換。因為運動後身體的代謝率會慢慢減低,而汗水又導致大量熱能流走,令體溫轉變較大,較易患病。

【寒冷天氣警告】做運動暖身注意5個穿著宜忌 長者小孩易患低溫症 體溫32度或進入僵凍狀態
(網上圖片)長者和小孩在冬天也應做適量的運動,有助增進血液循環,減低患低溫症和凍瘡的風險。建議多留在室內運動會較為合適,並要注意穿著足夠的衣服,也要避免過多或過厚。

 

體溫35度屬低溫症 高危人士:長者、新陳代謝慢、低血糖、服用精神科藥物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醫生表示,人體的正常體溫約攝氏37度,如果高於攝氏37.5度即發燒,相反體溫低於攝氏35度就是低溫症。當一個人感到寒冷時,正常情况下會不自覺地「打冷震」,肌肉會收縮並製造熱能,同時表層的微細血管會收縮減慢散熱,但由於長者、新陳代謝較慢或血糖低的人士,或者服用了精神科藥物的病人,他們的體溫調節機能較差,較容易出現低溫症。

 

相關文章:保暖食物陷阱?教你食得健康

 

初期徵狀:神智不清、不停震顫 體溫32度或以下有機會進入僵凍狀態

低溫症通常與天氣寒冷有關,但不一定在冬季時才會出現。岑醫生指出,低溫症患者初期會神智不清、說話含糊、不受控地震顫,甚至會做一些不合情理的行為,例如在寒冷天氣下脫去外衣。如果未有及時處理,患者的體溫有機會下降至攝氏32度以下,此時身體肌肉會繃緊、瞳孔放大,有機會進入僵凍狀態,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量度身體核心溫度 明顯病徵即保暖及送院

如果懷疑長者患低溫症,可以為長者量度體溫,由於要量度身體內的核心溫度(core body temperature),以肛探會較為準確。萬一長者已出現明顯病徵,最好立即為他保暖以及送院治理。

 

檢查嬰兒手腳是否溫暖 成人注意劇烈運動後

除了長者,小朋友也有機會出現低溫症,特別是散熱較快及能量儲備較少的嬰兒。家長可以透過觸摸嬰兒的手腳是否溫暖,檢查子女是否出現體溫過低的情况。另外亦有一些成人低溫症的個案,例如在濕冷的天氣下進行劇烈運動後,人體無法製造足夠熱能,加上身體不夠血糖,也有機會引發低溫症。

總括而言,不論老幼,在寒冬下也必須注意保暖,保持家居環境溫暖,作適量運動增加血液循環。長者應保持適量的進食,確保身體有足夠能量,減少低溫症發生的機會。

 

]]>
唔想逼爆急症室 忽冷忽暖 高危族保溫防病 //www.afterroberto.com/%e5%94%94%e6%83%b3%e9%80%bc%e7%88%86%e6%80%a5%e7%97%87%e5%ae%a4-%e5%bf%bd%e5%86%b7%e5%bf%bd%e6%9a%96-%e9%ab%98%e5%8d%b1%e6%97%8f%e4%bf%9d%e6%ba%ab%e9%98%b2%e7%97%85/ Mon, 28 Jan 2019 04:51:27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699 保暖,流感,低溫症,抵抗力,肺炎,糖尿病,哮喘,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流感爆發,逼爆急症室、幼稚園提早放新年假……急症科專科醫生提醒,在忽冷忽熱的天氣,唔想去急症室排長龍,有4類人士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否則一不留神,小病變大病!

人體正常體溫在攝氏36至37度左右,當體溫於35度或以下,便屬於低溫症,可分為3個程度:輕微、中度、嚴重。

 

輕微低溫症:皮膚冰冷 神志或下降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表示,輕微低溫症的體溫約攝氏32至35度,患者仍算清醒、會「打冷震」;身體能透過「打冷震」來製造熱量,適應低溫環境。當體溫降至約攝氏28至32度,則屬中度低溫症,患者清醒程度下降,未必會「打冷震」。嚴重低溫症的體溫低於攝氏28度,患者會不省人事、心跳緩慢,「摸10秒都未必摸到一下脈搏,有時更會誤會是心臟停頓。心臟此時處於不穩定狀態,出現不正常的跳動,即心室纖維性顫動,可以致命」。不過,市面上的體溫計未能量度低溫,要準確地量度中央溫度,須使用低溫體溫計,肛探量度會更準確。

 

保暖,流感,低溫症,抵抗力,肺炎,糖尿病,哮喘,
▲蕭粵中(李祖怡攝)

 

沒有相關工具,怎樣判斷是否輕微低溫症。還是一般寒冷而已?蕭粵中直言兩者分別未必好大,「輕微低溫症病人的皮膚很冰冷,神志或會有少許下降。在此情况,你便要懷疑他是否有低溫症。當然亦要視乎病人身處在什麼環境,如果長期暴露在露天環境、沒有人照顧,或者室內沒有足夠保溫設施、暖爐、衣物,都可以考慮會否是低溫症」。如果病人清醒,可提供高熱量的熱飲,例如熱朱古力。除非是老弱的病人,否則即使是輕微低溫症的患者,身體仍能製造熱量,使體溫提升。同時,緊記除去患者身上的濕衣,換上乾的衣服,並蓋氈保暖。中度或嚴重低溫症病人,必須盡快召喚救護車,送院治理。

 

保暖,流感,低溫症,抵抗力,肺炎,糖尿病,哮喘,
▲熱飲補熱量——熱飲如熱朱古力,可為身體提供熱量。(資料圖片)

 

抵抗力差易感染 嚴重可致肺炎

除了低溫症,遇到天氣突然間轉變的時候,一般人較容易患上傷風感冒,但對於抵抗力較差的人士而言,會較易併發感染,而且可嚴重至肺炎。日夜溫差大,老人家、兒童、長期病患者、心臟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病人須提高警覺,避免誘發低溫症、哮喘等疾病。

 

1. 長者兒童:易失溫 增感染風險

長者和小朋友免疫力較低,在忽冷忽熱的天氣下,要多加注意保暖。長者身體機能漸衰退,脂肪亦比較少,天氣凍而又保暖不夠的話,容易導致失溫。而小朋友的失溫速度較成年人快,原因與體重和體表面積有關。體重愈輕,體表面積相對大,熱量散失因而較快。蕭粵中表示,「失溫會加重身體負荷,包括心肺負荷。細胞和器官需要在穩定的環境下運行,當遇到忽冷忽熱的天氣,失溫會影響免疫系統功能,增加感染的風險。」

2. 糖尿病:白血球功能差 免疫系統失調

患有長期病、癌症、糖尿病控制不良的病人,同屬抵抗力弱的一群,即使是一些輕微的感染,亦可能發展成嚴重的感染。蕭粵中續指,「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良,血糖長期偏高,造成白血球功能較差,當遇到感染時,免疫系統可能無法作出適當反應。此外,他們身體神經反應受影響,對凍的反應緩慢,較容易有低溫症。」

3. 心臟病:誘發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臟衰竭

心臟病特別容易在忽冷忽熱的天氣發作。以心臟衰竭的病人為例,因心臟功能較弱,當遇到天氣轉變,尤其是突然轉冷,會加重心臟負荷,可能誘發心臟衰竭,甚至是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的情况亦會增加。蕭粵中解釋,「天氣寒冷時,皮膚表面血管會收縮,以減少身體熱量流失,此時心臟循環系統阻力增加。」簡單來說,血管收縮令心臟要更用力泵血,心臟負荷加大,容易誘發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發作,或者使心臟衰竭惡化。而心絞痛常見的徵狀包括胸口正中間感到被重物壓着,疼痛蔓延至左邊手臂、肩膀、頸,伴隨頭暈、呼吸急促、氣喘、冒冷汗。

4. 呼吸系統疾病:氣促、哮喘發作

冬天寒冷,是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發期。當天氣轉冷時,容易誘發氣管敏感,致氣管收窄,哮喘復發率都會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亦有類似情况,寒冷天氣刺激氣管收窄,使病情加劇,患者呼吸更為困難。此外,香港冬季多吹偏北風,污染物由北方吹至,可能造成較嚴重的空氣污染,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蕭粵中表示,「空氣污濁時去跑步,會有透不到氣的感覺。正常人行路的話,空氣污染未必有太大影響,但對於呼吸系統功能比較衰弱的病人,會較易令病情惡化。譬如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會氣促,甚至引發肺炎。」

保暖,流感,低溫症,抵抗力,肺炎,糖尿病,哮喘,
▲抵抗力差——長者抵抗力較差,容易受感染,嚴重可至肺炎。(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服降血壓藥 或影響體溫調節

冬天是心臟和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忽冷忽熱的天氣更加要小心着涼。免疫系統功能較弱者,尤其要注意保暖,穿戴手套、襪子、冷帽都有助防止失溫。長者、小朋友、長期病患者、濫藥人士都屬於低溫症的高危人士。如正服食某些藥物如降血壓藥β-受體阻斷劑(Beta-blocker),可能會影響體溫調節能力。蕭粵中最後提醒大家,濫用藥物會導致神志不清,一般反應能力差,可能連天氣凍要蓋被子也不會,增加患低溫症的風險。

保暖,流感,低溫症,抵抗力,肺炎,糖尿病,哮喘,
▲頭部保暖——戴冷帽有助頭部保暖,避免失溫。(bo1982@iStockphoto)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知多啲:雪地遇險 食雪會失溫 //www.afterroberto.com/%e7%9f%a5%e5%a4%9a%e5%95%b2%ef%bc%9a%e9%9b%aa%e5%9c%b0%e9%81%87%e9%9a%aa-%e9%a3%9f%e9%9b%aa%e6%9c%83%e5%a4%b1%e6%ba%ab/ Mon, 28 Jan 2019 04:50:51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747 失溫,滑雪,低溫症,
▲提防凍傷——假期到外地滑雪,若不幸遇險,要提防低溫症和凍傷,可挖雪洞自保。(yulkapopkova@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每逢聖誕、新年假期,不少人都喜歡到日韓滑雪。早前,兩名香港男子於日本滑雪一度失蹤,兩人挖雪洞求生避難,最終獲救。蕭粵中認為此做法恰當,「在極地遇險,最大危機就是患低溫症、凍傷。因此,需要一個庇護的地方。挖雪洞是一個理想的做法,就像愛斯基摩人住在冰屋裏,避免暴露在大風的環境之下,減低失溫的可能」。

蕭粵中提醒,雪地遇險時不宜直接食雪解渴,雖然雪融化後會變成水,不過雪轉化為水的過程需要吸收熱,食雪會吸走身體的熱量,增加患低溫症的風險。另外,避免在大風雪時離開現場,因為難以辨認方向。當天氣穩定,離開時亦要小心,檢查有否足夠裝備,例如眼罩。太陽光有紫外線,雪地反射紫外線,會灼傷眼睛,造成雪盲,危險大增。

 

]]>
天冷飲酒更凍 洋葱式穿搭保暖 //www.afterroberto.com/%e5%a4%a9%e5%86%b7%e9%a3%b2%e9%85%92%e6%9b%b4%e5%87%8d-%e6%b4%8b%e8%91%b1%e5%bc%8f%e7%a9%bf%e6%90%ad%e4%bf%9d%e6%9a%96/ Mon, 28 Jan 2019 04:39:56 +0000 //www.afterroberto.com/?p=16693 保暖,洋葱式穿搭法,低溫症,
▲資料圖片/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飲酒可以暖身?蕭粵中提醒市民,酒精會使血管擴張,將身體的熱帶至皮膚,增加散熱速度。天氣寒冷飲酒,不但不能保暖,反而會更凍!「應留意天氣預報,穿足夠的衣物,室內有否需要添置暖爐。特別要留意長者和小朋友,他們適應寒冷環境的能力較差。尤其是獨居長者,鄰居和子女可多探訪他們。當開始有些微低溫症的情况,反應會遲鈍,他們未必識得求救。」

提到穿衣保暖技巧,蕭粵中建議可用洋葱式穿搭法,「穿幾件薄衫,相比穿一件厚衫,保暖效果更佳。因為衫與衫之間可以儲存空氣,作保溫層。另外,戴帽可幫助頭部保溫,減低溫度流失」。

 

]]>